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嘿嘿,这都是二档头的功劳,俺们只是按图索那个什么骥。”这匠人也很实在,得了夸奖嘴咧的合不上,想用个雅词儿,又想不起来。
“宋老,这引信问题还不能解决吗”刘鸿渐摸着下巴皱着眉,宋应星赶紧走上前去。
不能既用既燃的手榴弹是没有灵魂的,而引信便是重中之重,两军相遇便是千钧一发,哪里还有工夫去找火把。
“大人,这只是最初研制出的试验品,门下请大人过来,正是因为着引信有了突破,
这是昨晚门下研制出的新引信,只不过还未向诸位同僚们公布。
大人请看!”宋应星神神秘秘的从腰间取出个用纸卷成的小物件。
这细细的纸筒内不知填充了什么,从中伸出一根线,线的一头还套着一个圆环。
“大人您用力拉动这圆环,要快!”宋应星提醒道。
刘鸿渐瞅了瞅不疑有他,猛的用力一拉。
只见这纸筒瞬间便冒出一股烟继而被点燃,把刘鸿渐吓了一跳。
“就是这个!本侯要的就是这个!”刘鸿渐激动的不行。
“大人,门下的初步设想是,把这手榴弹的木柄镂空,把引信藏入其中,以木盖封之,可防雨防潮也可防止出现其他意外。
待需要用时,取下木盖,拉动圆环抛向贼军即可。”宋应星说道。
“就这么办!本侯宣布,所有参与手榴弹研制的匠人,各领赏银一百两,老宋你功劳最巨,赏银两千两。
还有就是,一定要尽快投入生产,人手不够就招,所有军械所的工人月银提升至二两,另加米粮半石。
银子,本侯不吝赏赐,但是挑选人手一定要严格再严格,马虎的、手脚不利索的、品行有瑕疵的一律不收。
一定要保证做工、精度和产量,还要保证安全,至少要日产达到三千,至于需要多少人你看着办!”
火枪兵在战场上的表现最能说服人,这遂发枪将是未来大明的标配,工人的待遇自然不能差。
刘鸿渐压住心里的兴奋,对宋应星等人说道。
按照先前,刘鸿渐是打算慢工出细活、物以稀为贵的,但是现在他不打算等了。
他要扩张!再扩张!他要用最粗暴最快速的方式完成某人的心愿,为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宋应星作为科研狂人,在不缺吃穿的情况下,早已对赏银没什么兴趣,反倒是他身后的
第300章 九边献俘
“哦何事你宋老还做不得主”军械所又发明出一大杀器,刘鸿渐的心情明显好多了。
“是咱们的纺纱厂,纺纱厂内三百台新式纺纱机已经投入生产,日产棉纱两万余斤。
且咱们的棉纱不仅产量高还稳定,棉纱粗细均匀、质量上乘,引来不少周边府县行商的青睐。
他们皆想包揽咱们棉纱厂的售卖权,其中以嘉定伯周奎最是积极,他不但想包下咱们的生意,还想购买咱们的纺纱机……”
虽然知道刘鸿渐肯定不会同意,但宋应星还是如实汇报,毕竟周奎乃是国丈,一般人还真惹不起。
“周奎那个老匹夫,吝啬的周扒皮,葛朗台转世,严监生的祖师爷,还有脸找本侯做生意
不卖!那个老杂毛若敢刁难,让他来找本侯,看本侯不弄死他!
棉纱生意不用找其他人,去联络山西的顾大通,让他选得力人手负责此事。”刘鸿渐三言两语间下了定论。
棉纱这东西是硬通货,好的棉纱肯定是不愁卖的,而这伯爵纺纱机比西方早问世整整一个世纪,刘鸿渐暂时也并未打算公之于众。
自己可以信得过的商人并不多,能在国难时散尽家资,顾大通绝对算一个,既然如此,有好差事,当然应该选自己人。
眼见天气转暖,也不知顾大通那边的煤炭生意做的怎么样了!
“哦对了,眼下已经到了开春时节,暖棚的土豆、红薯如何了”刘鸿渐问道。
除了战事,这两种作物的推广也是关乎大明社稷。
“大人,土豆和红薯的培育是门下的两个儿子在负责,听二人说这几日便要交付给各皇庄的管事。”宋应星道。
虽然他对农事也有研究,但一心不能二用,自从进了军械所,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军需上。
而他的两个儿子宋士慧、宋士意反而对农事颇有造诣。
刘鸿渐还是有点不放心,还专门骑马去了暖棚查验,结果看到暖棚内红薯秧子绿油油的蔓出去好长,才终于放下心来。
一排排的暖棚几乎遍布西山的一角,如此多的暖棚需要的人手必然也是海量,但这年头最不缺的便是廉价劳动力。
宋士慧二兄弟仅以包饭食这一待遇,便从附近皇庄征集来数千种地的好手。
这些作物也是他们日后要种植的,两个小宋正好又借机培训出了不少懂行的,这些人在今后都将成为土豆、红薯推广的骨干。
红薯这东西不仅果实可以吃,就是这红薯叶子也是可以直接做菜,秧子也可以喂养牲畜,简直一身都是宝。
刘鸿渐折腾了半日正好腹中空空,便直接让军械所的厨子下了个小灶。
手榴弹研制成功即将量产,遂发枪、纸壳弹产量稳步提供,纺纱厂也要开始盈利,刘鸿渐心情自然不错。
一盘绿油油的红薯叶子,一盘小炒肉,一壶烧酒,刘鸿渐与宋应星吃的不亦乐乎。
“老爷,兵部的人找您。”牛大棒槌端着个大海碗一边吃着菜,一边从屋子外面走来。
“兵部的人找本侯作甚咋的找人都找到这儿了”刘鸿渐喝下一口酒,头痛道。
“老爷,您还是宣辽督师呢!”牛大棒槌提醒道。
“去去去,让他等会儿!”刘鸿渐挥手示意。
又重新交代了一下日后军械所的事项,特别是新作物的推广,刘鸿渐才匆匆的从军械所离去。
待到得兵部,兵部尚书李邦华早已等候多时。
“侯爷,三千营参将吴炳豪和陆海波自边关前来献俘,如今已到达安定门外,本官不敢妄自做决定,想问问侯爷这些俘虏该当如何处置。”
自从刘鸿渐任了督师,全权负责九边战事后,他这兵部尚书反倒闲了下来,与户部一样反倒成了边军的保姆,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运送补给、保证军需。
不论是从职权、还是军权,面前这位年轻人都在他李邦华之上,况且从这一年来的作为来看,这年轻人确实很让他佩服。
是以即便他是兵部尚书,对于这等要事,李邦华还是会请教刘鸿渐。
第301章 是砍还是捅,全凭诸位喜好
四月初一,京城西市,艳阳高照。
西市街头早已人满为患,比上次山海关之战献俘时人数还多,因为此番不仅有百官参与,甚至有传闻,连大明的太子殿下也会前来。
三千营参将吴炳豪身着一身闪亮的盔甲站于最前,他的身后是数排经历过关外厮杀洗礼的京军勇士。
再之后是五排俘虏,每排皆是十个,侧边一辆辆囚车,每辆车里沙丁鱼罐头般竟然塞着十个鞑子。
这些鞑子与先前一样,皆是一路上被明军士兵们把头顶的那撮儿仅有的毛给薅了个干净,光秃秃的脑袋一脸的生无可恋。
此番从边关运来的俘虏仅有六百余人,这六百人是从全部俘虏的四千余人中挑选出来的,大部分有军职在身。
算是建虏的基层骨干,但此刻这些骨干大多已经被饿的跪都跪不稳。
西市监斩的高台上,兵部尚书李邦华、刑部尚书孟兆祥皆是已经正襟危坐。
监斩台上共摆放了四张椅子,然而这二位尚书级别的人物竟然分别坐在两边,把中间的位置空了出来。
百姓们焦躁的等待着,不时有高喊着杀死鞑子的声音传来,整个西市乱糟糟的。
“肃静!”不多时一队骑兵从街头奔袭而来对西街进行快速的清场。
接着一队明甲卫士,数步一丁,站在了五城兵马司的内侧……
片刻后一架比先前崇祯銮驾稍小一号的轿子从长安街方向行来。
当先打头的是一个十分骚包的青年,这青年一身蟒服,头戴紫金粱冠,腰间佩戴鎏金宝剑,背后数个大汉个个背着一把古怪的武器。
“看,是安国侯爷!”不知是谁竟认出了这骚包的青年,大喊道。
惩治贪官、数次击败建虏、大搞土木工程,刘鸿渐目前在京城那是大名鼎鼎。
“恭祝安国侯爷长寿无极!”一个老头对着刘鸿渐大吼,他的大儿子如今在军械所做工,也因此一家人安然度过了这个隆冬。
“侯爷大恩,老张家不敢忘,张大朗祝侯爷财源滚滚……”
“乡亲们好!乡亲们好!”刘鸿渐拱着手笑呵呵的给身边的百姓还礼。
“侯爷人好呀,俺的傻小子如今也在那军械所里做工,那边不仅吃的好,月银高,还从不拖欠……多亏了侯爷,不然俺家真不知怎么过这个冬……”
“谁说不是呢,俺家那口子没啥本事,只有一身的力气,如今也在帮着侯爷盖房子,他们都说侯爷人特好!”
“哎哟!先前俺家那傻小子要去,俺还以为这些个勋贵没一个好东西竟没让他去,悔呀!”
“嘿,孙老汉,听说军械所昨日又发了告示,又要招人呢!”
……
“刘师傅,他们是在说您吗”轿子窗帘被掀开,太子朱慈烺仰头四处望望,轻声道。
朱慈烺已经十六岁了,但出皇城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他看着这些一身土布、浑身补丁、面黄肌瘦的百姓,如同看到新生事物般新奇。
“嗯,可能大概也许是在说我吧,嘿嘿。”刘鸿渐十分臭屁的道。
力所能及的帮一帮这些百姓,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与那些个烂到骨子里的勋贵国戚们为伍,有意思多了。
跟这些大老粗们扯犊子不用担心被人背后捅刀子,他们担心的无非是吃穿用度,他们是那么容易满足。
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想活下去,想延续自己的香火……
朱慈烺自认不是个何不食肉糜的太子,他知道先前大明的库银告急,他知道大明百姓过的苦,可没想到竟然是这个样子。
“所以呀殿下,身为大明储君,也不能总是呆在深宫里,而不知民间疾苦。
此事我若在朝堂上说,你看身后那些大臣,肯定又要说我妄自尊大、有违祖制云云”刘鸿渐回头看看轿子后方一排排的朝臣道。
“但是你看这些百姓,他们哪里有那么多弯弯绕,你对他一分好,他便能记你一辈子,这才是大明的根基呀!”
朱慈烺点点头若有所悟。
他不是不想出去,事实上就算是今日九边献俘,也是安国候刘鸿渐一力促成。
待到一行人行到监斩台,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赶紧起身行礼,街边的百姓也是跪倒
第302章 是骡是马,拉出来遛遛
啥让高高在上的朝臣们杀鞑子
三千营吴炳豪和身边陆海波对视一眼,不知侯爷何故。
这二人武夫出身,对文人有一种先天性的敬仰之情。
包括他们身后的几排大头兵,在他们眼里,朝堂里的大臣都是学识渊博、以天下为先的智者。
“安国侯,你胡言乱语甚么
我等乃是读书人,怎能干这等有辱斯文之事
简直是岂有此理!”礼部尚书马士英从台后站了出来反驳。
这一大早的刚下了早朝,便在皇上的授意下跟着这小子来到此处,马士英还以为是让他们这些大明的肱骨们去参加献俘仪式,顺便让这些大头兵们感觉受到了重视。
可现在呢这安国侯说什么
让他们当刽子手这简直是对他们这些读书人的侮辱!
是可忍孰不可忍!
“哟,这不马大人吗
我记得去岁,马大人还给圣上上过一道奏疏,说恨不能披坚执锐,为圣上斩杀建虏。
怎么如今机会来了,竟又变成有辱斯文之事!读书人都这般自相矛盾吗”刘鸿渐冷笑道。
“哼!此一时,彼一时也!
去岁是因建虏犯边,而今建虏已退,我辈读书人应当勤于政事为圣上分忧!
你身为大明安国侯,岂不知此理乎”马士英回道。
他吃了两次亏,对于安国侯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十分忌惮。
但眼下内阁沦为纸糊,六部之中敢于‘说真话’的只剩下他这个礼部尚书。
马士英俨然成为一众御史言官们的首领,此时这安国侯出言挑衅,他就算再忌惮也是不能忍气吞声。
否则,他便与内阁的纸糊阁老们,有什么区别
“乎你马格吉!你也知道建虏已退
建虏因何而退是被你这读书人说退的吗
如今地上这么多鞑子,你有能耐过来说死一个!
你倒是过来呀”见马士英不语,刘鸿渐轻蔑的道。
若不是这些鞑子都要被饿晕,估发起狠来估计不少言官们都能被吓尿。
“狗屁!那是大明十万将士用战刀长矛拼出来的!
吴炳豪!你过来!”刘鸿渐突然对身后的三千营参将吴炳豪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