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二的悠闲生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幸运皮皮
毕竟,唐浩在男女之事上经历了一世,该撞的南墙撞了,该抱的美人也抱过。
老贺尴尬,不再乱点鸳鸯,岔开话题:“你那房子,我去看过,位置不错嘛,啥时候装修”
“俩月能下来房本,简单刷个墙就行了,我买来当仓库的,这小区太破了,我怕不安全。”唐浩随口回答,眼睛看着屋里的货物:“你把剩下的货单给我看看,北方除了夏季就是冬季,咱得趁着夏天多挣点钱。”
老贺把屋子里的货单拿给唐浩看。
“咱这都是廉价货,我看了一下货主,有几个在繁华路段开店的,可以开个口子,拿点十几二十几的衣裳了,这一批先拿个一百件吧。”
只要是唐浩做出的决定,老贺不反对。
当初唐浩提议入股的时候,唐浩拿出了全部身家入股,而老贺犹豫不决,在媳妇的极力劝说下,放弃了入股,如今他只能拿点登记货物的一点点提成,闲下来的时候想想,肠子都悔青了。自那以后,老贺所要做的决定,最多和唐浩商量一下,敲定的结果通知一下媳妇,电话里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头发长见识短,生意上的是,你们女人家不懂。
唐浩看完了货物,把货物单抄在自己随身带的小本子上,又抄了一遍放在身上,以防丢失。
晚上,俯视火车站的候车大厅中,一名年轻男子,一路啃着煎饼,瞅准一个人起身,立马帖屁股坐了上去。
起身的那人回头看了眼唐浩:“你这小子,我上厕所还回来的。”
“你上厕所拉了一坨屎,还说厕所是你家的”唐浩反问,没有丝毫要让位的样子,咬着煎饼,从
第六十一章 拒绝
唐浩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在市区里吹牛打屁,这几天在出租屋里,唐浩坐在椅子上,双脚搭在桌子上,手里拿着一根冰棍,一台落地扇对着大脑门子吹,就俩字,舒坦。
直到唐建国给小区门口的小卖部打电话喊唐浩回去,唐浩才舍得在市区买了两台风扇坐上回家的班车。
老贺是说话算数的人,唐浩回家前一天给媳妇打去电话,让媳妇在唐浩转车钱,把他答应让老丈人打的柜橱搬到汽车站。
唐浩一下县区的班车,就见到了老贺媳妇与一个一人高的柜橱在汽车站门口放着,同行的还有老贺媳妇的弟弟。
回镇子上班车,唐浩好说歹说都不让柜橱上车,最后多买了一个人的作为才肯放行。
唐浩事先不知道老贺会送柜橱,回到镇子上,只看见了大哥唐建国扶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孤零零的身影,俩人一合计,柜橱先搬到水泥厂放一晚,明天再用牛车拉回去。
回去的路上,二八大杠前头绑着手电筒,唐浩骑车,唐建国在后面坐着,一手夹着一个电风扇,唐浩还出了个馊主意,在水泥厂找了根绳子,在唐浩与唐建国中间的空隙中,用绳子把左右的落地扇吊绑上,可以想象1992年的落地扇有多大个,唐建国一路上都吃着力气。
唐浩骑到家门口,唐建国紧着开口:“浩子你先别动,我没劲了。”稳住唐浩的动作,随后扯着嗓门:“爹,快出来帮个忙。”
院子里正在看电视的村民转头一看,靠近门口村民起身过来帮忙,出来的帮忙的人中有王盼弟。
“浩子回来了,这回又带啥好东西回来了。”有村民打招呼道。
还带着纳闷的唐浩回应:“带了两台风扇。”
王盼弟一看见唐浩,忙表现自己,上前抱住一台风扇:“搁哪”
“放,放屋里。”
唐浩回答着,什么情况,不是吹了嘛,这小老头还春心不改了
两台风扇搬进屋里,外面的纸盒已经变形严重,唐浩干脆扯开了纸箱,拿出里面的风扇零碎结构。
一部分放弃了看电视的村民,好奇的看着唐浩组装风扇,不一会工夫,一台绿白色风扇在唐浩的手下组装完成,接上电源,扇叶由慢转快,吹出凉风来。
“村长家也有风扇,不过是他们家的是吊在屋顶上的。”
“村长家的叫吊扇,浩子买的这是落地扇,我见村长家开过,风没有浩子买的大,没这个凉快。”
在村民说笑之余,唐浩应把另一台蓝白色风扇组装出来,两台风扇吹着,夏季的酷暑变得没有那么难熬了。
这两台风扇,少说也得用上十多年,唐浩严重怀疑为什么那么多家电公司倒闭了,很有可能因为九十年代的家电质量太好了,家电不坏就不换。
一路回来的唐浩出了一身汗,王招弟这时端着一盆凉水进屋:“这天气怪热的,洗把脸凉快凉快。”
看热闹的村民,带着大家都懂的笑意。
唐浩内心是崩溃的,目光看向站在一边研究电风扇的老唐头,老唐头对上唐浩的眼睛,仅一秒钟,马上躲闪开了,打岔:“这风扇是凉快啊,建国,你说咧”
唐建国抱歉的看一眼唐浩,眼神也躲开了,回答老唐头的话:“是挺凉快的。”
老妈更不用说,一个没主见的人。
当着村民的面,唐浩也不好让人家姑娘下不来台,洗了洗手,意思一下。
快十点多,电视剧看完,好多村民告辞回家,老唐头送客,王盼弟想多留一会,也被老唐头劝回了姐姐家:“时候不早了,在我们家呆久了,对名声不好。”
委婉拒绝的意思,在王盼弟耳朵里就是觉得为她着想的。
看村民走光,唐浩直言相问:“王母娘娘咋又请回来了,我不都说明白了嘛,我跟他一根头发次的关系都不可能有。”
老唐头坐在炕沿上,双腿耷拉着,佝偻着腰抽着旱烟,不敢吭声,老妈站在老唐
第六十二章 收猪苗
养猪场正式建成,从村子远远望去,弧形屋顶下,一排排大宽的窗户,窗户下面的墙壁上,被村长刷成了大红色标语,正好两个猪棚:谁脱贫谁光荣,谁恋穷谁无能。
连着猪棚朝向东的围墙中间,一个三米款的大栅栏门,铁匠在门下焊了个轮子,两扇大门一人就能推动,门上是一块大木牌,唐浩站在门口好一顿研究都没研究明白,那到底是个啥字体,最后李大旺告诉唐浩,那是村长写的字,村里木匠刻的字形。
唐浩走入院内,李大旺夸赞道:“幸亏孙大全听你的话,往外拓宽了两米多,这养猪场看着敞亮。”
养猪场门朝东,进门南面便是猪棚,两个猪棚在一条线上,东北角挨着大门的位置,是三间平房仓库,仓库仅占了四分之一的位置,剩余四分之三的位置空闲着,已经被李桂兰等小工铺平整,角落整整齐齐码了一摞施工剩下的红砖,这块空地留着日后用作他用。
在北面墙还开了一个两米宽的小门,连接两座山,方便围养,前面门人车走,后面门留猪走。
唐浩再去看看猪棚里的两只小猪仔,比唐浩买回来时大了一圈,猪圈地上平铺了一层掺杂着沙子的干土,猪食槽里留着部分啃食过的猪草。
李大旺介绍:“猪草是桂兰去山上割回来的。”
唐浩回头看看在七个小伙子旁边的李桂兰,李桂兰的小脸上被猪食沾了一滴,像极了媒婆。
“干的不错。”唐浩夸赞。
李桂兰咧着一张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那张嘴有点像小兵张嘎里的英子,单纯带点蠢。
李大旺看唐浩还算满意的样子,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肯定,把小工们轰去干活,他小心翼翼的说:“唐老板,我之前跟你说的张树奎的事,你琢磨着咋样了”
李大旺要是不提,唐浩早忘了:“这人真有你说的这么神嘛。”
“神着呢,他能跟猪唠嗑。”
唐浩轻笑一声,表示不信,但还有点好奇:“行,既然是李师傅举荐的人,我给李师傅个面子,让我看看这人到底有多神。”
“那工资……”李大旺话说到一半,没继续说下去。
“要是真这么神,工资和你一样。”
“得嘞,我下了班就去找他。”李大旺一张老脸笑开了花,唐浩是不懂俩大老爷们之间有多深厚的友谊。
养猪场到了最棘手的事情上了,小猪的来源,唐浩早就做好了调查,整个县里还没有人大规模养殖猪,甚至是整个市,都没有养殖超过五十只的猪棚,从外地运猪源,猪太小,风险系数太大,选成年种猪,成本又抬高,形成一个生产链,所需的时间会更多。
唐浩既然盖了养猪场,他就有了解决方案。
唐浩把猪苗市场,瞄向了村里,本地猪适应环境,对于师傅来讲,熟悉猪的特点。这个季节,又避开了猪病的高发季。
说干就干,巡视完养猪场,唐浩骑着自行车去了村长家里,一村之长出面,与其他村村长交流,可以避免很多口舌,诚信度更高。
还有一个原因,唐浩在唐家湾开养猪场,要给村长体面,面子到了,乐呵呵把你的事也给办了,在他心里还有种养猪场没他不成的感觉。养猪场以后要有个大事小情的,他也能尽心尽力,这叫会办事,再加上过年杀猪给村长送上几斤猪肉,要不要是他的事,唐浩要想到,这叫有人情。【!… !免费阅读】
&n
第六十三章 割猪草的小孩
收到一百六十六只猪的时候,一天都收不到两只猪了,唐浩看着数量差不多了,干脆就在养猪场门口挂上了停收的牌子,开始专心研究养猪。
忙过了几天,唐浩去了趟广州进货回来,才知晓厂子里多出一个人来,来了几天不知道,唐浩还是在喂猪的时候发现的,这人猫在猪圈里,对着一只猪神神道道的不知道在说啥,穿的虽是旧衣服,但是很干净,背对着门,唐浩看不清脸。
想必,这就是李大旺口中能与猪说话的张宝树了吧。
关键是,他与小猪不知道说的啥,小猪哼哼唧唧的样子听着有像是在抱怨。
张宝树顺手从手边的桶里舀出一勺猪食,放在小猪嘴边,小猪凑近舀子,咕噜咕噜吃了起来。
唐浩好奇的伸着脖子朝里观察,他还真不信有人能和猪说话的。
唐浩正集中注意力观察的时候,身边李大旺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唐浩身边,手拍了拍唐浩的肩膀。
“哎呦。”唐浩吓了一机灵。
这时候张宝树才回过头来,对着唐浩与李大旺两人做了个禁声的动作。
唐浩见到这个动作,大气不敢出一声。
张宝树把舀子放在猪圈里,自己轻手轻脚的从猪圈里退出来。
唐浩这才看清张宝树的模样,四十多的年纪,一米七几的个子,脸上没有一根胡子茬,头发不长不短的散着,按照唐浩的审美标准,还算得上清秀。
没错,就是清秀。
给唐浩的感觉有点娘。
有点娘,李大旺……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张宝树离开那间猪圈,特意走远了一些才开口。
“那只小猪仔昨晚上被黄鼠狼吓到了,胆小不敢吃东西,我说了半天才敢吃东西,咱别吓着它。”张宝树说话轻声细语,更让唐浩觉得娘了。
李大旺笑对唐浩:“咋样,我说宝树有能耐吧。”
唐浩:“是个能耐人。”
张宝树扭头看看其他猪,也不与人打声招呼,直接走了。
“他这人就这毛病,跟畜生比跟人亲。”李大旺替张宝树辩解。
“张宝树结婚了吗有孩子吗”唐浩实在是好奇。
“有啊,他儿子今年就要结婚了,你咋打听他干啥”李大旺问。
“关心一下职工情况,今晚轮到谁值夜班”
“张万里,那小崽子腿脚勤快。”李大旺说道。
唐浩好奇的问向李大旺:“你这天天不回去,家里的鸡不用喂”
“鸡都卖了,养猪场晚上不能离人,铺盖我都拿插(煮)猪食那屋里嘞。”李大旺道。
“您还真不嫌味大,那么多空屋不住。”
唐浩这头唠着闲磕,门口出现个年轻小伙子,手中抱着个笼子,笼子里有两只小猪。
“养猪场有人不”小伙子站在门口,仔细观察着养猪场有没有人。
唐浩走到门口,一看就是来卖猪的:“我们不收猪了。”【 … …!免费阅读】
“咋不收了,前两天不还收呢”小伙子有点愣。
“前两天收的够了,不收了。”
小伙子看着怀中笼子里的猪,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咋说不收就不收了,不是说还涨价呢。”
这人什么毛病
“你哪个的”唐浩多嘴问一句。
“望山村的。”
唐浩想了想,一口拒绝:“猪已经不收了,拿回去吧。”
唐浩是不敢收,看这小伙子太老实,唐浩还动了恻隐之心,一听到望山村,唐浩就不敢收了,说猪要涨价的事,就是打望山村一个老妇人嘴里传出来的,之后的猪越来越不好收了,八成是望山村看养猪场停收,喊了个人来打听打听,这要是收了,望山村的人都来,他这养猪场容不下。尤其那些老妇人,抱着猪过来,不收还不行,不收就不走了,唐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真不收可吗”小伙子望着唐浩,很老实的样子,应该是家教管的太严导致的反面教材。
“不收了,拿回去吧。”唐浩拒绝。
第六十四章 反响还不错
按照唐家湾的生活水平,一天给孩子两毛钱零花钱的都是富裕些的家庭了,大多数都是五分或一毛甚至不给。
这诱惑力,够劲道。
唐浩坐在小卖部里,翘着二郎腿啃冰棍,看看表,下午三点钟,该有勤快小崽子割猪草去了。
盼望着,盼望着……
一个黑瘦的小孩从唐浩小卖部门前走过,背上有个小背篓。
“二蛋。”唐浩认得,村里孩子都有小名,什么二狗,狗剩,粪蛋这些,小名上不得台面,但村里人觉得贱名好养活,叫着叫着,喊他大名都不知道在喊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