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两军对战时,抛却骑兵、炮兵以及火枪射程的影响,完全靠的是军纪和意志力。

    哪边队形一乱,哪边就一准要败,因为之所以三排齐射,为的就是增加子弹的密集度,之所以要排成大方阵,就是因为装弹速度太慢了,不这么玩儿,火枪还没来得及开第二枪,地方的骑兵都已经糊到脸上。

    说白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排队枪毙战术,谁狠、谁不怕死谁就能赢,这类战术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的米国南北战争前后。

    大方阵的弊端还不止于此,方阵的队形大大限制了士兵的机动性,以至于一般情况下只能与地方的火枪兵对射,或者等待对方步兵或者骑兵的冲锋。

    倘若对方够狡猾来个敌进我退,那还真是没招,这个时候士兵的训练还不够严格,或者说限于食物身体素质也达不到。

    快速的奔跑会使队伍变得散乱,若是地方骑兵够聪明直接来个回马枪,经验不够丰富的火枪兵马上就会被完爆。

    可即便是不跑,敌我双方展开互射,惨烈程度也简直令人发指,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一七五九年的英法魁北克之战,英军3300人排成2列,缓步靠近法军3500人,法军进行了两轮射击,英军伤亡了约20,但并不还击,将领沃尔夫少将挨了三枪被打死。

    一直到两军接近30米距离,英军第一轮齐射就打倒了法军1000多人,同时敲响战鼓、吹奏风笛,向前推进。

    英军前进了约10米后,打了第二轮齐射,法军又倒下了800多人,法军于是就此崩溃。

    全过程只有20分钟,这在冷兵器时代是恐怖的杀伤力,要知道历史上很多据说血流漂橹的战役,持续数天死亡才上万,而这一仗20分钟两军就损失了数千人。

    刘鸿渐之所以如此鄙夷和反感这方阵就是这个原因,他其实一直都觉得自己不是个合格的统帅,慈不掌兵,而他却不忍看到辛苦训练出来的士兵排着队去送死。

    现在好了,装弹速度提升最直接的好处便是大明军队终于可以抛弃方阵排枪战术了,终于可以寻找掩体自由射击了。

    “这是咱们大明最高的机密,有了这种武器,大明的军队将无敌于天下。

    臣已经放下话了,谁若是胆敢向外人透露半分关于后装底火枪的信息,皇上,你要诛他九族。”刘鸿渐十分认真的对朱慈烺道。

    虽说研制后装底火膛线枪的匠人总共只有七八个,但这实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以后即便是实现量产,挑选工人时仍旧要实行全封闭,而且要将这人的品性、以及祖上三代都要查个清清楚楚。

    战争是最刺激科技进步的,大明因为战争率先改进了步兵方阵,半年后,欧罗巴人也改进了。

    大明因为战争研发出了手榴弹,没过多久罗刹国也山寨出来,继而整个欧罗巴的国家都学会了。

    甚至刘鸿渐都在想,大明的膛线枪或许也已经被偷学了去,毕竟这都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东西,只要一看枪管就知道了原理,那么一切都不难了。

    可是底火不同,只要保密得当,欧罗巴人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搞不出来。

    原因很简单,子弹是特制的,想要解剖就会爆炸,即便是想法子将里头的药都倒出来,没有精密仪器也根本无法将其中的成分分析出来。

    “朕明白!朕想赏赐研制出底火的两位匠人!”朱慈烺十分郑重的道。

    “这是应该的,皇上,不过你倒是不用赏赐银子了。”刘鸿渐也欣慰的道。

    虽然二人也是阴错阳差才将雷酸汞给弄出来,但不得不说,二人两个月不下山,是真的在努力的研制,也不得不承认,周恒一、孟忠良便是底火之父。

    刘鸿渐已经按照当初许下的豪言,奖励二人各一万两白银,剩下的便是名头了。

    “朕想封其二人为伯,刘卿意下如何”朱慈烺想了一下道。

    大明祖制有云,非军功者不得封爵,但这祖制早已被刘鸿渐和崇祯践踏的面目全非。

    但二人对爵位制还是有着突出贡献的,首先是放开了子爵和男爵的封赏,其次是大面积收回了铁券,也就是世袭的权力。

    范围之大,以至于如今包括亲王以内有世袭权力的人不超过十个。

    崇祯是因为对宗亲失望已极,而刘鸿渐则是因为看出了大明的病症——朝廷养了数十万只会吃饭不会干活的猪。

    爵位以及武勋的封赏,全面覆盖了军功、科研,也就是说只要你研制出来的东西能够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皆可封爵,此之谓科技兴国也。

    当然这爵位都是流爵,若是后代不肯努力想坐享其成,那是不可能的。

    “臣觉得并无不妥。”刘鸿渐认真的道。

    底火步枪若是装配到军队中,火枪兵的损失将极大减少,朝廷不用赔偿高昂的抚恤金,百姓们也不用失去儿子、失去丈夫、失去父亲。

    就这份功劳,封个侯也不为过。

    “恩,朕回去便拟旨。

    哦对了刘卿,这种枪军械所大概什么时候能实现量产”

    朱慈烺现在有点迫不及待的兴奋,或者说荷兰国给他带来的压力太大了。

    “还不行,至少三个月内都不可能,这枪……还不够完美!”

    ……

    ps:写的有点上头,还想再写点,但烟都抽完了,哪位大佬打赏包烟钱(滑稽)。

    ps:暴更会导致均订迅速降低,呼吁阅读盗版的朋友下载个读书app过来订阅支持一下吧,挣点稿费不易,码字速度慢,一万字从中午坐到现在,前列腺都受不了了。




第782章 不多也不少(第六更,为白银盟加更3/20)
    “不够完美刘卿何处此言”

    朱慈烺这人跟他爹一个尿性,凡是不懂的事儿绝不装懂,尤其是在刘鸿渐面前,二人的语气连都差不多。

    刘鸿渐简直无语,一直以来他以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甩手掌柜,现在他突然意识到,他错了。

    他不是,崇祯大叔才是,朱慈烺才是。

    这几年来哪里不是刘鸿渐四处的奔波、打仗、救火而看看朱家父子俩呢,人家就老老实实的在宫里晃悠,更有甚者小朱这厮还过上了种龙生活,找谁说理去

    “皇上,王爷的意思是,想在这枪上加装上瞄准镜,以及将子弹制作成弹夹。”一直侯在一旁听二人嘀嘀咕咕不听的宋应星接过了话茬道。

    弹夹不是弹匣,事实上以目前大明的工业水平,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实现弹匣压弹技术。

    雷酸汞作为起爆药实在是太敏感,弹匣的弹仓压入子弹时尖头的一段极容易触碰到被压入子弹的底火端,从而导致发生事故。

    但是弹夹却不同,弹夹说白了就是后世一款吃鸡游戏里类似98k那种,将子弹用金属漏夹固定在一起,以五枚一排,或者六枚两排的规格制作。

    弹夹的结构简单,制作起来也容易,仅仅是一种装弹辅助工具,而弹匣则是一种供弹装置,其结构也要复杂的多。

    只是枪体难免要做相应的改动,军械所目前还在研制中。

    至于瞄准镜也是十分必要的,后装底火枪的有效射程经测试已经达到了恐怖的四百五十步,比二代前装膛线枪整整远了一百五十步。

    这得益于枪管的密闭性,以及子弹的形状、材质,底火子弹铜制弹壳与弹头一体,气密性自然比前装压铅弹要好上不少。

    但是即便火枪有效射程已经达到四百五十步,但想凭感觉打中四百多步外的目标扯犊子。

    除非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神枪手,例如刘鸿渐亲卫营中的杨天宝等几个好手,但他们手中的枪可不是这种刚研制出的毛瑟步枪。

    哦不,应该叫恒一式、忠良式步枪,他们手中的可是后世大名鼎鼎的ak,还是ak的最终版ak自动步枪,无论是稳定性还是精度都要高得多的多。

    而加上瞄准镜就不一样了,至少想打中一两百步距离的目标还是大有可为。

    前两年玻璃研制成功后,刘鸿渐最先想到的便是开发望远镜、瞄准镜,而最初一带的瞄准镜如今已经装配到了ak小队。

    只是刘鸿渐对这一款瞄准镜的精度还不甚满意,目前军械所研制新一代瞄准镜的负责人是更年轻的孙云球,这个来自工学院一期生的年轻小伙子着实令宋应星以及刘鸿渐刮目相看。

    他不仅在机械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在光学仪器上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潜能,不足弱冠头上便已经有了男爵的爵位,就这还是宋应星担心赏赐过甚让这小子染上坏毛病专门给刘鸿渐打了招呼。

    “臣想一步到位,待瞄准镜和弹夹研究成熟并完成组装后,再去考虑量产的问题。”刘鸿渐叹了口气道。

    盲目的量产一种不成熟的武器对人力、物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也是对军队士兵的不负责。

    后世哪一种枪械想装配到全军,不是经过数年无数次的反复试验才得以实现的,大明如今的火枪威力虽然不能说天下第一,但与欧罗巴人对阵也完全不落下风,没有必要急于一时。

    “是朕太急躁了,一切就按照刘卿和宋卿的安排吧。”朱慈烺很老实的承认了错误,这让宋应星也深感诧异。

    心说怪不得王爷敢如此有恃无恐的做事,原来是早就将皇上给摸透了。

    “唉!宋老,榴弹炮的研制也得抓紧了,大明能不能打赢与荷兰人的战争,就全看你了。”刘鸿渐叹了口气,意味深长的道。

    榴弹,即开花弹,起爆药雷酸汞的研制成功,不仅加速了火枪的进化,对火炮也是同样里程碑式的意义。

    前装滑膛枪,对应前装滑膛炮,但前装线膛枪却不能对应前装膛线炮,因为炮弹实在太大了,可不是拿跟铁棍随便捅一捅就能将炮弹沿着膛线给捅进去。

    但是后装就不一样了,底火研制成功后,后装火炮几乎就是呼之欲出,如果能一步到位生产出带膛线的后膛炮,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当然,这其中的技术难题都压在宋应星身上,刘鸿渐本人是啥都不懂,而且这一点上刘鸿渐与大叔和小朱相似,不懂的事绝不瞎指挥。

    只是,将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宋应星一个人肩头上,这让刘鸿渐心里也有点愧疚,宋应星为了军械所的各项研究日夜操劳,如今已经瘦削的不成样子。

    “放心吧,王爷,老夫有把握在半年之内将您所说的榴弹炮造出来,咳咳——”外头天冷,宋应星咳嗽了一嗓子道。

    “宋老,你也要注意身体呀!算了,跟您都说了不下八回了,您从来都不肯听。

    这样吧,从明天起,本王可是要派人来了。”刘鸿渐对宋大爷也是没辙。

    大体上科研工作者都是这样,即便是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却总是情愿呆在实验室里,而对花花世界的物质享受不慎在乎。

    如果他没记错,宋大爷赋闲在家后可是活到了七十九岁高龄,可如今他才六十一岁头发已经花白,他真担心宋大爷出意外。

    “派人派什么人”宋应星有些犯迷糊。

    “本王准备派俩人,专门盯着宋老你。”刘鸿渐无奈的道。

    “盯我盯我做什么,王爷是担心老夫将军械所之机密外传吗”宋应星没好气的道。

    “哈哈哈,宋卿多虑了,我看刘卿是想逼着你休息。”朱慈烺哪里还不知道刘鸿渐的心思。

    事实上这也是朱慈烺对刘鸿渐格外信重的重要原因,他一直谨记着崇祯临终前对他说的话——佑明其人,当信之、亲之,方可用之、安之。

    “对!本王派俩人就专门盯着宋老你,早上盯着你必须锻炼身体,白天盯着你必须按时吃饭,晚上盯着你必须在酉时出实验室下班。

    宋老,你知道本王没有别的意思,您的身体不是自己的,是全天下大明百姓的,你应当保重自己的身体。”

    见宋大爷想发飙,刘鸿渐抬高了音调说出了后半句。

    宋应星闻言顿时没了脾气,同时又有些感动,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这般关心过他。

    “老夫,记得了。”宋应星捋了捋花白的胡子道。

    朱慈烺突然有点羡慕刘鸿渐,在深宫高墙之内,除了他那的母后和妹妹,他感受不到多少温情,即便是后宫的妃子间也都是勾心斗角多于和睦融融。

    他也渴望拥有朋友,拥有好多好多可是说真心话、互为肝胆相照的好哥们,可是……我太难了,朱慈烺心中微微的叹了口气。

    即便是他想以朋友的身份跟朝臣、跟宫里的太监聊天,但那些人总是会变得唯唯诺诺,朋友对于皇帝来说是奢侈品。

    还有他有一个,不多也不少。

    “刘卿,接下来咱们去哪儿”回去的路上,朱慈烺对刘鸿渐道。

    马车内昭仁一直对二人爱答不理,洁白的大海螺也被她扔到了马车的一角。

    她觉得自己被骗了,看二人回来时那谈笑风生的开心模样,他们肯定是去玩儿、或者偷偷吃好的的了,却把她留在院子里玩儿蚂蚁。

    “那便去臣家里吃个便饭吧!”刘鸿渐心里门儿清,这小子既然问去哪儿,肯定是意犹未尽没转悠够。

    ……

    ps:暴更一波,九月的最后一天了,提前祝兄弟们国庆长假快乐、伟大的祖国七十年生日快乐、同时也向不辞辛劳的科研工作者们致敬,希望他们也都能保重自己的身体。

    如果明天时间允许,会依旧多更,最近真是愧对大家伙儿,算是补偿吧,也不求月票、推荐票、打赏什么的了。



第783章 朕不头疼(第七更,为白银盟加更4/20)
    “那敢情好,朕可是很想念你府上大厨做的菜肴呢!”朱慈烺随口道。

    他曾经还专门派尚膳监的人来西山学习,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尚膳监的人怎么做就是做不出那个味道来。

    “呵呵,那这次你可是有口福喽,咱家柳姐可是又研制出好多新菜肴!”刘鸿渐哈哈一笑道。

    “哼!就知道吃!”昭仁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小声嘀咕道。

    “可不是就知道吃,鲁圣人曾经说过,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他饿得慌。”刘鸿渐刮了刮昭仁的俏鼻子,调笑道。

    “刘卿,总听你说那位鲁圣人,朕想了好久都没想出这位圣人是谁,也未曾在书中见到过,敢问刘卿,这鲁圣人姓甚名谁”
1...251252253254255...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