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归来仍少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盛世唱响
张欣然告别了陪伴她三年的宿舍,坐上从泉川饭店发的大轿子车,朝着新的工作岗位驶去。单身的她从此将常住度假村,跟着泉饮集团一起成长发展。
瑶池度假村距泉川市60余公里,40分钟后,大轿子车越来越接近目的地了,雨后的度假村依山傍水,被薄雾笼罩着,在连绵起伏的山脉之间,仿古的亭榭楼阁掩映在山水之间,楼檐飞阁若隐若现,在泉川乃至黄怀罕见的地下温泉汩汩冒出,氤氲缭绕。
这里旖旎的景色宛如仙境,仿佛把人们从喧嚣的城市带到了世外桃源,给瑶池这个词增添了几分神秘。
三辆大轿子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着,渐渐驶向一处巨大的凹坑,这里三面环山,形如簸箕,有如《诗经》中“有卷者阿,飘风自南”之美好。张欣然透过车窗玻璃隐隐看到,周围的半山腰还住着几户人家,不时冒着袅袅炊烟。
汽车驶到瑶池度假村后,大家依次下车,集团负责度假村项目的领导给了大家15分钟自由活动时间,之后,要求保安将山庄大门紧锁,严禁任何人出入,紧接着,就在度假村礼堂召开会议,宣布集团公司对瑶池度假村领导班子及新聘任干部的任命决定,从现在起,新班子正式接管度假村立即进入战时状态。
集团还给大家留出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封闭式内部模拟训练,让大家尽快熟悉流程,寻找问题,完善规范管理。一个星期过后,瑶池度假村的开园仪式将盛大举行,同时,广告宣传将会在泉川的各大报纸广播和电视上全面投放,瑶池度假村正式对外开放并将进入试营业阶段。
这次宣布的度假村领导班子和各部门经理都是临时职务,正式班子要等度假正式运营一年后才调整,那时一切都已走上正规,正式班子的任期为三年一届。
张欣然被分配到了对外联络部,主要工作是负责接待团体客户。鉴于她学的是英语专业,度假村所有的路牌、路标、提示牌、安全警示等上面的英语翻译工作,也都划归给了外联部。
脱掉大红色旗袍,换上深蓝套裙和白色衬衫,张欣然显得格外干练从容,不当门迎也就不用再盘发了,来度假村之前,她索性剪掉了乌黑发亮的长发,做了一个清爽的短发发型。发丝打造出层次感的线条,蓬松而有朝气,略超过耳垂的发丝,让整个发型灵动活泼,贴于额头的齐刘海给人一种时尚感。这种发型配上套裙无不体现着职业女生的庄严。
短暂的会议开完后张欣然和另一位女同事一起,拿着记录夹在度假村的每一个地方,认认真真的查看测量详细记录。餐厅、客房、会议厅,沐浴池,ktv、跑马场、保龄球馆、羽毛球馆、游泳池、水上乐园、碰碰车场……她们对室内外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一一翻译路牌、路标、提示牌、安全警示牌上面的提示语,一丝不苟。
度假村给张欣然和那些单身干部和员工了集体宿舍,这里的条件远比在泉川饭店里的宿舍强十倍百倍。张欣然的宿舍也不再只有那张白炽灯泡和旧木桌子,她住的是一个仅次于标准间的房。这里客房完全不同与宾馆的客房,房子两两一组,独院独户,每座房子前还围着一圈低矮的篱笆,每一间房子对外的标价是每天398元。
泉饮集团每天早晚都要分别从泉川饭店和瑶池温泉度假村发班车,那些家在泉川的干部和员工每天都要坐着大轿子车上下班,张欣然是个单身,四海为家,她就天天吃住在度假村。与她同宿舍的女孩家在泉川,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的爸爸妈妈一分钟都舍不得她,天天催着她回家住,所以,这间398元的宿舍就成了张欣然一个人的房间。
这天晚上,张欣然翻阅着厚厚的英语字典,一一查询和核对对各种标识警语的翻译,窗外的虫子唧唧地叫个不停,忙了一阵子后,坐在红木写字桌前的她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然后站起来,斜着倒在软软的席梦思床上。
她静静地注视着房间从不同光源和灯带发出的光亮,光照在印着淡淡花纹的乳黄色的壁纸上,壁纸变得越发柔和,越发的有了质感。张欣然静静地看着天花板,听着虫子的叫声,偶尔会有晚风从敞开的窗户吹来,薄薄的纱便轻轻摇摆。
唧唧的虫叫声和晚风中淡淡的泥土气息,让她感到惬意与舒畅,让她不知不觉想起了故乡,那个在生她养她的石堆村的家里,在春天和夏天的晚上,她睡在炕上也能听到这种声音,也能闻到泥土的味道……
她又想起了爸爸,又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家了,她不知道爸爸的病情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她爱爸爸,在她的记忆里爸爸也是那样的爱她。小时候,爸爸每年回来后,都会给自己买新衣服、新书包和文具盒,会带她去赶集逛庙会……那时,当她揣着各种各样的糖在小伙伴面前吮吸时,她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管她做什么事爸爸永远都会支持她,都会满足她的任何要求……然而,给过她山一样厚重的父爱的爸爸,现在却骨瘦如柴,身体越来越差……爸爸说他只是在煤矿地面上工作,又不是下井的矿工,他怎么会得上尘肺病呢
眼泪从张欣然的眼角滑了下来,从脸颊流到了洁白的软软的床单上。
往事一桩桩浮现,她的鼻子的,呼吸也有些困难了。她从床上起来,抹了一把眼泪,将目光投向窗外。
瑶池度假村被朦胧的夜色笼罩着,一盏盏朦胧的灯光勾勒着整个度假村的大致轮廓,每个建筑屋顶下的筒形大红灯笼泛着淡淡的光,曲径通幽处,葳蕤草木下,灯带用微弱的光朦朦胧胧照亮着脚下的路。
度假村给每位值班干部和员工都发了手电筒,度假村要求值班干部和住在这里的员工,每天晚上都要去在景区巡查,张欣然刚好想出去走走,她便穿了件外套,一把拉开抽屉取小手电,抽屉里那瓶五颜六色的精致的小星星咕噜噜滚了出来。
她不由得拿着一瓶星星静静地看着,思绪再一次漫天飞舞……
第五百七十四章 啥?你是记者?
经历了三年郁闷的工厂生活,张琰对紫华生活报报社的工作倍加珍惜,离开浩达棉纺织厂以后,他在报社附近的城中村租了间房子住下。和以前相比,报社的工作正如谢洁说的那样,是一份不依靠机器的工作,这份工作和纺织厂的另一个区别是,从早到晚并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
张琰被安排到了报社社会新闻部。紫华生活报原本是周报,是陆风省政协创办机关报,全国都市报兴起之后,这份报纸报请国家新闻出版局同意,改成了都市生活类报纸,政协只保留一份月刊作为机关宣传载体。
都市报完全不同于党报党刊,社会新闻部是都市报的要害部门,每天都要与同城媒体争抢新闻,在新闻竞争的背后是对巨大的媒体广告市场的争抢。张琰当了实习记者后,一般的采访已经不再有记者老师带了,他每天起早摸黑,骑着吴波浪送的那辆笨重的自行车,奔波在紫华的大街小巷跑新闻,他每一天都在跟时间赛跑。
紫华生活报报社的办公条件非常差,紫华生活报去年刚从周报改成日报并更了名,开始面向社会招聘记者编辑,这就是那个时候,报社才搬进了一座老旧颓败的三层楼房里。
下午回到报社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写稿子,每个有采访任务的记者都要把当天采访的新闻一个字一个字写进稿纸方格里。社会新闻是报社最大的采访部门,共有两间房子,外面一间是主任办公室,除了靠着窗户对着门的主任办公桌外,顺着墙壁还摆放着几张记者的桌子。
主任沙岩对大家的要求非常严厉,所以,除了几个年龄大一些的,从以前的周报过来的记者,其他人都不愿意坐在这间房子。
套间是一间大办公室,部门有20多名记者和实习记者,他们大都坐在这里,在这里可以交流工作也可以聊天,要比外间自由许多,张琰就坐在套间的大办公室里。
无论外间还是里间,办公条件都非常简陋,除了几十张桌椅以外别无他物。要说有,就只好得把头顶的电器算上三个黄褐色的电风扇,一个装在外间,另外两个装在内间。风扇叶片原本是乳白色的,因为年久的缘故,渐渐变成了黄褐色,叶片面上沾着诸如蚊子尸体或者虫卵的东西,脏兮兮的。
墙壁也不干净,白里泛黄,接近地面的地方还映出几个地图一样隐隐的图案,从地图往上看,能看见两三道细细的裂痕。深灰色的水泥地面总给人一种不干不净的感觉,有点压抑,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清爽和利落。办公桌不知是从哪里弄来的旧货,桌面再擦也擦不干净,跟头顶的风扇叶片一样脏兮兮的。
不光社会新闻部是这样,每个部门都是这样的办公条件。
社会新闻部主任沙岩是行伍出身,身材高大,五官端正,身上既散发着职业报人的气息,又有有一股子军人的精气神,他对大家的要求很严格,似乎把部门当成了军营,把整理办公室也看成了部队里的内务整理。所以,社会新闻部要比其他部门干净整洁一些。
在别的办公室里,报纸乱七八糟扔得到处都是,而社会新闻部每张桌子上的报纸、稿子、笔筒和各种资料全都摆放得整整齐齐,记者离开座位时也得把椅子推到桌子下面放好。虽说房子是简陋破败的,但所有东西一摆放到位也就精神了,就像一位老人尽管饱经沧桑,腰弯背驼,但却衣容严整,一丝不苟,不由得会令人肃然起敬。
记者的稿件要经部门主任审核通过后,再由部门交到编辑部编辑。
张琰一直记得主任的那句话:“每篇稿子就是你们的孩子,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它、关心它。”张琰每天要看着自己的稿件被交到编辑手里,才肯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这时往往已是华灯初上。
新一轮太阳升起时,张琰迎着晨曦走出民房,他先到附近报刊亭翻看紫华生活报,看到自己的稿子印在报纸上,心里就会射进一缕明媚的阳光,一想到全市读者捧着带有墨香的报纸看他写的豆腐块,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时,他嘴角忍不住会微微上扬,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这一天,张琰正拿着报纸陶醉其中,报刊亭的老头终于不耐烦了,他一边用鸡毛掸子拂着报刊杂志一边冲着张琰说:“你到底买不买不买的话就把报纸放下”
“噢对,对不起,我不不买。”张琰赶紧恢复了嘴角微微上扬的弧线,不好意思地将报纸叠好放回原处。
“喜欢看就买一份,你天天都是第一个来,来了,就想看免费报纸。这里是报刊亭又不是张贴栏”老头说。
“叔,我就只翻翻,翻翻”张琰抱歉地说。
老头把张琰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像你这样只看不买的人少见。”
张琰强装着笑转身准备离开。
“诶小伙子,你每天都看啥我觉得你很奇怪,你看报都是挑着看的,从来不看头版,也不看中间,总是挑着看边角料看,边角料有啥好看的那都是再次要不过的新闻”老头收起了鸡毛掸子问。
“叔,我”张琰见周围没人,就靠近他说,“我是记者。我在看我的稿子”
“啥你是记者紫华生活报记者”老人问。
张琰点点头说:“嗯”
“不错嘛,原来你是记者啊好,当记者好,当记者可以替老百姓说话,老百姓都喜欢。”老头笑着说。
张琰心里美滋滋的。
“你叫什么名字这几份报纸我天天看,记者我没见过,但他们的名字我都记下了。”老头说。
“我还是个实习记者,我叫张琰”
“张琰”老头摇摇头说,“没,没听过。这名字不熟”
“我刚到报社不久,还没转正。”张琰说。
“你怎么不去紫华都市报这份报纸办得好,说得都是实话,敢替老百姓说话,敢揭露丑恶现象。当记者就要当紫华都市报这样的记者,要敢监督社会上的问题,给那些坑害老百姓的人曝光。”老头说,“我这个报刊亭每天下午4点前紫华都市报就卖完了,紫华生活报以前没听过,没名气,买的人少,天天都会剩,你们的发行员第二天送新报时,就全部收回去当废纸卖了。”
第五百七十五章 撂下书睡觉
听到这话张琰心里有些惭愧,他本想给老头说他们现在正在努力追赶,他们有一个了不起的社会新闻部主任,他们每一天都在争抢新闻,可是,这一切都是苍白的。
这几年全国的都市报风起云涌,光紫华就有五六家同类报纸,紫华都市报就像一匹黑马,从报业之林冲杀而来,锐不可挡,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已经冲杀到了紫华报业市场的前列,正势不可挡地从起初的小报,大踏步朝大报迈进。
张琰没有说话,老头的句话像一盆冷水泼湿了他沾沾自喜的虚荣心。他转身推着笨重的自行车就要走。
“诶,小伙子,报纸上登了你写的新闻,你咋也不买份报纸”老头突然问。
“不用。我去了报社就有报纸了,我从报社拿”张琰说完便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老头看着他的背影说了两个字:“小气”
新闻记者就是满天飞,紧张而忙碌的工作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长度。不知不觉,张琰已度过了三个月时间,8月初他终于转正了,把实习记者前面“实习”二字去掉了。
那天让他更高兴的是主任沙岩在部门会上表扬他,说他任劳任怨,从进紫华生活报的第一天,从还是个实习生的时候就很勤奋很好学,只要有新闻线索,就二话不说骑着自行车跑现场,没有新闻线索时,他就翻开旧报纸学习每一种体裁的写作方法,模仿着成熟记者的笔法和叙事风格写作。有些老记者就是经验主义,对线索挑三拣四,张琰从来不挑线索,只要是社会新闻线索他统统都会去跑
听到这里张琰赶紧低下头,他害怕遇上老记者犀利仇视的目光,紫华生活报走向市场才一年时间,沙岩所说的老记者指的便是报纸更名前,周报的那几位记者,他们跟沙岩一样都是老人手,是元老。
沙岩的认可和表扬令张琰兴奋不已,以至于晚上回到租住的民房后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静。从洛明工业学校毕业三年来,他从来都没有被认可过,也没有被表扬过,当年离校时,他曾热情满怀地憧憬着未来,想着能干出一番事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浩达棉纺织厂从常日班修机工变成了运转班修机工,又成了扫地工
三年来,他就像一个做错了事,而被人抛弃的人一样,所有人都会在背地里戳他的脊梁,甚至向他投来鄙夷的目光,特别是直到自己离开浩达时才知道,因为自己向警察作证老田抽烟的事实,而被他的儿子田小杰整了那么久
想到这里张来不禁心头一热,鼻子一阵酸楚。此刻,他特别感谢谢洁,要不是她的鼓励,自己怎么会找到这份不依靠机器的工作又怎么会在浩达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拿到大专学历是啊知识改变命运,要是没有这张毕业证,他又怎么能敲开紫华生活报的门
谢洁写给他的信他一直保留着,他不知道她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他不由得取出她写给他的那封信,从清秀的字里行间里,分明有个声音地传进了耳朵,那么熟悉,那么真诚
“我考研没通过,不依靠机器生活的愿望没有实现。祝愿你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满足,不要停止,我相信知识是能改变命运的。对于未来的生活我没有经历过,也不能告诉你你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但我相信,你是一定会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和考验”
桌上的那盏台灯努力地向前伸着长长的脖子,坐在桌子前的张琰情绪低落,有种淡淡的伤感。过了一会儿,他才将谢洁的信收了起来,然后,从厚厚的一摞书里抽出一本训诂学。自学考试的本科中没有新闻专业,他报考试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社会上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他要赶紧拿到本科学历,只有拿到本科学历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抛弃。
翻开书后张琰才意识到,这段落时间自己成天风里来、雨里去,起早摸黑,根本就没有时间看书,整本书几乎都是新的。
他翻看了一会,满意脑子里想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想得都是怎么去采访,怎么去写稿夜渐渐深了,他接连打起了哈欠,明天一大早还要去采访,他实在困得不行了,就把书撂在一边,关掉台灯爬到床上睡觉去了。
紫华的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紫华都市报刚达成了一份巨额投资协议,这在紫华的媒体圈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家具有民营性质的报纸,无论从新闻采访还是后期编辑,无论从记者装备还是发行订阅,都有了很的大的飞跃。在巨大财力的支持下,紫华都市报一方面不断增加出版版面,另一方面,还一再压低零售价格,推出48个版有时甚至100个版5毛钱的售价,这使得紫华生活报和另外几都市报的发行受到了很大的挤压。
张琰和他的同事最头疼的是每天的新闻线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记者来说,新闻线索是新闻产品的原材料,也是报社的生命线,在他们成天为新闻线索犯愁的时候,紫华都市报却公开在报纸上刊出了有奖征集新闻线索的公告,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一经见报,一律进行现金奖励,而且,每条线索从50元起直到2000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