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宋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大河

    那人一怔,接过酒碗,却端着没敢往下喝。

    赵权挪到他身边坐下,说道:“没事,喝一点,去去湿气。”

    汉子犹豫着,就着碗沿茗了一小口酒。

    “我就是想跟你了解几个事,如果我的问题你觉得不方便回答,你可以不说,但是,我希望你不要骗我,行不”

    汉子目光闪烁地看了一眼撒吉思,还是点了下头。

    “你加入益都兵时,领了多少赏银啊”

    那人眨巴了眼,回答道:“一,一两银子。”

    “那,这银子给家里人了吗家里还有谁啊”

    那人苦笑着说:“我是逃难到益都的,家里人早已失散。就我光棍一个,给的赏银当天晚上就花掉了。”

    赵权在心里点了点,看来这些益都兵跟保州兵一样,都是临时征集而来的。这赏银,也算是买命钱了。

    “那你在益都,有学习操持舟船吗”赵权接着问道。

    “没有啊,入伍后没几天,就被赶到登州,然后直接上船。平生这是第一次坐船,晕得我快跳海里去了。”

    那人大概是见赵权问得轻松,话不自禁也多了起来,“而且船舱里挤满了人,全是呕吐物,躲都没地方躲,简直跟猪圈一样。”

    “你们一舱,我觉得最多也就十来个人,能挤成什么样”

    “何止!就这么大的一个船舱——”那人举起一只手比划了下,“跟着帐篷差不多大吧,挤了六十多人进去,连睡觉都只能相互靠着。”

    “船很多吗”

    “有个十几艘吧。”那人顺口回答道,随即觉得有些不对劲,不由的朝撒吉思望去。

    撒吉思此时也听出了问题,脸色猛的一沉。一船六十多人,总共就十几艘船,满打满算也就是一千个士卒。虽然之前他有些怀疑益都实际派过来的兵力,却没想到就是只有这一千人。

    “听说你们碰到高丽水军了”赵权接着问道。

    那人嘴巴张了张,看着已经黑下脸的撒吉思,却没敢再回答。

    赵权心下稍微一安,看来这家伙不算滑头,应该是益都兵自海上过来时,并没有碰到高丽兵。

    此后,赵权又绕着弯问了一些问题,那汉子已经不敢轻易再回答。不过从他的言语当中,众人都已经听明白了几个问题,一是益都兵的的确确只来了一千人;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遭遇过高丽水军,当然也无从知道高丽水军的船只与战斗力到底如何。

    不过在船队靠近婆娑府时,远远地有看到鸭绿江口的柴岛边上有不少的高丽船只。

    撒吉思虽然因为知道了益都兵的底细而觉得不舒服,可是直到那个益都汉兵离去,他依然不明白赵权了解这些东西是为了什么。无忧

    却听得赵权在边上一声长叹:“可惜了——”

    “可惜什么”

    “如果益都的船只有在的话,我觉得应该可以取得一场大胜,如今看来,只能谋取安全撤兵了。”

    “怎么说”撒吉思盯着赵权划在地图上的手指头,有些不解。

    “你看,这里。”赵权手指头点着半岛西侧的三个岛,一个是位于鸭绿江口的柴岛,一个是铁州附近的皮岛,另一个则是宣州正南方的身弥岛。

    “大同江以北的半岛西部海域,这三个岛算是最大的岛了。我估计高丽水军在这三个岛上建有驻地,以控制北部水域。”

    “嗯,然后呢”撒吉思还是有些迷惑不解。

    “外面的那些高丽兵,应该是从海上过来的!”赵权的手指头在地图上划了个弧,用很坚定的语气说道。

    “义州的守军,应该是撤到龙州后,从海上移至柴岛,再运到皮岛;而铁州的守军也一样通过水军船只撤至皮岛。三个城池守军再从身弥岛上岸至宣州,这样就跑到你们身后去了。”

    撒吉思恍然而悟。

    自高丽王室迁至江华岛之后,蒙古兵虽然在半岛北部屡战屡胜,但始终于法令江华岛上的王室彻底臣服。高丽水军在蒙古人眼中,并不具备威胁,因为他们根本不敢上岸作战。这导致了只不干与撒吉思都忽视了这个重要的问题:高丽水军虽然不敢上岸作战,但他们可以把步军随意地运至任何一个地方的岸上作战!

    “难怪——”撒吉思喃喃而言。

    丁武与缪风也在边上不住点头。

    撒吉思心里一松,知道高丽兵来自何处,起码心里就会比较有底了,要不然总是打得很心虚。

    而且最关键的是,营寨之后,有两条完全不同方向的往外道路,都有高丽伏兵。

    如此基本上可以判断出,西南通往海边——也就是他们来时的那条路,应该是伏兵的主力。西北往内陆的那一条道路,应该只有少量的高丽兵,在那虚张声势。

    撒吉思看着赵权,眼光不住闪动。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军事上并不是一个好手,但是要论看货识人的眼光,他还是有相当的自信的。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在他眼里便已经成了一个可以出大价钱购买的奇货。

    撒吉思拍了拍大腿,说:“好!你叫——赵权,是吧!你可算立了一个大功,我会向只不干元帅如实禀告的!”说着,便要起身。

    “慢着,大人。”赵权略一躬身说道:“不知大人接下去,有什么具体的计划”

    撒吉思饶有兴趣地看着他,问道:“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小子的想法,是看能否突围之后,抓紧时间北撤。”

    “为什么”

    “现在外围的高丽军队,兵力还不足以彻底困死咱们。可是,他们可以凭着水军船只,源源不断地从其他地方再调兵过来,包括半岛南部的部队,以及江华岛上的守军。

    这时候,咱们还有机会脱离这个战场。但是一旦他们的援兵不断增加,很可能连这机会会失去的。”

    撒吉思摇了摇头,说:“如果你们两支军队全部调集至此,这样宣州内外的兵力就足以击溃高丽兵了,我们获胜的机会不小。更何况,只不干元帅是不可能就这样空手北撤而回。”




第176章 攻城建议(月票加更)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赵权还想再说,撒吉思抬手止住了他,说:“你们先在此歇息吧,我去见下元帅。”说完,便转身往外而去。

    丁武突然站起身,说道:“撒吉思大人,请稍等一下。”

    丁武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件,递给了撒吉思。

    撒吉思看着封口完好的信件,有些疑惑地问道:“这是什么”

    “是这样的,我们离开龟州城时,郭将军给了这封信,让我转交给你。”

    赵权一脸讶异地看着丁武,郭侃给撒吉思的信件,不但郭侃没跟自己提过,竟然连丁武也一直没跟自己说过。

    丁武接着对撒吉思说:“郭将军特地交代,如果大人选择撤军,那么这封信就不用给大人了;如果依然选择攻打宣州城,那么他可以给大人一些意见参考。”

    撒吉思点了点头,撕开信封。

    信是用蒙古文字写的,他先扫了一眼,眼睛一亮,而后又细细看了一遍,脸上开始露出欣喜之色。

    “好!很好!”撒吉思有些兴奋地拍了后丁武,出帐而去。

    丁武看着赵权,挠了挠头,想解释,却终于没有说话。

    赵权看着丁武的眼神,却带着一丝莫明的情绪。

    一路行来,虽然丁武是名义上的渐丁队长,但所有的事情都不做主张。原来吴一虎有在的时候,渐丁队日常事务都是吴一虎在打理。而现在赵权不仅要负责每日的队务管理,还总是直接跟蒋郁山商讨各项行动计划。

    说严重点,赵权这种行为已经算是越权。但是渐丁队上下,包括丁武与老蒋在内,似乎都已经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此,稿城军以及东真军的一些行动计划与部署,有些赵权知道的,丁武反而不知道。只是丁武从来没为这些事去操过心,或者说有过操心的**。

    如今,丁武竟然会拿出一份赵权根本不知道、也没听他提起的信件,而这个信件显示还会对之后的军事行动产生重大影响,这让赵有些权始料未及。

    但是,不管怎么说,丁武都是渐丁队的队长,也是赵权的直接上级长官。赵权却不可能对这种事多加过问。

    当然,赵权也不至于为这个事感到生气或是难受,只是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赵权唯一能确定的是,丁武对于信件的内容,也是一无所知。

    赵权叹了口气坐下。

    “怎么了”丁武挨着他坐下。

    赵权瞟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不吭气。经典

    “你是在担心什么吗”

    “咱们任务艰巨啊!”赵权苦恼地抓着头,说:“不单单是得把这些蒙古人从这里救出去,还是保证咱们自己不被这货给拖死在这。”

    “有这么严重吗”

    赵权狠狠地点了点头。“协助他们解围并且北撤,看来并不难。可要是只不干不肯撤军的话,这次可有咱们受的了!”

    “我觉得你可能有些过于担忧。”久不开口的缪风说道,“你太高看这些高丽兵了!”

    赵权摇了摇头,不再言语,苦恼地对着地图发呆。

    中军营帐之内,只不干手指轻撑右颊,伤口并没有包扎,但血已经不再流出。只是眼角露出地点森森白骨,看着着实吓人。

    撒吉思坐在他边上,刚给他说完赵权对高丽兵来路的判断,而后拿出郭侃写给他的信,开始在给只不干念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蒙古国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自己的文字。近四十年前,成吉思汗降服乃蛮部之后,俘获了乃蛮的重臣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塔塔统阿受成吉思汗之令,以畏兀儿文字母为基础,这才创制出最早的蒙古文字。

    但是,对于原来从未接触过文字的蒙古人来说,任何文字对他们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因此,蒙古文字虽然是创制出来,却根本无法推广,也就是少数的王公贵族才识得。撒吉思作为塔塔统阿的同乡,同是畏吾儿人的他自然是识得蒙古文字。

    如今蒙古国内部,真正能掌握这些文字的,反而以畏兀儿人居多。因为他们大多替诸位蒙古王公掌管内府事务,蒙古贵族可以不识字,身边却一定会有个识字的畏兀儿人。

    这种蒙古文字,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往右,对畏兀儿来说,完全没有接受难度,但与中原文字的书写习惯完全不同。

    自窝阔台登位为汗、尤其是金国灭亡之后,越来越多的北地汉人入蒙为官,此时在蒙古国高层,汉字也开始渐渐流行,使用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蒙古国内部,渐渐形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派别。一派是以畏兀儿人为主的蒙古王公亲信,掌控着漠北与国家西部大部分的对外贸易与税收。一派是以汉人为主的北地官员,则开始接手管理漠南中原之地的军政与民政。

    不能说文字是两个派别产生的原因,但是已经成为双方各自掌控一个区域的基础。汉人官员很难成为漠北、西域与辽东的王公贵族亲信,畏兀儿人也同样很难接手漠南汉地的政事管理。

    因此,当只不干看到郭侃用蒙古文字写的书信时,惊讶之余,不由对这个汉人将军大为欣赏。

    郭侃在信中,虽然并没有建议蒙军北撤,但首先强调,如果只不干决定北撤的话,那么就可以不用管他之后的建议。

    如果不想立即北撤,但么就必须要先解决宣州城的问题。对于如何攻克宣州城的建议,郭侃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张纸。从排兵布阵,军力分布、几支军队的配合、攻城时机的控制,以及城破后如何清剿溃兵、如何收罗城内物资、如何继续追敌等各各方面,写得无比详尽。

    让撒吉思看得点头不已。

    只不干却根本没那么多耐心去听郭侃一大堆啰里巴索的战略战术分析与安排。撒吉思信没读多久,就被他打断了。

    只不干直接问道:“这个,郭侃的意思,是他有把握攻下宣州城”

    “他是这么说的,只是——”撒吉思一边看着信件,一边回答道:“他的意思是,他现在龟州城,就算能接到调军的命令,要赶过来时间上也有些来不及。因此,他提的都是攻城的策略与建议。”



第177章 引蛇出洞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简单点说!”撒吉思又不耐烦了。

    “简单点说,就是里应外合,引蛇出洞。”

    “嗯”

    “郭将军建议,我军佯装撤兵,选择一路突击冲出包围,引出宣州守兵。然后令来援的一千东真军杀入,趁机夺城。”

    “那一千东真肯配合攻城”只不干有些疑问。

    对于东真军,只不干一直都有些头疼。南京府与开元府在级别上都是万户府,因此东真军一向并不服从开元府的军令。

    原来以为此次征召,让他们派些兵过来,可以让他随意捏弄。却没想到大乌泰会亲自领兵,这让他有些无从下手。

    正是因为觉得自己很难操控东真军的行动,只不干才干脆把他们扔到另外一路,去攻打朔州与龟州。

    只是他没想到,此次东真军会派一千兵过来救援自己。但是如何使用这一千东真兵,他自己却是一点底都没有。

    他也很清楚,没有这一千兵的配合,雨停之后,自己的部队冲破外围高丽的包围北撤容易,但要想攻破宣州城,委实困难。

    “郭侃军对此也提出一些建议,应该是可行的。”撒吉思答道。

    “噢!”只不干有了点兴趣,“既然他有办法,那就按他的办法实行吧!这事你去安排!”

    当赵权等人被重新召集在一起时,在座的除了辽阳军也速不花、东辽军的李琬石,还有开元军的一个领兵千户,但是只不干却不在座。

    撒吉思向在座的各军统领详述了郭侃攻取宣州城的方略,赵权一听便被郭侃给惊到了。

    他吃惊的不是郭侃提出的“里应外合”或是“引蛇出洞”的策略,而是郭侃的预判能力。
1...7879808182...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