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烟雨织轻愁
而买来的猪肉,也一次炖了一半。
猪肉的做法流传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从长安城流传到益州来了。
这也引起了益州百姓养猪的热情。
不过,因为养猪是需要一个周期的。
这也导致,好多人都喜欢上吃猪肉,但是市场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猪肉。
目前猪肉的价格,在持续上涨。
所有人,都被李愔留了下来,就连村里那些孩子和老人,都被喊了过来。
而这些村民,除了逢年过节,或者是吃大席的时候,还是第一次吃到过这么有油水的菜。
尽管只是大锅菜,但是他们也是吃的满嘴流油。
而他们眼中贵不可及的皇子李愔,居然也一碗米饭,一碗大锅菜的,蹲在地上,和他们一起吃了顿午饭。
这让他们和大都督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好多。
下午的时候,李愔也见识到了他们是如何打盐井的。
首先,他们挖开上层的泥土,一两米下,到了岩石层。
这时候,就需要开始用盘车了。
这些工人,七手八脚地将盘车架起来,然后用牛拖着转。
盘车下面,吊着钻头,利用盘车的力量,一下一下的砸击岩石。
很快,就一个洞来。
最令李愔困惑的是,用钻头的重量冲击打洞,这个原理李愔自然能看的懂。
令李愔诧异的是,等这井打深了之后,他们到底是怎么把那些碎屑从井里面清理出来的。
而接下来,李愔很快就看到了他们的操作。
原来,他们是利用类似于后世的吸轮一样的工具,直接将碎末吸出来的。
并且,根据乔七介绍,这种打井的方式,早就有了,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
可见,在隋唐之前,古代就已经有很丰富的钻井经验了。
而现在民间在用的钻井技术,其实原理仍然是古人钻井的那一套,只不过,他们用了更加先进的现代机器罢了。
古代人的智慧,果然不容小觑啊。
……
人多力量大,这边打井的工作,进行的飞快。
李愔估计,一天至少能够钻出五六米的深度。
并且,第一天的钻探,岩石就开始湿润,这是要出水的前奏。
相信明日,必定会出水。
当然了,仅仅是出水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能够保证制盐的用量才行。
但是李愔相信,只需要四五日的时间,就能保证他们初期制盐用量了。
而这几日的功夫,李愔索性就带着薛仁贵等侍卫,驻扎在了小河村。
想要打开益州的局面,这一次的制盐,就是一次突破口。
在制盐成功之前,他就算回去了,也没什么事情可做。
这一次,护卫军再一次严密封锁了小河村。
当然了,因为小河村本来就偏僻,这里的封锁,虽然遭到几大世家的猜疑,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过多的重视。
五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盐井早已经出水了,同时,初期的盐池也建造好了。
村民们还搭建起几个临时的窝棚,可以让乔七他们这些看管工地现场的人,临时居住。
至于房屋,则是还需要再等待几日的功夫。
其实人这么多,墙体早就建好了。
但是他们搭建的是泥胚房,必须要等到泥胚干了之后,才能苫顶,这个是急不来的。
盐井早已经出水,为了保证井水的量足够用,李愔特意多打了几日时间。
现在,这口盐井的深度,足足有三十多米深,够他们初期所用了。
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就要开始制盐了。
制盐的第一步,是从井里将水取出来。
李愔颇为好奇的是,井口只有大海碗粗细,而这井又是这么
305.请假
请假
烟雨有事回家一趟,现在正在火车上。今后几天,大概只有两更。等烟雨回来之后爆更,见谅!
额,家
306.第305章 咸!真咸!
第305章 咸!真咸!
旁边的乔七,赶紧换了一个空的木桶。
周围的百姓,纷纷看傻了眼。
天呢!这么神奇的吗
为什么向那个圆筒里面倒了一瓢水,然后用力的上下压,就有水源源不断的流出呢
足足压了五六桶水,足够煮一锅盐的量,李愔这才停了下来。
而周围的百姓,无不被这神奇的压水井给震惊住了。
李愔微微一笑,把压水井的使用办法教给乔七。
而接下来,就该开始真正的煮盐了。
以前他们煮盐,先是将打出来的井水自然沉淀,沉淀下来的清水,放入锅中开始煮。
最终蒸发掉水分之后,剩下的就是粗盐。
但是,因为盐井的位置不同,里面含有的杂质是不一样的。
而有一些杂质,是同样溶于水的。
用蒸发结晶的办法,根本就祛除不掉这些杂质。
所以,有些地方的盐井,因为含的杂质少,没有毒素,这些盐井煮出来的盐,就能够食用。
但是有些地方的盐井,因为富含很多有毒的杂质,用这些盐井煮出来的盐,是没办法食用的。
而这一大片的盐井,就是含有有毒物质的盐井。
不然的话,也不会到现在都是荒滩一片。
而李愔,早在井水被打出来之后,早就用系统探测过,着里面含有什么杂质了。
而这些杂质,可以用加入碳酸钡和氢氧化钠也就是烧碱的办法,进行祛除。
并且就连用量,系统都给计算过了。
接下来,李愔将事先从系统里面购买出来的碳酸钡和烧碱交给乔七。
这些碳酸钡和烧碱,都是一包一包分好了的。
每一锅里面,分别加入一包碳酸钡和一包烧碱就好。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他们会计算错分量了。
李愔当着乔七的面,将一包碳酸钡和一包烧碱投放进锅内。
然后让他们等上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将上层的清液取出,就可以进行熬制了。
一个时辰之后,这一锅井水底层,出现了好多沉淀。
乔七命人将上层的清液取出,放入另外一口锅里面,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煮盐了。
这几天的功夫,那些分工砍柴的村民,已经砍下好几大垛的柴火。
现在煮盐,有的是柴火用。
不过李愔也知道,这煮盐,效率是很低的。
这一大锅盐,大概要整整煮上一天的时间。
因此,李愔并没有再现场盯着,而是转身去休息去了。
到了第二日,李愔起来赶到现场之后,发现煮盐工作,已经来到了尾声。
等盐煮好之后,锅内底层,顿时出现厚厚的一层,洁白如雪的细盐。
看到这些盐,这些煮盐的百姓,不由的都被惊呆了。
天呢!
这,真的是他们煮出来的盐吗
可是,怎么能这么细,这么白呢
他们以前吃的盐,都是大颗大颗的粗盐。
并且这些粗盐的颜色,泛着暗黄色,吃起来,有种苦苦的涩涩的味道。
那颜色和他们此时煮出来的盐,根本就是天上地下啊!
而此时的乔七,忍不住伸手捏起一撮盐来,放入嘴中。
吃过之后,乔七激动的,眼角都开始泛红。
周围的村民忍不住紧张地问道:“老乔,味道怎么样”
“咸!真咸!”
就只有咸吗
乔七的话,让这些村民心里不满意。
这老乔,话说一半留一半的。
煮盐的这些村民,不由的纷纷伸出手来,捏起一撮盐,放到嘴里。
而接下来,他们的表情,几乎和乔七如出一辙。
都是激动的眼圈发红,吃惊地说道:“咸!真咸!”
怪不得,刚才乔七只说咸,并没有说其他的。
原来这盐,就真的只有咸而已。
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苦或者涩。
也就是说
307.第306章 呸!呸!(两更毕)
第306章 呸!呸!(两更毕)
接下来的时间,李愔命村民们多开灶台,火力全开,加快煮盐的速度。
这盐绝对是一本万利,只可惜的是,现在效率还是太低了。
只能一点点的用锅煮,就算一个人能看三四个锅,这效率也快不到哪儿去。
就凭他们现在的效率,应该差不多能供应整个剑南道食用,但是再多的话,他们根本就煮不出来。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李愔才决定,将食盐的价格,降低到三十文钱的地步。
因为产量的限制,他不可能在食盐上一下子打死王家。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先让王家难受一下子吧。
……
此时,在整个益州城中,则是流传着一个消息。
这个消息,引发了益州城,无数百姓的恐慌和不满。
原来,他们现在才知道,这几日,益州城里断盐,害的他们没盐吃的罪魁祸首,居然便是新来的大都督的缘故。
原来,他们吃的盐,基本上都是从岭南道运送过来的。
而岭南道那边,最近盗贼横行,商路都他们给断掉了。
这时候,赵家本来正准备组织大量的人手,重新打开商道,让益州的百姓,都能吃的上食盐。
但是这时候,新来的大都督,居然盯上了赵家,一心要整的赵家家破人亡,将他们家产统统据为己有。
因为这个原因,原本准备重新打开商路的赵家,不得不全力应对大都督,根本就无心重新打开商路。
所以,恐怕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只怕都吃不上盐了。
这个消息,在整个益州越传越烈,很快就传播的几乎家喻户晓的地步。
当然了,其实小河村的人,自然是不会相信这种鬼话的。
只不过,小河村现在再次被封闭,他们的人根本就没有出去,自然也不会听到外面的传言。
其次,就是当初李愔审案的时候,在场的那些百姓,对这个消息自然是半信半疑。
因为他们亲眼所见,那赵县令,其实本来就是个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贪官。
人家大都督整治他,根本就不是为了私怨。
但是一来,见到那一幕的百姓,毕竟只在少数,只局限于一县之地。
二来,胆敢怀疑这个消息的人,都被人打的相当凄惨。
甚至还有人消失不见,不知道去了哪里。
于是,怀疑的声音,彻底消失。
整个益州,可都是被林抉和世家牢牢掌控在手里。
世家想让他们听到什么消息,他们就只能听到那个消息。
这里,是世家的天下。
这些百姓,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群情激愤。
在有心人的挑拨之下,甚至要堵到刺史府去闹事。
总之,如果新来的大都督不给他们一个交代的话,他们就一直堵门。
……
刺史府里的上官仪,并没有跟随在李愔身边,而是在刺史府里,正在熟悉整个益州的情况。
李愔在的时候,都被林抉给全面架空,更不要说现在李愔不在,只有上官仪自己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