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殿内群臣立刻议论纷纷起来。说什么的都有,但最主要的意见是三条。

    其中最保守的观点认为,只需向汉东郡集结兵力,固守好沔水防线即可。任他曹魏有十万大军也好,百万大军也好,只要时间一长,双方自然就会在沔水两岸陷入相峙的局面。

    第二种观念认为应该避实就虚,而后令雍州战区的军团从潼关出击占据洛阳,便能“围魏救赵”,迫使向南阳进发的曹魏大军回援。如此不仅保住了汉东郡,而前还白得个洛阳。若这个目标达成,梁朝占据了长安洛阳两京,冯宇的天子之位更显得正统。而且屯兵洛阳,将是日后席卷中原的一个重要跳板。如此何乐而不为

    第三个是最激进的观点,持这观点的人认为大梁如今兵强马壮,国强民富,正是一统天下,平复宇内之时。所以应该乘此机会在筑阳集结兵力,先守后攻。消耗掉魏国部分有生力量后,再在南阳平原上与魏国进行总决战。一战定生死!而后从方城出南阳,横扫中原,进而席卷天下。

    坐在龙椅上的冯宇却连连摇头,他认为三条都不可行。

    对于第三种观点。冯宇认为此时孤注一掷的与魏国决战的时机并不成熟。大梁现在虽然军力强盛,但兵员并不多。军力更多是体现在兵将以及武器装备的战斗力上,而不是兵卒人数上。

    这就意味着梁军与魏军决战的赢面非常大,但赢了决战就需要去占领广大的领土,否则这仗就算白打了。因为领土急剧扩张,有限的兵力突然铺开会显得十分稀疏,导致新占领土地上的统治不可能马上巩固的了。

    这种情况下,曹操必然会集中剩余所有力量奋力反击。即使这魏军号称的十万大军是实打实的魏国战兵,那也只占了魏国总兵力的一半,消灭了他们,中原一带还有十万魏军。分散的梁军可能不仅占据不了中原,反而折损更多兵马。

    冯宇以上的推演还没考虑刘备的临江国和孙策的吴国。他们也不可能坐视不管。他们可能一开始就介入战争,也可能在决战分出胜负后再介入。但无论何时介入,都对大梁是个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刘备,即使他开始不介入梁魏决战。但若梁军在南阳歼灭魏军主力,出击中原时,他必然会再次溯沔水而上袭击南阳各城乃至汉东郡,给大梁背上插上一刀。

    基于以上理由,冯宇断然否决了第三个意见。按现在梁国的国情,要统一天下,只能以稳扎稳打,避实就虚,逐步蚕食三国领土的攻略来进行。

    至于第二条所谓“围魏救赵”,出兵潼关的意见。以冯宇观察的来看,支持的人都是朝中鲜于实地考察,对兵事知之甚少的文官。他们对兵事战事的理解都来自书本上。他们也没到潼关的前线实际考察过,不知道潼关出关后,途经弘农的道路要冲之处,皆设有魏国的重重坚堡固垒。甚至在洛水上游的峡谷中也设有这样的坚堡固垒,防止梁军从上洛方向沿着洛水河谷杀入洛阳盆地。

    魏军对这些坚固的堡垒苦心经营多年,不比大梁的沔水防线差。梁军面对这样的堡垒和面对号称十万的魏国大军在南阳平原上遭遇没什么两样。

    最后剩的那第一条意见看似最为稳妥,但具体集结增援多少兵力合适呢。当下对于大梁而言,并非只有南阳有战事。吴国的一支偏师正在攻侵大梁的永昌郡,永昌郡原来只是大汉王朝的一个偏僻不毛之地的边郡。但现在对于大梁而言,其地位非同小可。它是南边海上商路分支入蜀的咽喉要地,失去它,大梁的税入会立刻少四成左右,哪怕被兵祸袭扰都不行。

    所以之前,冯宇同时接到汉东郡永昌郡同时受袭消息时,他没有向汉东调兵增援,却立刻发出诏令,让分布于益州汉中各处的军团向永昌增援,增援的兵力高达两万。当然这么多兵力可不只是为了打退吴军,而且冯宇还要乘势反击,收复交趾,日南,九真,郁林四郡,以此来让永昌变为后方,同时更加确保南海航线的安全和通畅。

    所以,在就近的益州,冯宇无兵可调。永昌的兵力冯宇也不会调回来,即使他想调,也来不及了。当下大梁的直接间接管辖的地域广阔无比。如此一来,冯宇要将更远处的军团集结起来可不是短短几天,几周时间就能完成的。

    最终,冯宇做了个决定,但他没有公开说。只到退朝后,他才将少数重臣留下,告诉了他们这个决定。




第493章 甲级军团
    冯宇不紧不慢的说道“朕要亲自去筑阳走一遭!”

    殿内,留下来的众臣俱是一惊。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筑阳马上大战在即。您现在可是天子之身,怎能孤身犯险。”说话的人是工部尚书黄权。

    冯宇却淡然说道“谁说朕要空着手去”

    贾诩立刻意会,说道“莫非陛下要带着羽林军团御驾亲征”

    冯宇哈哈乐道“文和一语便道破朕意,不错,朕要御驾亲征,增援汉东郡。你们都同意向汉东增兵。但汉东附近的地区,只有长安潼关还有富余兵力可调,只是长安潼关也是面对魏军的前线,也要防范万一。再远地方的兵马调到汉东,千里迢迢的肯定也来不及了。所以现在能调动增援汉东的兵力,只有朕的羽林军团了。”

    冯宇要带羽林军团亲自去筑阳增援汉东郡,羽林军团是他唯一能快速调到汉东的兵力。

    此时荀攸也开口劝道“可圣上完全可以遣一勇将帅才率领羽林军团前去增援汉东,用不着以天子之身亲临战场。”

    冯宇摆摆手冷声道“你们不懂,这羽林军团就是朕的刀枪和甲胄,朕亲临战场不危险,离开他们才是真正的危险!”

    冯宇此话一出,群臣再也没人敢劝阻,谁也不想让圣上多心不是。实际上冯宇执意要亲自出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想在此战中将自己很久不用的系统功能用上,另外也要将这支新组建的羽林军团在实战中磨练下。

    群臣即刻下殿去,各司其职的准备。冯宇的羽林军团是个加强编制的军团。普通的大梁军团有三千五到四千人的编制。羽林军团却有五千人马。

    不过整个大梁朝廷为这五千人马进行物资调配,对沿途地方官衙通告知会,这些事的效率还是挺高的。仅一天时间,羽林军团就完成了出发准备。冯宇披甲戴胄,策马领兵出长安,入蓝田,不久就到了上洛商县的丹水码头。这里能运载五千兵马和物资的船只也全都准备妥当。

    因为丹江口大坝的关系,丹水水道早已能通航大型运兵船。数以百计的各类船只,内河战舰沿着丹水水道浩浩荡荡的向下游行去。

    典青,诸葛瑾等汉东郡驻军武将,地方官吏提前得到通传,一大早便在筑阳的码头上,恭候冯宇的大军。

    冯宇今非昔比,已是天子之身。以典青,诸葛瑾为代表的汉东郡地方将官,令守诚惶诚恐的在码头将冯宇迎入筑阳城旧宫之中。

    大殿之上,冯宇再次询问了上次汉东守军与刘备大战的细节,对典青当众赞叹难道“朕记得当年,典爱卿就是以七十二人独守襄阳孤堡。抵挡刘表数千大军的攻击月余之久。此次汝再次拯救了襄阳。”

    典青忙鞠身回应道“启禀陛下,此次大胜非臣之功,全赖臣所属军团将士拼死用命。虽然我军大败敌军,但亦伤亡惨重,可谓惨胜。”

    冯宇点点头又说道“按我们梁国的军制,正规军团分为甲,乙,丙三级。汉东郡就你典青一个甲级军团。如果你们都被打残了,那么你是否还能在襄阳抵挡住接踵而来,号称十万的曹军”

    典青面色一变,表情毅然决绝的说道“启禀陛下,只要臣还活着,不!只要臣的军团还有一个活着的兵士,就保证襄阳城不会落入敌手。”

    冯宇和其他人都听懂了典青的意思。典青不能保证以现在的残兵面对十万曹军,能守住襄阳,但可以保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严颜却在一旁高声喝叫起来“陛下,臣的兵团虽然只是乙级军团,但臣却自信这些儿郎有着甲级军团兵士的战力。臣愿意分一半兵力给典青将军,臣带着剩余的兵力也能保证筑阳万无一失。”

    申耽也接过话来道“陛下,臣的军团虽然是当年东三郡守军改编而来的丙级军团。但他们亦和甲级兵团的弟兄们一样,有忠君报国之心。臣也愿意抽调部分兵力支援襄阳。若曹军来袭丹江口,臣也自认为凭借我们对汉东山岭地形的熟悉,保管他们无法攻占丹江口。”

    冯宇哈哈笑道“汝等都毋须抽调兵力。你们看到朕带来的羽林军了吗他们不是保护朕来巡游的,而是来和你们一起打仗的。朕会自领朕的羽林军团坐镇筑阳,随时支援襄阳和丹江口。另外朕要提前派出一个步兵营补充襄阳兵力。”

    众臣听闻冯宇要御驾亲征,亲自率领羽林军,统一指挥汉东各城守军抵御曹魏大军,一个个都兴奋起来。不知谁带的头,开始山呼万岁起来。

    此时,一名令兵匆忙跑进殿中,对众人禀报道“启禀圣上,前方得到最新消息,曹军的前军于禁部已经进入宛城,约两千到三千兵马,全由轻骑组成!”

    众人皆惊叹,魏军进军的速度之快,这才几天,就进宛城了。

    冯宇思忖一会,冷笑道“来的正好。朕适才心中估算一翻,这轻骑前军进入宛城,那么后面号称十万的步骑主力即使连夜行军,怎么也得等明日午时方能抵达宛城。

    若我们抓住这个空隙,给宛城来次突袭,便能给魏军一个下马威。而且会给魏军制造我军在襄筑一线兵力雄厚的假象,有利于我军日后的防御。而且于禁兵不血刃的就占领了宛城,很可能会认为我军不敢从沔水防线后出来,因此而防备松懈,这样更能让我们这次突袭得手。诸卿,谁愿意出马走这一遭。事成后,朕给他算一大功!”

    众人听了这话,一个个都兴奋起来,武将们纷纷自告奋勇的要览这能立奇功的差事。其中严颜表现最为激烈,他突然跑到大殿中间,给冯宇连叩三首,说道“请陛下务必派老臣完成此事。老臣以项上人头担保,若不事败,就以老臣人头祭旗!”

    冯宇连忙说道“老将军快快平身,何须出此重言,那么若成功了,老将军想要什么赏赐”

    严颜用洪亮的声音答道“无他,只需将老臣的军团升格为甲级军团即可!”



第494章 夜袭宛城
    夜幕降临。宛城,这座被汉天子做为都城近二十载的城池却是“灯火通明”。街道空地上,满是入城魏军燃起的篝火。

    他们搜刮全城,找到了一些藏于酒窟中的劣酒。又搜到十几条狗,二十几只鸡,还有一头瘸腿的骡子和一头瞎眼的驴子。又杀了几匹在行军中不幸受伤的战马。总算给每人都分上一份斤把重的肉,兑现了于禁的诺言“若能提前进入宛城,给每个人都喝酒吃肉”。

    此时,几乎所有魏军兵士都围着篝火,烤肉喝酒。只有百十名兵士象征性的守在城头,而且他们也同样在城头生起火来,烤起了分给他们的肉食。

    于禁之所以如此松懈,是因为他笃定梁军不可能来袭城。若是梁军真有主动攻袭魏军的打算,早就应该在宛城设伏。即使不设伏,也应该抢在魏军到达之前进入宛城。而不是舍易求难的等魏军入城之后,再来攻袭有坚固高大城墙防护的宛城。

    出宛城西门,向西北方延伸的一条土路到了十里外的地方,突然变的平直无比,且地面平坦,似是人专门修筑的般。而不是那种走的人多了,自然而然生成的土路。这条笔直的道路看上去并不宽,但实际上那是因为常年无人行走,部分路面被掩盖在杂草下的原因,它真实宽度足够并行两乘大型马车,或者够八骑并肩而行。

    这条道路是当年冯宇修建的从沔水岸边至宛都的驰道。本用于宛城万一遇袭时,梁军能够及时赶来救援。可惜自始至终这条道也没派上它本来的用场。

    此时,这条道路上传来一种说不出的闷响和类似纺车的声音。不一会,一骑骑战马从路上奔腾而过。接着巨大的四轮马车也被巨大的挽马拉拽着,从道路上飞驰而过,还能听到车轮将道路上的碎石子崩飞后落下的噼啪声。但奇怪的是这些战马的奔腾声并不是平常的马蹄声,那些大车也不是普通马车的辘辘之声。原来这些高大的战马马蹄上裹着柔软之物,马车轮子外层是橡胶所制。自然发出的声音不一样,而且比平时要静的多。

    这支兵马自然是严颜领着去偷袭宛城的特攻部队。他从自己军团中抽选了最为精锐的重骑营和步兵营,以及全部的骑兵斥候。合计千余人的规模。他们用一夜几个时辰时间就赶到此处。

    严颜的部下劝他多带点兵马,但他认为这千余人足够,若人马再多,不仅不会起更大作用,而且更容易暴露目标和拖延行军速度。

    此时的天气是多云天气。天空中的月亮一会看的见一会被云彩遮挡住。正在向宛城快速行进的严颜,借着皎洁的月光,看前方两三个黑影正迅速的迎面而来,心里明白这应该是本部先行的斥候归来了。

    那三名斥候来到严颜面前,为首的拱手叩礼道“启禀严老将军,前方十余里便是宛城。宛城的魏军似乎防守松懈,大概压根没想都我们会来袭城。属下回返时,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在篝火旁露天熟睡。想来我们潜入城中不是难事。我等三人,就是从城墙一角,利用绳索钩爪越过城墙,进入城内的。”

    “那你们的行踪可否被人发现,若是打草惊蛇可就不好办了。”

    “启禀将军,自始自终,魏军都没有发现我们的存在。”

    严颜点点头道“如此甚好。”而后又转身吩咐道“此处距离宛城已不远,我们再行片刻钟时间,便下马步行。夜深人静,即使我们有所措施,马蹄和车轮声还是难免会引起城头魏军的注意。”

    半个时辰后,严颜一行已来到宛城城下,那些大车,战马都藏在附近的树林中。先遣的两百余斥候,以蒿草为隐蔽悄悄的向城下摸去。每当月色皎洁时,他们便伏于草丛灌木中一动不动,当月亮被云朵挡住时,方才躬着腰继续前行。

    实际上此时城头的守军都已深陷梦乡,当值的人也开小差掺瞌睡,哪会去向城下张望。不多时候,梁军斥候们就泅渡过护城河,来到城墙根下。

    一个人取下背上的轻型便携弩炮,和另一人快速的转动着绞盘,拉开扭力弹簧和弩弦,而后他们上了一支带着钩爪的弩枪。砰的一声轻微闷响,弩枪钩爪腾空而起,咔哒声响后,钩爪正好钩住了垛墙边缘。一名背着绳索的斥候轻车熟路的便爬了上去。

    他向左右一番查探后,向城下挥了挥手。又抛下五六根绳索,将绳索另一端固定到垛墙上,立刻有五六名梁军斥候顺着绳索向上攀登。

    突然城头另一端传来阵响动,一个身影摇摇晃晃的向这边走来。城头的斥候心中暗道,不好,难道被魏军察觉动静了。他立刻伏身到一个垛口后的阴影中。

    而后他听到来人吹着口哨,方才肯定对方并非是因为察觉什么才往这边来。斥候也不敢喊叫,伸出一支手拼命对城下做着手势,示意正在攀爬的其余斥候停止动作。可是夜色之中,正奋力向上攀爬的几人谁也没注意到他的手势。

    那名摇摇晃晃的魏兵一抬脚站到垛墙上,解开裤子正要向下撒尿,却看到几个黑呼呼的身影向上移动,他以为自己酒喝多了,眼花了,将脑袋摇了摇再定睛望去。不错,正有几个人影在攀爬城墙。

    他惊的刚要高声呼喝,一双大手就夹住了他的脑袋,嘎嘣一声,他已和对方面对面的对视着,只是他下半身已经失去知觉,嘴巴里想喊也喊不出,两眼越来越黑。他的颈椎骨已生生被扭断。整个脑袋转了一百八十度。

    梁军斥候将这软绵绵的尸体放到地上时,第一批斥候已登上城头,他们投下更多的绳索,又是一批登城而上…

    宛城城头,七八名魏军兵士正围着篝火酣睡,对靠近他们的人没有丝毫查觉。直到刀枪斩入他们的皮肉,他们才痛醒过来,但是晚了,立刻又永久的“睡”去。

    斥候们手起刀落,城头酣睡的魏军兵士如同案板上的鱼肉般,不消片刻便被清理的干干净净…



第495章 并非完美
    宛城城头,终于有几名魏兵在自己脑袋与身体分家之前,发觉了异常,惊呼起来。只是他们的惊呼并未引发附近城下魏军兵士的警觉。毕竟现在是凌晨时分,常人酣睡最深的时刻。更何况他们上半夜还饮了大量的劣质酒水。

    这些魏兵来不及叫喊第二声,就被一刀一个斩杀在城头。梁军斥候们又向城楼下涌去。到这个时刻,总算有魏兵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并开始连续的高声示警起来。

    “敌兵,有敌兵…敌兵来袭了。”最先警觉的魏兵一边奔跑一边高声狂呼着。已冲下城头的梁军斥候也不理会他们,直奔城门而去。四五名躺在城门口的魏军听到喧嚣,正拄着自己的骑枪,歪歪斜斜的站起身来,朦胧中已看到幢幢黑影向自己冲来,下意识的便将骑枪挺起。
1...128129130131132...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