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他们在荒原上又奔驰了片刻钟的时间,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密如鼓点的马蹄声,邓艾心中一惊道,梁军怎么这么快就追上来了。他扭头望去,放才松下一口气。来的并非梁军,而是四五百魏骑,为首的将领还带着一支眼罩,不是独眼夏侯惇还能是谁。邓艾急令骑队,放缓脚步,这才与夏侯惇合兵一处。二人见面后,一番寒暄嗟叹的对话后,邓艾方知道司马懿主力大军溃败和连营被攻破的原因和详情。

    夏侯惇叹道“如今我方二十五万大军全军溃灭,邺城也难以保全。难道我大魏这是气数已尽了吗。”

    邓艾茫然的回道“无论如何,大将军和圣上都在邺城,我们现在赶回邺城再想办法挽大魏于危难。也许这些溃逃的步骑还能逃回邺城相当部分,那样我们还有一线希望。”

    其实邓艾自己对这番话都不相信,即使部分魏军步骑逃回邺城,也守不住邺城。即使邺城能暂保不失,也没有什么意义,魏国覆灭几乎已成定局。夏侯惇也对此心中有数,两人不再言语,带着一千五六百的战骑向邺城方向疾行。

    猛然,骑对前方传来几声惨烈呼叫,邓艾抬眼一看,两三名虎豹骑骑士已从马鞍上摔落下来。已有人失声呼喝道“梁军的战车来了大家快散开散开啊”

    又是几声惨叫,更多的魏骑骑士被重箭贯穿了身体。邓艾,夏侯惇都是心中一惊,抬眼望去。果然远处出现了四乘梁军长弓战车的身影。

    邓艾立刻喝令道“大家不要慌,他们就这三四乘战车,我们兜围上去,将他们驱赶或者斩杀。”说罢他一夹马肚,带头向梁军窜去,不过他的百十名亲卫却在前后左右紧紧的簇拥着他,后面跟着那些溃散下来的近千魏骑。夏侯惇也率麾下的另外五六百名虎豹骑和常骑也从两侧向这些长弓战车兜围而去。

    那些长弓战车不慌不忙,继续迅速又稳定的向奔来的敌骑连续不断的射出一发发重箭。邓艾前方和左右,接二连三的有骑手中箭落下马来。邓艾开始故意放缓马速,这是为了不将长弓战车惊吓走,为从两侧兜围上去的友军争取时间。直到靠的只有三十余仗距离时,他方才快马加鞭,试图以最快的速度接近对方。

    那些长弓战车早已调转了车头,现在突然发动起来,向远处遁去,与邓艾骑队之间的距离顿时又拉远了。

    不过邓艾相信夏侯惇此时已能够将对方截住。就在此时,稍远的地方突然传来接连不断的响箭之声,天边又涌来两股长弓战车,多达**乘。但这还没算完,陆续有更多的战车向此处云集而来,射向魏军的重箭也越来越多。

    邓艾前方和左右的亲兵很快所剩无几了,他正犹豫要不要停止追击时,噗的一声箭矢穿甲之声传来。他的右肩膀已被一支重箭生生射了个对穿,提在手上的骑枪也掉落马下。邓艾痛哼一声,晃了三晃,好不容易方才在马鞍上稳住身形,没有掉落下来。但是他身后的那些本由溃军聚拢而来的魏骑们已是一哄而散,四处奔逃而去。

    邓艾也要兜转马首,企图找个空档窜逃时,却突然发现自己腾空而起,原来是一名梁将从背后抓住了他的左臂,将他凭空拎了起来。邓艾右手如同废了般,哪能挣脱。如此就被对方生生擒住。这名梁将不是别人,正是奉命率车骑穿插到魏军后方,执行对魏军溃兵狙击任务的典青。

    远处,夏侯惇正带着本部兵马向梁军那几乘长弓战车兜抄,却不料眼前又闪现出一大队长弓战车来,而且伴随在长弓战车左右的还有大量梁军轻骑。十几支重箭也向夏侯惇和他的亲兵们狙射而来,一眨眼的功夫,已有十几名夏侯惇的亲卫被重箭贯穿了甲胄和身体,掉落马下。

    夏侯惇正在惊诧时,眼瞅一个黑影向他飞射而来,他根本来不及躲闪,随着一声骨裂脆响,他的战马猛的向前下方沉去,人从马鞍上顷刻间就扑落下来。夏侯惇条件反射般的向前翻了个滚,卸去摔落马下的力道。但他刚爬起来,还没来及站稳,一名梁军轻骑就挥舞着斩马刀向他冲来。寒光闪闪的刀刃正对着他的脖颈,就在夏侯惇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时,一名亲卫虎豹骑已冲将过去,一枪就将那轻骑飞羽刺落马下,但随即这名虎豹骑骑手也被一支长弓重箭射落马下。

    夏侯惇不敢恋战,急忙一跃而起,跳上这匹刚刚失去主人的战马,独自匆忙打马向一侧仓惶逃去,他的亲卫们不是不跟着他,而是也和邓艾的亲兵差不多,所剩无几了。他身后的那些魏军骑兵还在不断被长弓战车与轻骑飞羽狙击狙杀着。




第699章 后路
    邺城,夕阳已经西斜。司马懿的身体在城墙上拖出长长的影子,身旁站着数十名疲惫不堪的亲卫兵士。他也是才逃入邺城不到两个时辰。

    司马懿入城后,连气也没来及喘一口,连大败的消息都来不及去禀奏给曹丕,便急急忙忙的登上邺城的城楼。他以大将军的身份指挥众兵将将邺城绝大多数城门关闭,吊桥拉起,城中所有守军登上城头保持最高警戒。当下,只有他脚下这一扇城门还开着,用于收纳从前线溃败下来的魏军步骑。

    奇怪的是时间一点点过去,别说步卒了,逃入城中的魏军战骑都没有多少。他猛然想到,大战之前,那支穿插到魏军后方的梁军车骑部队。魏军的溃军定是被他们截杀了,而他自己能安然逃回邺城,不过是因为他带的兵马少,目标小,且运气好,没撞上对方的斥候,侥幸回到了邺城。

    此时,他看到远处一名衣衫褴褛,斗篷都已破烂不堪的魏将,骑乘着一匹疲惫不堪的坐骑小跑着向南城门跑来。司马懿眯起眼睛再仔细一看,此人还戴着个眼罩,不是夏侯惇还能是谁。除了夏侯惇自己,他身后还跟着十几骑同样落魄的残兵败将。

    司马懿急忙令人将他们迎入城来,而后将他们召到城头他听情况。待夏侯惇和这十几名兵将一瘸一拐的来到他面前,一问果然和他猜想的出入不大。

    绝大多数魏骑都未能逃脱梁军两千长弓战车的狙击截杀。开始,还有小股魏骑能侥幸逃过他们的截击。

    但后来典青看魏骑已分成无数小股骑队逃窜,便让两千长弓战车分成近两百股,每股少则三四乘,多则几十乘长弓战车,在轻骑飞羽的配合下,将魏骑溃尽皆拦截。他们往往十几乘长弓战车便能成功击溃上百的魏骑骑队。

    这些魏军骑队被击溃四散后,若还是向邺城方向逃窜,照样会被不停飞驰狙射的战车,轻骑的射杀,除非下马跪降。

    司马懿听了夏侯惇等人的讲述,连连搓手长吁短叹,突然他又想到一个人,问道“邓艾何在,汝可看到邓艾了”

    夏侯惇苦着个脸说道“邓艾起初和某在一起,但后来就不见了踪影,应该不是被梁军擒去,就是降了梁军。哎,太师,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汝还想着一名小将您还是想想我大魏如何渡过这亡国之危吧。”

    夏侯惇的这番话明显带着对司马懿的不敬,甚至都不称他为大将军了。虽然此前曹氏夏侯氏一系的将领与司马家是魏国内部对立的派系,但在表面上,他们还是要表现出对司马懿的尊敬和服从,毕竟后者是天子曹丕所信任的人。

    然而现在经此打败,无论败的原因是什么,司马懿都不可能再保持原先那种在魏军中的威望了。实际上,现在魏军也已名存实亡了。

    司马懿眉头不经意的一皱,刚要说话,一名黄门内侍打扮的人却已登上城楼,匆匆跑到司马懿面前道“大将军,您这回到邺城怎么不前去皇宫觐见啊圣上刚刚才从其他渠道听闻前方大败,急召汝入宫面圣。”

    原来半个时辰前,正与几个嫔妃昭仪饮酒做乐的曹丕从败退入邺城的曹姓将领那里获得了消息。他先是大惊失色,而后是暴跳如雷,急吩咐黄门太监去召司马懿入宫。

    司马懿二话不说,跟着这黄门太监入了皇宫来到曹丕面前。他这才发现,宫殿中国年除了曹丕,还站立着十几名魏国朝廷的重臣大将,其中还包括几名刚刚从前线逃回邺城的曹氏,夏侯氏将领。

    曹丕一见面便开口喝道“司马懿,汝损兵折将,丧师大败也就罢了。为何逃回邺城后,不立刻来面见朕,禀奏军情若不是几名我曹家的爱卿前来禀奏,朕现在还不知道汝葬送了我大魏二十余万大军”

    不等曹丕说完,司马懿就噗通跪拜在地道“启禀陛下,因为梁军追击紧迫,随时都可能兵临城下,所以臣一入城便要立刻登城指挥防御,无法来面见圣上。至于卧蚕岗一战,实属臣面对梁军神鬼般的铁骑重甲而无能为力,导致我军大败,二十余万大军一朝丧尽。臣本当被军法从事,不敢奢求圣上恕罪。但如今,梁军杀至邺城,陛下还是等臣布置妥当邺城的防御后,再来处罚臣不迟。”

    司马懿如此说话,将曹丕本准备好的一大通要斥责司马懿的话全都封堵住,气的曹丕胀红着脸,不住搓手跺脚,却又不知从何处发作。曹丕身边却传来阵阵呵呵的冷笑之声,紧接着想起一个声音道

    “司马懿,汝是不是认为我们若大个魏国,只有汝一人会统兵对仗缺了汝和你们司马家的人,我大魏就一个将派不了,一个兵调不动了圣上恰恰是因为过于信任汝,让汝统帅全局,方才让我军接连惨败,直到现在几乎损失了所有军队”

    这声音,司马懿却是识得,正是魏将曹纯。正不知该从何处开口斥责司马懿,又想发泄口恶气的曹丕听了此话,心中甚是痛快,正要下令将司马懿拿下时。又有掌令内侍灯殿禀报道“报大事不好,邺城南门,西门都出现了梁军的战骑”

    曹丕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又是一颤,连忙说道“哪位卿家,愿意统领邺城所有兵士,守住城池不失”

    刚逃回邺城不久的曹真向曹丕拜道“臣愿意统兵守城,臣在城在,城亡臣亡”

    曹丕一挥袍袖皱眉道“什么亡不亡的,汝即使阵亡殉国了有什么用,朕朕要的是邺城不失,大魏不亡啊诸位爱卿,汝等谁能守住邺城啊”曹丕说到最后,几乎是带着哭腔。

    但是大殿中谁都没立即回曹丕的话,陷入一片沉默。谁都知道曹丕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了,现在邺城内算上那些失魂落魄的溃将残兵,总共也只有五六千兵马,如何能对抗数万梁军。即使倾尽全力固守,被破城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过了好半天,程昱方才叹气道“陛下,面对现实吧。这邺城是守不住的,我们大魏也也”

    不料此时还跪伏在地,无法抬头的司马懿道“陛下,现在城外的梁军必定只是小股游骑,不必惊慌,但邺城我们确实不可能守住了。不过我们大魏还不会亡。臣还留了后路,不知道陛下是否还记得”



第700章 乐浪海中有倭人
    曹丕听了司马懿的话一愣,这才想起数月前,司马懿定下聚天下之兵于河北与梁军决战之策时,还在朝堂之下单独与他谈论了一件事。

    当时,司马懿在朝堂上鼓动曹丕抽调魏国境内几乎所有可以调动的兵马,聚集在河北邺城,但又近十个城池却是例外,依旧保持了足够抵挡梁军部分时间的兵力。这一系列城池基本上与黄河并行的向东延展,一直到东海之滨的黄河入海处滨县。但是司马懿当时在朝堂上没说原因,却在独自面见曹丕时方将如此做的缘由告诉了对方。

    还未等曹丕开口,一旁的程昱嗤的冷笑了声道:“某还当太师有什么高招的路数,原来不过是想让我魏国用残存一点的家底去退守青州东莱一隅之地。汝真以为能守住这东莱半岛汝难道没听说过梁军远洋水师之强别人能劈波万里,远征西洋数万里化外之地。岂能拿你个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东莱郡没有办法太师无需多想,梁军当下席卷天下之势已成,无论汝将这点残存兵马聚集起来,屯守什么地方,都不可能扭转这个大势。”

    曹丕此时却从盛怒中冷静下来,对司马懿缓声道:“事已至此,当下评议谁的过错也无甚意义。现在我们还是要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要紧。太师还是起来说话吧。”

    司马懿这才得以将发酸的腰板挺直了。他一站起来,便呵呵冷笑着对程昱说道:“程御史,汝只猜对了一半。某和圣上确实讨论向东找一条退路,但并非是退守到东莱郡。东莱郡能不能守住,某岂能心中不明。”

    一旁的曹真惊讶道:“东莱已是到了大海边上,不是退守东莱,难道要退到大海里面去吗”

    此时不是司马懿做答,而是曹丕开口道:“太师的意思当然不是退到大海之中,而是要退到海外。太师说海外还有广大适合开垦开发的土地,也有很多可牧之民。所以若是我们大魏在中原无法立足时,可以效仿当年箕子远走辽东建国。当然我们最终不是去辽东四郡南边的三韩之地,那里距离梁国最终控制区域也太近了。我们要去的是瀛洲。”

    众将听了这话俱为一惊。曹纯首先惊呼道:“瀛洲,那不是三座东海仙山之一吗当年,孙权派吴将卫温前去寻找,结果卫温只找到了夷洲。这谁都不知道的瀛洲,我们如何抵达退一万步说,即使能找到这瀛洲,也定是如同卫温所找到的那夷洲一样,乃鸟不拉屎的化外不毛之地。据说吴主曾为此事懊恼卫温不已,因为那夷洲给吴国根本带来不了什么,白白赔了大把的用于探访的人力物力。现在太师要我们魏国上上下下残存的万名将士,文武百官,还有他们的数万家眷,都带到这荒蛮之地去。我们能生存下来吗即使生存下来了,这子子孙孙都困在那不毛弹丸之地,谁愿意啊”

    曹纯说到这又扭头,对曹丕毕恭毕敬的拱手说道:“不说我们这做臣子的了,就是陛下您愿意看到子子孙孙都成为化外之民吗”

    曹丕被曹纯这一问,吱吱唔唔了半天也没表面一个清晰的态度。曹纯又接着道:“臣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反正臣曹纯宁愿与梁军战死在沙场上,也绝不甘心自己和子孙都成为化外蛮夷。”

    他这一席话说完,不少魏国的文臣武将纷纷起声附和,议论之声越来越大。曹丕见此只好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而后清清嗓子道:“诸位爱卿,听太师将话讲完,再议论不迟。”

    司马懿这才开口缓声道:“诸位,这瀛洲可不是如同你们相像那般,只是个只有一州甚至只有一郡之地大小的弹丸之地。它同样幅员广阔,起来小。与其说它是一块岛屿,不如说它是由大小不一岛屿组成的群岛。这些岛屿或绝或连,为列岛。其中大岛面积不一定比我中土一州之地小。所有岛屿土地面积累计起来也不一定比青徐豫兖幽五州之地合起来小。当然它的土地多为山地不宜耕种,但剩余的可耕种平原总面积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不仅养活我们带去的人口不成问题,只要能将瀛洲的平原土地充分开放,就足够养兵百万。这瀛洲的土著当下都是未开化之夷人群蛮,我们魏军要想征服他们,简直易如反掌。”

    司马懿说到这,程昱哈哈笑道:“我们现在连瀛洲在何处都不知道。这些事情,太师又是从哪儿知道的莫不是从什么杂书上看到的。”

    司马懿继续淡然的说道:“某不仅知道瀛洲在哪,而且早年就派人出海前去打探。这瀛洲其实也不是什么稀奇难寻之处。它其实就是倭人聚集之所在。”

    华歆此时正用手捻着他的鼠须,听到倭人二字,立刻说道:“这倭人可就是汉书地理志中所加载的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中那个名为倭的东夷”

    司马懿答道:“不错,就是这个倭人。但他们并不是居住在乐浪海中,而是居住在位于三韩东南的列岛上。这列岛其实就是古书上所称的瀛洲。前汉建武中元二年,光武帝刘秀接见了这百余国中的一个叫倭奴国的来使,并赐给其国国王一方金印。这是倭人第一次向天子朝贡。实际上倭人的倭这个名称也是由倭奴国而来。当下,这倭奴国已不知踪影,但前些年,又有一个倭人国国主谴使来我大魏。”

    此时,太史令华歆显得自己博学多才的接嘴道:“这人我知道,就是邪马台国派来的使者难升米。不瞒圣上,这难升米还是先通过一个扶余商人联络到臣,再由臣举荐给先帝太祖的。”

    司马懿点点头,也对曹丕说道:“那时臣还未被朝廷起用,是隐居在河内的赋闲士子。不过臣的族人有在朝廷中供事的,无意中将这件事告诉了臣,巧的是当时臣赋闲无聊中,对先秦和前汉一些典籍中所记录的瀛洲仙山发生了兴趣。多番研读推考之下,认定在辽东四郡和三韩之夷的东南方有一个大岛或大片陆地,那就是瀛洲,并且是倭人聚居之地。所以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派遣了些心腹家奴找到难升米,随他一起渡海归国。这些心腹家奴在瀛洲居住一年有余,搜集本地各种风土人情地理后,又抽出一两个人千辛万苦渡海而返,于大半年前重回中土。臣看了他们的禀报,这才为陛下和大魏谋下退路。”



第699章 后路
    邺城,夕阳已经西斜。司马懿的身体在城墙上拖出长长的影子,身旁站着数十名疲惫不堪的亲卫兵士。他也是才逃入邺城不到两个时辰。

    司马懿入城后,连气也没来及喘一口,连大败的消息都来不及去禀奏给曹丕,便急急忙忙的登上邺城的城楼。他以大将军的身份指挥众兵将将邺城绝大多数城门关闭,吊桥拉起,城中所有守军登上城头保持最高警戒。当下,只有他脚下这一扇城门还开着,用于收纳从前线溃败下来的魏军步骑。

    奇怪的是时间一点点过去,别说步卒了,逃入城中的魏军战骑都没有多少。他猛然想到,大战之前,那支穿插到魏军后方的梁军车骑部队。魏军的溃军定是被他们截杀了,而他自己能安然逃回邺城,不过是因为他带的兵马少,目标小,且运气好,没撞上对方的斥候,侥幸回到了邺城。
1...201202203204205...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