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巅峰召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香千古

    秦昊其实早已想通其中的关键,顿时大喜道:“如今我们两家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陨俱陨,丁刺史非目关短浅之辈,想来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并州刺史丁原乃是汉室的死忠,为人严谨古板,有些墨守陈规,而且沉默少语,不太好相处,不过却属于真正的实干派。

    因其性格的原因,除了王允蔡邕等少部分真正高德名士,丁原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所以也很难想像,丁原到底是如何从黑暗的东汉官场,不依靠人际关系,一步一步坐到并州刺史这个位子的。

    不过丁原虽不好相处,但对秦温却是个例外,丁原非常欣赏秦温才华和品行,秦温敬佩丁原品德。

    两人见面虽不多,但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说的忘年之交,雁门军这些年发展,丁原为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如今雁门关正处于危机之时,若是雁门关被破,到是匈奴铁骑的兵锋将会直接指向并州刺史府,晋阳。

    丁原非目光短浅之辈,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所以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秦昊都丝毫不担心,能否从丁原那借来援军。

    秦昊担心的是丁原到底会派多少援军又由谁来领军

    兵力秦昊大概可以猜的到,最少也应该在一万到两万之间,毕竟再少的话,过来也没什么用。

    至于这个领军大将嘛

    会是那个心思单纯却又傲气冲天,和自己一样同样用戟的盖世猛将吗

    秦昊也不确定。

    “诸将谁愿出使晋阳,向丁刺史阐明利害,为我军求来援军”秦昊淡




第一百一十七章:两封信笺
    第一百一十七章:两封信笺

    明明有破敌之策,可秦昊又为什么弃之不用呢

    原因很简单,此计对兵力要求极高,而秦昊手中的兵力不足,若是想要顺利实施的话,恐怕只有等到秦温的主力大军回援,而秦昊最不愿见到的就是父亲秦温回来。

    在秦昊看来,凭雁门主力军的战力,再加上戏志才的智谋,稍加运作击败十万战力孱弱的黄巾军,根本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若是秦温彻底击败了黄巾,秦昊都还没能解决匈奴的话,为了保卫雁门的安危,秦温必将领军回援雁门关。

    而秦温回来后就算能击败匈奴,那和秦昊没有半毛钱关系了,人民争相传诵传颂的只会是父亲秦温的大名。

    就算秦昊从中出了大力,但主帅不是秦昊,系统也不会给秦昊半点奖励。

    正是因为如此,秦昊才不愿守城,反而想要主动出击已求破敌,并且近乎苛刻的要求岳飞三天之内整训一万八千兵马,其目的就是为了争取时间。

    这一战之后秦昊将跟随秦温镇压黄巾叛乱,而跟在父亲身边的之后的很长时间,秦昊可能都不会在有独立领军的机会了,所以秦昊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一旦秦昊可以在秦温回援之前击破匈奴,到时秦昊之名必将声名远播,而声望的提高对实现秦昊的野心,有着不可估量得作用!

    只是秦昊低估了人心的贪婪,汉室内斗让于夫罗看到了机会,居然一下子将匈奴大半兵力都调遣到了过来,这也让秦昊之前的算计也化为泡影。

    如今自己和众将都没有办法,秦昊也只能将希望放在后方的王猛和岳飞身上了。

    希望王景略和岳鹏举不要让我失望,否则我也只能继续召唤了!秦昊心中想到。

    “报。”

    在所有人诧异的眼光中,一名信使走了进来。

    “启禀少主,主公来信!”

    信使恭敬的将写有秦温命令的信笺交给秦昊,秦昊将其拆开后,并且迅速浏览起来。

    众将见秦昊一会眉头紧皱,一会舒展,他们的心不自觉的也跟着揪了起来。

    “五…额,少主,主公的信上到底说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秦虎问道。

    秦昊一听嘴角有些僵硬翘起,笑道:“主力军大胜,戏军师设计反伏击之计,并设下三道伏击点,三战皆胜。”

    这下众将就更加疑惑了,明明是好消息,可为什么少主感觉好像并不开心的呢

    其实秦昊并不是不开心,而是秦温胜利后那留给秦昊的时间就更了,这让秦昊感觉有些鸭梨山大。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实在不行就死守算了,反正只要能保证最后的胜利就行了,我还年轻,以后机会多的是!

    秦昊也是个洒脱之人,并没有过分强迫自己,功名利禄他看的还是很淡的。

    相同后的秦昊淡笑道:“如今方腊部主力已灭,残部已不足五千之众,还被父帅死死围困作为诱饵,坐等张献忠部落网。父帅命我们坚守雁门关一个月,一个月后必定能全歼黄巾回援雁门关。”

    秦虎一听顿时喜道:“守关一个月根本没难度嘛。”

    关胜却满脸惊骇道:“戏军师一介文人,竟如此厉害”

    “我军之中能以弱势兵力,将数倍与已的敌军,玩弄于股爪之间的,恐怕也只有戏军师了!”秦用由衷的赞叹道。

    “有些不对啊”

    就在堂下众人都沉浸在喜悦中之时,秦琼却站出问道:“以我雁门主力军的战力,十天之内全歼张献忠部绰绰有余,为什么要用一个月的时间”

    这



第一百一十八章:单雄信归降
    第一百一十八章:单雄信归降

    明朝末面,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逼崇祯帝吊死于煤山,但之后来却败给了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军,清兵乘机入关,江山再次沦陷于异族之手。

    面对满清的咄咄逼人,已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不得不转而抗清,不过张献忠最终也战败而死。

    张献忠牺牲后,孙可望逐渐成为大西军的头号人物,通管大西军的所有事务。

    孙可望虽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却剽悍异常,勇武过人,尤其擅长防守,所以号称“一堵墙”。

    不过孙可望此人目光实在是短浅,满清建立已让民族矛盾迅速上升,退守云贵的大西军必须适应形势变化,广泛联合抗清力量,反对清朝统治。

    可孙可望却在关键时刻和李定国在“联明抗清”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矛盾不可调和之下,双方最终发生内讧,孙可望兵败愤然降清后沦为汉奸。

    而战胜了孙可望的李定国走上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终成为抗清的民族英雄。

    李定国相貌英俊,智勇兼备,文武双全,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逐北不置屡立战功。

    二十岁,李定国单枪匹马射杀明军上将“神弩王”张令。

    二十一岁,李定国领二十六名骑兵,奇袭襄阳,生擒明朝亲藩襄王。

    二十四岁,张献忠称帝建制,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为义子,封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其地位仅次于孙可望。

    综上所述,可见李定国乃是一名公认的文武双全的常胜智将。

    郑成功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知名度远在李定国之上,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定国在当时声望更在郑成功之上,同时也是郑成功生平最敬重之人。

    李定国不但是郑成功最亲密的战略盟友,更是郑成功的至亲“老亲翁”。

    两人一个在云南广西,一个在东南沿海,频频给与清兵致命打击,孤立支撑南明政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堪称擎天双柱;

    后来李定国为南明西宁王(后封晋王),郑成功为南明延平王(后封潮王),可见当时李定国无论地位还是影响力都是在郑成功之上的。

    正是因为两人的不断抗争,才最终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让步,采用怀柔政策对待汉族百姓,也为后来的“康熙之治”打下基础。

    而现如今李定国和孙可望两人都在张献忠的麾下,这也给代郡战局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

    当然也只有那么几分,秦昊相信就算李定国能再次识破戏志才的计策,以雁门主力军的战力,照样可以正面击溃张献忠部。

    …………

    广武城,郡守府。

    郡丞郝童面色复杂的坐在上位,看着下面两位青年才俊侃侃而谈,而身为郡丞的他竟插不进一句话。

    哎,难道我真的老了吗郝童有些颓然的想到。

    经过这些天的观察,郝童发现少主最近征辟的这位名叫王猛的青年,不但是天才而且还是个全才,在他看来非常困难的政务,一到王猛手上根本就不叫事。

    大汉文士青年一辈中,以荀家荀彧的表现是最为突出,所以被一众大儒赐予“王佐之才”的美誉。

    而在现在的郝童看来,王猛同样担得起这个名号。

    至于王猛旁边的那位看似跳脱,不靠谱的同窗好友,在郝童看来也不似表面上的那么不简单。

    那人慵懒的表面之下,眼中不时闪烁的智慧之光,可是瞒不过郝童的。

    因为这种眼神,郝童还在戏志才的身上也见到过。

    哎,如此大才却不愿入我雁门军,真是可惜,不行,我得想个办法把他留下来。郝郡丞心中暗暗想到



第一百一十九章:秦昊月下追郭嘉
    第一百一十九章:秦昊月下追郭嘉

    “景略兄,不日你即将前往雁门关,而小弟我书生一个,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就此别过吧。”

    郭先生淡笑着对王猛拱手道别。

    王猛一愣,没想到对方居然这么快就要离开,刚想要挽留,可郝郡丞却抢在他前面。

    “郭先生怎么这么快就要离开,可是我雁门有什么招待不周的地方”郝郡丞急忙站起来说道。

    郭先生连忙摆摆手道:“没有没有,只是家中有急事,确实不便久留。”

    郝郡丞也知道郭先生所言只是托词,不过郭先生既以如此说,他也不好在强行挽留,于是给王猛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其尽量将郭先生留下来。

    王猛点点头,但却笑着对郭先生说道:“那我送送你吧,奉孝!”

    没错,王猛的这位同窗好友郭先生,正是“鬼才”郭嘉郭奉孝。

    郝郡丞见王猛居然不准备留住郭嘉,心中顿时大急,刚想说什么,可是却发现王猛在对自己施以眼色,于是又将话给憋了回去。

    离开太守府后,王猛和郭嘉缓步流连在,川流不息的广武街道上,两人一边走,一边闲聊着。

    “真是难以想象,作为苦寒之地的雁门,竟被治理的如此繁华,这其中肯定有不少困难吧”望着广武繁华的街景,郭嘉不由发自肺腑的赞叹道。

    “是啊,两年前我来到这里,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一步一步壮大到如今的规模,真的很不容易啊。”王猛有些惆怅的感叹道:“有数次危机我其实是准备出手相助的,只是那几次危机最终还是被志才和秦大人给化解了。”

    “秦大人”郭嘉一愣,转而有些玩味的问道:“呵呵,景略兄,你就这么看好秦昊那小子”

    “看好主公的又不只是我一人,这不还有王师呢。更何况,你不也一样嘛!”

    说着,王猛一把抢过郭嘉手中的锦布折扇,打开后只见上面写着三句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秦昊游学中所做的三首诗词中的三句,后又被秦昊摘出称此三句为人生“三大境界”,这种说法也得到大多数文人的认可。

    “还给我!”

    郭嘉见王猛居然抢走自己心爱的扇子,顿时急了,连忙一把又给抢了回来。

    “奉孝,解释一下吧,为什么你的扇子上写着主公所做是诗句”王猛淡笑着望着郭嘉,有些戏谑的问道。

    郭嘉白了王猛一眼,狡辩道:“我只是比较欣赏那小子的文采罢了。此三句,微言大义,当夸人生一大浮白,乃我辈文人终生之追求,我写在扇子上又怎么了!”

    “你就嘴硬吧。奉孝,你真的不考虑留下来,和我一起辅佐我家主公”

    郭嘉一听顿时将头低下,变得有些沉默起来。

    王猛见此则继续劝道:“你没有接触过主公所以不知道,你们俩这性格,凑到一起简直就是绝配。到时,奉孝你收获的不但是一个明主,还有一位人生知己,何乐而不为呢”

    郭嘉抬起头,淡淡道:“别再劝了王兄,我自有我的苦衷。”

    “黄巾败局早已经注定,你不可能看不出来,所以何必蹚这趟浑水呢”王猛苦口婆心的劝道。

    “呵呵,景略兄,你说的不错,我是知道,但是我不甘心。千百年来,寒门与豪门之间的争斗,总是豪门碾压寒门,唯有这一次寒门有了那么一点胜算,但最终估计难逃失败的命运。”

    “你既知道,何不留下来与我一起辅佐主公呢。我家主公天纵之资,再加上有我二人辅佐,定可在未来的乱世之中,从豪门手中将天下夺回。”

    郭嘉嘹望着远处的天空,有些深沉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而这条路是景略兄你选的,不是我的。我郭嘉的路是靠自己的力量,替天下寒门博一把,无论成败,我也无愧于心。”

    &nbs



第一百二十章:鬼才天妒
    第一百二十章:鬼才天妒

    “奉孝兄,且慢走。』』天』籁小说.2”

    听到后面有人呼喊自己,郭嘉下意识回过头,结果却看见自己这一辈子也忘不掉的一幕场景。

    一位相貌俊美到没有丝毫瑕疵,身着银甲的少年将军,骑着一匹白马,正以飞快地度在迅接近自己。

    当然,仅仅这些并不足以让郭嘉终身难忘。

    最关键,最离谱的是,这位少年将军浑身上下,居然散着耀眼的光芒,整个人看上去简直犹如天神下凡一般。
1...3334353637...4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