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亲子鉴定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鉴定师大宝
那个时候,母亲还在求学,但读书的坏境已经被文革之风破坏,据母亲说,她们学校有很多老师都被批斗,导致后来没有老师上课,最终不得不停学。
这个学生哪里去呢?都变成了小小红卫兵。
每个学校里都有几支或十几支分别取不同名称的红卫兵组织,名字千奇百怪,现在看来让人笑掉大牙。
如:“一往无前”战斗队、“我们最强”战斗队,“丛中笑”战斗队等,名称多来自毛泽东诗词或当时的重大事件。
红卫兵的宗旨包括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和“资产阶级保皇派”,“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等。
手段有大字报、大批斗、“破四旧”、“抄家”等,“打砸抢”行为时有发生。
这些小小红卫兵最大的愿望就是“倾听毛主席的教诲”,所以当时他们会心血来潮聚集许多人一同爬上火车不吃不喝几天几夜(当时火车速度慢的出奇)从全国各地向北京蜂拥而去,就是为了看敬爱的毛主席一眼。
除了读书生活之外,就连婚姻也是一片乱象,基本都是听组织安排,并且每一对新人都有一个响亮的外号:“革命同志”。
当然自由恋爱的还是有不少,不过往往会遇到重重阻力,最后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小马和小静就是这么一对相互之间看对了眼的男女。
小静长得挺可爱,追求者不少,其中有一个“文革小组”的组长,原来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光棍,但他有一个特长:嗓门大。
每次喊口号的时候只要他一开口,就会将其他人的声音全部覆盖,要是给他一个简易喇叭,那大嗓门几乎能传遍全镇。
因为这个特点,他被县里的领导看中,“钦点”他成为了镇上文革小组的组长。
老光棍一下子抖起来了,以前和人说话都是低头哈腰,自从当了组长之后,他鼻子一下朝到了天上,逢人必说:“你们必须要听我的话,不听我的话就是和县领导作对。”
因为他确实是被县领导钦点,算是有靠山,有时候他说话居然比镇领导还好使,时间一久,他就成了一个镇上一个不小的“官”。
地位提升了,就要考虑到个人问题了,老光棍将结婚一事提上了日程,他“理所当然”地向暗恋许久的小静提出了结婚的要求。
小静当时已经爱上了小马,不同意嫁给老光棍,但官大一级尚且压死人,何况小马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
小静的父母首先妥协,因为他们不答应的话,“革命小组”不会让他们过上一天安宁日子,无数次反抗无果之后,小静也只能屈辱同意。
老光棍喜出望外,就等着良辰吉日迎娶小静进门,而小马则伤心欲绝跟着一群红卫兵一起爬上火车去北京。
几天之后,老光棍已经筹备好婚礼,正准备走个流程之后就和小静“成其好事”。
小马却突然出现了!
他换了一身新衣服,手拿“红宝书”,整个人的气质完全不一样,仿佛变了一个人。
小马走到老光棍面前大声道:“我这去北京,已经变成了中央的人,你要是不听我的话,就是和中央作对!”
所有在场的人都被小马吓住了,当时可不像现在一样言论自由,小马如果敢信口开河的话,随便开个批斗会就会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看着小马的装扮,众人议论纷纷,难道小马这次去北京见到了毛主席,加入了“中央革命小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小马的官比起老光棍岂不是大了无数倍?
官大一级尚且压死人,现在大了无数倍,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站队了。
婚礼如期举行,但新郎变成了小马。
看着小马和小静两人一同喜气洋洋进入洞房,老光棍气得牙痒痒,却没有任何办法,谁叫他只是一个小镇的革命小组组长,而小马则是“中央”的人呢?
被横刀夺爱的老光棍当时虽然忍住了,但始终心有不甘,想着小马并无过人的长处,也就比他多读几年书,怎么可能一去北京就被毛主席看中加入了“中央革命小组”?
于是他四方打听,终于得知了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真相。
原来,小马加入的根本就不是“中央革命小组”,而是一个叫做“支持中央”的红卫兵战斗队。
所以他说自己“去北京”“变成了中央的人”“要是不听他的话就是和中央作对”理论上完全没错,区别只是一个是“中央的大官”,一个只是“叫中央的战斗队小兵”而已。
婚礼已经举行,木已成舟,老光棍也不可能再动用自己的权力抢回小静,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而且小马加入了“支持中央”的战斗队,又见过了毛主席,算是根正苗红的红卫兵,老光棍也不敢对他采取激烈的报复行为。
小马利用自己的智慧抢回了女友,结成一对幸福的姻缘,也成为了那个鬼神乱舞时期一段难得的佳话。
我是亲子鉴定师 第六百四十三章杀人漫画家消失之谜(1)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是亲子鉴定师最新章节!
今天继续和朋友们讲一个发生在文革时期的神秘事件。
这个事件篇幅不长,算中等,但其中的许多细节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看完这个事件,朋友们应该就能对文革时期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福的,只要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做违法的事情,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来干涉。
比如你喜欢画漫画,只要你有心情,无需担心生计问题,关起门来想画几张画几张,想画多久画多久,就算你画点黄色小漫画也无人来管你(前提是只能个人欣赏,不要在公开场合发表)。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种个人的爱好很有可能被某些有心人扣上“资产阶级腐化”的标签,将其打成“现行反革命”。
我们县城就发生了这么一起事件,而且结局非常诡异。
说起我们县城ml,历史上算是有点名气,因为屈原投江就在此地。
1966年,ml从xy县脱离出来,自成为一县。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当时恰逢文化大革命,县领导上台之后,想一鼓作气争个先进,于是带头举起文化大革命的旗帜。
领导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具体实施起来就会有一些自私自利的人故意将经倒着念。
甚至有用心险恶的人利用这个机会公报私仇,用“莫须有”的罪名将平日里看不惯的人打成“现行反革命”。
漫画家老古就是受害者之一。
老古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以他的能力和家里的背景,到市里担任一方要员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他沉迷于漫画,放弃了所有上进之道,一心在家笔耕不休。
浸浮漫画之道几十年,老古已经颇得精要,可惜他生不逢时,在那个时代,漫画只能作为爱好,而无法靠其生计。
年过四十之后,老古父母双亡,之前的关系网也都基本断裂,还好父母留下来的一些薄产,足够老古紧衣缩食生活下去。
这个时候,叔叔婶婶盯上了他的家产,经常会找一些理由来借钱借物,老古又是个唯唯诺诺的性子,不懂得拒绝,每次都答应。
虽然每次借得不多,但架不住次数多,时间一长,老古就穷得连饭都吃不饱了。
这时候老古再要叔叔婶婶还钱,叔叔婶婶却视老古如洪水猛兽,次次都找借口推脱,而且对外宣传老古已经“画漫画走火入魔”变成了疯子,甚至连饭都不愿意给他吃一口,还好有个别看不过去的邻居帮助老古,才让他不至于饿死。
老古倒是自得其乐,只要饿不死就行,一口饭食下肚就跑到院子里,以树枝当笔以沙地当纸开始作画,画完一副抹去又再画一副,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许多人都以为年过四十的老古会这样浑浑噩噩地过完一辈子,却没想到文化大革命给他带来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机会。
文革期间,最常见的宣传手段就是大字报。
(大字报是张贴于墙壁的大字书写的墙报,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之一。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这20余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共贴出了多少张大字报,恐怕是永远无法统计出来了,大字报甚至曾泄露机密,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来源。
大字报的最主要功能,一是揭露,二是批判,前者可以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后者可以随意上纲上线,乱扣帽子。
不论哪一种功能,基本表现方式都是片面和不实之词,容不得被揭露、被批判者的申辩与反驳,所谓用大字报的方式开展大辩论,实则是大批判,大量的冤假错案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文革期间的大字报几乎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先是以毛主席语录开篇,接着写一通形势大好,然后笔锋一转,抓住被征讨者的只言片语,或断章取义,或张冠李戴,或无中生有,或牵强附会,再佐以“砸烂”、“横扫”等“革命”语言,随意上纲上线,任意口诛笔伐,欲置被征讨者于死地而后快,用当时的时髦语言说就是要“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其永世不得翻身”。
可以说“文化大革命”导致了大字报的恶性发展,而大字报的恶性发展,又加剧了“文化大革命”的大动乱局面。)
虽然大字报有这么多害处,但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事情,稍通笔墨的一天不不写上一份大字报简直就浑身难受。
凡事讲究一个创新,写大字报也是如此。
当时的大字报满版都是文字,看得人头昏脑涨,将大字报上配上画的,却少之又少。
老古的一个邻居突发奇想,写好一张大字报之后,请老古配上一副与内容相关的漫画,这个邻居经常给老古送吃送喝,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令邻居和老古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效果极好,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老古所绘的那副漫画上,连带邻居所写的大字报也出名了。
消息一传开,许多人写好大字报之后都想找老古配上一副漫画,但老古毕竟精力有限,一天只能有选择性地画几副,凡是请老古配图的,大字报必然是当天的“头版头条”。
很快,老古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就连县领导写大字报都来找他配图,一时风头无二。
老古的地位一提升,就有两个人坐不住了,这两个人就是老古的叔叔婶婶,他们害怕老古发迹了会采取报复行动。
“人性本恶”这四个字,在之后老古叔叔婶婶的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段时间感觉用脑过度,写着写着东西就头晕脑涨,看着手机画面都有点犯恶心,所以和朋友们申请下,每天更新一章,保证12点前睡觉,好好修养几天让脑子恢复正常。)
我是亲子鉴定师 第六百四十四章杀人漫画家消失之谜(2)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是亲子鉴定师最新章节!
一开始,老古的叔叔婶婶还想占下老古的便宜,他们有一个儿子,加入了当时县里的“文革小组”,整天一门心思想着争先进,让县里的领导能够看上他,谋得一个公务员的职位。
在得知老古画漫画轻而易举获得县领导赏识之后,叔叔婶婶坐不住了,带着一些小礼物跑来找老古,死皮赖脸一定要让儿子跟着老古“学艺”。
老古虽然有点不情愿,但伸手不打笑脸人,在叔叔婶婶三番五次地恳求下,最终还是同意了。
堂弟和老古一样读过几年书,自认为是“高级知识分子”,平日里眼高于顶,让父母来求老古也是他的主意,他想着只要能将老古的绘画技艺学会大半,就可以被县领导另眼相看了。
老古天性淡然,既然堂弟来学习他就倾囊相授,在他看来,自己精力有限只能满足很少一部分人的需求,现在多一个人学会画漫画就多一个人帮他,何乐而不为呢。
但可惜的是,学漫画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堂弟又是个急性子,十天半月之后画的依旧牛头不对马嘴,这个时候他就翻脸了,说老古心术不正,不愿意认真教他。
老古百般解释堂弟始终不听,就觉得这么简单的画自己没有理由学不会,一定是老古故意藏私,不然他这个“高知识分子”不至于花费了半个月时间依旧没有摸到一点门道。
就是泥菩萨都有三分火气,堂弟这样的态度让老古非常气愤,终于硬气了一回,不再教堂弟画漫画。
这下堂弟算是抓到“把柄”了,说果然不出所料,老古就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表面上答应父母的请求,实际上是在故意浪费他的时间,让他无法评上“先进”。
回家之后,他更是添油加醋说老古的坏话,让父母以为老古内心一直有怨恨,夫妻俩不免心中生出极大的戒心。
随着老古画的漫画越来越出名,地位也越来越高,县领导甚至有请他出山担任宣传部门一个小领导的想法。
老古问清楚职责,确定只需要每天在县政府张贴的大字报上配上漫画,无需耗费精力管事之后,就答应了。
消息传扬开来,几乎所有人都替老古高兴,只有叔叔婶婶一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寝食难安。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宣传部门权力很大,县城一个普通部门的普通公务员在他们看来都是大官,何况老古是在要害部门担任领导,简直和以前的皇亲国戚无异!
一旦老古心血来潮写上一张批斗夫妻俩的大字报,那一家人的财产性命全都难保。
(“一张大字报可以要一家人的性命”一点都不夸张,在那个年代,如果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不但会家财散尽受到皮肉之苦,甚至连人格都会受到侮辱,比死都难受。)
夫妻俩一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抢在老古任命下来之前将他拉下马,免得老古上位之后对他们打击报复。
他们最开始采取的手段,就是写匿名“小字报”。
“小字报”也是六七十年代常用的一种宣传方式,大字报是向大众公开、广而告之,小字报则是揭露某些知名人士的劣迹,就是俗话说的“打小报告”。
在“小字报”里,老古被丑化成为了一个纨绔子弟,从小不学无术,有“资本主义的不正之风”,证据就是他坐吃山空,将父母留下来的家产败了个一干二净。
这个小字报引起了县领导的注意,在当时只要涉及到“资本主义”就是大问题,当然要仔细调查,结果老古的邻居都纷纷站出来证明这是无稽之谈。
调查结果最终证明了老古的清白,不仅如此,还暴露了叔叔婶婶总是借钱借物不还的事实,让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好心的老古在这时候非但没有落井下石,而且还帮助叔叔婶婶说好话,让他们不至于被众人鄙视。
换做其他人,或许会被老古的所作所为感动不再去针对他,但可惜的是老古叔叔婶婶一家子都是心胸狭窄丝毫不懂得感恩的恶人。
在他们看来老古一定是有更大的图谋,因为世界上绝对不可能存在次次都以德报怨的好人!
只有将老古打压得翻不了身,他们才能够高枕无忧!
于是,第二个恶毒的手段接踵而至。
在文革时期,虽然大字报满天飞但言论并不自由,如果你不小心说错一句话很可能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比如我们省有一个叫张扬的知识青年,听说了一些科学家如吴有训、钱学森等从海外回到祖国、从事科研的故事后深受感动。
回到cs之后,他根据这些故事写成一篇5000字的小说,名曰《浪花》,之后他又把《浪花》重写,改名《香山叶正红》。
1965年,高中毕业的张扬来到ly县大围山区某生产队插队落户。不久,文革爆发,武斗的枪炮声传遍三湘四水,他躲在生产队的土屋里,继续改写《香山叶正红》。
这时候,有位知青罗孟寅很赞佩张扬的文才,两人相互通信,引为知己。
罗孟寅在给张扬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是多么高兴地看到中国的牛氓利锐笔刺向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吸血鬼”和“寄生虫”,我更指望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真正的猛士举起斧头把那些“林立的偶像”砍倒,或者像鲁迅先生那样铁面无情地揭开那蒙泰尼里人的虚伪面纱。”
“林立的偶像”指文革中的个人崇拜潮,而“林立的”三个字,也可以理解为“林彪搞起来的”;
就因为这一句话,1970年初,张扬成为了重点批斗对象,最终锒铛入狱。
之后张扬还经历了许多非人的折磨,这里就不再详述,朋友们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
而老古,也经受了同样的磨难。
某一天,老古所画的一副两格漫画中出现了这么一个小细节。
第一幅图:烈日当空,头顶一个亮汪汪的大太阳,人们在太阳底下热火朝天地争先进。
第二幅图:人们举臂高呼、挥汗如雨,将火辣辣的太阳光都浇熄灭了,天气变得很是凉爽。
这两幅图的原意是想表达一下再恶劣的天气也无法阻止人们争先进,甚至还会因为热火朝天的干劲让太阳都败下阵来。
但经过有心人一解释,就完全变样了。
太阳是谁?毛主席!
想将太阳浇熄灭,那言下之意就是要咒敬爱的毛主席死!
漫画的作者老古,其心可诛!
我是亲子鉴定师 第六百四十五章杀人漫画家消失之谜(3)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是亲子鉴定师最新章节!
文革时期,个人崇拜风尤盛。
因为涉及到一些敏感内容,这里就不对个人崇拜做详细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请自行百度。
总之,在当时,毛主席说的话就是“圣旨”。
朋友们或许听说过“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虽然“两个凡是”是华国锋主席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提出来的,但在文革期间,全国各地从上至下无一处无一人不在忠实地执行“两个凡是”。
当时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到达了顶峰!
老古的漫画中居然浇灭了代表毛主席的“太阳”,这种性质等同于造反!
揭露老古“险恶用心”的匿名小字报一张贴出来,马上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而且这次证据确凿:
老古所画的漫画还在宣传栏里贴着呢。
因为涉及到国家最高领导人,这下就连县领导也不再发声了,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老古真是反革命,那么为他说话的也脱不了干系,不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妙。
见匿名小字报引起了轰动,而且县领导也当了缩头乌龟,叔叔婶婶一家子如同掌握了尚方宝剑。
为了一次性将老古置于死地,他们不再匿名,直接站在了大庭广众之下控诉老古的“斑斑劣迹”,无中生有地说老古以前在家里就经常画类似的漫画,还说一些怨恨毛主席的话,是典型的“现行反革命”!
这下“人证物证”确凿,可怜的老古跳到黄河里面都洗不清了。
辩解无效之后,老古从“预备宣传干部”的神坛上跌落下来,直接落入了万丈深渊,带上了“反革命”的帽子。
自那一天起,老古人生的噩梦经历就开始了。
既然是“反革命”,那么首先要经历的就是“批斗”。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文革时期的“批斗”。
“批斗”就是对不满意的人或事,经过大家的允许,共同把错误的地方指出来,然后摆在台面上大家一起对这个人或事进行批评。与批评不同的是,批评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单独训话,但批斗一定要在显要的地方,而且一定要大多数都人知道。
从文字解释中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可怕,但在实际批斗过程中,则充满着暴力和罪恶。
红卫兵和造反派把批斗对象拉到台上,在他们的脖子上挂上大牌子(有更狠的给挂上沉重的铁板)上面写上被批斗者的名字,有的还在其头上戴上与土豪劣绅一样的长圆锥形的帽子,在其上面写上“打倒xxx(被批斗者自己的名字)”,还有将被批斗者两手用墨水或黑油漆涂黑,称为“反革命黑手”。
先由红卫兵或造反派头头宣布罪状(大部分都是捏造的莫须有的硬栽上去的),然后带领台上台下的许多人振臂高呼口号,口号的内容是“打倒某某或砸烂某某狗头,有更甚着用火烧油煎等口号,最后当然还要高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毛主席万岁”。
整个过程被批斗人始终都要弯着腰低着头,喊一句口号还有人用手把被批斗的人的头往下按,年纪大的经历几次批斗头和腰都会有严重的损伤。
还有更心狠手辣的把被批斗人按跪在地上,有的还在膝下撒粹玻璃让其跪下,满膝盖都是血。
宣布罪状后如被批斗人进行辩解或不承认将会遭遇痛打。
被定为“反革命”的,不是批斗一次,要经常遭到这样的批斗。
当时许多高官和知名人物都被批斗过,比如彭德怀、刘少奇等。
著名作家巴金曾在《寒夜的回忆》中写到:“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曾被当作资本家批斗过一次,就像我因为写过《家》,给当作地主批斗过那样。”
老古“有幸”遭受了和上述名人同样的待遇,隔三差五被拉出来批斗一次,被整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