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徐晃见此情景,未等本方军阵不知完毕,便下令发起总攻。顷刻间,鼓号声在魏军中四起,三面魏军如同潮水般向丹口坞堡涌去。
当魏军临近坞堡时,魏军弓弩手开始向城头弯弓放箭。他们的数量有数千人之多,那箭矢可以想象是何等密集。但是这样密集的箭矢却未伤及坞堡城头的守军。
原来,这座丹口坞堡做了特殊设计。城头是阶梯状的垛墙,分为三层。一层比一层高,所以前方兵士并不影响后层守军兵卒的视野。每层都有高四尺的垛墙拱卫,守兵只要侧身或稍微弯曲膝盖,便能将自己藏身于垛墙的抛射盲区之后。站起身,便能在齐胸口高的垛口处射击或狙击敌军。
魏军箭矢虽然伤不着坞堡守军,却掩护大量兵卒用柴薪填实了沟壕,竖起了云梯。他们开始如同蚂蚁般向城头攀爬。魏军的弓弩手也随之停止了这只有掩护作用的弓射。
此时,坞堡中的弩炮开始进行吊射,轰击临近城墙的魏军兵卒。城头最外层的梁军兵卒也开始利用一种特殊装置,不用露出身体,便能向城外倾倒滚木擂石。
烈焰不时的在城外升腾起来,滚木擂石落下的地方,顺着云梯攀爬的魏军兵卒无不被砸的头破血流。
第501章 料事在先
丹口坞堡城上城下的双方搏杀已到白热化阶段,杀声惨叫声兵器交鸣声响彻整个战场。在坞堡某段城墙处,数个云梯上的魏军兵卒刚刚被滚木擂石清理完毕,云梯就被城头的守军撬翻在地。
城下守军,冒着随时可能砸在自己跟前的火爆弹,石弹,手忙脚乱的竖起那倒落的云梯。
他们却突然发现城头上垛口处都现出梁兵兵士的身影,而且他们都还将盾牌封在垛口处。这让魏军兵将好生奇怪。现在还没有魏军兵士登上城头,甚至因为云梯倒了,都没人正在登城,那在垛口处竖起盾牌有何意义。
但是这些魏军兵卒中的很多人,很快就没法多想了,因为他们听到蓬蓬的闷响,接着感觉到身上某个部位传来钻心的剧痛。他们以为中箭了,低头抬眼向负伤的部位看去,却没看到箭矢的踪影。接着很多被射中要害位置的魏军兵卒瘫软在地上。没有被射中要害的也开始凄厉的哀嚎起来。梁军守军中的枪盾兵开始用盾牌上的弹弓城下射击。
三层梁军兵士射来的弹丸非常密集,只打的魏军哭爹喊娘不止。这些弹弓弹丸带来了箭矢所没有的震撼效果,因为很多魏军兵士并不知道对方用了什么打伤自己,还以为是用了什么法术。
附近的魏军将校看出点门道,高呼道:“弓弩手上前!继续射击,掩护登城的兄弟啊。”站在后方的魏军弓弩手们这才如梦初醒的回过神来,纷纷上前,再次射出乱箭。坞堡城头的梁军一晃身形,又将自己隐藏于垛墙之后。
一名魏军兵士刚刚向城头射去一箭,正要从箭袋中取下一支箭时,突然发现身边的伙伴直挺挺的栽到在地上。他的胸口出赫然插着支被贯穿躯体的长弓手重箭。紧接着,他自己也感到自己像是被人猛推了一把,接着一支重箭洞穿了他的腹部。
沔水对岸的援兵已经赶了过来,其中大半兵力归属于冯宇的羽林军团。其中相当部分是长弓手。此时这些长弓手站在坞堡和大坝一些箭塔上,不停的对城下的魏军攒射。这些箭塔设计的很是精妙,无论敌军站在城墙下任何位置,手中的普通弓弩射程都会小于距这些箭塔的距离,但却在长弓的射程范围之内。
羽林军团的长弓手技能远非丙级军团长弓手能比。此时,长弓重箭不停的从箭塔上射来,几乎是一箭一人。逐个逐个的狙杀魏军的弓弩手。后者却无法还击对方。
惊慌失措之下,魏军弓弩手纷纷向外围撤去,但是这也使得城头守军出了他们的射程范围。城头守军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垛口处以任意手段狙击登城之敌。魏军兵士在丹口坞堡下伤亡越来越多,有的地方尸体都堆积了好几层。
徐晃,张郃,许攸三人面色越来越沉重。许攸开口道:“看来,这丹口坞堡真不好打。”张郃在旁点点头附和道:“若攻这坞堡都如此困难,那攻襄阳和筑阳更是难上加难。”他这话有意无意的为许攸开了个脱,毕竟优先攻打丹口坞堡是许攸的主意。
徐晃最后拍板拿了主意:“吾观这梁军,不仅兵力充沛,而且城池防御工事极其坚固,设计精妙。若我等强攻不止,即使能胜,也必将损失巨大,这就违背了王上的初衷。不如我们现在就收兵,守好南阳各城,做好防御建设,分兵屯守互为呼应。若梁军渡过沔水与我在平原田野上决战,那是再好不过。若他们龟缩不出,我们也算守好了南阳。两位看这策略如何”
张郃答道:“这策略也是当下唯一的办法,但是我数万大军,每日消耗粮草巨大,数月半载魏国可以承受。但若就这么在南阳与梁军对峙干耗下去几年,如何能承受的起以吾之见,我们应该在南阳也实行屯垦。”
许攸点头道:“这正是某要说的话。这南阳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我们要守好南阳,仅仅靠兵士屯守是不够的,还须移入大量人口。比如,可以先将我们带来的这几万兵士的家眷弄到南阳来。当然,这个我们做不了主。还得上禀王上,由王上定夺。”
徐晃点点头道:“那就如此定了,待我等布置好南阳防御后,便一起向王上提议移民屯垦之事。”
魏军收兵的锣声叮咚响起。围攻坞堡的魏军又如同黑色潮水一般向后退去。接着,他们打起白旗,收拢起城下袍泽尸体,迅速整起行军阵列,有序的向东边缓缓撤去。数千虎豹骑游弋在魏军步骑的后方,防止梁军突然出城尾击。不过一个时辰,魏军就在东边的地平线上消失的干干净净。
樊城府衙中,刘备还在与关羽安然的下着棋,喝着茶。张飞却已披挂整齐,矗在刘备身旁。张飞听说临江军要再攻襄阳,早早披甲戴胄来到刘备身旁待命。上次临江军在襄阳城下惨败,让张飞甚是不服,他认为若当时有他在,定然能将整个战局扭转过来。
时间分分秒秒的过去,但刘备依然面无表情的下着棋。张飞的脸却越来越黑。他终于不耐烦的嚷嚷道:“大哥,二哥,咱们什么时候出发打襄阳啊。”
关羽脸色一沉道:“三弟,今非昔比,说话要注意身份。如今大哥已是王上之身,岂能再用往日称谓。难道日后大哥当了皇上,汝还大哥大哥的叫吗那可是僭越之罪。”
张飞见关羽如此,咧嘴尴尬的笑道:“这个理,我老张懂,这不是因为老张急了吗再说,这大,这王上不是还没登基吗等登基当了天子,我老张是断然不会如此称呼的。”
刘备摇摇手道:“无妨,私下我们以兄弟相称,孤反倒觉得顺耳。”
关羽此时却也问道:“王上,丹口距樊城两百里,消息传到此处,战事应该已持续一天了。按我们和徐晃约定,现在是该我们出兵襄阳了。”
刘备淡然一笑道:“再等等,孤料定我们很可能会省了这趟差事。”
此时令兵入室来报,魏军攻丹口坞堡数个时辰,便撤兵而去。
第502章 不可复制的战术
张飞眼睛瞪的如同铜铃般大,“大大,王上,您可真是料事如神啊”。本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也颇为得意的捋了捋胡子。
此时,有亲卫令兵前来急报道:“启禀大王,郁林郡发来紧急军情。有梁军正向兴古郡进军。”
刘备顿时愣住了,浮现出一种沉思的表情。
兴古郡是临江国最靠西南角的一郡,本属于当年的士家南越国所有。南越国被孙刘两家合兵攻灭后。刘备得了其中兴古与郁林两郡,以及牂柯郡南部一块本属于南越的地界,还有其余几郡几个零散县城。
而南越国其余地盘,包括南海,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五郡县皆被孙吴占据。出现这种结果除了刘备势力想比孙吴势力较弱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孙吴有庞大的海上水师,可以在海路运输下快速向南越腹地推进。
当刘备在荒莽丛林中与南越军纠缠厮杀时。孙吴的海上水师却以最先占领的南海郡为基地,沿着海岸线占据了一系列城池。再以这些城池为依托,向南越腹地纵深发起进攻。
最后,合浦,交趾,九真,日南这四个沿海的郡绝大部分土地都被孙吴占据,而刘备只得了这几郡远离海岸的一些县城。
这个结果也让刘备一直耿耿于怀。他倒并没太在意自己占据的地盘少了,而是吴国一个出海口都没给他。刘备的地盘,距离海岸线最近的地方是合浦郡高凉县,距离海岸仅八十余里。但这八十余里路属于孙吴治下。
天下人谁都知道,冯宇的梁国是如何发家致富,都意识到了海上交通要道的重要性。刘备当然也不例外。让临江国拥有出海口,而不再仅仅是“临江”,是刘备出征南越的根本动机之一。但结果他却连大海的影都没见到,你说气人不气人。
此时,关羽张飞二人看刘备呆立当场,正要说话。刘备却已然开口道:“孙策军必然是在永昌或云南郡已经败退了,否则梁军不可能出现在兴古郡中。”
说完,刘备又指着摊放在桌案上的地图道:“二弟,三弟。你们看,郁林郡在牂柯之南,我们为了防止冯贼的南侵,特意在牂珂郡南部屯守了重兵。而且若是从牂柯郡向南进入郁林郡,并没有什么适合大队人马行军的道路。那里山高路险,瘴疫横行,从那里过来到郁林谈何容易。否则当年,我们也可以从我们掌控的零陵西部,牂柯郡东处直接南下郁林,又何必从苍梧郡绕过去。”
关羽连连点头称是,接过刘备的话道:“所以这支冯贼军定是从西面的云南郡来的。云南郡是孙吴军从交趾进攻永昌的必经之路。所以这至少证明云南还未被孙吴军控制,或是曾经占据过,但现在又失守了。所以定然是西征永昌的孙吴军失利了。可吴国应该向我们即时通报此事。”
刘备冷笑道:“他们隐瞒此事,肯定有他们自己的用意。别人怎么做我们不管,关键是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应对当前局势。”
在一旁的张飞突然吼了一嗓子:“嗨,还能咱办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呗。请王上令翼德带五千精兵,去杀光进犯我兴古郡的冯贼兵!”
刘备将手一摆道:“翼德毋急忙,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要保证我临江国最大权益,并非只是打打杀杀争地盘就行的。孤自有计较”
刘备猜测的不错,孙吴自交趾郡出发,试图攻取永昌兵败而回。主将太史慈正领兵沿着仆水即红河,向交趾郡境内败退。马背上的太史慈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他又回想起几个月前进军梁国的情景,只是他万万没料到在云南郡就遭到了梁军的顽强狙击。
几个月前,同样是这条沿着仆水而设的道路上,有着前后望不到头的都是吴队,只不过当时他们是向上游行进。另外仆水河道中,还有大量吴国水师的小型艨艟战舰。这些战舰并不是在交趾郡所打造,而是从仆水的入海口直接驶入了仆水水道,溯江而上。
起初,太史慈的大军连战连捷。梁国原设立在哀牢国境内的据点县城皆被拔除。但是当吴军过了一个名为蛮耗港的红河码头,进入高原地带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此时,仆水河道变的落差极大,很多地方形成了激流和瀑布,水中有着数不清的乱石。即使吃水只有四五尺的艨艟小舰也已无法在这样的水道中通航。太史慈的近万兵马只能在红土高原,崇山峻岭中的五尺山道上逶迤而行。而蛮耗港就成了太史慈西征大军的后方粮草转运基地。
吴国大军在接下来的路途上,虽然没遭遇到大股梁军的拦截,但却不断的被小股的梁军山地斥候,归附梁国的本地蛮夷土著袭扰着。
吴军从某片陡峭的山崖或山坡下的狭窄山道上经过时,会从山崖上滚下巨石,将一两名反应慢的吴兵碾死。他们穿越林地时,有时会遇到冷不丁的冷箭来袭,那冷箭箭簇上还往往涂抹有毒药。甚至吴军在看上去好好的路上走着,就会突然掉入插满竹签的陷阱。
梁国负责西南事务的诸葛亮将千余名山地斥候分为十部,每部分派区域监视和袭扰行进中的吴国大军。这些斥候,每部往往又分为几组分头行动。这样的小股部队在崇山峻岭,原始莽林中,基本上不可能被搜索的到。
但这样的部队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担当的,他们在野外孤军行动,不可能获得后勤补给。群山密林中也极易迷失方向,另外在还需要在根本没有路径的险山荒林中穿行。着就需要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和翻山越岭的本事。这个条件,除了梁军中的山地斥候,在这个世界有几乎有能具备这样条件的人。
即使那些出身山贼的人,比如黑山军,也不同于梁军山地斥候,他们只是依托建设在山中的营寨和对当地地理熟悉来获得优势。若纯粹的野外生存,以及换个他们不熟悉的环境,山贼也要傻眼。
所以这样的山地战术是梁国特有的,不可复制。
第503章 真正的梁军
梁军的这些袭扰虽然不至于让吴军元气大伤,但也足够让太史慈头疼的。因为这对吴军的士气和行军速度打击实在太大了。
太史慈也尝试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包括组织精干的斥候部队,提前在行军路线上侦查,设置暗哨暗卡。也包括在某些容易设伏围歼的山谷地带,故意用千余人的小股部队在山谷中拉长队伍缓缓而行,引诱对方前来偷袭,然后再用准备好的大部队将山谷各个出口堵住,最后搜索围歼。但是这些都不凑效。
吴军开始派出的斥候并不见效,他们连对方的影都没看到。再后来,这些吴军斥候总算碰上了梁军山地斥候,交锋的结果除了两三个逃回的活口,其余一些人都命丧荒野莽林之中。
至于诱敌围歼之计,吴军尝试几次后,真有一次将梁军斥候诱入一处山谷。但是当吴军将这地形探查过数次的山谷包围封堵后,还是眼睁睁看着对方逃走了。崇山峻岭对于这些山地斥候而言,和平原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从一处根本不可能攀登的崖壁上攀岩而走,逃出了山谷。
太史慈就这样走走停停,终于到达了云南郡的弄栋县。这里距离云南郡治所云南县仅有百余里之遥。
太史慈未等本军扎好营寨,便挥手令全军攻城。这段日子的经历让太史慈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势。
他认为这弄栋和往日他经过的那些梁国城池一样,只等本方兵士在城墙四面架设好云梯,而后蚁附而上,用不了多久城中几百或上千的梁国兵士就会被消灭或举白旗投降。
几通冲锋的号角声后,吴军如同潮涌般向弄栋城冲去,他们有的背着成捆的柴禾,有的扛着麻袋装的沙土,目标是填平城外的壕沟。
城头已开始陆续有箭矢射下,一名背着柴禾的奔跑的吴兵并不惊慌。此前吴军攻克的一些城池,城头守军的箭矢既不密集准头也差,能射杀到他们吴兵完全靠撞大运。
他距离护城河还有十余仗距离时,突然感到胸膛一凉,似是整个心脏被人掏空了般难受。而后方才是剧痛感传来。他低头垂目一看,胸口已被射入一支箭矢,这箭矢箭杆出奇的粗大,而后他便扑倒在地上成了尸体。
阵后肃穆观战的太史慈刚开始看到梁军放箭,也没在意,那箭矢并不密集,所明弄栋之中也没多少守军。但是当他的兵士接二连三的倒下时,他才察觉有所不对。他仰头眯眼向城中眺望观察,这才发现城中一些梁军兵士与他以往见到的不一样。
仅看这这些梁军兵士的明显金属打造的铠甲头盔就与往日身着普通札甲的梁军不一样。那些梁军弓弩手手持的长弓是长七尺,高过成年人身高的大弓。他这才意识到是梁军的正规军团来了。
以往他碰到的那些梁军兵士都是梁国地方上的戍卒。按梁制,戍卒可能是梁国的半耕半军的屯垦兵,也可能是由当地每年需要服两个月兵役的自由农民担当。当然,这弄栋原本是蛮夷之地。汉人农民几乎没有,所以弄栋的戍卒全是屯垦兵。
屯垦兵虽然也属于梁国的兵部编制,但每年用于军事训练的时间就农闲的那两个月,其余时间都在忙于耕种。所以在军事技能和战力上是无法和梁国的常备军团相提并论的。现在梁国因为有财源滚滚的商贸税入为支撑,正逐渐将更多的屯垦兵转化为常备军团,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太史慈的吴兵虽然遭受了很大的伤亡,但依旧照计划将弄栋的护城河填平了几段。吴兵们开始抬着攻城云梯,呼啸着弄栋城的城墙飞奔而去,将一架架云梯靠上了城墙。吴军兵士们顶盾叼刀,攀梯而上。
但这次他们遇到了硬茬,开始是城头的梁军屯垦兵们用滚木擂石招呼他们,前面的人冲到墙头时,又遭遇到那些穿着环片甲兵士的狠狠打击。冲上去的吴兵在厮杀声和血雨中变成一具具冰冷的尸体,从城头掉落下来。吴兵终于见到了真正的梁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