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巅峰召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香千古

    杨林目色微冷,冷喝:“多说无益,继续战吧!”

    杨勇死在了项羽手中,杨林和项羽可有了杀侄之仇,这是根本无法化解的,而鱼俱罗和韩擒虎相视一眼后,也再次向项羽杀去。

    没了董俷,三将落败不过是早晚的事,可毕竟还没有战败,况且董卓也没鸣金,所以他们自然不会逃。

    这场超高强度的大战接连打到现在,对体力和意志的要求,那也是相当高的。

    大战中,项羽连杀招单手十八挑都用了出来,他不是铁人,自然也会感到疲惫。

    而此行项羽的目的虽已达到了,可心中的战意才刚刚点燃,所以项羽还想继续再战下去。

    多胜几场在走也不迟。项羽心中这么为自己的好战找借口。

    而见三将还要继




第353章:刘邦入蜀
    第353章:刘邦入蜀

    群臣你望我我望你,最终袁愧站出,进言道:“陛下,虎牢关那边的情况比小平津要好一些,所以微臣认为可从虎牢关调兵力以解燃眉之急。”

    作为政治一个老油条,王允怎会不知袁愧表面上说是调兵,实际却是借机帮袁绍争取兵权。

    汉室都已到生死存亡之际,可袁家却依然想着自家利益,这让王允如何不怒,当即站出大声反驳。

    “项羽目前手下的兵力只增加到了10万,而秦温要面对的可是张角的30万大军,压力要远远高于袁绍,故虎牢关之兵决不能轻动。”

    袁愧当即面露不悦之色,冷着脸反问:“小平津若是失守,洛阳就会直接暴露在黄巾的兵锋之下,到时虎牢关守的在牢固又有何意义”

    孟津关失陷后,小平津才是战争的中重心,虎牢关的作用已不比以前了。

    袁愧说的虽是事实,可王允知道他在偷换概念,所有当即毫不留情的怒怼回去。

    “朝廷给了袁本初5万精锐,还有小平津这座雄关作为倚仗,若是都挡不住两倍于己的敌军的话,那还不如早点换将算了。”

    “你……哼,总比某人一触即溃的好!”

    袁愧没有想到王允这么不给面子,心中虽恼怒可又无法反驳,于是只好将仇恨往何进那边拉。

    何进心中大怒,居然被殃及池鱼,这是真拿自己当软柿子了呀,不过何进最终还是强忍着没出声,只是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见朝堂吵作一团,刘宏再也看不下去了,当即一拍座椅,喝道:“够了,都给朕闭嘴。”

    见皇帝发怒,众人自然不敢再多言,而刘宏见此淡淡道:“虎牢关兵力不可妄动,待关中和益州的援军赶到后,在立即前去增援小平津吧,而在此之前命袁绍一定给朕撑住了!”

    项羽不是张角,袁绍也不是秦温,想在项羽手下坚持到援军抵达,这对袁绍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幸好袁绍手下有曹操孙坚帮衬,不然小平津可能都已经被项羽躲回去了。

    杨彪一脸严肃的站出,再次进言道:“陛下,十万益州军若是离开辖地的话,可能会给其他反叛势力可乘之机,微臣建议应派良将前往坐镇,以防不测!”

    司隶若是不可守,大汉朝廷将会退往关中,而关中还守不住的话,益州就是汉室最后的退路,所以益州的安危至关重要。

    “爱卿所言有理。”

    刘宏点了点头,略作沉思后,下令道:“传朕旨意,封涿郡太守刘焉为益州刺史,典军校尉刘纪(季,即刘邦)为永安太守,令其两人前往益州震慑宵小。”

    对于刘纪这个私生子,刘宏心中是抱有愧疚之感的,所以有好差事的话,刘宏自然是给自己儿子留着。

    若是可以的话,刘宏甚至想将益州刺史的位置封给刘纪,可惜刘纪没有那个威望,所以只能让刘纪给刘焉打下手。

    “请问陛下,那关中呢”袁逢迫不及待的问道,显然是想安排自家人进去,不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关中是关西世家的地盘,而作为关东领头人的袁家就算权倾朝野,关西也不可能同意让袁家将手伸进关中的。

    刘宏自然知道袁逢在打什么主意,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后,淡淡道:“朕准备暂时迁都长安,亲自坐震关中。”

    刘宏的这句话在群体,传到群臣耳中后,无疑是一场大地震,他们都下意识觉得刘宏这是要跑路的节奏。

    仔细想想也不难明白,毕竟洛阳已经不安全了,而作为皇帝又怎能置身于危险当中呢

    &nbs



第354章:迁都长安 开封之战
    第354章:迁都长安开封之战

    朝议结束后,三公九卿和部分大臣都留下来商量到底迁不迁都,还有高祖皇帝的破敌之策到底可不可行。

    不过令群臣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原本三公九卿基本都是反对迁都的,可是这次私下商议之后,居然都默契的同意迁都。

    这是怎么回事

    众大人怎么也跟着陛下一起瞎胡闹

    没被留下的官员怎么都想不明白,留下来的官员们也疑惑不已。

    没有人天真的以为,陛下口中的高祖之计,真是高祖托梦。可如此大胆的计策,到底是谁向陛下提出来的

    大汉重臣并非愚笨之辈,自然能看出“高祖之计”到底可不可行,这其中的风险虽大,但对目前的大汉而言,确是最后一线生机了,所以又怎会反对。

    得到朝臣的同意后,迁都也成了定局。

    此次迁都不同于以往,除了行政机构的迁移之外,洛阳朝廷搬迁最多的则是粮食,然后就是各大家族的迁移。

    在战争时期,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国家一切机构都要服务于战争,而粮食自然也是受到严格管制的。

    无论大汉还是黄巾都一样,普通百姓的储量基本都被征收,仅允许保留基本口粮,有必要的花劳力也会强行征召。

    这么做会在极大程度上失去民心,可却又不得不如此,毕竟赌国之战一道打输了的话,克就要亡国了,道那时要民心还有何用

    大汉在司隶建两个超大型粮库,司州雍州各有一个,分别在长安和弘农。

    朝庭之所以不将粮库建在洛阳,好似是也预感到万一司隶守不住的话,从弘农往关中搬运粮草也更方便。

    迁都令下达后,受影响最大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的洛阳世家。

    朝廷即没有强迫百姓跟随一同迁都,也没有强迫世家跟随,但是世家却是不得不去长安。

    百姓没有独自前往的能力,所以朝廷不强制迁徙的话,百姓自然不会离开祖辈生活的土地。

    而大家族则不一样,他们有迁徙的能力。

    洛阳现在聚齐了天下大半的世家,而抛弃家产来到洛阳的他们,本就已是元气大伤,而前往关中后定会受到当地世家的联合剥削。

    所以说前往长安日子依然不好过,可是不迁移还不行。

    逃到洛阳的他们,早就已经上了黄巾的死亡名单,一旦洛阳被攻破的话,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所以只能随朝廷一同前往长安。

    这次迁都,朝廷本是不想大动干戈,可随着世家的加入,迁徙队伍也变得浩大起来了。

    司隶由关中和河洛组成,河洛是司州,有四郡之地,分别是河南尹、河内、河东和弘农。

    千里关中就是雍州,有三郡之地,分别是京兆尹、右扶风和左冯翎。

    如今的雍州,早已不是秦汉时期的关中,无论政治经济人口都远远不及司州。

    可随着流民的增多,朝廷将流入司州的流民全部迁入了关中,再加上现在天下世家的进入,这让雍州的人口在短时间内都快突破两百万大关,经济也渐渐变得繁华起来。

    照此趋势进行下去的话,关中恐怕将成为最复杂的一个地区。

    因为这里即将成为天下世家的聚集地,不仅有着关西世家,还有关东世家,而世家一多的话,有些简单的事情都会变得复杂起来了。

    ……

    中平二年七月,大汉朝庭正式从洛阳迁都到长安。

    刘宏迁都长安不同于董卓,没有对洛阳造成破坏,朝廷的各大机构衙门在半个月内就已搬迁完毕,而世家拖家带口的自然要慢一些。

    长安,未央宫。

    这座见证了大汉兴衰的宫殿,如今再一次迎来了它新的主人,刘宏。

    望着堂下众臣,刘宏沉声问道:“关中的



第355章:重整旗鼓
    第355章:重整旗鼓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宏一开始有点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会儿之后,连忙抢过张让手中的手令,而在看完顿时狂喜。

    “天不亡我大汉啊!”

    这个消息简直太及时了。

    从和黄巾开战后,大汉就一直是输多赢少,唯有皇甫嵩、卢植和秦温三人给黄巾造成了大的损伤。

    秦昊之前在雁门关确实重创了匈奴,但毕竟和黄巾没有任何关系,而现在秦昊正面击败黄巢,这是绝不逊于三将中任何一人的大胜。

    有百万之众的黄巾,在和汉军开战到现在,大约消耗了二十多万兵力。

    如今秦昊一战灭掉十多万,这等于其他所有将领战功总和的一半。

    若是将虎牢关前的那一战也算上的话,汉军所有将领名下杀敌总数量,才和秦昊一个人齐平。

    秦昊既不是都督,也不是大将军,可却在不知不觉当中主导了这场战争,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开封之战后,黄巾军的总数已降到了70万内,虽依然庞大,但这对士气低迷的汉军却已是极大的鼓励了,这告诉了底层汉军,黄巾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驸马真乃不世将才也!”

    众大臣纷纷拍起秦昊的马屁,各种赞美之词滔滔不绝。

    不过有一点奇怪的是,不久前因秦昊私自领军作战,大骂秦昊‘孺子误国’的,也是这帮人。

    如此大的反差,简直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不过这些人却恍然未知,脸皮厚到了极点。

    战争,打赢了就是英雄,打输了就是误国,就是这么现实!

    “陛下,冠军侯这一胜,我军骑兵也就解放了出来,这样守住洛阳就更有把握了。”王允抚须笑道。

    “有理。”刘宏笑着点点头,而后又道:“立即下旨,命令秦昊全速赶往洛阳,务必确保洛阳不失。”

    秦昊可是连父亲秦温的命令都敢不听,所以刘宏也怕秦昊再弄出什么幺蛾子,于是赶快下达了圣旨。

    “请问陛下,秦温领军退往洛阳后,洛阳防务该以谁为主”杨彪站出问道。

    这个问题很关键,若是不明确提出的话,万一到时袁绍和秦温意见相左,从而起了冲突可就不好了。

    “爱卿认为谁更合适”

    刘宏心中其实已有了答案,不过由他说出来的话,肯定会引起袁家的不满,所以就将皮球踢给了杨彪。

    “陛下,微臣听说冠军侯也曾和袁术将军起过冲突,所以若让袁绍担任主将,恐怕难以节制冠军侯。秦温将军是冠军侯的生父,而且目前尚无败绩,微臣认为是主将的最佳人选。”

    杨彪也是人精,支持秦温担任主将的同时又找到了理由,把反对袁绍担任主将的原因,给推到了袁术身上,说话没有一丝破绽。

    袁逢显然对这个结果不太满意,有些不高兴的说道:“杨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只要陛下下了旨,秦昊那小子还敢抗旨不成”

    杨彪淡然一笑,道:“太尉认为冠军侯不敢吗冠军侯少年得志,又立下如此大功,就算抗旨也罪不至死,所以你认为有什么是他不敢的”

    更重的话杨彪并没有说出,毕竟秦昊真发疯来可是连亲爹都不认的,你指望一张圣旨约束他,这怎么可能。

    袁逢顿时无言以对,道理他自然是懂的,只是心有不甘罢了。

    “爱



第356章:大盘点
    第356章:大盘点

    大汉的衰落不是从刘宏开始的,但却从刘宏继位后却不断的更重,所有刘宏自然也知道凉州的叛逆有多凶悍,于是心中渐渐熄了从凉州调兵的想法。

    可不从凉州又能从哪调呢

    大汉目前已经没有无兵可调了,而不增兵又如何能击败黄金呢

    一念至此,刘宏不禁烦躁起来,张让见此进言道:“陛下,其实从凉州调兵也并无不可。”

    刘宏大喜,连忙问道:“让父有何妙策”

    张让见此笑道:“只要像益州那样选则一个有足够威望的良将坐镇,只要能暂时稳住当地叛逆,待镇压黄巾之后再将其剿灭不就行了。”

    “好计啊!”刘宏大喜,而后笑着问道:“不知我大汉众位将军中,谁有这份威望”

    张让笑着缓缓道:“河东太守董卓乃是凉州人,并且因数次镇压羌胡叛乱而威震凉州,乃是当前的不二人选。”

    张让话音刚落,一大堆群臣也纷纷进言,推荐自己心中坐镇凉州的最佳人选,知不过都没有董卓适合,他们还全都默契的避开了秦温。

    秦温其实比董卓更加适合坐镇凉州,秦温出生关中,并且也曾数次镇压羌人叛乱,再加上秦温目前尚无败绩,所有在凉州的威望还高于董卓。

    只不过秦温还要负责和黄巾的战事,而皇帝肯定也不舍得将这个能打硬仗的良将放到后方闲置起来,所以都没有提。

    刘宏沉思了一会儿后,心中已有思量,朗声道:“传朕旨意,封河东太守董卓为凉州刺史,越骑校尉刘表为金城太守,令二人立刻前往凉州坐镇,不得有误。”

1...100101102103104...4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