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之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允锋
但这并没什么用。
因为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民兵从马萨诸塞各地赶来加入战斗,很快民兵数量已经过了英军的两倍,虽然他们仍旧无法攻破英军防线,但却对波士顿形成了半包围,将英军对马萨诸塞殖民地的控制仅限于一座小小的波士顿城。
而紧接着对英军来说更可怕的事情生了。
战争的漩涡开始扩大。
这股恐怖的浪潮开始席卷整个北美殖民地。
新罕布什尔,纽约,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几乎所有英国北美殖民地都燃起了争取自由的战火,广袤土地上那些农民工人小商人,统统拿起自己的火枪,骑上自己家的马匹,迅汇聚成一支支小队,然后开始向英军驻扎的纽约,费城,巴尔的摩等主要城市起进攻。
这时候可不是原本d立战争时候。
那时候的英国几乎堪称如日中天般,龙虾兵和强大的皇家海军纵横世界,米字旗正在迈入日不落的时代,殖民地的老百姓反抗这样强大对手需要足够勇气,但这时候的英国,只是一个在一次次战争中被打得不断惨败,最后领地范围不断萎缩,经济上濒临破产,只能靠北美这一块殖民地苟延残喘的二流国家,殖民地的老百姓对英军没有多少畏惧。
而英国政府对他们的压榨却更胜原本历史上。
还有原本历史上法国的大革是在美国d立战争之后,但现在法国人先动手了,法兰西共和国的成立,就像是一个最大功率播放着自由思想的大喇叭,用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告诉殖民地上的人民该做什么,之前导火索没有燃,但现在战争已经打响了,剩下的就很简单了。
拿起武器,向英军开火!
可怜英军这时候在整个北美殖民地驻军才一万多,他们根本无力扑灭这场大火,虽然这时候北美殖民地也没有原本d立战争时候人口多,但那也是有着近百万居民的,面积更是几乎相当于英国本土,就一万多英军怎么可能应对如此广袤土地和如此众多人口的叛乱。话说这又不是非洲的部落勇士,这里的民兵无论战斗力还是装备水平,相比起英军来都差不了太多,尤其是这些年走私泛滥,老百姓几乎家家都有大明产线膛枪,这种情况下英军能做的,也只有坚守在一座座城市的堡垒中了。
然后等待增援。
这已经不是殖民地驻军能够解决的了,这个得交给英国政府去头疼。
同样英国政府也被惊呆了。
英国议会那些老爷们根本没想到这些民居然有这种胆量,当然,主要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这种觉悟,实际上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候都感觉匪夷所思。
难道他们不是英国人吗?
无论从哪一上讲,他们都是英国人好不好!
难道英国政府收税不是为了保护他们吗?
驻扎殖民地的英军,主要职责是保护他们免遭印第安人的袭击好不好,在之前菲利普王战争中是谁拯救了他们?是谁浴血奋战保护他们的安全?英国政府派遣军队保护他们,他们向英国政府交税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他们的税负丝毫不比英国本土的人民重,甚至因为天高皇帝远他们的生活比本土人民更加优越,这从越来越多英国人奔向殖民地就可以证明。
那他们为什么还不满意?
伦敦的老爷们一片悲愤。
可笑他们之前还在为法国的内乱而暗爽呢,话说只要是法国人倒霉通常英国人都会开心,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的,甚至乔治一世刚刚不久前还矜持地向腓力五世提出,可以在他需要时候派遣英军帮助平叛呢。这时候腓力五世已经获得了西班牙的援军,但巴黎的战斗依然没什么进展,不仅仅是英国,欧洲各国君主都已经坐不住了,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甚至提出组建神圣同盟,以尽快帮助法国恢复秩序。
或者说大家一齐出兵法国借着帮助腓力五世镇压叛乱,在法国境内搞三光政策。
而对于这种事情,英国人肯定有着巨大的热情,也正是因为这一,腓力五世一直没头,然而现在英国人不用再继续幸灾乐祸了,他们必须要面对一场同样的叛乱了,估计这时候该轮到腓力五世幸灾乐祸了,在这个比烂的世界里,能有一个难兄难弟总是一件值得苦中作乐的事情。
当然英国政府是绝对不可能放弃北美殖民地的。
这是他们目前最主要的财政支撑,英国议会那帮老爷们不敢想象失去北美殖民地后,英国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话说那里的棉花贸易可是为英国带来几乎一半的龙元,至于另外一半是贩卖黑奴赚来的,这是目前英国龙元收入的两大支柱,而龙元收入又是英**备扩充和奢侈品消费的唯一支柱,如果没有了北美这片广袤的棉花产区……
后果不堪设想啊!
紧接着过两万英军就在朴茨茅斯登船然后开赴北美战场,去用他们的大炮让那些乱臣贼子们知道国王陛下的权威。
而此时那些乱臣贼子们也在寻找他们的大炮了。
“我们需要大炮。”
就在英军启程的同一天,新亳城的总督府内,马萨诸塞自由军总司令汉考克将军说道。
虽然各殖民地都燃起了争取自由d立的战火,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联合,各处殖民地依然是各自为战,甚至就连统一的军队都没有,各地民兵自己给自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然后或者独自行动或者凑在一起联合作战,甚至就连统一的后勤都没有,民兵和所属地的议会自己解决自己的物资问题。
自由军算是其中最强一支。
这支目前总兵力已经增加到七千人的大军,代表着马萨诸塞殖民地,目前正在围攻波士顿,因为是最先举义的,再加上本身很有影响力,汉考克被马萨诸塞议会推举为自由军总司令,不过他们的进攻并不顺利,毕竟他们起兵比较仓促,准备不够充足,虽然枪支弹药不缺,但用于攻坚的火炮奇缺。
这样汉考克将军就只能来找他的老朋友了。
“没问题!”
总督张诚笑着说。
“但是,托马斯,我们不可能为你们提供线膛炮,这种东西不是光有钱就行,线膛炮是由皇室专营,任何一笔线膛炮交易都必须得到锦衣卫的审核,而且在原则上是不会向主权国家以外出售的,所以你们在这里只能买到滑膛炮,这一我是爱莫能助,别说我了,就是帝国相也没有能力绕开锦衣卫出售这个,因为一旦被现,哪怕相也是要获罪的。”
紧接着他说道。
这一他倒不是骗人的。
大明的线膛炮制造出口都控制在皇室手中,原本前装线膛枪也属于管制品,但自从明军开始装备新一代步枪后,前装线膛枪得到了解禁,反正就那米尼弹步枪对上毛瑟1871/84完全就是被蹂1的。而前装线膛炮杨丰暂时还是不准备随便卖的,这东西除了射慢,其他方面性能已经丝毫不输于甲午战争时候日军的火炮了,话说就甲午战争时候日军那些钢膛青铜野战炮,还不如目前大明产铸钢线膛炮呢!
“但滑膛炮无法战胜英国人。”
汉考克说道。
波士顿虽然只有不到四千名英军守卫,但后者有坚固堡垒,而且还有海上战舰支援,自由军只有步枪和少量老式滑膛炮,这个很难攻破堡垒,同样也很难对海上战舰构成威胁,他们现在急于攻克波士顿,否则一旦英军增援大举到达,他们就更麻烦了,他们也知道真要全力以赴,那么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英国的。
“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张诚笑着说“我可以给你们弄到另一种东西。”
汉考克疑惑地看着他。
“新式火药。”
张诚说道。
好吧,杨皇帝准备卖给他们炸药包。
他武装北美的自由战士,目标当然不是让这片殖民地获得d立自由,他只是为了让美洲的欧洲人数量大幅减少,给他们大炮的帮助太狠了,万一英国人知难而退就没得玩了,必须控制节奏让英国人看到希望,但也要给勇士们看到希望。这样的话给他们炸药包让他们玩r体炸弹才是正理,想象一下勇士们前赴后继抱着炸药包冲向英军堡垒,和那些专z象征同归于尽的场景,也是很令人热血沸腾的。
不过前提是他们有这种勇气。
话说勇士和勇士也是有不同级别的,这些勇士可不是z主勇士,给后者炸药包肯定不会皱一下眉头的,但这些勇士估计就不是皱一下眉头那么简单了。
好在这个问题不是张诚需要考虑的,紧接着总督下就把汉考克引荐给了一个大明商人,后者很爽快把手中一批用于工程建设的炸药卖给了他,然后张诚找来一名工兵军官,把如何制造炸药包的技术教给了他,看着新式火药那恐怖的爆炸威力,汉考克毫不犹豫地掏出宝贵的金银币,然后心满意足地拉着一车二十斤炸药包,准备着去炸碎英国人的堡垒了。
“长官,这东西炸不开要塞吧?”
看着离开的车队,那名工兵军官疑惑地说。
这东西虽然和黑火药不是一个级别,但真要炸棱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二十斤炸药包里面又不是二十斤炸药,真正威力估计也就是个四寸炮弹级别,但别说是四寸炮弹,就是五寸炮弹也需要一定数量才能轰开棱堡,过去明军重火箭可都是几百斤重里面装八十斤黑火药的。
“那与咱们有什么关系?”
张诚阴险地说道“一个不够就多上几个,为了自由和d立那些勇士们做出牺牲也值得,另外还有,找个在英军里面有熟人的兄弟,让他在某一次喝多了的时候不小心说漏嘴,告诉英国人这玩意儿其实一颗子弹就能打爆。”
“属下明白。”
那工兵军官同样阴险地笑着说。
这可是棉火药,虽然进行过处理,但仍旧不保证安全,别说是被子弹击中了,甚至有时候周围环境温度过高都是有可能自己爆炸的,明军的炮弹里面装药都是特制的,即便这样也不时有爆炸事件生,去年甚至生过一艘巡洋舰因为弹药管理不善被炸毁的事件,至于矿山工地不小心生意外炸死人的事情也同样时有生,可以想象一下这些自由勇士们扛着这样的炸药包去炸要塞是何等威险。
当然,就像总督下说的,这关咱们什么事?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清之祸害 第四九九章 战争狂人
自由军对波士顿的进攻还是失败了。
因为英军增援部队到了。
超过七千名英国陆军士兵和十几艘战列舰的到达,逼迫汉考克不得不放弃进攻撤退,但英军同样也没能恢复马萨诸塞殖民地的秩序,因为哪怕他们有超过一万人也没什么卵用,只要他们离开波士顿的堡垒,那么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永无休止的袭击,在广袤的土地上,在一座座乡村,一片片森林中,英勇的民兵们无处不在。
和那些从遥远欧洲而来的英军士兵不同,他们熟悉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森林,每一座山丘,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战场,然后射出致命子弹。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英军无法区分平民和民兵。
后者和前者没有明确界限。
前一刻还躲在密林中朝他们打黑枪的抵抗分子,这一刻就有可能变成农田里劳作的农民,然后下一刻他就有可能再次从某一堆干草里面,抽出一支装上子弹的线膛枪瞄准英军士兵后背,想要准确甄别根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错杀或者泄愤一样的报复不可避免,那些士兵们当然不会有什么耐心。
杀死无辜者,烧房子,吊死仅仅是看不顺眼的,这种种恶行不可避免。
而这又让仇恨蔓延。
同样仇恨又让更多人投入到了对抗英军的战斗,战争就这样逐渐进入了血腥化。
而且不仅仅是波士顿。
整个北美殖民地可以说都是这种情况,英军增援部队解除了起义军对主要城市的围攻,但却无法恢复旧的秩序,他们陷入了一场标准的人民战争,他们就像异族侵略者一样,在这片已经属于他们一百多年的土地上,和他们原本的同胞进行着血腥战争。
这是一片泥潭。
一片令人绝望的泥潭。
英国人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遇上大ma烦了,他们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勉强维持对殖民地的统治,而且还必须承受每天不断增加的伤亡数字。
“朕就喜欢这个!”
杨皇帝开心地说道。
此时在他面前是一架古老的双翼机,带着螺旋桨高速转动的嗡嗡声就像一个巨大蜻蜓,在蓝色天幕上不断翻飞,同样不断引起下面观众的惊叹,不过这架飞机下面不是轮子,而是两个大号的浮筒。
这是水上飞机。
飞机已经在大明诞生超过一年时间了,在经过了最初的新奇玩具状态后,它的用途也逐渐开发出来,不过因为技术水平限制目前人们能够想到的,还仅仅是用它来进行侦察,毕竟这种发动机功率不到一百马力,速度还没有飞艇快,航程也不过才不过三四百里的木头玩具,干其他工作都是力不从心的。
甚至就连侦察也不如飞艇。
毕竟飞艇的续航能力远不是飞机能够比拟的,但对于海上的战舰来说,这却是一个好东西。
之前明军舰队的海上侦察依赖于飞艇,但体型巨大,抗风能力差的飞艇明显不如飞机,这样水上飞机就成了最合理的选择,而且不同于必须使用专门运输船的飞艇,随便一艘巡洋舰就能够携带的水上飞机,在使用上也更加灵活,因此海军方面立刻盯上了这种东西,这架水上飞机就是给海军制造的第一架,接下来所有明军巡洋舰和战列舰都将进行改装,以增添专门的水上飞机吊装设施。
至于新建造的就更不用说了。
而此时在这架飞机下面,是两艘正在试航的巨型战舰。
和这两艘战舰相比,之前可以说震惊世界的定远级无疑就成了小兄弟,超过五十丈的长度让它们几乎达到了定远级两倍,整整四座烟囱同时喷吐浓烟的气势堪称恢弘,当然,同样也代表着它们那恐怖的动力,让这两座海上的钢铁山岳以超过四十里的时速乘风破浪,而那一座座新式炮塔和同样新式的五寸速射炮,也让这两艘崭新的巨舰带着不可一世的霸气……
这是戚继光级巡洋舰。
超大型防护巡洋舰。
满载排水量高达三万吨,也就是欧洲标准的一万八千吨,十二座大型燃油锅炉和三台最新式的三缸蒸汽机,可以为它提供超过三万马力的滂湃动力,以十海里速度航行,它的续航距离可以超过一万海里。不过相比以前火炮的数量大幅减少,因为速射炮的使用让明军不必往上堆太多大炮了,在这款战舰上只有两座双联七寸主炮塔,四座双联装五寸副炮塔,另外还有十二门采用半开放式炮塔的四寸单装炮,后者没有专门的供弹机而是手动装弹。
实际上这款战舰的原则就是满足杨皇帝那一万海里航程,其他所有性能全部为此让位。
火炮够用就行。
反正即便是这样的火力也可以说无敌了,那恐怖的七寸炮可以发射数百斤重炮弹,别说是欧洲的战舰,就是棱堡的城墙也能一炮轰成渣渣。
防护同样削弱。
没有水线装甲,炮塔和内部穹甲都是新式的镍铬钢板,厚度只能保证抵御自己发射的四寸炮弹,连五寸炮弹都挡不住,但这也已经足够了,因为欧洲人手中最大也不过四寸级别的大炮,而且他们的大炮和明军的四寸炮也不是一个级别,这样的防御能力虽然不说万无一失,但却已经足够用了。
而火力和防护削弱之后成就的是超过一万海里航程,是可以从埃及起航中途不加油一直打到波罗的海尽头的能力。
这才是最重要的。
“控制,控制才是最重要的。”
杨皇帝有些感慨地说。
的确,对于这时候的他来说平推世界已经不是问题了,但平推之后的控制才是真正最需要考虑的,虽然他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措施或者说毒计,比如说杀,比如说洗nao,比如说宗教,比如说儒家思想等等,但这些东西归根结底还是得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未来对于明军来说除了保证压倒性优势,还必须拥有快速到达的能力,拥有全球范围作战的能力。
他谈空运还为时过早。
所以这时候战舰续航能力和速度就是最重要的。
戚继光级巡洋舰就是全球作战和快速到达体系的一个组成,未来还有洪武级战列舰,还有新一代高速运兵船,还有大型远洋补给舰,当然还有遍布全球的一座座军事基地,只有用这只巨大的手掌牢牢攥住这个世界,才能用其他那些东西,通过时间的逐渐推移来完成对这个世界的真正控制。
不过他还缺一样东西。
他还缺汽车。
因为这套体系只能让他控制沿海的港口,但却不能保证对内陆的掌控,而修铁路太慢,也不够灵活,只有汽车才能真正让明军完成对陆地的掌控。
好在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这时候汽车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甚至就连他复制的福特t型车都开始投产,大明富豪中汽车拥有量正在直线上升,预计今年汽车产量就能突破一万,这样造卡车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同样流水线生产,也保证了他能以最快速度生产汽车,估计等明军踏上欧洲的时候,汽车的车轮也就可以碾压那片古老的土地了。
“陛下,西京留守府奏报,大批俄军在曳河与鄂木河交汇处修筑堡垒。”
就这这时候一名侍从报告。
“彼得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啊!”
杨丰冷笑着说。
实际上因为欧洲君主们都在为抵御明军入侵做准备,彼得已经不需要再担心查理的威胁了,甚至他和查理以及欧洲其他君主之间的友谊正在急速升温,至于原因非常简单,后者需要他挡在前面做第一道防线,这时候无论天主教还是东正教还是穆大胡子的信徒们,其实都已经明白了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抵御来自东方的入侵者,那么最前沿的肯定也是最需要扶持的。
俄国和奥斯曼就是最前沿。
但奥斯曼已经废了。
这时候欧洲君主们都很清楚艾哈迈德三世已经是个废人了,被明军欺负成那样都忍气吞声,可见这个曾经让欧洲笼罩在阴影中的帝国是多么衰弱,而且一旦明军挖通苏伊士运河,那么奥斯曼帝国也就无法再起到屏障的作用了。
明军可以直接在意大利甚至法国登陆,根本不需要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走巴尔干。
而俄国的作用凸显。
杨丰正在向中亚修铁路,那么相比起崇山峻岭的巴尔干,绕黑海北岸走东欧平原很显然是最合理的进攻路线,这样俄国就成了抵抗大明的最前线,所以查理十二世非但不再继续蚕食俄国人的领土,反而开始扶持跟他打了半辈子的彼得,这段时间大量线膛武器开始涌入俄国,彼得也在用线膛武器完成俄军的现代化,尽管他的这些线膛武器都是瑞典产低端货,但仍旧让俄军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
而同时彼得也在不断向东推进他的防线。
他同样很清楚一旦明军进入东欧腹地他也就完了,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战场向外推,一直推到乌拉尔山脉一线,甚至西伯利亚和中亚,对中亚各国的接收就是基于这个原则,但在北线他也不可能看着明军在西伯利亚昂首阔步,他需要在西伯利亚建立起他的第一道防线。
最近这几年除了收下中亚等国之外,俄军也在逐步向东,原本历史上这时候或者刚刚开始建设或者还没建设的城市如奥伦堡,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库尔干都已经相继建立,而且这些城市都有坚固的堡垒,而现在终于轮到鄂木斯克了。这样实际上就等于和明军已经开始了近距离对峙,明军最前沿在原本历史上的巴甫洛达尔,那里驻扎有一个陆军守备队,和鄂木斯克相距不过几百公里,一个占据额尔齐斯河上游,而另一个则占据下游。
“那就揍他一顿!”
紧接着杨皇帝说道。
虽然现在铁路还没建成,但目前西域的道路运输情况,支撑一个军作战没什么问题,而俄国人在这一带也无法维持太多军队的进行作战,毕竟他们也需要后勤支援,既然这样那就干脆动手,把乌拉尔山脉以东所有的俄军据点全部拔掉,省得以后向中亚进军时候还需要担心自己侧翼。
反正现在明军在全球范围内都结束了作战,包括阿曼的抵抗分子也被杀光了。
至于对中美洲的接收则非常顺利,原本在那里的西班牙人不愿意放弃信仰的都搬走了,那里有的是地方可以生存,没必要为此而拼命,至于愿意放弃原本信仰并皈依圣教的,这个都赐予大明属民身份,包括那些印第安人也被赐予了属民身份,其实那里也没多少印第安人,基本上西班牙人杀到现在都快两百年已经差不多杀光了。
剩下就没什么了。
皇帝陛下任命一个总督,再把那里划成四个府,任命四个知府各自带着一批官员和士兵负责各自税收,再其他就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了。
这种情况下明军对中美洲,或者说现在的玛雅殖民地的接收几乎没开一枪,甚至在从北方带了一批归化的印第安人过去宣传了一下神国理论后,那里仅存的几个印第安部落酋长们也正在明军护送下赶来觐见神皇,而且杨丰还准备看看情况如果他们愿意皈依圣教就封一个小爵位,从此成为大明的外藩爵臣以吸引其他印第安部落。
这样一来明军就很清闲了。
而杨皇帝是看不得明军清闲的,作为一个战争狂人他是不会让这台战争机器停止运转,既然其他地方没有了,那么拿俄国人开刀吧,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在西伯利亚作战的好季节,俄国太广袤了,想要征服这样大的国家肯定得需要很长时间,那么干脆早点动手,别的不说先把乌拉尔山脉以东部分拿下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1...170171172173174...2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