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烟雨织轻愁
从他们哪里换取来大量的矿产。
而除了矿产之外,同时还有大量的人工。
同时,可不仅仅是东罗马帝国。
当时东罗马附近的好多国家,都在从华夏国收购粮食。
因为目前来说,整个欧洲都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
到处都缺少粮食。
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能换取到大量的物资。
不过,对那些国家来说,能够换取到粮食,他们已经十分满足了。
因为长时间缺乏粮食的话,可能会造成国内的动乱。
而有了粮食之后,这种动乱,就会被大大缓解,削减于无形。
正因为有着这么多的外部支持,和他们自己的内部积蓄,华夏国的建设,速度才会这么迅速。
前后只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足以能够跟得上其他国家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
而华夏国的文化教育,也并没有被快速发展拉下。
用华夏国皇上的话来说,现在华夏国是两条腿走路。
而华夏国的文武百官,对于他们的皇上的英明神武,更是有了全新的认知。
这些文武百官,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都是唐人。
他们饱读诗书,饱读史书。
他们十分了解一个朝代的构架和发展。
但是像华夏国发展这么快,这样的官僚体系和律法,和以前的朝代,似是而非,大相径庭。
他们完全没有已有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盲人摸象,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多走好多弯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好多事情,都是只有不断的尝试之后,才知道那种办法是正确的,那种办法是错误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皇上慧眼如炬。
在他们要走弯路的时候,只需要随口提点一下,就能让他们免去尝试,走上正确的道路。
皇上一个人的见识,能够力压他们文武百官。
这让他们,对皇上愈加的敬畏如神明。
而其实李愔自己心里最清楚。
对那些文武百官来说,他们自然是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的,但是对李愔来说,他可是有大量的经验可以借鉴的。
在后世,好多城市的发展,比他们的速度,要更加的迅速和快捷。
他们的发展之中,也经历了大量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走过无数的弯路。
而他们走的弯路,现在就都成为李愔的借鉴。
李愔是站在后世之发展的肩膀上的,见识自然是高的了。
……
到了二月,十五个行政省内,已经各自有五六个市区之中,正在挖坑埋电线杆。
无论是原住民还是那些东斯拉夫人,都是十分的欣喜。
他们经常看电影,对华夏城,甚至对于大唐的发展,已经十分熟悉。
他们自然是知道,开始挖坑埋电线杆,自然是架电线的。
估计他们很快,就能通上电,就能点上电灯泡了。
电线架设的速度,十分快捷,前后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便将电线杆全部竖了起来,电线也全部安装上去。
接下来,就是将电线接入每家每户中了。
额,因为毕竟因为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科技水平还跟不上。
这个时代的电机功率,还是有些低的。
这也导致,发电的代价有些大,用电的成本比较高。
一度电,需要十文钱。
这个价格,在后世来说,绝对是十分高昂的价格了。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
虽然同样的感觉,价格是高了一些,但是他们觉得,这完全是物有所值啊。
而现在,经过将近一年的发展。
所有的百姓,都安定下来。
就算再穷的百姓家里,多少也是有着一些积蓄的。
不至于连电都点不起。
额,这一点,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不可思议,这绝对不可能。
就算再富的地方,也有贫民区。
也会有人一无所有,甚至于负债累累。
怎么可能现在整个华夏国,每家多少都有一些积蓄呢?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那些富有的地方,有贫民区。
大多数的,是因为那些贫民,身体虚弱,干不动重活,或者身患疾病。
当然了,也有一些是因为自己好吃懒做的因素。
但是这些情况,在华夏国暂时之间,都没有。
那些原住民,老弱病残,在大迁徙的时候,基本上都死掉了。
剩下来的,以青壮居多,至少都是有劳动力的。
至于东斯拉夫人,就更是如此了。
老弱病残,根本就不会被迁徙过来。
所以,每一家之中,都至少会有一两个劳动力。
而现在,整个华夏国都在大搞建设,必然是有工可做,有工钱可拿的,自然会有一定的积蓄。
而好吃懒的惰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
但是在这个建国初期,朝不保夕的时刻,是还来不及发作的。
为什么每一个朝代开国之后,都是迎来一个盛世?
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因此,每一家之中,都扯进了电线,都架上了电。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
这一日晚上,开始正式供电。
这一日还不到晚上,供电所在地所有的百姓,早迫不及待地拉开开关。
左等右等,一直到天色渐渐黑下来,屋里快要看不见。
百姓们不得不去准备点亮油灯的时候,忽然间,屋子里闪过一道亮光。
灯泡一下子亮起,整个屋内,亮如白昼。
顿时,无数百姓家里,不由传出欢呼声。
他们,终于也架上电,用上了灯泡。
电影上他们看到的那些日子,距离他们越来越近。
生活,也越来越有了奔头。
他们的日子,也将如同这灯泡一般,明亮起来。
……
随着第一批的市区架上了电,后面的建设速度,逐渐的加快。
这一次,再次得益于大唐的人才储备,还有他们的物资储备了。
大唐发展多年,电工等人才,也是很多的。
现在已经出现人多为患的程度了。
而现在,华夏国这边,可以说是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双方合作,可以说既解决了大唐目前人才失业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掉了华夏国人才不足的问题,对双方,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而大唐的制造行业,尤其是制造发电站的经验,目前是领先于华夏国的。
华夏国的好多发电站组,都是委托大唐来制造的。
然后通过巨轮,远远不断的运输过来。
所以,华夏国这边,发电站的建设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
随着第一批市区通电,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越来越多的地区,通上了电。
现在的华夏国,依然面临着地广人稀的局面。
不过,这样一来,对于发展,反而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因为人少,又是经过统一调配。
因此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子的选址,都是经过再三衡量的。
周围的交通情况,一定要好。
周围的自然资源,一定要丰富。
一定要利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自然而然的,十分快捷。
架上了电,各种用到电的商品,也是扑面而来。
像是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相机等等电器,马上进入热销之中。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电器的价格,经历不断更新换代的历程。
其价格,更是一降再降。
又是那些落后一代的产品,价格更是降低到了白菜价。
但是,对华夏国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之中的好多人,现在是只认价格。
只要便宜,就是好的。
而各大电视商家,曾积压了好多滞销产品,现在可以放心的卖到华夏国去了。
这也让大唐的各大电视生产厂商,狠狠地赚了一把。
面对这种局面,其实李愔也是乐见其成。
华夏国和大唐之间,需要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这样的发展,对两国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
此时,李愔再次指示上官仪,让他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养殖业。
只要养猪,养鸡,养鸭等等。
对于李愔的指示,上官仪有些不太理解。
“皇上,对于大力推广养殖这个命令,老臣有些不能理解。”
“现在我们的主要方向,不是要大力推广道路修建,还有文化教育事业吗?养殖业,有必要这么早就大力推广吗?”
“要知道,一旦推广养殖业,就会对现有的建设,产生一些冲击啊!所以,对皇上的命令,老臣有些不能理解。”
推广养殖业,需要建设场地,需要专门的人才进行指导,需要大量的人手。
这样,肯定会将道路的建设速度拉慢。
而上官仪感觉,最近几年之内,肯定是以道路建设为首要目的啊。
只有道路畅通了,整个华夏国,才能实现腾飞的愿望。
对于这个道理,上官仪是深信不疑的。
听到上官仪的话,李愔微微一笑说道:“上官爱卿,你说的固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现在推广养殖业,也同样的重要啊。”
“你知道,我华夏国的土地十分肥沃,同时还有农业部的科研人员,不断的对种粮更新换代。”
“还在不断的探索更加科学的耕种方法,目前,土地的产量,正在逐年增长。”
“目前我们的粮食,还在出口。但是用不几年时间,大唐加上我们华夏国的粮食,就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到时候,就会出现谷贱伤民的事情。”
现在,无论是华夏国还是大唐,粮食产量,是远远不如后世的。
但是现在这个世界的总人口,比后世也少了好多倍啊!
几年之后,怕是生产出来的粮食,会出现剩余的情况。
那些以农业为生的农民,种田不如做工,会大大的打消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所以,现在开展副业,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七百二十章:痛哭大臣
上官仪听完李愔的分析,脸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是的,在历朝历代,粮食都是头等问题。
但是农民丰收了,未必就能获得高收入。
因为一旦粮食大丰收,粮食的价格,可能就会大跌。
导致农民明明多收了三五斗,但是收入反倒不如往年。
如果再加上,打工的收入要远远超过种地的话,那么,必定会导致谷贱伤民的情况出现。
上官仪是经历过这种事情的,自然深知道这里面的利害。
而只要开展养殖业,就能消耗大量的粮食,并且能够养殖出无数的鸡鸭牛羊。
到时候,整个华夏国的百姓,就能够吃到大量的肉食,就能够增强他们的体质,改善他们的生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