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末了,典青对典
第140章 豫章太守
大股黑衣黑甲的兵士行进在兖州的田野上。他们无论将官还是兵士,一个个都是无精打采,士气低落的样子。
位于其中的曹操却显得精神抖擞,不时高声话语,来给身边的将领打气。他的情绪开始也是愤怒,懊恼和沮丧的。他懊恼的并非自己当初攻伐徐州的决策,而是自己屠了傅阳,这是有弊而无一利的事。
屠了区区一城万余几千口人,也不足以削弱徐州根基,反而让自己担负起骂名。另外也导致下一次自己征伐徐州时,会让徐州兵民同仇敌忾,齐心抗敌。
但进入兖州境内后,曹操心情已经完全平复下来,他本就是那种拿得起放的下的人物。此时,他用马鞭指着道路两旁麦田中忙碌的农人,对身边诸将喊道:
“我们虽然此次折损了数千近万的人马,但我们的根基还在,伤不了元气。这些田,这些麦,还有这些农人都是我们的根基。有了这些根,掉几片枝叶,来年就会重新长出来!”
他的话语让曹军诸将的精神振奋了不少…
与此同时,徐州下邳城门前,锣鼓喧天。徐州军民正在欢送冯宇军回师。冯宇与徐州刺史陶谦,刘关张三兄弟,以及徐州众将一一做礼告别。
冯宇与徐州右骑都尉曹豹作别时,多说了两句。本次领徐州骑兵随冯宇做战的正是他。
刘备望着远去的冯宇军,心中放下块垒,顿时舒畅逾越起来。徐州将成为他实现志向的起点与根基。
数日后,距离下邳城七百多里,淮水支流舞水北岸的一条泥泞道路上。冯宇大军正施施而行。典韦,典青兄弟二人为前军先锋,行在最前方的队列。此时,典韦已被冯宇用一张将臣招降紫卡收为部曲属下。
冯宇自己则领着中军,和赵云,诸葛玄等并肩策马而行。
“诸葛先生,前面就是舞阳城了。过了舞阳,我们就算是安全返回荆州了。”冯宇突然开口说道。
诸葛玄客气的回应道:“这一路多亏车骑将军的护送保全,玄真是感激不敬。”
冯宇开口还想说点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心里还在盘算犹豫着,要不要将诸葛玄收入麾下。如今他的系统包裹中还有一张收降蓝卡,收了诸葛玄应该没什么问题。
他只是担心会不会因此引发刘表的什么想法。刘表与朝廷,与自己之间的关系稳定,在他对未来天下大局的规划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快,他们就看见了舞阳城的城墙,大队人马陆续开入城中。当冯宇等人行到城门附近时。却发现城门处,在此迎候的舞阳官吏中有一个人,看衣着装束并非舞阳城中的本地官吏。
那人一见到冯宇和诸葛玄,便躬身拜道:“在下见过车骑将军与诸葛太守。”
还未等冯宇开口,诸葛玄疑惑的问道:“汝是何人为何叫某为太守,汝是不是认错人了”
此时,旁边的舞阳城令守也上前来解释。一番话语下来,冯宇,诸葛玄方明白过来怎么回事。
原来,就在冯宇与曹操在徐州鏖战时。扬州豫章郡的太守周术病亡。
豫章虽然隶属扬州,但却是块相对独立的地盘,扬州刺史陈温被袁术杀死后更是如此。而周术又没什么合适的继承人来继承他的权力和地盘。豫章郡自然就成为诸侯觊觎的“无主之地”。
豫章是扬州与荆州交界处的一个边郡。它土地肥沃,地居要冲,扼守长江
第141章 天下大局
建安元年,初春。关中平原依旧没有春意,植被还是一片枯黄。但是冬天的积雪消融不少。大地变的黄一块白一块。一座城池孤零零耸立其中,它的名字很应景—黄白城。
此时,黄白城南边几里外的平原上,大地突然震颤起来。东边和西边的地平线上,浮现出两列刀枪旌旗,以及战马骑士的身影。而后马啸嘶鸣,以及马蹄奔踏之声滚滚而来。
这两股骑兵,西边的是冯宇军的华雄军团,东边的是张济的西凉铁骑。
在朝廷将年号改为建安之前两个月,冯宇就悄然将华雄军团,高顺的陷阵营调入长安。并令屯守汉中平原的徐荣军团,以及上洛郡驻军,配合他们扫平右扶风,京兆尹,左冯翊境内的西凉残余势力。
当两军骑阵相距不到五十仗时,张济的瞳孔因惊惧而聚敛起来。他从未见过这样的骑兵。
整个战骑连人带马,除了马腿的下方小半截,全部被鳞状铁铠裹的严严实实。成列的战骑将阳光反射为明晃晃的一片,晃的张济都睁不开眼。
那战马仅肩高就近六尺,比普通人还高一头。战马上的骑士最奇特之处不是全身着甲,而是他们除手持一仗三尺的马槊,马鞍旁还挂着一种钉满铁钉,约五尺长的大棒。他们居然不用斩马刀,反而用这种钝器!
这就是冯宇新解锁出来的俱甲重装骑兵。他们所乘骑的马是高级马场中培育出的重型大马,体格类似原世界中的夏尔马。
此马虽然速度和耐力上比鲜卑的矮种战马要差不少,与西凉马接近。但在负重上,它远超鲜卑马和西凉马。因为自身重量,冲击力自然也是后者几倍。
张济此时想撤,但哪里还撤的了。敌骑此时已近在三十仗之内。密集的箭矢已从空中纷纷扬扬的落下,重装骑兵背后的轻骑飞羽,开始向阵前进行覆盖式抛射。
张济的西凉铁骑,骑手甲胄若和普通军队比起来,堪称精良。但当下,也就勉强能挡住高速射来的箭矢。他们的战马可就不行了。时不时能见到因被射伤而惊跳的战马将骑手颠下马来。
咻…噗的一声,张济左前方的一名亲卫,坐骑瞬间扑倒在地。一支箭矢直接洞穿那战马的迎面骨。这名亲卫也向前飞出两仗,而后被万马踩踏的稀碎。
“挺槊,准备接敌!”张济鼓足勇气高喝起来,实际上他内心已是绝望无比。现在他庆幸的是,这一战没有将侄儿张绣拉来。
两军骑阵终于近距交锋了,重装骑兵的马槊轻易捅入对方人或马的身体后,便脱手扬长而去。
而西凉铁骑的马槊捅到重装骑兵的身上,往往是枪尖带着一溜火星,在铁铠上划过一道深深的划痕。
运气好的或扎的准的,能将枪头以接近垂直角度,凭借对冲的巨大动能捅入对方重铠,但自己也会被巨大反作用力掼下马来。
冯宇军前方重骑与对方错马而过后,那些轻骑飞羽已调转马头向后方跑去,边跑还边放箭后射。
当冯宇军的重装骑兵调转马头,摘下他们的狼牙棒时,发现张济残存的千余西凉铁骑已经溃散。
华雄冷哼了一声:“奶奶的,这么快就跑了!”他随即吩咐令兵以号角传令,让轻骑飞羽和骑兵斥候继续追击溃敌。
远方,大股的长安屯垦兵,华雄军团步兵营,以行军队阵列向黄白城下徐徐开来。他们中还夹杂着大量的辎重车队。
那些辎重车上装载着配重式投石机的构件。不过现在似乎用不着了,因为黄白城中的杨秋已经举了白旗。打扫战场时,张济的尸体也被找到,一支箭矢不偏不倚射入他的鼻梁之中。
半个月前,盘踞在京兆尹北部
第142章 诸侯乱则汉室亡
这年头,号令一方的使君令守们,与占山为王的盗贼匪徒一样,都是雄据一方,自成一体的割据势力。
若严格按十年前的大汉律法标准,冯宇系统面板显示的天下四十三家势力,包括冯宇自己在内。有一个算一个,都够格称的上朝廷反贼。所以,朝廷不可能再按之前的律法来“要求”诸侯。
那么蔡邕口中的“二袁已现反意”,就只能是指袁绍,袁术要公开僭越改元称帝,反叛汉室了。
若说只有袁术一人如此,冯宇根本就不会意外,因为原世界历史上袁术本就如此做过。但现在蔡邕说的是二袁都是如此,那这就和原世界的历史相差太大了。
不过冯宇也就是惊诧了一下,很快就会意过来。
自他诛杀李傕郭汜二贼后,历史走向就与原世界的走向偏差越来越大。甚至连朝廷年号出现顺序和时间都不一样了。按原历史,初平之后应该是兴平,而现在直接跳到建安年。那么袁绍试图僭号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下,冯宇想知道事情更多细节,于是问道:“朝廷从何处看出袁绍,袁术二人已有反意的”
此时,蔡邕已在凉亭中坐定,一边品着茶汤,一边将事情从头到尾,原原本本的讲述了遍。
原来,就在冯宇从徐州返回不久。宛都的朝廷诸公就商定了一件事---派出朝廷使节,前往各个诸侯处授予符节印绶,承认他们的那些名号,官职。同时,向诸侯颁布休兵止战的诏令,内容是朝廷承认的诸侯之间不得私自刀兵相见。
这些名号,官职大部分都是被他人表奏举荐,却从未得到朝廷回复的。少部分是自封而来。也有极少部分是董卓把持朝廷时封任,却并没有经过正规拜授仪式的名号官职。
当然,不是每个势力都能得到朝廷承认。比如董卓李傕郭汜的西凉残部,就不在此列。还有实力过小的势力也被过滤忽略掉。
冯宇听到这,点点头。这个事蔡邕之前来筑城时也跟他说过。他也认为此举是朝廷的明智之举,同时也有利于他那个天下大局的规划。
现在只有五千兵力的朝廷,就算有冯宇鼎力相助。清除所有割据势力,将天下恢复到之前皇权集中的时代。在地广人稀的状态没改变之前,也不大可能做到。
更何况冯宇也有没匡扶汉室,让刘汉王朝恢复到之前皇权集中时代的这个想法。
朝廷即使不承认这些诸侯,他们也是现实存在的。如此反而削弱了朝廷已经缪缪无几的威望。
相反若是汉室效仿周天子,朝廷承认一些主要诸侯的名号和现状。将他们的割据现状演化为一种合法分封,以此换取他们对汉室天下共主地位的认同。无疑是汉室当下最佳的选择。
这样一来,汉室虽没有实力,也没有条件清除各个诸侯。但却能以天下共主的地位,引导整合他们达成一种均势平衡,维持现状。不至于让某个势力实力过大而取代汉室。客观上,也能让天下百姓休生养息,恢复人口。
蔡邕见冯宇只点头,并没发表自己意见,便继续讲了下去:
“不料,朝廷派往寿春袁术处的使节被袁术扣押,下入大牢。派往邺城袁绍处的使节没被扣押,但被重打五十军棍,驱赶了回来。”
“那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
“袁术那边不知道,但袁绍这边。据回来的使节所说,他刚到达邺城的前几日,袁绍还以礼相待。但后来突然召见
第143章 层叠交错
冯宇看到蔡邕如此紧张,笑道:“岳丈放心,曹操断不可能与二袁为伍,即使他认为二袁赢面大,也不会如此做。因为他和他那帮幕僚都是聪明人。相反,他一定会响应朝廷诏令,奉旨讨贼。”
顿了一下,冯宇又提醒说:“当然朝廷还是应该派个使节去联络下曹操。现在岳仗应该想想怎么说服朝堂上诸公。要让他们知道,若朝廷不出面联合诸侯讨伐僭越的二袁,天下诸侯必乱,诸侯乱,则汉室必亡的道理!”
蔡邕头一歪道:“这倒是个艰巨的任务,不过老夫我自信还是能说服那帮老家伙的。”
紧接着,他又想起来什么,说道:“贤婿,你还忘了与老夫讨论豫章郡这桩事,若刘表因为此事,在这节骨眼上不站朝廷这边,该如何是好老夫是不是也该劝劝太尉杨彪和朱隽,让他们收回朱皓的豫章郡太守任命,不过这个就很难成功了。”
冯宇认真了想了想,说道:“可以试试,不过劝不了也无所谓。刘表之前已经和朝廷达成了默契,如今他自食其言,将手伸到邻州,本就理亏。放心,刘表此人最多置身事外,他绝不会因此事站到二袁一边。”
翁婿二人又谈论了一番,蔡邕方才起身告辞。冯宇将其送走后,吩咐左右:“去将荀国相和贾令君唤来。”
不多时,冯宇与荀攸,贾诩在府邸中的书房相会。言论一番后,三人对着桌案上的地图,细细研讨起来。
贾诩的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口中长篇大论已出:
“主公,光把曹操拉来还是不行。你看,这袁绍已占据四州大部,雄据黄河之北。周边的势力都无法与之匹敌,唯一能打的公孙瓒已经退守到易京,败亡已是旦夕之间的事。
袁术占据整个淮南汝南。他的南边都是些江东豪族构成的小势力。扬州刺史现在也空着,他们的力量也整合不起来。那么二袁就可以专心致志南北夹击曹操。当然东边的陶谦还能支援曹操,但这二人不是才刀兵相见吗,还有杀父之仇。怎么如此就轻易化解干戈,并肩作战…”
冯宇打断他的话道:“不错,光将曹操拉来不行,我们还要分解袁术的势力。让分解出来的势力整合江东。”
荀攸有点疑惑“分解袁术的势力什么势力”继而,他立刻恍然大悟道:“主公可说的是孙策”
“不错,正是孙策。据九江方面的消息。孙策如今已被袁术派到江东,为其攻城掠地。孙策是有自立之心的,只是他还未找到机会。一但袁术公开僭号称帝,他必然乘机自立。”
冯宇说完,盯着案几上那张地图。未来天下形势已在他脑中形象的表现出来。
从北到南,袁绍,曹操和陶谦,袁术,孙策。如同鸡尾酒般,敌我层叠交错。
……
建安元年四月,初夏时节。许昌城府邸一间大堂之中,十几个人正会聚一堂,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居于这些人上首席位的正是曹操,他将自己的所有核心幕僚,武将召集而来。
曹操向堂下扫了一眼,见人已都到齐,方开口施施然说道:“诸位,近日邺城方面和宛城方面都向我们这派来了信使和使节。具体情况会前都已通报给大家了,想必汝等已然看过,了解清楚了吧。对此,汝等有何看法”
他话音未落,就有一个脆亮的声音响起:“主公,袁绍,袁术二人殴辱拘押朝廷御使,公然口出僭越之语。如今又来信要与主公所谓共分天下,这就是明目张胆谋反,公开做汉贼了。我等岂能与他们为伍。”
&n
第144章 二袁称帝
冀州邺城,一个新搭建的祭坛耸立在城池的东郊。五月天的早晨,此处的阳光依旧柔和,不像南方那么毒辣。祭坛在大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祭坛周边早已是兵甲林立,刀枪森严。兵甲之外等候着大量官吏士族。再外层,就是稀稀疏疏看热闹的平民百姓。一条黄沙铺就的道路从祭坛延伸到城门之内。道路两旁同样布满了戒严的兵士。
城中隐约传来鼓号礼乐喧鸣之声,一大队车轿乘舆在步骑的前呼后拥下,出了城门向祭坛而来。队伍行过之处,兵士们便喝令两侧百姓跪拜,山呼万岁。
片刻,车舆就到了祭坛跟前。从最奢华的一乘车舆上下来一人,玉冕龙袍,身长高大,白面长髯,浓眉细目。
此人正是当下自立为帝的袁绍,近日刚刚登基,国号大赵。此时前来完成祭天仪式。半个月前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袁术已在淮南寿春称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