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钢铁时代 第八十四章 电力
电力是杨元钊一直都在考虑的问题,从21世纪,没有带着发电机过来,这是唯一遗憾的地方。电力在很多方面的应用,非常的突出,好在,这是1908年,电力的曙光,已经照耀在了整个世界,在美国,欧洲,电力已经开始逐步的走入到千家万户之中,这个时代的中国,也拥有电力。
早在20多年前的1882年,英国人就在上海成立了上海电光公司,从早期的弧光灯,到后来的霓虹灯,灯光几乎照亮了上海的夜,上海的夜生活,也从此开始,越来越神秘,越来越迷人。
上月去上海的时候,杨元钊接触到了上海的电力,在哈比的引介之下,以学习的名义,参观了上海的发电厂和电光公司的,复制了上海的发电机,功率不大,如果跟后世相比,未必有后世普通的柴油发电机的功率大,还是直流电,却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让他使用电力成为了可能。
直流电,这是这个时代主流,交流电已经出来了,就是大发明家特拉斯发明的,可惜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面对着直流电的既得利益者爱迪生,他交流电发明,面对着推广困难,甚至被打压的威胁,此时的他,应该是最困难的时刻。
包头需要更多的科学家,这一次,从上海筹集资金,甚至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买进黑石,用一体机提炼出纯净的钨粉,就是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这些资金的一部分,会用于向海外派遣留学生,一部分会用于引进先进的设备,可是更多的,会用于招募人员。
中国,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特别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在很多科技方面,落后于这个世界。
杨元钊从后世而来,明白很多科技发展的方向,可是薄弱的中国,连基础研究的能力,都暂时没有具备,这一点,必须要从国外引进。
默默的把邀请名单之中,加上了特拉斯的名字,又尽可能的回忆,这个时代,还没有成名的发明家,最终记下来的,只有寥寥的几个名字,太过久远的历史,与其写错了,还不如让哈比去邀请,左右只是一个过渡。
思绪,再一次的回到了房子的装修上面,直流转交流,这一点不难解决,从后世带来的手机的充电器,是交流转直流,稍稍的研究一下,逆转这个过程,并且把电容电压增大,勉强的做出,220伏左右交流电,再计算一下整个屋子的电力消耗,空调和电冰箱,是一个耗电大户,马上就是夏天了,这个电压必须要保证的,好在有一体机的存在,大不了,让装机的容量更大一点,怎么说,这是普通的住家民用电,耗费多一点,又如何,他暂时又不准备在包头普及电力,那是以后的事情,或许,等真的把发明家特拉斯招募过来再说。
交直流转换器,经过了几次实验,让整个的容量达到可以支撑整个家的程度,空调是专线,专门有一个发电机,对着他供电,做完了这一切,才算是室内设计,在室内不同的地方,布置电线,电灯,电器盒插座,这里面的绝大多数东西,都是从后世带来的,有一个模板,在一体机的帮助之下,复制出来的。
第二天的一大早,杨元钊开始了布线的工作,电线是现成,又找了几个工匠,还有那些佣人,昨天的激励措施,加上丰盛的伙食,让他们的干劲很大,杨元钊一间房屋一间房屋的盯着,看着他们把电线和插座,一一的到位,三进的大院子,住宅,加上佣人房,25多间房屋,只是电线就用去了数千米,为了避免返工,也为了美观,在每个房间之中,杨元钊留下了七八个插销,杨元钊现在,不太可能让每个房间都装上空调,这个电力都承受不了,可是安上电扇还是可以。
当时被一体机带过来的,还有一个客厅的电扇,只有一半,最完整的电机和控制器传过来的,借助着这个,杨元钊勉强制作出来吊扇和落地扇,对于夏天只能抗,夏天气温相对于后世不高的这个时代而言的,电扇已经足够了,不用扇扇子,自动带来的徐徐清风,会让这个炎热的天气,变得舒适无比。
发电机被布置在了500米之外,他所居住的房子,距离镇子外面,不算太远,500米外,正好是一片农田,花费了一定的代价,购买了一亩地之后,用砖围起来了一圈房子,算是发电厂,目前放置了5台发电机,每天生产电力大概是3600千瓦。
3600千瓦,看起来不少,可是转换成后世常用的度数而言,一千瓦时等于一度电,一天24小时,每天的电力大概是150度左右,基本上够带动十几个风扇,几十个节能灯,还有两部空调和一个冰箱。
这个时代,电力的装机千瓦都不算大,后世常见的百万,甚至千万千瓦的火电站,还有鼎鼎大名的三峡工程,在1908年看来,不过是一个神话,可是杨元钊复制了18000马力巡洋舰发动机,这是迄今为止,他能够找到的,最大的蒸汽机,用来作为发电机的动力,整体的功率,会上升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程度,只不过,这需要一个电力专家,对于这些进行改装。
杨元钊很清楚,最适合发电的,应该是蒸汽轮机,热效率,比蒸汽机高的多,如果再加上涡轮增压,热的利用比,会比普通的蒸汽机高上好多倍,杨元钊知道一些涡轮发动机和涡轮增压的理论,材料是一个关键,哪怕是有一体机,可是他所能够使用的材料,更多的是从宝马999发动机上面采集下来的,跟大型涡轮增压的性能指标,不特别的吻合,急切之间,还不如使用成熟的,已经经过了实战和数十年的检验的蒸汽机好一点。
五月中旬左右的天气,包头这边,已经热起来了,一天的劳累之后,几乎每个人都出了一身汗,在专门澡堂之中洗澡,自来的热水,不用自己去烧,去提,众多的奴仆们在私下的谈论之中,杨元钊已经拥有了很高的地位,专门制作出来的炉子,因为密封性好,在烧了热水的同时,热效应也非常之高,极大的节省了煤炭,这也是众人谈论的另外一个焦点。
入夜,今天是一个月黑的天气,还有大团大团的乌云,才7点多,天已经彻底的黑了,在孙福生的带领下,佣人们把院子里面的灯光,都给打开了,在漆黑如麻的黑夜之中,灯光显得那么的璀璨,杨元钊没有吝啬电力,直接把院子全部照亮,特别是最前面,几个100瓦节能灯,把院子照的宛如白昼。
孙福生和众多的佣人们都感觉到麻木了,这个主人,看来,真的不简单,夜里亮如白昼,还有那些会自动吹风的机器,几个年轻人,几乎一整晚都睡不着觉,他们都在研究,这个风扇,为什么会转,杨元钊再三的警告,他们不会去随便的碰触插座,更不会去接触风扇被罩起来扇叶,可是坐在风扇的前面,感受着风扇徐徐吹来的风,讨论着这个风扇的原理还是可以的。
众说纷纭,有说是法术,又说是西洋玩意,还有说是祥瑞的,总之天马行空了,可是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他们来对了地方,哪里有人家,对普通的佣人也这么的好,不知不觉之中,人心就这么的聚拢了。
杨元钊的房子,在电力通上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开始完成,而此时的包垦公司,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忙碌,棉花移植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
钢铁时代 第八十五章 棉花移栽
在温室的旁边,杨元钊看到了正在指挥工人的杨悦,棉花的移植,算的上是棉花种植之中的重要环节,是否能够增产,要看移植的成功率。
这个工作,在目前来说,只能够依靠人力,过去的几周时间之中,在小麦收割了之后,包垦公司雇佣的几千名农民,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挖坑。
不同于普通农民的乱种,在杨元钊的提点之下,整片的棉花,被均匀分布,采用了中等密度,每一亩地平均4800株到5000株之间,合理的空间,可以让棉花,比较有序的生长,切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光照条件。
后世,棉花移栽的成活率会在98%以上,这个时代,因为种种困扰,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程度,可杨元钊和杨悦都尽可能的保证成功率,在土地之上,整齐的挖出移植坑,然后垫上基肥和化肥,这些合理配比之后,最终移植的时候,还会把培养皿之中的土壤,给移植过去,一寸见方的小陶器,每一个只是种植了两个种子,为的就是这个。
因为温室大棚的存在,再加上相当充沛的人手,夜以继日的看护,温室之中棉花出芽率极高,在95%以上,而且充沛的肥力,浇水和二氧化碳,让他们比普通的植株更加健壮。
这其中,最清楚的,就是杨悦了,大陆棉是他在美国就接触过的一个优质的棉种,可是再优质的棉种,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大陆棉就有他它本身的劣势。
作为一个在美国比较常见的棉种,它的初期特性并不好,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产量和质量,可是后期强大,让他在众多的棉种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行销世界的新式棉种。
整个美国,甚至是欧洲,有大量的科学家,都在研究改良的方法,如果找出大陆棉的规律,改变他初期不强的弊端,增加他的适应性,这样,大陆棉的最大缺点,就会得到弥补,整体的指标,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有巨大的提升。
作为一个农业学者,杨悦曾经想过研究下去,却没想到,在杨元钊这里,却最简单的解决了,使用化肥,基础底肥,增加营养,让棉种更好的吸收,借助着温室和阳光,二氧化碳,提升棉株的生长能力,眼下,正准备移栽的大部分植株,他们平均叶面,株高,粗细程度,都远远高于原产美国的大陆棉,只是种植了一个月多一点,却更像是六七周的植株。
对于棉花来说,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日照,后世之所以会在高纬度地区,大量的种植棉花,选择的就是日照这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日照的长短,分成先天和后天,先天就是唯独条件,高纬度的地区,自然而然拥有比较长的日照条件,可是另外一方面,在于棉花本身,缩短生长期,让棉花以更快的速度,长完所有的叶子,充分的利用日照,这也是棉花增产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杨元钊方法,避开了高纬度地区,四五月份,偶尔会寒冷,不利于棉花生长的情况,让那个棉花,在温室之中更快,更健康的成长,这样的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增加两周到三周完整的生长期,棉花的植株,会比原有的长得更加的高大,叶面的面积也会更大,最终反映到产量上面,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2000人,在杨悦的指挥之下,小心的把已经培养好的棉花,种植在土地之中,这个过程,尽可能的减少人为的损伤,虽然因为保守的问题,他们在出芽率上面,考虑的底线是85%,移植率上,底线在90%,这样的话,仅仅是出芽率,他们就多了10%的植株,接下来会宽裕很多,到不了,进行补种,温室大棚之中留下,还能够生长一段时间。
2000人,侍候21000亩地,全手工的情况之下,动作一点都不慢,三天的时间,完成了全部的移植工作,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之中,杨悦全方位的监控着棉花的生长,暂时已经确定,这一次的移栽获得了圆满的成功,成功率居然控制在了96%,比不得后世的98%,99%,却也是这个时代最高水平,常年侍候土地的,还有一些从产棉地专门过来的种棉高手,他们更加的吃惊,这些才刚刚走过第七周,还不到2个月的幼苗,比起一般棉花成熟已经差不多了,如此高大的棉花,它的产量会是多少呢?
棉花的种植,暂时告了一个段落,接下来,关于棉花本身的工作,没有太多了,只是除草,浇水,施肥,棉花需要的水分较多,特别在生长时期,西北的夏天,雨水较少,好在,还有一条黄河在包头的旁边,用蒸汽机制作的抽水机,足以支撑21000亩棉花的生长。
不过棉花种的好不好不知道,但是杨元钊他们,居然在不到6月的时候,迎来了第一笔收益。
说起来也是意外,第一次种植棉花,很多东西,无法精确的控制,所以,杨悦在的温室种植的时候,留有很大的余量,棉花发芽大概留下了10%,移植又留下了12%,累加起来,不知不觉,有四分之一的绵株还放在温室大棚之中。
伴随着绵株越来越大的,温室大棚已经不足以让这些棉花生长,杨悦也有些不知道,这些该怎么样,再怎么说,长时间的种植,耗费了极大的物力和人力,这些绵株丢了,有些可惜,但是整个包头,现在找不到种植这些棉花的土地的,难不成,就在这个大棚之中,哪怕把大棚撤掉,这些棉花,也不能完全种植在600亩的大棚之中,更何况,这些温室大棚,在完成了棉花的培育和种植工作之后,杨元钊还想开展其他的研究。
一个招募过来的种棉高手,一次鼓足勇气,直接跟杨悦说起了这些棉种的事情,原来,在农民之中,大部分都很看好这一次的棉花。
农业这种东西,这些积年累月都种植棉花的高手,自己有一套辨别产量的方法,他们对于总产量的估摸虽然不一定准确,可是仅仅凭借着现在的估计,这些棉花的产量,都不会低于180斤,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比一般的棉花,最少高三倍。
棉花是一种很珍贵的经济作物,种植棉花获得的收益,会比一般的种粮食要高不少,高产的植株,一直都是秘宝,秘而不宣的,现在,将近2400多万株,已经成长的相当好的绵株,放在温室之中,他们很自然的前来问价格。
只要找到土地,把棉花给移植过去,稍稍认真管一下,最多的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收获到成品的棉花,比之前种植的产量高三倍,这笔账谁都会算。
杨悦也没有想到,这些已经种植的差不多的棉株,还能够卖掉,对于商业上面的事情,他不熟悉,好在有刘澍存在,把商业上面的事情,交给刘澍,最终刘澍跟他们谈下来的价格是5000株1.2元。
这个价格,相对于棉种,不知道高出多少,一亩地基本上是5000株了,这样的成本,比起种植粮食一季的收获都要高,可是销售起来,一点都不慢,2400多万株,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销售一空了,就这样,周围种植棉花地主还蜂拥而来,稍稍捂一下,价格会更高。
拿着入账的6000元,所有的股东都无语了,包括是早就对杨元钊充满信心吴广仁和赵书明,投入产出比巨大,而且2个月就见到了效益,哪怕这一季的棉花,遭遇天灾,他们也亏不了多少钱,更何况所有种棉高手都一致青睐的植株,他们不会随便做赔本的赔本的买卖,可以预见,3个月之后,这个棉花的产量,会更加的辉煌。
;
钢铁时代 第八十六章 植物研究所
棉花一直结束,棉花植株也顺利的出售,正是这一种植株交易,让杨悦看到了未来的方向,本来,回到中国之后,他一直都比较的迷茫,他不知道所学的东西,要如何发挥出来,家里面不支持他的想法,农民,在很多大富之家,贬义多过于褒义,没有一个家庭,让一个继承人,去务农。
这正因为如此的,杨悦在没有家族支持的情况下,他的化肥和棉花的计划,也遭遇了滑铁卢,没有杨元钊的出现,说不定,他就会老老实实的回到家族,去做他不愿意做,也不想去做的事情,国外的几年留学和研究,就白费了。
大量棉花植株的出售,让他发现,在中国,农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当时他们不是合作,完整的完成棉花种植,只是凭借着棉花植株,他们投入,就会得到好几倍的收益,1.2元5000株的价格,绝对能够算的上是高价了,至于投入,只有几分之一,21000亩的棉花植株,都卖出去的话,最少也是2.5万元。
之前他的棉种之所以没有人买,不是因为这些农民们都没钱,关键在于,农民们不知道,花费了这些钱,最终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这些棉花植株,就不一样了,它的长势,基本上是可以看得到,长成这样的植株,只要不在移植的时候出现问题,成功是必然的,产量也会翻上几个跟头。
杨悦坚定了沿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的想法,杨元钊也非常高兴,他的目标,本就锁定在工业,确切的说,是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和动力产业,可农业这样的第一产业,也不能放弃,他知道的一些从后世而来的知识,在这个时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瞻性的,跟杨悦接触,一方面,是为了融入到包头本地的豪族之中,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找到一个农业方面的合作伙伴。
杨悦专门的找到了杨元钊,想要杨元钊帮忙订购一批农业研究器材,他是根据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实验室的器材为基础,加上了一些创新,基本上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新型的。
杨悦的要求,杨元钊当然是满足了,直接的拿出了从上海采购到的部分器材,其中甚至加入了他的改造,让它们更加的适合农业的研究,至于更新的,更精确的实验器材,需要从欧洲和美国购置过来,很快,哈比就会从上海,来到包头,除了会带来一批机器之外,他还会跟杨元钊做去欧洲前的最后的确认。
哈比出国的计划,早在上海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了,杨元钊借助着当时了解的东西,列出了一批的机器购置名单,这其中,因为仓促的关系,或许会有些疏漏,一些跟现在顶尖机器微微的有些出入,这都是哈比获得了讯息。
所以,在上海的洋行生意,告了一个段落之后,哈比主动的给杨元钊发电报,要过来,顺便带来了一批机器。
中国庞大,路途遥远,杨元钊却没有阻止哈比,是时候要来看看了,上海是目前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更多的潜力,可是包头却是杨元钊的根,根基不稳,又何谈飞速发展,可以预见到,以后哈比会很多次的往返包头,现在来一次,也算是正常的。
经过了一段时间磨合,杨悦的实验室,终于完成了,简单的几种实验的机器,还有十来个伶俐的小厮,共同组成了包头植物研究所,暂时,研究植物,只有小麦和棉花,温室大棚之中,则开始尝试着种植反季节的蔬,用温室,替代节气的不同,让植物生长发芽,这是一个更大的课题,其中牵扯的东西更多,就算是杨元钊,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来,只有让杨悦慢慢的实验。
棉花移植完了,实验室也基本上完成了,杨元钊的新家,也悄无声息的落成了,从孙福生他们进驻之后,杨宅每天都在发生着细微的改变,杨元钊是一个理工男,又是工程师,在工作之中,是精益求精,不容任何的错误,生活中,特别是这个时代的生活之中,他不了解的东西很多,之前宅院设计的一点点的问题,在逐步的磨合之后,被孙福生他们提出来。
杨元钊对于生活上的事情,不是特别的关心,生活的是否属实,有没有一个家,更多的,只是一个习惯,让家更舒适,也让别人享受到这种舒适,很多事情,他并没有追求那种绝对的控制和掌控性,他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在机器本身。
从上海,武汉,天津,得到了数以十万计的各种图纸,其中的半数以上,是非常有用,这些东西,他并不准备全部照搬的拿出来,有一体机的存在,他可以灵活的,对于这些部分进行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蒸汽机。
现在杨元钊的手中,使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常用的,就是20匹的船用蒸汽机,这是所有蒸汽机之中,最,在微型化这一点上,已经做到了所能够做到的极致。
在杨元钊后世的眼光之中,他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是密封的,这个时代,硫化橡胶还没有发明,橡胶的密封性能并不好,这个蒸汽机也是采用了部分橡胶,部分软木作为密封,或多或少的,会产生漏气,影响到整个热效应的转换。
杨元钊通过了几次比对和实验,从后世的热水瓶密封材料之中,找到了合适的密封的材料,并且对于整个蒸汽机进行的优化,蒸汽机的缸体,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之下,扩张了30%,能够承受的压力,增加了一倍,温度效应,也从300度左右,提升到了500度,简单的提升,一下子让20匹马力的蒸汽机,脱胎换骨,密封和足够的润滑,让发动机减少了25%左右的能量损耗,扩张的30%缸体,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温度效应的提升,让蒸汽机,在更高的温度之下,依然保持着平稳,而不用水箱进行降温,如此的改造之后,这个最小蒸汽机,功率一下子从20匹,提升到了35匹,后续的型号,甚至可以达到50匹以上。
简单的,就在小型蒸汽机的项目之上,获得了突破,几乎提升了快一倍的马力,放在小型军舰和鱼雷艇上,鱼雷艇会提升15%左右的速度,这种提升,对速度非常的敏感的鱼雷艇来说,简直是一个恐怖的跨越,高速,高隐蔽的鱼雷艇,在近海,对于战舰的威胁,几乎要增加一倍以上。
这个小型发动机的成品,立刻用到了不远处的发电厂,让装机容量从3600千瓦,提升到了5400千瓦,同样的煤炭燃烧,获得了更强的电力,也才另外一个方面,支持了整个宅院的改装,前院和长廊,几乎都布满了电灯,让这里,即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之中,也会亮如白昼,至于后院,就柔和了许多,从后世衣服之中,提取到的布匹材料和燃料,只做了一个遮光布和窗帘,关闭窗帘,哪怕外面是大白天,屋内也见不到一丝的光明。
六月第一个周末,在杨悦和刘澍的鼓动之下,再加上日渐兴旺包新面粉厂和已经获得收益的包垦公司,也为了庆祝自己的乔迁之喜,在自家的宅院之中,杨元钊摆了一桌,请相熟的客人前来做客。
;
钢铁时代 第八十七章 乔迁之喜
这一天,刘澍来了,就算是埋头在农田之中,做着研究也知道工作的杨悦来了,其他的两个地主,甚至是尉家的人也都来了的,几乎整个包垦公司的人员,都来了,可以开一个校董事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