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辽东钉子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天雷滚滚啊!
张宗衡狠狠掐了一把大腿,真疼!
没在梦里,可是怎么听着都像是做梦,征收商税,倒不是没人提出过,可是难度何其之大。简直势比登天。
别看名义上商人地位低下,可是他们靠着手里的银子和士绅集团紧密结盟,盘根错节。想要征税,想要从他们身上割肉,要知道,那可是一群比洪荒巨兽还要恐怖的家伙,谁敢轻易招惹。
张宗衡猛然惊醒,在张恪来之前,就有晋商找到他,想来那些鼻子灵敏的老西儿已经窥见了张恪的想法,可笑自己还想靠着进献开中法,获得张恪的好感,哪知道人家早有更火爆,更狠辣的主意了。
怎么有头晕啊?
小心了一辈子,到了如今竟然陷入了两头猛兽的战场,这不是要了老命吗!
张恪看到张宗衡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凝眉瞪眼,浑身哆嗦的德行,心中暗笑。
“张中丞,你的身体不舒服吧,本王就不多打扰,告辞了。”
张恪转身就走,根本不给张宗衡任何反应时间,快速离开了巡抚衙门,他甚至没有在城中居住,直接到了城外的军营。
……
“哎呦,要了命了,要了老命了!”
张宗衡躺在床上,不停哼哼,在他的身边有个少年郎用湿毛巾给他擦着额头。
“珍儿,你说说吧,我本以为张恪想要控制大同,最多分油水罢了,哪知道他竟然要收商税,这不是惹了马蜂窝吗!还说什么走私违禁物品,里通外国,资助鞑子,这些事情也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他想和晋商开战吗?”
少年郎听着张宗衡絮絮叨叨地说着,突然粲然一笑。
“不愧是安东王,果然好气魄!”
张宗衡一骨碌身,坐了起来,瞪圆了眼珠子,惊呼道“珍儿,你糊涂了,张恪这是在找死,别看他贵为王爵,可是有些事情是碰不得的。尤其是连大同什么情况都弄不清楚,直接抛出商税的事情,简直就是自大,自大透!”
“呵呵,晋商看起来强悍无比,可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没有作用,很不幸,安东王就有这种绝对的实力。”少年郎不理张宗衡吃惊的眼神,兀自说道“爹,从张恪派朱传志前来,再到今天谈话,人家是在敲山震虎,逼着各种势力现原形。您老可千万不要糊涂才是。”
“当真?”张宗衡吃惊地问道。
……
到了大同第二天,张恪就以宣大总督府的名义下达指令,要求长城沿线,所有道路关卡,全部戒严。大同镇内,凡是百姓迁移,商旅行动,都要有总督衙门开具的路引,否则一律抓捕。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同上下全都反对,不少乡绅官吏都站了出来,想要找张恪说道说道,就算你权势再大,总不能一手遮天吧!
可是就在大家集结起来,总督府的另一份告示把大家都打回了原型,竟然没人敢动作了!
原来总督府向所有大同官民说明,一来白莲教活动猖獗,二来陕西甘肃一带乱民暴起,已经传入了大同等地,因此不得不加强管控。
对于官府的解释大家将信将疑,可是就在告示贴出来的同时,马邑就遭到了偷袭,晋商翟家的偏支被屠戮一空,一共六十多口人,全都被杀了,老少妇孺的人头被悬挂在城楼上,好像是一串灯笼。
至于族长翟青则是被扒下了人皮,血淋淋的尸体选在城门上,见者无不胆寒……(未完待续。)x211
(本书采集来源网站..,最新章节请移步;;,章节清晰、无弹窗、更新速度快)
.





辽东钉子户 第五百五十一章 突破口
.
ds_d_x();
ds_d2_x();
小说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网站底部就可下载安装安卓以及苹果的
流寇突袭马邑,此事非常的蹊跷,虽然山西已经有农民起义军,可是大同作为重兵集之地,没有流寇傻到拿鸡蛋碰石头。
而且这伙流寇不杀百姓,不占城池,只是抢了翟家,虽然大家都传说义军的领袖本是翟家的长工,因为受了欺凌,才一怒之下,灭了翟家一门。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天真,听说马邑血案的第一时间,翟堂就找到了范永斗。
“范兄,你可不能不管啊!”
范永斗一愣神,把烟袋锅儿放在一边,看着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翟堂,怒道“好歹那是五六十岁的人了,怎么和小孩子一样,不嫌丢人?”
翟堂也不客气,揉揉眼睛道“丢人事小,丢命事大。范兄,马邑的事情也不会不知道,翟青算是我的堂弟,一家满门,一个活口都没有,仇可不能不报。”
“得了吧!”范永斗冷笑道“分家三四代了,这样都算是亲戚,随便上大街拉一个姓翟的,就是亲戚。”
翟堂被噎得脸色一红,随即不服气道“范兄,翟青经营镖局子,不少保护咱们的货物前往西域,这么多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你可不能袖手旁观。”
“哎,我倒是想管,可是怎么管?”
范永斗叹了口气,自从张恪要来大同,他们就开始布局,可是哪里知道张恪比想象的还要难缠。
他本来寄希望巡抚张宗衡能缠住张恪一段时间,哪知道张宗衡竟然像吃错了药。一门心思讨好张恪,言听计从,简直就是应声虫。
以往送了那么多银子,要是喂狗,说不定还能摇摇尾巴,喂了这些两榜进士,简直就是肉包子打狗!
当然了,以张宗衡之狡猾,也不能指望着他冲锋陷阵。
最让人愤怒的还是蒙古人。范永斗早就偷偷联系了土默特和鄂尔多斯等部,他们和张恪都有仇口,本来指望着蒙古大军能来,里应外合。张恪不死也要脱层皮。可是这帮蒙古人竟然也变得畏首畏尾,只是说要调集人马,看眼下的样子,等到蒙古人准备好,指不定他们的脑袋都没了。
翟堂傻眼了。傻傻问道“范兄,你足智多谋,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要不策动御史上书,让圣上下旨意……”
还没等话说完,范永斗突然暴起,把手里心爱的乌木烟袋抓起来,狠狠摔在了地上。
“不要提那帮废物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兵之时,全都成了饭桶!”
不怪范永斗骂人。奉旨巡边以来,不断有御史上书,弹劾张恪飞扬跋扈,残忍嗜杀。崇祯此时还信任不疑,对这些奏折一律留中不发,甚至下旨申饬这些没事找抽的御史。
情况越来越危急,总算他们想出了高招。有人借着陕西甘肃等地的乱象,上书请求朝廷派遣大军镇压。
一提到打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张恪,崇祯也动心了。要下旨让张恪去对付乱民。
就在这个时候,张恪亲自给崇祯写了一封奏疏。
在奏折当中,张恪开宗明义,指出流寇乃是疥癣之疾。产生流寇的根源一是天灾不断,二是官逼民变,这两条都寻常,谁都清楚。可是第三条却太有杀伤力了。
张恪提到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流寇,而且战力不弱,攻城夺县。杀戮无算。归根到底是有熟悉军务的老兵带头。
随即张恪就把宣大等地这些年空饷逃兵都给报上去了,普通士兵畏敌不战,吃不了部队的辛苦,逃回内地,又不会谋生之路,因此有的落草为寇,有的看到朝廷虚弱,就扯旗造反。正是有了这些人带头,流寇才骤然出现这么多。
这个理由太强大了,正好切中崇祯刚愎自用的性格。
崇祯哪里会相信他的治下会民不聊生,张恪这么一说,是九边将佐贪鄙无能,约束不严,兵痞逃到内地造反,才弄成了现在的局面。
总算是给了崇祯替罪羔羊。
崇祯不但不想着调张恪去对付流寇,相反,还特别下旨勉励,让张恪加快巡边脚步,把蛀虫都找出来,一个别放过——皇帝陛下的愤怒不一般,安东王的手段自然不能差了。
拿到了圣旨之后,张恪将大同上下的官员全都找了过来。
简单说一句话,顺我者忠臣孝子,逆我者白莲流寇。
红果果的威胁,一也不用客气。大同所有人马配合义州兵,落实戒严任务,把大同变成金汤固若,严查一切对外贸易,谁敢徇私舞弊,立刻斩立决。
除了硬的一手,张恪更有软的一手。
由于戒严期间百姓生活不便,特此免除一切赋税徭役,同时每家每月补贴二斤食盐。
当告示贴到各处的时候,顿时百姓就沸腾了。
头一次听说朝廷不要东西,还给大家食盐,简直太阳从西边出来。满腹怀疑的百姓到了衙门,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领到了二斤白花花的食盐,安东王立刻就成了万家生佛,百姓们礼膜拜。
可见,百姓们对统治者的要求是多么低……
“真是厉害,实在厉害。一家二斤食盐,算起了一个月不过二三十万斤,区区花费,可是一旦拿了食盐,吃人家嘴短,谁还敢说安东王的坏话,有心人再也煽动不起百姓了。”张宗衡感叹说道。
他的对面,还是那个少年郎,一面慢条斯理地泡着功夫茶,一面笑道“爹,不只是如此,安东王最高明的就是把谁是敌人看得通透。”
张宗衡喝了一口茶,笑道“敌我有什么不好分清的,这怎么算厉害?”
“呵呵,说着容易,办起来才难。安东王在宣府的时候,先对军头下手,接着拿下熊廷弼和顾俊等人,他要夺的是兵权。如今到了大同,他没动地方的驻军,没动朝廷的官员。非是不想,而是不到时候。大同最大的敌人是那些富得流油的商人。别看他付出了一食盐,只要查抄几个商人,就能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少年郎笑着说道“爹,都到了如今,您还犹豫不定吗?”
张宗衡瞪大了眼睛,迟疑半晌,总算是头。
“唉,看来我是要上安东王的大船了。”
正在说话之间,突然外面有人急匆匆跑进来。
“大人,大事不好了。”
“哼,什么事情,值得这么慌慌张张的?简直没有规矩!”
管家唯唯诺诺,说道“启禀老爷,卢象升带领人马查封了百利商号。”
“什么?”
张宗衡忽地站起,事实证明,事到临头他也没法冷静。
百利商号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生意做得非常大,大同,乃至山西等地的食盐都是百利商号经营。
除了食盐之外,还经营木材,皮草,药草,牛马等等,生意做得非常大,而且名声远播,没听说出过什么问题。
卢象升背后就是张恪,他怎么会轻易下手,实在是百思不解。
“珍儿,你看呢?”
少年郎蹙着眉头,犹豫半晌,苦笑道“我也想不出来,不过您老最好少说话,免得惹祸上身。”
“成了,我也不是三岁孩子。”
张宗衡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中却加了一万倍的注意。
在手下人的簇拥之下,张宗衡急匆匆来到了百利商号。而此时商号外面已经被士兵层层包围。
“部堂大人,下官来迟了,还请大人赎罪。”
张宗衡刚刚说完,一旁有人就哭着喊道“中丞大人,您可要给我们做主啊!”
闪目看去,叫嚷的正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张宗衡认识他,此人正是百利商号的东家,名叫王大宁。他平时乐善好施,修桥补路,建造学堂,不少人都尊称为王大善人。
“中丞大人,小的本本分分,从不做违法的事情,还请大人给小的作证啊。”
张宗衡脸色变了好几变,可他还牢记来时的提醒,闭口不言。
没多大一会儿,有人急匆匆跑到了卢象升的面前。
“启禀部堂,我们搜到了一百万斤食盐,还请大人定夺!”(未完待续。)x211
(本书采集来源网站..,最新章节请移步;;,章节清晰、无弹窗、更新速度快)
.




辽东钉子户 第五百五十二章 造势
.
张宗衡一听到搜到一百多万斤食盐,下意识惊呼道:“怎么会这么多”
王大宁脸色一变,却还强撑着,哭道:“敝号经营食盐生意,多存一点食盐又有什么奇怪的,若是因此就定罪,只怕没人能服气。”
张宗衡没有主意,目光抓向了卢象升,希望这位总督大人能给个理由,说实话张宗衡也猜不透,到底是掌握了铁证,还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别看有强大的义州兵压阵,如果做事没个规矩,势必引起反弹,到时候大家面子都不好看。
看到张宗衡疑问的眼神,卢象升微微一笑。
“王大宁,一百万斤食盐,差不多够大同百姓吃一年的,哪个商号会存这么多货”
“这个食盐又不会坏,多存一点有什么不成的”
“当然不成”卢象升猛地把眼睛一瞪,浑身的杀气奔腾,霎时间成了凶神恶煞仿佛,冷笑道:“你别忘了,王爷刚刚下令,每户每月给二斤食盐,也就是说大同的百姓短期之内根本不需要食盐。而你呢,却在这时候继续正常进货,甚至比以往进货的数量还多,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卢象升此话一出,王大宁仿佛被雷击中一般,吓得浑身哆嗦,冷汗不停流淌下来2v,,嘴唇哆嗦着说道:“小的,小的自然知道,只是,只是不知道安东王能发多长时间的食盐,小的多存一些,若是王爷不发了,我们也好最快补上。”
王大宁还在死抗,可是张宗衡却听出了门道。
说实话,晋商向草原走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而食盐也是重要的一项。以往王大宁的声望很不错。张宗衡还以为他不会搀和这种腌臜的生意,此时总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
以往的和善面孔都是装出来的,这家伙分明就是个笑面虎,事到如今,还敢装蒜,简直可杀不可留
与此同时,张宗衡心中更是升起一股强烈的寒意。
自己当官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发现,而张恪到了大同不到一个月,竟然揪出了王大宁。手段高下,立见分晓。
甚至说免费发放食盐,除了稳定民心之外,还有另一层的作用,就是找出谁在进行走私,若是那样,张恪就太厉害了
简直羚羊挂角,天外飞仙,算无遗策
如此看来。张恪不光有难以抗衡的强悍实力,更有精妙到了极点的算计,他的每一步行动都别有深意。
张宗衡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越想对张恪就越是叹服。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说的,再不巴结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部堂大人王大宁显然在说谎,卑职不才,斗胆请令去严查王家。还请大人准许。”
“王家怎么,他的背后还有什么家族吗”卢象升故意问道。
张宗衡急忙回答道:“启禀大人,王大宁的兄长叫王大宇。乃是山西有名的商户,经营食盐生意,家财巨万,依卑职看,他们王家定然和蒙古人脱不了干系。”
他正说着,跪在地上的王大宁突然受不了了,神色狰狞,就要往起蹿,恨不得要吃人的样子。
“张宗衡,你敢落井下石,你可别忘了,我们给了你多少银子别以为攀上了高枝儿,有人庇护,就能逃过去,你等着死吧”
被王大宁破口大骂,张宗衡的脸色也是一阵红一阵白,他真恨不得立刻宰了这个大嘴巴的。如果是以前他还心存一丝宽容,此刻对王家只有无穷的恨意。
“部堂大人,别要听他胡说八道,下官绝对没有收不义之财。”
卢象升丝毫没有在乎,微微一笑:“张中丞,闲言碎语有什么好在乎的,就算真是收了银子又如何王爷讲究唯才是举,只要张大人能把事情办得让王爷满意,自然能保你安然无恙。”
跟着张恪这么多年,卢象升从最初的修建辽东直道,到彻底消灭建奴,经历了多少大事。卢象升也从一个愣头愣脑的进士官,变成了精明睿智的封疆大吏。
用人唯贤,用循吏,不用清流。德才兼备固然好,可是天下千千万万官吏,哪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是圣贤
张宗衡官声不差,又久在山西。正好此时张恪手上又没有合用的人才,连一个朱传志都接纳了,更何况一个巡抚大人。
卢象升冷笑着走到了王大宁的面前,猛地抬起一脚,把他踹出了一溜滚儿
“本官告诉你,安东王想庇护谁就庇护谁知道崔呈秀么,他为魏忠贤的干儿子又如何,不一样做着经略吗。”
这话可是说到了张宗衡的心坎里,他双膝一曲。跪在了地上。
“卢大人,请您转告王爷,张宗衡效忠王爷,绝无二志,倘若口不对心,天诛地灭”
卢象升笑着走过来,扶起了张宗衡,笑道:“张大人,王爷欣赏的是能办事的人物,眼下的案子你准备怎么办”
张宗衡平复了心绪,想了半晌,羞愧地说道:“启禀部堂大人,刚刚卑职建议查抄王家,此议有些莽撞,卑职以为应该以清查王大宁为主,拿到了铁证之后,再顺藤摸瓜,切不可操之过急。毕竟这些商人掌控着大同,乃至山西的命脉,一旦激怒所有商人,怕是会把问题变得复杂。”
呵呵,卢象升脸上露出了笑容,张宗衡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
“那好,一切就劳烦张中丞了,另外王爷特别交代,要让百姓知道这些商人的嘴脸,把他们虚伪的画皮戳穿”
张宗衡悚然一惊,急忙点头照办。
拿下了王大宁之后,先是查封所有百利商号的铺面和仓库,然后将商号的伙计,账房,马夫,保镖全都抓起来,挨个审讯。
常在江边走,哪有不湿鞋。晋商虽然买卖做的谨慎,可是还有蛛丝马迹。在王大宁的一处别院就搜到了一批和蒙古人的书信。另外在两处秘密仓库还找到了一批铁器,和金银珠宝,明显是王大宁要送给蒙古王公的礼物。
张宗衡按照张恪的意思,他即刻下令到处张贴告示,晓瑜所有百姓。
“大家伙看看吧,这帮人平时修桥补路,开粥厂,舍衣服。背地里却和蒙古人勾结,抢咱们的粮食,烧咱们的房子,杀咱们的孩子无耻之尤”
当装载着查获赃物的马车走过大街之时,百姓全都沸腾,怒骂声,哭喊声,响彻云霄,也让一群人从心里往外胆寒。未完待续。。
.




辽东钉子户 第五百五十三章 林丹汗
.
大街的中央,摆着成堆的丝绸,金银细软,各种值钱的物品。.
一个三十出头的小吏指着这些东西,对着围拢过来的百姓讲解。
“大家想必糊涂着,不知道这些东西从哪来的,我可以告诉大家,根据清查,其中一大半就是咱们大同右卫的。我怎么敢确定呢,请看这些官银,上面有文字,大家都看看吧”
说着举起来,在场百姓都围了过来,伸长脖子一看,果然如此。
小吏道:“在去年大同右卫被蒙古鞑子攻破,把东西都抢走了,可是又怎么会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呢是不是大明的将士杀进了大漠,把东西抢回来了不是,这些东西都是在王大宁家中搜出来的”

在场所有百姓都吃了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模好样,蒙古人抢走了东西,怎么会给王大宁呢,这不是开玩笑吗
没有一个百姓愿意相信,议论纷纷,甚至觉得是朝廷在忽悠大家伙。王大善人多好的一个人,他怎么会做违法的事情
相比恶名昭著,信用全无的朝廷,大家伙宁愿意相信同为老乡的王大宁。
看着大家伙群情激奋的模样,小吏暗暗一笑,别看他官职不大,可是经验丰富。他就是张恪第一批在东南招募的书生,如今已经是八品官。
别看只有八品,但是他原本可是考了十年。连个童生都没有考上,根本没有当官的资格。到了辽东之后,凭着工作踏实认真。几年时间,爬到了八品官,如今义州兵掌控了宣大,如果做得好,完全能冲到县令一级。
安东王早就说了,唯才是举,考中进士又如何。王爷要的都是能干事的人
小吏信心十足,等着大家吵了半天。才缓缓笑道:“大家伙可能不相信,其实我也不信堂堂大明,竟会出现勾结鞑虏,残害同胞的丧心病狂之徒。可是我仔细想了想,却又不能不信。”
“大家请听我说,草原之上,鞑虏除了牛羊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物产。他们频频抢掠,甚至只是为了锅碗瓢盆,被褥衣服,想必这一点大家都知道。那他们抢到手的金银细软有什么用吗不能吃不能喝,除了少数被鞑虏的贵胄拿去享用。其他的都是一堆废物。如果我是鞑子会怎么办呢,很简单,就是把这些东西交给某些商人。让他们带到大明,换成粮食物资,在运回来”
小吏口齿清晰,言语直白,大家渐渐听懂了。也陷入了沉思,难道真有大明的商人会利欲熏心。帮着蒙古人销赃
大家还有些不信,这时候小吏一摆手。有士兵捧过来几个箱子,放在了大家的面前。
“大家伙都看看吧,这是我们在王大宁家中搜到的往来书信。”
一听这话,众人吃惊非小,有几个识字的书生挤到前面,拿起书信,看着看着,竟然读了出来。
“前番货物已经运至江南,出售后得银一万三千两,为台吉购置锦缎一百匹,官窑瓷器二百件,令奉送美女一名”
“今有军粮二万石,送至平虏卫,台吉可择机动手,抢到之时,还请支付白银三千两”
翻开这些书信,无一例外,不是向蒙古人出卖情报,就是帮着蒙古人销赃购买物资,一直盘旋在大家心中的疑惑终于渐渐解开了。
1...228229230231232...2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