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巅峰召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香千古

    曹操连战连捷,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统一了兖州五郡三国78县,收降泰山军民四十万众,彻底结束了长达三年的兖州混战。

    李自成的军师李岩,以及侄子李过,则领着残存的泰山明军,向东投靠了朱元璋。

    李岩李过本想渡过黄河,前去投靠明庭,但由于延津渡被曹军大将恶来所占,推往河北的路被彻底封死,只能退而其次去徐州投奔朱元璋。

    李自成战死,李岩李过出逃,曹操则从泰山军民之中,择其轻壮十万,编练成军,并号泰山兵,一时间声势大涨。

    兖州的统一,让徐州朱元璋,豫州赵匡胤,乃至洛阳的秦昊都震惊不已。

    不论是朱元璋,还是赵匡胤,甚至是秦昊,兖州离他们实在是太近了,谁也不希望兖州统一,一个混乱的兖州才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可是曹操的动作实在太快,直接快刀斩乱麻解决了李自成,并于一个月内迅速统一兖州,没有给周围任何势力干涉的机会。

    如今兖州已经完成了统一,曹操整编十万泰山兵后,麾下总兵力将近二十万之众,不再是那个需要仰人鼻息的曹操。

    各大诸侯对此虽都心有不满,但却也无可奈何,反而还需要拉拢曹操,以防止将其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一统兖州五郡三国之后,再加上起家之地的颍川郡的话,曹操手中已经拥有了9郡之地。

    单论拥有郡数之多的话,曹操乃是仅次于秦昊的诸侯。

    可要说到整体实力的话,拥兵二十万的曹操表面看起来很强,可实际上也不过是外强中干。

    兖州的内耗实在太严重,曹操先战兖州四大诸侯,后对阵泰山李自成的泰山精兵,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混战,不但把整个兖州都给打烂了,也把兖州的底蕴给耗了个精光。

    兖州本就是黄巾起义的重灾区,黄巾起义之前拥有六百万人口,黄巾失败后跌落至三百万,是十三州中受到创伤最重的一州。

    曹操击败李自成所一统的兖州,则只剩下一百五十多万人口,仅仅是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而已。

    仅仅十年的时间,兖州就流失了四分之三的总人口,这可是将近四百五十多万人啊,由此足可见战场的乱世的危害有多大。

    曹操虽击败了李自成,但得到的也只是个残破的兖州,所幸收编了四十万泰山众,才让兖州的元气得以恢复了不少。

    兖州总人口一百五十万,收编四十万泰山众,再加上四十多万人的颍川郡,曹操麾下所拥有总人口也有二百四十万。

    二百四十万的总人口,却养了足足二十万大军

    曹操治下若是膏腴之地,倒也是能勉强养的起,可显然除了颍川一郡之外,曹操的地盘都极为残破,自然是不可能负担得起二十万大军的。

    曹操明知道兖州负担不起这么多军队,却执意保持这么多的编制,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被打烂的兖州的底子实在太薄,可却又处于四战之地,只要稍微露出那么一丝的弱势,四周的豺狼就会群起瓜分了他,所以曹操起码要有二十万大军,才能震慑出四周觊觎他的诸侯。

    仅靠兖州的二百四十万众,是养不起二十万大军的,于是曹操也只能实施屯田策,以此来降低过多军队所带来的消耗。

    实施屯田策的同时,曹操还全面效仿秦昊,彻底推广大汉田亩制,以此来尽快让兖州恢复元气。

    现在的兖州,基本因没几个世家了,世家力量空前薄弱,自然不可能会阻止曹操。

    除了全面推广田亩制外,曹操还效仿凉州的隋王杨广,摒弃了原有的察举制,在兖州实施科举来招揽人才。

    早在羌王出兵讨伐杨广之前,杨广就在凉州率先提出了科举制,以求从寒门之中招揽人才。

    科举制一出,当即在全天下引起轰动,可响应杨广号召参与的士子并不多,更多的是对杨广进行口诛笔伐,只有凉州本土寒门弟子响应了科举。

    东汉末以选官以察举制举孝廉,从汉武帝时期延续至今,而杨广却带头第一个打破旧制,这自然会引起天下人的口诛笔伐。

    对此,杨广一点也不在意,他的名声本就不好,大族弟子不可能投奔他,唯有获得寒门弟子的支持,才能有资格继续参与争霸。

    另外,羌族耶律阿保机来犯在即,若是连凉州都守不住的话,杨广要这些许名声也没用了,所以就算明知道实施科举的后果,杨广也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实施科举。

    科举制在凉州实施之后,虽只吸引来了凉州本土的寒门弟子,以及关西的部分寒门弟子,但也极大的缓解了杨广麾下人才不足的困境,另外引得一员凉州大才前来投靠,他就是成公英。

    成公英本是韩遂的军事,韩遂死后投降了曹操,被委以军师,封列侯,乃至凉州少有的智谋之士。

    寒门出身的成公英,这一世一直在观望中,并未投靠韩遂,见杨广提出了科举制,这等为天下寒门的制度,觉得杨广就是自己苦等的明知,当即主动前去投靠了杨广。

    杨广也听过成公英的名字,得知其主动来投,自然是大喜过望,一番长谈之后,就封其为军师,为自己出谋划策。

    后来羌王耶律阿保机来犯,也是成公英前去游说马腾与韩遂,让他们与杨广摒弃前嫌,并组成联军对抗羌族大军,却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竟灭了羌族,彻底解决了大汉的百年之患。

    杨广在凉州实施科举,虽引来了接连不断口诛笔伐,但对远在西凉的杨广并没有任何影响,反而因科举制的显著效果一跃成为凉州霸主。

    其他诸侯顾虑重重,都不敢轻易去尝试科举制,但曹操却不得不尝试,因为他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




十一月新更新计划
    修改一下更新,十月玩的有点狠,连续一个月的勤更猛赶,最后还是欠八章没还,十一月肯定不能这么玩了。

    从十一月开始,改为每天一更保底。

    其实老读者都知道,本书一直是一更保底,毕竟流香也不是全职作家,没有那么多空余时间来码字,有多余的时间才会双更。

    流香也觉得这个速度,有点对不起苦等的书友,所以十月逼了一下自己,却没想到十月竟然写了这么多,这也是流香写书一来更新字数最多的一个月。

    十月所取得的成绩也很好,月票榜最高排名13,后面渐渐后劲不足,一点点的掉到了24。

    推荐票榜排名……就不说了吧!

    十一月肯定是没有这么空闲时间了,但流香还是会拼尽全力更新的。

    从十一月开始,每天一更保底。

    月票每增加一百张,加更一章,上不封顶。

    推荐票每增加五百张,加更一章,同样也是上不封顶。

    另外,打赏加更还欠八章,也会在十一月全部还上的!

    十一月到底能更出多少章来,就看大家投出的票票了,多谢支持!



第1442章:摸金校尉
第1442章摸金校尉

    大争之世,不主动去争,等于是在慢性自杀。

    曹操想要不被其他诸侯吞并,并且参与接下来的争霸天下,就必须要让兖州尽快恢复元气,而这也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治理兖州。

    可是偏偏兖州世家的实力又太弱,根本就不出这么多人才,所以曹操只剩下依赖寒门这一条

    《三国之巅峰召唤》第1442章摸金校尉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1443章:三大阵营
第1443章:三大阵营

    人肉充粮、盗墓寻金、新办科举、支持袁术……

    曹操做的没有一件是小事,可是曹操在民间的口碑,却不是一边倒的唾骂,而是两极分化。

    说曹操好的人也有,把他骂成魔王的也有,总之各有各的理由。

    曹操做的事的争议性都很强,他以人肉充粮、盗墓寻金,

    《三国之巅峰召唤》第1443章:三大阵营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b址:



第1444章:四帝七王六国公
    第1444章四帝七王六国公

    曹操、刘彻、公孙轩辕,这三路诸侯陆续封公,也让其他诸侯的心思活泛了起来。

    毕竟若是有国公爵位在身的话,朝廷的旨意对封国的限制也更低,住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也将会变得更大。

    总之一点,得到洛阳朝廷的册封,百利而无一害。

    继这曹操等三路诸侯之后,赵侯袁绍第一个向朝廷自请受封为赵公。

    想被封为国公必须要有大功劳傍身,而袁绍这几年尽在打内战,于国于民都没有什么贡献。

    另外,袁绍不久前还在青州,和朝廷指派的青州刺史李靖打了一仗,而袁术的叛逆也给袁绍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所以,袁绍想让朝廷封他为国公,这个可能性显然是不大的。

    无奈之下,袁绍只能削减与北海边界的驻军,并向朝廷进贡粮草十万石、金万两,同时在请封诏书的姿态也降低的极低,希望以此来获得朝廷的支持。

    甚至袁绍连自己的老本的翻出来了,说什么他袁家四世三公,没有功劳也有苦恼,而他袁本初镇压黄巾,驱逐鲜卑,对抗大明,参与讨董……

    总之就是一句话,我袁绍为大汉立过功、流过血,封个国公一点也不过分,朝廷不能因为一点点的过失就对他的功劳视而不见。

    秦昊看到袁绍的诏书之后,也是一脸的无语,袁绍只为了一个国公之位,真的是连脸都不要了。

    不过考虑到袁绍的进贡还算丰厚,而不久后秦昊也会征战冀州,跟袁绍的关系这么僵硬的关系,让他一直防着自己也不好。

    为了让袁绍放下对自己的警惕之心,秦昊还是决定将赵公之位封给袁绍,毕竟随着袁术叛逆,袁家的政治福泽全由袁绍继承,而以袁家四世三公的政治底蕴,以及袁绍自身所立下的功劳,在这个混乱的时期封个公爵还是勉强可以的。

    见袁绍如愿以偿受封赵公,其他诸侯自然也是心动不已。

    当然,心动的也只是些大诸侯罢了,像宋江、黄祖这些小诸侯,自然是想都不敢想封公一事的。

    紧随袁绍之后的韩馥,他要求朝廷封他为韩公,然后是孙坚,也请封为吴公;

    国公之爵可不是大白菜,朝廷也不像当初那么虚弱,会因为一个袁术袭击,就封出去一个国公之位。

    袁绍是真的偶功劳傍身,封公也可以理解,可韩馥有什么功劳

    就算有功,也只是小功,根本不足以封公。

    哪怕韩馥主动进贡,而且数额还比袁绍的多,朝廷也依然拒绝韩馥封公的请求。

    当然,韩馥若愿意主动出军政大权的话,秦昊倒也可以封他一个国公之位,只不过他自己不愿意罢了。

    朝廷除了拒绝韩馥外,也同样拒绝了孙坚的封公请求,当初河套之战之时,孙坚虽支持了秦昊一些粮草,可他一统江东在朝廷眼中却并不合理合法。

    王朗确实接受了董卓的册封,但之后他又主动辞去了,并且向朝廷请过罪了。

    刘繇更是汉室宗亲,就算有些小错误,却也罪不至死。

    孙坚攻打王朗,勉强还算是师出有名,但之后又攻打刘繇,这可就是以下犯上了,更何况他还斩杀了刘繇。

    孙坚统一了江东的过程,并不占据法理,一定程度上已处于叛逆的边缘,若不是朝中掌权者是关系还不错的秦昊的话,孙坚肯定会被直接打成叛逆,而且还是一点商量都不带的那种。

    秦孙两家的私交虽不错,但秦昊可不会因此就封孙坚为公,另外孙坚的功劳虽不算小,但毕竟没有袁绍的政治底蕴,所以也封公自然是不可能的。

    秦昊虽拒绝了孙坚的封公请求,却加封他为征南大将军,总领扬、交两州军政。

    为了不让孙坚心生芥蒂,秦昊还给了孙坚一个承诺,只要他可以击杀洪秀全,或是击杀袁术的话,则必定封他为公国。

    无论是洪秀全还是袁术,对朝廷来说都是一大叛逆,而有击杀他们的功劳傍身的话,孙坚封公自然也就合乎情理了,那时秦昊自然不会吝啬一个吴公的爵位。

    孙坚也知道自己封公根本就立不住脚,主动请封也有只是试一试罢了,虽没能得到吴公之位,但也得到了四征之一的征南大将军,今后统治江南之地也占据了法理,孙坚自然也已经满足了。

    秦昊拒绝了韩馥、孙坚的封公请求,也是让天下诸侯明白,朝廷的爵位不是大白菜,赵匡胤只是一个特例,想要获得好处就必须要有所付出才行。

    秦昊封曹操、刘彻、公孙轩辕,以及袁绍四人为公,都是有理有据的,拒绝韩馥和孙坚也同样有理有据,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经过这次封公之举后,秦昊所代表的洛阳朝廷权威更甚,不过朝廷的权威却得到了巩固,但大汉皇权却进一步得到了冲击。

    至此,天下间除了有三大阵营之外,同样也进入了四帝七王六国公的新时代。

    四帝汉帝刘协、明帝张胜、元帝拖雷、清帝努尔哈赤

    七王唐王李世民、隋王杨广、蜀王刘季、齐王朱天蓬、天王洪秀全、成都王刘裕、南蛮王蚩尤

    六国公秦公秦昊、宋公赵匡胤、魏公曹操、赵公袁绍、燕公刘彻、辽公公孙轩辕

    除了四帝七王六国公之外,天下间还有六大国侯,以及三大郡诸。

    六国侯楚侯刘秀、吴侯孙坚、韩侯韩馥、梁侯宋江、鄂侯黄祖、豫侯

    三郡侯金城侯韩遂、武威侯马腾、交趾侯士燮

    从三十六诸侯群雄讨董,到如今四帝七王六国公的时代,仅仅不过三四年的时间里,天下诸侯就少了大一半。

    董卓、李渊、杨坚、王世充、张士诚、陈友谅、铁木真、黄巢……等等,无数英杰陨落,又有许多新的英杰登场。

    你方唱罢我登场,实在是好不精彩。

    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罢了,更为激烈的兼并战争即将到来,而开启它的人则正是秦昊。
1...420421422423424...4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