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做个证婚人又何妨可如今自己竟然连战死士兵的抚恤奖赏都无法给齐,他是感觉内疚呀!
桌上武将陆续离开,不一会儿便只剩刘鸿渐和黄得功。
“老黄,给你交个底儿,朝廷太仓银有些紧张,估计无法全数给将士们发放赏银。”刘鸿渐轻声道。
“国库不是至少还有一千多万两吗有多少算多少吧,此番征伐将士们都很辛苦,至少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啊!”黄得功也知道这场战争的代价有多大,但督师大人都这样说了,他又能怎样
“唉,老黄你有所不知,国库是还有近两千万两,可大明那么大,北方挖渠耗费巨大,南方漕运也要大兴土木,外加上秦将军还在蜀地用兵,到处都需要银子……”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刘鸿渐现在是真的体味到这一点,银子这东西跟后世一样,不经花呀!
问题的根源还是挣的少,大明的税收就那么点,南北同时用兵,还在内地大搞土木水利工程,照这么个玩儿法,够花才怪!
“赏银倒是可以缓一缓,本官也会向将士们言明,想必短时间内不会出问题,这是这抚恤……这个可拖不得呀!”黄得功皱了皱眉道。
活人的银子他还能镇得住,毕竟朝廷近一年多以来可是从没亏待过将士,可死人的银子若是都给不上,那可真就是寒了人心呀。
“抚恤银本官定然会如数如期的交给你,这赏银,本官也会想办法,不瞒虎山,本官回去打算向勋贵们下手。”刘鸿渐沉吟了一下道。
第450章 京中来人
八月初五,宜:见贵求财嫁娶,忌:修造入宅安葬。
一大早山海关大营便开始忙活起来,陛下信守承诺,要为大明边军将士证婚,这对全体边军来说都是大事,极其荣耀的大事!
黄得功身为总督跑上跑下张罗着,时近午时,良辰吉日已到,但崇祯和刘鸿渐还是未曾露面。
“哎呀皇上,走了走了,将士们都等急了,也不是多大点事儿!”刘鸿渐早已穿戴好了婚使的服侍,这活儿他已经是第二次干了,所谓一回生二回熟。
且是为将士们主婚,就算真到时候有什么差池也没事。
可崇祯却是赶鸭子上架头一回,二人所居之所距离大营甚近,大营中士兵的吵嚷嘻哈声响彻整个山海关。
千呼万唤崇祯终于备好了行头,一身崭新的龙袍,头戴翼善冠,就连脖颈处的伤处都已让刘鸿渐作了掩饰。
随堂太监黄鹤此番也有任务,他被刘鸿渐拉去做了司仪,用刘鸿渐的话说,他的嗓音正适合干这伙儿。
大明皇帝为主婚人,大明郡王督师做婚使,大内随堂太监做司仪,婚娶的领导班子就此定出发。
婚礼是精简化的婚礼,宾客也皆是自己的袍泽,而女方由于皆是无家可归的苦女子,干脆都把闺房设在了军营另一侧的几间房舍中。
婚礼是按照民间礼节来办的,刘鸿渐打头,带着一众新郎官骑着高头大马先是在山海关镇的街道上溜达了一圈,接受镇内百姓邻里的嘱咐,也算是告知诸位相亲。
百姓们无事就爱看热闹,不少人跟着这五个新郎官一直跟出去老远。
而后刘鸿渐带着吹吹打打的‘仪仗队’绕着从大营的另一头进去,大营定然是不能让普通百姓进入,况且大营内还有崇祯在。
进了大营刘鸿渐率先下马,一挥手,阔端打头,五个新郎官便兴冲冲的冲入闺房,片刻之后五个新郎官便各自背着各自的老出了房舍。
五个新娘子皆是一身大红嫁衣头顶盖头,被自己家男人背在身上一颠一颠的,担新盖头掉下失了礼节,不得不害羞的以手压之。
新郎官出来后刘鸿渐并未离去,片刻之后,又从房舍中走出走出一女子,此女子也是一身大红嫁衣,只是手中却端着块牌子。
牌子上书云,先夫徐君之牌位。
沈yang城下恶战之惨烈,不是每个士兵都能活着回来,而以戴罪之身入敢死营的徐大头就是其中之一。
徐大头战死时身中三刀十八箭,不可谓不悲壮,其未婚妻小翠更是执拗,非以徐氏遗孀自居还要赡养徐大头父母,并立誓终生不嫁。
刘鸿渐感念其情,提出为二人补上婚礼,是为阴阳婚,并答应事后带徐氏一家移居西山工坊,那里多的是孤儿寡母,有他刘鸿渐在,断然不能让为国捐躯烈士们的遗老遗少们寒心。
婚礼之期有阴阳婚存在按说有些有些不吉利,但此由大明的皇帝主婚,皇帝一出便是最大的吉利。
况且边军不信这个,战场厮杀都是过命的兄弟,谁还怕这个
“礼起!”随堂太监黄鹤见主角都已到场,随即扯着公鸭嗓子大声道。
崇祯站在大堂前一身华服,六对夫妻十一个人先是给崇祯跪拜行礼,而后崇祯诵了祝词,祝愿他们长长久久白头偕老。
到了那端着牌位的小翠,崇祯又岂能看不出这女子的意愿,他一时心有戚戚然,干脆封了这女子一个八品的敕命夫人,并免了徐家五十年田赋。
在这个年月,不论是诰命还是敕命,都将代表着这女子有着极高的品德,而崇祯的敕命更是无上的
第451章 起驾回京
“五天之内,吏部左侍郎刘芳名家仆进出定王府四次。
吏部右侍郎进出定王府四次。
还有兵部郎中许泰江、督察院右副都御史陈锦。
吏科给事中张振方、户科都给事中王云中、礼科右给事中陈其铭、兵科左给事中吴振奇、刑科右给事中文严昭、工科右给事中顾为庸。
……
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大兴伯齐天德。
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东宁伯焦梦熊。
……”刘鸿渐拿起崇祯拍在桌子上的书信只草草的看了一遍。
无怪乎崇祯生气,这特么的老爷子还没死呢,这群人就坐不住了,就算是崇祯真的驾崩,这些鸟大臣不去找太子表忠心,跑定王府作甚
大明朝祖制,朝臣不可结交勋贵,而亲王更是首当其冲。
其心有罪,其罪当诛!
“皇上莫要动怒,既然咱们已经知道了朝臣的举动,那便不是坏事,宫内有曹化淳盯着,想来太子殿下不会有什么危险,咱们在这生气也没用,尽快回京才是上策。”
刘鸿渐见崇祯满脸的怒色赶紧劝慰,心想这大叔怎么这么容易冲动呢,性子太急了,而且只是干着急!
边军二十几万军队刚跟着你打完鞑子,京营也在咱手里,你怕个啥又生气个毛线
“待朕回去,朕要将这等奸佞一网打尽!一个不留!”崇祯仍是怒气满满。
他能不气吗六部半数侍郎倒戈,六科几乎全部选择支持定王,还有都督府、督察院……
这是要动摇国本,这是要逼宫呀,崇祯可不信这群人是去找定王唠嗑,还是在这个节骨眼。
他比刘鸿渐想的更多,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他真的驾崩,朱慈烺虽然身为太子,但却未曾真正临朝,变数实在太多。
如果都督府中也有佞臣,那就更危险了,都督府手中可是有兵的,虽然没有调兵权,但事急从权,万一这些人用强呢
君不闻宣武门之变
那么宫中呢谁又能保证宫里的人都是百分百衷心如果这些家伙来个里应外合、釜底抽薪……
“陛下息怒呀,只要您还健在,他们就算把朝廷掀了也没用呀,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再多的阴谋也是徒劳。”刘鸿渐只得继续劝慰火上心头的崇祯。
不论是太子还是定王,在崇祯面前全都得靠边站,事不关己,关己则乱,崇祯想来也是一时心急。
六科给事中全部反水,也让刘鸿渐挺意外的,但细细一想虽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这一年多以来,不论是崇祯还是他,几次三番的把六科键盘侠们的脸按到地上摩擦,谁还没个脾气呢
这些人反水估计一大部分功劳还是得落在他身上,毕竟刘鸿渐向来与这些人不对付,还动不动就抄人家的家。
最重要的是,刘鸿渐曾两次提征收商税,这是掘人家的根儿呀。
为啥这些家伙不拥戴朱慈烺呢
唉,这锅就得崇祯来背,朱慈烺这孩子性子太像他爹了。
崇祯上位这十七年,内阁首辅换了几十个,朝廷大员杀了一波又一波,还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爱猜忌。
试问,哪个朝臣不怕哪个朝臣会喜欢这样的皇帝
如果朱慈烺真跟崇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那朝臣们会乐意吗
而且朱慈烺与崇祯一样,皆是对刘鸿渐信任有加,这厮如果依旧掌权,那还不翻了天了,还有他们什么事儿
定王就不一样了,虽然年纪小些,但性子与太子差别很大,而且向来温文尔雅笑脸迎人,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君王。
更重要的是,年纪小好呀,好控制,好欺负。
“通知京营将领,明日一早便启程,朕要火速回京!”崇祯胡子一翘对
第452章 尔等想造反吗
八月初六,定王府。
“定王殿下,我家大人说,万事俱备,只待先帝丧期一至,便可助殿下成就大业!”定王府大殿内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奴说道。
“本王知晓了,告知你家大人,待本王成事,定然不会亏待于他,三公之职,本王任你家大人挑选!”定王朱慈炯一身青绿色锦袍,端坐在大殿中央。
朱慈烺虽然才十五岁,但目光却是十分深邃,让大殿内的老奴不敢直视。
“是,小的一定如实回禀,小的告退!”这老奴也不敢多言,得了定王的准信儿便行礼而去。
十五岁,若是在后世,才只是个皱着眉头算着一元二次方程的中学生。
十五岁,若是官宦人家的孩子,才是个每日啃着四书五经梦想着一朝高中的读书人。
但是,十五岁,若是生在皇家,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将让他们快速成熟。
生于皇家的血脉,不用去算什么一元二次方程,更不用去为科举而发愁,他们已然站在了权力的最顶峰。
能让他们感觉兴奋和无法企及的,只有那最后一步,一步登天的位子!
亲王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被权力驱使的人怎会知足呢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如无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他朱慈烺就要做那万万人之上的人。
“王爷,老奴这几日左眼一直突突的跳,古言左眼为匈右眼为吉,老奴……”见那老者起身而去,定王府总管太监李会兴低声劝道,但还为说完便被朱慈烺打断。
“住嘴!本王自有分寸,你只需尽忠职守便可,若再敢胡言乱语,休怪本王不顾情谊!”朱慈烺大怒。
自朱慈炯懂事起,李会兴便跟在他身边,几乎是看着他长大的,朱慈炯向来不得崇祯看重,淘气之时更是总被崇祯责骂,而不少的锅都是李会兴帮他背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便是李会兴几次三番的忤逆,他仍是没有治罪。
若是常人,早便被他乱棒打死了。
“老奴该死,老奴该死,只是老奴年岁大了,见的事儿多,依老奴看陛下的病重消息来的突然,恐有蹊跷啊王爷!”
李会兴知道他不劝,这王府之内定然更无人敢言,虽说不少朝臣都来表态效忠,即便是那位先帝的肱骨重臣也隐晦的表示会听命于王爷。
但陛下还好说,那安国公可是好相与的,这一年多以来,栽在他手里的哪个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定王是他看着长大的,他断然不想看着自家王爷走上这条路,这太冒险了。
“你给本王滚出去,本王不想看到你!再敢多说一句,本王杀了你!”朱慈炯怒极,以手指着李会兴道。
他怕什么就算父皇他是故意设局他也不怕,他自始至终没有出定王府一步,就连他府上的奴仆都是如此。
一切都是那些朝臣们所为,与他朱慈炯没有半毛钱关系,如若真到了那一步,他只要死死咬住都是朝臣们所为,是他们一厢情愿,非要如此行事。
父皇难不成还会因此杀了他吗根本就不可能。
除非证据确凿能证明他有谋反的举动,大明还未有诛杀亲王的前例,他有恃无恐。
他知道一旦太子朱慈烺继位,他立刻便要从京城迁出去,去遥远的南方封地,永远的离开京城。
他更知道真的离开京城,再想回来便是千难万难。
没有皇帝的诏令,即便是亲王也无法离开自己的封地,他只能像大明数十万皇族一样,在封地之内,混吃,等死!
富贵险中求,这险值得冒。
……
京城内城西街一处府宅。
“铭辰,东宁伯那边可都安排妥当了”沉暗的屋子内传来一个老者的声音。
“大人放心,焦大人言明,他已经策反了京营中一个参将,一待关外有确切消息传来,咱们便有五千军士,外加上宫中的内应,只要营兵入了皇城,大事可期!”另
第453章 宁杀错,不放过
“朕乃大明天子,尔等想造反吗”崇祯身着龙袍立马于城下,朝着城墙上喊道。
城头距离城下军队有些距离,城头值守的小将楞了一下,心说陛下还在关外打鞑子,这厮怕不是活腻了吧竟然敢冒充陛下。
但脏话还没冒出来,身边的另一个小将几乎蹦了起来。
“是陛下,真的是陛下,快开城门!”崇祯出城时这小将曾有幸见到过,虽然面前的陛下与数月前相比变得黑不溜秋的,但他还是认了出来。
古老的城门咯吱作响,吊桥也被放了下来。
“吴参将你率两万京营军接手bei京城防,没有朕和刘卿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城!”崇祯两眼凶光,对身后早已待命的京营参将吴炳豪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