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种子种下了,接下来,就是等待着种子慢慢的发芽,无论是英国的坦克的生产,还是德国军队的准备,都需要时间,这其中英国人显然需要的时间更长一点,因为那是大型装甲的生产,火箭筒的上手很快,德国人最多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培训的工作,接下来,就是相对漫长时间的等待的,有了火箭筒作为后盾,德国很清楚,只要英国把坦克使用上来,火箭筒一定会给予对方一个深刻的教训的,小毛奇也就否认了之前的计划,冒险让公海舰队出动的,经过精心的策划对波尔多进行攻击,先不说风险,可能成功的几率也较低,只要协约国放弃海边的防线,就可以解决掉这个问题,一旦美国的损失到了一定程度,协约国的力量减弱,他们不再用坦克攻击的话,岂不是这4亿美元的火箭筒白买了的。
相对于公海舰队的偷袭,火箭筒破解装甲车更值得期待,在对方最强的时候,一举把对方最强的地方给打破,然后此起彼伏的落差之下,趁机攻击,说不定就突破了波尔多的防线,至不济,也可以干掉最少百万计数的敌人,这样的打击更大。
欧洲的局势,在双方殊途同归的情况下,平静了下来,暂时在波尔多还保持着低烈度的战斗,在整个欧洲其他地方,战局都有所缓和,这可是夏季啊,一年之中,最适合战斗的时间,可是欧洲大战在1916年,就是这么的诡异,只有真正的导演者,才会觉得,一切都非常正常的。(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北部的变化
欧洲因为中国的导演之下平衡了的,其实这也只是一个短暂的平衡,双方都在憋着大招,准备突然亮相,给对方一击,英国彻底被中国坑了,可德国也并不好过,火箭筒的价格高昂,甚至在一定程度之上,改变了德国对于装甲力量的重视的,特别是军事研究部门,对于坦克的评估,在目前状态下,火箭筒对于坦克的杀伤力非常惊人,制作坦克完全就没有用,原来可能出现的德国装甲力量,最起码在中国坦克大发神威之前,就不会注意到这个领域,甚至比起历史上,更晚的把心思放在装甲力量之上,等于走了很多的弯路。
欧洲的平衡之后,其他地方也少有战事,在的澳大利亚,整整一个冬天,中国军队也相对比较平静,南半球跟北半球,在时间上,冬夏是反过来的,在北半球的冬天,就是南半球的夏天,当时中国选择时间上也比较刻意,在攻下了整个背部地区,在进入到澳大利亚的中部的时候,冬天来临了,澳大利亚的冬天有些寒冷,直接让战局停了下来。
毕竟是澳大利亚的本土,澳大利亚政府哪怕远在东南沿海,北部的事情也通过各个渠道,传到了高层哪里,上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澳大利亚的的军队也知道,再往前的,不太可能有任何的作用,对方的防护严密,最少有70万的军队到来,他们派出去的部队根本就不是对手,冬季无法行军,还是先停下吧,澳大利亚的部队,最终在的中部地区城市停下来了,然后就是漫长和寒冷的冬季。
可即便是冬季,还有大量信息传来,原来在冬季之中,对手也没有闲着,开始传过来的信息,让澳大利亚高层感觉到不可思议,因为中国人在修路,不停的修路,大量的修路,甚至连城市也在不停的扩大的,加上一些固定的布置和修建的公路,可以说,澳大利亚在过去10年时间之中,都没有对北部地区投入这么的大,中国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澳大利亚高层研究了半天,也没有研究出来个所以然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人肯定是来者不善的,他们建设的越多的,所图就越大,可惜冬天的寒冷阻挡了这一切,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又这么大的劲头,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保持者这么旺盛的工作劲头,对于别人的城市和土地,投入的比本国都要大。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中国总结的经验,甚至在战区也是一样的,只有交通发达了的,才能够把这一片地区牢牢的控制在手中,虽然中国并不惧怕战区恶劣的环境,可是恶劣的环境对于中国实力的削弱不是一点半点的,在任何的情况之下,都要尽可能的为作战部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到了澳大利亚就更是如此。
澳大利亚拥有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一侧穿行到另外一侧的话,需要数千公里,如果没有足够便利的交通,从达尔文到悉尼,将会是一场苦战,最起码伤亡会大幅度的增加,所以趁着冬季的几个月,中国对于澳大利亚的北部,展开了强大建设攻势,在短短的4个月的时间,中国对于北部地区的投入,就相当于澳大利亚过去10年对于北部地区投入的十倍以上,北部地区的城市都不同程度的扩大,一些基础建设和工业在澳大利亚北部建设完成,一个小型的炼钢厂,一个大型的水泥厂和一系列的砖厂都已经建设完毕,澳大利亚的建设,最关键的砖,水泥和钢材,将会不再依靠,或者少依靠大陆的支持。
除了这些之外,最关键的是,大量的公路四通八达,甚至一些铁路的提前规划也在进行之中了,相对于公路,铁路才算是真正的大动脉,在未来中国的规划之中,澳大利亚将会拥有庞大的铁路网络,只有这样才,才能够把内陆的各种矿产,运到沿海地区,或者输送到国内的炼钢企业,或者干脆在澳大利亚炼钢。
中国进入到澳大利亚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向澳大利亚展示了,强大无比的运输能力,让人震惊的建设能力,连制造业也强大无比,欧洲德国是受到这个方面最好的国家,他们之前的建筑跟现在的建筑,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对于战争的帮助越来越大,甚至遍布在德国国内的铁路网络,让德国的军队和物资,可以在德国国内快速的转运,实际战斗力增强了很多,这也是目前德国压制着协约国的力量在波尔多,依然可以保持者强大的火力的根本原因,后勤运输实在是太舒服了的。
看着北部越来越发达,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澳大利亚心中没有一丁点的高兴的地方,反而相当的沮丧,本身属于他们的领土,却在中国的手下,变得非常发达,按理说他们应该高兴的,可是他们一点都高想不起来,如果按早这个发展下去的话,这一片领土,将会很快的离开他们,成为别人的领土,这种心中的感觉,完全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中国方面,没有他们这么多的想法,地盘已经占据下来,那就不能够让他们失去,必须做好完整的防护,人口永远是占据土地的根本,中国国内的发展非常的好,全国人民几乎是在安居乐业之中,这种情况之下,很少会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可是中国在各方面的宣传非常到位,有了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谁都不愿意失去好日子,澳大利亚算的上中国的又一片领土,有为国报效的这个名头,加上实质上的利益,移民者已经挑选出来了,并且开始了转运。
首批的居民,已经上到了北部地区,占据了城市,然后稳定下来,北部地区在短短的4个月之中,不但增加了70万的军队,而增加了300万的居民,这些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未来,从东南亚,中国本土,类似的移民还会络绎不绝,按照中国方面的规划,未来700万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亚,最起码要有5000万-6000万的人口,他们会重点在澳大利亚已经开发过的东南沿海地区,可是在西部,整个矿产聚居地区的话,也会安排大量的人员,以保证基础资源的采集和应用。
中国目前的铁矿石,大部分是依靠国内的,在航运业没有发达之前,其他地方的铁矿石运过来,效果不怎么好,成本也会逐步的提升,可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资源太过丰富了,并且品味也是相当高的,只要澳大利亚拿到手,西部的矿山彻底开发出来的话,铁矿石粉末,足以支撑中国很长时间。
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内的低品位的矿石就必须要逐步的淘汰产能,比如说,白云鄂博,马鞍山等地的大型钢铁总厂,都在逐步的减弱,中国国内的铁矿石的品味太低了,他们会保留原来的一部分生产线,封存一部分炼钢炉,以保证在关键时刻可以使用,剩下的就减少起来。
到时海南,东南亚兴建了一大批的钢铁厂,原因很简单,不但这些地方,原来的铁矿石的品味,相当的高,这些地方都是航运比较发达的地方,到时候,即便开采完毕之后,也可以得到的足够的东西,不过只要澳大利亚被拿下之后,恐怕最大的钢铁联合体就会在澳大利亚了,只有富裕的铁矿石才会运出来的。
澳大利亚拥有世界最大,品位最高的铁矿石的,这一点是后世已经证明的,澳大利亚拥有无数未开采的矿产,这些东西,足够兴建大型的钢铁冶炼,有色金属,甚至是合金的企业,澳大利亚缺少人力,甚至没有足够的技术,在后世发展的并不好,可是中国只要拿下了的,就必须好好发展,人力和土地,会形成一个完美的平衡。
中国一直是人多地少,从来都没有感受过土地多的时候,也就是在战乱的时候,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口的情况下,才会有众多的土地,大乱之后,就是大治,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可是现在,伴随着西伯利亚和东南亚的拿下,只有6.5亿人口的中国,却拥有2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特别是东南亚是盛产粮食的地方,这么庞大的土地之中,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在一定程度之上,中国对于土地的需求,已经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了,之所以还要进入到太平洋的诸多岛屿还有澳大利亚的原因,就在于太平洋的诸岛太关键了,几乎是控制太平洋的根基,在空军的时代,海洋永远掌握在岛屿之中,只有拥有了岛屿,才有可能控制这一片海洋,至于澳大利亚,则是因为他的资源太丰富,丰富到中国都忍不住必须要拿下他,白种人在世界上占据的土地已经足够多了,只有一千万人多一点的澳大利亚,居然占据了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千多万的加拿大,也同样占据了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后世他们也是依靠着土地和资源,过着极为发达的日子,这个时代,既然中国介入到了世界大战之中,这一切,都需要改变一下了。(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日本想法
达尔文市,此时已经大变了模样,从原来的基础上面,最少扩张了10倍左右,庞大的人力和军队集中到了这里,仿佛又进入到了西北刚刚发展的阶段,刚开始,是一钢构为主的,接下来,就是一个个的的少砖厂和水泥厂拔地而起,甚至将来规划之中,在找到达尔文附近如果有铁矿石的话,还会兴建一个简单的钢铁厂。
钢铁,水泥,砖头,这是大规模兴建的必备材料,如果能够从澳大利亚这里生产,就会减少很大的运力,这种东西,需求量相当的庞大,并且很沉重,如果全部用海晕恶化,耗费的资源也更多,澳大利亚将来,会有一个发展,水泥,烧砖和钢铁厂,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北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在一达尔文为中心十来个城市之中,每两个城市之间,都有双向八车道的公路贯通,再加上中国运来了最少10万辆大小的汽车,这些看起来遥远的地方,变的近了起来,不到400公里的距离,最多800公里,以60公里每小时的汽车速度,朝发夕至是可以的。
只有这样的交通情况,才能够让达尔文跟中国的联系变得紧密,联络性永远是最重要的地方,电报的出现,解决了政令的问题,公路和机动车的出现人,让双方的物流和联络更加的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面,代表着政局的稳定,加上300万人的中国移民,将来则例将会曾为一个整体,除非澳大利亚有能力,把这里所有的抵抗力量都给抹去,否则的话,这些地方,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领土了。
不管这个会如何的发展,澳大利亚战斗已经开始了,对于张孝淮来说,冬天的时间之中,更多的时候稳住住自身,让北部地区这里得到较好的发展,可是冬季一旦过去,就是高歌猛进了,在未来的个月时间之中,最少有50万民众和30万的军队再一次的登上澳大利亚,他们将取代原来的军队的任务,固守在北部地区,已经熟悉周围的环境,在澳大利亚已经呆了4个月以上的这些部队,这些部队已经熟悉了整个澳大利亚的气候,不会出现问题,正好扩张起来,从北部地区这么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逐步扩张,当然,不可能占据澳大利亚全境。
西部和北部跟中部交接的地方,没有多少人烟,顺着下来之后,占据了中部的几个关键的城市之后,就是他们天下了,就目标就是东南部的地区,那里才是整个澳大利亚的膏腴之地。
则是1916年的全部目标,因为澳大利亚跟别的地方的分数南北,澳大利亚的冬天,是别处的夏天,相当的于正好跟别处的状态是相反的,这种情况下他会横跨整个北方的秋冬,作战的步伐也完全不一样。
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日本的加入,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最少在日本出了血之后,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威胁到中国,而中国的下一步运动也开始了,首先,重新武装日本,只有重新的稳定的日本,才能够给中国提供足够的帮助。
就是武装日本的,对于日本而言,辛辛苦苦从美国得到武器装备,在中国看来,根本就不是事,日本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让步,让中国在4个港口城市驻军,划出了最少820平方公里的军事区域,足以组扎舰队和最少10万的驻军,这就代表则,日本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不是陆军,而是海军,按照双方的协定,日本的海军人员,必须要以仆从军的形势,加入到中国军队的阵营之中,日本将不会存在一丁点的海军。
这就代表着,日本将会对中国成为一个不设防的国家的,这种情况之下,帮助日本恢复工业,帮组日本恢复陆军,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一个手下,一个爪牙,如果爪子不锋利,又怎么起到作用,一个岛国,在放弃了海军之后,基本上已经放弃了抵抗,或许,未来,拿下阿拉斯加,甚至在北美重新的获得之后,他们会恢复,但是现在,最少5年之中,日本将会成为总过手中最好的刀剑。
早就预料到日本会屈服,可是屈服的如此的彻底,真的是杨元钊没有想到的,这就方便了许多,对日本的一些举措,也可以很轻松的来进行了,在日本屈服之下,一部分的不知开始进行了。
日本拥有6000万左右的人口,从这个意义上面,可以抽调600万军队,在日本已经放弃了抵抗,把人力作为成本,补充到了中国的工业体系之中,日本居然可以抽调出更多的青壮出来,从中间选择了一下,选择出了有一定基础,身体素质相当好的人员,这部分的人员会组成60个师团,在军队的组成之上,还是师团,可是在组织结构上面,参照中国师的水准,并且火力密度达到了中国的6成。
这不是没有对日本尽心,日本在彻底放弃了海军之后,最少在10年之内,是无法对中国产生任何威胁的,更别说割据整个北海道的,这已经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了,北海道的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世界上第二十一大的岛屿,略小于爱尔兰岛,即便到后世,北海道也属于是日本人口密度最低的地方之一,占据了本州岛的五分之一,却只有东京人口的一半,一般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现在这部分则交给了中国来管辖,虽然暂时来说,北海道驻扎的中国军队数量,相当的少,可是这部分却是监控日本的重点,跟日本其他的三岛距离非常近的北海道,只要日本有任何的反应,就可以很轻松的反应过来,割让北海道也成为了日本诚意所在。。
这个岛屿落到了中国的手中,中国可以在短时间移民大量居民,加上本来已经在名古屋,东京,大阪等地的驻军,加上日本丧失了海军,从这个意义上面,日本翻腾比起来。
不是为了防备日本,只是因为日本,技术兵种较少,只有在训练和战争之中,逐步的演练,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日军的战斗力。
整顿日本开始了,当第一批整训的3个师完成了整训的时候,日本军方才明白,原来他们之前败给中国人,真的是不亏的,就说火力配置吧,日本曾经的常备师团,跟中国人比起来,最少差了10倍以上,欧洲大战,日本也派出了人员观摩,的出来的结构就是,在现代化战争之中,钢铁所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没有足够的火炮,机枪配合的军队,他们的战斗力几乎可以说没有多少,日本一直崇尚的个人勇武,在钢铁面前没有任何的作用,他们还以为有时间,可是中国人的配比,真正让他们的明白了,这不是血肉之躯能够抗衡的。
各种先进武器,机枪下方到班一级,一个班甚至还配备了两个冲锋枪,还有排一级的迫击炮,更高一级的战防炮,几乎每一个层次,都有火炮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面说,他们之前的10个师,都未必能够打过一个是,按理说,10个师的在火炮的总数上面是够了,可是在单位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能够展开和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之下,疯狂的增加数量的话,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出现问题,就跟之前他们遭遇的一样。
本身,他们以为跟中国之间的差距只是一点点,到现在,真正见识了中国整编的军队之后,在高层之中,再也没有任何的想法了,军队差距是巨大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对方,肯定有反制的措施,甚至他们的部队,也不是中国最强的,甚至连普通水准都没有,这也就意味着,之前预料跟中国能够拼一拼的想法,简直是可笑的,如果不是天皇当机立断,决定了全方位的导向中国,说不定,日本就要灭亡了。
日本人相当的识时务,也就跟着,一切都走的非常的顺畅到这个时候,中国也把对日本的安排给定下来,毫无疑问,剑指北方阿拉斯加,中国也表明了意图,将会把阿拉斯加交给日本,这对于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恩惠。
日本可以说是又惊又喜,本身,他们以为自己会被安排到中亚,毕竟整个的亚洲,东亚和的东南亚的大部分地方都被中国给占据了的,这些膏腴之地,甚至跟日本的距离不远,这种情况之下,日本想要大陆上面的土地,只能够是越过整个中国,向中国的前言,比如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地区,中亚,甚至是非洲发展,北美显然更加的合适,从日本到阿拉斯加,确切的说的,到阿留申群岛,才3000多公里,接下来的阿留申群岛到阿拉斯加,就是一片连在一起的岛屿的,顺着前进就好了。
即便从日本到阿拉斯加首府的朱诺,也不过是6000多公里,那几乎是阿拉斯加的东南,跟加拿大接壤了,也就是说,从日本到阿拉斯加,远比从日本道美国近的多,中国在太平洋上面的表现,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把日本送上阿拉斯加的能力。
一个阿拉斯加就有超过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未经开发,埋藏在雪原之中的土地,再过去的100年之中,有大量的矿产被发现,还有大量的黄金,按照中国跟日本的协议,只要日本走商北美,北美的一切土地,资源之类的,中国都不会要,都会交给日本,并且给日本足够的制成,日本也知道,这是为了让日本作为中国攻击美国的抓呀,但是日本没得选择,也很想拿下。
一块庞大的,陆地上面的土地,虽然阿拉斯加很偏僻,也很寒冷,再怎么的寒冷有俄罗斯寒冷,当年日俄战争,除了中国的东北,日本还想要拿下西伯利亚,只不过没有成功就是了,后世历史上,的在一战之后,整整一个一战都没有动手的日本,在战后,积极出兵,加入到了干涉苏联的战争之中,甚至一度占据了海参崴好附近的大片领土,不过没有站稳脚跟就是了的。
不过,阿拉斯加跟苏联完全不同,虽然是美国的领土,可是美国在太平洋彻底撤退了,最少一年之内,不会在太平洋重新过来,还要给日本一定的时间,在中国的支持下,有个两三年的时间,阿拉斯加就会变成日本的领土,一想到1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是稳定,位于大陆上面的领土,虽然会稍稍的冷一点,气候条件恶劣一点,可是前景广阔,两三年的时间,站稳脚跟之后,就可以继续的前进,相对于美国,加拿大是个什么东西,整个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之中,才只有1000多万人口,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日本甚至在对上美国之前,有可能让领土面积扩张到的1000万的程度,一战的进行,证明了,只有一个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才拥有崛起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日本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哪怕付出了再打的代价。
作为岛国的日本,还是地震多发,火山爆发众多的日本,在过去千年之中,几乎没有目标,现在一个金光大道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只要占据了阿拉斯加,对于日本来说,就会获得陆地上面的庞大领土,虽然说阿拉斯加气候条件非常的恶劣,可是对于目前的日本来说,这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日本人稍稍的重视起来,把根扎在阿拉斯加,接下来,这一片寒冷的膏腴之地,就会成为日本腾飞的新的起点,日本在之前,已经选择性的错误了,此时此刻,就没有办法做出其他的选择了。(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日本参战
阿拉斯加哪怕这是一个有毒的诱饵,日本人都会把他们吞下去,日本对于土地的渴望,已经深深的刻在他们的骨子之中,岛国的悲哀就在于此,没有足够的土地,没有足够的资源,一切都依靠别人,这也是过去的几十年之中,日本一直被英国支持的原因,因为他们翻不起天来,他们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情况之下,也在寻求突破,总守在岛上没有办法发展下去。
世界上靠着岛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也就是英国,不过英国的经验无法复制,极限的情况下,英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也是最广阔的殖民地,这么一个庞大的殖民地,支撑了英国的发展,他们不缺任何的东西。
英国一直都号称,他们是用英伦三岛创造了辉煌的日不落帝国,这句话也对也不对,没有一个庞大的殖民地的支撑,英伦三岛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富裕,殖民地不但给英国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资源,廉价的材料,同时也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虽然英国没有花费多少心思在殖民地之中,可是庞大的国土,海量的人口,哪怕是简单的消费,也能够产生巨大的市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