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升官发财在宋朝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放鸽子
毕竟是从山里现打现杀的野鸭肉,肉质定比养的要有韧性许多……大冷天里,寻常猎人都不愿上山去了 ,得些新鲜野味,也不那么容易。
若是狄青是要拿到集市上卖的话,他倒是很乐意付多一些,给买下来的。
陆辞这么盘算着,却见捧着一大碗鸭肉的狄青并未往集市方向走,倒是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去了。
他越跟,就越觉道路熟悉。
等穿完好些巷道后,见着近在咫尺的那宅邸,可不正是他自己的?
因人大多都出门买年货去了,狄青一路上,也没碰到多少住户。
他警惕地左右瞄了瞄,就俯身将装了鸭肉的干净瓷碗放在了台阶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拍响了门,又附耳去听。
他不知道的是,陆辞已给所有下人都放了个短假,自己又出了门,因此这偌大宅屋里,正是一个人都没有。
听得里头没有动静,他面上不禁露出一个疑惑的表情来,只好稍微加大了力度,将门拍得‘哐’一声作响。
他似笃定这回里头的人会听见了,于是不再贴耳朵上去听,而是转身就准备溜走——
“狄青?”
陆辞见这小狸奴竟是将他颇为想要的野鸭肉主动送上了门不说,还准备继续做个无名英雄时,就有些哭笑不得地走了出来,将正要开溜的人给叫住。
狄青整个人都被吓得往上小小一蹦,瞪大了眼,结巴道:“陆、陆知州。”
陆辞笑吟吟地看了看他,又看了看鸭肉:“这是?”
“……”狄青呆呆地看着笑眯眯地陆辞,面颊上一点一点地变得烧红,声音也越来越小了:“我、我也不知晓。”
狄青犹记得自己送来的那些山货,都不被这位好看得要命的郎君接受,硬要来个银货两讫。
他根本不想要那些银两,只想偷偷看那郎君好看的笑。
无奈那些下仆却不肯白要他的,愣是要将钱算得清清楚楚。
何时才能再见那位陆知州的面呢?
狄青打猎时琢磨着,背书时琢磨着,去学院时也一直琢磨着。
自从被送到官学去后,陆知州对学田的打理表示出了十足的重视,也给出了好些方案。
在渐渐实施起来后,尽管第一批作物还未成熟,但学院里至少不再似从前那样捉襟见肘了。
狄青非但不需要用到家里钱,还能把粮食节省一些补贴回去。
不过,狄家虽供不起第二个儿子去念书,但也不至于贪小儿子这点东西,加上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时候,狄父大手一挥,就让他不用剩下口粮,全塞自个儿肚子里去就好。
加上狄青本来就自学了一身打猎和挖山货的本领,学院一放课,他只要做完课业,就上山闲逛,去折腾东西去了。
一想到陆辞在买他亲手挖的山药时,露出的那特别好看的笑……狄青忍不住对藏在各处的山药情有独钟。
可惜不管他摘再多,陆宅暂时也不需要了。
狄青也不气馁,打来摘来的山货,全给拖到集市上抽空卖了。积少成多,他陆陆续续地攒了一笔小钱。
他开始琢磨着,用这点钱买些什么,才能让陆知州高兴。
在陆宅里带的那个把时辰,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也对下人们小声的闲聊内容记忆犹新。
他们笑着说,郎主的小名儿之所以是皇帝御赐的,就是因为官家知道他们的郎主喜欢吃食,以前在京里时还三天两头就有御膳送上门来,郎主去了各地的友人,每月也会寄些吃食来。
狄青就把这些话都放在心上了。
天寒地冻,大雪封山,野物几乎在集市上绝迹,他照常上山转悠时,发现那么只觅食的野鸭,可快把他给乐坏了。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109节
好不容易将它捉住后,就满心想着料理得干净一些后,就赶紧给喜欢吃食的陆知州送来。
不料竟会被陆辞亲自逮住,狄青情急之下,就不敢说实话了。
要不是陆辞亲眼看到整个过程,怕是真没想到,这瞧着羞涩朴实、好似老实巴交的山里小子,竟然还敢当着他这个连恶霸都得低头的知州的面撒谎。
他被气乐了,忍不住伸手在狄青脑门上敲了一敲:“小小年纪,倒敢说瞎话了!”
狄青瞪大双眼,一脸震惊地看着陆辞。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漏的馅,又唯恐陆辞生气,这下是真不敢说话了。
瞧他这不知所措得的表情,倒更像一只偷做了坏事被主人发现的小狸奴了。
“小骗子。我这家里没留人,”陆辞也没真生气,随手揉了揉他脑袋,笑道:“所以你带来的鸭肉,我是料理不好的。”
狄青不由‘啊’了出声。
陆辞仗着个子高,故意捉着捉他衣服后领,想将他当兔子一样提起来。
结果没想到的是,狄青看着瘦,身上的肌肉却是极扎实的,份量也不小。
他这一提,居然没提动。
陆辞若无其事地松了手,仿佛无事发生一般,挑眉道:“既然你敢撒谎骗我,那便罚你……”
狄青面露不安。
陆辞轻描淡写地补充完:“……陪我一同用午膳早膳吧。”
狄青听得这话后,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
等明白话里意思后,他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惊喜:“真,真的?”
要不是亲耳听见,自己会被这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砸中!
陆辞挑了挑眉,意味深长道:“当然,在小骗人用膳时,我也要好好考校考校你,看你究竟有没有读我上回送你的那几本书,还要罚你作一首九消寒词。”
小骗人:“…………”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冬至节日饮食馄饨、稀豆粥等。《荆楚岁时记》载,南北朝时,荆楚一带还吃红豆粥,相传共工有两个不才儿子,冬至日死成为疫鬼,常来危害百姓,但畏赤小豆,故冬日吃红豆粥,是为了驱邪。
2.又据《岁时杂记》载,民间冬至次日还有作九消寒词习俗。说“九尽寒尽”才至春天。苏子由《冬至》诗中有“似闻钱重柴炭轻,今年九九不难数”之句。
第一百零九章
陆辞拿着盛满野鸭肉的碗,心情颇好地行在前头,而落后一步,紧紧跟着的,便是一脸严肃的狄青。
狄青方才是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光顾着高兴去了,却忘了一会儿陆知州说要考校他的那些内容,根本记不得多少。
陆知州赠他的那两本书,他极爱惜地在小心翻过一遍后,就将书放到了他在学舍住处里的木柜中,还特意买了把铁锁锁住。
要真说起内容的话,他顶多也就记得……十之一二吧。
一滴冷汗从狄青额上无声滚落。
他悄咪咪地瞄了瞄陆辞好看的背影,心里是万分忧愁。
就自个儿那念书的水平,在官学里头撑死了也就是个不上不下的,绝对与出不搭边。
一会儿多半要叫陆知州失望了,那该怎么办?
一想到陆辞或许要对自己失望地摇头,狄青就如坠冰窟一般难过。
陆知州定是喜爱那些念书好,脑袋聪明的人的吧?
毕竟对方极厉害,分明只比他长那么几岁,却已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是赫赫有名的文曲星下凡。
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才用了短短半年,便晋升至让同年士子仰望的地步了。
关于陆辞的这些辉煌事迹,学院里的夫子也是津津乐道的。
狄青如饥似渴地听着,但随着他越听越多,心绪就越是起伏跌宕。
他起初只知陆知州模样好看,笑起来更是特别好看,声音还极好听,结果去到学院后,才知对方有多么地了不起,自己能得其照顾,又是有多么地幸运……
狄青只略微失落了一会儿,就重新信心满满地振作了起来。
不过,男儿日后如何,还是得看自己的真本事!
今日得陆知州帮助,再过上一些时日,自己说不定就能帮上陆知州呢?
毕竟就在两年以前,他可是连只兔子都打不着,只能逮着漫山遍野的雀鸟欺负。
而现在,莫说打只兔子了,哪怕是要他单独猎头野猪,只要提前做好准备,他都能有法子。
——再过上一两年,他说不定就有打熊瞎子的本事了!
届时猎上一头,献给陆知州,就可让对方尝尝那难得一见的野熊肉滋味……
狄青神游天外,想象着陆辞到一大头熊瞎子时露出的惊讶和欢喜表情,就不由咧了嘴,傻笑了出声。
陆辞可不知身后这只爪牙颇利的小狸奴,此时最大的出息,就是想猎些大的野物来讨他喜欢,还为此干劲满满。
他也没走太远,就择了间客人相对那么多,但口味也还不错的‘汾楼’,领着狄青进去了。
“来喽!”
他一脚才踏入门槛,伙计就迎了上来,摆上满脸热情的笑:“请问是几位客——”
面上的笑容,在辨认出陆辞身份后,很快转为惊讶和错愕:“陆公祖!您,您怎么来了?”
他这一嚷嚷,叫破陆辞身份,就一下将大堂里正用餐的所有客人的目光都吸引来了。
“既不是为公务而来,自然就是来用膳食的了。”陆辞也不计较,温和笑道:“我这两位,要个包厢,还有吗?”
因陆辞的口吻太过熟稔,伙计哪怕还恍惚着,还是下意识地就接了上来:“有的,请随我来。”
“有劳。”
陆辞笑着向他轻轻地点了点头,就回过身来,看向狄青。
结果这一低头,就对上了狄青那正专注地仰望着他、一双盛满了星星的乌黑眸子。
陆辞不禁一讶。
他还以为,在大堂这几十号人的注视下,狄青会感到些许不自在,需要他稍作安抚呢。
却不料,狄青一直全神贯注地凝视着自己,根本没在意别人的目光。
陆辞莞尔一笑,也未多想,只伸出手来,在狄青脑袋上摸了摸:“走吧。”
这份专注和直白,倒让他想起当年的朱说了。
陆辞心里有些感慨。
岁月如梭,读朱说最近寄来的信件时,便可得知,那印象中温软可爱的小朱弟,随着年岁渐长,接触的事务增多,已越发有范仲淹的派头了……
不让陆辞感到几分欣慰,又有几分惆怅。
狄青眨了眨眼,用力地点了点头。
哪怕只是揉揉脑袋这样的小动作,所透出的亲昵感,也足够让他心里欢喜得简直快飞起来了。
等二人进了包厢后,果然极其有效地杜绝了别人的围观。
原还探头探脑,一直用目光追随陆辞的那些人,当然也不敢追上楼去窥视。
而说到底,陆知州引起的骚动虽不算小,但还是敌不住冬至到来时的忙碌的。
而是在热闹讨论着关于陆知州的事迹,用完了午饭,就各自回到集市上,继续购置年货了。
陆辞随意地点了几道节令的特色菜后,又让人将野鸭肉也拿去料理,接着将菜单子递给了狄青,大方道:“想吃什么,尽管点吧。”
狄青只觉,单是能坐在陆辞对面,无时无刻不光明正大地盯着笑眯眯的陆辞瞧,就已让他充满饱腹感了。
他又哪儿做得出得寸进尺的事?
当即摇头,认认真真道:“多谢陆公祖,已足够了。”
陆辞挑了挑眉,将他从头到脚审视一遍,直让狄青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背时,就移开了视线。
他拿回菜谱,直接再挑了几样,是荤素正好的搭配,才让人走了。
狄青急道:“公祖,真,真不用了。”
陆辞好笑道:“半大小子,正是吃穷老子的时候。而你看着瘦,身上也是有劲儿的,总不可能吃得比我还少吧?”
狄青不好意思地低了低头,耳根都因羞赧而变得通红了。
看他这副起利爪,老实巴交地耷拉着脑袋,好似很好欺负的模样,陆辞不禁眯了眯眼。
他仗着等饭菜上来,无事可做,就又揪着小狸奴调侃一句:“方才骗公祖时不见眨眼,这会儿再客气,未太迟了吧?”
狄青哑口无言之余,简直悔青了肠子。
他当时怎么就鬼迷心窍,竟骗起了陆知州呢?
陆辞就好就,很快话锋一转:“那两本书,你都念到哪儿了?”
《春秋》和《礼记》都是大部头,连成年人都很经读,陆辞虽说要考校一下对方,但也是玩笑和调侃居多,当然没丧心病狂至要让狄青来个倒背如流。
哪怕狄青只答得一点出来,但凡有可取之处,陆辞能变着花样来给他嘉奖鼓励。
——类似的劝学招数,他已在钟元等人身上用得炉火纯青了。现时隔不久,应也不至于生疏。
来了!
狄青脑海中警钟大作,正襟危坐起来。
他仔细回想片刻后,极轻地回道:“只通读了一遍,却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话一说完,他就因羞愧而不敢吭声了。
陆辞却被他这忽如其来的老实劲儿给逗乐了:“我还未考你半句,怎么就先自贬起来了?就那么怕我苛责你么?”
不等狄青回答,陆辞就笑道:“还是等用过午膳后,再考校你吧。省得你心情起落,连美味佳肴都觉味如嚼蜡,食不下咽了。”
狄青绝处逢生,哪怕只是延缓执行,也抑制不住地露出个如释重负的表情。
陆辞只觉这情绪变换十分丰富的小狸奴十分好逗,但他也的确不愿将人吓得胃口都没了,便莞尔着岔开了话题:“那只野鸭,你是如何逮来的?”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110节
说到自己拿手的话题时,狄青果然就恢复了一些元气,慢慢地说了起来。
他也不愿长篇大论,得让陆知州听得乏累了,便长话短说。
平铺直叙下,并无惊心动魄的感觉,却因条理清晰,而添了几分生动有趣。
加上陆辞虽是在听小孩儿说话,也是温和笑着,极认真地倾听,并不因对方年纪小、身份低而就对其看轻忽视。
听到最后,陆辞不由心念一动,隐约捕捉到什么。
他微微蹙眉,兀自沉吟了起来。
狄青虽不知所措,却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扰他。
索性心里喜滋滋地趁这时候,光明正大地打量这冠玉一般致漂亮的面孔。
未过多久,陆辞就回了身,正色询道:“你方才说,天虽转冷,但鸟群近日来却仍能出来觅食?”
狄青点头:“的确如此。”
陆辞蹙眉:“食物的来源是什么?”
农人将田里获的粮食,看得就跟自己的命根子一样重要,秋时都会搜刮得干干净净,哪儿会让田野里遗落那么多谷物下来,全便宜了野鸟?
狄青默然回想片刻,回道:“陆公祖,据我所知,应是虫卵。”
“虫卵?”
陆辞喃喃地重复了一遍。
他心念电转,飞速思考了起来。
等饭菜被一一送上来时,陆辞一边分心招呼狄青动筷,一边回想着前些时日看到的,关于汾州过去一年的气候的记录。
——相比往年,今冬的确要温暖得多。
陆辞油然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来。
他心里压了事,又迫不及待地想寻人去验证心中猜测,这下倒应验了他刚对狄青的调侃了。
满桌子的美食,他竟是破天荒地无心品尝。
狄青一直盯着陆辞看,当然看得出,陆知州不知为何,自他说了那话后,胃口就变得不好了。
他心里茫然,不好发问,怕惹了陆辞心烦,但也猜得出来错定是出在自己身上的,情绪不有些低落。
陆辞回过神来后,自然发现了狄青的小纠结,不由笑着给他夹了一条由店家心煎好的野鸭腿:“我来时是用过红豆粥和肉包子的,这会儿不饿。为了让我不被人弹劾铺张浪,这桌子菜,还得靠你帮忙消灭了。”
他说归这么说,却只是玩笑而已。
这么一大桌菜,可不是御膳那样的致小巧,而是道道份量十足的。
哪怕自认胃口大的陆辞,都不觉能将半桌扫完,当然也不会让狄青撑坏了肚子。
他虽起了一会儿就回官衙去的念头,但也知那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很快就平复了刚才的小小焦虑。
既然已坐在这了,他便预备陪这立下提醒他的大功的小狸奴用完这顿冬至饭,将多余的打包了让其带走,再自行过去。
殊料狄青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自然也将这话当了真。
既然关乎‘弹劾’那般要紧的事,狄青一下就神起来了。
他用力地点了头后,就放开肚皮,以风卷残云之势,大口畅吃起来。
陆辞起初还能一脸慈爱地笑着注视着他,而渐渐地,笑意就不可自抑地淡去……
等盘子全空,狄青还意犹未尽地搜刮这盆里最后几粒饭,毫无勉强之态时,陆辞已甘拜下风,完全说不出话来了。
陆辞淡定地喝了口茶,心想从今天起,还是别叫狄青小狸奴了。
——干脆唤他狄小饭桶吧。
第一百一十章
在亲眼看着狄小饭桶对这份量十足的满满一桌子来了个风卷残云后,陆辞才颇感叹为观止地放下茶碗,再叫来伙计,打包了几份吃食。
又不顾狄青推拒,分了一半给他,笑眯眯道:“天冷下雪后,就别往山上去。今晚吃饱一些,再睡个好觉,下回做好准备,我是真要考校你的功课了。 ”
一句考校课业,便结结实实地堵住了狄青的嘴。
一直低着头的他,此时不由抬起了眼,认认真真地再看了笑盈盈的陆辞一眼,才真的接过了那几个纸包。
——今日回去,一定要将那两本书背个滚瓜烂熟才行。
送狄青回了住的地方后,陆辞便带着其他几样吃食,叹了口气,任命地回官衙去了。
此时官衙里,除了被安排值守的几名吏人外,已无人在。
见才休衙了大半日,陆知州就一人复返了,所有人都明显地吃了一惊。
因闲得无事,他们原本都聚坐在地上,用最简单的掷钱币法进行关扑。
“陆、陆知州?”
他们面面相觑一阵后,还是其中一人反应最快,连忙起身,连身上从地上沾来的灰尘都没来得及拍,就赶忙行礼:“您放衙还专程回来一趟,可是有什么吩咐?”
陆辞看到他背后的那几人正手忙脚乱地拾关扑残局,不由莞尔:“我的确是有桩事要办,才特意回来一趟。你们值守辛苦,而且今日既是冬至,民间且广开关扑之禁,你们不得回家团聚,稍微放松一下,也是情理之中,完全不必如此紧张。”
听他口吻轻快,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为首那人赔着笑脸道:“多谢公祖体恤。”
陆辞见他神色一松,就又提醒道:“不过博戏财物,需得酌情量力,以宜情为主,可切莫上头了。”
众人纷纷点头。
陆辞也不再耽搁,径直进了拜访陈年资料的库房里。
这一呆,就是整整三个时辰。
陆辞肯定了内心猜测后,却无半分松快和得意,而是更沉重了。
受小旱和暖冬影响的,即将在来年面临虫卵孵化后的飞蝗成虫威胁的,显然不止是汾州一地而已。
至少在汾州四面的州府,都难逃类似的命运。
后世科技发达,又积累了无数前任防蝗的宝贵经验,多管齐下,才使蝗灾渐渐退出了舞台,让后人开得出‘何不食蝗’的玩笑。
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早在唐太宗时期,其就已提出食蝗之策了。
但蝗食粮,可比人食蝗来得快得多——且那飞蝗铺天盖地,是连成人都能生生扑倒的密集。
它们食尽粮后便飞走,祸害下一个地方去,捕捉些许进行食用,且不说会否吃出毛病来,也是杯水车薪。
而被其食尽的地里粮食,却是要支撑未来数月的心血。
哪怕得了皇帝戏赐的饕餮小名,陆辞也丝毫心态轻松地不会将飞蝗视作盘中美餐。
若是周边郡县的情况,也类似此处的话,那一穷二白的汾州也是无法独善其身的。
重中之重的是,哪怕极可能被人当做无事生非、危言耸听,他也必须将此事尽快上报朝廷,竭力引起重视,越早进行防患,才越有可能安然度过这一劫。
陆辞在看完关于粮库里存量数量的记录时,还是亲自去了趟粮仓,草草清点了袋数,亲眼确定过了,心里才稍定一些。
往年虽有小旱,但只伤了皮毛,加上朝廷赈济及时,以至于现在尚有盈余。
哪怕是在最坏的场景中,要应急地养活一整个汾州里的万余户,只要节省一些,撑个一两月,还是足够的。
买粮是暂时不用指望的了。
还不知蝗灾的影响范围会有多大,只要周边难逃一劫,粮食就将变得供不应求,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唯有先取粮库里的应急,熬到赈济粮来后,再撑到第二季的作物成熟,才算是彻底度过危机了。
但陆辞刚要稍微放下心,就立即想到另一茬,不由神色微变。
不好!
往年归往年,今年的情况,可是大有不同的。
——被那场不久之前的荣王府大火所殃及到的,可是包括了左藏库等地方的!
可想而知的是,在抢救库物的十万火急的时分,被列为首选的,当然是更为值钱、也不耐火烧的绫罗绸缎细物件。
1...5960616263...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