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宠悍妻陈瑾宁陈靖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六月
查先生站起来,拱手道:“老朽只能说这么多,王爷英明,想必已经有了决断。”
东浙王点头,“本王明白了,谢老先生相告。”
查端明很失望,祖父这话,已经直言叫王爷派兵防洪赈灾。
但是,她不这么认为,她认为暴雨若来,最好就是趁乱杀了陈瑾宁这三千人,除去祸患。
事后宣称,这三千人死于洪水,朝廷便是要追究也追究不到。
若暴雨不来,便可证明朝廷派人妖言惑众,乱东浙人心,更可对东浙宣称朝廷有对东浙赶尽杀绝之心,这样既诋毁了朝廷又重新得到百姓的心。
而且,若将士去防洪,这意味着手上可用的只有府兵,五千府兵虽能抵挡三千兵马,可到底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她做事,要稳妥,要万无一失。
离开查宅之后,查端明问东浙王,“王爷打算怎么做”
东浙王沉吟了片刻,“明日且看,对了,朝廷军如今在做什么”
“据报,陈瑾宁派了一队人去筑建沙包。”
东浙王道:“如此说来,这水灾真的会来”
八月十九这天,天气还是很好,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秋凉渐渐明显了,落叶染了一地的金黄。
苏意和甄士安看着这么好的天气,心里都有些不安。
今天就是十九了,却没见有暴雨来临的迹象。
莫说暴雨,哪怕小雨阵雨的迹象都没有。
甄士安的不安比较明显,因为他是武将出身,此战的唯一机会,就是暴雨大乱之后杀入东浙王府。
他不可能带着三千人出兵,然后又带着这三千人灰溜溜地走。
而且,他也不可能不战而跑。
真打的话,这三千人还不够东浙军塞牙缝的。
他问苏意,“苏兄觉得应该怎么做”
苏意也是束手无策,“只能再看看。”
“我进去问问瑾宁吧。”甄士安道。
苏意拉住他,“甄兄,我们再等等,她这会儿,只怕也是心烦意乱,你我都是长辈,就算只是问问,对她来说也可以是责难,我们还是想想其他法子吧。”
甄士安脸色沉重,“原先带兵出来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些不踏实,因为瑾宁一直都没如何用兵,但是我想着是皇太后亲下的旨意,想必是有了应敌良策,殊不知,却是未知的暴雨洪水,这还得老天爷赏脸啊,老天爷不赏脸,事成不了。”
苏意道:“这一路缓慢地分路行走,不引人注意,然后三千兵马忽然出现在东桥镇,确实能给东浙王一个措手不及,只是,若是杀过去,这措手不及还有用,如今这样,也不知道用意何在,我是不忍问得太多,怕伤了她的自尊心。”
身后传来瑾宁的声音,“低调行兵,是免得京中的人告密,也避开沿路探子的耳目,让东浙王不能早早做好准备,也争取了时候让我们的人在东浙城散播流言,制造攻打的东浙王的理由。”
苏意一怔,“京中的人告密”
“师父,朝中谁是东浙王的人,如今还不知道,这就是为什么皇太后命我在成亲当晚就离京,甚至粮草我都没找兵部和户部要,只等事后补上。”
苏意和甄士安听了她的话,觉得一切都安排得很妥当,确实也合理。
只是,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天空,如果暴雨来临,这个计划真是完美了。
天空回以他们一个灿烂的太阳。
甄士安实在是忍不住了,看着瑾宁问道:“你确定暴雨会来”
第231章 看穿了
瑾宁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点头道:“是的。”
“但是,今天反而比昨天还热了一些。且一丝云都没有,今天怎么可能会下雨”
“且等晚上吧。”瑾宁轻声安慰。
她想起前生关于这一场暴雨飓风的记载。
“本万里无云。晴空明朗,昼狂风迅疾。黑潮聚拢,以灭世之势侵袭,户破牖。殒瓦擗屋。礧击巨石,揉拔乔木。潮水倒灌,势如破竹……”
这是一场灾难。但是前生被东浙王利用为当今皇帝不仁导致上天暴怒,降祸百姓。
不管东浙王现在如何排兵布阵,但是灾祸一来。他就必须得调派军士到沿岸去。
那些都是他这些年暗中征召的军士,不是朝廷在编军人。没有受过正规的练兵,也没上过战场,瑾宁不希望他们参与战争。
到了傍晚,渐渐地就有了风。但是风很轻,只稍稍比白天厉害了那么一点点。
苏意和甄士安都提心吊胆。甚至,已经在筹备另外的计划。
他们的计划。不外乎是在附近找援军。
只是,最近的援军,都起码两日才可抵达,一来一回,起码得四天。
也就是说,还得在此屯兵四天,屯兵也就罢了,可东浙王那边不会就这么袖手旁观。
天灾没有出现,东浙王该起疑心了。
而且,往附近找援兵,东浙王也肯定会知道,到时候援兵未到,他们就被歼灭尽了。
所以,怎么都没办法,要全身而退,是真的只能灰溜溜地退兵。
但是这样一来……
甄士安自己都苦笑,这浩浩荡荡的三千人出征,结果一场仗都没打就走了。
甄家的名声,败在他的身上了。
甄士安和苏意的担心没有持续太久。
到了戌时,便见微雨细风。
孙长安惊喜地道:“这是飓风前的征兆了,风会慢慢地加剧,末将出身粤西海边,每年都经历几个飓风,就是这样的。”
“真的”甄士安常年驻守漠北关,在那边,下雨都是难见的事情,不要说暴雨巨峰了。
倒是有风沙,一吹起来也是昏天暗地的。
瑾宁站在帐外,看着暗黑的天空,感受着脸上的风和细雨。
她眸光慢慢地坚定起来,沉声吩咐道:“所有军士,起营帐,收拾好所有物什,到东桥石屋躲避飓风。”
东桥石屋,其实就是东桥的驿馆。
这驿馆很多,比寻常驿馆要大上几倍,这是因为东桥曾出现过好几次地震,所以官府建造了的石屋,用以在灾难时候安置灾民。
三千军士,全部退到了石屋。
飓风在晚上亥时左右登陆。
石屋所有的人,都目睹了这一场飓风,外头是飞沙走石,飓风刮过如鬼哭狼嚎。
石屋坚固可防风,但是石屋外头的东西,就被吹得影踪不见,院子里大树被拔起,外头瓦顶被掀,哇啦啦的一阵响。
这里不是飓风登录的中心点,沿岸一带才是。
瑾宁虽然早命人疏散,但是她知道,因这次飓风征兆不明显,沿岸的百姓,愿意疏散的不多。
她其实是利用了一场灾难。
东浙王府。
“竟然真的有飓风暴雨。”东浙王怔怔地看着外头,王府虽早做了防风的准备,但是也有许多东西没来得及收拾,被飓风卷走。
“王爷,不必担心,不管酿成什么灾祸,只管对外宣称,这是朝廷之罪。”查端明沉声道。
“朝廷之罪”东浙王淡淡地看着查端明,“你是不知道外头怎么传言吗外头说本王有谋反之心,上天才会降罪。”
“是非黑白,谁说得坚定谁就是白,东浙是我们的地方,事情真相如何,都由我们来说。”
东浙王咬牙切齿地道:“若上天真为惩治本王而来,本王便更要逆天而行,本王所做的事情,本就没打算顺应天意,暴雨过后,先安置灾民,然后迅速寻找新的兵器库炼火药,本王要在一年之内,攻上京城。”
“王爷,安置灾民,是朝廷的责任,官府会做。”查端明淡淡地道。
东浙王眯起眼睛,“你说得没错,本王不能浪费粮草,一旦起事,首当其冲要粮草充足,你马上下令,风一停,派人严密看管粮仓,任何人没有本王的命令哪怕是府衙的人,都不能开仓。”
“是!”查端明应声。
东浙王看着这场暴雨,眼底渐渐生出兴奋而嗜血的光芒,“陈瑾宁这三千人,本王看得极为不顺眼,这场风那么大,不知道能否把石屋吹塌”
查端明顿时明白他的意思,“王爷,如今府中还有八桶火药,但是火药不能沾水,必须等暴雨停了之后再可出运。”
“那就等等,等等,本王不心急!”他回身吩咐,“传令下去,明日所有府兵回防,其余军士,出动救人,转移。”
“是!”门外的守将应声而去。
飓风过后,便是瓢泼暴雨。
这场暴雨大得吓人,东浙城里,无处不水浸。
查端明追了守将出去,沉声道:“除了府兵回防之外,再命五千军士回王府外守着。”
“这,王爷的命令不是这样的。”守将犹豫道。
“听我的,事后,王爷会对你重重有赏。”查端明微笑道。
守将看着她,知道她一向料事如神,但是,这军令……
“若真出什么事,王爷怪罪下来,你可以说是我的下的命令。”查端明道。
“那一切就听查姑娘的。”守将领命而去。
查端明嘴角露出了诡异的笑,这一场飓风暴雨来临的时候,她一下子就明白了陈瑾宁的来意。
陈瑾宁不是为什么暴风雨而来,她只是借助这一场风雨,实际是要突击东浙王府。
她的目的,不是东浙,只是东浙王,只是东浙王府。
她带了三千人,这三千人必定骁勇善战。
其实府兵五千,勉强可抵挡,但是若对方突击,府兵就有可能大乱,因此,她得先安排五千兵马在外,让陈瑾宁以为外头的五千兵马就是府兵。
她也先不跟东浙王说,此人虽心狠手辣,但是疑心很重,总要问长问短,且她不是断然肯定陈瑾宁的意图是这样,一旦料错,王爷是会秋后算账的。
第232章 巧妇难为
她认为,如果陈瑾宁要主攻东浙王府,暴雨的时候。便是最好的时机。
然后,一直等到明日一早。还没等到陈瑾宁的军队来袭,命人查探。陈瑾宁的人还安置在石屋里,不曾动过。
查端明暗自奇怪,难不成猜错了
陈瑾宁你到底是要做什么
她觉得十分不安。又抽调了五千兵马回防。
石屋里,苏意。甄士安,瑾宁三人正在商议进攻事宜。
“我们不能在此久留。大雨是我们的屏障,一旦雨停,石屋必遭突击。虽说靖廷毁掉了他的兵器库,但是。平安公主所说的那种火药,王府必有准备,他们莫不清楚我们的意图,必定会趁着这一场飓风暴雨让我们命丧于此。所以,在暴雨停歇之前。我们必须得撤离。”
“撤离”苏意怔了一下,“你原意不是要趁着暴雨来临的时候攻打王府吗”
瑾宁道:“没错。但是这场暴雨不会那么快停歇,现在不是最好的机会,既然是要突袭,自然就要对方措手不及,暴雨会持续五天,洪水成灾,如今我们首要的是跟百姓待在一起,这样才确保安全,同时我们有五天表现的机会,为皇上收复东浙百姓的心,若我没料错,东浙王一定不会赈灾,因为朝廷动向未明,他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打开粮仓,这是朝廷收复民心的最好时候,民心所向,定能助我们大获全胜。”
甄士安奇异地看着她,这孩子说的并非是多高明的战术,说白了,其实是最简单的战术,不外乎是借助天灾,先夺民心,再暗箭突击,这其实有点阴险。
但是,她却说得那么正义。
不过,纵观整件事情,确实是正义的。
东浙王确实是乱臣贼子。
查端明的防备,没有迎来突击。
反而得到消息,陈瑾宁带的三千人,已经在暴雨中赶往沿岸一带去协助百姓逃灾。
这场暴雨,从飓风来临的那一刻至今,就不曾停歇。
城郊房屋倒塌无数,树木连根拔起,便是城中也有倒塌的房屋和被掀起的瓦顶。
且暴雨还没有停歇的迹象,官府大开学堂,各乡祠堂,各大寺庙让房屋倒塌的百姓入内避雨。
但是,暴雨越来越大,靠近山边的百姓是必须要撤离的,否则,一旦出现山体滑坡,山泥倾泄,则后果设想。
然而,山边那么多村庄,撤离又不是极容易的事情,有些山民不愿意离开家园,说服无效只能是强行扛走,这需要大量的人手。
官府人手不足,只能寄望东浙王的军队,东浙王一万五千人回防,再派了一万人到沿岸地区,剩下的人手就不多了。
官府那边,知道东浙王不止这么点儿人手,知府周大人冒雨策马来到王府,却见王府大街里里外外都站满了身穿蓑衣的军士,极黑的天空下,暴雨狂注,王府里外三条大街,全是锥顶的蓑帽。
周大人气得浑身颤抖,冲阵前喊了一声,“劳烦让个道,本官有要紧事见王爷。”
军士铁面无情,暴雨之中,寸步不让,甚至,无人搭理周大人。
周大人看着阵势,知道要见王爷是不可能了,便再喊道:“那位守将,出来与下官说句话吧如今灾情告急,请王爷派人救灾和疏散。”
暴雨滂沱,除此之外,寂静无声。
周大人不甘心,再喊了几遍,直喊得力竭声嘶也无人搭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