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杨悦很好奇,为什么的杨元钊会给出这么奇怪的选择,没有多说什么,植物的研究,来源于各个方面,从肥料,阳光,光合作用,遗传,甚至包括的特定的优化,对于棉花的优化,一向是重点,出棉率和产量,直接关系到种棉的效益,一直以来都是经济作物的研究重点,美国的大学之中,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可惜这些成果,只是一个基础的成果。比如说,花费一定的代价,会让出棉率增高,可是总产量会下降,这样比起来,白费功夫不说,投入还不小,是白忙活的。
既然杨元钊不管这些,杨悦索性就全套给做了,不外乎是调配一些肥料,在特定的时间施肥,耗费稍稍比较大的人力,在他看来,这毕竟是棉花研究的一个方向,如果这个方面获得突破,对于未来大面积种植的棉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杨元钊放下了一大半的心事,这个任务有可能完成,哪怕要等两三个月,也是可以接受,放下了这个任务,另外一个任务科技研发的任务,暂时也没办法完成,带头人是有了,可是高级研究员,听着就感觉是很高级的名词,天知道杨悦的水平,如果不成为学科带头人,他能够当上这个高级研究员。
可惜没有任何参照物,只能够等待,哈比从欧洲和美国归来,带回来一批农学家或者科学家才可以。
现在唯一值得考虑的,就是三酸两碱的重化工厂的问题了,在上海和天津,分别得到了一些资料,分别是两个作坊式的盐酸和硫酸工厂,硝酸没有,硝酸是军工产业的重要基础,硝酸的产量,几乎就代表着这个时代炸药的产量,哪怕是租界地区,都没有多少个硝酸工厂,倒是两碱,在天津和上海,分别有一个稍稍大一点的工厂,合不合标准不知道,总体来说,是机器操作的,比作坊式的强一点。
可惜,连进口回来什么样的设备,他都不知道,何况是做出准备了,倒是有一点,他可以考虑一下,那就是硝酸的工厂,这个可以有。
硝酸,从炸药发现之后,特别是现代炸药发现之后,硝酸在军工的很多领域之中,都有作用,无论是发射药,炸药,还是鱼雷,水雷之类的,都离不开硝酸,所以,各国对于硝酸的生产设备,也控制的极为严密,能够生产它的国家,也不约而同的对其他国家展开禁运,这点从武汉,天津,上海三大工业城市,庞大的租界,都找不到一处硝酸的工厂,甚至连作坊式都都没有,就足见他的严密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硝酸合成,基本上是来源于天然硝石的提炼,整个世界的硝石矿,是重点的争夺资源,中国的硝石产量极低,即便是想要,恐怕也只能够借助着人工销田,这玩意,污染大不说,产量说是不低,管理难度非常的大,供给一两百年前的低烈度战争还可以,对于动辄就是万吨,甚至是十万吨,百万吨的超大规模现代战争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的。
好在,硝石矿中国没有,硝酸的制造工艺也不全,可是杨元钊还真的知道一条硝酸的制作方法,其实这个方法,也跟一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战时候,德国挑战整个欧洲,陆军占据了相当的优势,可是海军上面,英国还是日不落帝国,主力舰比德国多上一倍,虽然借助着无限潜艇战,德国对英国运输进行了巨大的打击,可是代价却是,德国的军舰都一艘不能出了北海,更别说普通的商船了,欧洲和本土,没有足够的硝石资源,让德国的军国顿时跟不上了。
军工和武器,代表着能不能持续作战下去的能力,为了避免制约,也为了避免制约,德国注意到了发明了合成氨技术的哈伯,借助着哈伯,在1911年到1913年,一共合成了1000吨的液态氨,这1000吨的液态氨,在一战时候,变成了3500吨**。
杨元钊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不得不说,哈伯是一个天才,他所发明的合成氨技术,原理很简单,就是是在20-50大气压的高压之下,用500度的高温,用铁作为催化剂,对氢气和氮气进行直接的氨的合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创举的,成功率很高,合成的比例大概在10-15%之间。
氢气和氮气,是两种比较容易获得原料,氮气直接在大气之中就有,可以借助着高压分解法,用一定的压强,控制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空气之中的主要成分的,会在不同的大气压的条件之下,逐步液化,可以分解出比较纯净的氮气和氧气,只要把这两者给分开了,剩下一点点其他气体,也就不足为患了,合成氨的最大注意,就是要注意混入氧气之后的爆炸,这样不但可以生成比较纯净的氮气,还可以生成一部分的副产品氧气。
至于氢气,就更加容易了,直接电解水,就可以获得氢气和氧气,副产品同样是氧气。氧气,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强的作用,氧气是氧化剂,氧化反应,就是根据氧气而来的,比如,氧气可以增强高炉的温度,会让炼钢的速度大大加快,氧气可以发展处注入氧气焊之类的更先进的焊接方法,还有就是,氧气可以在医疗方面有不小的作用,后世的吸氧已经成为了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氨气,是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资源,不但可以作为化肥的重要原料,后世合成氨的数量,直接代表着化肥的产量,跟别说氨气在合成硝酸上面的重要作用,这是唯一能够打破外国封锁的机会。
这个时代,哈伯才刚刚发明了合成氨技术的,正在对着合成氨技术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德国的军方,也没有关注到合成氨对于他们的战争准备,到底拥有着怎么样的作用,对于有关合成氨的技术和机器,也没有一个认知,这个时候,到机械加工最强大的德国,购置一批高压密闭容器,顺带的带回来几个高压化工领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7月了,算日子,哈比出发也就是在这一两周的时间,山西的100多个学生,加上在上海和东南招收的学生,一共250个人,已经抵达上海了,等待着最后一批的货物和最后一点的事物,一旦全部完成,哈比就要起航,从东方,回归到欧洲,开启一个大采购。
c





钢铁时代 第一百二十一章 起航
夏日的上海,没有北方那么的炎热,和风微微的吹拂,带来海潮的气息,显得那么的适宜。
这里是上海港的码头,紧靠着租界,旁边就是英国的军港,这边繁忙的航道之上,不时可以看到货船来去,大部分都是8000吨级一下的货船,偶尔会出现万吨级以上的远洋货船。
码头之上,汽笛长鸣,一艘去年才在美国下水,被带到中国的13000吨远洋货船,平静的停在这里,因为是货船,没有客船那样,十几层的甲板,可是专门为了载货布置的宽大船身,让人感觉到,这是一艘庞然大物。
洁白的船身,看不到一丝的污迹,船身上面,被开出了十来个不同的入口,劳力们如同蚂蚁搬象一样的,不同的劳动者。
干舷上,英文写着十月的字母,十月号,就是着一艘货船的名字,作为整个中国最先进的远洋货船之一,价格也是极为昂贵,从中国的上海,启程到欧洲,只是运费就要数万,这可是银元,换成美元的话,也有几万。
在远东,可没有什么超级大商会,可以一次性装满13000吨,船主打的算盘,也是准备集中装货,所以这个船,更多的考虑的散装的问题,中国到欧洲的航运,一定程度上面,还是相当的有利润,每年从中国收购而来的茶叶,丝绸,瓷器什么的,还有一些农副产品,这些到了欧洲,都可以成为价格高昂的舶来品,为此付出巨大的运输费,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这一次,船主只为一个人服务,确切的说道,是一个商会。
“哈比,船已经装满了九成了,专门界出来的船舱,也已经改装完毕了,随时都可以出发了!”大腹便便的船长,在哈比的面前,恭敬的说道。
新下水的万吨级以上的货船,采用的又是比较先进的发动机,速度上比一般的货船,最少快出了六分之一,也就是,从中国到欧洲,可以节约六分之一的航程,就按照6周来计算,就是减少了差不多一周时间。
漫长的航程,一周的时间,代表着效率,提升的有限,可是价格方面,却几乎比别的1万吨级以下的货船,贵了一倍左右,可是哈比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原因就在于它的运货量大,足以装下所有的货物。
杨家和尉家,整合全国能力相当的大,上海本就不是陕西晋商力量发展的重点的,晋商走的是俄罗斯贸易,在俄罗斯那边还算是可以,毛皮生意和特产,一度占据了晋商的大半江山,走西口,也是为了跨越戈壁,远赴库伦和恰克图,去走那些利润丰厚的货物。
到了上海这边,长江流域是英法力量的重点,传统扬州盐商,徽商,浙商和闽商,一度成为市场的主流,宗族势力和盘根交错的关系,让晋商只是勉强的在这里营运着,没有牵扯到复杂而暴利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更多的只是在上海销售一些西北的土特产。
德美洋行,是杨元钊在上海筹集资金的渠道,另外一方面,也成为了晋商们打开上海突破口的关键,所以,几乎倾注了大半的资源,哈比在上海圈子之中,销售了一大半,可以说是利润均沾,剩下精品依然拥有6000吨左右的量,看起来不够整体的载重,无论是瓷器,还是茶叶,还是丝绸,都是比重较轻,占据的空间也大一些,更何况,还有200多个,前往海外求学的学子,哪怕是大海之上,不用考虑太多,必要的空间和舱室,还是要有的。
“老板,一切都准备好了!”一个洋派打扮,看起来有些精干的小伙子,走到了哈比的面前,恭敬的说道,他的名字叫做祝强,是哈比新招聘的助理,曾经担任过礼和洋行职员,不能说精通德语,也可以正常的交流,他跟另外10个稍稍懂一点德语,还有12个懂得英语员工,是专门为这些留学生招募,他们会在德国待一段时间,配合着当地的留学生,完成这些外派学生最初在德国的生活问题。
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托福和培训,依靠的就是自己,学生们在初入德国的时候,甚至连德语都讲不好,别说是学习了,甚至连生活下去,都非常的困难,所以一些有着海外经历,或者是懂得当地或者附近语言的,就成为照顾他们的必然选择,因为联系学校需要时间,最开始时候,是集中培训,让这些学生们逐步的适应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生活。
杨元钊送他们去德国,是为了让他们学到足够多的知识,而不是随便去玩的,类似这样的集中培训,已经进行了超过3个月了,从最初人员只有几十个开始,的到后来逐步到来的人员,强化德语口语,强化德国的一些习惯和注意的事项,当然了,也有侧重于工科方面考核,按照这个考核,决定每一个人需要学的专业,250个人,一所大学安排下来,根本不容易,必须选择几所,甚至是大部分人都不会在同样的专业之中。
顶尖的大学,都是稀缺的,哪怕动用了再多的关系,也无法让名额更多,这种情况下,选择优秀一点进入更好的大学,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远处,传来了一阵号子声,几百个散发着银白色光辉的金属箱子,被一群码头工人们抬着过来,看起来不大的箱子,却异常的沉重,可以肯定,里面放的一定是金属,只不过是什么金属,这么沉重,那么小小的箱子,看起来,就是几十公分的样子,却异常沉重。
哈比记得,这是之前杨元钊特别提到,必须要带到德国的东西,甚至还在6000吨瓷器,丝绸和茶叶之上,他很好奇这是什么,一度想要打开看看,被杨元钊拒绝了,只是说,去了之后,会有指示,告诉他们怎么去办,但是之前,绝对不要打开。
是金属,看沉重的程度,绝对不是什么钢铁之类的,如果这么多钢铁的话,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的举起来,难道是黄金,哈比愣了一下,之前他计算过了,200多个箱子,每个箱子不大,却很沉重,全部都是用合金钢制作的箱子,严密的封住,没有钥匙的话,很难打开。
如果是黄金,这个念头在哈比心中浮现,一个激灵之下,眼神死死的盯着那个金属的箱子,看起来不大,如果全部都装载着黄金的话,怕不是有一两百吨。
接着,哈比就哑然失笑了,之前杨元钊换取了一部分的黄金,可是那只是几公斤而已,以吨为单位的黄金,普通的富豪不是拿不出来,一些超级大富豪,凑凑也可以了,但是超过一百吨,恐怕世界上,能够拿出来的国家也不多吧,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似乎也就这么多了,其他,或许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或许能拿出来吧,只是或许。
管它是什么呢,哈比把这个东西从脑海之中驱逐出来,反正不就是个秘密么,到了德国总会知道,左右也就是这么一个多月的时间。
别看几百个箱子,每一个箱子异常的沉重,每个不大,却有半吨重,三四个壮汉,要一起,才抬得起来,从甲板上,一点点的抬到船舱之中,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当最后一个金属箱子放上来,安放在整个船最坚固也是最牢固的地方,祝强说道:“老板,货已经全部装好了,您有什么吩咐么?”
“人员都怎么样,全部都安顿好了么?”
“都安顿好了,都是在中部的船舱之中,相邻布置了120个房间的。”
120个房间,每个房间2-3人,听起来不错,可是这是在货船之上,临时隔开的房间,每一个才几平方米的样子,连床都没有,只是挂床,挂在船舱之中,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风浪。
汽笛长鸣,全部的船员都在位置之上,250个学生,也都站在甲板之上,看着这个或许是故乡,或许只是一个陌生的场所的地方,遥远而神秘的大海,仿佛一个未知的世界一般,透着无穷秘密。
c




钢铁时代 第一百二十二章 旅途
十月号远洋货船,在出了上海港之后,就掉头向南,因为季风的帮助,还有熟悉的巷道,在中国海域船速极快,没有耽搁几天的功夫,就越过了马六甲海峡。
其中分别停靠了香港和吉隆坡,剩下的地方没有停留,直接一直穿行,平静的穿行了马六甲海峡之后,抵达了波涛汹涌的印度洋。
因为船上货物较多,价值比较高,哈比甚至从租界雇佣了一批雇佣军人,几乎每天,都有三四十名士兵,在甲板之上巡逻,这个时代的海疆,真的不是什么风平浪静的,哪怕是一二十年之后,这里也有海盗的踪迹,更别说是现在。
从上海,到马六甲,短短的航程之中,疑似的报警足足有30多次,大部分都避开了,或者知难而退了,其中还有三次,是直接的碰上了海盗。
为了自保,十月号上面,是有炮位的,哈比是军火商人出身,陆战的火炮,放在船上,未必会比别人的舰炮打的远,碰上普通的军舰,是一个笑话,可是以帆船和普通的火炮为主的南中国海海盗们,几乎是望而生叹的,新型万吨级货船的高速,这个时代的海盗船很少有追的上的,即便追上了,巨大的干舷,也会让海盗们攀登有巨大的困难,更何况船上还有大量的马克沁机枪。
在船的两侧,合适的位置,足足可以布置32挺马克沁,它们放在干舷的后面,有固定的位置放置,正好火力控制着船的两侧,一般情况之下,会布置12挺,剩下的,只有当战斗警报响起的时候,会在合适的地点竖起来,前几天,一次被海盗摸到了船50米的近处才会发现,是整个旅途之中,最惊险的时刻,正是凭着着12挺金属风暴的马克沁的能力,这才让这些海盗饮恨当场了。
马克沁的金属风暴,在50米左右地方,简直是致命,万吨级货轮的高干舷,让众多海盗如同面对城墙一般,还没有等他们借助着绳索等爬上船只,火力强劲的马克沁,就把所有试图靠近的海盗,都撕成了碎片。
血液染红了这一片海洋,甚至是木船也在马克沁的金属风暴之下,变得支离破碎了,慌乱的海盗们赶快四散逃跑,十月号也不追赶,整个世界海域,海盗多如牛毛,他们只是商船,运输安全,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海盗,还是留给军人啊。
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这个海盗的难关,也让哈比警钟长鸣,在跟船长和一个德军连长商议了之后,决定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个连70多个人,加上30多个水手,分成了4班,轮流8个小时,然后休息一天的时间。
这样24小时不间断监控,这才让接下来的旅程平静了起来,越过了海盗的阻拦,越过了汹涌的波涛,7月的南中国海和印度洋,正是各种热带风暴成型的时候,幸运的是,十月号没有遭遇到这样糟糕的天气,一路顺风顺水的前进。
东南亚和马六甲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进入到印度洋之中,波浪明显的大了起来,经验丰富的船长,按照着既定的航道,在印度洋上穿过,别开了明显巨浪,选择了相对比较平稳,切比较快的航道,很快,就达到了印度海域。
印度是英国王冠上面的明珠,为了政府印度,英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当英国完全的控制了印度之后,借助着印度广糅的土地和人口,构筑了一个新的印度,现在,不少在英国本土的企业,工厂,包括是茶园,都移植到了印度,印度出产的茶叶,一定程度上,在世界上,逐步的占据着低端的市场,成为了取代中国的又一个原料产地,可惜此时中国,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一点,他们只是盲目来生产各种的东西,一旦被印度发展起来的冲击,中国就会非常难过。
当然了,茶叶这一项,印度还远没有后世那么的强大,土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加上繁多的人员,印度阿三存在于很多英军部队之中,就算是上海,也有不少的阿三作着保安一类的工作。
印度周围的港口,都发展的不错,顺着海岸线,整齐的分布着各种的港口,以后,在远洋航行上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些港口,也是一个不错的交易对象,跟中国距离也比较的适宜,现在却不行,一方面,没有携带适合印度的货物,最重要的是,这个远洋货船只是租来的,而不是自己的,这样在经营上面,有很多的限制,无法随心所欲的购置资源。
一两次的交易,不放在哈比的眼里,目前的十月号上的,都是出产在中国比较珍贵的东西,比如说官窑瓷器,这是杨家和尉家搜集的,以往的海上贸易之中,很少出现,多是以馈赠给各国的使节的,现在,只是这样的景德镇官窑瓷器,就足少有1200件,只是这些,在欧洲就是天价。
清末的官窑,基本上没有多少的市场了,清廷的岁入,被大量的督抚截留,清廷的资金的紧缩,除了少部分为慈禧太后准备的一些官窑瓷器之外,剩下的官窑都是在停工之中,偶尔一部分流入市场之中,却也是秘而不宣的。
这一次,杨家河尉家走通关系,重新开启了三处官窑,专门生产了代表着清朝瓷器最高水准这一批瓷器,总共花费了两个多月,一部分是官窑的传统模式,另外一部分,加入了西方的一些东西,比如天父,圣父,圣母之类,还有一些宗教故事。
瓷器,特别是高水准的瓷器,几乎都是黄金的代名词,哪怕现在清朝在世界上的地位不高,精美的东西,依然是人人喜欢,特别是符合西方人需要的那种图案。
除了瓷器,还有大量优质的茶叶和丝绸,特别是后者,不但有官方的织造,甚至还有一部分的蜀锦,这可是极少出口到欧洲的精品丝绸。
蜀锦以绚烂和色彩著称,哈比是一个商人,他第一眼看到这个东西,就为这个东西着迷,可惜蜀锦的数量非常的少,杨家也是凭借着多年的关系,才弄到了10匹。
哈比对于高价的东西,有着天然触觉,看着这些高档的货物,他心中已经默默的计算出了利润,只要拿到了欧洲,必然会掀起一个销售的狂潮,绝对不比担心货物的问题。
十几天的时间,顺着印度的海岸线,一路前进,很快就进入到了中东海域,跟后世的繁忙不同,此时的中东,一片荒凉,这里是一片贫瘠之地,埋藏在地表之下的石油,还没有被发现,别说是英国这样的世界霸主,就算是德国,意大利等国,也只是暂时把目光投在这里,那些无尽的荒漠,根本就留不下他们的眼光。
就算是在中东势力最大的英国,也只是因为苏伊士运河这么一个黄金水道,英国为了控制着苏伊士运河,才在苏伊士运河的两岸,拥有着巨大的势力,可是抛开了这些,剩下都是空空荡荡的。
哈比不知道,未来的这里,会跟他结下不解之缘,甚至他的发展,跟这里也紧密的联系,他只是关心着德美洋行,关注着这一次货物。
万吨级的货船,可以通行苏伊士运河,正是因为苏伊士运河的贯通,让他们途径的路途,最少减少了几千公里,不用绕行整个欧洲,直接进入到地中海之中。当过了开罗,进入道了地中海的深处的时候,欧洲的风情近在眼前。
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到了欧洲最精华的地方,繁忙的商路尽显无疑的,不再是形单影吊的单独一艘船,不时的可以看到巨型的货船,在这里穿行。
哈比看着蔚蓝的地中海海水,这里他非常熟悉,不远处的威尼斯,雅典,甚至是法国的马赛,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却没有想过,一场灾难性的东方经历,却让他重新的涅槃重生,拥有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巨大权利,先不说这一次,从上海带过来的资金,就算是这些货物,一旦套现,就是一笔庞大的足以让大集团都侧目的财富,他从一个小小的普通商人,变成了这一笔巨额资金的掌管者,想想都让人恍若隔世。
c




钢铁时代 第一百一十三章 年轻的理想
哈比站在船甲板上,眺望着蔚蓝的地中海,夏日的地中海,炎热之中,不乏清凉,在他看来,是一年最美好的日子,他很喜欢这里,所以一有空,就会坐到甲板之上。
“哈比先生,你好!”一个年轻学子,恭敬的走到了哈比的身边,对他行礼说道。
1...4142434445...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