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曹友义道:“总镇,杨巡标一去,你的人还够用吗”
“抚台,三角湖那边地形复杂,水网密布,不利于流贼的骑兵发挥。”曹友义是个矮胖的武夫,留着五缕长髯,看上去非常庄严,现在眉头拧成了一团,似乎心事重重。
“总镇,你在担心什么”冯元飏道,“天津卫城坚固,又有卫河、潞河、三角湖遮护,不是那么容易被流贼占据的。咱们只要把圣上安全迎入天津,就能万无一失了。”
“就怕人心有变啊!”曹友义说出了自己的心事,“京师陷落,天子出奔,整个北直眼看就是李自
成的天下了……抚台觉得天津三卫之中,还有多少人能和咱们同心”
天津在明朝时称天津卫,不是一个卫,而是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一共三个卫。所以也称天津三卫,根据明初时候的编制,三卫之下应该有16800户军户,占有的耕地良田将近100万亩。
传到明末,卫所的普通军户已经和寻常贫农佃户无异了。但是天津三卫的世袭军官家族大多传承延续了下来,都演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地主。天津三卫
第八十章 终于出虎口啦(求推荐啦)
夜色当中,一条火龙仍然在大运河以西的旷野上,浩浩荡荡,滚动一般的前行。闪舞
天津武清一带的地形,有一点类似南方,河道溪流众多,水网散布,并不利于骑兵行动。官道也不是笔直的,而是沿着河道溪流弯弯曲曲,时不时还要过个桥。
对于跑路的朱慈烺而言,这样的地形倒是非常有利的,只要拆掉一座木桥,就能暂时挡住由西而来的旱鸭子追兵——当然了,天津这边的大部分溪流都不深,是可以涉渡的。
而王庆坨一带也是非常“南方”的地形,东面二三十里外是运河,称为潞河,南面七八里开外居然是一个大湖,称为三角湖。往西十余里又是卢沟河,基本就是个三面环水的地形。而由王庆坨通往天津卫城的官道,还得从三角湖和潞河(运河)间的一条狭长的通道通过……通过之后还要过卫河(并不是通海的卫河,而是通往南方的运河河道),最后才能抵达天津卫城。
所以从军事常识而言,从北京城跑出来的崇祯父子以及护送他们的军队,只要抵达了王庆坨,基本上就算稳了。
因此朱慈烺今晚上就是累得吐血,也一定要把逃亡当中的大队人马带进王庆坨的堡垒。
只有到了王庆坨,朱慈烺才敢美美睡上一觉,然后再往天津卫而去。等大队到了天津,汇合上沈廷扬、苏观生的海舟,那才是真正的龙入东海,虎归南山。
在朱慈烺的督促下,逃亡的大队也提起了最后的精神,用急行军的速度前进。人人走得汗流浃背,但是脚步却丝毫没有要停留下来的意思。
朱慈烺自己也在步行开进,他已经卸了盔甲,手中拄着一根拐棍,小腿上还用麻布一圈圈扎了起来,称为“绑腿”,是他少年时参加军训学到的窍门。据说可以在行军过程中减少腿部受伤的可能性,降低腿部的疲劳感觉,增强步行行军的能力。吴三妹也学朱慈烺的样子,也给自己扎了绑腿,还忠心耿耿的紧跟在朱慈烺身边。不过她没柱拐棍,一只手还拉着缰绳,牵了两匹马具齐全的战马——这是为她自己和朱慈烺预备的。若有什么万一,她就和朱慈烺一起骑马逃走!
在两人周围全是士兵,都是脱了甲胄的龙骑营、虎卫营和东宫侍卫营的官兵。他们都打着火把,亲眼看见大明朝的抚军太子殿下跟他们一尺一尺的用脚量着南下的官道。大家心里对这位接地气的太子又多了几分敬佩。
这位太子可是真的跟大家伙一起吃,一起走啊!而且还大把大把给大家发银子,发“白条”(赐田论功的圣旨),是真正的同甘共苦啊!
太子都这样,谁还会叫苦叫累大家伙什么身份比太子还尊贵不成
不过他谁也不知道。朱慈烺早就累得心里面叫苦连天了,不过是在众人面前,他还得装出一副志气昂扬的样子,有人们的目光投过来,他还得挥手致意,用一副大无畏的反动派的语气说几句鼓动人心的话。
“兄弟们,跟着本宫,土地会有的,娘子也会有的!”
虽然是极朴素的道理,但还是给了疲惫不堪的战士们提振了精神。队伍当中,不时还会响起应和的喊声。
“千岁爷是把咱当兄弟啊!”
“有千岁爷在,大明一定会中兴的!”
“千岁爷和咱们同甘共苦,咱们替千岁爷拼了性命打天下!”
“千岁爷是明君,大明有救了……”
听到这样的回应,朱慈烺的那点疲劳,还有屁股上、大腿内侧,还有磨出血泡的脚丫子上传来的疼痛,一下子都减轻了不少。他心里想着:从北京到天津大沽口不过是00多里,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自己如何走不得了
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共乘的马车,就在朱慈烺身后不远处,和朱慈烺一块儿从王庆坨赶来迎驾的曹化淳则牵制马,步行在马车边上——现在除了崇祯、周后、张太后、李选侍,还有其他一些实在走不了路的上了年纪的官员、官员家眷,或者在小规模的骑兵交战中负伤的伤兵由马车载着前行。其他人都和朱慈烺一样,步行前进了。
之所以这样,并不完全是为了同甘共苦,而是为了
第八十一章 又要入狼窝了!(求收藏,求推荐)
天津卫,潞河东岸,一座名为张家堡的镇子上空,红底黑字的闯王军旗,在三月二十四天明时,就已经迎风飘扬起来了。
这是一座曾经繁华的大镇,镇子周围有高大的夯土城墙,城墙之内有七八条纵横交错的街巷。沿街的房子都开辟出了铺子,是前铺后宅的格局。看这些铺子的大小,就知道镇子曾经有过的繁华。不过现在繁华早就不在了,大部分的铺子都关张好些年了。曾经在这里做买卖的商人,要么远走他乡,要么迁去了潞河西岸的王庆坨。
不过张家堡镇子上最古老的大户人家,早在洪武年间就随北上的明军定居于此的张百户一族,却依旧居住在这座快要荒废的镇子上。
实际上,张家堡原本就是一处百户所,百户一职世世代代都由张百户一门世袭。传到如今已经有十五代了!
现在军户制度早就名存实亡,不过还是有不少百户、千户家祖在世袭的地盘上当了土豪。张百户一族就是这样的土豪!早年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们家因为占了运河沿岸的地利,可是兴旺发达了好些个年头。家里面还出了不少举人、秀才,算得上天津卫有数的士大夫之门。
对了,明朝的军户和士大夫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更没有士大夫欺负军户或是军户比民户低级的概念。虽然军户在参加科举时比民户多了一些限制,但是明朝的军籍进士占进士总数的比例,平均下来高达百分之三十!明朝的军户人口可远远占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军户嘛!
所以军户的中高层和士大夫根本就是一群人,也不存在军籍进士低民籍进士一等的事情。
除了这百分之三十的军籍进士外,中上层军户还长期垄断了明朝的武职。可以说是文武通吃,世袭和科举兼顾。他们才是大明统治最大的受益群体……说他们是支持大明天下的中坚也不为过。
当然了,日子好过的是中上层军户,底层肯定是苦的……不过任何时代,处于底层的穷苦人民通常都是苦的。而中上层军户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战斗力,则是大明天下崩坏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这十数万家军户仍然有洪武年间老祖宗的战斗力,哪儿有什么流寇,有什么东虏早就给剁成肉泥了!
张家堡这边的百户张宗保当然也没祖宗砍人的本事了,他虽然有个百户世职,但实际上是个文人。在承袭祖上传下的世职前还考过科举,中过秀才,写得一手好诗,在天津卫的士林之中也小有名气。
另外,他还有两个堂房兄弟都中了举人,其中一个还在外地做官,另一个名叫张宗义的,长住在天津卫城。是天津卫的士林领袖!
不过张家毕竟是世袭的百户,即便弃武习文了,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张宗保和张宗义两兄弟,都四十好几快五十的年纪,都还能纵马狂奔。
在三月二十四日上午的时候,两兄弟就从天津卫城出发,领着天津兵备道原毓宗和天津巡标杨维翰以及几十个杨维翰的家丁,飞马奔向已经被大顺军占领的张家堡。
不过他们不是要去收复张家堡,而是要去张家堡拜见大顺天兵的大将郝摇旗!
一桩天大的功劳,正在向他们几个招手呢!
张宗保是昨天傍晚将大顺天兵迎入张家堡的,随即就从郝摇旗那里得到了一个立功的机会!带着一封李过的亲笔信,去天津卫城见兵备道原毓宗!
原来老家在陕西蒲州的原毓宗,因为亲妈雷氏被李自成所获,早就在暗中归顺了大顺,许为内应了。他本来是个不大要紧的内应,在大顺横扫天下的时候,根本是不起眼的存在。但是一桩谁都没有想到的大功,竟然就砸到了原毓宗等人的头上。
大明太子朱慈烺也许还有崇祯皇帝,很可能已经逃出了北京城,正往天津而来!
如果原毓宗能帮着大顺天兵拿住崇祯父子,那可是天大的功劳,怕是能封侯的!
张宗保、张宗义两兄弟虽然没有资格得爵,但是出仕大顺,做个不大不小的官儿还是
第八十二章 终于遇上忠臣了(求收藏,求推荐)
“臣天津巡抚、右佥都御史冯元飏叩见皇上。”
“臣天津镇守总兵、左都督曹友义叩见皇上。”
看见两位大明忠臣在叩拜自己,崇祯皇帝激动得都快哭出来了。从几日前朱慈烺发动宫变时起,他就再没见过一个手头有兵的“大明忠臣”。
在通州的时候他倒是对顺天巡抚宋权有那么一点期待。可是没想到宋权不是真正的忠臣,压根就不关心君父为太子所囚的事儿,一心只想着逃命……就凭他只顾着逃命,便知道是太子一党了!
在王庆坨附近遇到的曹化淳还算有点“良心”,一路上车前马后的服侍,到了王庆坨后还把自家的大宅腾出来安置崇祯。不过最让崇祯感到满意的,还是曹化淳把朱慈烺安排到了曹化雨原来的宅子里面去休息了。
这样一来,崇祯和朱慈烺就分开了!而且朱慈烺和陈杰、林增志、吴襄、吴三辅、黄大宝、李若琏、朱纯杰这些潜邸心腹都太累了。到了王庆坨后,全都抓紧时间休息去了。谁也没心思去管崇祯这个光杆皇帝的事儿,所以就让崇祯有了那么一点腾挪的空间。
空间是有一点了,但是想夺回权力却没有可能。因为曹化淳也不是傻子,哪敢鸡蛋碰石头在王庆坨这边,朱慈烺控制的军队有克难三营、侍卫一营、龙骑一营、虎卫一营、顺天巡标一营,总共七营大兵,在编的将士有7000之众!
而曹化淳手头的人马虽然也有两千多快三千。可他手下的家丁民壮怎么能和朱慈烺这边的7000大兵相比人家再怎么都是正规军!武器、甲械足备,多少受过一点正规训练,而且在朱慈烺的鼓舞下士气居然还算高昂。曹化淳脑残了才去鸡蛋碰石头,他卖力的照顾崇祯其实也是因为朱慈烺的命令……现在整个曹氏家族都在朱慈烺手里捏着,曹化淳怎么可能反对朱慈烺他再怎么奸诈,也是个为了家族兴旺牺牲自己命根子的大太监!
不过崇祯皇帝哪知道曹公公的心思他从来不去揣摩臣子的心思,也不大会替他们的利益考虑。他现在就琢磨着曹化淳有3000人,天津那边至少有5000人,两头一加就是8000人,比朱慈烺的7000人还多1000!
如果自己这边人多,那么大权是不是可以收回来了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收回权力,崇祯皇帝顿时来了精神,抬手示意两个忠臣平身。然后又吩咐魏清慧和吴婉容两个“姑姑”搬了两个绣墩,让冯元飏和曹友义坐了。
他现在不大相信太监了,太监靠不住……太监贪外财而无人欲,崇祯皇帝又没钱,拿什么去买太监的忠心两个老姑娘宫女就不一样了,看崇祯皇帝的眼睛都放光啊!崇祯知道,她们俩就要自己,不要别的!
所以崇祯到了王庆坨后,第一时间就把黄大宝安排来伺候自己的太监打发走了,让两个老姑娘宫女取而代之了。
“冯卿,”崇祯皇帝说,“李建泰督师在外,不知所踪,他的大学士之位空缺,朕想让你入阁。另外,兵部尚书一职也空着,也给你做吧。”
什么给你做兵部尚书那不是老命休矣
冯元飏被崇祯一番拉拢的言语吓了一跳,额头上冷汗都出来了。
崇祯朝十几个兵部尚书之中就只有冯元飏的哥哥冯元飙算是光荣退休,那还是因为他病得实在太重,根本干不了什么事儿……
“臣,臣才智有限,怕是难以应付时局,负了圣恩……”
崇祯听冯元飏说着推辞的话,却只是点点头道:“时局的确艰难,朕之前又在皇极门病倒,将万钧重担丢给了太子,实在是有负列祖列宗之望。不过现在朕的身体已经康复,总算可以重新挑起这副重担了。两位都是大明的忠臣,想必会实心用事,辅佐朕治理大明江山的。”
“臣愿为陛下效死力!”
“臣自当尽心竭力,辅佐陛下!”
果是忠臣啊!
崇祯闻言大喜,笑道:“有二位辅佐,大事必成矣!”
这话什么意思
冯元飏和曹友义都被崇祯帝的话吓了一跳。原来这二位并不知道皇极门宫变的事儿!这事儿也不能发个邸报到处说去啊,怎么说啊说太子宫变,架空皇帝吗
&
第八十三章 敌在天津卫 一(求收藏,求推荐)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巳时。
天津卫南城的西门之外,原毓宗挺拔的身形站在护城河的吊桥上,身上宽大的官服被卫河上吹来的东南风吹得猎猎作响。
数百甲士,披挂整齐,在原毓宗身后列阵,个个都挺胸凸肚,精神饱满。
这些甲士都是天津镇的两位副总兵从各自的队伍里面精心挑选出来的好汉,每人都喂了一两银子,另外还有一桩泼天的功劳在等着他们。但是这些精神抖擞的汉子们的眉宇之间,多少都有一些不宁。
原毓宗和金斌、娄光先二将已经将今天要干的大事儿都告诉下面的兵士了。所以人人都知道,今儿要对付的就是已经沦为“朱贼”大明皇帝或是太子,也许是他们俩。总之,今儿他们要干的就是犯上作乱的大事儿!
当然,犯上作乱并不会让这群兵油子心神不宁,现在北京城都归了大顺朝,大顺军在黄河以北更是风卷残云一般,扫荡天下不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抓捕崇祯父子献给新主,已经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了。
不过正在靠近的护卫圣驾的大队兵马似乎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强大啊!
远处已经传来了马蹄的声音,越来越密集,到了最后都连成一片,这蹄声如此惊人,大地似乎都在为之颤抖!
正在那里肃容等候的原毓宗变了脸色,逃出北京的崇祯父子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骑兵而且之前回来通报的夜不收并没有说有大队骑兵随行啊这些骑兵是怎么冒出来的
他回头顾盼了一下等候的队列。天津镇的将佐们同样露出了忧惧的神色。和他并肩而立的副总兵金斌已经握住了腰刀的刀柄,似乎想马上下令所部撤入天津,闭门抵抗,可是又迟迟下不了决心。
因为逃亡的朱贼大军并不一定要入天津卫城,也可以绕过城池沿卫河而下。沈廷扬和苏观生的一百数十艘海舟正沿河而上,朱贼大队只要和他们汇合,就能安全抵达海口大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