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未知
在儿子出生6周后,我就对他轻轻地朗读威吉尔的诗《艾丽绮斯》,效果非常好。每当我朗读这部诗时,儿子便能马上静下来并很快入睡。随着诗的语调的变化,儿子的反应也在变化。当朗读马克利的《荷拉秋斯在桥上》时,他就兴奋起来,朗读坦尼森的《他的梦想》时,他又安静下来。用上述方法进行教育,儿子满一周岁时就能背诵《艾丽绮斯》第一卷的前十行和《他的逝世》了。
在此我要强调,让儿子背诗绝不都是强制性地硬灌,而是让他顺其自然地学会反《他的逝世》为例,由于儿子非常喜欢,他每天晚上都像做祈祷似地背诵它,因而很快就能熟练记住了。
为了使儿子形成音乐的观念,我还为儿子买来能发出乐谱上七个音的小钟,分别拴上红、橙、黄色钟等。每当儿子在喂奶前醒来,我就敲这些钟给他听,并把钟慢慢地在左右移动,吸引他的注意力。儿子还不到6个月时,就能按我说的名称……青色钟、紫色钟等准确地敲了。我以为,这是同时形成声音和颜色观念的有效方法。
有效地训练眼睛,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一步。儿子出生两三个时期时,我为他飞翔了一些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布制小猫、小狗、小鹿,我把它们都摆放在儿子四周,时常移动玩具来刺激他的视觉。我还经常让儿子看用三棱镜映在墙壁上的彩虹。儿子非常喜欢看,当他哭时,只要看见彩虹就不哭了。
在味觉方面,除了给儿子各种味道的刺激之外,考虑到糖到盐吃多了对身体没好处,我们始终坚持吃清淡的食物。这样既可以保持他的感觉灵敏度,又可以避免养成多吃糖和盐的坏习惯。
儿子满月之后,在床上能够抬起头来了,我就用手推着他的脚丫,训练他爬行。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尽早学会爬,因为俯邪路是最适合婴儿的活动姿势。婴儿爬时,其颈部肌r发育快,头抬得高,可以自由地看周围的东西,受到各种刺激的机会也增多了,这就会大大促使大脑发育,使孩子变得聪明。
孩子的视觉发达起来以后,就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这有两个方法,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我在儿子房间的四周挂上了各种名画的摹本,还陈列了大量著名雕刻的仿制品。从儿子小时候起,我就抱着儿子识别屋中的各种物品,如桌子、椅子等,并把这些物品的名称念给他听。儿子真实只注意画的颜色,渐渐地也懂得了画中的含义。
在儿子智力的开启中,画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能在善于绘画的父母的培养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由于我懂得一点绘画,就准备了许多美丽的花草和鸟兽的画给儿子看,还让他看有美丽图画的图书,并读给他听。他总是是能安静地听着。这表明儿子尽管什么都还不懂,但已对我的声音和画的颜色开始感兴趣。此外,我还经常把同儿子谈话的内容绘成图画,用这种方法增长儿子的智慧。
为了发展儿子对色彩的感觉,我买来了五毅六色的美丽的小球和木片,以及穿着色彩鲜艳服装的布娃娃,经常用这些玩具跟他做游戏。这很重要,因为孩子若不从小时就开始发展色彩感觉,那以后对色彩的感觉将会非常迟钝。
蜡笔也是孩子的好玩具。我经常利用它同儿子进行〃颜色竞赛〃游戏。我预备好一张大纸,从某点开始,先由我用红色蜡笔画一条三厘米长的线,而后,儿子也用红色蜡笔画一条同样长度的平行线。接着,我在我画的红色线之后,用青色的蜡笔在他画的红色线后边画一条青色的线。这样连续画下去,假若儿子使用的蜡笔与我所用的颜色不一样,这一游戏就不再继续,儿子就输了。
卡尔一学会走路,我就经常带他去散步,并让他注意天空的颜色、树木的颜色、花朵的颜色、原野的颜色、建筑物的颜色和人们服装的颜色等等,这都是为了发展他的色彩感觉。
还有就是让孩子专心注意某些事物,以养成敏锐观察事物的习惯。我通过和儿子玩一种叫〃留看〃的游戏来达到这一点。每当路过商店的门前时,我就问儿子这个商店的橱窗内陈列着哪些物品,并让他在记忆中搜列这些物品。儿子能说出的物品当然越多越好。如果儿子记住的物品没有他应该能记住的多,就要挨批评。
这一游戏对发展孩子的记忆力也十分有效。由于坚持这样的训练,儿子还只有两岁时,一交我带他到卖雕刻仿制品的商店去,他就对店员说:〃你这里怎么没有《维纽斯·得·未罗》和《维纽斯·得·麦得衣齐》?〃如此小的孩子居然知道这两幅名画,使店员大为吃惊。
鉴于婴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我通过鲜活的物品教会儿子各种形容词。在儿子出生后第6周,我曾给了买了些红色气球,把气球用短绳扎到他的手腕子上,气球便随着手的上下摆动而上下摆动。以后,又每周给他换一个其他颜色的气球。通过这一游戏,我便能轻而易举地教给他红的、绿的、圆的、轻的等形容词,而且儿子对这一学习方式非常乐意。
在尝到这种学习的甜头之后,
婴儿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 第 3 部分
在尝到这种学习的甜头之后,我还让儿子手拿贴有砂纸的木片和其他种种物品,教给他粗糙、光滑等形容词。当然,这种教育方式也有一些负面效果,如婴儿往往爱把手上拿的物品往口里放。不过,父母只要多加留心,孩子就不致养成这种习惯。
此外,尽量让孩子的手发挥多种功能,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婴儿认识自己的手也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为了让孩子尽早发现自己的手,只有让他的手有事可做才可以办到。
每次当儿子醒来,小手张开的那一刻,我和妻子赶紧让他抓点东西,平时经常活动儿子的手指,经常让儿子抚摸东西和拍手掌。
另外,我总是引诱儿子观察我的手,让儿子了解许多手的功能。比如我拿着小摇铃摇动,儿子就会甩动胳膊发出响声。他八九个月时我给他一支蜡笔和一张纸,我了拿着一支蜡笔和一张纸。我在纸上画画,儿子也在纸上乱画。他其实什么也画不出来,但是他通过观察已经开始发挥手的功能了。
应该着手重指出的是,我对儿子进行这样的训练时,决不强迫他去做什么。孩子是活物,自然要不断地发挥他的能量。我只是为了不让他的潜力白白地浪费掉,才努力进行各种有效的引导。由于实行了这样的教育,使儿子总有事干,他也决不会因无事可做而去吃手指头,因无聊而沮丧,甚至哭泣,相反,他从一开始就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从儿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
根本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幼儿在3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尽早教孩子语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语言既是进行思维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得不到任何知识,我们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因此,如果孩子不及早掌握语言,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能力,而若能在孩子6岁以前掌握准确的语言,那么这个孩子的发展就一定会很快,而且其速度是其他孩子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
许多父母千方百计地注重孩子的身体发育,可是当我提出采取措施发展孩子的头脑时,他们却感到惊异,认为不可行。其实做父母的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婴儿从小时起就对人的声音和物品的响声非常敏感。这表明,早期开始教育孩子语言是可行的。那么早到什么时候呢?我主张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灌输词汇,在孩子刚会辨别事物时就教他说话。
儿子15天大时,我们在儿子的眼前伸出手指头,儿子看到后就要捉它。刚开始时由看不准,所以总是捉不到。最后终于捉到了,儿子非常高兴,把手指放到嘴里吃起来,这时我就用缓而又清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给他听。
就这样,在儿子刚刚有了辨别能力时,我们就拿很多东西给他看,同时用和缓清晰的语调重复东西的名称。没多久,儿子就能清楚地发出这些东西名称的音来了。
只要儿子醒着,我们或者跟他说话,或者轻声给他唱歌。当他眼光停留在床上吊着的彩色纸花上时,我会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红纸花、黄纸花……〃如果我在做事,我也会用亲切的语调对他说话,告诉他我正在干什么。
我想,只要是做过父母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听到孩子开口说第一句话时,一定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喜悦。然而,据我所知,许多父母在这种激动之后并未对此作一番谨慎的思考。
孩子能开口说话,这证明孩子真正的学习已经开始,这时,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便是最重要的事。
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时发音一定不会完全准确,那么,教孩子的纯粹的发音就是这一阶段的头等大事。否则,孩子习惯于不准确或含糊不清的发音之后再想予以纠正就很难了。
在生活当中有许多成年人仍旧说着不标准的词汇或发音或不准确,这都是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正确培养的结果。
从儿子发出第一个〃f〃〃a〃开始,我就不厌其烦地教他〃fa…fa…fa〃、〃ma…ma…ma〃等等。当儿子发出一个声音,比如〃ka…ka…ka〃,我立即回应,跟着他〃ka…ka…ka〃。而当我教儿子发〃ma…ma…ma〃时,如果儿子回应了,尽管不是很清晰,我仍给予他充分的鼓励。不过使用这个方法必须听清楚孩子的发音。比如孩子发〃mo…mo…mo〃,你却听成了〃ma〃并加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出现发音上的混乱。
我与儿子玩这种游戏,总是在他睡醒后一小时进行。因为这时候他情绪最好,效果也更好。所以要注意选择时机。同时发音时要跟孩子充分交流,我和他母亲发音时,都让孩子看着我们的脸,当然最好是能够看到嘴的动作。
事实上,教小孩子说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特别是要想教他标准的发音以及快速记住大量词汇的时候。
我曾听许多父母这样说:〃别人都说孩子是自己学会说话的,可我怎么不觉得有这么容易呢!〃〃我的那个孩子怎么教他也学不会,即使学会了也只是些含糊不清的东西。〃这的确是令每一位父母头疼的事。然而,什么事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许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我认为,从〃身边的实物开始〃是教孩子学习说话和掌握词汇的最好方法。
在儿子稍大一点以后,我和他母亲就抱着他教他饭桌上的餐具和食物、身体的各个部位、衣服的各个部分、室内的器具和物品、房子的各处,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及其各部分等所有能引起儿子注意的实物名称。总之看到什么就教什么,也教他动词和形容词等,使他的词汇渐渐丰富起来。
几乎每天晚饭后我们的都要带儿子出去散步。从家里到村口的教堂,一路上我看到什么讲什么,有意地叫儿子注意:高高的树、矮矮的草丛,飞动的鸟儿,粗粗的木棚栏,路灯,楼房,马车,各种花草,各种人,还有忙碌的小蚂蚁……儿子被逗引得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一出门就指这儿看那儿,吩呀不休,说话也进步多了。
当儿子稍微能听懂话时,我和他母亲就天天给他讲故事。在我们看来,对于幼儿,没有比对他讲故事更为重要的了。因为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生客,这个世界对他是一个一无所知的世界。所以应该尽早就让他知道这个世界,越早越好。为了培养儿子对这个世界的亲和力,最好的做法当然就是讲故事了。讲故事还可以锻炼儿子的记忆力、启发想像、扩展知识。传授知识、死死板板地教,儿子不易记住。用讲故事的形式教,儿子就喜欢听,并且容易记住。所以,教育孩子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除了给儿子讲故事,我还选择好书,清晰而又绘慢地读给孩子听。我在这方面给诸位的建议是,给孩子读圣经。圣经是举世无双的,大家都公认,像这样的名著实在罕见,所以把它读给孩子听是最好不过的了。由父母清晰地读给孩子听,这是教教育学好语言的最佳方法。此外,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还有,讲故事不能只让孩子被动地听,应该要他复述。如果不让孩子重复,就不能完全达到讲故事的效果。
在儿子还不会说话时,他母亲就给他讲希腊、罗马、北欧各国的神话和传说。等他会说话以后,母子两人就表演这些神话。我们向儿子讲述圣经故事时,有的还用戏剧的形式演出。
这样不断地进行生动的教育,终于有了成果。儿子到五、六岁时就能毫不费地记住三万多个词汇,这即便对于一个15岁左右的孩子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我还反对教给孩子不完整的话和方言。
有些父母教孩子〃咂咂〃(茹房)、〃丫丫〃(脚)、〃汪汪〃(狗)之类的词汇。我对这种做法感到遗憾和气愤。因为这些语言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有害无益。诚然,孩子学不完整的话和方言会更容易一些,因此许多父母也就认为孩子的语言从这些半截子话学起并无大碍,但是我经过试验发现,孩子在两岁左右时,如能缓慢、清晰地教他说正式的语言,一般来说孩子都可以发出音来。
如果儿子本来可以学会的东西,我都故意不教给他,这在教育上就是极其愚蠢的了。正如雷马克所说的那样,一个东西如果不使用,就难以评价它的作用,同样,如果不教给孩子他们本来能够学会的东西,那么,他们的那种潜在能力也就得不到发展。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
事实上,对幼儿来说,单会说〃汪〃或〃丫〃等词汇虽然相对要容易一些,但这也同样会给他们造成负担。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来说,完整规范的语言是他们迟早要学的语言而那些半截子语言却是他们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让孩子学两套语言,势必给孩子造成双重负担,世上确实再没有比这更不经济的事了。孩子本来可以用那些白白浪费掉的精力去学习一些其他知识的,但他们在这种错误的教育下,只得付出如此宝贵的光了。因此,做父母的,绝不应当教给孩子一些不完整的话,以免浪费时间。
也许有人说,教给孩子说这种话非常有趣,但你们是否想过让孩子付了如此高昂的代价是否值得?教给孩子不规范的语言的害处还不止于此。社会上有许多孩子,甚至到了十四、五岁(甚至已长大成人),有的话还发音不清楚,这就是父母教育不当的结果。在今天的学校里,教员为纠正学生的这些发音毛病所付的消极劳动,往往比他们用于积极劳动所花的时间还要多,这实在可悲。不用请教心理学家,就连任何一个普通人都知道,教师用在纠正学生已经养成的毛病上所花的时间比起教他们新的知识所花的时间还要多。
但是,社会上竟有这样的父母,他们以孩子发出的错音、说出的错话为乐。他们不仅不去帮助孩子纠正,反而将错就错,随声附和,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这样将使孩子永远无法发觉自己的毛病,以至习惯成自然,难以纠正。
能正确运用语言意味着能正确地思考。如果让孩子从小就使用似是而非的语言,那么孩子的大脑就难以训练好。
我从儿子出生时起,就尽可能地对他说准确而漂亮的德语。在向他灌输语言时,我认为俗语也很重要。因为有的意思,不用俗语就不能表达得很完美。我们的思想在发展着,新观念也在不断地产生着,表现这些新观念的俗语也必然增加,所以排斥俗语就会落后于时代。
然而,我绝对不教给儿子不完整的话。这种完整的语言教育从一开始就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儿子还不到一岁时,有位朋友对他说:〃卡尔,我想看看你的汪汪。〃他纠正说:〃这不是汪汪,是狗。〃这位朋友对此大为惊讶。
为了让卡尔从小就学会标准的德语,我总是反复清晰地发音给儿子听,可以说到了不厌其烦的程度。只要儿子发音准确,我就摸着他的脑袋表扬道:〃说得好,说得好。〃当儿子发音不标准时,我就对妻子说:〃你看,你儿子不会说什么什么……〃于是妻子就回来说:〃是吗?我儿子连那样的话都不会说?〃这样一来,尽管儿子还很小,也激起了他拼命学标准语音的劲头。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执著坚持,儿子从小的发凌晨就非常准确。
在词汇学习上,我 信条是:要想有清楚的头脑,首先必须有明确的词汇。为此,我不是只让儿子停留在孩子式的表现方法上,而是教他逐步了解和使用复杂的措词,并且为求措词生动准确,决不使用暖昧的措词。为了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家人一定要相互配合,不要一个在严格要求,一个却纵容孩子。为此,我和妻子默契配合,而且以身作则,在平时坚持力求发音标准,语言规范,精选恰当的词汇。
我不仅对妻子,对女仆和男仆都严禁他们说方言和土话。因为儿子与仆人们的接触非常频繁,易受他们的影响。我只许儿子记标准德语,因为只要能记住标准读法,就可以让儿子不费力气地读懂书上写的东西。
方言和土语地读音上与标准德语差别甚大,而且在语法上也不够规范、标准。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小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给学习标准的语言带来一定的障碍,这种障碍的跨越是需要时间的,而一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有些人一辈子也实现不了这种转变。我家里有一个老仆人,忠心耿耿地为我服务了几十年,我对他也非常尊重与依赖,也许是年龄偏大,他经常满口土语,乍改为说标准德语就说不好,总是说得不伦不类,比他说土语还糟糕。当时儿子正自欺欺人学习语言的节骨眼上,我虽然不情愿,但不得已只好忍痛半这位老仆劝退回家。每次想起他我都很难过,但是看到儿子在语言方面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我又觉得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在教儿子语言时,语法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孩子一说,更没有多大必要。因此,在儿子8岁前我并未专门教过他语法,而是通过听和说来教。
孩子其实都喜欢说话,从小时起,他们就常常一个人把学到的单词反复地说着玩。我就利用孩子的这种倾向,把儿子能理解的有趣的故事,用精选的词句组成短文,让儿子记住。他不仅能很快地记住,并总是高兴地复述着。以后,我把这些短文翻译成各种外国语让他说,他也能很快记住。根据我的经验,在人的一生中,一至五岁可能是最有语言才能的时期了,父母千万别让这种才能白白枯死。
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我在前面做了那么多,都是为了能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儿子今后取得成就与否,跟这三方面都有重大的关系。但是对孩子切忌进行机械的训练,那样不会有任何效果,而应该采取一些灵活有趣的办法。
一位科学家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根本〃用进废退〃的原理,早期教育可以使记忆力发展的时间大大提高。尤其是婴儿时期,每天重复输入相同的词汇,不断地刺激孩子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促使孩子的记忆力迅速发展。
为了使儿子牢记神话和圣经中的故事,我常常把有关内容缩写在纸牌上。后来教他各国的历史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这一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起初用讲故事的方法教,而后把它们编成纸牌,采用游戏的方式教。有时我们还一起读一本有趣的书,并写出要点。
儿子很小时就把各种事情写成韵文来记忆,因为韵文比散文容易记。在儿子8岁时,我曾用骸骨教他生理学。一次, 他乘我外出旅行之机,就用韵文写下了已记住的骨、肌r和内脏的名称。我回来时,大为惊奇。
对历史上事件的教育,我多在儿子读过之后用戏剧形式演出,这样就容易记住了。而学校教的历史课,完全是照搬年代表,味同嚼蜡,毫无趣味,学生厌恶它,从而根本记不住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创造力方面我鼓励儿子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题。不论儿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都耐心地给予解答。
在儿子1岁多时,如果拿着某种材料或玩具聚精会神地玩,而不是拿起来就扔掉,我们就及时夸奖他,并和他一起,启发他尽兴地玩。如果儿子用了一种出人意料的方法玩玩具,我们不光夸奖他,还要鼓励他多想出几种方法来。
儿子2岁时,他母亲每天像上课一样讲故事给他听。他母亲还有一套吸引他不断听下去的办法,就像报纸上连载小说那样,他母亲每天讲到〃且听下回分解〃的地方就打住,下面的故事情节则让儿子自己去想像创造。儿子不得不为此而挖空心思,并对可能的情节作出各种猜想。第二天,母亲在讲故事前,先让儿子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才接讲。如果儿子自己猜中了,我们就高兴地欢呼,如果儿子没猜中,他母亲就夸奖说:〃哎呀,我儿子编得比故事本身还好呢!〃儿子的创造力就在这种训练中不断培养起来。
至于想像力,我们的幸福有一半以上靠的是想像。不会想像的人是不懂得真正的幸福的。贝鲁泰斯曾说过:〃想像是人生的r,若没有想像,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
那种没有风趣的人干什么都只论事实,排斥想像。他们甚至把圣诞老人和仙女从家里撵走。他们的这种干巴巴的生活态度也传染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历史上的传说和不合情理的儿歌对儿童有害无益,他们更不懂得传说和儿歌能够陶冶孩子的品德。事实上,即使大人的生活,没有想像也是无趣的,何况孩子们。因此,从家庭里撵走圣诞老人和仙女,就如同撵走伴侣和抛弃玩具一样,对孩子来说是残酷无情的。何况孩子之所以懂得爱惜鸟兽,具备了有关道德的一些初步知识,从小就立志要具有远大的理想,都是受传说和儿歌的影响所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