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二的悠闲生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幸运皮皮
唐浩这句话,仿佛打开了某种阀门,小鑫哇的一下就哭了,这
第一百三十一章 老板再来两块烧饼
嫂子从重症监护室里出来,对谁都不没有话说,额头上捂着毛巾,抱着早产的闺女,眼中含着泪,这对于女人来说是一种苦。
老唐头在屋里,不住的打哈欠,他已经一天一夜没有抽它的旱烟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个孕妇,唐浩也不好再屋里多呆,看了一眼人没问题就出去了。
老唐头紧跟着唐浩出了病房,嘴上的哈欠越来越多。
唐浩忍不住问:“爹,你那烟袋锅子呢”
“一着急,不知道丢哪了。”
唐浩从包里拿出待客用的香烟:“那您抽根这个顶顶吧。”
老唐头拿过唐浩递过来的烟,爷俩走到走廊的通风处。
老唐头深吸了一口香烟,嘴里的烟缓缓流出,歪歪脑袋,瞅着一只老手上的香烟,感叹:“劲不够足,没我烟袋锅子猛。”
“上岁数了,少抽点烟吧,你也是有孙女的人了。”
老唐头沉浸在烟雾中,习惯性的骂骂咧咧:“你是我老子咧,还管我抽烟。”说完,转移话题:“你带钱了没有”
“要多少”唐浩问。
“百十来块钱,这医院吃钱呢,我带过来的钱都交了住院费,医生说你嫂子身子虚,没奶,得喝奶粉。”
唐浩包里掏出钱,怎么也有四五百的样子,他是生意人,手头上怎么能不预备着。
老唐头没有接:“你跟你妈一块去买点女人家的东西,我也不懂,你妈最远就去过镇子上,你跟着省得她被坑了,我得在医院,有个啥事做主心骨。”
唐浩点头,插着兜离开。
老唐头提醒:“买便宜的,这县医院的附近的东西太贵了,花费不起。”
唐浩陪同母亲两人来到县医院附近的小超市里,小卖部不大,轮椅棉被一应俱全。
唐浩在小超市里拿起一个玻璃制的奶瓶,一只鸽子的形状,塑料口,满满的回忆啊,这奶瓶是采用了和平鸽的形象,唐浩前世还用过。
老妈见状,将唐浩手中的奶瓶放回货架上,拿了一个最普通的玻璃制奶瓶。
一个奶瓶,两罐奶粉,一袋豆奶粉,两瓶罐头,还有一些脸盆毛巾这些,一共花了五十多块钱,奶粉占大头。
临回去,唐浩给了老妈三百块钱,以备不时之需。
唐浩不得不承认老贺算是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唐浩还没走进医院,就听见有人在喊自己。
“唐兄弟。”老贺媳妇随老贺喊唐浩为唐兄弟。
唐浩手里提着东西,一扭头,正见到老贺媳妇穿着提条黑点点的长裙子,手里提着一个保温饭盒。
“嫂子你不是在市里呢嘛”
“我昨晚上回来的,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老贺媳妇走近。
“要我说,你把儿子学校迁到市里去得了,省得两头跑。”唐浩道。
“先上了今年再说。”嫂子发现自己话题被唐浩带跑偏了:“我听说你嫂子出事了,没事吧。”
“我也不懂生孩子,我就知道孩子生了。”唐浩含糊的回答,这种事不好说开。
老贺媳妇提提手中的保温壶:“孕妇得多喝鸡汤补身子,正好我家在县里,老贺一告诉我,我马上去菜市场买了只鸡回来,家里还有半只,明天晚上我再送过来。”
老妈听了,忙客气:“这不用了,太麻烦你们了。”
“不麻烦,婶子,我们家老贺跟唐兄弟是兄弟,唐兄弟的嫂子就是我们家老贺的嫂子。”
跟老贺一样,会走人际关系。不过唐浩也欠人情,他对老贺已经够好了,心理上没有负担。
回到病房,一群人与老贺媳妇客套了几句。
&nb
第一百三十二章 才最欢喜
老板郁闷,碰上个沙雕。
郁闷归郁闷,老板收起钱,再给唐浩找回四毛钱。
唐浩拿着四个烧饼,皱皱眉,嘴里嘀咕着:“好像不大够吃,再来俩豆沙馅烧饼。”唐浩又递过去六毛钱。
老板黑着脸,继续给唐浩拿了两块烧饼,嘴里问道:“小哥,你是不是拿我逗闷子呢”
唐浩拎着六块烧饼,跨上二手自行车:“是您拿我逗闷子呢。”说罢,哼着小曲走了。
回去的路上,一名学拖拉机的新手,想趁着早上路上没什么人的时候学学车。
唐浩哼着小曲,单手扶把,一手拿着烧饼在啃,甭提多带劲了。
谁知那新手见到唐浩,急中出错,越奔越快,唐浩自行车车头往南边拐,拖拉机车头也跟着往南拐,唐浩停下来,拖拉机没有要停的意思。
唐浩瞅准庄花生地,车子往花生地里一甩,人一跳,跳进花生地里。
拖拉机从唐浩的路边驶过,径直翻进了唐浩旁边的一亩玉米地。
唐浩站在花生地里,心有余悸的看着翻在地里的拖拉机,差那么一点,自己枉死在拖拉机车轮下面了。
“谁家没长眼的狗崽子,会不会开车,脑瓜顶上那俩窟窿留着喘气的。”唐浩对着拖拉机骂道。
一个中年人从路边朝着拖拉机的方向小跑过去:“小帅,怎么样了”
拖拉机那边除了柴油机的声响,没有听到回答。
唐浩眼珠子一打量,咽了咽唾沫,不能这么寸吧,阎王爷还总得带走一个
唐浩从花生地里扶起自行车,自行车质量杠杠的,一点问题没有,推着自行车到了路边停下,将烧饼挂在车把上。
本来是要走的,那颗善良的心驱使他走过去看看。
那孩子十三四岁,一条腿被压在了拖拉机下面,人没啥事,被脸蛋被玉米杆划破了几道口子。
唐浩站在路边,伸着脖子问:“人没事吧。”
孩子没哭,父亲很着急:“腿被压住了,帮个忙给我抬一抬。”
“这小岁数开啥车,差点给我送阎王殿里见阎王,咱俩人也抬不动这铁疙瘩。”唐浩在路上望一望,碰巧见到水泥厂上班的工人赶着牛车路过。【&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我找几个人帮帮忙吧。”唐浩说道,朝着牛车摆摆手。
这就是搭把手的事,几个人合力将车头抬起来,十三四的孩子抽出了腿,这孩子对危险一点认知都没有,站起身,原地跳了跳。
唐浩对大人一顿说教:“这么小的孩子,你这个当爹的是咋想的,你也不缺胳膊短腿,你再等几年你等不及这要不是我反应快,你们家这辈子都翻不了身了,这孩子,也是真虎,看见有人还往前撞,你爹钱花不完呐。”
……
唐浩完全继承了老唐头的衣钵,把父子俩说的狗血喷头,才解气离开。
那父子俩,认错态度诚恳,唐浩就算闹到派出所去,也是和解解决,把这臭小子关进去几天,唐浩是啥好处捞不着。
唐浩提着烧饼回到家,老唐头煮了一锅小米粥,唐浩没提差点出车祸的事,哪有父母不担心的孩子的,家里出的事够大了,没必要再多操那份闲心。
吃了早饭,眯了一个多小时的回笼觉,在老唐头的命令下,拉起管子浇地,把老唐头家的地浇完还不算,还要回自己家浇地。
唐浩刚出老唐头的宅子,就被一群小屁孩围着,大的十几岁,小的三岁。
“浩子,是不是去开小卖部”三岁小孩直呼他唐浩的小名。
唐浩手里转着钥匙上的红绳,问道:“买东西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老板也得下地干活
老唐头深沉的爱总是藏在内心最角落里。
唐浩正在浇水,老唐头双手背在腰后,走近院里。
“这么半天,连个水都没浇完,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下午两点之后,跟我下地干活。”
“下地干活让我”唐浩反问。
“不让你下地干活让鬼嘛快要收成了,花生地里庄稼不能有草,预备着秋收,家里头现在就你和你老子,你让你老子一个人干”
唐浩摸摸头:“让养猪场那帮小崽子去,工钱照给,不用白不用。”
“你就是懒到骨头里了。”
中午吃了两个窝窝,睡上一个美美的中午觉,被老唐头揪着去了地里干活。
地里的庄稼都是成片成片的,都是商量着今年种什么,一整片都种什么,以免他家种玉米,遮挡了花生的太阳。
这个时节下地干活的人不少,家家户户预备着秋收。
遇上村里人,都与老唐头打声招呼。
“老唐叔回来了,建国媳妇咋样了听说进医院了。”
“生了闺女,母女平安。”老唐头乐呵的回答。
“浩子也回来了,都当大老板了,还回来下地,老唐叔你也是,不让他在家里歇着,拉到地里干活。”村民笑说。
老唐头回头看着唐浩,皮笑肉不笑,眼神警告唐浩:你小子敢乱说,你老子打断你的腿。
唐浩扛着锄头,压低眉毛抵着太阳的光线:“啥大老板不大老板的,回来就是庄稼汉,下地干活就是本分。”
老唐头甚是满意唐浩的回答,杵着个锄头,张着嘴,露出一板大黄牙:“非要跟我下地,怎么说都说不听。”
唐浩内心中毫无波澜,这小老头开始要面子了。
喊唐浩下地干活是假,让唐浩来撑面子是真。
地里的草长得比庄稼快,才出门几天,草面都与庄稼持平了,也说明了土壤肥沃。
唐浩顶着一顶草帽,穿着以前的旧衣服,在草地里辛勤的劳作。
一捧捧的草抱到地头上,草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把它从草里锄出来,丢在土面上,照样能扎根重活。
对付这种草的方法只有一个,把草丢在没有庄稼的地头,利用太阳的暴晒将其晒干。
老唐头是地头上的一把手,两个钟头的时间就把地里的活计给干完了。
这可没有要回家的意思,庄稼汉以地为食,谁家没有个几亩地,加上刨山开垦地,最少也有七八亩地,这片地锄完草,还有那片地。
转移阵地,陪着老唐头一唱一和再来收一波面子。
这是一片山地,是种红薯最好的地,山上缺水,栽秧时节要到山下去挑水上山,每棵秧苗浇水两次水,一次半勺,等水渗透下去,立马用土盖上,以免风干了土壤。
之后就进入了雨季,北方的雨季,大家都懂的,一个月一两场雨算是及时雨,如果碰上旱季,秧苗成活阶段就要继续挑水浇一次秧苗。
这样长出来的红薯又大又甜,好的红薯水分适中,切开个切口,只会冒出一层白色的嫩浆,如果汁水淌出来,说明浇水浇多了,这样时煮熟烤熟的红薯,甜度不够。
唐浩望着漫山遍野的田地,每家田地里庄稼涨势都很好,微风拂过,随风摆动,叶片碰撞的稀稀拉拉的声响,一切如此的真实。
“晚上咱也来喝点小米粥,掰几个棒子回去煮煮(玉米),凑合凑合吃一顿。”老唐头边锄草边说。
小米粥,呵呵,早上熬的小米粥,放在冰柜里冰着。
“爹,咱俩可以去养猪场凑一顿。”
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村人的夜晚
“我寻思是家蛇,被个帮忙的年轻愣子打死了,你嫂子的事肯定是那条蛇的报复。”
此时已经六点多钟,太阳斜挂在山顶上,山的影子被拉的老长,气温没有中午那么热,竟然有一丝丝的凉气吹过。
尤其是有些坟地就在这些地里。
唐浩的胆子,莫名的变小了,有点瘆得慌。
老唐头感叹着:“这有些事,真不能不信,冥冥中就是有人盯着你,想着法的祸害你。”
“哪有那么多冥冥中,村里跳大神的,那么神,能通地府,他咋还被驴踢瘸了,他给人家跳大神,是不是一会高一会低的。”唐浩缓和了一点气氛。
“这话可别瞎说,上台子村,有个年轻的后生,在自个家炕上看见一条蛇,一铁锹下去,把蛇头拍的稀碎,之后他在自家的门洞子下面跟人唠嗑,门洞子就掉下来了,把头拍的稀碎,人当场就没了。”
熬到六点半,彻底把这一片地的草给锄干净后,爷俩在地里掰了几根玉米,回了家。
晚上,喝上一碗稀粥垫垫肚子,炒上一盘花生米,油盐爆炒蚂蚱下锅,一盆煮熟的玉米,院儿里摘几根黄瓜,倒上半碗酱,从冰柜里拿出一斤猪头肉,再来上二两小白酒。
唐浩出门喊李大旺过来喝点酒,换豆腐的李大爷,推着车,嘴里吆喝着:“换豆腐,换豆腐。”声音曲调像是在唱。
“李大爷,等会,我换豆腐。”
“你家还是你爹家”
“我爹家。”
换豆腐,北方农村都换过豆腐,拿上自家的黄豆舀了一碗,去换一块豆腐。
唐家湾换豆腐,家家户户的碗规格都差不多,换豆腐的人搭眼一瞧,觉得豆子够数就行,他们也是要看豆子质量的,豆子不好,人家还不要。
当然,你要买豆腐,他们也卖,只是农村人,觉得以物换物更便宜,就没有卖豆腐这么一说。
换了豆腐,饭桌上多了一道菜,小葱拌豆腐。
农村的小院里,一盏灯照亮一小块地方,三个男人坐在桌边,一桌农村小菜,伴着小酒,两只狗在院子里玩闹,院内蟋蟀声,院外蛙声,时不时来一柳秋风,地上燃烧着驱蚊的草编织成的长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