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宅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烛
“靠,被坑了!”一时之间,方元苦笑起来,也是一肚子的火。但是人已经跑了,再大的怒火也无处发泄,只有憋着,更加郁闷。
好半响之后,方元才算是冷静下来,然后琢磨着这事应该是那人自作主张,如果房东升知道了,必然会另外派人来迎接自己。又或者说,那人良心发现,只是玩个小恶作剧,一会儿就开车回来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方元耐心的等待起来。一等就是好久,没有手表、手机,他也不知道确切的时间,但是凭经验感觉,他觉得肯定有十几分钟了。十几分钟过去,在这个偏僻荒凉的破烂公路上,不要说有车返回经过了,连人影都没见半个。
此时,恰好是中午时分,天空火辣辣的太阳,好像要把大地烤熟似的,一点风都没有。方元舔了舔嘴唇,感觉被晒得头顶都要冒青烟了,当下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咬牙切齿咒骂了几句之后,立即转身迈步而去。
“找到人,打个电话,立即回南京,这事我不管了……”方元心里那个恨呀,怒火熊熊燃烧,绝对可以焚干五湖四海。
方元的想法是美好的,觉得一直往回走,只要受点累,肯定能够见到城市。但是走了好一阵子之后,他就有些傻眼了。因为眼前出现了一个三岔口,有两条路供他选择。到底哪条路是刚才过来的方向,他之前根本没有留意,现在自然捉瞎了。
没有导航定位,更加不熟悉地理环境,自然让方元十分为难,举棋不定。纠结了半响,他终于有了决定,选了一条路面比较平整的公路继续走去。
“错了也没有关系,只要遇到开车的,不求能搭顺风车,但是借手机打个电话,应该没有问题吧。”方元喃喃自语:“只要看到活人就好。”
这点信念,已经是激励他走下去的动力了。这一走,又是半个小时。途中他还真是看到了一些车子的踪影,但是当他兴高采烈挥手拦截的时候,车子却视若无睹,直接风驰电掣,没有丝毫停顿的呼啸而过。
“呸!”
车没拦着,反而吃了点灰尘,方元顿时感到一些悲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算了,求人不如求己……”
方元就不信了,顺着公路一直走下去,会看不到人烟。要知道这里可是华东地区,人口十分密集,而不是西北地广人稀的情况,只要中途不放弃,迟早看到村落。
事实证明,方元的辛苦付出,还是有回报的。当他走得大腿酥麻的时候,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连绵的建筑,白墙黑瓦,树木葱笼,正是一个村子。
“苦心人,天不负啊。”
霎时,方元十分激动,差点热泪盈眶,然后二话不说,立即连奔带跑朝村子而去。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村子也是这样。村子和公路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方元跑了七八分钟,他都气喘吁吁了,村子还是没到。不过也已经拉近了不少距离,起码走上了通往村子的乡间小路上。
乡间小路两边,却是一块块田地,方元放慢了速度,左右打量两边的田地情况,发现田里种植了不少农作物。但是太阳太毒辣,这些农作物都有些蔫了。
主要是缺水,方元环视一圈,都没发现附近有小溪河流的踪迹。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徽州山地很多,自古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
山多了水少田少,以古代的耕种技术,肯定养活不了那么多人。被逼无奈之下,徽商自然应运而生,不仅养活了家人,更带动了一方经济的蓬勃发展。
当然,这个时候,方元也没心思理会什么经济发展,只是觉得口渴得厉害,想要到村里讨碗水喝,再顺便借手机打电话……
希望就在眼前,方元动力十足,速度也快了几分。不久之后,就可以看到村口了,然后他就听见一阵颇有规律的声响。
“什么声音?”方元一怔,脚步又慢了,专注的聆听起来。
“好像是在敲打什么东西……”方元觉得有些惊讶,随之走进了村口,再看旁边的屋子,发现这些屋子大门紧闭,显然屋主人不在家。
方元想了想,就顺着声音走去。一番拐弯抹角之后,敲打的声响愈加清晰了,其间还伴随着阵阵热闹的吆喝声,好像是在举行什么聚会。
没错,就是聚会。这个时候,方元十分肯定,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在村子的中心,一片比较宽阔的坪地上,有好几百人聚集在一起,好像在搞什么活动。
方元走近了,才发现这个聚会,应该是全村出动了,男女老少团团围在四周,专注观看坪地内的表演。是在表演,他踮脚一看,只见在坪地里头有一帮青壮小伙,每个人都拿起一根手臂粗的长棍,然后按照一定的动作、节奏,不断的敲打地面。
“哔哔啪,哔哔啪……”
木棍敲打地面的声音很有韵律感,而且这只是前奏而已。
“长龙戏水,嘿!”
不知道是谁,突然高声叫喊了起来,忽然之间有锣鼓伴奏,然后长棍队伍也跟着变阵,分成两排,与人面对面,将棍子往地面一跺,交叉互打。哔叽啪啦的声音,节奏感非常强烈,就好像是大雨哗啦而下,敲打在门窗上的动静。
“单珠引龙!”又是一声令下,队伍也立马变阵,围成一个圈子之后,又挥动长棍互打,敲打地面。滴滴答,滴滴答,长棍声声,动作整齐划一,好像已经演练了千百回,根本没有丝毫的失误。
乍看之下,方元也感到十分惊奇,迷惑不解:“这是在做什么?”
“打棍求雨啊。”
方元只是在轻声自语,然后旁边却有人回复道:“这是村子的习俗,相传某年大旱,两个牧童在村南放牛,因草木枯死,牛无草吃,他们便各砍了一根柏树棍,敲打地面以消愁。”
“随着棍打地面的劈啪声,山顶就飘起了乌云。两个牧童见状,敲打得更加起劲,乌云越聚越多,不一会下起了大雨,解除了旱灾。”
方元转头看去,立时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回答的他的,竟然是个青春亮丽的少女,上身是简单的白衬衫,下身是笔直简约的牛仔裤,顿时将修长纤细的双腿展现无疑。
俏脸白皙如玉,一双眼睛十分灵动,略有几分俏皮的感觉。长长的头发扎起了单马尾,声音甜美清脆,给人风华正茂、活泼少女的印象。
“……从此以后,以后凡遇天旱,村子便打柏棍求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一套求雨的仪式。”少女解释之后,纤手一举,一只长话筒就递到了方元的面前,然后就见她甜笑道:“先生,你是慕名而来参观求雨仪式的吗?”
“呃?”方元愣住了,目光一瞥,发现话筒贴有地方电视台的标签,另外在不远处还有一个人扛着一台摄像机,正稳稳地对准自己。
“我连打棍求雨这事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是慕名而来?”方元心里嘀咕,本来想老实的摇头,但是注意到四周也有一拨村民围了过来,在这么多双眼睛的注视下,他压力好大。
“如果说不是,会不会连碗水给不给喝?”
心念百转之间,方元挤出一抹笑容,含糊点头道:“是啊。”
一瞬间,许多村民笑逐颜开,显然很满意方元的回答。与此同时,俏丽少女也是弯起了一双笑眼,继续问道:“那你对于这个求雨的习俗,有什么看法?”
“……这是很好的民俗传统,应该予以传承保护。”方元豁出去了,侃侃而谈:“不管它的本意是什么,但是习俗已经沿袭了数百年,不能断送在我们手中……”rs
.全部章节





宅师 第415章 引水补基
. .
方元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竟然这么能说,从打棍求雨的传统习俗,再延伸到非物质文物的传承保护上,再结合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得出结论。
“……国家应该大力扶持,积极保护民俗精粹,将打棍求雨的仪式加以推广,再不济也要整合资源,打造一个文化村,在满足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同时,也拉动地方旅游业发展。”
方元一口气说话,只觉得口干舌燥,不自觉伸手道:“给瓶水。”
“……哦。”少女一愣,本能地拿了瓶水递了过去。
“谢谢。”方元飞快接过水,打开瓶盖倒头就喝,咕嘟咕嘟几声,一瓶矿泉水立即见底,他才酣畅叹气,感觉活过来了。
这个时候,方元才注意到众人惊异的目光,顿时讪然笑道:“这天气,缺水严重啊,的确是应该求雨。”
众人抬头看看热辣辣的太阳,也深以为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求雨仪式什么的,也就是个花架子,根本没用。”忽然,有人趁机乱入,闯进了摄像机镜头范围内,冷笑道:“按我来说,与其浪费时间求雨,不如引水补基。”
众人一看,顿时愣住了。
只见说话的人,身穿传统的大袍,袍前有阴阳图案,后背是八卦图形,头上戴着裹头巾,脚下是一双布鞋,手里还托着一块罗盘。这样的职业,已经非常明显了,分明是个风水师,在民间也叫阴阳先生。
问题在于,人家在弘扬民间传统习俗的时候,这人出来凑什么热闹?
扛摄像机的人也很纳闷,直接关了镜头,眉头一皱,嘴上倒是挺客气:“大叔,我们在拍摄呢,回头要在电视台上播放,你能不能让一让?”
“拍我啊,我有话要说。”那人五十岁上下,肤色黝黑,手大脚粗,应该是做惯了农活的模样。这样的形象,披着阴阳八卦袍,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仿佛民间常说的,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但是他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反而瞪眼道:“你们电视台的,怎么区别对待啊。能拍他们,干嘛不能拍我?”
“朱罗经,你不要捣乱。”
就在这时,一个村长模样的人,立即走出来训斥道:“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你那一套,大家已经听腻味了,不要在记者同志面前卖弄了,让我们村子丢脸。”
从这话中,方元就知道了,那人姓朱,的确是风水师。罗经不是名,而是罗盘的别称。有些地方,习惯把风水师称为罗经师。
不过看情形,这个姓朱的罗经师,在这里混得不怎么样,没有得到村民的尊重。这也是比较正常的情况,毕竟民间风水师实力良莠不齐,有人敬重,自然有人嗤之以鼻。
比如方元,受邀从南京飞来徽州,不是照样被人当成了江湖骗子,把他拉到穷乡僻壤的地方扔下,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想到这事,方元也是气不打一处来,更加坚定信念,还是老实当自己的设计师吧。风水师这行业,起落太大了。得意的时候,风光无限,一但失意,估计就成过街的老鼠,不仅不受人待见,还人人喊打。
就好比现在,那人不愿意走,但是村长叫来几个青年小伙,硬是把他拖走了。
“两位记者同志,你们可以继续了。”
适时,村长笑容满面道:“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这套打棍求雨仪式,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已经创造了一百零八种变化,连续敲打三四个小时,都不带重复……”
采访方元,还有朱罗经的乱入,也只是小插曲罢了。在村长的引导下,两个记者又重新开始工作,一个扛起摄像机拍摄,一个拿起话筒介绍,把村长的话复述一遍。
一帮村民也十分配合,打棍求雨的动作也愈加激烈了,而围观的百姓也是笑逐颜开,一派欢喜热闹和谐的场面。
然而在镜头以外,却是朱罗经黯然失落的样子。他环视一周,发现没有人理会自己,只得拖着佝偻的身躯,一步一步向外而去。
说起来也是讽刺,同样是作为“封建迷信”,尽管社会环境宽松了,但是风水依旧不怎么受普通人待见,但是求雨仪式却一跃成为传统风俗,受到推广保护。
不仅是打棍求雨仪式,就是其它祭祀活动,以前还属于迷信的范畴,但是时至今日,却是极具当地特色的民俗传统了,不仅没有受到歧视,反而受到大家的追捧。
相比之下,风水就有些不给力了,好像见不得光似的,一般是低调进行。一但被曝光,立即受到千夫所指,口诛笔伐……
“难啊。”
看到朱罗经落寞的身影,方元心中暗暗一叹,忽然快步跟了上去。等到走了一段路程,他才开口叫唤道:“朱师傅。”
方元叫了两声,朱罗经才反应过来,回头一看,表情有些迷惑:“是你……有事?”
“总不能开口就借手机吧,好歹也要寒暄两句。”霎时,方元和煦笑道:“朱师傅,刚才听见你提到引水补基,我挺好奇的,能给我说说吗?”
“你想知道?”朱罗经上下打量方元,然后摇头道:“说了你也不懂。”
“未必。”方元淡笑道:“据我所知,引水补基应该是风水学上的一种补救措施,有引沟开圳、挖塘蓄水、开湖、筑堤坝、造桥等各种方法。其目的就是让残缺不全的风水形势,达到最为理想的状况。”
“咦?”朱罗经愣住了:“你真懂啊。”
“知道一些。”方元笑道:“我记得古代风水书籍上,就有一些典型的案例。比如说将村中一处泉扩挖成月塘,以储内阳之水而镇丙丁之火。又比如说,因为村外来水躁急,则开挖湖塘,缓冲水势,储中阳之水以避邪。”
“这些应该算是比较常见的例子,更是引水补基,改造风水的典范。”
说话之间,方元话峰一转:“不过这村子,好像没有什么来水、泉眼吧,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朱师傅又打算怎么引水补基?”
“你也是罗经师?”朱罗经有些惊喜交集。
“……算是吧。”方元点了点头,毕竟同行好交流呀。等下借手机打电话,肯定不会被拒绝,说不定还能顺便借点路费,回头双倍奉还。
没错,方元就是在打借钱的主意,不然也不会舍弃一帮村民,直接追上来了。
方元脾气温和,但不代表他没有火气。泥人都有三分火性,更何况被人扔到荒野郊外,坑了一把,他真的很生气,不想联系房东升了,而是想直接返回南京。
他已经盘算好了,等下联系上包龙图,就向朱罗经借点钱,或者借他的银行账号,让包龙图打钱过来,然后立马走人。
带着这样的想法,当朱罗经热情邀请方元到自己家里作客的时候,他自然不会拒绝,欣然跟去。绕行了两三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说起来,朱罗经居住的环境,非常不错。粉墙黛瓦,参天大树掩映,枝繁叶茂的树冠,就好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把半边房子遮盖起来。人走进房子,顿时感觉一阵阴凉,烈日酷暑马上消散了大半。
当然,方元是行家,自然更加清楚,消暑的功劳,一半在树荫,另外一半在于房子本身。这是一栋很普通的泥瓦房,但恰恰就是由于泥瓦结构,才有避暑的功能。
实事求是的说,再豪华的现代化水泥建筑,从避暑的功效来说,远远不及普通老百姓家的泥瓦房。这不是在故意贬低水泥建筑,而是事实。
毕竟水泥建筑,那是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以砖头堆砌起来。这样的建筑,在烈日的暴晒下,导热极快,但是散热却很慢。时间一长,就好像是火炉烤箱一样,让住在屋里的人苦不堪言。
与之相反,泥瓦房是由泥砖砌成,泥制的砖头非常笨重厚实,而且能够吸收热量不散发,再配合屋外的几株大树,简直就是能够调节温度的天然空调。
对比之下,泥瓦房无疑是更合适人类居住。可惜呀,人类向来有自虐的倾向,对于好东西往往容易视而不见,倒是很喜欢中看不中用的事物。
此时,把方元引到屋里大堂,朱罗经不好意思道:“家里简陋,你就将就一下了。不要客气,随便坐。”
方元环视一眼,只见厅堂收拾干脆,旁边是个柜子,里面摆了碗筷。中间是桌子,四周围了一圈凳子。这也正常,在乡村之中,厅堂不仅是招待客人的地方,更是餐厅。现代的一些商品房也一样,客厅餐厅相合,也不再另外区分。
在朱罗经的招呼下,方元找了个凳子坐下,然后笑道:“朱师傅,你不用客气才对……随便倒杯水就好,茶就不必了。”
“没事,很快!”朱罗经手脚麻利,暖壶有现成的开水,茶盒也在旁边,用开水洗了下杯子,再抓了点茶叶放到杯中,然后用开水一冲,干枯的茶叶立即飘浮起来。
不久之后,如针一样的茶叶,在开水的滋润下,无声无息舒展开了,一缕香就飘逸出来。这就是徽州本地著名的茶叶,黄山毛峰……rs
.全部章节




宅师 第416章 重塑风水,福泽一方
. .
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徽州黄山一带,又称为徽茶。由于新制的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所以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据说贡品黄山毛峰,会在每年清明谷雨时期,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之后,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所以有黄金片的美称。
这种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最重要的是茶汤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自然是茶中名品。
当然,朱罗经冲泡的黄山毛峰,肯定不可能是贡品,而是最普通的等级。但是再普通的茶叶,只要滋味出来了,也能够消暑解渴,让方元感到十分满意。
泡了茶,朱罗经也坐了下来,探问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方,方圆的方,单一名元字,元帅的元。”
此时,屋外有树荫遮挡,厅堂气息十分清凉,又喝着滋味不错的茶水,方元感觉到一阵悠然惬意,心中的火气也慢慢地敛去了,心平气和,有问必答。
“好名字。”朱罗经赞许起来:“没有想到你年纪轻轻的,居然也对罗经之术有研究。”
“略懂,略懂。”方元笑道:“偶尔读了几本书,知道一些理论罢了。”
“不错了。”朱罗经叹道:“十里八村,也有一些罗经师,但是我和他们聊天,他们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做引水补基。唉,连你都不如,半吊子的水平,就敢替人择吉卜凶。罗经师的名声,就是被他们给败坏了。”
“咳……”方元安慰道:“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各行各业,都是差不多的情况,鱼龙混杂啊。”
“我知道,但是不甘心啊。”朱罗经忍不住诉苦道:“刚才你也看到了,他们宁愿举行浩大的求雨活动,也不相信我的话。”
“真是在求雨呀?”方元错愕道:“我还以为在宣扬风俗文化呢。”
“什么风俗,那是在白费力气。”朱罗经悻悻道:“他们有这闲工夫,不如跟我上山挖地,搜寻泉眼……”
“泉眼?”方元一怔:“什么泉眼?”
“一个能够灌溉四方,形成河流的泉眼。”朱罗经表情一正,认真道:“据我研究,在我们村子后头的山上,肯定有一个大泉眼。只要找到泉眼挖开,肯定能够解决村子的旱情。”
方元一听,脸上自然露出几分怀疑之色。
“不相信?”朱罗经急忙道:“我有证据的。”
“什么证据?”方元有些好奇。
“你等着,我马上去拿。”朱罗经兴冲冲而去,不久之后就捧着几本装线书回来。可能是憋得很久了,难得有人聆听他的看法,他也很想倾诉一番。
“你看看,这是我收集的资料。”
这个时候,朱罗经翻开一本书册,示意道:“建村,就是我们村子,山环水绕之地也;两山对峙,涧水环匝村境;狮象把门,园林锁口……”
朱罗经一本书册一本书册的翻开,每一页他都细心折页标记出来,很容易找到他需要的内容。而且每一句内容,都表明这村子原先水源充足,有河流经过。
当然,这也不代表什么,毕竟原先有江河,后来枯竭断流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并不能说明这江河,一定与泉眼有关系吧?
“朱师傅,这些江河水流,是在什么时候消失的?”方元问道,小心翼翼提醒:“而且这又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河流与泉眼有关联呀。”
“不急,你再看看这个。”
适时,朱罗经拿起最后一本书,示意道:“你这这句,建村有山,山中泉水甘冽,以烹黄山野茶,滋味甚醇!”
“我找人问过了,这是明代徽州的文人笔记,当时的黄山茶,还没有形成毛峰这个品牌,所以称为野茶。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村子山上,根本没有什么泉水。”
说话之间,朱罗经确信道:“所以我肯定,原来山上肯定有泉水,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泉水断流了。只要重新找回泉眼,再引水下来,一定可以恢复之前村子山环水绕,涧水环匝村境的盛况。”
“咳,朱师傅好想法。”方元违心称赞道,却感觉朱罗经列举的证据,有些牵强了。
好吧,就算村子的山上,真的曾经有泉水。但是泉水断了就断了,也不能说明在山上另外还有一个泉眼啊。尽管有这个可能性,但是从逻辑上却不怎么说得过去。
“我知道,你还是有疑虑。”朱罗经仿佛能够洞察人心似的,忽然起身道:“你跟我来,我还有其他证据。”
“嗯?”方元一怔,不过有求于人,他也不好推托,只能跟着朱罗经走了出去。
朱罗经一边引路,一边说道:“我们村子,总共有九口井。村外有五口,那是用来浇灌田地的,村里有四口,其中有三口用来洗衣洗菜做饭,剩下一口用来饮用!”
“分得这么细。”方元有些惊讶。
“因为九口井中,有八口井的水质不怎么好,略有些浑浊。”朱罗经沉声道:“只有饮用的那口大井,水质非常的清澈,甚至有点儿甘甜。”
1...6970717273...3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