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电解食盐水,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电,这个世界上面,电是方兴未艾的,基于电力的革命,刚刚拥有了一个苗头,电解只是最基础的,电为动力的电动机没有大幅度发展之上。很多机器还有家庭用品还没有出现,这个电解,只要保证电力就好了。
从包头拉一根线,在这个时代,当然是不可以的。为此,杨元钊专门为工业区弄了一个发电机,5台800千瓦发电机,并联到一起,构成了日发电能力在4000度左右的小型发电厂,不但可以保证电解池正常运行,也可以为工业园提供一路照明线路。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电力到位了,原材料也到位了,在熟练工人的操纵之下,这些放了好几个月的机器,终于在异国他乡,重新的运转起来。化工厂特有的异味,开始在这个厂房之中汇聚,可在德国工人那里,却是熟悉而兴奋的味道,他们终于有了工作了。
看起来平顺工作。却在开始之后,显的磕磕绊绊的,一个上午,最少整个生产线停下来了数十次,至于临时停下来的机器,那就更多了。
之所以停这么多次,不是因为不熟练,140个德国工人之中,其中八成以上是来自化工厂,其中很大一部分,甚至直接就是肥皂厂,或者相关行业的工人,操纵这些机器,毫无问题,听这么多次的原因,还在于新招募的这些工人上面。
德国工人的严谨,在这里尽显无疑,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流程,都有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面有些死板和苛刻的地步,这让中国的工人,有些很不习惯,特别是一些在的化工厂干过的,他们自然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有了一定的反弹的,好在这里是包头,这些工人衣食父母是包垦公司,刘澍在得到消息之后,迅速的报给了杨元钊,杨元钊知道了之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按着德国人的来事实,在杨元钊的支持之下,其他的股东很不满,这个制度也执行下去了,成为了新的化工厂的统一标准。
刚开始,还是磕磕绊绊的,当众人熟悉的了流程之后,科学的管理和死板的规程,在工业生产之中,极为的耀眼,这不,才一周左右的时间,火碱厂已经初具规模了,不但工人们更快的上手,产量也是连连攀升,良品率被控制在了一个相当的程度之上。
化工厂的顺利投入使用,第一天之后,火碱成批量的产生了,然后生产肥皂过程,更是顺理成章,如果不是肥皂的模具,还需要时间来制作出来,他们甚至能直接的生产出肥皂,几天之后,在约克和几名技师的共同努力下,被命名为包洁的肥皂模具,终于完成了制作,把肥皂放入到模具之中,直接锻压成型,一块块的肥皂下线了。
消息传出,包头一片哗然,这些洋人的到来,还有这个包洁肥皂厂,大家都知道,进口的机械,花费不菲,甚至这些工人都是为了这个而来的,这都不算什么,可是一个复杂的化工厂,这么容易就投产了,这才多长时间。
李明生听说了这边发生的事情之后,过来考察了一下,每一个步骤都问的很细,作为一个资深的师傅,又做了几个月的管理者,现在的水泥厂,基本上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两种经历结合在一起,给了李明生不同的感悟,略微的想了一下,就看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很显然的,科学的管理,可以避免随意性和人为错误造成的影响,把这些降低到最低,这也是良品率和产量的重要保证的,也是包洁工厂能够迅速的形成产能,切提高产能的根本。
李明生觉得,应该可以跟包洁结合一下,设定出的水泥厂的工业标准,杨元钊考虑了一下,把约克给派了出去。约克的工作很杂,不但是汽车爱好者,也曾经在水泥厂工作过,当年在水泥厂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技师,还没有成为工程师,从事的是基础的外围工作,一定程度上面,对于水泥厂的规章制度也算了解,李明生跟约克一起,对水泥厂的规章制度重新的开始制定,两个人都是对于工业非常了解人,几乎没有耗费多少的功夫,就完成了对水泥厂的基本调整的工作。
几个简单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在李明生的大力推动之下,严格的执行了起来,最终,在经过了短暂的波折之后,就迸发出了极高效果,良品率在一周之内,提升了12%,产量也随之增加,差不多增加了15%,从每天稳定的7200桶,一举增加到了9100桶,几乎达到了水泥厂所能够生产的极限,平均每一个煅烧炉的产量超过3000,这是一个几乎灭有多少失败产量。仅此一项,整个水泥生产的成本,最少降低了两成以上,这也代表着效益有着巨大的提升。
李明生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个效果,开始认识到,有时候,严苛的制度,不一定是不近人情,打个比方来说,就比如水泥炉的清理,看起来不起眼,有时候,可能两三遍的就可以清理完毕,最少表面上,是看不到炉渣的,可是德国方面是规定的5次,刚刚开始改动的时候,负责这个工作的,有些叫苦不迭的,明明两遍就可以完成事情,为什么要五遍,这不是折腾么,可是作为管理者的李明生,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却从的实际的效果之中看出来好处,以前水泥炼制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在不复存在了,负责观测水泥炉的,可以更加的清晰,以前造成影响和困扰的,也不会出现,现在李明生的弟子之中,最熟练的,差不多能够做到9成,但是这样的改进之后,可以做到九成五,还有就是炉内的情况,可以得到更加方便的控制林林总总的几项加在一起,水泥厂的效率显著的提升了。
李明生这才知道,自以为在水泥这个行业之中,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对于水泥的各个领域都非常了解,但是从某种意义上面说,还是门外汉,这些懂得不懂的,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点点的差别的,现在是更改的时候了。
也就从火碱工厂开始,标准化和体系化,似乎扎根在了包头的工业之中,首先是水泥厂,然后,就连砖厂和面粉厂,也进行了这个标准化和体系化的改革,虽然只是作坊一级的,但是方方面面都非常的严格,这或多或少的都提升了包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在一定程度上面,为包头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肥皂厂已经完成了试生产的过程,目前正在紧张的调试之中首批的完成的肥皂,已经通过杨家和尉家渠道流入市场了,质量不错,且价格低廉,只有洋妮子三分之二价格包洁肥皂,一下子占据了山西蒙古,河南陕西的一部分市场,几乎是供不应求,良好的现金回馈,还有水泥,砖头,面粉肥皂,包头的产品开始丰富了起来,也引来了部分的头脑灵活的商人,他们开始试水走包头这边的商路,一些到包头这边卖皮货或者其他产品的商人,开始试探着,把一部分包头商品带回去,这样包头的商品,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始越来越远了起来,形成的口碑也在民众之中漫延开去。
钢铁时代 第一百五十章 改造棉机
金秋的九月,马上就要结束了,迎来了十月,十月的包头,开始由温暖转向寒冷,一次次的大风降温,冷空气,一个接着一个来到包头,到了夜晚,包头还是比较寒冷的,在一波一波的冷空气之中,棉花收割的日子终于快要到了,这是收获的日子了。(首发)
过去的2个多月的时间之中,杨元钊几乎没有时间,来到棉花工地之上,但是不代表着杨元钊对于棉花,是不关心的,其实他每天都会专门的抽出来一定的时间,在棉花的生产之上,甚至直接引导了两次产量评估。
野外的棉花,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挂桃了,充足的日照,充足的水肥,让包头这边的棉花长势非常的喜人,哪怕是再熟悉的老农,也一次次的拔高着标准,在2个月前,对棉花进行了一次预估之后,中间,在杨元钊关注之下,两次产量评估,都有巨大的提升。
在杨元钊的要求之下,210顷的棉花,又投入了1万元,用于棉花优化,主要是增加皮棉的产量,增加棉桃单个的产量,这一项,在美国,都不是太成熟,好在杨悦没有激进,他选择的都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方案,一点点调整和增加,尽可能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之下,大幅度的提升出棉率。
事实上,杨悦真的在这方面有些天分,连续的两次测试,第一次测试是一个多月之前,第二次测试是一周之前,一次测试比一次测试准确。在预估产量上面,已经达到了280斤左右。只差20斤就能够达到300,跟之前相比。提升了差不多两成,更别说,跟之前杨悦预计的120斤相比的,可想而知,这个棉花种植,就会迎来巨大的收益。
在杨元钊最看重的,也是代表着棉花的价值的另外一项数据出棉率上面,因为的棉花的产量已经确定,要超过200斤。也就是,棉花的任务,第一项满足了,接下来就是第二项了,按照大陆棉的平均出棉率,是23-28%之间,最低的要低于25%,最高的要高于,只是最低和最高差别巨大。使用化肥,产量增加了,可是出棉率,说不定是减少。
这已经是这一次测试的最后一项。从210顷土地之中,选择500个样品,进行基础的实验。计算出大致的出棉率,这样的实验和测试工作。已经进行了足足三天了,杨悦除了简单的出棉率之外。也会对叶面肥,还有各种肥料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收集的,终于,杨悦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了房间,看了一眼焦急等待的杨元钊,笑道:“你呀,平时总不过来,这过来,就是询问出棉率的!”
“是啊,季堂兄,快告诉我!”
杨悦苦笑的摇摇头,说道:“跟你的心愿相合,出棉率大概是27%!”
“真的有27%么,那太好了!”杨元钊悬着的心,彻底的放下去了,现在,距离棉花的采摘,最多15天的时间,产量和出棉率都会基本定型,只要不出现大的纰漏,比如肥料不足,或者是浇水不足,这对于已经成立的包垦公司来说,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几千名工人,都管不好210顷田的事情。
“可是,元钊,你考虑过没有,这210顷出产到底是多少!”
“应该不会超过1000吨吧!”
“你没有想过怎么处理么,难不成就那么堆放着!”杨悦看着杨元钊一阵的无语,棉花用吨来表示,这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总产量,210顷土地,按照现在的水准,皮棉产量一定会超过500吨,500吨的皮棉,纺纱织布下来,就是十几万匹布,这是一个庞大产量,更别说摘下来的棉桃了,怕不是有几千吨吧。
“没有啊,我是准备建棉纺厂啊,你知道啊!”杨元钊道。
“现在都没有动工兴建,你准备什么时候!”
杨元钊愣了一下,他这才想到,这段时间,因为修路,三酸二碱的事情,似乎没有仔细想过,棉纺织厂的建设,可能是潜意识里面,一直在想,等棉花下来再说,却没想过,棉花的下来,就在眼前了,可是建设一个厂,需要时间一点都不短啊。
“我父亲给我来信了,提起过这个,你如果愿意,我们杨家和尉家,会一起支持你建立棉纺织厂的!”杨悦无奈的道。
“我知道了,我会立刻考虑棉纺织厂的事情!”
从杨悦哪里出来,杨元钊微微的有些后悔,大意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一直要到杨悦提醒之后,才想起来,按照道理,应该在几个月之前,棉花刚刚种植上,或者移栽之后,就考虑这件事情,毕竟,这是一件大事,棉纺织业,是一个印钞机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没有之一。
进入一体机内,把天津的,上海的,武汉的棉纺织局的机器都给调了出来,甚至还考虑一下德国运输回来的机器,棉纺织机器,因为个体稍稍的有些大,这段时间一直在抢运,可是差不多只是运过来六成,这是一个德国那边大型的棉纺织厂,拥有12万锭的纺纱,目前运过来的,完整的大概在7万锭左右。
看起来是够了,可精通机械的杨元钊还是想要给他改装,无论是中国的棉纺织局,还是德国的这些二手产品,他们最大的弊端,应该是在动力上面,普通的蒸汽机,无法推动着它快速的运转,单一棉锭的产量有限,一般而言的,国际标准是3到4锭年产量为一包面纱,大概在400磅左右,可是日本能够达到2锭,甚至是1锭多,产出一包面纱,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日本的技术领先,一直到二战之后。日本的基数,在世界范围之中。都算不上领先,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从来不把纺织工人当人看,列强们的工厂,工作16个小时,甚至是18个小时都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在日本,第一次出现昼夜不停,也就是说棉纺织机器会日夜不停的运转。高强度的工作摧残着工人的身心,欧美工业革命的时候,少有纺织工人能够活到40岁的,在日本,更是连35岁都达不到。
杨元钊是为了包头累计技术资本,也为了更广泛的,拉拢一批人,不是为了制作血汗工厂的,这就需要从机器的本身来做文章了。
这个时代的纺织机器。已经得到了成熟的阶段,无论是中国20多年前的,还是现在德国拆下来的二手的,他们基本上都是一个体系。不同的无外是棉纱的粗细程度,还有锭子的转速,后者甚至在前者之上。在同样幅面的情况之下,锭子的转速越快。棉纺织机器效率越高,当然应对高转速。会有许多设计方面的工作,这些杨元钊都可以先放在一旁,转速的问题,无外乎动力输出。
在电力时代,就是电机的大小,把单位时间电能转换成动力的强度,可是在蒸汽动力的时代,转速就取决于蒸汽动力的强大。
无论是德国拆下来的二手设备,还是中国20多年前的棉纺织设备,他们的蒸汽机无一例外比较小,从最小3匹,到目前上海和天津使用了20匹左右,德国拆下来的设备,远比这个时代的中国及其强大,他的马力不过是120马力左右,带动的锭子的转速,差不多要比现在中国最好的机器,快2倍左右,从单锭年产量50磅左右,达到150磅的平均值,比不上国际上面主流的2锭一包的年产量,却也相差无几。
要说,这个也够了,可是杨元钊并不甘心,他会选择24小时不停歇的方式,却会把工人分成三班甚至是四班,这样就人工成本上面,他远远高于欧美的平均水平,更何况是日本的棉纺织厂,跟别的产品不同,棉纺织是列强们控制的比较严密的,且是赚取金钱最多的行当,要进入,必然跟会跟列强们对上,除非跟这个时代的其他棉纺厂一样,产量底下,只是在区域竞争。
杨元钊从德国进口过来的,就是12万锭的大型棉纺厂,甚至还抱着一体机扩张的可能性,所以,成本必须降低下来。
降低成本,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和单人的效率,就成为了最关键的方面,杨元钊首先想到的,就是往复式蒸汽机,从船舶上面复制下来的,拥有6000马力以上的大型蒸汽机的,他有足够的马力,可以推动转子,让棉锭进行高速的运转,提升效率,可是这样的大型机械,转速太快的情况之下,很容易让棉纱断头,这反倒不利于效率的提升,会增加废品率。
要达到一个平衡,既要平稳,又要提升产量,而且棉锭在高速运转的时候,会产生相当的摩擦和磨损,这恐怕是更加严重的问题。
机械方面,是杨元钊的强项,真的潜心研究进来的时候,一体机的威力就凸显出来了,在21世纪带过来的金属材料上面,选择耐磨,轻量的金属,高耐磨铝合金就进入到他的眼帘,用铝合金替换掉木质的转子和棉锭,在耐磨强度上面基本达到了标准的,然后就是蒸汽机的平稳性。
军用舰艇的船用蒸汽机,讲究的是马力强劲,稳定性是它考虑的最少,对于几千吨级的船只,一两个马力之间的波动,对于船来说,是瘙痒,是九牛一毛的,根本就不值得重视,可是放在棉纺织业上面,一两个马力之间的波动,会通过转子传导到棉锭上面,结果肯定是凄惨的,九成九的面纱会直接断裂,高速运转的速度,会变成斩断棉纱的杀手。
这也是目前,机器纺纱一直都保持着这个效率的根本原因,原因无他,稳定高效的蒸汽机并不容易制造,它的难度,甚至不会比高端的船用蒸汽机容易多少,甚至在一战之前,这方面都没有很大的提升,这或许是这个棉纺织业是民用轻工业的缘故,平稳的蒸汽机,在军事方面,没有太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何尝不代表着研发这个的难度。
杨元钊是来源于后世动力工程师,后世注重马力的同时,也注重平稳性,在高级轿车之中,平稳的输出已经成为了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完成平稳输出并不困难,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在120马力的蒸汽机基础上面改装,在稳定的同时,把它扩张到240马力,甚至是更高。
杨元钊却没有选择这个最简单的,而是从最困难的开始,6000马力的蒸汽机,三涨式往复蒸汽机,动力极限跟平时之间,最少会差出1000马力,如此强横的波动,即便是在后世,也不容易解决,更何况是在1908年。他之所以选择这个,是因为想要一步到位,减少未来扩充困难,纺织厂算是包头一个重要工业门类,却并不会占据杨元钊的全部精神,在他看来,6000马力的蒸汽机,逐步解封马力的情况下,足以用到电力时代,到了电力时代,有了更加稳定的电动机的情况下,蒸汽机,可以丢到一边去了。
杨元钊有些低估了大型船用蒸汽机稳定化改装的困难,哪怕他知道很多后世很多的平稳动力的方法,也不得不选择减少瞬间动力的方法,逐级的降低,最终,使用了大量后世的材料,在一体机的帮助之下,终于让马力稳定在零点零一马力的波动幅度上面,这样的幅度,通过转子,传输到棉锭之上,波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棉线的柔韧性,完全可以接受,可以说改装已经基本完成了,只是,马力从6000马力,一下子降低到了1020马力,只有之前的六分之一。
哪怕是1020马力,在棉纺织上面,也不会得到全部的使用,杨元钊会设计更多的同轴转子,把力量分在不同的机器上面,最终确定下来,转速大概能够达到德国二手机器的五倍多一点,也就是说,一锭的年产量大概是两包,是国际主流的4倍左右。(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百五十一章 包头一号
一门技术,或者一个机器,要增加它的效果,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细节,各个子项目,甚至是优秀的工人控制,都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可总体而言,就机器而言,最大的,也是促进最强的改进,无疑是动力方面的进步。(首发)
过去的几百年之中,对于机器和工业领域之中,最大的变故,就是工业革命,这一场席卷整个世界,关于科学,关于产业的革命方兴未艾,从最早的工业革命开始,就是基于动力的改进,从蒸汽机带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电力为主要能源方式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恐怕也只有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没有改进主要能源,却在微电子和材料科技上面入手,当然了,从本质上说,还是对于生产力的根本改造和提高。
现在这是什么时代,1908年,20世纪刚刚迈开步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很多的工业国家都只是雏形的基础上,动力方面有了巨大无比的提升,从主流的120-150马力左右的蒸汽机,一下子提升到了1020马力,动力上面,足足提升了7倍,带来的整体效果的提升,甚至对纺纱机的提升是惊人的。
强劲的动力,能够带动更加棉锭,更快的转速,这无疑是对于这一个机器的工作效率的巨大提升,当这个大势提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他的方面,都是末节,整体提升会极为明显。
一体机的帮助之下,杨元钊可以轻松的完成一台机器调整工作,从基础的结构。到使用的材料,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会在实际之中,得到解决。这不,才一晚上的功夫,杨元钊就设计出了新的纺纱机,速度达到了之前的5倍以上,这是稳定运行之后的最佳效果,可是幅面,最少是之前4倍,一台机器的工作效率,绝对在之前的20倍以上。但是到底能够有多少的提升,还要看在实际之中的使用效果,一台机器,要多少熟练工人才能够照顾过来,这些都需要逐步熟练之后才行,单锭的产量,毫无疑问,会达到每年2包的惊人数值。
一体机之中,忙碌了一个晚上的杨元钊。露出了一丝笑容,一台略微有些怪模怪样的机器,就此成型了,杨元钊只是在机械的层面上。把这个机器制造出来了,考虑的更多的是它机器本身的运转和效率,而没有考虑到实用性。更别说是美观性了,好在。这个机器已经可以平稳的运转,连接上蒸汽机之后。也会让蒸汽机的动力更加平稳的转移到这里。
看着轰鸣着的,不停运转的棉锭,杨元钊的嘴里露出了一丝笑容,道:“你是实验一号,就先叫你包头一号吧!”
就这样,大名鼎鼎的包头系列机器的原型机,悄无声息的诞生在了一体机之中,这开启了中国机器时代的开始,无数年后,有无数的学者,研究包头奇迹的时候,都会把包头一号,列为最重要,也是最标志性的一台机器,虽然它从完成到退出,才2个月的时间,之后就被后续的型号所代替,可是他代表的意义,却是其他任何机器所无法代替的。
满脑子都是包头一号的改进方案,却没有最终下手,杨元钊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在疲惫之中沉沉的睡去,包头的天慢慢的亮了。
第二天,一大堆的东西,从仓库之中运了出来,这都是杨元钊昨天晚上放在仓库之中的,已经做了分解,不复原来整体的形象,组织了十来个钳工,这些人也算是之前几个月的储备,他们加入到了包垦公司,没有合适的本职工作,暂时在水泥厂帮忙,或者负责其他工厂的设备的维修,后者几乎很难,这些被杨元钊多方改进生产出来的设备,很少出现问题的。
这一次,组装机器的工作再一次的用上了他们,钳工们在青工的帮助下,对测试用机器进行一一的打包,按照顺序,装上了车,在一群人之中,多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家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