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我为书狂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天下第一白
为了心中最为的渴望,为了自己拥护的事物,这一些年轻人可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不由得,黄一凡记起了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
一百年多年前,那些学子,那些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年轻人,不也是像他们一样的吗?
一百年多年后,他们与一百多年前那些前辈们一样,同样走上了一条破开迷雾之路。
想到这里,黄一凡突然一愣。
他有一些被这一些人感动了。
也有一些明白,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疯狂的聚在一起,几千人的联手请愿。
现代诗歌属于现代的产物。
现代诗歌也是最能代表年轻人内心的文学作品。
哪怕黄一凡前世没有经历过现代诗歌寻找方向的年代,但是,当看到这一群学子,为了希望,为了新诗出路,为了现代诗歌发展,为了冲破百年带给他们的黑暗坚定站出来的画面,黄一凡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可以为他们做一什么。
当天晚上,黄一凡接受了青年报当红记者“童静”的文字采访。
“秋水先生,您的现代诗歌死水,一度引发了人们的强烈议论。包括,当天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几万学子参加了游行请愿活动,对于这些,您如何看待。”
“对于游行请愿,我只能向各位学子表示抱歉。我没想到,我的一句退出比赛却让大家如此激烈的站了出来。不过,大家放心。虽然我退出了诗歌大赛,但我并没有退出诗歌的写作。如果有时间,我将继续向大家分享我写的诗歌。”
“在这时面,包括现代诗歌吗?”
“当然包括。”
“我想,秋水先生,这是您给予那些诗歌爱好者,那些年轻人的最好答。”
当青年报将作家“秋水”答应归诗坛的新闻发出去时,全国无数年轻人喜极而泣。
他们相互拥抱,他们高歌胜利。
他们大声的喊出,秋水先生,我们爱你。
这是一个不眠的夜晚。
这一晚,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一颗星星,世界被黑暗笼罩。
但这一刻,那些年轻人却觉得,在黑暗之中,此时已经透露着星光,他们看到了希望。
而就在这时,秋水的微博,突然又写了一首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的名字,叫做一代人(未完待续。)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本文章采集来源于》





重生之我为书狂 第二百三一章:震撼诗坛
“凌师姐,我们燕大这一次总算是赢了水木一筹,这一次游行请愿,一直都是我们燕大文学社在主导。”
“小雪,你这是与水木有仇呀。”
“哪里,只是一直很看不惯水木一直标榜说他们才是华国中文系第一,气急了嘛。这一次游行请愿,我们也算是让他们看到了我们燕大的实力。各家报纸已经对我们进行了采访,你知道吗,有几家报纸还将我们这一次游行请愿与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相比。天呐,这真是想想都让人激动,我都有一些不敢相信。没想到,我们竟然创造了历史。不过,还是凌姐厉害,如果不是你组织的这一起游行请愿,我们也不可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也不算是我组织,如果大家没有对新诗的热情,我组织了也没用。还是秋水先生厉害,一沟死水,彻底的将我们给焕醒了。”
“是呀,秋水先生真不知道是何方高人,古诗写得这么好,连新诗也写得如此精妙。章教授昨天还特地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死水的阅读心得呢,真没想到。当新诗渐渐被我们遗忘的时候,阳光却穿越乌,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
“嗯,小雪,所以,我们未来得更加努力了。有秋水先生在,我们新诗就一定能寻找到方向。而我们,一定要努力追赶,跟着这道方向,给我们新诗彻底打开道路。”
“是,凌姐,您放心,未来时间我们一定好好努力。”
燕大文学社社长李凌去与成员韩雪正聊着新诗方向,这时,突然有一个坐在电脑前的社员一声尖叫,“社长,出大事了。”
“怎么了?”
李凌与韩雪赶紧走到那位社员的身前。
只看到,这位社员已然全身颤抖,似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声的说道,“秋水先生又写了一首诗。”
“汪东,吓死我了。”
听到汪东说话,韩雪拍了拍胸口。“刚才还以为你怎么了,不就是秋水先生写了一首诗吗?”
只是,说完,韩雪亦是一愣,“什么。汪东,你说什么,秋水先生又写了一首诗。写的是什么?”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汪东情绪激动,断断续续,将这一首诗给念完。
韩雪倒是一下子没有听清,但边上的李凌却是一下子呆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李凌依稀记得,昨晚的新诗诗坛,不正是无尽的黑夜吗?
在黑暗之中,没有一丝光亮。
新诗也在黑暗之中。迷茫了一百多年。
而无数的人,在黑暗之中就此放弃。
无数的人,因为黑暗早已不记得新诗是什么。
哪怕就是一直坚定的李凌,在黑暗中也感到无比的失望。
只是,当这一首诗出现之时,李凌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黑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在黑夜中迷失的人们。
只有那些在黑夜中仍能坚定信念,仍能保持本心的人儿,才能最终冲破黑暗,发现光明。
就像这一首诗说的一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内心激动之情如波涛汹涌,李凌彻底的被这一首诗给震撼住了。
原来,她只认为秋水先生有大才。是绝世的学术大师。
如果不然,他怎么可能写出离离原上草这样的古诗,怎么又可能写出像死水一样给予新诗带来方向的现代诗歌。但现在,李凌知道了。原来,秋水先生不仅仅有其无法估量的大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那一颗始终没有迷失的心灵。
“黑夜给了秋水先生黑色的眼睛,秋水先生却给我们寻找到了光明。”
情绪交加,李凌突然泪流满面。
“汪东,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一代人。”
“一代人。”
李凌又是内心一震。
她知道,这一首诗,注定将传播至整个华国。
如果说诗歌死水的出现,给予了新诗诗坛方向。
那么,一代人的出现,则感动了几乎所有的诗歌爱好者。
一代人。
诗歌的名字,说的不正是他们吗?
他们在黑暗之中,不知道迷失了多少年。
就在他们以为黑暗将一直继续,再也不会有光明的时候。
一首一代人,彻底的打开了他们的内心。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无数诗歌爱好者,这一晚,都被这一首诗歌感动的热泪盈框。
这一首诗不但说尽了他们的心声,更被这一首诗歌惊醒住了。
当黑夜来临,当你一直习惯黑夜的时候,那么,黑夜就一直长住。
但你如果拥有一双寻找光明的眼睛,哪怕就是在黑暗中,你也能寻找到方向。
感谢秋水先生。
没有你,我们恐怕再也看不见光明。
没有你,哪怕就是有一丝光亮,如果我们不带着那一双黑暗中的眼睛,这一丝光亮也会消失。
一代人,我想说,这比之死水的境界更高。
一代人,这将是新诗诗坛最为有标志性的诗歌。
一代人,说醒了我们一代人,更说醒了那些在黑暗中一直找不到方向的人们。
一代人
一代人的出现,不仅仅是震撼了那些诗歌爱好者,更震撼了整个当代诗坛。
“在茫茫的黑暗里,眼睛是唯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却是“黑色的眼睛”。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这感受是撕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惧。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诗歌迷茫100年的时代背景。
新诗。
“诗人为这只有两句话的诗起了一个宏大而耐人寻味的标题一代人。但诗的内容似乎又指向了两代人既是对上一辈的总结和反思,又是对下一代的呼唤和定位。”
诗歌文选
“我想,当所有人都认为一代人仅仅只是写给诗坛,写给诗坛在一百年来迷茫的人儿。但我相信,一代人,他终将超越诗坛,他将走向世界。因为,一代人,不仅仅是诗坛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当寻找光明。这一首诗歌,将献给所有为真理,为光明而默默奋斗的人们,谨以此向秋水先生致敬。”
当代诗坛
s兄弟们,给力,已经280多票了,只需要100票,只需要100票,我们就可以成为第三,我们就可以拿下我们的荣誉。兄弟们,将月票尽情的砸给小白吧。这是第一章,还有,绝对还有(未完待续。)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本文章采集来源于》




重生之我为书狂 第二百三二章:轰动华国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华国中央党报,也是华国最具有权威的报纸。
很多人可能看不懂人民日报,但人民日报里任何一句话,哪怕一个词,代表的都是国家意志。
兰善经是人民日报的总编,此时,他正在审核第二天印刷的报纸。
12版是国内要文闻,意思是重要的新闻。
这一些要闻是专业记者提供的新闻稿,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35版则是新闻版,新闻版不如要闻,记述的是当天或者是几天之前的新闻。这一个版面兰善经看了一下,也没有太大问题。
68版是时事评论版,这一块不算是新闻,只是对于时事热的评论版块。这一块,是最为重要的审核版块。因为是评论,而且也是对于时事的评论,虽然都是一些大家在评论,有的还是一些国内重量的教授,知名学者,虽然他们总体的方向不会有错。但是,如果有一些小的方面对人引导错误,那将对国内很多民众包括基层政府,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仔细审核了一遍,挑了几篇比较有争议性的文章,兰善经这才准备休息。
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的12。
“老李,又到了12,都有些吃不消了。”
兰善经笑着对副总编“李晓”说道,“看来明后几年申请退休得了。”
“呵,老兰,你申请退休赶情好呀,那我就有机会了,你这个总编位置,我可是想了很久呢。不过,老兰,你哪怕申请退休也没用,没有你的把关,报社可不放心呀。”
“哈哈哈。老李,看你说的。报社人才很多,没有我又怎么了。差不多了,一会让小刘排好版。发到国内38个分社。”
“嗯。”
李晓了头,“哦,对了,秋水写的死水怎么没有刊登。”
“死水这一篇诗歌是好的,象征性也非常强。不过。这首诗歌的讽刺意味也很深刻。我担心这一首诗歌发出去,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以后这首诗歌我们人民日报肯定要刊登的,这也是有关部门希望看到的。”
“死水的确是讽刺意味太重,老兰,这一你就比我经验老道。暂时不发也行,不过,老兰,我想,这一首一代人。说什么也要发出去的。”
“一代人?”
兰善经有些奇怪,“一代人是什么?”
“是秋水先生刚刚不久写的一首诗歌。”
“诗歌?”
兰善经摸了摸下巴,又轻轻的念了一句,“一代人。”
“名字取得好大。”
“是呀。”
“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诗歌很短,只有两句话,甚至可以说是一句话。
只是,当李晓念出这一句话时,兰善经一直在整理资料的双手突然停了下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看着窗外,此时已经一片黑暗。
“一代人。”
心里面。又是浮现这一首诗歌的名字。
黑夜。
一代人。
一代人。
黑夜。
不由得,兰善经记起了当年经历的十年动乱时期。
在那十年,恐怕是华国最为黑暗的时期吧。
那一年,兰善经正读高三。眼看即将参加高考,一场动乱,高考就此结束。
随后,出现了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革命。
这是一段比黑夜更黑的时光。
那一段时光,兰善经差一就此放弃。
幸好,十年之后。阳光穿破了乌,黎明赶走了黑夜,祖国大地迎来了光明。
华国全面恢复高考的政策出来之时,兰善经亦参加了那年的高考。
直到现在,哪怕过去了几十年,兰善经仍然记得十年时期那一段比黑夜更黑的年代。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心中激动无以复加,兰善经说道,“老李,看来,你这一次的眼光就在我之上。通知一下小刘,将这一首一代人加入到人民日报第3版。”
“好的,我这就去。”
当“现代诗坛”以为一代人只是感动了他们,只是震撼了诗坛,人民日报第3版刊登的一代人,却是真正的暴发了这一首诗的力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可能,这是华国最短的一首现代诗歌吧。
不过,就是这样一首最短的诗歌,他却在第一时间,彻底的俘虏了所有看到这一篇诗作的人们。
正如这一首诗的标题一样,一代人。
对于60年代的人来说,一代人让他们重新忆起了当年十年动乱的时期。
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一代人让他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美好的年代。
对于80年代的人来说,一代人让他们感受到了经济腾飞的喜悦。
对于90年代的人来说,一代人让他们感受到成长所带来的烦恼。
当然,一代人或许可能代表的不仅仅是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或者是90年代。
他代表的,就是现在生活在现代都市社会的一代人。
这是一个物价快速上涨的年代。
这也是一个经济相对低迷的年代。
这亦是一个失业率快速上升的年代。
这更是一个处于改革,处于变革的时代。
在这一个时代里,身在都市年代的人儿,很多人都如诗坛中的诗人一样迷茫。
他们不知道未来怎么办?
他们也不知道房价是否会跌下来。
他们担心经济会一直低迷。
他们感觉世界慢慢的陷入了一片黑暗。
只是,当这一首一代人出现的时候,他就像一道闪电,轰隆一声将他们炸响。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
是的,哪怕现在的年代已经是黑暗的,但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不是继续迷茫,不是抱怨,也不是等待,而是像这一首诗中的一样,我却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只要我们身处于黑暗中永不放弃,光明终将会到来。
铺天盖地的评论,就在此时暴发了出来。
各个阶层,各个职业的人儿,纷纷因为一代人站起来发表了自己的感慨。
“我是一位工人,说实话,我以前是从来不看什么诗歌的。在我们眼里,我们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时间去欣赏诗歌,诗歌是那小年轻人看的。但是,当我听到工友嘴里说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之后,我突然懂得了诗歌的魅力。”
“我是一位地道的农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这是一首伟大的诗,这首诗之所以伟大,不在于让我听懂了这一首诗歌是什么意思。更让我这个只读了小学五年级的农民知道了,只有努力奋斗,我们才能迎来最美好的明天。”
“我是一位学生,在漫长的学习道路当中,我们原来一直认为学习是黑暗的。哪怕,现在我们还是认为学习,读书是黑暗的。但是,读了这一首诗之后,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只要我们不在学习当中迷茫,只要我们用这一双黑色的眼睛去寻找方向,未来将属于我们。”
“我是一位商人”
“一代人,教我们懂得了坚持。”
“一代人,教我们知道了信念。”
一首诗,一代人,就此,轰动了整个华国。
s诗歌部分到此结束,下面则开启另一段波澜壮阔的剧情。最后一天,请兄弟们将手中的月票狠狠的砸到小白这吧。(未完待续。)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百度搜索一下;;;,本文章采集来源于》




重生之我为书狂 第二百三三章:秋水升到6星
一代人。
一代人。
一代人。
看到各家报纸,以及同学周围都在不断的讨论一代人,黄一凡也有一些被震惊了。
他也没想到,一首现代诗居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不过,后面这些天,黄一凡什么也没做。
没有写诗,也没有更新微博,只是安静的研究学习。
十几天之后,终于,一代人的讨论这才慢慢的消去。
黄一凡也因此稍稍的松了一口气。
“老大,十一放假准备去做什么?”
不知不觉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一个月了,过几天就是国庆节。
与前世一样,对于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华国放假七天。
中午下了课,周晶晶便问黄一凡准备去哪玩。
黄一凡却是摇摇头,“暂时没想好。”
“呵,老大,一起去报名加入水木文学社吧,怎么样?”
“呃,水木文学社,这是什么东东?”
“汗,水木文学社都不知道,老大,你白混了,你是不是我们水木中文系的?”
“又来了,以后换个词吧,这句话听了十几遍。”
“反正就是这个意思,水木文学社是我们水木最大的文学社团,也是华国最为知名的文学社团”
“等等,不是据说燕大文学社最厉害吗?”
“靠,老大,你原来知道呀。不过,我跟你说,怎么可能是燕大文学社厉害呢。虽然上一次游行请愿是他们带头,但这算什么,文学社拼的是内含,拼的是底蕴,燕大文学社怎么能跟我们水木文学社比呢?”
“好像燕大文学社的内含与底蕴也不比我们水木低呀。”
“坑死,老大。你是不是燕大派过来的内奸,怎么总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好了,好了。不叫你去了,看你样子估计是不敢兴趣,我拉二伟两人去。老大,我跟你说,燕大文学社可是有很多妹纸哦。别说我没告诉你。”
被宿舍众人取了一个二晶的名字,周晶晶大为不服,立即称呼张家伟与李伟辉为二伟。
说着,周晶晶便吊味口似的直接离开。
黄一凡无奈一笑,总算是明白了周晶晶这家伙为什么要报名参加文学社了。
摇了摇头,黄一凡对什么文学社不感兴趣。
这会儿,他却是登陆华国作家协会官网。
昨天计子平给自己发了一条消息,说是有一个好消息告诉黄一凡。黄一凡问是什么好消息,计子平却神秘的不说,只告诉黄一凡登陆作协官网就知道。想起计子平说的话。黄一凡便登陆作协官网后台。
第一眼一看。
一个“**星”图标的标志闪现。
黄一凡知道了计子平所说的好消息是什么了。
**星,代表的是6星作家标志。
秋水,6星作家。
看到上面显示的等级,黄一凡一阵激动。
不容易呀,不容易。
来到这个世界三年多了,终于升到了6星。
离10星作家等级,越来越近了。
不过,虽然升到了6星,黄一凡却是有一些奇怪。
自己明明记得离6星还差几百万经验值呢。
儿童文学大赛拿了100万积分,加起来也不够。
再说。诗歌大赛也退出了比赛,哪怕不退出加起这100万的经验值也不能升到6星。
怎么事?
还好,后台的积分提示给予了黄一凡解答。
秋水所著之离离原上草登鹳雀楼死水一代人有很强的文学价值,经作协公开会议讨论。一致同意将秋水作家等级提升到6星。望秋水先生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还不错。
作协虽然有一个公式,但公式不是死的。这几首诗歌的文学价值,升一星也很正常。特别是一代人,经过了人民日报这种国家意志级的报纸,想不升星都难。不过。黄一凡也知道,这种特别积分的奖励只能有一次,如果再继续写诗,哪怕写得再好,估计也加不了原来这么多积分。
1...8586878889...2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