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约梁山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山水话蓝天
在契丹人眼里,西域,那是什么?
沙漠、戈壁、荒滩,风化的魔鬼城,干旱太缺水,凄厉的风呼啸着,吹人身上刀一样刮,尘土漫天,太干冷,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赌命,千里万里迢迢跑去那受罪,那不是有病吗?
宁做富人家的狗,不作穷人家的主子啊。
何况,大理国是最有名的佛国,那的人应该很仁慈.......契丹人也信佛......
当然,也有不少的契丹人忠诚本族,怀着幻想选择投西辽去当主人阶级。只是东辽这边的真能成功逃去是少数,成群结伙的也纷纷悲惨倒在遥远艰难、什么帮助也得不到的路上。
辽皇这离回鹘地近便,还有西辽军暗中接应,结伙往往就能成功逃去。可是,这叛逃情况很快就引起辽皇部的注意。
辽皇大怒:你西部军背叛了朕,不肯服从和帮助朕也就罢了。你们有战马骑兵优势,朕奈何不了你们,只能强忍这口气,相安无事就好,现在竟然敢引诱拉走我的人?你敢害死朕.......
辽皇部官员也不是草包的什么也不行,立即加强了人口控制,也很方便控制,现在也是农耕村镇集中生活,不再是松散不可控的游牧......逃走了一些人,但风波动荡被遏制了。同时,辽皇军还摆出要讨伐回鹘地西辽势力的阵式,也不缺兵力,当初跑这的本就有十几万可用兵,随后又吞并了从高原上被海盗国赶下来的教士、愚昧迷信以死追随的教徒,以及高原腐朽凶残统治者及相关势力,钱粮财富什么的好处没得到多少,但人口一下了增长了一倍,有二百多万上下了。
这些侥幸逃脱的宗教士和政权者共同构成的高原统治者,当初仓促逃离高原,来得及带走的财富不多,下到青海甘肃等地又遭到大理海盗军定点埋伏专门截杀高原贵族.....能剩下的粮食就更少了,在活物都没几只的苍凉无边荒原上落脚的话,只会先后全得饿死,再者寒冬很快降临,没屋子没帐篷,冻也冻死了,无奈投奔了辽皇,身边还有的财宝全奉献了辽皇......和辽皇达成协议,跟来的部众成了辽民,由辽皇的人统治。残存的贵族后来被辽军悄悄杀尽。当然,少数高僧成了座上客。辽皇信佛,精神空虚不安,在那个时候尤其需要高僧点化.......继续共同愚弄吸血民众。
辽皇势力大增,给西军五残部以及河西回鹘地的西辽军都带来了压力。
回鹘地西辽军不想和辽皇大军开战,辽皇这的契丹人又被辽皇控制住了无法西逃。回鹘西辽只得作罢,改为专门引诱和等候东辽来的.......等来等去也没接到多少,反而察觉辽皇阴谋想打来强吞这的还有的几十万回鹘人,以及战马钱粮等财富。辽皇还有野心......
此地的存在已经没什么意义,再等下去只会拖入东部的麻烦甚至凶险中,于是决定全体撤离。夏收有了足够的粮食后,等天气凉爽了些,就退往西域得西辽统治区......
王念经带着六万刚降的禁军西进,正是要消灭西辽在河西的驻军,截下回鹘等人口和财富。
攻约梁山 11节冷兵器军队在热武器下的悲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攻约梁山最新章节!
西征军一路绿化一路进军,到的西军附近,粮食刚好即将耗尽,就对必然能发现的西军出来的巡逻侦察斥侯命令说:我们不是来打你们的。回去报告你们领导,立即供应给我军xxx石粮,不然,你们就得成为我军不得不攻抢的目标。到那时,你西军残部就是我大理的必杀死敌.......
大理军的强势蛮横深深刺激了西军各残部。
有将领大骂:嚣张什么?狗一样的东西,依仗海盗凶威苟且活着,当自己也是个人物了......
有的怒喝:真当咱们怕他们吗?以为我西军残破就没人没实力了?.......
有的愤怒大叫:他们肯定是没粮了。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杀了他们夺了战马。有了战马,我们还用再怕什么.......
乱哄哄各种叫嚣都有,但就象朝廷一样叫唤来叫唤去,最终仍是萎缩老实了,而且很快。
被海盗国抛弃在这的这些西军官员如果不烂如果是那么的有种,也不至于几十年了也奈何不了小小西夏政权。整体上论就是群只为权势富贵私利的腐败武夫官油子,有打仗经验和一定的能力却无骨......和他们愤恨的士大夫一样极会观风向、明哲保身,趋炎附势,哪有真正的血性........
叫嚣得累了完事了后,立即就有人聪明有谋说:这是个机会啊。何不趁机交好大理军,让大理国满意?咱们也能混成大理官,带着部下军民去,有势力有富贵,就不用困在这活受罪了......
这个说法立即得到了太多官员的赞同甚至高呼叫好,特么的转眼就忘了刚才还大骂呢......
此时,姚古部已从熙州迁到渭州。刘延庆部在原州临泾城。种师中部在庆州。刘仲武部在环州。折可求从府州退到延安府。五部扎堆抱团求生。
姚古和依赖的助手王厚,还有大将焦安节、朱定国;刘延庆和宝贝儿子刘光世,还有刘仲武部等主要领导都快马去了种师中这商量怎么办。种师中年纪最老,威望最大。
一番紧急商讨后,结果自然是给大理军供上粮食。
种师中、刘仲武、王厚等留在这本就是为了执行赵岳的计划,对所谓的大理军此次所谓的西进到底为的什么都心中有数,不积极却也不会反对供应粮食。
其他人是不敢招惹有海盗撑腰的大理国,而且幻想着趁机投了去。刘光世、焦安节、朱定国等抗金怕死重将尤其叫唤得欢,大力主张就此和大理拉上关系,怎么也能开启点交情......
退路啊。
再说了,大理军要求的粮食也不算多。拿出去了也不至于形成西军饥荒.....秋粮也很快......
粮食由这四部先凑齐迅速出了。
折可求部在北边的延安,离得较远,送粮赶不及,应出的那部分先由这四部代交了,以后给四部补上。五部之间就是这么既联盟又权势利益高度独立各顾各的。这是必然的。
大理军很满意? 也果然言而有信,带着粮很快走了,继续西进? 出了陕西进入宁夏? 却一路不再搞绿化? 很快又到了辽皇的地盘,又向吓得要死的辽皇勒索,补足了粮食继续西进。
辽皇这才松口气.......
耶律延僖还以为是海盗国要收拾他呢? 岂能不怕?
此时? 回鹘地西辽驻军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再过几天就押着百姓撤回西域老巢了。夏粮收了,秋收的粮却一点儿没种,抛弃这的决心已成定局? 之前不走是再等等? 等些东辽契丹人能再来? 也是消耗消耗高产玉米土豆等造成的太多夏粮? 减轻运不走和撤退路上的困难和负担。
还有个极重要的原因是天气。
大西北戈壁荒漠? 气候残酷? 盛夏时节若是撤退,白天能活活热死晒死人,晚上又冷得慌,若是再遇上连绵风雨,那不是解暑的美事? 而是恐怖灾难? 路会泥泞无边陷在荒漠中病倒......
此时? 辽皇部与河西西辽部也正处在对峙状态。
辽皇以重兵严控治下契丹人西逃投了西辽? 毁了他的统治根基。
西辽军也在严防辽皇仗着兵力多打突袭杀来抢掠人口、财富,和辽皇那没有的也是最想要的羊鸡弩马等牲口以及战马。
另外,驻守这的西辽大将还算计着在回鹘百姓撤离后? 以辽皇只有步军的能力无法再抢掠威胁到这砦百姓时,伺机再杀回来突袭辽皇部,硬抢辽皇治下的契丹人口。反正,西辽半点儿不缺战马,而且是东西方的优良战马都有。他们这些驻扎在这的兵力是全骑兵,有三万之众,快速奔袭回来很容易。为此,他们还专门组建了五万回鹘兵充当步兵用,到时用于押解强迁的契丹人西行。这些步兵会潜藏在山林里,等马军回来后一并打突袭强卷......
至于辽皇失去本族契丹人口基础会坐不稳统治宝座,甚至会在冲突中死掉,西辽将不在乎。
在西辽和东辽太多人眼里,辽皇耶律延禧荒唐废物玩残了辽国,属于罪大恶极早该死了。对东辽人来说,若不是当初辽皇逃得快,得以躲到宁夏那边去了,他们会把辽皇撕成碎片才解恨。耶律延禧却还在他喜爱的马屁精萧奉先、萧德里底等佞臣哄骗下还在天真幻想着圣威回归东辽。
西辽军组建回骶军,这很容易。
当初吞并这时,原回鹘贵族或其它统治者、民族主义者危险分子,还有老弱病残回鹘民,要么在战争中清理杀死了,要么就是被挑出来全赶走了,押去丢给东辽当奴隶或炮灰用,死在残酷的路上或命大能去了东部。现在的回鹘这全是青壮男女及孩子。不象传统那样杀掉车轮高以上的不能干活却会成长为危险的孩子,是西辽独立了,需要持续壮大人口,也需要保留这些孩子,减少其父母及族人的对抗情绪,不再是辽国过去那样搞减丁政策削弱契丹族以外的各族人口势力。
西辽军防范和想算计辽皇,又有战马便利,派了大量骑兵斥侯远近监控和刺探辽皇部,这使得他们能及时发现突然从遥远东部奔这来的大理军。大理军也没想防着被发觉,大摇大摆.......
西辽在这的主官和大将们得报,不禁大吃一惊,也很不解,大理骑兵?到这来干什么?
同时也得报,辽皇军竟然撤走了,迅速全撤了,缩回了本部。
这让西辽官员们越发迟疑不定,感觉不好。
不论怎样,立即做好迎战准备是最正确的选择。
为防止大理军闯进来烧杀抢掠夺走或毁掉撤退的一切物资和准备,西辽这的领导决定决战于外,主将统领三万由契丹人与其它西域杂族蛮子勇士组成的凶悍骑兵,带着五万回鹘步军迎战。
双方相遇于一处平坦辽阔的荒原上,利于马战。
即使面对两倍于己的大理全骑兵大军,西辽军也根本没把其放在眼里。
他们可不是辽皇或东辽那边的辽军那么不堪。他们是震慑西域的凶悍契丹人精锐骑兵或根本不怕死的高大强壮骁勇善战西域杂族猛士野人。在西域,最恶劣残酷的战争也打过,无所畏惧。何况,论总兵力也是八万,而且还可以更多,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他们占优势,而大理军远来疲惫,或还有水土不服、粮草无继等等困扰.......
双方一个成心来杀,一个成心反杀,没什么好说的,略一喊着交流了情况,确定确实是敌人,立即就开战。西辽主将狞笑一声:有海盗国撑腰又怎么的?还能威胁到我西域去?
杀——
没有试探,西辽一上来就全军进攻,骑兵当先。要以西辽精良的战马和野蛮善战优势一举打垮大理军,不给大理军休整喘息的机会。
万马奔腾,刹那间似乎天地都在打鼓打雷,震得耳朵都聋了,荡起的干燥尘土弥漫到半空成了浓厚烟尘,模糊了辽军的视线,后边的骑兵看不清什么,只闷头跟着前锋猛冲过去厮杀就得。
大理军却竟然不赶紧也跑起来提高冲撞迎战能力,竟然步军大阵一样不动了。
前锋辽军诧异又越发狞笑:这是被吓住了。没见过这西北骑兵大战的阵式吧?.......死吧你......
进入四百米,三百五十米,三百.......辽军咆哮着扬起了战刀准备接战,就在这时突然,啪——,一声奇怪的响声,辽军前锋大将的丑陋大脑袋猛一扬,异常雄壮的身子也一颤,眉心部位出现个指头粗的窟窿,一声没吭轰隆栽下马,转瞬被辽骑踩成........
随即,哒哒哒........的奇怪响声密集响起。大理前锋军那竟然喷出了一片火舌.......凶猛无敌又自信的西辽骑兵猛士在火舌喷射中一片片落马,前锋眨眼陷入混乱偶有惨叫,后边的辽军被尘土阻碍了视线,看不清前边怎么了,惊骇中却还是保持猛冲,然后接着一片片诡异地落马........
这是现代突击步枪武器在东方大陆战争中的第一次出现,仅仅三千人分左中右三个方向的连续射击,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就扫射掉了近两万人的这时代可称是最强大的冷兵器骑兵团之一。
排在突击枪骑兵后边在马上坐着不动看光景的六万原宋禁军骑兵,全都看呆了........
他们在大散关整训时就见到过这种大理国新武器的可怕远杀能力,但只见过单发射击,没见过全自动状态的连续射击,更没见过大量人的一齐开火。他们知道其可怕无敌,这不是自己强勇凶悍狡诈就能对付的,所以格外很老实听话,即便此次只区区三千这样的大理兵带着(押着)他们出征遭大罪了,也不敢耍性子胡来。当然,也是顾虑胡来爽一把就把自己爽绝路了。
在荒凉无人甚至也无大动物的西北,若是他们敢闹事甚至反叛,绝了刚幸运获得的大理新军身份,就会沦落成荒原野人饥民,宋国回不去了。投西军残部?他们不愿意去那困着遭罪最终难逃灭亡。投辽皇?自然更不愿意去当奴隶炮灰,生不如死,甚至被欺骗着杀死夺走了战马。至于回鹘地的西辽,他们根本不知道河西走廊还有这个势力。就算知道了也照样不会投靠.......
现在亲眼目睹三千大理军一齐开火的可怕杀伤速度,禁军们咋舌,不禁庆幸自己老实听话。
这尼妈的若是自己在路上犯浑成了大理军镇压甚至剿灭的对象,咝——,还是别想了......
太特么瘆人了,真能活活吓死人......
西辽军主将也已稀里糊涂死在扫射中。后部幸运还没遭遇射击的几个将领吓得马都快骑不住了,马也是受惊了乱叫乱跳不听指挥.......直到这时候,这几个将官以及辽军才懂了大理军为什么不动、为什么呈三面包围之势。原以为是大理骑兵太无知不懂骑战精髓妄图以兵力优势三面夹击取胜,谁知夹击是事实,却不是自己想像的那种冲杀........然而,此时明白了却已经晚了。
大理那三千突击枪骑兵的战马都是专门训练出来的,习惯了射击,并不惊慌。六万禁军的战马没经过这种训练,却都事先堵着耳朵甚至蒙遮着眼,到底是宋朝廷训练出来的战马,不那么容易受惊,而且也受过鞭炮火响惊吓训练,为了战争中避免火药武器惊马,所以也能安稳。
辽军的马就不行了,即使经过了鞭炮惊吓训练也架不住突击步枪大面积开火的可怕,又有主人死了掉下去了的惊吓,辽军战马受惊了乱踢乱叫乱跑,自然不敢冲向大理军,向别处散,被等在外围的禁军骑兵收走了。
突击枪骑兵三面压缩前进,追着继续扫剩下的辽军,杀得辽军彻底崩溃掉转马后逃,结果只会被已运动包抄过去的禁军截住,在四面包围中被火舌扫射,单发射击,或弓箭刀枪杀死。
西辽军的战马都是一二等得良马,远不是大理军的四流五流马能比的,纵马逃跑有优势,可惜,万把人在六万禁军密集包围和杀戮下一时冲不出去,在突击步枪打击加成下只有灭亡。
一个不留,全部直接消灭。
这是王念经的命令,也是为了彻底扫清辽军俘虏会带来的麻烦和危险。
五万回鹘大军?
直接就傻比了,老实弃械跪倒举手投降........
攻约梁山 12节西征大计划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攻约梁山最新章节!
热武器在西北古代战场首次发威,轻易一战就短短时间内终结了三万强大辽骑兵。
剩下的回鹘人,他们本就是属于比较老实的人,或者说无血性无骨者,所以当初才能被西辽留下充当国民用,现在也同样,不,是吓坏了,战战兢兢更老实服从大理军的控制指挥。
此前西辽军就准备走了,一切都收拾得现成的方便离开,王念经接收了这个成果,在高兴的同时也惊叹赵岳创立的强大情报机构与分析判断抓时机能力。
他即便在赵岳身边当侍卫长生活了很久,对赵岳应该说很了解,可是,至今仍然一直觉得赵岳是个谜,神秘难测可怕.......现在,他更有这种感觉......又不禁大为庆幸:那是我主人,我的靠山.......也不禁怀念起征台湾时悲惨战死的江湖死党刘文舜来:老伙计,你若是没死该多好......
他感觉自己这辈子就聪明了一回就是当初听了死党的话,坚持老实坚决追随了赵岳。
稍感叹与总结了一下自己,王念经振奋精神迅速推进下一步——改造和绿化河西走廊。
国家不需要这片一千里长的太难得土质肥沃水利便利的黄河河套之地重现:鱼米之乡塞上江南,这种人类宜居处或西北防御战略要地,陕西宁夏等广大西北地区也不需要承担国家最重要的棉花主产区功能。计划全部恢复原始,要成为的是植被茂密丰盛的动物天堂栖息地。棉花需求,由远澳与天竺提供。那更适合棉花丰收,更有能力做棉方面的保障,化田对环境的破坏也小。
大西北计划是赵岳整个国家战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绿化与改造河套,这回就不用大理军队辛劳了。
回鹘人准备随时跟着辽军撤走,没夏种,不用操劳农田了,除了放羊,也就无事可做,稍大的无论男女全被组织起来划出队、组,选出队长组长,在骑兵的监管下在各地种下树草种子。
几十万人的力量,搞这种最简单的活,又有军队看管催促,速度效率可想而知能多么快。十几天,带来的大量种子就用完了,顺利按事先就勘查规划好的那样完成了此次绿化任务。当然,这次只是初步改造了一下河套的中西部地区,辽皇部下占据的东部地不能搞。也不必担心西辽势力不在了,辽皇部就会趁机占据整个河套,把绿化改造的地方破坏掉又恢复为农田。
辽国成了农耕社会,辽皇部和缺战马的宋国一样得高度依赖城池保障安全? 辽皇和贵族们腐败享受惯了贪图原西夏都城等大城的豪华舒适也不会肯搬往别处做统治中心,总人口又少,现在的占有地的农耕条件相对也比较好? 又有现成的原西夏人的城镇房舍可居住? 就不会西迁占了全部河套。他们也不敢迁过去。怕西辽趁机抢来。与东部西军残部相比? 辽皇部更怕西辽之害.......
还有,大理军撤离时,回鹘的简陋王城村镇等房舍建筑会全部破坏掉? 辽人来了也住不得。
只是? 回鹘人眼中闪烁着悲伤。
这里是他们一代代的家园,付出无数代努力辛苦开垦成熟田良田的田地,就这么成了草地甚至是林场。他们懂点? 牧草的种子往往根系极发达? 钻地极深? 只要长成了? 想铲除掉就难了。树木就更不用说了。想除根? 那太难了。这些田地以后就这么成了很难耕种的......当然? 这也不会再属于他们的家园了。大理军要卷着他们去大理,以后的命运难知.....但,应该不会太糟糕吧?大理国怎么的也比野蛮凶残的辽国强。蜀中云南,怎么也会比戈壁荒漠干旱的西域强吧?
这些回鹘人不理解大理军为什么在河西种草种树修水利。
费这事不是多余吗?
大理偏居西南,离这太远了? 又管不到这里.......难道是故意毁田不让辽皇占了这?
完成了任务后? 王念经依然不急着走? 继续停留? 直到看到种下的种子一片片从地中钻出绿芽来,他松口气又组织人手,从黄河或这的其它河流弄水浇灌远比较干的地方的苗.......
天渐渐凉了? 苗长大了根扎深了。粮食等该减轻的负担也减轻了,这才卷着所有财富撤离。
辽国的战马成了王念经部下的战马,多出来的数万禁军的劣等战马正好用于拉车拉孩子弱女人,增强迁移能力,减轻回鹘人远行负担和罪受。这种态度让回骶人心里安稳了不少,愿意跟着.......他们其实会划为最低等,即第五等国民,会被拆分到包括四川在内的全国各地去,不再成族群甚至不再有亲朋,会有自己的房产或国企安排的住处,国民有的田地牲口等财产待遇是没有的,只能在国家的牧场什么的地方为国营工作。或是给帝国其他公民或企业当类似佃户雇工......
社会就是这么残酷,总得有人在最底层当牛马做出最大牺牲。尤其是,为国奋勇征战而伤残的军人,尽管有国家保障,却总得有人伺候和负责耕种.之类的让伤残军人也能生活得富裕,不会被社会生活水平拉下,更不会为自己奋勇为国一场后对国家却感到失望,陷入失落甚至怨恨中......不能让忠诚为国家民族做出重大奉献牺牲的人流血又流泪。那么,这些对中国毫无贡献甚至是侵略过中国对中国有原罪的异族,吸纳为国民后,自然是要做出牺牲的人群。
能从西北恶劣凶险的环境中解脱出来,这对这些异族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何况,他们的孩子同样拥有受教育权,读书也是一样的国家免费教育待遇,还有也有养老医疗,只是标准最低。
当然,也有人会被挑出来贬为奴隶......几十万人中总有不老实的,总有装绵羊的危险分子。
浩浩荡荡的队伍东归,又经过辽皇地盘。
这次就不止是敲诈粮食了。
辽皇和那些贵族大人物你们那不是收了高原腐朽残暴统治者的孝敬吗?
来,赶紧全孝敬给我大理国。
金银珠宝藏红花冬虫夏草......来,全都交上来,不然就打死你......六万可怕的骑兵力量,还有回鹘青壮蛮子编成的步军也能临时凑合着顶一顶事。你辽皇和诸败类若是敢不从,那就死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