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这是路,下面才到各州府县,州府置知州知府、通判、判官签判,知置知县主薄。余下的则由附属官员将由蛮人担任,实行蛮汉共治局面,用此缓和冲突。
税赋则还是王巨在广南西路执行税赋政策。若是两税则是十税抽一,若是身丁钱,则是身丁其家总收入的十五分之一。
不过商税则必须把持住。
不要小看了这个商税,未来罗殿与自杞能立国,则是茶马交易带来的庞大商税,南北江蛮之所以能强大,也是利用地形的优势,把持了汉人与西南诸夷的贸易税赋,所以才得以强壮。
这个王巨必然杜绝了。那怕不惜用兵去讨伐。
也必须控制住商税,否则这个十税抽一。根本满足不了未来治理所带来的支出。
除了商税,还有坑矿作监其他的收入。结合在一起,基本就可以满足未来治理支出需要了。
然后到兵,现在王巨手中的兵力主要是来自广南西路的兵,而且薪酬很高,将来肯定不能支付这样的薪酬,因此王巨将唐朝府兵制、屯田制以及郑白渠的保捷军制结合起来。
未来大理的驻兵仍以广南的兵力为主,从善阐府镇池周边抽出一些耕地,让兵士实行屯田制度,屯田所得归兵士所有,然后象郑白渠保捷军那样,每年再发放十几贯兵饷即可了。这样就可以保留五六万的广南兵,然后将五六万广南兵分成三批轮戍,南边则是交趾、东面则是邕州桂州,西面则是大理。同时大理与交趾本路可保持五千到一万名土兵,那么足以能应付各项战事,而且由三路分担这几万兵支出较少的边军,也不会产生巨大的负担。
并且都不用象河东河北路,要经过集训,兵力是现成的,平定大理后,将各军裁减一下,便能产生一支精锐的军队。
然而还有的王巨并没有写。
高杨两家打得不可开交,再加上段正明兄弟来了,奇货拿到手了,平灭大理已经难度不高。
不过打败大理还不行,得要治理起来。
这个过程必须要用兵,还必须要精心的治理,所以得有一个文武双全的人领手这项艰巨的任务。
那么除了章楶别无第二人选。
而且这个时间比较漫长,可能是三年,可能是五年,等到大理安定下来,才可以正式实施段正明所看到的流官制度。
并且想要治理起来,就要最大限度地实施改土归流制度,别看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对蜀国也比较忠心。假如蜀国不灭亡,但时间久了,谁都不能保证孟获子孙还会对蜀国忠心。唐朝南诏蒙氏就是最好的证明,南江蛮也是最好的证明,侬智高也是如此。
因此最少得让大理境内三分之二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没有了各个蛮首掣约,大理才能真正治理起来,这个改土归流过程,必然会不停地用兵。
所以也需要章楶南下,并且还要给章楶放权。
还有余下的一些措施,真正没办法实施改土归流了,得将他们分化,分成各个小部族,那么即便叛乱,影响力了不那么大了,更易平定。
这些就没有写在这张纸上了,王巨等他看完后,道:“除了这些措施外,还有你们兄弟。”
“少保如何安置我们兄弟?”段正明苦涩地说道。
“我第一个安排,会向陛下请求赐封你为大理郡王,至于你弟弟,则可以赐封国公之爵,并准以世袭,当然。能世袭的只能是你们以后子女中的一个人,同时,你们可以适度地去京城觐见陛下。”
这个觐见的什么。真的无所谓。
虽然宋太祖宋太宗干掉了好几个皇帝,不过那是在以前。现在则不同了,比如占城国王就释放回来,听说还带回大量礼物。
再说他们是阶下囚,还能指望什么?
王巨继续说道:“另外我在东川郡城这里将重建一个大型互市场所,大世子,你也去过广南,应当知道广南的商税制度,一道往税。本州之内一道过税,本路之内两道过税,但在这个互市里,往税非是百分之三,而是百分之二征税,过税则是百分之一,如果征收商货价格超过五十万贯,则归朝廷所得,若是在五十万贯之内,扣掉管理成本。余下收入会做为你们的收入。”
百分之三的税率,扣掉管理成本,也能得到七八千贯了。
不过段正淳问了一句:“如果商货很少呢?”
这个得说清楚。不要以后让自己掏腰包来弥补,自己那有钱垫付?
“若没有,一年也最低交给你们五千贯,当成你们的收益。”
“为何?”段正明不解地问。
“希望你们做一个对大宋忠心的郡王,并且五十年后,随着你们子孙增加,这个上限,将是一百万贯商货的税赋所得。如果满了一百万贯商货交易,那么你们段氏可获益一万多贯。”
其实真正的原因不仅是收买段氏人心。也在收买乌蛮人心。
东川郡也有许多乌蛮,泸州与戎州下面许多部族也多是乌蛮。许多部族比较闭塞,燕达用兵北上。打得很辛苦。并且为了用兵成本与节约时间,许多部族只好用了招抚政策,依然还是各个土司制度。
如果将这个大型互市打着段家的旗号,那么就会有许多支持段氏的乌蛮交来交易。
只要商贸交易了,商货流通起来,不仅改观了各族百姓生活,而且南北通流,也能改变一些地区封闭的情况。那么巴蜀地区以后就能与大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这个王巨换不着说的。
“至于你们所担心的交易商货数额不足,估计也不会出现,东川郡上面就是巴蜀,这个交易量很庞大,并且税赋少了近半,这里未来交易极限肯定不止五十万贯,一百万贯同样也有可能。这是第二个优惠条件,第三个,你们来看。”
王巨拿出一张大理地图,上面标注得很详细,甚至每一座山峰都标了出来。
段正明色变,人家情报都如此发达了,大理还能用什么来抵挡?
王巨指着洱水边上的三座山峰与下面一块平地说道:“这里十顷耕地,它们将作为你们段家的永业田,这三座山峰上有一些茶叶,同样赐予你们段氏,作为永业田。当然,你们得派相关的人手去管理了。”
大理有茶,不过现在的普洱茶名气不大,产量也低,不过若经营得池,这个产业也会带来一笔收入。
“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段正明问,他不傻,得到了这么多好处,就得有付出。
“你们要做的就是对大宋忠心,适度地号召百姓听从朝廷管理,当然,你们做为大理未来最高的阶官,名义上的首领,也可以向朝廷提出一些建议,比如一些官员做得不好,一些政策不当,以便让大理百姓过上更美好安定的生活。同时若有大型活动时,你们也能做为最高官员参加,不过有一条切记,你们有监督之权,但不可以真正参与到军政政务当中,非是对你们不放心,而是怕你们的后代会产生不好的想法。这就是对你们唯一的要求。”
“就这样?”段正明有些不相信。
“大世子,你以为要怎样?”王巨道,段氏号召力没有想像的那么大,但也不可忽视,不仅眼下的用兵,将来的治理与稳定人心也会发挥作用,所以王巨才给予了这么多优惠条件。他又说道:“不过这段时间,你们最好不要外出。”
得暂时将他们软禁起来,不过挑明了说,段氏兄弟内心就不会排斥,王巨又说道:“这一路长途跋涉,你们吃了不少苦。早点下去休息吧。”
然后安排人手让他们下去休息了。
等他们离开,王巨对黄骅说道:“醇之兄,你看看这份诏令。”
也就是王巨提出那个旅游业的设想。
朝廷同意了置飞钱务的建议。并且还在京城置了一个飞钱司,与邮驿监结合起来。反正都有兑换系统,两者不相冲突,并且不是王巨所说的南方城市,普及到了全部各个商业城门,一共有四十六个城市置了飞钱务。
还有的大臣聪明的,曾计算了一下,如果措施得当,一年可以为朝廷敛出一百多万贯。甚至两百多万贯的收益。
这么多收入,不算少了。
但王巨其他建议,朝廷则没有再提了。
黄骅说道:“一是朝中有大臣担心长途旅游,会有风险。二是朝廷还以敛财为主。”
之所以有飞钱司的想法,是王巨从旅游业中联想起来的。
为何有旅游业,为的是改善南方许多落后地区的收入,加强交流。而且一旦普及起来,确实会养活许多人。
简单的,一路过来得要吃喝穿住行,这无疑就养活很多人了。还有王巨所说的,各景点销售当地的工艺品,观看当地人的风俗。以及导游的啥,这些杂七杂八加在一起,养活的人可不少。
但朝廷在中间受益不是很大。
又加上有风险存在,这才是朝廷没有批准的原因。当然,王巨自己派人组织,朝廷也不会反对。不过以后若是出了事故,其责任就是王巨的了,或者是王巨手下的了。
“无妨,太过完美。反而容易让君主忌惮。”王巨自嘲地说。
黄骅想劝,不过转念一想。如果宋朝真容不下王巨,还有海外呢。于是没有劝,只是说了一句:“朝廷如此敛财,长久下去,会严重缺乏货币。”
现在朝廷一年盈余多少,王巨不大清楚。但知道盈余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些盈余将分成三条储蓄,一是粮食,各常平仓严重缺少粮食,所以东南那次旱灾,导致饿死了大量百姓。储蓄过多,必然带来沉重损耗,但最少得储蓄一部分,这样无论大灾或用兵,国库里就会拿出充足的粮食赈灾或用作军粮了。
第二部分便是贵重财货,包括香料珠玉,这个多放在内库了。
第三部分就是帛与钱,帛一般不会储蓄很多的,有一个保质期,因此一旦盈余多,必须储备铜币与金银。
可是宋朝货币严重不足,即便王巨从海外带来大量铜,还是不足。那么就会导致货币进一步恶化,也会妨碍商业流通。
王巨笑了笑说:“不会,朝廷可能会用兵西夏。”
“用兵西夏?”
“李秉常渐渐成年,梁氏为了掌权,居然将儿子禁锢起来,朝廷有许多人以为这是一个机会。”
“似乎是一个机会。”
“不是机会!朝廷小视了西夏,当真西夏有那么好灭的?若此,我都不会让韩韫在陕西苦心经营那么多年了。与西夏相比,大理弱爆了。”不是大理百姓不勇敢,而是西夏那是真正的游牧民族,真正的骑兵,这时代骑兵无疑是最无敌的兵种。一旦面临国破家亡之时,反扑起来,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视。
“若是无功,少保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士气,又会跌落。”黄骅担忧地说。
“可是朝廷没有下诏询问我,我如何上书?”王巨道。
而且不知道王韶现在的情况,南方又离不开章楶,或者让他率领大军西征,然而扪心自问,王巨可做不到立即灭掉西夏。
除了这三个人,其他人更差。
特别王巨又远在南方,不大好过问,因此他在心中默默说了一句,小皇帝,你可千万不要冲动啊。(未完待续)
暗黑大宋 第688章 歪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小皇帝可不是小皇帝了。
这个也是必然,让王巨担心的是赵顼未必会全完相信他。
这才要命的。
不完全信任,如何能灭掉西夏?
王巨默想了许久,也未想出好办法。
但飞钱司的推出,也不是一无是处,其实它是进一步替银行打下基础,银行很复杂,不过飞钱司要相对简单得多,也容易执行。
能不一一否决,就让王巨很开心了。
想到这里,他又写了一道奏章,将段氏兄弟来投,以及对未来大理治理的设想,段氏兄弟的安置又写了一遍。
这才是真正的奏疏,而非是段正明看到的那张纸头。
又再次要求朝廷迅速将章楶调过来。
非是王巨指望章楶替他出谋划策,等章楶涉过千山万水,来到大理,大理估计多已平定了。主要还是为了完成顺利交接,让章楶熟悉大理事务后,王巨才能放心地离开。
况且辽国得到了好处,河北危险已经解除。
黄骅说道:“段正明安置办法,是否是那个君主立宪制度?”
都不是傻子,相反王安石等人智商绝对在王巨之上。只是区别一个在局内,一个在局外,一个是纯粹的能力,一个是带着大号外挂。
黄骅随王巨最久,受王巨的启发,同样想得更长远了。为什么小功臣反而能得善终,大功臣却往往没有好下场?君王忌惮也。如今王巨快接近能让君王忌惮的地步。
所以黄骅想到了王巨所说的君主立宪制度,尽管王巨没有多做解释,但他从王巨安置段氏兄弟,隐隐看到一些奥妙所在。
王巨摇头道:“有点儿接近了。真正的君主立宪制度比这个复杂,我设想当中乃是由首相带领的内阁去治理国家的军政。不过首相任期不得超过两届,每届四年。内阁成员则是有君王指派人选,并且内阁如果做得不好。期满一届后君王有权罢免,大规模的战争同样需要君王批准。但除此之外。君王不得干涉国家军政。”
这也不是真正的君王立宪制度,当然,很接近了。
“这样啊……”黄骅在反思其优劣,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可一次未出现过。
“醇之兄,切不可外传。”
“喏。”黄骅郑重地说,他有些理解这个君主立宪的用意了,之所以每一个朝代开始时都是好的,乃是君王草创江山。知道民间疾苦,然而后面的都是锦衣玉食的王子皇孙,不要说中原王朝,就是段氏,段正明兄弟,都不能说知道民间疾苦,甚至都不大相信大理会有如此沉重的赋税徭役。所以每一个朝代往后去,就渐渐开始败坏了。
实际他还想偏了。
不仅与君王有关,还有利益有关。
因为立国时间长了,又形成一个个得利的利益集团。而人心是不易满足的东东。
在这些利益集团的剥削下,国家渐渐贫富不均,最终无疑会导致灭亡。
所以说这世间不会有永远存在的国家。比如说是美帝,一旦他们走向衰落,那么国内的黑人白人之间的矛盾,还有各州有各州的法律,以及民主所缺少的权利凝聚力,即便他们的地理位置独天独厚,弄不好,也会走向瓦解。
只能说若是在海外推行了这种制度,再加上现在西方还很落后。彼岸又有那么大地域等着扩张,便于疏散矛盾。那么这种制度便会使政权屹立更长久,说不定会有真正的五百年、八百年辰光。
至于宋朝。还不会长久的。
王巨将奏疏写完,又写信给熊本与燕达。
燕达这一战打得很辛苦,有几个寨子顽强反抗,导致燕达部下产生了大量伤亡。
尽管得个详也出了兵。但他只是牵制,也不可能真的替宋朝去卖命。
于是燕达听闻熊本的前锋军已经从成都府南下了,向王巨提出请求,让熊本出动部分兵力配合燕达平灭这些部族。
王巨思考了许久,否决了燕达的提议。如果来得更早些,还差不多,现在来得有点晚了。
他写信请求熊本率部进入雅州,在雅州集结三军,派人打听情报,然后自雅州兵进大理建昌府、善巨府,也就是忽必烈兵进大理的那条道。
这里地势较高,特别是在正月里,这里气温也比较低。
这个无妨,熊本率领来的蕃骑最怕的是热,而不是冷,同样,这里的海拨也难不倒熊本手中一万蕃骑。
不过想要用兵顺利,必须得摸清楚这一带的详细情报,包括天气地形,各个部族的强弱,因此对于熊本来说,时间还是很紧张。
然后又写信,对燕达说了利害关系,让他自己想办法,将北面各部解决掉,真不行,一些较为偏远的部族就主动放过去。
两封信送走,黄骅又说道:“杨家估计快不行了。”
失去了乌蛮支持,高家能动用的兵力少了很多。而且王巨前两年疯狂地买马,许多马就是从杨家手中交易过来的,也为杨家积累了更多的钱帛,以及更多的人脉。
高家打着诛灭逆贼旗号起兵后,杨家立即从谋统府与善巨郡调来大批军队。
但高家力量还是比杨家强大的,并且王巨只占领了东川郡与东川郡,余下的地区还有许多支持段氏的乌蛮人。
他们不知道高家同样有着野心,只看到段氏几乎满门被屠了,于是纷纷起兵响应支持高家。
而且杨义贞又走错了一步路,他将三军率领出来,主动东下,于牟州与高智升军队决一胜负,这里是高家的地盘了。因此一役下来,杨义贞三军惨败,撤向大理府,如今正在大理府东部地区与高智升的军队对峙。双方正调动更多的兵力,准备一决雌雄。不过看上去。杨家一方前景不是很妙。如果这一战再败的话,杨家便再无挽救余地了,不符合王巨的作战目标。
王巨想了想说:“我再通知章子厚。让他出兵金齿百夷吧。”
金齿百夷分析得比较广泛,包括大理与交趾交界地区。甚至后来的西双版纳、中缅交界处,以及老挝泰国北部。大理才建国时,永昌府(保山)以西猛兴古、猛兴威、猛兴色、猛艮四个大部族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挢赏弥国,被大理平定后,于越赕成立了一个软化府,后改名为腾冲府。史书上所说的越赕马就是现在的腾冲马。
不过王巨所说的金齿百夷只是指大理与交趾交界处的一些部族。
这些部族同样十分凶悍,正好有许多部族被高升泰召唤。出动了大量援兵,去援高升泰。
宋军好从容乘虚而入,然后均分田地,收买人心了。
黄骅眼神中有些疑问。
章惇一边安顿百姓,一边与和斌用兵长山哀牢部。
确实交趾南部地区太单薄了,这次宋朝是直接治理,而非是羁縻,如果长山不拿下来,后患无穷。
然而新的情况出现了。
随着交趾渐渐安定,一部分交趾百姓从其他地区又逃了回来。
这个王巨没有下狠手。章惇也没有下狠手了,毕竟经过迁徙后,他们占的比例下降。成了“少数民族”。
然而交趾自建国时百姓就久经征战,性格剽悍,才开始回来时小心翼翼,看到中原来的百姓纯善后,大多数交趾百姓还是很喜欢的,与善人为邻总比与恶人为邻要好。
不过有的人看到这情况后,开始胆大妄为,杀人抄掠,官府来剿灭。又迅速逃到山林里,有几伙人越聚集规模越大。章惇又将兵力主要置于长山。因此向王巨发出请求,于是王巨将广南境内的驻守兵力调了过去。正在围杀这些反抗的交趾百姓。
大军就在交趾境内,并且多在交趾西北部地区,这里山高林茂,容易躲藏,百姓本身又比较犷野,因此离大理很近,但这个兵力不易抽调。
王巨说道:“无妨,长山那边先放下来,他们危害不大,大理这边才是关健。”
这也是一个解决办法。
当然非是黄骅胆大质疑,而是王巨时常鼓励手下提出他们的疑问,这样,自己这才完善自己的想法。
那么就得要快了。
王巨用飞骑立即通知章惇,章惇也知道事情轻重,于是下令大军向西北出发。
很快宋军就到了大理境内。
不过元宵节也到了。
王巨调出一些钱帛,让百姓扎起花灯,不能与京城的那个灯会相比,灯也只是简易的灯笼。
王巨这样做,只是将中原的传统向大理推广,同时也让百姓热闹一下。
灯扎好后,悬于几个城镇里,让两郡百姓欢度元宵节。
现在到处在开战,交趾那边继续在打,西南诸夷那边也在打,燕达也有乌蒙等部用兵,大理杨高二家打得更是不可开交。
反而暴风眼里的二郡之地,静悄悄一片,加上王巨推广的是轻徭薄敛制度,石城郡中倒出现一片歌舞升平的新气象。
王巨带着侍卫走在街上,看着两边的花灯,许多百姓认出了他。现在谈不上什么好感,毕竟许多子弟倒在王巨屠刀下了,但也谈不上坏感,确实辰光在变好了,如何恨得起来?
黄骅说道:“少保,如果朝廷再拨出一千万贯就好了。”
“大理与广南西路不同,大理面积太大了,许多地区又是落后的山区,象腾冲府那边百姓又很不开化,不要说一千万贯,就是三千万贯投入下去,也未必能产生象广南西路那样的变化。况且我们上哪儿弄那么多免费劳役?”
后面才是关健所在。
若象大理那样,继续沉重的徭役,那么是可以大规模地修建道路水利,而不是修寺塔的什么,其实还是为了百姓好。
但普通百姓终是眼皮子浅的,宋军作为一个外来者,不管是什么用心,若是继续象以前那样。很快就会失去民心,甚至激起反抗。
如果雇募百姓,则用不起。
“醇之兄。关健还是良好的政策疏导。即便象广南西路那样,如果政策不得当。以后百姓还会憎恨朝廷,还会反抗。因此我勒石为碑,写了一句,杀官无罪,那怕这四个字引起了朝堂巨大的争议。”
这样,未必就没有“起义”了,但那样朝廷用兵则是正当的,也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就不知道那些土著安置得如何了?”黄骅问道。
“天知道。”王巨一乐说。
实际已经开始出事了。
两浙路一个姓吴的大主户。平时对待佃农十分苛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