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明朝生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千斤顶
岳阳一行人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视察了五里寨等大部分田间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收成他已经满意了。按照这样的收成来算,岳家庄所属一万两千多亩地,每亩地收获五百斤稻谷来算,可以获得六百万斤稻谷,再按照七成的出米率算,岳阳可以收获四百二十万斤大米,这样一来,养活他手下八千大军一年还有富裕,而剩下的粮食还可以养活水泥厂、黑火药厂和军工作坊这些人,如此一来基本上可以做到了自给自足,而等到明年的时候,他购买的王守城留下来的数千亩田地和新开垦的荒地一旦有了收成,那么自己的实力必然后迎来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岳阳,人家在跟你说话呢,你在想什么呢?”突然,海兰珠的声音在岳阳耳边响了起来。
“哦,我正在想事情呢,海兰珠你有什么事吗?”正在想事情的岳阳一怔,转头看向了海兰珠。
和海兰珠成亲后,凭借着其开朗大方且豪迈的气质和恩威并施的手段,她很快便征服了岳府几乎所有下人的心,就连老太太对她也很满意。但是让老太太最不满的就是海兰珠总是直接叫岳阳的名字而不称呼他为相公或是夫君,这在老太太看来是即其无理的,为了这事老太太说了海兰珠好几次,海兰珠也总是当面答应但很快就忘掉了。
不过这种事对于岳阳来说就更不是个事了,从小在现代社会长大的他对这方面简直看得太开了,别说夫妻之间了,在国外就连父子兄弟之间有时候也是直呼其名的。
看到丈夫看过来,海兰珠粉脸一红,看了看附近没什么人,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岳阳,既然你获得了大丰收,那到了深秋的时候能不能卖一些给我们部落呢?你放心,我们不会白要的,我阿布说了,可以用牛羊和马匹跟你换,你看怎么样?”
“要粮食啊?”岳阳心中一动,面上却露出为难之色,迟疑了一下后问道:“我那位岳父大人打算要多少粮食?”
海兰珠扭捏了一下说道:“我阿布说了,至少也得三十万斤,如果能卖给他六十万斤那是最好的。”
“六十万斤太多了,我要是拿出来恐怕我这边就不够了。”岳阳摇了摇头,“你也知道,我这边的开支也很大,有近八千士兵要靠我养,还有那些厂子的几千名工人也要发薪水饷银,这些的开始都很大。实在抽不出太多的粮食支援我那位岳父大人。”
听到这里,海兰珠的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按理说科尔沁部落在没有和岳阳打交道之前日子虽然也比较贫苦,可也是这么过来的。但老话说得好,由俭入奢由奢入俭难,自从去年从岳阳那里交换到了大批的物资,过了一个好年之后,尝到了甜头的寨桑和科尔沁部落自然不甘心再过那种苦巴巴的日子,这不就让女儿来吹枕头风来了。
偷偷看了眼海兰珠的脸色,岳阳觉得火候也到了,再拖下去就很容易过火了。他笑了笑又说道:“不过海兰珠你也别担心,既然我们成了亲,你的父亲有困难我自然不能坐视不理。这样吧,你写信告诉你父亲,六十万斤粮食是不可能的,我最多能卖给他四十万斤粮食以及食盐茶砖等物,这些东西他需要用两千匹战马和若干牛羊来交换,你看怎么样?”
“真的吗?这实在是太好了!”海兰珠的心情简直就象做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了一回,他忍不住楼主了岳阳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开心的说道:“岳阳,太谢谢你了,我替科尔沁部落数万牧民谢谢你了。”
“不用谢,咱两谁跟谁啊!”岳阳也笑了起来,只是若是熟悉的岳阳的人此时若看到了他的脸色,肯定就知道这家伙又在打什么坏主意了。
其实岳阳卖粮食给科尔沁部落也没安什么好心,后世只要是稍微关心时事政治的人都知道,控制一个势力甚至是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并不是用武力来征服,从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来控制才是最高明的办法,科尔沁部落也不例外。rp
.全部章节





我的明朝生涯 第一百零九章 丰收(下)
. .
诚然,岳阳和海兰珠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两人的感情自然是不消说的,但是在涉及到两个势力之间的关系时,再用感情来说事那就显得太儿戏了。
势力与势力之间最牢固的纽带就是利益,只有强大的利益才能将两个势力牢牢的联系在一起,用和亲来巩固双方的关系只能是一时且短暂的,君不见汉朝的时候多少位公主嫁到了匈奴那边,后来不还是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吗。
在岳阳看来,分化瓦解科尔沁部落和女真人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用粮食以及充足的生活物资把他们给腐蚀掉。他要让科尔沁部落的人明白,只要他们每年老老实实养马放牧,每到年底的时候用一些牛羊来和汉人交换粮食,全族人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能吃饱穿暖的后,还会有几个人愿意跟着后金入关抢掠呢,毕竟抢东西是要冒风险的。
而搞定科尔沁部落就是岳阳计划的第一步,只要能搞定科尔沁部落以及蒙古诸部,那就等于断了女真人的一只手,将来再对付女真人的时候可就容易得多了。
看着欢喜不已的海兰珠,岳阳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丝愧疚,毕竟连自己媳妇也要算计那也太那啥了,可他又转念一想,自己也没做错什么事啊,再说这也是为他们好啊。很快,这丝愧疚就被岳阳丢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五里寨喜获大丰收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那些先前不相信岳阳,没有使用岳阳提供的超级杂交水稻的农户现在悲催了,看着人家的田间堆得如同小山般高的粮食,再看看自家的田间,许多人后悔得都想用头去撞墙。
很快,那些农户推举了几位老人找到了正在田间巡视的岳阳,请求岳阳也把那些水稻的种子卖给他们。但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次岳阳却拒绝了他们请求。
“岳大人,您可不能不管我们啊,虽然咱们不是您的佃户,但怎么说也是五里寨的人,小的们上次瞎了眼,没有听信您的话,现在您就再给小的们一次机会,卖些种子给小的们吧,小人给您磕头了!”
“诶诶……你们快起来!”岳阳赶紧把为首的几名老农户扶了起来,他有些为难的说:“几位老人家,非是本官不卖稻种给你们,而是这些稻种只能种一季,如果再种的话产量就会大幅减少的,倒是别说亩产千斤了,估计就是亩产两百斤都难,而这些稻种都是本官从夷人手中买来的,现在已经没有了。”
“这样吧……”岳阳沉吟了良久,这才对这几位老者说道:“本官这里还有些从夷人手中弄来的种子,这些东西产量很高且很耐旱耐寒,你们若信得过本官的话本官建议你们今年可以先种种看,你们意下如何啊?”
“这……”几个老头相互对视了一眼这才问道:“大人,请问这些都是什么种子啊?”
岳阳笑道:“有小麦、玉米、红薯以及土豆的种子,尤其是这种叫做土豆的东西,它的产量是最高的,甚至可以亩产两千斤呢?”
“两千斤!”周围响起了一片惊呼,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人……您……您没说错吧,亩产……亩产能到两千斤?”老头们一个个都吓傻了,仿佛大白天里看到了鬼一般。
“当然了,本官难道还会骗你们不成?”岳阳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心中也是一阵无奈,毕竟玉佩出了问题之后超级杂交水稻种子的来源也断绝了。考虑到这点,岳阳在上次过来的时候便带了大量的经过后世培育出来的优质马铃薯、小麦、玉米红薯等植物的种子过来,准备在自己的地盘上大量种植。
“这……”几位老头对视了几眼,都有些不相信岳阳的话,千斤的亩产量已经把他们给惊到了,现在岳阳竟然又抛出了一个两千斤的产量,这已经不是惊到,而是要把人吓傻啊的节奏啊!
看到这些人的神情,岳阳心中就是一阵无奈,看来这些东西还是太超前了啊。他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好了,你们也别急着做决定,回去后想好了再说,本官现在还有事,就不奉陪了。”
说完,岳阳起身就朝着一旁的马走去,翻身上了马就走了。在岳阳看来自己已经够意思了,上次自己让他们跟自己一起种植超级杂交水稻的时候,这些人一个个推辞得那叫一个干净,现在看到杂交水稻有了高产,就屁颠颠的跑来了,当自己说没有水稻种子,打算介绍另一种植物给他们种的时候,这些人又开始怀疑了,对于这种人岳阳真心不想搭理。凭什么啊,老子又不欠你们的,既然不相信哥的话,哥管你们的死活。
带着几个老婆刚回到应州的岳阳还没来得及回府,又被郑发奎派来的鲁班头给拦住了。
“岳大人,小的总算是找到你了,郑大人请您紧急过府一叙!”
看着满头大汗的鲁班头,岳阳不禁好奇的问道:“鲁班头,出什么事了?莫非又有流寇出现了?”
“不是,小的也不清楚,您去了就知道了!”鲁班头看着一身便装,脚上的官靴还带着黄泥的岳阳陪着笑躬身回答。
“这样啊,那好,我就陪着你走一遭吧。”岳阳让海兰珠和玲珑几女先回了家,自己带着几名侍卫就朝着知府衙门赶了过去。
等到岳阳进入知府衙门内堂时,郑发奎亲自迎了上来。
“岳大人,你总算是来了,你可是让本府找得好久啊!”
望着脸上隐隐透出焦急神情的郑发奎,岳阳很是好奇的问道。“郑大人,出什么事了?刚才看到鲁班头急着找下官,下官还以为流寇又侵我边境了呢。”
“这……倒也不是流寇之事,而是另有其他事情啊!咱们还是坐下谈吧”郑发奎脸上突然一红,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岳阳坐下。
两人陆续落座后,有丫鬟上前奉茶,岳阳并没有喝茶,而是直接说道:“大人,有什么事您就说吧,下官可不习惯和人打哑谜啊!”
“好吧,那本官就说了!”郑发奎也知道岳阳就是这个直来直去的性子,也不介意他的语气,轻咳了一声后说道:“是这样的,首先本官要恭喜五里寨大获丰收粮食满仓啊。再者就是……就是岳大人您是不是也该……也该纳点税了……”
“什么……纳税?”岳阳顿时就愣了,良久才想起来,貌似自己真的还没教过粮税呢。
看到岳阳呆住的样子,郑发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这个……本官也知道有些难以启齿,但皇粮国税千古有之嘛,您要是不想缴完,象征性的缴一些也是可以的!”
“不不……您打住……”岳阳赶紧叫停,对郑发奎说道:“郑大人,您误会了,下官不是说不缴税,您放心,该缴多少下官肯定缴多少,这点下官绝无二话。只是下官不明白应该缴多少税呢?”
“呃,是这样的,您缴的税是……¥##@¥”一听到岳阳愿意缴税,心中大喜的郑发奎便一五一十的把他应该缴纳的税说了出来。
过了好一会,岳阳很快就弄清楚了,原来自己要缴纳的税真心的不多,甚至还可以用低到难以置信来形容,农田税在洪武初年原先为每亩三至四斗,后来民田税收减为每亩一斗米,约18.9斤,这个税收算高吗?在岳阳看来这简直低得令人发指啊。
半个时辰后,在郑发奎的不厌其烦的解说下,岳阳终于弄明白了三件事。
而这三个事实是:
1、明代的税收过低,农业税低,商业税更低!
2、明代的税收,几乎在25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增加!实际上是在不断减少,农业税减少,商业税减少的更多。
3、明代晚期,人们对任何一次增税的行为,都叫苦连天,以致于当明朝政府试图增加赋税时,阻力重重。
这些事情也严重颠覆了岳阳一贯以来对明朝的印象。
从清朝一来,中国人一直以来被灌输的观念、受到的教育就是:明代的统治者如何残暴荒yin,如何横征暴敛,如何敲骨吸髓,广大人民在沉重的剥削之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明代的灭亡,都是由于统治者征收的赋税过重,人民难以负担,奋起反抗的结果。
满清统治者是这么宣传的,现代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甚至一些所谓的历史学家的文章专著中,也是这么宣扬的。但事实真是这样么?
刚才岳阳惊讶的发现,郑发奎在跟自己谈到收税的问题时,竟然是用一种害羞甚至是不好意思的态度和自己谈的,仿佛是在说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这也让一直以来习惯了纳税的岳阳感到非常的不解。收个税而已嘛,你至于象偷情一样这么不好意思吗?
望着郑发奎,岳阳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不知应州府今年的收上来的粮税和商业税是多少?”
随着岳阳的发问,郑发奎给了岳阳一个几乎令人吐血的答案!rs
.全部章节




我的明朝生涯 第一百一十章章 缘由
. .
岳阳自认为是一个心里承受能力很强大的人,看惯了现代各种现象以及在网络上公布的各种千奇百怪的事,他原本以为自己对待大多数事已经能够做到无动于衷或是能够泰然面对了,但是今天的郑发奎却又给他好好上了一课。
“什么……商税五百六十两,农税三千五百三十四石?”
岳阳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鸡般声音突然变得高亢起来。
晃了晃脑袋,岳阳觉得有些发晕,这个数字简直就是一瞬间就摧毁了他的三观。他又郑重的问了一遍,最后才确定自己的耳朵没有出问题。是的,应州府八个县今年收上来的商税总额只有五百六十两,粮食五百三十四石(四千多斤)。
几分钟后,稳定了心神的岳阳再次问郑发奎:“知府大人,赋税如此之少,难道您就不怕朝廷责罚吗?”
“怕什么,我应州府收上来的赋税还算多了呢。”郑发奎却是一脸不在乎的神色,“再说了,前次岳大人交上来的十万两银子的盐税押解上京后,本官还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呢。再说了,我应州府收上来的税其实也不少了,岳大人您还不知道吧,平原府去年收上来的商税只有四百七十两,比起他们本府还算好的呢?”
“啪……”岳阳手中的茶杯再也握不住,掉到了地上摔得粉碎……
从郑发奎处出来后,在回家的路上岳阳整个人都觉得有些沉沉的,刚才的听到的事情已经完全出乎了他的想象,他万万没有想到,大明的官员不作为竟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一府之地,收上来的商税竟然只有五百六十两,若是折合成现代的货币也就是说一个拥有八个县的地级市一年收上来的税只有区区六万块钱,而粮食只有四千多斤。
这件事听起来就象个冷得不能再冷的笑话,但它确实就发生在岳阳的眼前。岳阳估计。这件事若是发生在二十一世纪,估计这个市包括市长在内所有政府官员全都要被拉出去枪毙一百遍都不会有替他们喊冤的,就是一头猪来当这个官估计都比你强吧。
当岳阳询问为何商税和粮税如此之少时,郑发奎无奈的告诉岳阳。那些商户他们也不是说不交税。但是他们通常都他们一般只交纳非常少的一点点税收,并不全额拖欠,同时许诺以后会补交余额。
对于赋税拖欠,官府衙门会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追征,但是拖欠两三年以后,就不能再指望拖欠者们补交欠税了。对于这些偷税漏税者,按道理说官府是可以对他们进行处罚的,例如鞭打、关押甚至没收他们的财产等等手段,而这种手段在当时的西方是非常常见的。
但是这种做法在大明却非常少见,若是有谁干这么做了通常就会被人扣上酷吏的帽子。洪武九年的时候。山西平遥有一个主簿名叫成乐,在他任期满的时候,他的上级以其‘能恢办商税’为由,褒其进京朝见皇帝,结果遭到当时的皇帝朱元璋的批评。朱元璋以:‘税有定额,若以恢办为能,是剥削下民,失吏职也,州考非是’的罪名不但不褒奖他,反而把这位收税能收给弄进了大牢。得!收够了税银,反倒被视为盘剥百姓。连朱重八自己都开了这么一个恶劣的例子,谁还敢真的收税啊
于是这么一年年下来,大明的税收就这么越来越少了。
岳阳从郑发奎的话语里听到了一丝无奈,但更让岳阳感到无奈的是他看得出来,这里面有文人集团和商人集团那无处不在的影子在里面。岳阳可以肯定,现在的大明朝。百分之九十五的商税都被偷税漏税掉了。这种情况下,用税率来衡量明代商业税的征收,已经失去了意义。
“唉……大明不亡简直就没天理啊!”
一直回到家里,岳阳还是没想明白,明朝的那些官员难道真的就没脑子吗?他们就不知道这样下去就是在动摇国本吗。一个朝廷一旦没有了起码的税收就会陷入崩溃吗?
想了半天,岳阳还是没弄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大明会变成这样。
后世的学者们大都认为,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困难,导致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饥兵作乱。饥民与饥兵结合,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朝廷军缺乏战斗力,导致国家既无法消除外族入侵,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
就这样,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政危机。如此恶性循环,明朝最终走向灭亡。
表面上的原因是如此,但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而今天,岳阳得出了结论,那就是明朝的朝廷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了。
而这种控制并不是指地方官员的任免或是别的东西,而是失去了对地方基层和最底层的控制。
明朝政府是一种典型的大社会小政府的模型,明朝洪武年间,整个明朝只有5488名地方官,随着两百多年的发展,即便是到了明朝后期,已经拥有一亿两千万人口的大明王朝的官员数量也不过20400名,而吏员的数量也只有51000名,也就是说大明就是靠总数只有七万多名官吏管理着高达一亿的人口,相比于后世那高达三千多万的公务员的数量,用天壤之别来形容明朝官吏的稀少绝不过份。
而官吏数量的稀少就直接就导致了大明朝廷对地方控制上的乏力,有一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华夏历来是产茶大国,茶税历来也是各个朝代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比如在饮茶尚不是很普及的唐朝,唐朝政府仅从两淮地区,每年就可得盐利600万缗铜钱。
但是明朝呢,崇祯四年,大明朝廷从各省收取的茶税是多少呢?事实上是,那一年收取的茶税是:云南省17两,浙江约为6两。当时的一位官员对此作了如下的概述:“内地茶户不知官茶、私茶之说久矣。天下之言生财者,亦罔闻知。”
浙江省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产茶大省,一年收上来的茶税竟然只有六两银子,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荒唐的冷笑话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了。
坐在椅子上的岳阳努力的回忆着自己以前在历史书上学过的内容,但是他越想就越觉得有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这样的大明还有救吗?自己在这里这么辛苦的操劳,会不会终究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呢?
原本岳阳心中还是有些底气的,因为可以自由的在现代社会和明代只见穿梭,有现代社会做后端的岳阳总认为自己即便是打不过逃命总是没问题的。可现在呢,媳妇也娶了,而且一娶就是三个,加上老太太、妹妹岳颖以及一大帮的部下和仆役,更要命的玉佩眼看着就要碎了,这个结果让岳阳感到越来越揪心。
“唉,估计还能到现代社会跑一趟,下次把老子惹急了老子就买一挺机关枪,谁要惹老子生气老子把他们全都突突了!”岳阳气鼓鼓的发着狠,但过一会他就泄气了,现在的情况是即便有钱他也不知道到哪卖枪去啊,出国倒是可以买,可问题怎么把枪支和大量的弹药运回国内以及他在郊区的小院,总不能让快递公司送货上门吧?
想着心事的岳阳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睡着的时候,在大明的另一个地方却却有人提到了他的名字……
位于北京城内的紫禁城历来都是大明朝廷的中心,而紫禁城的西北侧有有一座小宫殿,这座宫殿的名字叫做暖香阁。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一种温暖的味道,其实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崇祯皇帝的御书房。
不同于名义上的御书房崇政殿那样辉煌大气,暖香阁只是一座小宫殿,里面的东西也很不是很奢华。只是大多数的东西都是明黄色的,估计这也跟其主人的身份有关。
今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崇祯皇帝坐在明黄色的软靠椅上,低着头在一本奏折上不停的写着什么,过了一会,他才将写完的奏折放到一旁。在他的面前还有一摞厚厚的奏折,上面都用黄纸贴着,黄纸上还写着一些小字。
崇祯是明朝里最勤奋的君王之一,各地送上来的奏折无论巨细,他都要过目。但由于奏折过多,他一个人全部看完的话又看不过来,又怕漏掉重要的东西,因此他采用的宋朝的办法。他叫通政司收到奏折后用黄纸把事由写出,贴在前边,叫做引黄,再用黄纸把内容摘要写出,贴在后边,叫做贴黄。这样,他可以先看看引黄和贴黄,不太重要的就不必详阅全文,这样就不会漏过紧急军情密奏和塘报了。
伸手拿起另一本奏折,随后看了看奏折前的引黄,又翻看了奏折后面的贴黄,原本已经疲惫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情。rp
.全部章节




我的明朝生涯 第一百一十一章 推销水泥
. .
看到这份奏折,崇祯的脸上露出了包含着惊讶、疑惑和不解的神情,他扭头喊了句:“大伴,你过来一下!”
“是……”
随着崇祯的话音落下,一名四十多岁,穿着红蓝相间服饰,袖口纹着波浪条纹的太监恭敬的走到崇祯旁边低声道:“皇上何吩咐?”
1...3940414243...2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