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不用算别的缴获,光是这个战果,就足以震撼天下,让人侧目了!
即便是万历初年,大明军力强盛的时候。也没有如此恐怖的杀伤,而且又是以少胜多。毫无疑问,这场大战的参与者全都要指日高升,飞黄腾达!
所有将官都抓心挠肝,恨不得立刻放松享受,但是大家还在等,等着这场胜利的最大功臣,他没有出现,谁也不敢下令庆祝。
一直等到了半夜时分。突然有人急匆匆跑进大厅。
“张大人回来了,张大人回来了!”
王化贞、卓十三、张峰等人豁然站起,一起涌向了北城。
长长的车队,每驾马车上都插着火把。宛如一条火龙,蜿蜒前来。马蹄踏在雪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透过灯笼,王化贞终于看到了最前面的人。年轻英俊之中略带着疲态,微微低着头,缓缓向前走着。
“永贞!”
王化贞领着头迎接出来。看到张恪有些落寞,王化贞忍不住说道:“天地尚且不全,永贞不要执着了,擒获了奥巴代青,又抓住了好几个台吉,俘虏两万有余,已经是天大胜利,可喜可贺啊!”
卓十三也说道:“没错,新朝新气象,正需要一场大胜呢!永贞,我这就准备六百里加急,给朝廷报捷!”
“哦!”张恪仿佛回过神,说道:“十三哥,你把这个送给朝廷吧!”
说着张恪从马鬃上接下来一颗人头,送到了卓十三的面前。
“这,这是谁的脑袋?”
“莽古尔泰,建奴的三贝勒!”
天啊!
在场的众人全都惊呆了,老奴几乎成了明朝的噩梦。仅有的胜利也是张恪创造的,如今又砍了莽古尔泰的脑袋,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哎,我本以为能活捉莽古尔泰,到时候用他威胁老奴,打击建奴的士气!偏偏这家伙也算硬气,竟然自刎了,丧子之痛,老奴怕是会报复的!”张恪摇摇头。
……
司礼监不光是内廷二十四衙门的第一位,更因为掌握着批朱权力,掌印太监有着内相的称谓。
只是眼下掌印太监却显得弱势无比,风头全都首席秉笔提督东厂太监王安抢过去了。
“张公公,王安又去给主子出主意,说是要发內帑了!”魏忠贤说道。
张晔身体顿了一下,继续不紧不慢捞着面条,笑道:“魏公公,今天的面条不错,吃一点吧!咱们做奴婢的,吃饱了有力气,把主子伺候好了,还管那么多干什么!”
魏忠贤苦笑一声:“张公公,你和老祖宗一样,都是佛爷的心思。可是咱们下面儿子孙子,有十万多张嘴,王安他和东林的那帮人一个鼻孔出气。內帑说发就发了,我们拿什么伺候主子!”
张晔说道:“老魏,你也别着急了,皇家银行那边又快送银子来了,到时候也就宽裕了!”
“唉,不知道广宁战况怎么样了!”
正说着,突然朱七急匆匆跑进来,大声说道:“两位祖宗大喜,广宁大捷,张大人歼灭四万鞑子!”
“当真?”
魏忠贤一跃而起,抓住朱七的胳膊,大声说道:“走,快去和咱家给主子报喜去!”
两个人转身离开司礼监,急匆匆向着乾清宫而去。
十六岁的天子刚刚哭完了老爹,没精打采地坐在龙椅上面,猛一抬头,正好看到了魏忠贤。
“伴伴,朕浑身不舒服,朕,朕想做木工去!”小皇帝赌气说道。
“主子万岁爷,奴婢有个好消息,保证比做木工有意思。张永贞在广宁打赢了!砍了上万脑袋!”魏忠贤语气颤抖。(未完待续……)r1292
.全部章节
辽东钉子户 第二百一十九章 姜是老的辣
. .
“魏伴伴,你给朕说说,广宁一战到底是怎么打的,竟能杀了那么多鞑子?”朱由校好奇地问道。
魏忠贤急忙躬身说道:“主子万岁爷,要是说别的武将奴婢不清楚,可是张恪就不一样了,不久之前,他平定了白莲教之乱,然后又亲自深入追捕硕托,把逃犯送回京城!张恪有韬略,会打仗。根据奏报上说,张恪动员全城百姓,军民一心,死守城池。在城外设置土墙战壕,阻鞑子于城外,尸体填平了土墙,血水灌满了壕沟。五万鞑虏攻击广宁城池,张恪又身先士卒,上城死战,手刃鞑子上百人……”
老魏刚开始还按照奏报上说,可是发现朱由校眼睛越瞪越大,他就开始满嘴跑火车,把以往在茶馆听来说书先生的一套都搬了出来。
说的嘴角冒沫,光说还不过瘾,竟然比划起来,足足折腾了半个时辰,老魏口干舌燥,才勉强停了下来,偏偏朱由校还意犹未尽。
“魏伴伴,没想到打仗这么有意思,朕能不能去看看?”
魏忠贤的老脸顿时垮了下来,急忙说道:“主子,先帝刚刚驾崩,还在国丧期间,恐怕不方便。”
小皇帝突然把头垂了下来,叹道:“魏伴伴,朕听先生们说过,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们是不会让朕出去的!说什么富有四海,什么万民之主,可是谁都要朕听他们的,谁听朕的?”
朱由校攥着小拳头,脑门上的青筋崩起。
魏忠贤和客氏是对食的关系,消息灵通。原来在朱常洛过了头七,朱由校登基之后,小皇帝心血来潮,就说要赏赐客氏,还有两个妃子金银珠宝,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朱由校拨了十万两银子!
不知怎么竟然被外廷知道了,十几个言官一起上书,好好把小皇帝教训了一通,让他勤政节俭,不可奢侈骄纵云云!
朱由校被骂了狗血喷头,可是就在下午,内阁次辅刘一璟和大学士韩爌一起上奏,新君登基,要求大赏功臣,以及京营九边的武将。
新皇登基,发个大礼包,收拾人心,这是惯例。按理说照办就是了,可是偏偏户部拿不出钱,刘一璟才请求发內帑。朱由校把王安叫过来,询问之后,王安说內帑能拨出一百万两,朱由校也点头了。
可是回到了寝宫,朱由校怎么想怎么别扭,他已经十六岁了,按照明朝的标准,都能娶妻生子,下手早的,孩子都打酱油了!
他要十万两赏赐乳母,被骂的臭头,內帑拿不出钱。内阁要赏赐文武,內帑就能拿出一百万两!
皇宫內帑,到底是他皇上的,还是外面那些朝臣的!
小皇帝正别扭着,和魏忠贤谈话,情绪不免就流露出来。
放在以往,魏忠贤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狠狠告王安一状。不过在来之前,张晔的话对魏忠贤还是有触动的,那条狐狸深得陈炬的真传,深藏不露。眼下王安和东林党过从甚密,实力雄厚,轻易不能招惹。
魏忠贤急忙岔开了话,笑道:“主子万岁爷,您的话谁敢不听!不说别人吧,就说张恪张大人,出生入死,提着脑袋再拼。毙杀鞑子建奴成千上万,不正是给主子登基添彩吗!如此忠良猛士,主子应该好好赏赐才是!”
“对啊!”
一句话提醒了朱由校,他豁然站起,小脸上泛着红润的光。
砍杀一万多人,俘虏两万多,后金的三贝勒,炒花的黄台吉,做到一样,都是天大的胜利!
偏巧又赶在新君登基的关头,谁不想讨个好彩头!
连续失去两位皇帝,大明的军民百姓正是迷茫的时候,正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鼓舞士气。
“要赏,一定要好好赏张恪!封官?赏银?朕不能让出生入死的将士受委屈,魏伴伴,你看该怎么办?”
“这个……”老魏沉吟半晌。
凭着张恪的功劳,封爵都有希望!
可是眼下朝局动荡,内廷外廷都是一团乱,骤然封赏一个武将,会不会引起麻烦?
老魏进入司礼监之后,想的也多了,办事也更谨慎。
“主子万岁爷,奴婢以为最好把张公公和内阁的大学士请来,好好商量一下,兹事体大!”
朱由校一听,小嘴撅起,一帮老朽的大臣,还不如座椅板凳可爱!
“见就见,朕的爱将打了胜仗,看谁敢和朕唱反调!”朱由校仿佛得到鼓励和加持,点头同意。
不多时,掌印太监张晔,内阁三位大学士全都赶来,走在前面的方从哲明显老迈许多,头发几乎都白了,脚下也不稳。
跟在他身后的两个人则是神采飞扬,势头惊人,前面有些富态的是刘一璟,后面跟着韩爌,这两位都是东林党出身,如今“众正盈朝”,东林党的春天又来了。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面对着这些老家伙,一个少年还真有些压力。
咳嗽一声,朱由校说道:“众位卿家,朕这里有一封奏报,都看看吧!”
魏忠贤托着奏报,先送到方从哲的面前。
老方看了一眼,顿时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他的手不自觉地抖了起来。从头看到尾之后,方从哲渐渐恢复了镇定。他不动声色,把奏报交给了刘一璟和韩壙,这两位早就等不及了。
拿过来之后,凑在一起,共同看着。
没看两行,韩壙顿时失声叫道:“不可能!”
站在对面的张晔早就知道奏报的内容,他微微一笑:“韩阁老,您是说朝廷没本事打赢鞑子吗?”
张晔平时不声不响,可是真正出手,可是一点不含糊。韩壙要是承认就辱没朝廷,要是不承认,刚刚的话就要收回去!在君前难免落下轻佻的印象。
韩壙一时瞠目结舌,刘一璟急忙笑道:“张公公言重了,我和韩阁老就是有些吃惊!广宁只有几千士兵,如何取得如此战果?陛下,臣以为是不是该调查一下。毕竟夸大战功之事,时有发生,如此大胜不能草率。”
张晔和张恪早就是绑在一起,他轻笑道:“刘阁老,如是放在别人身上,咱家也同意是吹嘘的。可是张恪报功从来都是实打实的,义州兵之勇,也是天下皆知。咱家以为还是准备奖赏有功之臣才是。”
“说得好,这才是正理!”
朱由校笑道:“张将军立下如此功勋,朕一定要重赏,四万鞑子的性命,朕以为怎么也要封一个伯爵才是!”
封爵啊!
这可是旷世的恩典,小皇帝真舍得下本。
刘一璟和韩爌互相看了一眼,从对方眼中都看到了深深的惊恐。
说起来张恪和东林党也不是仇敌,一个武夫还入不了两位大学士的法眼!但是这背后却有一段故事。
原来广宁遭受攻击的时候,恰逢朱常洛刚刚驾崩。
东林党为了朱常洛和万历吵了多少年,终于到了收割果实的时候,结果朱常洛这个短命的孩子竟然死了。
东林党不得不把目光有放在了朱由校身上,两大干将杨涟和左光斗领头,逼迫李选侍搬出乾清宫,甚至将李选侍比成武则天,留在乾清宫,就是想祸乱宫闱。
别说出在皇家,就算是普通人家,说继母和儿子之间的闲言碎语,也是很没品的事情!东林的君子们却是狠辣决绝,死去的光宗就在身边,也不知道这位帝王在九泉之下,该如何想!
其实朱常洛安排李选侍辅佐儿子,是花了很大心思的,朱由校才十六岁,身边有个长辈帮忙,才不会被欺负!另外朱常洛也担心李选侍大权独揽,他故意没有给皇后的位置,正是便于日后朱由校掌权。
朱常洛的苦心安排,结果却让东林党钻了空子,他们打头破脸把没有皇后名分保护的李选侍赶走,控制了小皇帝!
可以想见,京城这么热闹,广宁的大战即便是有人关心,也毫无用处。
刘一璟和韩爌草草问过情况,听说是因为张恪攻击草原,擒拿了歹安儿台吉所致。他们草草拟票,让张恪把人放了,平息战乱。卓十三就是带着这份圣旨去广宁的!
这下子可好了,张恪打了空前的大胜仗,他一旦封爵,刘一璟和韩壙就成了天下笑柄,搞不好都会成为软骨头的代表,钉在耻辱柱上!
一贯看重面子的东林党君子哪能允许这种事情。
“陛下,封爵非同小可,臣以为切莫操之过急。朝廷有规矩,大胜需要两个月核查时间,一来是杜绝弊端,二来也是取信于民!”刘一璟字斟句酌地说道,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来一个拖延战术。说是派人去查,其实就是想鸡蛋里挑骨头,免得丢了面子。
朱由校不知道他的心思,小皇帝眼珠转了转,看向了方从哲,问道:“首辅,你的意思?”
方从哲仿佛睡着了一般,此刻突然睁眼了。
“陛下,老臣以为几百人的小胜可以装假,可是数万人的大胜怎么装?杀良冒功,还是去草原抢人?想要检验真假,把人头和俘虏送到京城就可以了,让天下百姓一起看看!”
方从哲一开口,刘一璟他们的脸色顿时变了。
小皇帝却非常欣喜,笑道:“没错,宣召张恪带着得胜之兵进京!”
方从哲又笑道:“陛下,老臣记得內帑不是拨了一百万银子犒赏有功之臣吗,正好排上用场!”
刘一璟和韩壙看了一眼,脸都绿了,那一百万可是他们收买人心的钱啊!老方出手太狠了!r1152
.全部章节
辽东钉子户 第二百二十章 第一对第一
. .
“元翁,新君登基,犒赏三军是我朝惯例,九边将佐,京营士卒,还有漕运兵丁,全都要赏赐,岂能仅仅给张恪一人!”刘一璟直接赤膊上阵,和老方对干了。他也没有办法,东林党下面也是一大堆人,等着雨露均沾呢,他不得不争!
方从哲还没说话,一旁的魏忠贤可不干了,他站了出来。
“主子万岁爷,我朝的规矩,砍一颗鞑子人头,要奖励五十两银子,张大人毙杀鞑子一万出头,如果赏银,就要五十万两。此外俘虏两万有余,其中包括炒花长子黄台吉奥巴代青等人。还有老奴的儿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及其麾下两千多正蓝旗建奴。如此功勋,赏一百万两,奴婢斗胆以为,不多……”
魏忠贤说完,小皇帝也忍不住点点头!
坏了!
韩壙心生警觉,生怕朱由校张嘴同意,事情就不好办了,他抢先站了出来。
“圣上,广宁大捷到底如何?眼下连一份正式的奏折都没有,逢此大胜,该由巡按御史勘察,层层上报,确认无误才行!贸然宣召张恪进京,还要发放赏银,倘若有假,岂不损害朝廷威信,臣以为必须从长计议!”
刘一璟也急忙说道:“韩阁老说的有理,臣附议!”
两位大学士跪倒在面前,朱由校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来回转动,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他们都是父皇信任的大臣,口口声声赤胆忠心,可是朝廷好不容易打了胜仗,他们怎么这幅样子呢?
“两位阁老,你们为何不信我大明能大胜鞑虏呢?”
轰!
小皇帝语气幽怨地说着,声音不大,可是却像一颗炸雷,震撼每个人的心田。
这句话的学问太大了,你们东林党以忠君爱国自诩,对待边事喊打喊杀,好不容易胜利来了,你们反倒推三阻四。
往轻说叫表里不一,重一点就是私利熏心,再严重……简直不敢想象了!
刘一璟和韩壙两个人被雷得瞠目结舌,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如何辩驳。
坐在绣墩上的方从哲老眼放着精光,反击的时候终于到了!
东林党人在朱常洛和朱由校父子身上投下了血本,小皇帝登基,他们自觉到了收获的时候,该抢班夺权。
可是偏偏大明权力的中枢,内阁首辅竟然是浙党的方从哲,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国丧还没有结束,东林党的君子们就开始集中火力,攻击老方了。
方从哲独自撑着内阁七年,说实话是心力交瘁,他有心退归林下。可是东林党吃人不吐骨头的劲头,让老方从心里往外害怕。
广宁大捷突然来临,方从哲敏锐的感到其中的影响力!
此战之后,毫无疑问张恪的势力在辽东彻底站住脚跟,日后不论是对付鞑子,还是抗击老奴,都必须要仰赖张恪。
正所谓国乱思良将,张恪日后潜力无限。
而且张恪和别的粗鄙武夫不一样,他的老师洪敷敎是辽东巡抚,他又和锦衣卫关系密切,另外还有司礼监掌印张晔……
粗略算一算,方从哲差点惊掉了下巴。
张恪这小子崛起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竟然编织了一张绵密的关系网,就算他当了这么多年首辅,都没法把手伸得这么长!
如果放在以往,方从哲从百官之首的立场考虑,或许会第一时间想到限制张恪。不过此时他都有心退位,倒不如把这个麻烦推给东林党,给他们造就一个劲敌,好让自己从容抽身!
东林党最大的依仗就是拥立之功,说白了就是圣眷!
小皇帝对他们有了疑问,老方哪里能放过见缝插针的机会。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两位阁老所说也有道理,这么大的胜利不能草率。臣以为应当派重臣前去,一来调查结果,二来犒赏将士。为了取信于人,内廷和外廷都要派人,最好从速查清,就以半个月为限,不能拖延!”
“好!”
老方的主意看似顺着刘一璟他们说,实则是把这两位给带沟里了。方从哲的建议暗含杀招,他让内廷派人,毫无疑问内廷的人一定站在张恪一边,另外老方只给半个月限期,从广宁到京城,往来也需要十天,清查的时间只有五天,就算有问题,又能查出什么来!
姜是老的辣!
这就是帝国首辅的功力和眼界,魏忠贤听完之后,暗暗拍手。
“主子,首辅大人说的有理,如此大捷万万不能等闲视之,奴婢愿意亲自前往广宁,把陛下的仁慈关爱带给将士!”
小皇帝一听,不舍地说道:“魏伴伴,辽东苦寒之地,又是冬天,冻坏了怎么办!”
“主子万岁爷,有您这句话,奴婢冻死都甘心了!”魏忠贤妆模作样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说道:“奴婢只是去看看,不会有差错的,请主子放心。”
“那好吧!魏伴伴,你可要早去早回。”小皇帝恋恋不舍地同意了。
……
就在京师得到奏报的第二天,锦衣卫卓十三带着张恪和王化贞联名奏折,还有莽古尔泰的人头到了京城。
卓十三一路疾奔,两条腿都磨出了血,棉裤和皮肉黏在一起,饶是他铜皮铁骨,也有些吃不消。
不过卓十三清楚,他的这点苦比起奋战浴血的将士,还不够看的!就算受再多的苦,也要让胜利消息尽早天下皆知。
果然随着正式奏折送上去,莽古尔泰的人头交到了兵部,沉寂的京城沸腾了!
虽然是国丧期间,老百姓也忍不住了。偷偷来到了茶馆饭店,想要打听消息。可是走进茶馆才发现,原来早就挤满了人。
舞台上没法表演,说书先生就坐在大家伙的中间,绘声绘色的讲起来。
到底是专业出身,比起魏忠贤的半吊子有意思多了。
说得吐沫星子满天飞,听得大家伙全都入迷,随着先生的手舞足蹈,大家伙或是笑,或是惊,或是叹,或是哭……活脱的世间百态。
眼看着过了中午,大家伙猛地抬头,惊奇地发现门口竟然站着几个官差,佩刀悬剑。
说书先生差点尿了,国丧期间,这要是捉去治罪,那可就完了!
“军爷,小的上有老母高堂,下有三尺幼童,求军爷开恩吧,千万饶了小的吧,小的再也不敢讲了!”
“姥姥!爷听得正高兴呢!你敢不讲,信不信我把你小子抓进顺天府!”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怪异地大笑起来,敢情官差也是来听书的?
“多长时间了,没有这么提气的事儿了,张大人真有本事,把鞑子和建奴一勺烩了!高兴!就是高兴!”领头的官差大笑道。
……
卓十三入京的时候,由各衙门组成的调查团已经动身了。
司礼监秉笔魏忠贤,锦衣卫指挥同知朱七,兵部右侍郎崔呈秀,他们三位同为钦差,另外加上蓟辽总督文球,四个人分别代表着内外廷,中枢和地方,前去广宁,可以说分量十足。
魏忠贤意气风发,领着人马刚出京城,突然背后有战马飞至,上面坐着一位五十多岁,身着蓝袍的官员,他独自一个,身边没有任何侍从,直直冲过来。
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堂堂司礼监秉笔,即便是六部九卿,他也不会害怕。可是偏偏就是这个人,让魏忠贤从心里害怕!
二十几天前,就是这个人,指着魏忠贤的鼻子大骂,说:“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驾,若曹不听入,欲何为?”
天下间能这么骂魏公公的,除了小皇帝之外,就剩下一个人!
杨涟!
东林党的第一号战将,天勇星大刀杨涟!
翻开这位老兄的战绩,绝对让人瞠目结舌。
朱常洛即位,他赶走了郑贵妃,朱由校即位,他带头赶走了李选侍。这位杨大人官不过兵科给事中,可是战斗力之强,简直就是师奶杀手,神佛莫当!
正因为锋芒毕露,东林诸君子鸡犬升天,杨涟却依旧蹲在六科,不过是前进一步,提拔为兵科都给事中。
他怎么来了?这是谁蛊惑了皇上!
魏忠贤的心中翻江倒海,看来辽东的事情不会轻易过关了!
杨涟面无表情,到了魏忠贤等人的面前,冷冷说道:“圣上刚刚下令,让本官代表六科,同为钦差,清查广宁事务=情!”
杨涟说完之后,竟然转身就走,似乎懒得多看老魏他们一眼。
“杨大人,广宁打了胜仗,陛下派我等是去慰劳有功将士的!不是去查罪犯,咱家希望你想明白了,不要寒了将士的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