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曲封
村人们看到那辆豪华的小汽车停在了老杜家的门前,便纷纷的过来围观,左邻右舍的看到是杜英和杜娟回来了,都纷纷的上前打招呼。特别是杜娟,那年和林卫国“私奔”的事情在村里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十几年没回家,如今回来了,穿着打扮不但像大城市的贵夫人,更是开着豪华汽车。一看就是非常有钱的人,因此,他们跟杜娟打招呼时,拘谨中带着乡村那种朴实的热情。
杜英一见人围得越来越多,急忙上前说:“爸、妈,咱们进屋,让乡亲们都到屋里坐。”
杜娟的母亲高兴得说:“对对,大家都进屋坐吧。”
杜娟见状说:“妈,爸,你们先进屋。我去把车开到院子里来,哥,你过来帮我卸一下年货。”
邻居们一听杜娟给家里买了年货,看她这么有钱都好奇她能给家里买多少年货,因为杜娟刚才说的是卸,而不是拿,卸字就代表很重或很多,因此,大家都站在了。想看看杜娟给家里都买了什么年货。
杜娟的父母见邻居不肯进屋,也只好站在了门前。杜娟过去把车开到了院子里,下车把后备箱打开,满满的一箱年货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最上面放着的是一条一米五多长的大花鲢鱼。杜坤从车里搬下来一掂量,足有20多斤,在桓林村,过年的时候一家能买一两条二三斤重的鲤鱼就算不错了。一般的人看都没看过这么大的鱼,顿时引起了一片惊叹声。
几个邻居一看这么多年货,都纷纷上前帮忙。后备箱里的年货一样一样的卸了下来。猪肉是两角,合起来就是半头猪,大约有一百三四十斤,农村不缺少大米,在这粮食凭证供应的时代,农村缺少的就是白面和豆油,因此,肖远航给杜娟准备了两袋一百斤白面,两大塑料桶40斤豆油。
此外还有苹果一箱,桔子一箱,香蕉一箱,蛋糕一箱,槽子糕(萨其玛)一箱,精装的刀鱼两箱,大虾两小箱,羊肉一坨,牛肉一坨,四五斤重的大鲤鱼两条,白条鸡四只,软中华烟两条,烟两条,茅台两瓶,五粮液两瓶,各式的糖果一大塑料袋等等。
杜娟和杜英回家探亲之前,肖远航就问过杜英,杜英说她父母都抽烟喝酒,弟弟也会抽烟喝酒,肖远航才准备的烟和酒。
村人们一看杜娟给家里买了这么多的好年货,在震惊和羡慕的同时,更是热情的帮着杜坤把东西搬到了屋里,杜家虽然是老旧的土坯房,却是大三间房,面积不算小。一进房门是农村特有的在灶房,分左右屋,杜娟的父母住右屋,屋里是南北两铺大炕,老俩口住朝阳的南炕,北炕不住人,也不烧火,炕上放着生活用的杂物,杜娟带回来的年货就堆在北炕上,由于左邻右舍的邻居来得太多,南炕坐不下,北炕的炕沿上坐了一些人外,地上还站着好几个人,更有小孩子钻进来,看到北炕上放的好吃的眼睛里发着渴望之光。
哥哥杜坤和嫂子及孩子住在西屋,西屋只有一铺南炕,面积也只有东屋的一五分之三左右,另外的五分之二被间壁成一个小仓库,门是在灶房中开的,是用来存在粮食和食品的,特别是过年时存放怕坏的鸡鸭鱼肉什么的,因为仓库没有取暖的炉子,是天然的冷库,鸡鱼肉什么的放进去一夜就冻得邦邦硬,就算放一冬天就都没问题,杜娟带回来的猪肉、羊肉、牛肉和鸡鱼都放到了这个小仓库中。
杜英一见屋里大人都坐不下,还有六七个小孩子在地中间转来转去的,便大声说:“小孩子都别在屋里闹了,去外边玩吧。”
这些孩子听了谁也不想出去,更有两个趴在北炕的炕沿上,眼睛盯着透明塑料袋里装着的糖果,哈拉子都流了下来。
杜娟见状上前找开塑料袋,抓出一把糖对他们说:“小朋友们,阿姨一人给你们分两块糖,你们出去玩好不好?”
小孩子们一听到能分到糖都高兴的叫好,杜娟给他们一人分了两块糖后,都飞快的跑了出去。
在农村别说是小孩子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吃到糖块,就算大人平时也吃不到,看到屋里有几个人眼睛中羡慕的目光,杜娟笑着说:“这些糖果都是从京城带回来的,有奶糖、酥糖和胶皮糖什么的,李三叔、张四婶你们都尝尝看好吃不。”说着就给他们发起来糖来,大家高兴的接过去剥开糖纸放到嘴里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杜娟对坐在炕头的父母的说:“爸,妈,你们也尝尝这奶糖,挺好吃的。”说着把手中的奶糖递了过去。
杜娟的母亲虽然把糖接了过去,却放在了炕上。说:“我和你爸的年龄大了,这牙都不行了,不能吃糖。”说着,把炕头的烟笸箩拿了过来,从中拿起烟纸扯下一张,捏起一撮旱烟一边卷一边说:“我还是抽烟吧。”
杜娟的父亲也附着说:“这啊,这牙口不行了,我也抽支烟吧。”说着,也扯了一张烟纸卷了起来,一边卷一边说:“他三叔。他四婶,你们别光吃糖,也抽支烟,一边吃糖一边抽烟,这生活没治了!”
杜娟一见急忙说:“爸,妈,你们别抽旱烟了,对肺子不好,我给你们带烟了。来,抽这个吧。”说着,到北炕找到一条香烟,打开拿出一盒。撕开包装,给父母一人递了一支,并说:“这是英国的香烟,你们尝尝是什么味儿!”
母亲手里的纸烟已经卷好了。闻言把纸烟放到烟笸箩里,接过烟擦着火柴点上,用力了吸了一口。烟很冲,和旱烟差不多,但是经过配制要比旱烟味道好得多,将烟吐出来后,点点头说:“还别说,这外国烟的味道还真好!”
杜娟的父亲听老婆子这么一说,也接过去点燃,美美的吸了一口,又长长的把烟吐了出来,不由得点头道:“这烟确实比旱烟好抽多了!”
看到大家都盯着自己手中的烟,杜娟笑着说:“李三叔、张四婶,这是英国烟,你们都尝尝看好抽不。”说着,给大家发起烟来,屋里一共有十多个人,这一圈下来一盒烟就发出去一多半,把一旁站的杜坤看得直心疼,他可知道这烟十多块钱一盒呢,转眼间六七块钱就没了。
最后,杜娟把剩下的烟连烟盒一起塞给了杜坤,说:“哥,你也尝尝这烟怎么样。”
杜坤急忙接过来,抽出一支叨在嘴上,把剩下的烟揣到了裤兜里,然后才拿出火柴把香烟点燃,深深的吸了一口后,才缓缓的吐了出来,他终于尝到香烟是什么味道了!
十几杆烟枪一起吞云吐雾,屋子里顿时烟雾缭绕,杜娟有点受不了这么大的烟味儿,把屋子门推开放烟,这时,嫂子秀芬领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走了进来,一指杜娟说:“铁牛,这是老姑!”
杜坤的儿子大名叫杜鹏程,小名叫铁牛,这名字还是梁秀芬给取的,刚才他一直要西屋睡觉,杜娟和杜英一回来,村人们里出外进的才把他吵醒,梁秀芬就把他领过来见见这从未见过面的老姑。
铁牛一听面前这位像电影里的人是老姑,吓得一下子钻到梁秀芬的身后,紧紧的抱着她的腰不敢看杜娟。
梁秀芬一见就急了,伸去拉铁牛,一边拉一边说:“铁牛,你咋这么完蛋呢,这是你老姑,咋就不敢说话呢。”
梁秀芬拉,铁牛就往后挣,铁牛也是十岁的大孩子了,还真有点劲儿,梁秀芬拉了几下愣是没拉动他。
杜娟笑着说:“铁牛,你叫一声老姑,老姑给你糖吃,这可是从京城带回来的大虾酥糖,老酥老甜老好吃了,你叫一声老姑这些都给你。”说着,从糖袋子里抓了一把大虾酥糖,伸过去让铁牛看。
铁牛一听到有糖吃禁不住诱惑伸头望了过来,一看老姑手里拿了六七块包着玻璃糖纸的大虾酥糖,忍不住就直咽口水,在杜娟的不断诱惑下,铁牛终于禁不住诱惑,声音很小的叫了一声:“老姑!”
杜娟说:“铁牛,你说什么老姑没听见,大声点。”
“老姑!”第一声叫出来了,这个门槛一过,第二声就顺溜多了,而且这第二声铁牛叫得声音很大。
“哎!”杜娟高兴的答应了一声,然后抓过铁牛的小手,把糖一下子都塞到了他的手中。铁牛就怕谁能跟他抢似的,糖一到手就急忙揣进了衣服兜里,然后拿出一块剥开糖纸塞到了嘴里,而这好看玻璃糖纸他也舍不得扔,揣进了另一侧的衣服兜里。
杜娟望着这虎头虎脑的大侄儿,心里十分的高兴,笑着说:“铁牛,这老姑可不是白叫的,老姑不但给你糖吃,还要送给你一个大红包!”
哥哥杜坤结婚杜娟根本就不知道,得知哥哥因为自己只能娶了一个残疾女人,她心里十分的愧疚,如今大侄儿都这么大了,来之前她就包好了红包,准备给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大侄儿。说着,她拿过自己的背包,从里面把包好的红包拿了出来,来到铁牛的面前说:“铁牛,这是老姑给你大红包,等开学了买书买本买好看的文具盒!”说着,就把红包塞到了铁牛的手里。
铁牛见老姑对自己这么好,也就不害怕了,杜娟塞给他红包就接了过来,因为里面的钱是用大红纸封着的,铁牛接过来翻来覆去的看着,可不打开红纸根本看不到里面装着的是什么。
大家见杜娟给了铁牛这么大一个红包,都想知道里面到底是多少钱。张四婶笑着说:“铁牛,你把红包打开,看看你老姑给了你多少压岁钱!”
“是啊,是啊!铁牛你打开看看!”大家都期待的附和着说。
不光是屋里的邻居,就连杜娟的哥哥杜坤和嫂子梁秀芬看到那么大的一个红包,也想知道杜娟给了儿子多少钱。于是杜坤说:“铁牛,打开吧,让爷爷奶奶们看看。”
老爸发了话,铁牛就把红包打开了,大家看到红包里是一沓百元票面的大钞,顿时就惊呆了,在农村,过年的时候孙子给爷爷奶奶拜年,一般给一两块钱压岁钱就算多的了,大家以为杜娟能给铁牛三十五十的就算多的了,谁知道里面都是百元的钞票,而且看样子得有一千左右。
杜坤一看里面都是百元的钱,心里也十分的震惊,急忙帮儿子数了一下,整整一千!立即有点手足无措的把钱向杜娟一递,急急的说:“小妹,他一个小孩子你给他这么多钱干什么,快收起来。”
也难怪杜坤有这种表现,现在农村种地各种提留钱收的比较好,一年下来除了剩下一年的口粮,根本挣不到什么钱,他的媳妇秀芬这么能干,又是养猪又是养鸡鸭鹅狗的,一年下来全家去了各种费用,能剩下的钱也就七八百块,而杜娟一出手就给了儿子一千块的压岁钱,让他一时间才做出如此反应!(未完待续。。)





重任 第652章 望而却步
杜娟急忙说:"哥,这也不是给你的,是给我大侄儿的,快拿着吧."说着,从哥哥杜坤的手里拿过那沓钱,塞到了铁牛的手里,说:"铁牛,这是老姑给你的,拿着!"并搂着铁牛的脖子向屋外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铁牛,老姑给你这钱一定要拿好了,你爸你妈要都不给,留着开学时买文具."一直把铁牛送到了西屋.
由于东屋的人多,小蝶和小红小国都在西屋,由嫂子秀芬在这陪着,而杜娟和杜英回家探亲,乡亲们都是过来看她们的,她俩只能在东屋陪着大家,梁秀芬一看儿子铁牛手里拿了这么多钱,心里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还没等她说话,铁牛就举着手里的钱对她说:"妈妈,妈妈,这是老姑给我的钱,是让我开学买文具的."
梁秀芬一看铁牛手里的那沓百元大票,她估摸能有1千元左右,心里是十分的震惊,小姑子一下给儿子这么多钱,一方面证明杜娟是真有钱,另一方面表明她很喜爱侄子铁牛,对自家人很亲,急忙从铁牛手里抢过钱,一边往杜娟的手里塞一边说:"小妹,铁牛还是一个孩子,你给他这么多钱干什么,快收起来."
杜娟笑着说:"嫂子,你怎么跟我哥一样呢,这钱又不是给你的,是给铁牛的,你看啊,哥哥和你结婚的时候我就没能回来,你生铁牛的时候我也没能回来,铁牛长这么大都没花着我一分钱,我给他点钱是应该的,你就别撞拦着了."说着,把手里的钱又给了铁牛.
铁牛见妈妈不让要这钱,有些犹豫了.抬头期盼的望着妈妈.梁秀芬是读过书的人,明白道理,心里也当然清楚杜娟是诚心诚意的,见推托不过.只好说:"铁牛.你还不快谢谢你老姑!"
铁牛一见妈妈点头了,高兴的接过钱说:"谢谢老姑!"
杜娟抚摸了一下铁牛的脑袋笑着说:"谢什么.这只是老姑给你的见面礼,以后你读书的钱都由老姑出,一直供你大学毕业,如果你能考上硕士和博士.老姑就一直供你!"
由于东屋一屋人,又抽了一屋子的烟,杜娟就没有马上回去,刚才在屋里站了那么长时间,脚站得都有点酸了,便脱了鞋上炕坐下,和嫂子聊了起来.
聊了一会儿家里的情况后.杜娟看到嫂子那只残疾的脚问道:"嫂子,你这脚是天生就这样的么"
梁秀芬叹息了一声说:"不是,是我4岁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在大地里玩耍,一不小心踩到机耕井里崴的.当时家里也没有钱,就没到医院去,而是找了一个乡村的接骨医生,结果没接好,就变成了这样."
杜娟说:"如果是这样可以通过手术治好的,你长大之后没去医院治一治吗"
梁秀芬说:"没有,我家的孩子多,算我一共八个,那些年连吃饭都是问题,哪有闲钱给我治病啊,嫁给你哥哥后,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一直不好,直到这两年才算好了一些,去年你哥带我到县医院去看了一下大夫,大夫说我这脚时间太长了,就算通过手术治疗,也不可能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而且县医院还做不了这个手术,得到省城的大医院去做.你哥就问到省城大医院做这个手术大约需要多少钱.大夫说,这个手术做下来所有的费用加一起,至少得一两万元.我一听要那么多钱,就决定不治了,这几年我和你哥省吃俭用的才攒下了两千多块钱,翻盖房子还不够呢,脚已经这样了,也不耽误什么,不治就不治了."
杜娟说:"嫂子,这样吧,等过完年我回厩的时候,你跟我一起回去,我给你找一家大医院好好检查一下,大医院的医术水平高明,说不定通过手术能给你恢复正常人一样呢."
谁不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啊,梁秀芬也一样,非常渴望治好自己的脚,可一想到需要那么多的医已,便拒绝说:"小妹,谢谢你的好意,我这脚这么多年都这么过来了,也没感觉比别人少点什么,还是不麻烦你了."
杜娟不用脑子都能想到嫂子是因为钱的问题,便说:"嫂子医已的问题你不用担心,一切都由小妹负责,我一年能挣二三十万,这点医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嫂子能恢复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不用,不用!"梁秀芬的话刚出口,就被杜娟给打断了,她说:"嫂子,你要我不用客气,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一会我跟哥哥把这事儿说一下,过完了年,让哥哥带着你和我一起回厩,把铁牛也带上,让他去看看**故宫什么的,见见世面.
正说着话,杜坤推门走了进来,看到杜娟在炕上坐着,笑了一下说:"小妹,你在这儿啊."
杜娟说:"是的,刚才在那屋脚都站酸了,在这屋歇歇脚,一会儿再过去."
杜坤说:"小妹,我不是来找你的,是找秀芬."
梁秀芬说:"大坤,什么事儿"
杜坤说:"你看二姐和小妹大老远的回来了,这都快中午了,孩子们一定饿了,得生火做饭了!"
梁秀芬一拍脑袋说:"你看我,这光顾着高兴了,城里人是一天三顿饭,不像我们农村一天两顿,把这个茬给忘了."说着,她就要穿鞋下地.
.[,!]杜娟说:"哥,正好刚我和嫂子说到了给他治脚的事情,等过完年我回厩的时候,你们一家三口都跟我回去,到时我找一家大医院找个好教授给嫂子好好看看,我觉得嫂子这种情况,通过手术治疗,应该能恢复和常人一样."
"啊!"媳妇脚的残疾一直都是杜坤的心病,那里家里没钱,只能娶脚有残疾的她,可随着这几年家庭条件的好转,他的心也活了起来,媳妇无论容貌还是贤慧,都不比本村的媳妇们差,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脚疾,让他一直觉得低人一等同,去年带她到县医院看病想去了心病,无奈的是,昂贵的医已让他望而却步.
()




重任 第653章 天经地义
看到哥哥杜坤的表情,杜娟就明白了他内心的想法,笑了一下说:“哥,医药费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刚才我已经和嫂子说了,一切都由我来解决,到时你们跟我去京城就可以了。”
“这?”
见杜坤还想说什么,杜娟急忙说:“哥,这事儿先这样,等有时间咱们一家人再慢慢商量,我帮嫂子做饭去。”
“好好好!”杜坤连声音说好后,突然反应过来,他说的是去京城治病再商量的事情,可不是说杜娟帮着媳妇做饭这事儿,急忙说:“小妹,你大老远的回来还没歇一下呢,怎么能让你做饭呢,你这么的衣服烟薰火燎的白瞎了,你还是去爸那屋陪三叔他们去吧。”
邻居们来杜家主要是来看杜娟和杜英的,她长时间的不回屋不好,再说,屋子里有点冷,杜娟身上的貂皮大衣一直没有脱下去,穿着貂皮大衣去烧火,让火燎一下整件大衣就报废了,她只好选择了回东屋。
杜娟一回屋,屋里顿时就热闹了起来,村人们都好打听,见杜娟衣锦还乡,免不了打这么打听那的,杜娟都一一笑着回来,于是村人们都知道杜娟现在在京城一家公司当经理,工资很高,当然,杜娟不会和他们细说她怎么当上经理的,也不会和他们说肖远航的事情。
梁秀芬的手脚很麻利,时间不长三口大灶都生上了火,包括东屋北炕的炉灶也生了火,
用北炕的灶口的大锅闷上大米饭后,做什么菜她没了主意,便出屋询问丈夫做点什么,杜坤到是很果决,告诉她炖一条大鲤鱼,再炖一只鸡。其余的随做点什么就行了。
邻居们一看杜家生火做饭了,便纷纷告辞各自回家,总得给人家留点时间唠唠家常吧。杜父、杜母和杜娟他们把村人们都送走后,返回屋里,一家人上炕坐在一起,杜母询问起杜娟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因为5年前杜英回来的时候,说起过杜娟的情况,说她丈夫林卫国牺牲之后,婆婆家根本不拿她当人待。把她们母女轰出了家门,一分地都没给她们,最后失踪的事情。
对母亲杜娟就没有什么隐瞒,就把她和小蝶在最困难最危难的时候遇到肖远航的事情说了出来,以及肖远航给她安排工作,然后一步一步做到京城总店经理的事情,杜娟在说的时候,杜英也在一边帮忙补充,把她所了解的事情做以补充说明。
听到杜娟差点没有病死在那间小屋里的时候。杜母更是老泪从横,心里也特别感谢向杜娟母女伸出援助之手的肖远航,并让杜娟一定要把肖远航请到家里来,好好的感谢一番。同时。杜英这几年的遭遇也是让杜母心疼不已,说话之中哭了一场又一场,杜父在一旁虽然不出声,但也能看得出对两个女儿的遭遇心疼不已。
杜娟和杜英也是一直陪着母亲哭。事情说完,杜娟帮着母亲擦了眼泪,说:“妈。咱不说那些不高兴的事情了,那些苦难已经过去了,咱们还得向前看。二姐这边在养几个月的身体,肖远航已经答应了,等开春了就安排他去高速公路管理公司上班,公司今年给员工盖楼房了,到时我能分到一套大的,原来那套就给二姐住,小红小国上学的费用我都包了,你不用担心她们。”
杜母点着头说:“嗯,英子那边有你帮衬我就放心了,现在农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这几年除了种地之后,大坤媳妇又是养猪,又是养鸡什么的,日子也好了起来,再等两年钱攒够了,大坤要把这老房子翻盖一下,准备盖砖瓦到顶的大瓦房,你们生活得好,我和你爸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杜娟说:“妈,房子的事情不用等两年,今年开春我就请人来给盖,盖一座两层或三层的楼房,让咱家成为村里第一个住楼房的人家,来之前我就和古河建筑公司的陈总经理说好了,过完春节他们就过来测量设计,开春后就动工,用不上两个月就以完工。”
“盖楼房?那得多少钱啊?”杜母闻言十分的吃惊,急忙说:“娟子,砖瓦到顶的大瓦房就很好了,不用盖楼房。”
杜娟笑着说:“妈,盖楼房也用不了多少钱,您把我养这么大,我还从来没为家里做什么贡献,现在我有钱了,您就让我尽尽孝吧!”
杜英说:“是啊,妈,这也是娟子的一片心意,你就听她的吧。”
杜母说:“娟子,虽然你现在有钱了,可以不能这么花呀,小蝶还小,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你得为她考虑考虑啊。”
杜娟说:“妈,这个你不用担心,就连小蝶上大学的钱我早就给准备出来了,再说,我现在还能挣钱,而且以后会挣得越来越多,盖一座楼房的钱,不闪腰不岔气的,对我来说根本一点问题没有。”
说到这里,杜娟一下子想起了什么,把自己的背包拿了过来,从里面拿出一个黑色的方方正正的塑料袋打开,把里面的5捆一百元票面的钱拿出来放到母亲的身前,说:“妈,这是5万块钱,您收好,一是你和爸年纪都大了,有个头疼脑热的什么病一定要去医院看,别心疼钱,你们二老平平安安的,我们做儿女的才心安。另外,光靠种地是发不了家的,可以拿这钱让哥哥做点生意,总比死守着家里的那几亩地强!”
杜母本能的说:“不行,不行,这么多钱我可不敢要!”见女儿又要给盖楼房,又一下子给她5万元钱,心里的震惊无比骇然。村子这些年一共出了2个万户,都是靠养猪发家的,一提起他们两家,村人都羡慕的不得了。而女儿一定子就给了她5万块钱,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啊!
杜娟笑着说:“妈,女儿给你的钱你有啥不敢要的,女儿孝敬父母是应该应份、天经地义的,更是合理合法的。这5万元钱只是我今年的年终奖,明年公司发展好了,年终奖会更多,妈,你必须收下!”(未完待续。。)
1...198199200201202...2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