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原始人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墨守白
土窑原先的时候可不是建造在这里的,而是距离这里大约一百多米处、更为靠近河边的地方,那里取水和泥方便。
不过去年的一场大雨、河水上涨之后,那个土窑便塌了半边,没法在再用了。
吸取了那次的教训,黑娃便在距离河岸大约有一百多米处的这里花费了近十天的时间,重新修建了这座比先前那个还要大上一号的土窑。
这里距离小河比较远,且地势高,去年几场大雨,小河发水都没有淹到这里,将土窑建在这里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经过好几次的实验,还有神子的点拨,黑娃倒也摸索出了一些建造的土窑的窍门。
首先就是在选好将要建造土窑的地方,挖出一个深大约九十厘米,长一米,宽九十厘米的坑出来。
然后在这坑的中间竖着用之前制造的土坯掺杂着和好的泥巴砌出一道高大概半米高的墙出来,然后在这道墙上面,每隔十厘米便架起三根细长而又坚硬的木棍,木棍的另外一端,分别搭在坑的边缘上。
之前的窑小,是不用加这一道墙的,直接将木棍架在土坑的两侧就行,现在的窑大了,不加上中间这堵墙的话,到时间这些木棍会承受不住重量。
不用担心这些木棍会被火焰烧断,因为这些木棍外面都会被裹上一层厚厚的粘土。
每三根为一组,并在一起之后再裹泥,之所以会用三根,也是有原因的,一来这样可以增加承受能力,二来便是可以在外面裹更多的泥巴出来,若是只有一根棍子,往上面裹泥巴是真不容易。
将这些做好之后,便会接着往上砌墙。
待到坑中的这堵墙与地面平齐之后,依照前列,继续在上面架这种裹了厚厚一层粘土的棍子,要比下面那一层摆放的更为密集一些,因为这一层上面到时间可是要放置需要烧制的泥胚的,不建造结实了可不行。
这些做好,整个窑的底也就建造好了,剩下的便是和泥开始建造土窑的壁了。
和部落里夯围墙一样,这里面同样加入了碎干草,还有一些食盐,根据之前建造的土窑窑壁容易裂开而得到的经验,除了这些之外,黑娃还往这些泥巴里面加入了一些从下游用罐子装来的一些沙子。
这小河岸边多是泥地,只有转弯处水浅的那一侧,方才有沙子堆积。
有一点需要刻意的提一下,那便是建造围墙往里面加盐这件事。
这个举措实在是太费盐了,在经过了一番的思索之后,韩成改变了做法。
不是不往泥巴里放盐了,而是不再放提纯之后的盐了。
直接就是将从盐山那里运回来的盐矿砸碎,加入到了泥巴里,这样能够省下很多的力气。
和好的泥巴一圈一圈的垒上去,为了保证垒出来的窑是圆的,黑娃还专门用了两根木棍做比较,一根木棍长一米二,另外一根木棍长一米六。
这种方法是之前神子所教授的,一开始的时候,用手捏出来的陶器总是不够圆,在神子传授了这个方法之后,这个困扰黑娃多时的难题立刻就被解决了。
后来就被他用在了窑壁的建造上。
 
第一三三章 土窑与瓦(二)
黑娃将做瓦的模子放在撒了一层细末状干土的石头上,然后伸手从面前堆放着的、和好的粘土上揪下来了拳头大小的一块。
在手里团团之后,便将之放在模子里,用手掌去按,让泥巴填充满整个模子。
而后再用一根同样是被从中间破开的木棍,在上面来回的推上几次,将多余的粘土刮去,让瓦片看起来更加的平整匀称。
黑娃用手在木棍上捋一下,将刮下来的泥巴重新放回泥巴堆上,然后用手在另一个装了水的陶罐里沾沾,开始在上面用手来回的抹,原本显得粗糙的表面,很快便变得平滑起来。
黑娃将模子拿起,连带着里面的‘泥片’状的瓦片也带了起来。
因为事先在下面的石头上撒了一些干土的缘故,并不会出现泥巴粘在石头上没有办法揭起的情况。
模子揭起之后,他用手沾水将‘泥片’的另外一面也弄平整。
不用他起身,一旁站着打下手的人便从他手里小心的将这还带着‘泥片’的模子接了过去,走到五米外摆放着的一排树干旁,将之小心的靠在了边上。
稍微的等上一阵,让‘泥片’外面的那一层光光的水干一些之后,将这模子竖起、倾斜着一磕,这‘泥片’便会从模子中出来,落在接着的手掌里。
这时候出现的‘泥片’是一个平展的东西,不加理会、晾晒干了放在窑里烧出来,是一个个小陶板,与韩成所需要的、带有弧度的瓦有着很大的差距。
如何将平展的陶板变成一有弧度的瓦,韩成还有黑娃颇费了一番的功夫,在经过了思索——实验——失败——再思索——再试验等多次的螺旋循环之后,终于找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个办法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找出一些粗细大致相同、长得又比较圆的树干出来,将它们放在距离窑不是太远的地方。
将从模子里面弄出的、平整的‘泥片’往横着放在地上的树干上一放,等上个小半天再拿起来,原本平整的‘泥片’上就有弧度了。
这个打下手的人在树干上抹上一些干土沫之后,便将手里拿着的‘泥片’竖着放了上去。
检查一下之前放置的‘泥片’已经变得坚硬,即便是拿起来也不会走形之后,便将它小心的从树干上取了下来。
靠在树干上,面向着太阳。
做完这些之后,方才将模子拿回去。
为了提高一些效率,制造瓦的模子一共做了十个,这样在助手将带着泥片的模子拿走之后,也不是耽误黑娃的时间。
因为韩成已经将尺子制造了出来,倒也不用担心这些模子会大小不一。
黑娃在这里做了一阵子瓦,抬头看看窑下的火有些黯淡了,便站起身来,走到窑边,从不远处的柴堆上拿起几根手臂粗细的柴加了进去。
窑下面的柴没有直接堆放在地面上烧,而是在距离窑的底部有将近半米的地方。
这里被裹了厚厚一层粘土的木棍架着,柴并不会掉落下去。
最开始才尝试着建窑的时候,是没有这层东西的,柴也是直接堆放在地上,只是火焰怎么都达不到要求。
在韩成回想起自家的土灶台的结构之后,这窑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副模样。
黑娃往窑里面加了柴之后,又从一边绕到窑的边上,用一根木棍将对在一起的两块陶板的其中一块往一边撬了一点,透过裂开的缝隙往窑里面看。
逼人的热浪顺着裂开的缝隙直往人脸上扑,窑内的温度高的有些吓人。
里面红彤彤一片,那些粘土制造的瓦片坯子,在烈火持续不断的焚烧
第一三四章 真香
朝阳升起、晨风浮动,带着一丝寒冷的凉意袭来,巫裹了裹身上的皮衣。
裹了皮衣的手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顺势在上面上下的捋着,感受着皮毛的光滑与皮子的柔软。
手法跟他趴着兔子圈边上,将里面一个长着黑眼圈的兔子拎着耳朵拎出来,放在兔子圈的墙上,用手顺着头一路捋到短短的尾巴处相似。
一开始的时候,这只长得有些别致的兔子对于这种侮辱性的举动做出了足够强的反抗,但它的这种反抗又怎么能让气场强大的巫放在眼里
拎着这家伙的耳朵只管一下一下的捋,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这兔子也是一个聪明的,深谙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反抗不了便享受的道理,在这样的事情经历的多了之后,也就变得从容淡定了,而且还有上瘾的趋势。
如今只要巫往兔子圈边上一趴,这家伙便是主动的往巫跟前凑……
巫的手还在一下一下捋着皮子,一副控制不住自己爱不释手的样子。
按说从一出生便与皮毛打交道的巫,不应该是这样才对,毕竟他都穿了一辈子的兽皮了,对穿在身上的兽皮早就已经习以为常。
巫的手还在动,而且还低下头仔细的看这兽皮,仿佛是这兽皮有多大的不同一样。
这兽皮与之前的兽皮相比,确实大不相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兽皮经历了一道手续,那就是硝制。
巫感受着身上这光滑柔软的皮子,不由自主的又想起了几天前的情景——
神子从外面来到内洞,走路的姿势有些不对。
还没等他开口询问,就见到神子将裹在身上的兽皮解下,褪下被他称之为裤衩的、只有他一个人肯穿的东西,狠狠的丢在睡觉的铺上。
然后低着吹凉气。
巫记得很清楚,自己当时伸长脖子看了一眼,神子的小雀雀变得有些红肿。
看到这一幕,智慧的巫怎么会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苦笑着微微摇头,表示不太理解神子的做法。
既然这裤衩穿起来难受,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拿为什么要穿呢跟自己一样围一条皮子不就好了
巫这样想着,随手拉了一下又裂开的皮裙,将露出来的东西遮住。
神子这样聪明,在这件事情上怎么就转不过来弯呢
不太喜欢在洞内待的神子,这次一直待在内洞了很长时间。
最初的时候还朝着小雀雀吹凉气,后来就坐在那里盯着被他丢在不远处的皮裤衩愣愣的出神,一动不动的保持着这个姿势坐了了很久。
巫自然不知道,关于裤衩这个问题,困扰了他们神子多长时间。
他们伟大的神子想要一条合心意的裤衩已经快要魔怔了。
就在巫担心不已,放下手中石笔走过来准备喊叫神子两声的时候,一直坐着不动的神子,忽然弹跳了起来。
先是哈哈大笑一阵,然后连声说着:“有了!有了!哈哈哈……!有了!”
不等惊愕的巫上前询问,大声喊叫着的神子忽然闭口不言,一把捡起被他丢在一旁的皮裤衩,风一般的跑了出去。
巫在一旁愣了一会儿神,便慌张的往外赶,想要看看神子到底怎么了,今天的行为怎么这样的怪异,丝毫不符合他平日里沉稳的作风。
还没等他出去,神子又一阵风的跑了回来,一把扯起之前被他解下来皮子,既往下半身围。
匆匆的围好之后,就又跑了出去。
巫学着神子的样子抽抽鼻子,然后跟着出去,想要看看在神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走出去的时候,神子正在往一个用来化开盐矿的盆子里装草木灰。
足足装了大
第一三五章 真香(二)
韩成将软和了太多的皮裤头往上提了提,也将身上的皮子裹了裹。
这时候虽是夏初,早上的天气却还是有些凉,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己这小身板,自然是不能跟光着膀子正在夯土的大师兄等人比。
随着天气一天热似一天,韩成也开始着手转变青雀部落的劳作时间。
与之前相比,早上要早起一些时间,洗漱过后便直接开始夯土加高围墙。
在这些人增高围墙的同时,部落里专门负责做饭的人,开始用大师兄取出来的食物做饭。
大约干上一个多小时的活,再去吃现成的饭。
这样一来,既可以少受一些炎热之苦,又可以趁着吃饭的时间多休息一下。
早上做活做的早,中午便会多休息一些,随着白天的逐渐变长,以及天气的炎热,中午休息的时间将会逐渐延长。
韩成不是为了让长工多干活,起的比鸡还早假打鸣的周扒皮,他所做的这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自己还有部落的生活的更安全更舒适一些,不用赶得太紧。
人这一生需要往前行不假,但也不能只顾着闷头赶路,在赶路的同时,也需要偶尔驻足看看途中的风景,不然等到垂垂老矣之时,回首一生岂不觉得遗憾
反正韩成现在回到了原始时代,不用再整日的为房子、车子、媳妇这些奔波发愁,压得喘不过气来,将脚步放慢一些、过的更悠然一些也没什么问题,人呐,怎么活不是活呢
刚刚以这样一种极为闲适的心态鄙薄了一下忙碌的恨不得不睡觉不吃饭的后世的韩成,一张脸很快便垮了下来,他发现自己似乎好像还需要为房子、车子、媳妇这些奔波。
房子正准备建造,车子还用不上,暂时不需要考虑,媳妇……这可是个大问题。
想想长得普遍粗壮的这些女原始人,再想想场面比较壮观的欢喜大会,韩成的一张脸便抽成了苦瓜。
这真是一个难题,没有房子自己可以建造,没有车子自己也可以慢慢建造,可媳妇总不能也自己慢慢建造吧
就算是自己能下去狠手掰一根肋骨出来,可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给她渡口仙气啊……
算了,这事情还是暂且抛下,以后再慢慢纠结吧。
韩成拉开皮裤头,看看这一年多来没有发育多少的某个东西,颇为惆怅的叹口气,只得将这个让他苦恼了两辈子、并且还将继续苦恼下去的问题抛下。
他没有在围墙那里晃荡,大师兄他们已经熟悉了修建围墙的事情,早已经不需要他去指手画脚。
现在的他,正站在距离小河不远处的土窑旁,跟黑娃一起享受着开窑的喜悦,准备以此来冲淡一些心中的悲伤。
黑娃早已经成为了此中的行家,走到土窑旁,伸手分别在土窑壁上还有上面覆盖着的陶板上摸摸,再将手放在缝隙处,分别感受一下温度,便让助手跟他一起,将土窑上面覆盖着的两块陶板分别抬下来,平放在一旁不碍事的地方。
有细小的灰尘随着两块陶板的抬离,从土窑中胡乱的飞舞出来。
韩成在一边站着等了一小会儿,走到大开的窑边,站在一块石头上往里面看去,只见窑里面是密密垒放在一起的黑瓦,大多都是完好无损,偶尔才有一半个坏掉的。
这些坏掉的不知道是受热不均匀,还是没有干透便上了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