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狼生百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巴之俊

    杨九郎又是一急,一口鲜血差点吐出,自己捏了一下受伤的腿,直疼到满脸冷汗下滴。




第125章不死神药
    杨九郎知道宋仁宗这次有惊无险,因为,他要死在五十四岁上,而比自己大十二岁的赵叔,今年还不到四十七,他那八年的阳寿谁也夺不走,反而没有太多的紧张,于是,便好好的洗梳了一番,吃过饭,打发杨文广骑马回去,自己则带着杨光、杨斌去了东京城。

    皇宫内,杨九郎第一次来到了皇上的寝宫,很大、很豪华、也很文雅,文武众大臣都站在寝宫的大门口,大殿之中,只有陈林和首次见面的曹皇后坐在仁宗的床前,杨九郎依礼拜见了皇后,“母后,皇儿乃毒谷门之少主,学过一些岐黄,可否先给义父把一下脉”,曹皇后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杨九郎站起身,走向床前,一看之下,一口鲜血差点喷出,宋仁宗脸如死灰,双目发白,反开眼皮一看,眼珠充血,出气多,进气少,随时都有死去的可能,很显然,是中毒了。杨九郎伸手把了下脉,半个时也没有查出是什么毒药,没想到的是,毒尊仙长和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了,直接点了陈林和曹皇后的睡穴,两个人珍断了很久,才同时开口,“不死神药”,“师叔,我看我们还是回趟师门见一下师公吧”,“好,即已查出了病情,也不急在一时”,说着便掏出一粒丸药给宋仁宗吃了下去,眼见得他一点点的在苏醒,“皇儿,是你么”,杨九郎再也忍不住,大滴的虎泪一颗一颗的滴下,“我就知道皇儿会马上前来救下为父的”,说吧轻笑,“皇上,您中了毒,师叔只是为您压制住了,但还未解,我和杨师兄还要赶回师门,为您寻求解药,以后的日子,您可要小心了”,和毒尊仙长同来的年轻人开了口,“斌儿,你回杨家寨告诉家人一声,再去你太师公那会合,郎儿、光儿,咱们去九华山吧”,毒尊仙长的语气很温和,杨九郎点点头,开口对宋仁宗道,“父皇,你要多保重,孩儿先去找寻解药了,等儿回来”。

    杨九郎搜索了一下前世从网上百渡的记忆,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为道家一百零八福地中的第三十九位,宋朝之后,又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现为池州府青阳县辖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传说因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为“九华山”。



第126章九华山
    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体是由花岗岩岩体组成的强烈断隆带。其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都是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九华山地处北亚热带,不仅受到湿润季风的影响,而且受到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的制约,所以具有温和、湿润、阴凉等山区气候特点。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州,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于东经117°43′-118°80′,北纬30°24′-30°40′之间。

    九华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2006年,以九华山为主体的九华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九华山风景区获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九华山获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公告,批准九华山为世界地质公园。

    整个九华山体由众多高度参差、错落有致、大小悬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而九华山也由以下主要的山峰组成,

    1、天柱峰

    位于青峭湾西北,海拔1004米。清代《九华山志》载:“天柱峰耸拔千仞,如柱倚天,此华东(指九华山东部)第一峰也。”周边群峰环拱,南侧有峰名”响石崂”,据说每当雨天即发出奇妙的响声,西临双峰,南对大古峰,东北为翠峰滴翠,西北屏立五老峰,西南为列仙峰,峰顶多人形奇石。

    2、莲台峰

    位于罗汉墩东北,海拔1218米。五大磐石高叠成峰,峰腰悬石错列,架空成洞,洞空旷,有”四门”可以进入。曾有僧人栖居,大厅、禅堂可容百人。

    3、芙蓉峰

    又名华山西峰,莲花峰,海拔900米,芙蓉峰北起九华之首,上、中、下三座莲花峰,连绵拔起,石色青紫,状如莲花。清人汪管诗云:“群峰可自五丁开,剖就芙蓉可乱栽。常怪九华山上客,纷纷不为看山来。”[20]

    4、插霄峰

    即东崖,又名东峰,海拔817米,九华山名峰之一。该峰峻峭高耸,两侧悬崖孤削,横截九华街东。花潭涧和龙溪夹峰奔流,汇于龙池。西南为化城盆地,东北为闵园峡谷。每当云雾从龙池涌起,触该峰则分成两股云团,分别涌向九华街和闵园谷地。

    5、十王峰

    位于天台峰南侧,海拔1342米,为九华山第一高峰,由花岗岩构成。峰上植被繁茂,有杉木林、黄山松,并有珍稀动物猕猴、穿山甲、鹰嘴龟、娃娃鱼等。

    6、天台峰

    又名”天台正顶”,海拔1306米,九华山第三高峰。峰金地藏当年向闵公借地,在该峰一展袈裟,袈裟随风飘飞,竟遍覆九十九峰。

    7、罗汉峰

    位于天台峰西北,海拔1280米。由于组成其山体的花岗岩十分密致、坚硬,抗风化、流水冲蚀能力强,故形成浑圆顶状的山峰。峰西有罗汉墩,是山脊上展开的一大片空旷地,遗有古庙基。



第127章初见范仲淹
    慧真道观就建在十王峰靠近山顶二百米的地方,房子全部依山而建,高低之间错落有致,全都隐于高大的树林之中,山中泉水形成小河穿观而过,各类猴子戏在树梢,众多鸟儿长鸣,真让人怀疑这儿到底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不知道慧真观到底有多大,因为连个围墙都没有,只有一个一个的小院,而杨九郎看到的人也不多,加起来不到百人,路上,年轻人介绍了自己,他叫齐曙,是师傅的大师兄无凉道长的末徒,“师叔,咱们先去我那冼梳一下再去见师公他们吧”,齐曙先开口了,毒尊仙长点了点头,一行四人去了一个不大的是小院,但却很大,有一亩地,但里面只有六间房子,三间主房用来住人和接待,三间配房用来洗澡、作饭和放置一些物品,院子中一棵一棵的大树,将一半的阳光挡在了外面,地上很干净,除了几片刚落地的树叶随微风轻飘起舞,毒尊仙长三人洗梳的时候,齐曙不知从什么地方拿来了一小蓝热包子,“师叔、师兄、小光,咱们先多少吃点”。

    齐曙带三人来到了一个溪边的大院,还没进大门,有九郎就觉出了不同,首先,门口有两个小道童在守门,看到四人到来,其中一个马上开了口,“师公、师叔,你们到了,太师公、师公们正在里边等,我带你们过去”,进去之后,来到一个不是太大的大厅,厅中早已经坐了三个人在等,其中两人马上站起,迎上了毒尊仙长,并同时开口,“师弟,快请进,我们和师傅已等你们多时了”,“这两位该是九郎师侄和小光吧,我是你大师伯贾洪,这一位是你三师叔范仲淹,那是你师公无凉道长,快去拜见吧”,大文豪兼军事家范仲淹他不是已经死了两年了吗范仲淹看出了他的疑惑,但没有多说什么,而杨九郎则顺口念了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吃了一惊,但还是回了一句,“让师侄见笑了”。

    杨九郎随师傅朝着正座上的无凉道长行了礼后,才看对方,妈旦,这也显得太年轻了吧,看起来和三个徒弟的年纪差不多,只有五十左右,一脸的红润,满眼的慈爱,“你们都先坐下,咱们慢慢谈”,而杨九郎可不敢就坐,带着杨光朝师伯贾洪和师叔范仲淹又行礼之后,才挨着师傅坐下。



第128章毒谷门
    “九郎,你可能最奇怪的是,毒谷门不是一直只有一个师傅一个弟子吗怎么现在突然成了慧真观的弟子其实事情很简单,因为毒谷门到了师公这一代,我发现每次出外办事,都是我一个人,连个邦手都没有,所以,便决定改了这规矩,在你大师伯之后,又招了你师傅和你三师叔,而你师傅,在招了你之后,又认了两位义女,实则又招了两位弟子,再加小杨斌也系你师傅亲传,你们毒谷已有四位弟子,但仍是人数最小的一枝,师公我为了避人耳目,并未对外公开,现在可懂了”,杨九郎立马对无凉道长的开明和勇气所感动,无凉道长又开了口,“至于这次狼州发生的事,师公已经知道,四胎胎是被师门救走,你就不要担心了,只是,你那四个大儿子和双胞胎,目前尚不知音信,待师公接下来也邦你去查”,听到这,杨九郎压着一囗鲜血没有吐出,只是脸色惨白,无凉道长立马隔空点了他的三处穴道。“曙儿,你先给他们安置住处,让他们休息一天,有事明天再谈”。

    杨九郎三人因为只是暂住,齐曙便将杨九郎安排在自己院中,毒尊仙长和杨光去了杨斌的小院,因为慧真观都不锁门,所以,尽管杨斌不在,也不影响二人的入住。

    晚饭是在大厅吃的,道家不同于佛家,除了衣着与世人不同之外,没有任何禁忌,所以,慧真观全体徒子徒孙都来了,有十一桌近百人左右,而杨九郎年纪虽不大,但已经是师公辈的了,杨九郎很高兴,他做梦也想不到,毒谷们有一天也会这么强大,只是到了第二天,杨九郎三人再次来到大厅,无凉道长的话让他很受打击,“九郎,你到毒谷门时,已经十二岁,而且武功驳杂,所以,毒谷门的很多功夫,你都没有办法修炼,你师傅也只有尽可能提高你的修炼效果,但你和你的武功修为在本门仍然是个中等,而你以前接触到的所谓江湖,那只是相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真正的江湖,直到现在,你也只算是一只脚踏进了,但并不了解,以后让你师傅慢慢告诉你,你虽武艺不精,但对世间的贡献,却是我毒谷门有史以来最大的,你所建立的狼州,保证了大宋朝和辽国百年无战,救下了无数天下苍生,但必有一些人心中杂味俱起,以后的血腥在所难免,所以,半年之内,我让你师傅和小斌儿邦你打点好狼州,你和小光先在慧真观学艺六个月,小光一会就拜在齐曙名下,而你三师叔与你皆善用兵,让他把对你有用的教给你可好”,杨九郎忙拉着杨光跪下磕头表示感谢,无凉道长微微一笑,“九郎你也不用妄自菲薄,你的大脑和口才,可是我毒谷门第一人,为天下苍生所做的功德,也是千古以来第一人”。



第129章三师叔范仲淹(1)
    杨九郎从见三师叔范仲淹第一面之后,便回忆起了《古诗文网》上一篇专门介绍他生平的文章,部分摘录并引用如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356篇诗文。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暗中变成了杨九郎的三师叔。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宝元元年至庆历三年(143年)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犯。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夏人称其为“小范老子”,认为“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原来住在在甘州和凉州(今甘肃张掖、武威)一带的党项族人,本来臣属于宋朝。从宝元元年起,党项族首领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袭宋朝延州等地。面对西夏的突然挑衅,宋朝措手不及,朝廷内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团,宋仁宗也举棋不定,莫衷一是。边境上更是狼狈,由于三十多年无战事,宋朝边防不修,士卒未经战阵,加上宋将范雍无能,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仁宗与吕夷简商议,派夏竦去做陕西前线主帅,又采纳当时副帅韩琦的意见,调范仲淹作副帅——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后来又把尹洙也调至西线。

    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先被恢复了天章阁待制的职衔,转眼间又荣获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进京面辞仁宗之后,范仲淹便挂帅赶赴延州,仕途上的艰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鬓发,但是忠心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他发现宋军官兵、战阵、后勤及防御工事等,各方面都颇多弊端,如不改革军阵体制,并采取严密的战略防御,实难扭转战局。韩琦的看法却不同,他低估了西夏军优势,并激于屡受侵扰的义愤,主张集中各路兵力,大举实行反击。夏竦为请仁宗批准反攻计划,派韩琦和尹洙兼程回京,得获仁宗诏准后,尹洙又奉命谒见范仲淹,请他与韩帅同时发兵。范仲淹与韩、尹虽为至交,却认为反攻时机尚未成熟,坚持不从。尹洙慨叹道,“韩公说过,‘且兵须将胜负置之度外’,您今天区区过慎,看来真不如韩公!”,范仲淹说,“大军一发,万命皆悬,置之度外的观念,我不知高在何处”



第130章三师叔范仲淹(2)
    庆历元年正月,韩琦接到西夏军侵袭渭州的战报。他立即派大将任福率军出击。西夏军受挫撤退,任福下令急追。直追至西夏境六盘山麓,却在好水川口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英勇阵亡,士卒惨死一万余人。韩琦大败而返,半路碰上数千名死者的家属。他们哭喊着亲人的姓名,祈祷亡魂能跟着韩帅归来。韩琦驻马掩泣,痛悔不迭。

    范仲淹的战略防御,并非单纯或消极的防守措施。他初至延州,便全面检阅军旅,并实行了认真的裁汰和改编。他从士兵和低级军官中提拔了一批猛将,由当地居民间选录了不少民兵,又开展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按军阶低高先后出阵的机械临阵体制,也被他取缔,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在防御工事方面,他采纳种世衡的建议,先在延北筑城,后来又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则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这样,鹿延、环庆、泾原等路边防线上,渐渐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庆历二年三月的一天,范仲淹密令长子纯佑和蕃将赵明,率兵偷袭西夏军,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寨。他本人,又随后引军出发。诸将谁也不知道这次行动的目的。当部队快要深入西夏军防地时,他突然发令,就地动工筑城。建筑工具事先已经备好,只用了十天,便筑起一座新城。这便是锲入宋夏夹界间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顺城。西夏不甘失利,派兵来攻,却发现宋军以大顺城为中心,已构成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

    从大顺城返回庆州的途中,范仲淹觉得如释重负。头年,在延州派种世衡筑青涧城,东北边防已趋稳定。西夏军中私相戒议的话,也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们说“不能轻易攻取延州了,如今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那般好对付”。当前庆州北部的边防,也大体接近巩固。只是他自己的身体,却感到十分疲乏。

    范仲淹还采取了一些办法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皇帝的诏旨中曾规定了各级将领统率军队的数目,若遇敌侵犯,地位低的军官就带军队先行出阵抵御。范仲淹说,“战将不选择适当的人,只以官阶高低作为出阵先后的标准,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于是,他认真检阅了延州的军队,淘汰了一批怯懦无能的将校,选拔了一批经过战火考验的有才干的人代替他们。他又淘汰老弱,选择18名合格士兵,把他们分成6部,让每个将领统率3千人,分别予以训练,改变了过去兵将不相识的状况,临战时根据敌军多寡,调遣他们轮流出阵抗敌。

    范仲淹又积极召募士兵。因为原来守边的大都是从内地调来的已经腐化的禁军,这批人既不耐劳苦,又因久戌思乡,斗志不高,而从本地人民中召募士兵,熟悉山川道路,强悍敢战,又因保卫家乡,斗志较强。精练士卒,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此外,范仲淹能以身作则,将士没喝上水他从不说渴,将士没吃上饭他从不叫饿,朝廷赏赐给他的金帛都分发给将士。范仲淹赏罚分明,奖励勇猛杀敌的士兵,提拔重用立功的将领,对克扣军饷的贪污分子则当众斩首,毫不留情。这样,在范仲淹的率领下,西北军中涌现出许多像狄青、种世衡那样有勇有谋的将领,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在范、韩等人苦心经营下,边境局势大为改观。这时,西夏国内出现了各种危机,西夏军将领中间,也矛盾重重。至庆历二年以后,边界自西夏向宋朝投诚的人,已陆续不断。宋夏两国的百姓,都希望尽快停止军事行动。双方议和的使节,也开始秘密往返于兴庆府与汴梁之间。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议。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



第131章诗情怀意
    杨九郎索性住在了范仲演的小院,这里也很清净,师兄弟、师侄们也都住在别处,除了两个轮流烧水做饭的小师侄,很少来人,就连早安也都是在师公的大厅进行,修练安排也在那。

    第一次随着范仲淹走进他的客厅,不算太大,很家常化,有二三十个平米,中间一张桌子,外面有四张椅子相配,两人刚坐下,值勤的小弟子便上了热茶。

    杨九郎一直看着范仲淹,没有说话,而范仲淹也未开口,两个人就这么互相看着,很安静。

    “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杨九郎轻轻吟出范仲淹的一首无名小诗,连范仲淹自己都快忘了,只记得当年在宋夏边境,自己随口而出,那想到竟会传到师侄杨九郎的口中惊诧、疑问、喜阅等各种表情复杂的出现在范仲淹脸上,杨九郎微微一笑,“我与三师叔虽未谋面,但对三师叔一直景仰,可您老人家自请出京,如果不是这次诈死,恐师侄今生遗憾大俟”,范仲淹哈哈大笑,杨九郎又开口了,“中顺城的建立,《宋夏停战条约》的签定,该是三师叔回归师门的主要原因吧”,范仲淹这次接了口,“师叔我只知仁宗幕后有一位神密高手,万万没想到是我的师侄你,稍等,咱爷俩换酒”。
1...2021222324...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