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唐老二的悠闲生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幸运皮皮

    村民开始口口相传:“老唐头家换彩电,万把块钱咧。”

    老唐头家的大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一件比一件震惊,小孩子走街串巷的嚷嚷:“唐老二家买彩电洗衣机冰柜了。”

    老唐头在老房子带着人扒房子准备盖新,听小孩子嚷嚷着,喊住一个。

    “小六子,你瞎胡嚷嚷个啥”

    小六子站定,喊道:“老唐叔你还不知道呢,浩子买家电回来了,彩电冰柜洗衣机。”

    “你个娃娃听谁胡咧咧的”老唐头不信。

    “不是胡咧咧,是我刚看见的。”

    老唐头放下手中搞头,拍拍身上的土,大步去了新家。

    等老唐头到家,老妈也闻讯送山上赶回来,老唐头拉着笑到耳朵根的唐建国。

    “建国,你们去县里头买的这些个家电”

    唐建国重重的点头:“是咧,浩子说老张头家有的,咱家也要有,老张头家没有的,咱家也得有。”

    老唐头还想问点什么,身边搬运彩电的工人对唐浩喊道:“哥,彩电放哪”

    唐浩小跑出家门:“先别忙着搬彩电,先把我柜子搬进去,彩电放柜子上。”

    “好嘞。”

    忙忙活活,安装好冰柜洗衣机,又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在院子里竖了一根木头杆,木头杆子最上头帮着天线,天线连接进屋,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开电视。

    聚了小半个村的村民,隔着窗户巴望着屋子里面。

    “好了,哥,你打开电视看看。”工人喊道。

    唐浩摁下电视机的开关,调整了几下,刺刺拉拉的电流声,而后伴随着电视机画面,传出歌声: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翻山涉水两肩霜华

    风云雷电任叱诧

    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

    啦啦…………

    屋外的村民比唐浩还激动:“出人了,出人了。”

    “西游记,我搁亲戚家电视上看见过。”

    “彩色儿的,我还头一遭见。”

    站在屋里的唐老汉那是稀罕的不得了,早就忘记了问价格的事,一双粗手刚想去摸摸电视机,被老妈拨拉开了:“洗洗手再摸,这好的东西,你别给摸坏了。”

    老唐头脸上黑黝黝皮肤下的皱纹舒展开,高兴的应和:“我




第四十三章 真香定律
    老唐头是真的气,他这一辈子,都没见过一万块长个啥样,做梦都不敢想,就冲这台电视机,都比他家新房子贵。

    老唐头开始上火了,上火的吃不下饭去。

    老妈拿着赠品收音机,劝老唐头:“你瞅瞅这收音机,比老张头家的好多咧,多加壮,装电池插电两用。”

    “一万块钱的东西,咋不好用。”

    老妈摁下摁钮:“这咋还不出声了,是不是坏咧”

    老唐头一把拿过收音机,摆弄起来,摁下开关摁钮:“给你你都不会用,啥求都不懂。”

    “你懂,你都懂,这里头说相声咧,我想听唱戏的,咋弄”

    老张头不情不愿的调频。

    一切都没有逃过真香定律,生了一肚子气的老唐头,在村民来他家看电视的时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原本唐浩和大哥唐见过还担心老唐头生闷气把自己憋出病来,一眨眼的工夫。

    坐在第一排的老唐头,笔挺的身子,穿着新衣裳,与村民唠嗑。

    “老唐叔,浩子真有出息了,彩电说给你买回来就给你买回来了。”有人开始捧着老唐头。

    老唐头嘿嘿笑着:“啥有出息了,再有出息了也是我儿子,还得管我叫声爹。”

    因为村民要看电视,老张头小卖部门口早就没了人影,老张头披着个外套,出现在唐浩家院子外。

    唐浩眼尖,一来就瞧见了老张头,喊道:“老张叔,你站那么远干啥,进院看电视咧。”

    院子里的老唐头扭头看去,正对上老张头那张脸,老唐头要显摆啊,必定得显摆个够,招呼唐浩:“浩子,你老张叔是村里有地位的人,快给你老张叔拿个板凳,坐我跟前来。”

    这显摆的很明显,老张头气鼓鼓的要走,被唐浩拦下:“老张叔,来都来了,看看新闻联播。”

    其他村民附和:“是啊,张叔,看看新闻联播,浩子家的电视是彩色的。”

    老张头被村民请进院子里。

    七点前几分钟,老唐头站起身,对着村民:“都别吵吵了,新闻联播要开始了,咱也看看国家大事,有娃娃的,抱好了。”

    老唐头着实风光了一把。

    新闻联播后,看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视剧,村民依依不舍的散去,嫂子在小卖部门口守着,一群孩子,一会来个辣条,一会来俩糖疙瘩的,看电视的她总被打断,可她心里头美的很,回婆家,再看谁敢说她嫁了个过苦日子的男人村里最风光的第二间大瓦房,就是她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村民们总能在街上见到提着个收音机听戏的老唐头,穿着最体面的衣裳,腰杆子挺的直直的。

    唐浩虽然买了电视机,可他哪有时间看,才回家三天,老贺就找家来了。

    坐在唐浩家沙发上的老贺,望着唐浩家里的物件:“唐兄弟,你可以啊,这些个家具,顶县里阔绰人家了。”

    “说笑了,摆点家具电器体面体面。”唐浩谦虚道。

    “够阔绰,堂兄弟搬新家,我这不能没点表示,这么着吧,我老丈人是个木匠,让我老丈人给你打个厨子。”

    “不用那么客气,搬个家,又不是娶媳妇。”

    “娶媳妇,我还得给份子钱呢。”老贺说着,提到正事上,从包里拿出一张纸递过去:“搬新家了,过舒坦了吧,买卖还得做。”

    那张纸上密密麻麻的写着进货人与货量,老贺媳妇不止一次吹耳边风,让老贺撬了唐浩的生意,老贺是有那贼心也有那贼胆,没那能力啊。

    老贺的眼光,



第四十四章 寻个师傅
    老贺离开后,唐浩就把家里的电视给搬到了院子里,把声音调大,附近邻居听个响,隔着院子喊。

    “老唐家是开电视了嘛”

    “是哩,开电视哩,明天我就去市里了,今个多看会。”唐浩回答。

    “那我过去看。”邻居大叔道,还对自家屋内做饭的媳妇道:“媳妇,一会吃饭给我送老唐家去。”

    一传十,听个响的村民都跑来看电视了。

    看电视是难得的机会,播出电视剧的时候,老唐头定下的规矩,谁也不要出声,以免后面的人听不到,要说回家说去,虽然电视是唐浩买的,但是他也得遵守。

    一到广告,人群里就炸开了锅,对剧情议论纷纷。

    唐浩站在电视前面,扯着个大嗓门:“叔们,能不能让我说句话”这个点看电视的都是男人,女人都在家里做晚饭。

    人群里一个正在卷着旱烟的中年男人,听到唐浩的话,跟个主事的似的:“都别逼逼了,人家浩子有事。”

    唐浩尴尬的笑笑:“我想打听个事,附近村子,有没有养猪养的好的”

    “那养猪好的多了去了,我们家你婶子,家里猪都是她喂的。”

    “浩子,你这话问的就有毛病,庄稼汉谁家不会养个猪养个鸡的。”

    唐浩摇摇头:“我说的不是家里养的那一两只,有没有养过一群的”

    “养猪还分一只还是一群,一只也是喂泔水,一群也是喂泔水。”

    唐浩纠正:“那哪能一样,一只猪好养,一群猪可不好养,你得预防着哩,猪生病了,你得知道生的啥病,咋治疗,猪跟人一样,感冒发烧上吐下泻,都是有可能的,科学喂养,一次喂多少,多久喂一次,干的还是稀的,比例都要拿捏的准。”

    “养个猪还有那么多讲究。”人群里有人笑道。

    “可不咋地,一群猪闹猪瘟,你一只猪咋闹”唐浩笑着回应。

    人群中一名六十来岁的老者:“你这么说,我还真知道个人,后店子村李大旺,他就给公社养过猪,那年头,别的村还出人去找他学习过哩,当时还是镇子上的名人咧。”

    其他同岁的村民附和:“是有这码子事,我还去学习过咧,后来养猪的差事让栓子他爹给我抢去了,可给我气的。”

    “唉,你不说,我还想不起来,当年栓子他爹家棒子垛(玉米垛)是不是你点的”

    “不能够,咱是那小肚鸡肠的人咧”

    ……

    栓子爹老一辈人,也是个养猪的,早十年前就去阎王殿报道了。

    “那这人还在后店子村嘛”唐浩问。

    “在哩,我年前给他修过棉鞋咧。”人群中一名修鞋将道。

    唐浩点点头,还想说什么,人群里一个娃娃兴奋的喊道:“电视剧了,别说话了。”

    唐浩离开电视,吩咐在小卖部的嫂子盯着点电视,唐浩骑着自行车出了家门。

    后店子村,在唐家湾以北四里地,村子人也不少,但是住的分散,遍布在山上,这一户那两户的,山这头一户山那头一户,扯着最高的嗓门喊邻居,都不一定能听得见,不如唐家湾挨家挨户住的密集。

    蹬车五分钟,推车半小时,可想而知全是上坡的路。

    等到了后店子村,天都黑了。

    农村都以活着的老辈人当家主,一说老辈人名号,一打听就能打听出来。

    推车推的一身汗,唐浩来到了半山腰上的一户人家,孤零零的灯光仅能照的住那间小屋子一巴掌地的温暖,隔着树枝木棍围起来的院子,里面散养着几只老母鸡,隔着木栅栏门,一条黄土狗,冲着唐浩汪汪叫个不停。

    狗叫个不停,主人肯定要出来看看。

    &



第四十五章 一颗营养均衡的大树
    回来的路都是下坡,轻松省事,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家门口,家里电视机正播着新闻联播。

    院子外头一个妇女拿着不知道拿捡的树枝在打孩子。

    “叫你不听话,都搁那看电视呢,就你嚷嚷着看西游记,人家二狗咋不嚷嚷你老唐叔咋说的,捣乱的别去看电视了,一点不叫人省心,一院子的人,都看你在那喊,嗓门比电视声音还大。”

    唐浩骑车到家门口,从车上下来:“这是咋了,看个电视咋还哭上了。”

    当妈的不好意思道:“看个电视,这死孩子非要看西游记,闹的大伙都没法看新闻了。”说着还往孩子头上戳戳:“不看回家去。”

    那孩子眼泪吧嗒吧嗒的掉,一边哭一边抽泣着:“我知道错了,我想看电视。”

    唐浩摸摸还在的脑袋:“行了,多大点事,新闻联播看完了,电视才播西游记呢,要不你去北京跟他们电视台商量商量,天天给你播西游记”唐浩逗完孩子,对妇女道:“行了,孩子嘛,说两句就长记性了。”

    唐浩轻轻拍了一下孩子后脑勺:“看电视去吧。”

    小孩抹掉脸上的眼泪鼻涕,跑进院子里,被老妈打了一顿,果然安安生生的坐在小板凳上看电视。

    妇女说了几句的抱歉的话,也进院子看电视去了。

    进到院子里,唐浩把自行车提起来,啪的一声,放下撑起后轮的支撑架。

    老爹的眼神瞬间直勾勾的盯了过来,盯的唐浩后背直发毛,好在老爹没说话。

    扒拉几口饭,唐浩找出过年时候剩下的墨水与红纸,写了个招聘启事。

    大大的‘招聘’两个字。

    养猪场即将建成,现招一批饲养员,有专业师傅培训。

    要求:年龄在十四到四十岁,由于有体力活,要求身体健康,薪资学徒期间月工资七十,正式工一百,有上升空间,实习期一个月带薪(薪字画个差,学历低的不认识)工资。

    唐浩的招聘,已经剔除掉了一批人,说是到四十岁,基本上成年人务工,在外面都是一百块朝上的工资,这些人肯定不会考虑,村子里剩下的,除去懒汉,也就十来岁的小伙子可以干这活计,很多家里没有出力的人,这个年纪很难找到工作,说是壮劳力,可年纪小正长身体,又不敢给重体力活,工资很难给。导致一批十来岁的辍学在家的小伙子在家下地干活。

    唐浩则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小伙子头脑聪明,学东西快,养猪又没什么大体力活,关键一点,好管理,你教什么学什么,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有一些自以为的经验,不听你的,这一方面就很气人。

    这群十来岁的娃崽子们,签个合同,干个一年学会点门道,涨涨工资,只要工资过得去,一般都不会走,等年龄差不多可以出去打工的时候,工资早就与外干的同龄人工资持平或者高出个二三十了,谁又会走

    投资小,回报大。

    唐浩写完,用嘴在纸上吹了吹,感觉墨迹干了,就给贴到了小卖部门口。

    看电视的人广告期间,都跑出去看唐浩贴了什么,村民们议论着。

    “你这工资也太少了,一个月七十,干啥不比你这工资高”

    “喊我娃娃去咋样,给搭把手要十三的不”

    “没瞧见人家写的十四嘛。”

    “通融通融嘛,我家娃娃干不得体力活,累一点就喊,天天满大街晃悠,都快成二混子了。”

1...1011121314...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