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清末英雄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大人……”叶在馥抹了把汗,他道“现在装备司正在尝试解决单座火炮的射击指挥精度以及盲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能在这一两年内解决,新航母设计之初,炮位上也留出了安装新式指挥仪的位置……”
“那东西我知道。”杨锐打断道。“那仅仅是一种依靠雷达测距、机电模拟计算机计算、解算的半自动、半人工单座火炮射击指挥仪,这是比之前的机械式指挥仪好上不少,但依旧不够。另外它还有一个软肋,如果敌机在进攻时像我们一样。先洒一把铝箔,又会怎样?”
‘卟!’谭根一口茶喷了出来杨锐知道美军会有v无线近炸引信炸弹,可这东西在他看来形同废物,在机群攻击时专门派几架飞机狂洒铝箔,或者干脆在俯冲轰炸机装上几只装有铝箔的小火箭,俯冲时先射小火箭。让进攻轴线前方充满铝箔,那些离开炮口的v无线近炸炮弹肯定以为铝箔是飞机,四处乱炸,这就宣布了v无线近炸引信死刑。但如果敌军如法炮制,用这一招对付己方的新式射击指挥仪,也将宣判新式射击指挥仪死刑。
“这……”叶在馥再次抹汗,他不是装备司的人,但他是总后的人,现在装备司没人在,只能是他扛着。“大人,那咱们不用铝箔对敌行吗?”
“这个……在无线电干扰机达到效果前,不能不用。”杨锐道。“我们的船抗打,还是用铝箔把大家拉到机械射击指挥仪上来吧,或者看看激光行不行。”
“你去告诉光庭,我知道他经费紧,但他弄出来的这堆破烂玩意我看不上眼,让他那些越来胖的手下多动动脑子、多到前线走走。我们的东西是比别人强一,但强的很有限,再说这优势是靠十几年积累达成的,一旦开战,如何敏锐的利用现有技术解决战场的实际问题,是很费脑子的问题,他那边的人要多吃核桃,补补脑子。”杨锐道。
“是,大人。”叶在馥赶紧头,他此时有些庆幸杨锐说的是装备而不是航母设计。
“不过今天又些玩意是值得表扬第一是锅炉,这个已经比日本海军强了;再次是复合装甲,这个功用不需多说,就是贵,但贵也要用。飞行甲板和主甲板这两层复合装甲,完全免除了俯冲轰炸机的威胁,现在只剩鱼雷水平打击了。所以说,如果不是中了四五鱼雷随随便便就沉了航母……”杨锐目光看向谭根,这让谭根骤然紧张,
“……就是舰长无能、或者运气太差。第三个东西就是弹射器了,虽不是蒸汽的,但也还不错,不过以后的飞机将越造越大、越造越重,不需几年螺旋桨飞机就要过时,新飞机就要上舰,蒸汽弹射器还是要做好五年内上舰的准备。”
“明白了。大人。”叶在馥用心记着杨锐的话,准备京后将这些转告总长周思绪,然后再去大栅栏买一大包核桃补补脑。
敲打完总后装备司,杨锐再问一个自己甚为关心的问题。“我们的减齿轮组产量够不够?”
这个问题可以问叶在馥,也可以问造船厂总办陈石英。陈石英毕竟之前是徐华封的秘,所以他当仁不让的答道“大人,产量估计是够的,锅炉定型后。山西二机、南京重工、还有沈阳一机都在生产齿轮组,虽然不知储备了多少套,但想来总后对这种重要部件是有计划的……”
快造船是仅仅是提高了船台的利用率,可要是费工费时的减齿轮组产量不足,航母产量还是抓瞎,所以杨锐有此一问。
“齿轮组真要产能不足,我相信总后也会有备用方案的。”陈石英一句话将杨锐的思绪拉到沪上,那里,尼古拉特斯拉前几年在研究他的老本行交流电,当然这不是电的交流电。而是交流传动系统。
笔记本电源适配器是杨锐最讨厌的东西,靠电脑插口的一端,线总是很容易因为拉扯破裂或损坏,一旦漏电短路整个适配器就报废。以他的使用习惯,正常情况下,一个笔记本用坏两至三个电源适配器非常正常。大学时的垃圾成为电力实验室的宝贝,最让科研人员惊异的是这个不到一斤的黑家伙为何能输出如此稳定的直流电压(二极管制成的整流器也能交流转直流,但因为导通时刻不可控制,因此电压也不可控)。
在拆开一个线路破裂的电源适配器后,其内核心部件晶闸管被现。而后交由晶体管实验室研究并手工试制,之后又转电力实验室,此时电力实验室已定下决心要彻底解决困扰工业界几十年的重大问题交流传动,但奈何技术储备不足。只能把特斯拉引入研究。
很快,斩波器、以及另一个重要电力元件变频器(由晶闸管制成)被明,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交流直流交流的转换问题,其意义是可用简单且固定的交流电机代替复杂、奇重、不可靠的直流电机电,出的交流电通过晶闸管整流器变成直流,在直流转换成交流的过程中。又通过变频器改变直流电压来改变直流电流,最终控制输入交流电动机的交流电,使任意操控电动机的扭矩和度成为可能,这就完成了本该由减齿轮组完成的工作。
以前在减齿轮组不成熟时,美国海军也用电传动方案,不过那是用直流电机电,再用巨大的旋转机构将直流变成交流后,以交流电动机驱动。不说造价、重量、效率,光是可靠性就让人难以接受,所以在减齿轮组技术成熟后,美国海军立即抛弃了电传动方案。但若有成熟的交流直流交流传动方案以及新一代磁体材料,电传动造价高、重量大、效率低、系统不可靠这些缺都可避免,但是新东西所有人心里都没底,万一出问题怎么办?
杨锐到通化之后还在想电传动的事情,但想的不是电传动本身,而是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尼古拉特斯拉,也就是犹太人问题。开国二十六年,虽然之前就培养了不少人才,但底蕴还是不够,若是能引进犹太人,科研肯定是突飞猛进,可后果呢?
其中的间谍是免不了的,特别是克格勃间谍,犹太人、也不是犹太科学家信仰麦克思主义不在少数;间谍仅仅偷窃技术情报还罢,另一个头疼的则是这些人会传播麦克思主义和欧洲文化,诸如个人主义、后现代主义、自由民主之类,这比麦克思主义破坏力更大……
“父亲,小徐先生来了。”在杨锐想着犹太人时,王季同来了,而且来得很急。
“惺初惹乱子了?”杨锐知道徐敬熙在稽疑院当众拔剑一事,他心里觉得这剑拔得好。爷们面对威胁不敢拔剑,要**何用!
“惺初的事情是小事,另一个才是大事。”得到消息的王季同道,“胡适那帮人估计是要把混元弹项目抛出来好打击藕初,看样子是要推国民党的翁咏霓上台。梁卓如也不消停,他那个弟子叫什么蒋百里的,就是逼的惺初拔剑那个。鼓吹另外一个计划要我们和日本解除同盟关系,好与美国签订海军裁军协议,以消弭战乱。他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最少报章上认同者不少。”
“蒋百里?”杨锐念着这个熟悉的名字。这些年看了这么多。他此时对民国人物大部分已经转褒为贬。而蒋百里,即便他一心为国,在大忽悠梁启的指挥下,也只会干一些祸国殃民的事情。“蒋百里的那套不值一提。”杨锐道。“但愿意退让的人太多,不是他说的有理。而是他说的那套东西很多人想听。”
“就是很多人愿意听!”王季同重重头。“咱们怎么办?竟成,我一直在想,如果混元弹能公布出来,以它的威力是否能消弭战乱?”
“那样的和平不会过十年。”杨锐肯定道。“而且接下来很可能是一场核战争。”
“为何如此?”王季同不解。“我们手里有原子弹,美国人还敢动手?”
“因为我们家门口有菲律宾,而他们家门口没有朝鲜。”杨锐道。“如果美国认为我们没有能力对北美大6投放混元弹,他们更可能会先制人。你知道的,造这东西就是理论,理论一通,使劲扔钱。五年之内肯定能成。”
“可我们有洲际火箭啊!”王季同道。“如果我们再公布出……”
“小徐,先不说洲际火箭到现在连影子都见不到,就是造出来了,一万公里的导航怎么办?”杨锐不悦的反问。“一个重型轰炸机就把我们弄得焦头烂额,要是重型轰炸机配上混元弹,那美国人更省事了,一夜之间飞出几十架轰炸机就能把我们彻底灭杀。
再有,如果我们公布出混元弹,全世界舆论包括国内的西化分子肯定会对此口诛笔伐,必要我们销毁或者交出这个东西。英法本来想中立的也要站在美国人一边。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自罪,不是因为你有玉璧,而是因为你是匹夫。我们和美国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和平那就是菲律宾和关岛两地不驻美军。”
“那你不是打算在战时用吗?”王季同也反问。“这样匹夫就无罪了?”
“开战后美军重型轰炸机肯定会轰炸各大城市,轰炸城市必有无辜平民死伤,以混元弹摧毁敌军之机场、保护平民有何不可?”杨锐反问。“小徐,咱们是弱国,手上的牌本来就少又少,开打前就把大鬼亮出去。这算什么事啊!”
“那以后呢?战争怎么结束?美国人不会报复吗?”王季同再问。
“以后美国就在太平洋中部,不在我们家门口,这个距离总比逼在家门口安全多吧。甚至在签订停战条约时,我们可以要求太平洋诸岛上双方都不布置混元弹,美国人肯定会答应的,这样大家的距离就一样了。洲际火箭那是后面的事情,我们即便有也没必要亮出来,省得引起军备竞赛。”杨锐道。
“太平洋安全了,对苏俄和英国也就有底气了,以后我们的目标就是禁止世界生大战,竭力维护现有世界格局,这世界格局维持的越久,我们展的就越好。等我们变成另一个美国,就任由后人去折腾吧。”
听闻杨锐对以后国策是这么安排的,王季同道“看来我想错了,我还以为打赢美国后,你要带着大伙称霸世界呢?”
“称霸世界?那是笑话!”杨锐很肯定的道,“我们最要提防就是做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由我们去完成本该由美国完成的使命统一世界,或者为世界统一打铺垫。
春秋之后是战国,战国之后是暴秦,暴秦之后是强汉,再后则是古中华文明灭亡之日,好在当时淝水赢了;而下一轮文明得益于佛教数百年的熏陶孕育,但如果当时佛教没有东传怎么办?中国如此,世界又如何?它现在走的正是我们第一轮文明走过的路,此刻就是春秋接战国的交替时期。不管是为了争取时间展,还是为了文明不灭,我们都要想办法延缓它的衰亡,阻止任何人统一……”
杨锐度着步子,越说话越多,只待说完,他才转过身道“接纳犹太人真是麻烦!不大量接纳犹太人,来华的科学家会大减,这里毕竟是东方,没犹太生活氛围他们会很不习惯;接纳的话,他们身上的文明之毒又会传染我们,清洗起来非常麻烦,这真是蛋疼事情。”
“可人家已经来了,没两天就要到了。”王季同道。杨锐说着说着忽然提到犹太人,可在他吩咐下,犹太代表已经到沪上了。
“我知道,我知道。”杨锐一屁股坐到椅子上,“那就先谈谈看吧。”
杨锐坐下。王季同这才想起来正事还没说,他再道“下届总理推选怎么办?如果我们不公布混元弹,藕初有很大的可能落选。”
“你是担心国民党那翁什么上台吧?”杨锐笑道。
“正是。”王季同道。“他要上台肯定会要求解散东亚同盟,我们……”
王季同来之前其实有想让杨锐试试让国民党试试看,万一解散同盟真签了海军条约呢?但刚才听杨锐一说,又感觉菲律宾堵在门口确实很不安全,所以他现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为了签海军条约解散同盟也未必不可。”杨锐有些明白王季同的意思,于是道,“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仅限于解散同盟,而不附加其他别的条件;第二,日本必须是海军条约的缔约国。不能只和我们签条约,日本却排除在外,然后日美开战。”
“你真答应了?!”王季同忽然站起来,无比惊讶,这真出乎他的预料。
“我赌美国不会签。”杨锐道。“签了美**工厂、造船厂的失业工人肯定闹事。6军法案通过之日,就是罗斯福下定决心之时。”
“可翁咏霓上了台怎么下台?万一他们……误事怎么办?”王季同本想说通敌,但还是忍住了。这是他的另一个担心。
“误事我们就看一堆傻逼如何自残好了。翁咏霓是他们推选上去的,作死也是他们自己作死。”杨锐轻蔑道。“炸弹不落到头上、不流血国人怎会长教训?再有,那帮人不上台不误事如何被国人唾弃?”
“你真是太狠了!”王季同还以为杨锐转了性子,没想到却是……,他垂头道“这样要死多少人?”
“人总是要死的,况且是他们自己作死。”杨锐漠然。“我还是多想想他们上台后怎么防备他们误大事吧。”(未完待续。)
...
◆最新本书更新地址请百度搜索一下 来. 即可获得本书的最新章节观看.◆
.





清末英雄 第三十三章 犹豫
.
ds_d_x();
ds_d2_x();
当哈伊姆·魏兹曼博士出邮轮舱室时,目光眺望不远的城市,安东这座城市并不完全为世人熟悉,但它的繁华却似乎不逊于三天前抵达的沪上,只是市区面积小了一些。
“安东是公爵大人的封地,也是辽东的工业城市之一……”同行的哈同夫人罗伽陵介sà 道,但她说的是汉语,随行的通事随即把这些话翻译成英语,而另外一侧的同济大学堂教授、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仅仅是旁听。
“非常美丽!”魏兹曼头。这时候通事再道“先生,考夫曼先生正在下面。”
亚伯拉罕·约瑟芬维奇·考夫曼是远东犹太人协会的主席,也是锡安主义大会的主席,他本是个俄国籍医生,1912年来到哈尔滨。中俄开战、以及俄国革命期间,中华政府本着有财、有才两个原则,接纳了大批俄国有产者和技术科研人员,哈尔滨沙皇大学堂在国内大学堂的排行仅次于沪上同济大学堂。这些人当中,犹太人占很大部分,这使得哈尔滨成为全国犹太人最多的城市,没有之一。
一辆加长奥迪厢车旁,灰色行装的考夫曼一行正在码头上向这边挥手,魏兹曼也挥手回应。他们曾在电报上交谈过——在收到来自东方的消息后,魏兹曼立即与远东犹太人协会联系,回复他电报就是考夫曼。
“感谢上帝!”诸人下船后,考夫曼先是对女士致意,而后与魏兹曼和爱因斯坦拥抱,看得出来他很激动。“我们先在安东住下,而后再等候公爵下召见。”他道。
“当然。”魏兹曼看了罗伽陵和爱因斯坦一眼,对考夫曼安排并不反对。为不引起关注。他与考夫曼没有在沪上相会,他自己到了沪上也只住在哈同花园会客,并不出外露面。
上了考夫曼的汽车,一行人出了码头,魏兹曼注i 到这里和沪上最dà 的不同是街上尽是欧洲有钱人才有的奢侈品——摩托车,而驾驶者从服装上看大多是农民。他甚至看到一辆摩托车后座上绑着一个无比巨大的铁笼子,里面装的全是活鸡活鸭。这些摩托车不时抢占汽车道,让司机不得不避让减速。“哦,天哪!”魏兹曼被颠覆了常识,不得不叫了一句。
对东北极为了解的考夫曼对魏兹曼的惊à 并不奇怪,他笑道“中国的摩托车非常非常便宜,最豪华的型号也不超过一百华元,以致农民都有能力购买。如果说美国是汽车大国,那么中国就是自行车大国、摩托车大国。三年前摩托车产量据说就超过四百万辆,哈尔滨商会常á 对俄国出口摩托车,俄国人很喜欢这种东西。”
“我只是……在沪上没有看见过。”考夫曼并不是商人,不知道价格和数量代表什么。他只是被颠覆了常识——摩托车在中国原来和自行车一个档次,但在欧美各国,它们的价格比普通轿车还要贵一些,且常á 出现在赛车场。
“沪上市议会为了保护出租车行业,对市区的摩托车严厉管制。但郊区就不同了,内陆城市也不同。每个城市市区都要非常多的摩托车。”同车的罗伽陵在一边插言,作为爱国学社的资助者,她不单在沪上,在全国也有着极高的声望。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家。”爱因斯坦毫无行船困顿,“外界对她有太多的误解,那些诋毁她的人大多都没有来过中国。”
爱因斯坦因接受同济大学堂聘用最终免于被绊脚石计划清除。虽然他常á 在世界各地做学术访问,但没有哪里会像沪上一样支持他的研究,也没有哪里能像沪上一样有那么多吸引他的东西。当德国纳粹政府通缉并悬赏他的脑袋时,中国政府曾与德国政府交涉,取消了他的悬赏。此番经i 让他更加深信犹太人必须复国。而此时杨锐又恰好释放出善意,并邀请他与魏兹曼一起赴通化,所以他也来了。
诸人在路上谈论着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感受,但当他们到旅馆时,发现旅馆外停着一排公爵府的汽车,公爵大人的长子杨无名在等候。
“很遗憾不能亲自到码头迎接各位。”杨无名先代母亲向罗伽陵问候,而后客气的道。
“不必客气,非常感谢您亲来,大人。”魏兹曼有潜行的觉悟,毕竟此行关xi 太过重大。
“我不是大人。”杨无名笑着纠正。“请各位上车吧,家父已在通化等候。”
魏兹曼等人本以为自己要在安东等上一日才会被杨锐接见,不想他们刚下船杨锐就派长子迎接,当即显得振奋。他们迅速上了车,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他、考夫曼和杨无名同乘,爱因斯坦与罗伽陵乘坐后面一辆车。
“下万里远来,实在是辛苦了。”车上杨无名用英语对魏兹曼问候,不过与程莐一样,他的英语是美式腔调。
“真想不到……”没想到杨无名的英语这么流利,魏兹曼和考夫曼都很吃惊,他们无法想xà 杨竟成的儿子会说英语,这门语言早就从学xà 教材中去除了。“是的,”魏兹曼支吾道,“但每次想到我的同胞,我就觉得我做的还不够。”
“家父也极为佩服犹太民族的团结。”杨无名笑着表达自己的善意,“他认为犹太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去年旅行欧洲时他就对德国政府的做法表示不理解。”
杨无名的说辞让魏兹曼和考夫曼两人心中满是感激,特别是魏兹曼,在全世界都排斥犹太人时,他感谢上帝让这片土地上对犹太人充满善意。
安东到通化是高速路线,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的极为平稳,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小时,汽车却忽然开始减速,而杨无名说了句抱歉,打开电动窗户,注目窗外。双掌合十。魏兹曼本以为是到通化了,但见杨无名如此,又感觉不对,待见考夫曼也在胸前划十字、念诵经文时,他也跟着虔诚的道了一声上帝。
汽车缓缓前行,笔直的高速路突兀的出现一个转弯。放眼看去,围栏的远处是一座大理石砌成的白色陵墓,墓前立着石碑,不过距离太远,看不清上à 写的是什么。
“很抱歉。请问这是……”在汽车再次飞驰时,魏兹曼轻声问道。
“是上一次战争的烈士陵墓。”杨无名的回答出乎魏兹曼意à ,他本以为这是某个贵族的墓地,或者是公爵大人的族人,听杨无名说只是烈士墓。又不解为何公路不避开陵墓。
“在中华神武二年,也就是耶稣历1913年,我们和日本爆发了全面战争,当时战场就在这一带。虽然也和后来的欧洲战争一样,有着漫长的堑壕,但毕竟是山地,双方都派小支队伍穿过防线对敌人实施破坏。有一支日军曾渗透到这里,但被我军搜索队拦截了……。
战斗的最后没有人幸存。所以没人知道他们全部牺牲在这里,直到修筑这条高速公路。按照理性的观。应该移开这些遗骸,但家父则认为应该就地收敛安葬,以免过度惊扰亡灵,并要求高速公路绕开墓地一公里,严令此段禁鸣喇叭。”
“公爵大人真是无比仁慈。”考夫曼虽然猜到那是烈士墓,不想背后却有这样故事。又在胸前划了一次十字。善待死者、善待为族群牺牲的死者,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总是让人敬仰。
“不,先生,是士兵们付出得太多了。特别是在上一次战争。”杨无名纠正。他随后打开了车门,此时公爵府到了。
通化公爵府的建筑依旧是东方格调,但不同的是大部分建筑是以石头切成而不是木制结构,另外有别于江南园林的是,这里没有那么复杂的布局,而是如军营那般简单、干练、整洁。在下榻处稍事休息后,晚餐时分,魏兹曼见到公爵大人。
“请!诸位。”明亮宽敞的居善楼里,杨锐笑看这群人远道而来的客人,目光在爱因斯坦身上转了转,而程莐则与罗伽陵手拉在了一起,她们早就认识交好,兴趣也相投。“诸位,这次是家宴,不必过于拘束。”
在中国用餐是用筷子,但国公府每次来外宾,都会给客人备一套刀叉。杨锐看着爱因斯坦开始用筷子,但最终还是弃筷子用刀叉,他饶有意思的笑问“爱因斯坦先生,用筷子的难度是不是要超过解答数学难题?”
“是的,下,我正是这么认为的。”爱因斯坦刀叉用的极为利索,他爱中国菜,不过筷子难以使用,而有些中国菜用刀叉取用也不方bà ,对他来说这是件烦恼的事情,和辣椒一样。
“呵呵……”杨锐轻笑。虽然爱因斯坦没有加入中国籍,但最少他喜欢在沪上生活,也爱吃中国菜,这就值得让杨锐高兴了,他笑完举起杯道“各位,虽然是严峻的局势让我们在这里相聚,但我们依旧要祈祷和平。我提议为永久的世界和平干杯,为民族与民族之间能和谐相处干杯。”
犹太人从心里赞美杨锐的提议,但在程莐看来,从男人的嘴里吐出和平却是件刺耳的事,要知道杨锐与她相处的时候是军事地图不离手。不过她当然不会当众对丈夫的提议表示质疑,草草吃完饭后,她就把罗伽陵请走了。
1...624625626627628...6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