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但这次……反而使他们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虽然一切都是那么的正常,一切都是那么的合乎情理。

    传膳的小黄门端着菜品从尚膳司方向逶迤而来,上桌按酒两盘,不落荚一碟,凉糕一碟,小点心一碟,菜四色(均为素菜),汤一碗,酒六盅。

    身着素衣的宫女们也穿行于各堂之间,给众位大臣斟上了酒。

    除了糕点,四色菜很容易辨认,一道是炒萝卜,一道是炒韭菜,还有一道是炒白菜,最后一道是炒菠菜,清淡寡味。

    众大臣看着桌上的菜品都有些发愣,全是素菜,没有一点荤腥,虽然知道崇祯穷,但也不至于连只鸡都不舍得买吧!大多数人不知就里摇着头以示酒宴的寒酸。

    只有右后方的户部尚书倪元璐看出些端倪,他侧身靠近身边早已老态龙钟的吏部尚书郑三俊。

    “老郑啊,你看皇上今天是不是不太一样”以往御宴,如若没有皇后在场,皇帝一般都是与内阁成员以及各部尚书等朝廷柱石们同坐一桌。

    可今次崇祯只是坐在宝座上,虽面色如常,却不发一语,这让倪元璐分外诧异。

    “嗯,是有些不太对头,汝玉(倪元璐字汝玉),你还记得史书记载太祖高皇帝大宴群臣的那次吗”郑三俊眼神微眯,小声的对倪元璐说了句。

    太祖高皇帝即为明朝开国大帝朱重八,他是所有皇帝中出身最苦的一个,当过和尚要过饭,最后在刀口舔血的日子里摸爬滚打建立大明。

    当了皇帝后朱重八眼见全国上下**之风盛行,达官贵人锦衣玉食、极尽奢靡,于是在宫中摆了一场特殊的




第39章 帝都血夜(二)
    崇祯一声令下,早已在皇极门外等候多时的京营士兵鱼贯而入,不一会就把皇极门内的众大臣里三层外三层包围了起来。

    王承恩站在御座旁,从身后的王二喜手中接过圣旨,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礼部右侍郎魏藻德,就职以来,不思为国分忧,贪污受贿,于崇祯十四年三月收受贿银八万两,五月收受地方官共计三万八千两白银,八月以赈灾之名,贪粮秣十万石,卖于奸商。”

    “崇祯十五年一月,收贿银一万三千两,十月收受地方孝敬两万四千两……”

    “崇祯十六年……”

    ……

    “将魏藻德除去官衣,革职查办,押下去!”

    期间魏藻德一言不发,这几年他做了多少贪赃枉法的事他自己都数不清,听到台上例数自己的一条条罪证,从最初的不停擦拭额头冷汗,到最后几乎站立不稳。

    身边早有三五个士兵摘下魏藻德的官帽,除去官衣,一左一右架住魏藻德双臂,押了下去。

    “查兵部尚书张缙彦,不思国之弥艰,私售朝廷火器、战甲于奸商,乃至国之重器流落于闯贼、建虏,罪大恶极,革职查办,等候发落!”

    听到自己名字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再也站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山呼冤枉。

    但身后的京营士兵哪里肯听他辩解,农民军两次围困京城,农民军手中的火器曾杀死他们多少弟兄,现在才知道那些杀死他们袍泽的火器,竟然出自他们的最尊敬的兵部尚书之手。

    眼中喷火的京营士兵,粗暴的一巴掌扇去张缙彦的乌纱帽,解去其官衣,不理会哭哭啼啼瘫软的张缙彦,拖死尸般拖了下去。

    “查吏部右侍郎李建泰……”

    随堂太监身后御案上摆满了小山一般的圣旨,王承恩宣读一道,王二喜就接过,然后递上另一道,京营士兵随即带走一人。

    皇极殿虽被挤的水泄不通,但气氛却极其诡异,只有王承恩略带尖锐的嗓音响彻大殿,而崇祯则在宝座上冷眼看着底下的一切。

    周围站满了手持战刀的京营士兵,被点名的大臣已知在劫难逃,大都瘫软在地,也有几个硬气的武将想冲开守卫,但随即被士兵乱刀砍死。

    鲜血飞溅到皇极殿的石柱上,随即淌了一地,这座屹立大明两百余年的大殿,今夜血雨腥风。

    皇城外的北京城,夜色弥漫,整个京城全城戒严,所有城门皆已关闭,所有京营士兵严阵以待,早已得知命令的京营副提督李怀忠站在京城城墙上,手握战刀,远望着灯火通明的皇城,面色肃穆。

    锦衣卫衙门里,灯火通明。

    由于事关重大,一直到与崇祯大帝商议好具体事项,刘鸿渐才把这次行动告知了锦衣卫梁阳等人。

    梁阳大惊之余,也是满脸的兴奋,贪官污吏,朝纲败坏,百姓荼毒,曾一度使他心灰意冷,如今他方才明白面前的这位年轻人,是何等的沉得住气。

    也明白为什么近段时间刘鸿渐一直让锦衣卫加紧演练,甚至还要分成以百户为单位。

    梁阳自知这次行动的凶险,但脸色却没有丝毫的恐惧,梁家世袭锦衣卫千户已经有三代,心狠手辣的上官他见过,贪财好色的上官他也见过。

    他一直在蛰伏,等待那个为国除贼、一展身手的机会,三十年了,一直到他须发斑白,现在,机会来了,他看了一眼眼前这个有些莽撞的年轻人,是非成败老梁我陪你走一遭吧!



第40章 甲申国难
    四月十六日清晨,锦衣卫指挥衙门。

    “大人,所有主犯都已押入诏狱,依照您的吩咐,主犯家属以及从犯都押往了刑部。”常钰躬身禀报。

    此次抓捕范围之大,人数之多,超乎刘鸿渐的预想,京营出动了接近一半,锦衣卫更是全员出动,一直抓捕到天亮,才把所有案犯抓捕归案。

    “嗯,此次大家都辛苦了,都去吃些饭吧,记得要轮流换岗,不得有误!”一夜未眠,刘鸿渐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对同样面露倦意的锦衣卫各高层道。

    “大人也回去休息会儿吧,老夫本来睡眠就少,这里暂时还能应付!”

    同样是一夜的折腾,老梁头反而神采奕奕,看着那些昨日里还威风八面的高官哭哭滴滴悔不当初,老梁头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十七年了,皇上终于是英明了一回。

    刘鸿渐随即对着老梁头拱了拱手,转身而去。

    刘鸿渐确实归心似箭,现在他满心里都是家里那个受了伤的小妻子,那个以柔弱身躯为他抵挡利刃的小妻子。

    指挥衙门距离刘鸿渐的府宅并不远,刘鸿渐骑马狂奔于京城的街道,只片刻便到达家门口。

    三五个锦衣卫在门口守护,自从上次的刺杀事件发生后,刘鸿渐就从锦衣卫调集了一个总旗(五十六人)的缇骑,全部是精挑细选的好手,专门保卫刘家。

    刘鸿渐掏出几块碎银子让锦衣卫弟兄去换防并吃些饭食,接着就直接步入家中。

    几个仆人在打扫院子,一切看起来十分的祥和,内院的门口,牛大棒槌右手杵着狼牙棒守候在此。

    受伤的左手仍旧吊在脖子上,背后还背着一把临走时刘鸿渐给他的akm,模样看起来极其严肃,秀秀受伤的事虽然责任并不在他,但却让这个憨厚的汉子极为愧疚。

    眼见刘鸿渐心事重重的从外院走过来,牛大棒槌忙收起家伙迎了过来,刘鸿渐看着大棒槌眼中布满血丝,知道他也是一晚都没睡,便吩咐他先去休息,接着大踏步着走向自己的院子。

    咯吱一声,门被推开。

    趴在床边的小兰听到响动,见是老爷忙起身行礼,孙秀秀还未睡醒,刘鸿渐示意示意小兰先退下。

    他慢慢的走到床边坐下,仿佛是感受到什么,孙秀秀双眼挣开,见夫君守候在她的身边,高兴的挣扎着想起身,刘鸿渐忙温柔的制止,现在伤口还未结痂,不能乱动。

    “伤口还疼吗”刘鸿渐伸手撩起秀秀的刘海,露出孙秀秀有些苍白的清秀脸庞。

    “有一点点,现在不疼了。”孙秀秀嘴角露出笑意,享受着夫君温柔的爱抚,轻声说道,

    小兰从厨房端过来一碗肉粥,刘鸿渐接过,拿起勺子小心的吹了吹递到孙秀秀的嘴边,孙秀秀张口喝下。

    刘鸿渐拿起手绢在小妻子嘴边拭了一下。

    “能嫁给夫君真是秀秀的福气。”孙秀秀温柔的看着刘鸿渐给他吹着粥,能从死里逃生本就值得庆幸,老天又赐给他如此爱她、呵护她的夫君,这孙秀秀十分的幸福、满足。

    “傻女子,该是为夫的福气才对,这两日为夫忙于朝廷之事,对你疏于照看,为夫这心里愧疚的紧。”刘鸿渐又喂了孙秀秀一勺肉粥,手指亲昵的在孙休息额头点了一下。

    “老爷,外面来了一位公公,说是有要事!”小兰进来通报。

    不用想刘鸿渐就知道是谁找他,京城半数骨干官员被捕,这个节骨眼,京城内部已乱成了一窝粥。

    孙秀秀毕竟是官宦世家,从小他的爷爷孙承宗就教导她忠孝不两全,忙催促刘鸿渐赶紧去处理公务。

     



第41章 魏藻德的家底
    刘鸿渐与王承恩到达乾清宫时,皇城仍处于戒严状态,大殿四周也是侍卫林立。

    一番客套之后,崇祯直奔主题,询问如何处置当下的情况,现在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情势堪比闯军围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吏部尚书郑三俊提议应先就京中要职安排合适人员,不至于朝廷大事无人应对,而户部尚书则建议先想办法稳定军心。

    京营之中也有因贪腐被抓捕的,若不是王承恩与李怀忠以威望压着,现在的情况只怕更糟。

    而刑部的孟兆祥则以为应该先提审要犯,刑部大牢里的诸位大臣个个都理直气壮认为自己没有罪,要求面见皇上,为官多年,他也担心有个别大臣被冤枉,这太得罪人了。

    刘鸿渐看向崇祯,发现崇祯也在看着他,崇祯现在很信任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所有的大臣都欺骗他、背叛他,只有眼前的这个出身低微的臣子,临危受命,没有让他失望。

    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安抚京营用什么安抚银子啊!给这些苦哈哈的大兵们发银子,一边是前途未卜的谋反,一边是给钱给官还是正统的皇帝,谁还会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至于昨夜幸免于难的大臣们,刘鸿渐劝他们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手里有兵,一些文臣还能翻得了天后世某位爷爷不是说了吗,枪杆子里出政权!

    清者自清,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现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的,大多是手里不干净的漏网之鱼,先抓了再说!

    既然是钱的问题,那么就好办了,大牢里那些大臣不是喊冤吗那就先去查一查他们家底如果真的是两袖清风,一贫如洗,那么再去重审好了。

    现在这档口,那有空一个一个去审案子呀!

    反正刘鸿渐是不信那些老头的鬼扯,任你说的天花乱坠,老子只拿银子说事儿,老子才不信这些鸟人家里没钱呢!

    话说到这份儿上,郑三俊和倪元璐也傻了眼,敢情眼前这小子就是把那些个大臣当成钱袋子了钱钱钱,怎么这小子眼里全是钱真是有辱圣人教诲呀!

    孟兆祥对刘鸿渐的说辞也是不置可否,刘鸿渐的发迹可以说是他一手造就的,现在他看不透眼前这小子了。

    崇祯大帝见其他三人都沉默不语,明白到他下命令的时候了,既然缺钱那就搞呗反正这骂名是背定了,只要能守住祖宗这份基业,面子去他娘的吧!

    “安国伯,朕命你为京畿(ji)督师,掌管京畿全部兵马,全权负责犯臣后续事务,出任何事情,朕负责!”

    督师是明朝时期除了皇帝外权力最大的官员,此职位并非明朝的官职,是皇帝对于臣子最大的信任,意思是放手去干,出了事有朕给你兜着。

    崇祯上一次给出这个官职是蓟辽督师袁崇焕,可是,他死了。

    对于崇祯给出的香饽饽,刘鸿渐并没有像预料中的那样兴奋异常,对于他来说,这只是个好听的名字罢了,你又不给加工钱,还要干这遭文人辱骂的差事,真是岂有此理,命苦呀!

    “微臣谢皇上恩典,但是微臣有话在先,干完这一票,哦不对,等此事过去,还请皇上收回这个官儿,微臣这人好吃懒做,淡泊名利,也没什么大志向,只想在家陪老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然刘鸿渐在这朝廷里就像个异类,他自己也是真的不想和这些读书人掺和到一起,跟这些人斗心眼,还不如让他领兵去与野猪皮决战三百回合,突突突突。

     



第42章 昭告天下
    魏家的家底颇为丰厚,只是白银都有一百一十万两,黄金二十二万两,锦衣卫的车箱不够用,刘鸿渐一声令下从所有京城民居、商铺,只要是家里有能托运东西的家伙事,全部征用。

    从魏家拉出金银十几车、玉器、首饰二十几车、名贵的翡翠、书画、瓷器不计其数,天道轮回,终有报应!

    与魏家相媲美的还有东阁大学士、吏部右侍郎李建泰,这也是吏部尚书郑三俊手下,唯一的一个大老虎,也是唯一只妻妾就多达五十之数的牛人。

    其家里白银同样抄出来一百零五万两,黄金十七万两,珍贵玉器、翡翠、珍珠玛瑙无可计数,后来得知消息的郑三俊,捶足顿胸,向着崇祯疯狂磕头,以示御下不严。

    抄家的工作一直持续到傍晚,六千锦衣卫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京城几乎所有的拖车、木头箱子,最后甚至连独轮车都整了出来。

    所有的赃物从犯官家里拉出,直接运进户部仓库,从东长安街,到西长安街,各种车子排成一排排的长队,从头望不到尾。

    郑三俊和崇祯在户部检阅查收,崇祯眉头紧皱,郑三俊呜呼哀哉,朝廷半数官员**至此,亏的他还天天吃着不放油水、不沾荤腥的青菜,穿着打着好几个补丁的皇袍。

    他的皇后,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周皇后,他们整个一大家子,一个月的花销甚至顶不上这些贪官的一次海天盛宴。

    然是是非非终有报,现在他再也不是瞎子,不是聋子了,他有银子了,有锦衣卫、有京营,有一个在他看来天纵奇才的刘鸿渐。

    本来空空如也的户部仓库,在一天之内被塞的满满当当,没有办法,剩下的车队直入皇城,崇祯大帝的内帑从此不再缺钱。

    深夜,抄家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两日夜未眠的刘鸿渐眼睛通红,同样被白花花的银子闪了一天的户部尚书郑三俊也坚持不住。

    但经常通宵熬夜批阅奏折的崇祯大帝,却像一个永不知疲倦的永动机般屹立在户部大门,大明,有钱了!

    刘鸿渐调来京营一整个千户所驻扎在户部,京营士兵由京营副提督李怀忠亲自坐镇,这个明朝的死忠、守护者,正襟危坐于户部大堂,让刘鸿渐颇为放心的回家了。
1...910111213...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