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杨锐读着文章微笑,就坐他怀里的6眉见此好奇道“你笑什么?上面说的都不是好话呀。”
“当然要笑。布尔什维克越批判。那就是说明被他们批判的东西正好打在他们的软肋上。”女人的长相虽然不符合杨锐的审美观,可日子久了也就看习惯了,而且她与程莐不同,白纸暂未被自由民主沾染,属于可教育的那种。“麦克思对历史的解释是生产力水平决定一切。而我对历史的解释是人的精神状态决定一切。两者是相对的,属于同一个细分市场上的竞争,所以他们才会这样大张旗鼓的批判,呵呵”
“麦克思的说法是错的?”6眉咬着铅笔头,神情甚为可爱。她现在相当于是杨锐的秘,对于一些文件要事前打圈,以提高杨锐的浏览度。
“不完全错误。”十数年的马哲教育背咏,杨锐很难说马哲是完全错误的,“但不考虑人的因素显然是种不全面的理论。最重要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文明轮论能和麦克思主义在同一个细分市场相互竞争。并且能提出一些麦克斯主义者难以答的东西,比如欧洲为何会从共和制演变成帝制,最后因为蛮族入侵堕落成封建制?这不是麦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能够解释的,难道说日耳曼这些原始部落的生产力能高过罗马帝国?”
杨锐说起这个有些骄傲,西方的没落他是抄斯宾格勒的,但文明轮则是他在研究世界几大文明后思考的结果。这不但能抵御麦克思主义的侵蚀,还能抵挡西方中心论和全盘西化论的威胁。到此时,大中华国在意识形态上才算真的稳固,这使她能理直气壮的保持国粹、弘扬民族文化,而不是全身心投入西化浪潮。
“麦克思主义和自由民主难道一样有竞争力?”6眉对男人将麦克思主义提到如此高度。有些不解。国人的心态是能打赢的才是好东西,按照这个逻辑,日本和苏俄这等手下败将,其日式个人主义和俄式社会主义都是不好的代表。唯有美国的普世民主和英国的君主立宪还被舆论放在眼里,那些留美派宣扬的美式民主在年轻人心里有一定影响。
“差不多吧,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杨锐道。“麦克思主义是李宁主义的前身,同时是民主的未来方向,而美式民主与俄式民主仅仅一墙之隔。换而言之,普世民主和民粹只有一墙之隔。民粹又是**僭主政治的前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越是民主,自由就越是无法保障。俄国的例子再明显不过了二月革命后,士兵、农民、工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完完全全的大民主,可结果又如何?普世民主演化下去就是**,罗马共和国的未来就是罗马帝国,现在的俄国,工人不加班有契卡,士兵不冲锋有政委,农民不种粮有集体农庄”
政治方面的东西杨锐并不想让6眉过多涉及,但既然说到了这里,他又不得不解释一番女人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都要彻底征服的,程莐是身体被征服了,可美分精神依旧顽抗不已,而没读过什么的仙凤,根本就不曾有什么思想,男人就是她的天,让杨锐没有太多征服快感;现在6眉背着民国美女的偌大名声,又是一个有思想的,是以全身心的征服她调教她,让杨锐倍有成就感。
“大人,农部的陶大人、国家银行的张大人来访”杨锐正说着,门被敲响了,有客来访。
敲门声让坐在男人怀里的6眉立刻换了一个位置,脸色也开始泛红她刚才坐的姿势几乎和欢爱无异,甚至能感觉到男人的。女人如此,杨锐倒若无其事的站起整了整衣服。待心平气和才出门去见客,陶守和和张坤早就该来了。
夏末秋初的时节依旧是烈日炎炎,深具江南园林韵味的会客厅让人心中清凉,但比江南韵味更清凉是空调冷气。陶守和和张坤此时正在会客厅里舒心等待。他们中只有陶守还在农部挂个闲置,张坤已经不是官员。
“坐吧,坐吧!”带着6眉前来的杨锐看着站起来行礼的两人微笑,挥着扇子让他们坐下。“这天气太太热了,立中。这北七省又要遭旱灾了吧?”
“是,大人”陶守和刚喊大人就被杨锐制止了,他道“我比你父亲痴长一岁,既然是在家里,就不要大人大人的 ,太见外。”他说罢又看向张坤,道“你也别叫什么大人。”
“是,伯父。”张坤微微一笑,陶守和则头答应着。父亲陶成章逝后,杨锐对陶家颇为照顾。现在兄弟俩都在政府做官。“北七省确实有旱灾的迹象,早春的时候雨水就不足,幸好一些地方进行了人工降雨,但更多的地方还是遭了旱。”
“嗯。”杨锐头,他虽然不再是总理,可上次西北数省连续五年的旱灾他记忆犹新,这虽然彻底解决了西域北庭的移民问题,可北方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旱灾,真是个大麻烦。 一?
“伯父,”陶守和本不想一来就提坏事。可既然说起北方旱情他就不得不道“农会和乡干部裁减后,陕甘河南三省政府救灾几乎无力。一些之前建立的灌溉设施也屡遭百姓盗窃破坏,还有就是百姓不顾法令,擅自于黄河引水、擅自挖井抽水、还频频为争水械斗。当地驻军已经出动了,现在陕甘河南几乎处于军管治下,宋总理正焦头烂额”
“这很正常。”杨锐完全明白陶守和平民主义的立场,他和他父亲陶成章是一脉相承的。“陕甘河南的问题其实是社会制度完全靠官僚机构支持的问题,一旦皇权不下乡,那民间就要大乱不止。立中啊。你看山西如何?”
“山西”陶守和当然知道山西和陕甘河南的差别,他道“山西情况最好,极为有序,热河再次之、直隶次之、山东再次之。可是陕甘河南百姓倍受旱灾之苦啊,当地士绅威信有限,不能有效行使政令”
“从客观上说,死掉那些乱哄哄的人也许是一个好的结果。”杨锐不动声色的道,话语让在坐的三人惊愕,“上次旱灾我就说过,在危机中不能快团结起来、人与人之间不能达成高度互信,反而尔虞我诈,这样的人真没有什么好救的,毕竟就得了一次救不了两次。”
“可可人命无价啊。”陶守和支吾了一句,声音非常轻。
“但奴隶有价钱。”他的声音虽然轻,可杨锐还是听见了,他的直接反击让客厅的气氛瞬间变得尴尬。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6眉居然出声了,她笑盈盈的道“华北西北既然缺水,为何不能开凿灌溉运河呢?我记得以前我国和苏俄签订彼得堡和约的时候,曾用海参崴和西伯利亚铁路路权交换以贝加尔湖为水源地的灌溉运河。”
6眉出声的时候,之前不敢看她的陶守和和张坤不得不看了她一眼。虽然她说的很不专业,可是新的话题,免得大家的尴尬。
“先生,北水南调确实是一大好事。”不熟水利的张坤也开始插言道,他赞同报纸对公开后彼得堡和约的有关评论,路权换灌溉运河实为不世之功,尤其对连续干旱的北方而言。
“贝尔加湖水面海拔只有四百多米,要把水抽过蒙古高原,要抬升一千多米,现在的技术条件是难以实现的;另一个方案是从色楞格河中游取水,这河的年径流量只有两百八十多亿立方米,中游水量还不到三分之二,即使下游同意调走一半也不会过一百亿立方,对比工程投入,这实在不划算,不要说再造一条黄河,最少也要造一条海河吧。”杨锐没想到6眉会说话,倒也无所谓的把话题转到了北水南调。在他看来,这应该似乎是下个世纪干该干的事情。现在能做的仅仅是积累数据、制定大致方案。
“华北的问题,还是只能从三个方面想办法,第一是种植耐旱作物,第二是建立坎儿井积蓄雨水系统。第三是施行节水灌溉。引黄河水和打井抽水都是歪门邪道,不说一旦排水不好会土地盐碱化,万一黄河断流怎么办?”杨锐语重心长,“四千年以来,黄河断流共十三次。最早是夏朝帝癸十年时断了一次,再是纣王四十三年断了一次、周幽王二年断了一次、西晋怀帝永嘉三年断了一次,四次断流都逢亡国之君,可以说黄河断流确实是国灭之兆。
再往后一直到明洪武五年,又才断了一次,这次还好,可崇祯九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黄河连续断流四次;而满清的时候,也是开朝之初,康熙年间断了两次。接来下就是光绪二年和光绪三年连续断流两次,那时候正是丁戊奇荒,最少饿死一千余万人。现在黄河沿岸百姓为了省钱只愿意合伙买抽水机,水泥管道不说,即便最简单的用麦秆覆盖减少蒸都不做,挖坎儿井就更不提了,他们这是要灭大中华国啊!”
“伯父!”陶守和被杨锐最后一句话惊的跳了起来,脸色白,满头是汗,这可是诛心之语。
陶守和被杨锐吓的半死。6眉则偷偷拉着杨锐的衣袖。如此杨锐才放下恨铁不成钢的心思,长长的呼了一口气道“北水南调,六十年之内是指望不上的,六十年之后应该不成问题。即便俄国宁失去西伯利亚铁路也不愿意让我们调水。那我们就从松花江、从黑龙江调。不过在这六十年内只能靠坎儿井收集雨水、节水灌溉,还有耐旱作物支撑了。人家波斯一样旱的厉害,可靠坎儿井几千年就这么撑过来了。
除了这个,人头税也要加倍,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么下去怎么不会出荒山、怎么不会有干旱?少生、种树、节水农业。这三条是绝不能少的,再就是这几个省务必要军管十年,不这样根本就没有组织,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见杨锐的口气好了些,陶守和才算大松一口气。在基本解决灌溉形成的盐碱化问题后,作为农部官员,他也是赞成百姓凑钱买大功率抽水机灌溉的,可从未想到黄河会因此断流。真要如杨锐所说,黄河断流果真生,他就是千古罪人。
“好了,这些事情自会有稽疑院代表提议的,你就不要费心了,不过你务必要记住一条,农部永远低于土部,甚至低于运部。土部说不许抽水,那就不许抽水;说不许挖井,那就不许挖井。一旦北方的生态系统恶化,七省两亿人口最少要死一半,他们死了就死了,可这片地很快会变成戈壁,之后再变成沙漠,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地就这么没了,谁付得起这个责?!”
杨锐神情严肃,冷峻的语言说的陶守和面色由白变红,豆大的汗珠一颗颗滴下,衣服前胸后背已经全湿。不过杨锐没有看他,只是叹道“北方连续数年干旱,还是因为人口暴涨、工农业展毫无节制、大肆用水所致,看来北水南调不管花多大代价也是要做的。”
杨锐想着北水南调。虽然有化肥农药良种,可水土缺失仍然难以解决,特别是北方,若不是粮食年年增产,政府救援有力,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要彻底解决当下困局,想来想去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挖运河,可运河有那么好挖吗?按照土部水利司的报告,运河最好的方案是从贝尔加湖西南端海拔四百米处取水,而后经两百公里左右的伊尔库特河道,逐步将水提扬至海拔为一千六百五十米的库苏古尔湖,而后借用高处势能,并扩宽原有的一部分河道,使水流入蒙古南部。
方案很简单,可工程难度,特别是把湖水提升一千两百五十米的难度是当下无法解决的,再则是沿途河道的地质情况、提扬湖水所需的电力供应,冬季冰期问题、沿途蒸问题,这些都是要花时间去解决的。
但即便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成本也极为高昂不计算固定成本折旧、同时假定运河沿途蒸量与库苏古尔湖及以沿河流域汇入的水量相等,每吨水提升一千二百五十米最少也需要八度电。以每度电零零一六元计算[ 注133],一立方米水需一毛二分八厘,比沪上租界的自来水还贵沪上公共租界195年定的水价,市政工程用水每立方为零零四四两,新用户非生活用水,每立方价格零零六六至零零八八两,最高者折合华元也不过一毛二。[ 注134]
北水南调要调的不是矿泉水,而是农业工业用水。以现在每吨水产粮不到一斤计算,一亩地产量两百斤,假使灌溉用水只有四分之一需要出钱,田也是种不了的,因为水价高过粮价。[ 注135]
杨锐想着整个北方糟糕的境况,觉得这些问题只能留个后人解决,他能做的只能是收集数据、做好计划,以待时机成熟;另一个则是往南迁都自古皆是逐水而居,既然没水,越来越庞大的京城就应该迁往有水的地方。
思考着这些问题,一支烟很快就抽完了,待这时,杨锐才道“北方缺水的问题就不想了,这是百年大计,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得了的,还是说现在的情况吧。”
“是,先生。”等了良久的张坤终于开口。“先生,纽约股指已经高达两百,每日换手过五百万股,我们判断明年年初纽约股市很可能崩溃,现在各大庄家暗中都在紧急调整,大概是准备借机捞一笔。”
“嗯,终于要来了。”杨锐脸上看不出表情,只是这么淡淡的一句,凝神好一会他才道“前年的时候,商情局不是说我们大量进口美国水泥机器,是在变相帮美国经济消除泡沫吗?”
“先生,按照中美巴黎条约,虽然我们每年都进口数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可我们并不购买消费品,只购买水泥、柏油、矿石、金属等原料,以及机械车床和一些专利。这确实能帮助美国经济消除泡沫,可我们对美也出口不少产品,而且欧洲经济极为虚弱,他们无法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明年如果我们不再大规模购买的话,受此刺激美国股市一定崩溃。”张坤道。
“明年”中美巴黎条约的本质是花钱买利权中国承诺每年在原有基础上进口美国商品两亿美元以上,美国则在中方拟定的中美新约上签字。这几年国内一直在进行大规模基建,每年进口美国商品两亿美元,但铁公基的拉动总有一天要停止,明年开始,条约上规定的时间便到了,对美进口额将逐渐落到正常水平。
“想来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华访问吧。”杨锐笑道。
“确实如此,华尔街也有这样的声音。”张坤头,“可不管国内的水泥、机车、钢铁产量有没有也上来,基础工程建设也有完成的一天”
“美国就先不管了,”杨锐道,“说说一旦经济危机我们将会遭受什么样的损失吧,那些行业会得益,那些行业又会损失惨重,都有哪些对策?”
“先生,按照估计,一旦经济危机生,与出口有关的行业都会受挫。因为我们的工业品主要销往美国,农业品则销往欧洲、特别是德国,所以估计下来,去年二十八亿华元的出口额最少要下降四成甚至更多。大部分家电工厂要停工、汽车厂只能转产生产时风三轮车;农产品价格最少要腰斩一半”
张坤带有银行家的理性,对经济危机的后果轻描淡写,可陶守和却有些激动,张坤说完他便出言道“伯父,如果经济危机在明年生,不少佃农将来不及准备,他们很多人刚刚贷款买了小型拖拉机、三轮车,真要粮食价格减半,贷款肯定就还不上了。”(未完待续。)
.
清末英雄 壬卷 家与国 第七十章 不好
.
ds_d_x();
ds_d2_x();
陶守和身上带有很强的陶成章气质,估计是陶成章的声望让他时时刻刻都惦记着农民,可这在杨锐看来却是完全错误的。? ? ? 不说农业并不是国家经济的全部,即使国家经济也不是大中华的一切这一从总理府下属部门的权限设置就能看出来,礼部和土部是最重要的,这不是说宁愿不展经济也要执行礼部和土部的政令,而是宁愿死人也必须执行两部的政令。
数亿农民的生计和黄河是否断流比起来,当然是后者重要。北方本就只靠黄河滋润,失去黄河的北方最终将变成甘肃那样的戈壁,如此的代价不是农业展、经济展所能抵消的,要知百年之后,生态的恶化将会使一切经济成就化为乌有。
不过流官们可不这么看,他们几年后就调走、几十年后就退休,当然是先拿政绩换前程要紧,以后黄河断流、北方变戈壁,又与他何干?人家早就移民新西兰了,那环境、那生态,北方这地界下辈子他也不会再来。
抱着这样的态度,杨锐对陶守和的问题并不作答,只接着道“以现在的农业成本,价格腰斩下农民能不能过的下去?”
陶守和这次前来就需要他提供详实的农业数据,而后判断世界经济危机中农业的危险和机会,不过他的平民主义情节显然使得他在完成这个任务时显得变扭。听闻杨锐的问题,陶守和道“伯父,农民生计定会大受影响。这几年农获价格持续上升,百姓把之前挣来的钱不少都投到新农具上了,一旦价格暴跌,他们将血本无归”
“立中啊,你就告诉我,会不会饿死人?”杨锐沉着声说话,把他的话打断。
“饿死人?饿死人不至于。”陶守和想了想道。“可”
“立中啊,经济危机必定生。这是不管我们怎么拉都是无法避免的。再说我们的经济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不到,即便是想拉也是拉不起来的。所以”杨锐喝了口茶,“农业必会受到重创,像刚才行健说的桑蚕业。几乎是毁灭性打击。以前就劝告百姓不要养蚕了,他们不听;说砍桑树给补贴,他们不砍。不但如此,他们还反过来指责天化公司生产人造丝,要求天化公司停产。这什么逻辑?
既然农民不饿死,那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之前土地租赁法案已经通过,想来这次会有不少农民把地租出去,他们以后就收个地租吧。”
农产品价格腰斩,桑蚕业等种植业毁灭性行打击,按照之前稽疑院通过的土地租赁法案,其结果将会出现沪上公共租界出现过的永租。还是杨锐心善,又或者是为了某种呼应,土地租赁关于租赁年限的规定是住宅用地七十年、商业用地四十年、农业用地三十年、草地五十年、林地七十年。不过与后世在年限到期后产权归属含含糊糊、从不敢把问题说清不同,土地租赁法案明确了到期续租问题
即在租赁合同签订时就以平均时价确定土地价值。此假定为公司股本金。租赁到期后,如租赁方想继续租赁、而双方租赁价格又谈不拢时,地主自动转为股东,若无其他协商,其按投资(地价)比例获取分红。如此算是确保了租赁方经营生产的连续性,同时又使失地农民最终有了一个收益,不至于一无所有。
杨锐认为这个办法比后世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好,可站在农民立场的陶守和却很为此担忧,他道“伯父,如此一来。? ?那些破产的农民,很可能又要变成佃户了。”
“佃户那也没办法。”杨锐对此不以为然,“不说他们自己就是地主、能有一份地租,愿赌服输没什么好说的吧。我想按现在的农户经营情况。这次要出租、典当田亩的农民应该是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吧,种粮的农户也就日子紧一些,地是能保住的。既然他们想多挣钱种那就应该知道市场有风险,进入须谨慎。
好了,立中,小麦、棉花、玉米、大豆是出口的大头。你就说说吧,真要价格腰斩了,对外出口有什么优势,能不能拼得过美国人?”杨锐说完见他满脸忧愁,不得不加了一句,道“农民生计什么的,就不要提了。你若真觉得残忍,那就想想苏俄搞集体农庄后、逃过来死活也不愿去的俄国农民吧。国家展必须有代价,在苏俄是集体农庄,在我们这是经济危机。”
“是,伯父。”陶守和本想再次帮农民诉苦,可杨锐一提逃国境的俄国农民,他就什么思想都没有了据报章记载,逃过来的俄国农民为了不俄国想尽了所有办法,最离奇的是俄国女人不分老幼,全都喜欢勾引中国男人,她们成为妻子或小妾后便可入大中华国籍,从此不再俄国。
可以说,这是继复兴军赴欧参战后国人第二次大规模娶洋婆子,这种开洋荤的诱惑使得外东北和北庭成为所有老少爷们的梦幻之地那里有数不清的骚洋婆子、挖不尽的金沙,更有亦匪亦霸的土官、持枪横行的游侠、一醉不复醒的美酒,反正,只要是爷们爱的东西,在北庭和外东北全能找到。
可这终究是男人的豪情,任何一个有智识的人都知道,俄国农民外逃绝不是饥荒的缘故,而是强制推行集体农庄所致。俄国农村有悠远的村社传统,这使得斯大林的集体农庄推行的极不顺利,确定必须加入集体农庄后,胆小的富农杀掉自己将要入社的牲口、卖掉种子和农具以消极反抗,胆大的那些就持械造反了。
这些情况频频被国内报章披露后,全国知识阶层几乎是谈俄色变若说电影喀琅施塔德中所生的一切勉强能用革命事情权宜之计来洗白,那集体农庄政策则让经历过土改平叛的国人目瞪口呆,他们本以为土改是复兴会的污,不想俄布党更犯天下之大不违,一补偿意思直接就没收,连人家朝鲜都比如人家还知道扣一日奸的帽子。
更黑的乌鸦显得灰乌鸦雪白无比,杨锐一句苏俄集体农庄就让陶守和闭口不言农民生计,他拿出本子提过嗓子道“小麦去年产量为两千四百余万吨,其中用于出口两百三十万吨。出口均价东岸为七十华元每吨,北庭为七十二华元每吨,价格比美国小麦低十元;棉花产量为六百九十余万包,出口三百七十万包。每包出口均价东岸为一百七十华元,北庭为一百七十二华元,同期美棉出口价为两百华元每包;
大豆总产为五百九十四万吨,用以出口四百四十万吨,出口均价为六十五华元每吨;玉米总产量两千一百万吨。出口一百九十万吨,出口均价六十华元每吨;生丝出口十万公担,出口均价每公担两千一百华元”
农产品出口中,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生丝五者为出口大项,出口额分别为一六亿、六三亿、二八亿、一一亿、二一亿。其中,生丝出口因为集中在美国,美国一完蛋,桑农肯定是保不住的,这已不是价格腰斩的问题,而是腰斩腰腰斩的问题。 ?
“小麦”杨锐心算着。听完陶守和报的价格后,他感觉现在粮食的价格比前几年高多了,记得以前小麦似乎是四五十块每吨。“小麦每市担三块五,棉花每斤三毛九,玉米三块,大豆三块二毛五,生丝每斤二十一块。中立,生丝真的没办法,只能通知桑农,通知桑农减产也不是办法。桑树可不是说砍就砍的。其他如果腰斩一半,小麦每担一块七毛五、棉花一毛九分五、玉米一块五、大豆一块六。这个价格,除了棉花太低,农民收成未必会太坏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