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浑身浴血的华雄与夏侯惇还在厮杀着,不过两人身上的血迹都不是自己的,而是各自前来帮助对方的敌骑们身上的。
    夏侯惇刺出一枪,将华雄逼退。而后用他那只独眼偷眼向四周一看,自己的虎豹骑相比对方损失巨大。之前,双方兵力是二比一,现在看上去已经差不多了。照此下去,再过片刻,只怕自己的人要拼光。
    就在他恍神的功夫,一名梁军重骑挥舞着狼牙棒向他直冲而来,同时华雄也狠狠的横劈出。夏侯惇条件反射的将头一偏,猛抖缰绳,让战马向前急冲几步。
    但还是晚了一步,华雄的长刀噗的一声劈掉了他头盔上的雁翎,同时削掉了他的一只耳朵。痛的夏侯惇大吼一声,拨马便走。华雄提刀在后紧追不舍。
    那些魏军虎豹骑见主将逃遁,心中慌乱不已,本就落下风的他们更是在梁军重骑的狼牙大棒挥击下,连连折损人马。片刻钟后,残存的三四百虎豹骑也落荒而逃。两翼,还在追逐梁军的那些虎豹骑也在对方的风筝流下败下阵去。
    两股骑兵就这么一前一后在荒原上追逐着。很快,夏侯惇就逃窜到庐山东麓山脚下的大营。他远远的就高呼起来:“开门,某是夏侯惇,快开门放我们进去,后面有梁军追兵。”
    不料大营的寨墙上并没有动静和反应。那些临江军兵士只是麻木默然的站立着。已经策马近前的夏侯惇有些愤怒了,吼道:“你们没看见我们是谁吗还不快快开门放我们进去!”
    不想寨墙墙头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放箭!”。话语刚落,密集的箭矢就从寨墙后和墙头咻咻的射来。夏侯惇大吃一惊,急忙策马向后奔逃。他刚兜转马身,就发现追兵距自己已不到百米距离。
    除此,北方的天际线上升起无数旌旗,尘土飞扬,显然是有大股兵士正在向此处杀了过来。正是梁军攻打庐山大营的主力。
    夏侯惇一咬牙,调转马头,带着残存的三百来骑向南方奔去。梁军战骑也随之杀到,那些跑在后面的虎豹骑又是被梁军一阵衔尾痛击,伤亡了七七八八。
    ……
    位于湖口半岛上的临江军大营望楼上,黄忠正眉头紧锁,焦虑的眺望着从长江江面上滚滚而来的战舰。这些战舰黑压压一片,几乎遮盖了半个江面。
    但比这更让黄忠忧心的是,半岛连接陆地的一方,在飞扬的尘土中,藏着无数的旌旗兵马。正在喧天的鼓号声中,缓缓向大营开进。毫无疑问,湖口大营被封死了陆路通路。
    当下,湖口临江军要退只能从水路撤退。可惜的是刘备只调拨了很少量的战船给湖口大营。这些战船只是作为辅助封锁湖口之用,并不是用来和梁军做水面决战,更不是用来撤退湖口的临江军兵士。
    梁军的战船在半岛江水一侧排列起阵势,但它们没有一条船驶入彭泽湖。因为在前面探路的走舸小船已发现,数里宽的湖口已被沉船大石等物堵的死死的。
第570章 老手段不灵了
    身临绝境的湖口大营的临江军兵士们见到逐渐向自己压迫而来的梁朝水陆大军,脸上都流露出惊怯的表情。
    黄忠抽出腰间的佩剑为兵士们打气道:“儿郎们,今日我等为大汉朝,为王上,为临江国要与敌…”
    他的话还未说完,只听轰隆咔嚓一声巨响。小西瓜般大的一个石弹正击中在他所在望楼的一根横梁上,木屑飞溅中,望楼的顶部茅棚因横梁折断塌陷了半边。黄忠在几名亲兵簇拥下,连忙灰头土脸的向下走去。
    停泊在江面上的上千船只中大半都装载了弩炮,数以百计的石弹,火爆弹向湖口大营中射来,火爆弹燃烧的烟雾在空中划过道道痕迹。随着火爆弹爆燃后烈焰的升腾,部分望楼开始熊熊燃烧起来。
    不过湖口大营的寨墙是以土木混制而成,再加上前些时日的梅雨,导致寨墙无比潮湿,因此并没有被点燃。即使如此,大营寨墙很多地方的墙头被石弹轰射的土崩木断,满是裂痕和破损。
    片刻后,来自陆地上的梁军也在大营不远处的地方架摆放好了装载着弩炮的车辆,也向湖口大营轰射起来。
    尽管梁军对湖口大营“万炮齐轰”,但对临江兵的实际杀伤效果极小。因为黄忠早就针对梁军的弩炮,在大营中做了防御布置。
    大营的寨墙甬道设置的非常低,换句话说垛墙相对的非常之高,临江军若要居高临下对来犯之敌展开攻击,兵士们得踩着沿着垛墙摆放的一长条矮凳上才能探出头胸和手去。这样虽然不便,但形成了很大的射击盲区。让弩炮的弹丸根本无法直接落在甬道之上。
    除此之外,大营内的营房是半埋式的,一半其实是在地面上挖的土坑,而后在坑的边沿用土木筑道几尺高的矮墙。矮墙上在架上粗大的木梁,覆盖上木板茅草,最后盖上厚厚的土层用于防火。如此一来,大大减少了弩炮弹丸可攻击的面积,屋顶能有效的阻止燃烧以及减缓石弹的冲击。
    当梁军的弩炮弹丸成批来袭时,临江军兵士们不是躲入营房,就是蹲伏在甬道上,处于梁军猛烈轰击下的湖口大营就如同一座无人营寨般。
    几只热气球飞艇升入到空中,几名梁军将校观测着大营中的情况。随后,吊篮中的长弓手开始向甬道上狙射,他们不是射人,而是放出一支支信标。与此同时,大批鹰雕被放了出来,其中不少是用于空中投弹的羌雕。
    不过黄忠和湖口大营中的部分兵士早就见识过梁军这种投弹方式,他们也早就推算出这些箭尾系着红布条的箭矢是干什么用的。
    在寨墙甬道上指挥战斗的黄忠听到耳边咻的一声尖啸,接着又是一声惨叫。他的一名亲兵扑倒在甬道上。后脑勺下的脖颈上插着一支长箭,箭矢的尾端系着条迎风飘荡的红布条。
    黄忠看着自己的亲兵惨死,来不及悲痛,慌忙说道:“快,将这些带红布条的箭矢想办法弄到墙外面去!”附近一名亲兵立刻从尸体脑干上拔出箭矢,从寨墙上探出头去,用尽全力将这箭矢尽可能抛远。
    其余临江兵士同样如此动作,纷纷将梁军从热气球吊篮中射出这样的箭矢捡拾起来,附近有弓弩手就交给弓弩手,没有就直接在寨墙后徒手抛投出去。这些充当信标的箭矢虽然与临江军弓弩手的弓弩不匹配,但将它们射到寨墙之外还是不难的。
    空中翱翔的上百只羌鹰随之对着信标投下了一个个装满石脑油的陶罐。可惜它们绝大多数没落在寨墙后的甬道上,而是大部分落在寨墙之前,瓦罐碎裂后,石脑油在寨墙外泼溅的到处都是。这反而成为了梁军进攻路线上的隐患。
    一直在某条楼船上观察战场的赵云心里清楚--梁军的这些老手段都已被对方摸清,且有了应对之法。他立刻下令道:“将飞军都收了吧,先将城墙前的那些泼洒的石脑油引燃,待烧尽后,全军发起总攻。记住这总攻并不一定要攻下营寨,而是要尽可能减少自己伤亡。”
    没有参加机密军事会议的令兵当然不知道赵云此意为何,微微一愣,却听赵云呵斥道:“还愣着干什么,还不速速去传令!”那令兵连忙诺了一声,匆匆离去。
    片刻后,数十发火球火箭向大营方向齐齐飞来,它们不是为轰击大营的,而只是为了点燃那些寨墙外的残油。湖口大营靠向半岛根部的那一面顿成火海。
    等火势变小,陆地上的梁军军阵中便鼓号齐鸣,整个军阵除了弩炮部队,骑兵车兵外,成千上万的步卒以数个密集方阵的形式,铺天盖地的向湖口大营快速压来。与此同时,江面上,数十条登陆的战船也向紧临江水的寨墙靠来。
    当梁军方阵距离寨墙五十余仗时,后几排的长弓手停了下来。其余兵士继续前进,距离寨墙不到三十仗时,营内的弓弩手箭矢齐发。
    此时,梁军军阵中无论枪盾兵,辎重兵皆举起了自己的盾牌,前方左右还有顶部都被盾牌所遮盖。形成了梁军惯用的龟壳阵。停在后面的长弓手也弯弓搭箭,试图精准狙射临江军的弓弩手。
    不过临江军的弓弩手只是进行密集的覆盖射击,也不追求命中。他们给弩上好箭矢或弯弓搭箭好后,起身便向寨墙外胡乱射出一箭,而后立刻弯下身体或跳下矮凳,再接着装下一发箭矢。这转瞬即逝的目标,让以狙射见长的梁军长弓手也难以把握。
    所幸的是,临江军弓弩手的乱箭也无法给进击的龟壳阵造成多大伤亡。梁军方阵很快抵近到寨墙之前。
    尽管这些寨墙被硕大的石弹打的“伤痕累累”,但弩炮却无法将这些以深入地底五六尺木桩为脊,以粗木横梁为骨,以夯土为皮的寨墙结构彻底破坏。
    寨墙后,在甬道上柱着长枪的黄忠正冷笑着,他要让这道寨墙前尸积如山!
第571章 大小圈套
    湖口大营,一名临江军弩手照旧迅猛的抬起身体,对着墙外放出一箭。而后伴随着如同冰雹般的噼噼啪啦乱响,他惨叫着向后翻倒在地。
    附近的临江兵士定睛一看,不禁胆寒,这名弩手整个脸庞已血肉模糊。这是停在寨墙外的枪盾兵用盾牌上的弹弓铅弹所射。数以千计的铅弹密集射来时,其中有六七颗射在他的脸上。
    在梁军枪盾兵弹弓的压制下,甬道上的临江军弓弩手短时间内就产生了上百人的伤亡。剩余的弓弩手再也不敢贸然将脑袋伸出寨墙。
    墙外的梁军迅速在寨墙上架起云梯,攀楼而上。与此同时,江面上的那十几条登陆用的战船也直接靠上紧临江岸的寨墙。它们直接搁浅在江畔的浅滩上,向着寨墙放下了特意加长的飞梯。船舱中的兵士们手持刀枪呐喊着从飞梯中冲了出来,向寨墙涌去。
    临江军兵士不停的探出头来,向梁兵射出密集的冷箭,好在梁军能以盾为墙,护住自己后逐步向前推进。但是他们却不能如往常训练那样,用后方的便携弩炮向临江军发动覆盖轰击,因为船只离寨墙还有很大段距离,对于架设在飞梯后端的便携弩炮而言,寨墙内侧的甬道还在抛射盲区之内。
    冲到飞梯中段的梁军兵士们突然发现敌军停止了攒射,心中琢磨,难道是敌军弓弩手畏敌,跑了他们也来不及细想,乘这个机会迅猛的顺着飞梯冲到寨墙墙头,最前方的几名兵士一跃而起,向寨墙后跳去。
    半空中的他们肝胆俱裂,因为他们下方本应该有的甬道凭空消失了。他们直接从到两仗多高的墙头坠落下去,摔个半死,而后又瞬间被墙脚下的临江军乱刀乱枪戳戮而亡。
    原来这个类似栈道一样的甬道是活动的,当梁军兵士们冲过来时,临江军扳动机扣,甬道上的地板瞬间打开,凭空出现一个缺口。从飞梯上涌来的梁军兵士们,最前面的人收不住脚,前仆后继的向这个“陷阱”落去,无不被墙内的临江军结果了性命。
    陆地这面城墙上也好不到哪去,一名梁军枪盾兵刚刚攀爬到一半,耳中听到嘭的一声金属破甲闷响,而后腹部一凉,接着是剧痛传来,这才意识到中箭了。当他向云梯下坠去时,发现寨墙上原来留有许多射击口。这些狭窄的射击口只便于近距直射,所以对于寨墙下和远处的敌兵无用,只是专门用于射杀攀城人员的。
    如此,依旧有许多梁兵陆续攀爬到墙头,这一面的寨墙后,临江军倒没有用卸除部分甬道的把戏。但是这些梁兵刚刚要翻越墙头时,甬道上的临江军兵就用密集的枪矛剑戟向他们扎来。骑跨在墙头的梁兵躲无可躲,一个个被刺下城去。
    梁军两面攻击都受到挫折,但是他们很快就调整了战术。
    靠江的这边,在飞梯上奔冲的梁军终于明白了怎么回事,在阵慌乱拥挤后镇定下来,有序的向后退去。
    不一会他们又重新杀回,这次冲在前方的人,个个都手持本用于便携弩炮的小型火爆弹,冲到飞梯边缘时,陆续将手中火爆弹向寨墙下的投掷而去。
    等寨墙后方地面和甬道上满是石脑油时,有人投出了火把。寨墙后冲天大火顿时腾空而起,同时也将聚集在寨墙后和甬道上的临江军兵士驱散。此时,一些梁军兵士从飞梯上投下绳索,他们显然是准备索降。同样的,在陆地这面寨墙上,梁军兵士也用徒手抛投火爆弹的方式,先行驱散寨墙后的敌兵,而后再行翻越寨墙。
    黄忠从寨墙射击口又射杀一名梁军兵士后,高声喝道:“传某军令,让儿郎们都撤到大营中间的空地上,待敌人落到寨墙内后,再杀前去,一举而歼!”
    黄忠话音刚落不久,却听到营外传来震天的锣声。那些正在攀爬墙头,以及顺着墙头绳索向下落的梁军兵士们又手忙脚乱的退了回去。黄忠连忙带着兵士再次登上甬道,向外眺望,梁军确实如同潮水般退去。
    黄忠心中大惑不解,这梁军虽然开始受挫,但后续若是按着他们自己的节奏猛攻硬打,依仗着兵力和装备优势,还是有很大希望能攻入大营的。怎么突然放弃进攻了完全没有道理啊。
    但接下来一幕让黄忠立刻明白了梁军收兵的理由,而且心中大喜起来。远处的梁军军阵似乎慌乱起来,旌旗乱动,不一会出现了一个偌大的缺口。数以千计的战骑从后方突破了梁军军阵,在反复冲杀中将那些梁军步卒杀的四溃而逃。黄忠再眯眼一看,这支人马的号衣确实是自己临江国的号衣,旌旗上有一个大大的魏字。不用问,这定是庐山大营的魏延来驰援了。
    黄忠来不及细想,立刻下令道:“速速整军,随某出营接应友军,内外夹击争取一举击溃围堵我们的梁军!”
    黄忠如此就轻易断定是己方的原因,也不考虑其中有没有诈。这并非黄忠行事鲁莽,而是他和魏延本来就约好---庐山,湖口两个大营,若是其中一营被受到敌袭,另外一个军营若无特殊情况,务必派兵攻袭敌人的后方梁军不可能知道这个约定,事先准备好这么多号衣,所以这里面定不会有什么诈。
    果然,黄忠带着五千步骑冲出大营,来到这飙人马近前时,果然发现带兵的就是魏延本人。
    黄忠高声喝道:“文长老弟,汝可来了。老夫前来与汝会合,一起击溃这部梁军…”他的话音未落,却发现魏延脸上露出一种诡异的笑容。魏延将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嘴中,吹出了个响亮的呼哨。现场顿时形势大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