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宠夫(快穿)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决绝
“那人兴许是府城魏家的,来东谷县,就暂住书店了。”
“也不知道那是何等模样的人!”
……
那本三字经他们昨日翻阅许久,全书没有一字涂改!
那人不仅书法好,还极有耐心,让人敬佩。
正等着,他们就看到魏掌柜出来了。
李秀才连忙迎上去:“魏掌柜!”
“李秀才,那人愿意给你墨宝。”魏掌柜道。
“要多少银两?”李秀才忙问。
“他只有一个要求……让你在明年的县试院试之中,为他作保。”魏掌柜道。
李秀才等人都懵了:“为他作保?”
能写出这样的字来的人,在他们看来必然学识渊博,年纪肯定也不小。
他们早就脑补出一个四五十岁,学识渊博的中年文人的形象来了。
结果现在,那人竟然要他们为他作保?他们听错了吧?
“对,你要是愿意为他作保,他便把这本《三字经》给你,再给你一样墨宝。”魏掌柜道。
李秀才总觉得这一切太过奇怪:“他籍贯可在本县?出生可清白?”
魏掌柜嘴角抽了抽:“他籍贯就在本县,出生清白。”言大的户籍上,明明白白一个“农”。
“我愿意为他作保!”李秀才道:“不知我能否见一见他?”这位大家莫非是沉迷书法,以至于一直没有去考取功名?
李秀才一时间想了很多,魏掌柜却道:“可以,里面请。”
李秀才闻言面露喜色,跟着魏掌柜就往里走,结果一进里面的院子,就看到了一个长得非常高大的男人。
江南人普遍个子不高,家中贫困的尤其矮,但李秀才家中富裕,个子不低。
但即便如此,此人也比他高上许多。
这般高大的人……李秀才脱口而出:“言大?”
他以前也是见过言大的,只是当时没上心,一直到卫凌修的事情出了之后,才了解了言大这个人。
这种人,李秀才是心中鄙夷,不屑与之为伍的,当下指着言景则问魏掌柜:“此人为何在此?”
魏掌柜却没理会李秀才,反而看向言景则:“秀才公愿意为你作保。”
听到魏掌柜的话,李秀才等人都懵了。
他们刚才,就只答应了给写《三字经》的那位书法大家作保,可没答应给这个言大作保,而且这言大……他需要作保?
作保让他能借到钱?
“魏掌柜,你此言何意?”李秀才问道。
魏掌柜指着言大道:“那本《三字经》,是他写的。”
李秀才等人:“……”他们是不是还在做梦,没有醒?
言景则正在和李秀才商量给自己作保的事情的时候,另一边,他赌场的手下已经和县衙的捕快一起喝酒聊天了。
对了,捕快属于“贱业”,他们的后代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得有辱斯文,不仅如此,他们每年还只能从县衙领到十两左右的银子,养活自己没问题,但想要养活一家子人就困难了,于是他们往往会想别的法子“赚钱”。
人孝敬这是小事儿,敲诈勒索也是会干的,去赌场兼职当打手更是常见。
就说之前吧,言大就跟他们混得很熟,有些交情。
东谷县的县令姓朱,刚来东谷县没多久。
东谷县这样相对富裕的县城,本地乡绅的权利很大,很多县官来了,压根没办法管县衙外的事情,处处受人掣肘,只能按照老一套的规矩做,这位朱县令便是其中之一。
但本地乡绅也不会欺压百姓,百姓好才是大家好……所以就算县令只能按着本地规矩做事,可该有的政绩还是有的,该有的孝敬也能拿,安安分分做上几年,便能升官去别处发财了。
可总归让人郁闷。
好在,哪怕本地规矩再大,县试这样的事情,还全是由县令管的。
年后的县试,就很得朱县令的重视。
这日,朱县令正在县衙里闲逛,突然听几个捕快道:“言大那个恶霸,竟然专心向学了?”
“确实!卫家少爷给他讲了几本圣贤书之后,他就发誓再也不游手好闲,而要专心读书!”
“还有这种事?”
“这还有假!我们东谷县当真是人杰地灵,县令老爷更是身怀文气,竟然能让言大这么一个恶霸,都开始读书!”
……
朱县令家境富裕,家中还有些本事,所以才能来这么一个富裕的,好出政绩的县城当县令。
来这里唯一不好的,就是无事可做太过清闲,以至于朱县令很喜欢听人说八卦。
那言大的事情,他便听说过。
他原本对卫志远印象不错,毕竟这人一直在府城教书,并不给他找麻烦,但最近,他就对卫志远很有意见了。
自家孩子再有错,也该关起门来教育,卫志远竟然把儿子赶出家门,还闹得沸沸扬扬的……
不过那些事情跟他无关,他也就看个笑话,顺便跟人打听了一下言大是谁。
那言大不是说一直横行乡里吗?现在竟然开始读书了?还有这种事?
朱县令连忙叫来那几个捕快询问。
那几个捕快道:“大人,我们也是听说。”
“听说那言大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还打算明年下场县试!”
“他近日,都在魏家书店抄书。”
……
说着说着,一个捕快道:“大人,若是这恶霸改邪归正,开始读书,可是政绩?”
朱县令心里一动,想了想便道:“我去魏家书店看看!”
他左右无事,不如去看个热闹。
言景则昨日去找自己的那些手下,是因为看到以前的官员,竟然能把“感化恶霸”当做政绩,便让人想办法去县令面前说几句。
他也不求朱县令真拿他当政绩,只要能在朱县令面前留个印象就好。
而之后,他自然有别的法子,让朱县令关注到自己。
比如他已经打算,再攒点钱之后,就到处去做“善事”了。
至于做什么善事……让自己的那些手下配合一下落水,他在县令面前上演一个下水救人,还是很简单的么!
再设法让县令知道他的才华,朱县令只要不迂腐,便能对他另眼相看。
要知道,一个县里出的秀才比其他县多,这也是政绩!
只是,言景则自己也没想到,自己随手练的字,竟然效果那么好,更不知道朱县令很爱八卦,竟打算来看自己。
第137章 混混状元(13)
魏家书店抄书的其他人, 是多人一个房间的,但言景则不同, 他独自一人一个房间。





宠夫(快穿) 第171节
此时, 他正站在书桌前写字。
东谷县的普通百姓,都是穿短衣和裤子的,若是家境不富裕的人家, 便是女人也穿裤子,毕竟这样做活方便还省钱——在裤子外面多穿一条裙子,必然是要多花布料的。
但有钱人家,穿衣就比较讲究了,女人必然是穿裙子的, 男人则多穿大襟长衫。
当然,不同的身份, 穿着上也有所不同, 还会搭配坎肩之类的一同穿。
言景则并不是有钱人。
天冷了之后,他让人给自己做了一件棉袄,一条棉裤,现在他就穿着棉袄棉裤, 站在桌边写字。
因为他个子太高,还不得不把腰弯下许多。
总之非常没有形象。
李秀才等人看得特别无语, 然而就在此时, 言景则写了起来!
他这次选了一张大纸,笔走龙蛇,便写下一首诗:“江山通万里, 乾坤一清瓯。四海来紫气,鸿运自当头。”
之前言景则写的是小字,这次写的,就是大字了。
小字和大字的写法不同,因而言景则写完,便有些不满。
然而李秀才等人,却已经惊呆了。
这言大,竟然认字!
他还写出了这般好字!
这字力透纸背,大气磅礴,书写之人必然是个心胸宽广的。
李秀才等人看向言景则,忍不住疑惑——莫非他们之前听说的,跟言大有关的事情,都是假的?
愣了愣,李秀才等人正要夸奖,就听言景则道:“这字没写好……”
说完,言景则提笔,就换张纸又写了一遍。
写完了言景则还是不满意,又写了第三遍。
李秀才等人:“……”他们以为这人第一遍写得已经够好了,结果……还能越写越好?
很多书法大家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是看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这人……咋这么随便?
“李先生,你想要怎么样的墨宝?这样若是不行,我给你抄本书也是可以的。”言景则道:“只要你肯为我作保。”
“你……抄书?”李秀才问。
“对,我最近都在书店抄书,养家糊口。”言景则指了指旁边自己刚抄好的那些纸张。
李秀才等着这才看到言景则抄的东西,纷纷道:“暴殄天物!暴殄天物!”
“这等好字,你竟然拿来抄书!”
“这样的墨宝,千金难得!”
……
言景则当即问道:“我的字很值钱?你们要买吗?”
李秀才等人:“……”他们说千金只是打比方,作为读书人,能不能不要谈俗气的钱?
当然,虽然心里这么想,李秀才等人还是毫不犹豫地表示:“要买!”
不过……他们之前以为抄写《三字经》的是个书法大家,那么愿意给高价,现在么……
一番讨价还价,言景则最终开出了写大字五十文一个字,帮人写整本的书,二十文钱一个字的价格。
这样一来,他写的《三字经》,就要二十二贯了!
此时用银两兑换铜钱的数目,是会因着银价有所变化的,但普遍一千多文,就能换一两银子,二十二贯就是二十二两银子。
这是要发!
当然,这些人并不让他写《三字经》,李秀才就拿出一本自己的诗集,请他誊抄一遍,又有人拿出自己写的策论,让他誊抄。
这次来的五个秀才,每个人都有想让他写的东西,顺便也让他写一些大字——基本上都是一些祝福的话。
言景则提笔就写,先写李秀才的。
一边写,言景则还一边问其他人:“你们可要换种字体?”听这些人的说法,是要拿着这些东西去送礼,去请教别人的,大家都送一样的,会不会不太好?
“你别分心。”李秀才道,说完才发现言景则哪怕在说话,写的字依然非常好,还非常快,那速度……真是让人羡慕!
此时乡试考举人,一次就要九天,除了题目较多以外,跟大家写字较慢也有关系。
大部分人不讲究写得好,写起来还是很快的,一个时辰能写两千字,但若要写得端正,一个时辰也就能写一千字。
可眼前这人呢?
毛笔在他手上动得飞快,他这样的速度,一个时辰怕是能写三四千字!
言景则还就是一个时辰四千字的速度,一天写五个时辰,也就能写两万字了。
现在一个字二十文,那就是四百贯。
读书人真的太赚钱了!
言景则觉得若是有人愿意买,他愿意写到天荒地老。
“你还能换字体?”有人问。
“若有字帖给我参详,我能照着学。”言景则道:“书店里就有字帖。”
几位秀才面面相觑,当即表示要换字体——他们都打算拿这字去给周大人送礼,最好还是各不相同。
他们纷纷去找字帖。
言景则很快抄完了李秀才的诗集,然后便开始照着其他的字帖学。
他最近抄书多了,那毛笔便好似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想写出怎么样的字来,就能写出怎么样的字来!
此时看过字帖,练了练,他立刻换了一种字体,写下一篇策论。
然后再学另一种字体……
言景则学得极为认真,毕竟这些,都是以后可以用来赚钱的东西!
而那些秀才,他们此时已经无话可说。
他们一个个都是天之骄子,自以为十分厉害,结果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学了几天,竟然就能远超他们。
他们都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太笨了。
不不不,绝不是他们太笨了,绝对是这个混混太厉害了。
这也不是混混……他们哪好意思叫人家混混,都想倒头就拜了……
他们正写着呢,朱县令从外面进来了。
朱县令来到书店,就有点后悔了。
他听了几个捕快胡诌,竟然就来找言大那个混混。
那言大他让人打听过,从未上过学,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在书店抄书!
抄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来都来了……朱县令见在外面招呼客人的,只有一个小伙计,便问:“你家掌柜呢?”
“来了几个秀才公,掌柜带他们去后院了。”活计道。
这书店来了几个秀才?那倒是可以去看看。朱县令带着身边的随从,当即往后院走去。
结果一到后院,他便看到院子的几个盆景上,晾着一些纸。
刚写好的字不能叠放在一起,需要先晾干,李秀才他们便把言景则抄好的纸张,四处晾起来。
“好字!”朱县令走过看了一眼纸上的字,便忍不住惊叹,更让他震惊的是,当他拿起一张纸,竟发现墨迹未干!
朱县令是进士,接触过的读书人非常多,但能写出这般好字的,他却也没遇到过几个。
见猎心喜,朱县令就想找写字的人聊聊,不想就在此时,他又看到了另一张纸。
那张纸上的字与他先前看的那张上的字不同,但也是一样的好字!
等等,这里还有第三种字迹。
这是……有三个书法大家,在此地比拼书法?
朱县令越想越激动,又有些唾弃这些书法大家写的东西。
这诗充满匠气,平平无奇,实在入不了他的眼!
还有这策论,并不讲究实际,竟是从一些流传甚广的策论里东拼西凑出来的观点!
那几个书法大家字虽好,学识倒是一般……
朱县令正这么想着,李秀才又出来晾纸了。
“朱大人?”李秀才看到朱县令,连忙行礼。秀才见到县令这样官职的人,可以不用跪拜,但还是要行个读书人的礼仪的。
朱县令见过李秀才这个廪生:“你这是……这是你写的?”李秀才的字竟然如此出众?为何名声不显?
“朱大人,这些并非我写。”李秀才道。
“那是何人所写?”朱县令问。
“朱大人,你……听说过言大吗?”李秀才问。
“他怎么了?”朱县令问:“莫非这些,还是他写的?”
“是他写的,都是他写的。”李秀才道。
朱县令:“……”那个言大厉害了,不仅能说动那些捕快,还能说动李秀才,让这些人全为他说好话。
他到底想干嘛?
不管怎么样,朱县令是不信言大能写出这般好字来的。
李秀才看朱县令的模样,就知道朱县令的想法,当即道:“大人可以进去看看。”
朱县令狐疑地看了李秀才一眼,跟着李秀才就进了屋子。
然后,他便看到一个穿着粗布棉袄,一看就很粗鄙的人,正在伏案写着什么,因为写得太过专心,还不曾发现他的到来。
言景则其实发现朱县令的到来了,只是他如今就是个白身,见到县令要下跪,他不是很想跪,干脆就当看不见了……




宠夫(快穿) 第172节
言景则继续抄书。
朱县令凑过去一看,懵了。
这人的手极为粗糙,压根不像养尊处优的读书人的手,可他的字……
这字超过绝大多数的读书人!
更重要的是,眼前这人不出意外,应该就是言大,那个拐走了卫家少爷的言大。
他之前还当县衙的捕快是在胡说八道,原来不是?
这言大,竟然能写出这般好字?
他根本不是恶霸吧?是不是从小就在学堂外偷听,一心向学的?
朱县令正震惊,言景则又写完了一张纸。
把那纸放在一边,言景则看向朱县令:“二十文一个字……要吗?”
第138章 混混状元(14)
这样的字二十文一个, 绝对是很划算的。
但朱县令刚才眼睁睁地看着他飞快地写,没一会儿功夫, 就写满了一张纸。
这一张纸上, 全是小楷,足足有三四百字……这钱是不是太好挣了?
“这是县令大人!”魏掌柜拉了言景则一下,自己就跪下行礼。
“大人。”言景则连忙从桌后出来, 准备行礼,却被朱县令拉住了:“不必多礼。”
“谢大人!”言景则道。
“你便是言大?”朱县令好奇地打量眼前的人。
官员都不能在自己原籍做官,朱县令就不是南方人,而是北方人。
北方人个子都高大,但也少有言景则这般高大的, 再加上这人面如刀削,剑眉横竖, 肤色偏黑, 带着股硬朗之气,总之一点都不像个读书人。
“草民言景则,外面的人都叫我言大。”言景则道。
“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没想到你竟然写得这么一手好字!”朱县令问:“不知你师承何人?”
“草民是自己学的。”言景则道。
朱县令:“……”这样一笔好字你自己学的?
朱县令很难相信,但李秀才等人纷纷道:“大人, 言先生有过目不忘之才!”
“但凡他看过,便能写得一点不差!”
“大人, 您可以写几个字让他学学!”
……
就刚才那一会儿功夫, 李秀才等人已经对言景则佩服地五体投地,都称之为“先生”了。
一个文人,若是只比其他人稍稍出色一点, 众人兴许会对他心生嫉妒,但若是他比其他人出色实在太多,大家也就只能仰望了。
言景则现在,就属于被仰望的。
朱县令听他们这么说,当即写了几个字给言景则:“你能写得与我一般无二?”
言景则最擅长模仿,立刻写出一模一样的字来,甚至还更有力道。
朱县令:“……”会试三年一次,一次只取两三百人为进士,他身为进士,也是有些傲气的,别的不说,这东谷县的举人和秀才,他就都没放在眼里。
多少举人考了一辈子,都考不上进士?
但现在看到言景则……哪怕这人连童生都不是,他也不敢小看。
朱县令当即问起其他来。
言景则这些日子,早已将科考要考的书全都誊抄过,也全都记住,还看过几本在书店就能买到的注释。
因而当朱县令问起这些,他倒也答得上来,只是答得一般。
这样的学识,实在配不上他的字……朱县令问:“你学了多久?”
“刚学了几个月。”言景则道。
朱县令:“……”
朱县令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缓了缓才问:“你为何突然想要读书?”
“大人,我有一日在县城,救了卫凌修,他与我说起读书的事情,我便对读书有了兴趣。”言景则道。
朱县令之前都忘了言景则和卫凌修的事情了,现在听言景则说起,忍不住问:“你与那卫家少爷……”
“大人!草民冤枉啊!”言景则道:“那日草民本是去和卫少爷探讨学问,不曾想青天白日,突然有人冲进来,就说我们做了苟且之事,还要抓了我们动用私刑,草民只能带着卫少爷跑了出来……”
刚穿来时,言景则只有原主记忆,做事直接,就只想把卫凌修带走,得卫凌修被打。
但如今他读了许多书,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了。
别的不说,卫凌修要真是背了个坏名声,对他的将来有很大妨碍。
有些事情,还是要遮掩一番的。
朱县令也不知道是相信了还是没相信,总之他道:“原来如此!真是三人成虎,流言害人!”
李秀才等人纷纷应是。
至于言景则和卫凌修离开卫家的时候还带走了那么多东西,一点不像是急着跑的……都是流言!
朱县令和言景则说了不少话才离开,还祝言景则考试顺利,明显对言景则印象不错,而有他这话,言景则要参加县试,便也已经毫无阻碍。
至于卫凌修……言景则倒是又有了一个主意!
朱县令走后,言景则数了自己写过的字,李秀才等人也拿出银两来付钱。
他们今日本就是想来买墨宝的,都带了银两。
就是用银两付账,其实并不方便,此时的银两成色各不相同,能兑换的铜钱数目也就不同,还要进行称量……
光付个钱,就花了许多功夫。
等了钱,言景则便去市集买东西。
东谷县的酒楼还卖熟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烧鸡和卤鸭,言景则各买了六只,又买了一些酒,再次去了赌坊。
他把酒给了自己以前的手下,又留下五只烧鸡五只卤鸭,并七八两散碎银子。
没多久,就有一些消息在东谷县流传开来。
1...7576777879...1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