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一品江山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三戒大师
杜清霜又名三十六名倭女进来。按照陈恪‘身边只用海外人’的意思,她们将负责主人们的日常起居。
阿柔和阿彩,为主母们介绍了每个人的名字,然后率众一起行礼,经过半年的调教,她们已经与汉人女孩无甚区别,但仍保留着无条件的顺从。
“她们三十六人,由你们重新分配。”陈恪看看小妹和月娥道:“我无条件服从。”
倭女们下去后,府上的家丁、婆子、厨子、车夫、杂役等二十人上前,也挨个介绍了自己,然后行礼退下。
这时候,外面只剩下左建德,周定坤和十八管事了。
杜清霜请他们进来,然后掩门出去,防止有人偷听。
“拜见夫人。”这二十人并非宅中之人,而是在外负责打理陈恪的产业。陈恪如今全部精力,都放在政事上,已经无暇去过问这些事了,于是借着婚礼,召集十八管事进京,将小妹和柳月娥推到前台。
其实,府上的事情,杜清霜便一直打理的井井有条,陈恪也有意让她继续管下去。日后小妹和月娥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这些产业上。
对此柳月娥表示抗议,她对这些玩意儿没兴趣,陈恪不置可否,只让她先跟着听听再说。
一赐乐业人不愧是天生的商业民族,陈恪走到哪里,他们便将他的生意做到哪里,不知不觉中,已经构建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了。
于是,众人开始自我介绍。其中,左建德和周定坤是南北珰头,一个负责汴京以及北方的产业,一个负责南方的生意。
十八管事中,有九个一赐乐业人,九个蜀人,蜀人都是忠诚可靠青神财团的子弟。陈恪的每处产业,都是由一个一赐乐业人和一个蜀人共同管理。
李德用和陈鉴代表陈恪,在汴京钱号行使权力。
白文勇和周成代表陈恪,在四海商号行使权力。
周定乾和蔡守忠掌管钦州港的建设。
左成业和陈杉,负责佐渡岛的建设。
李成业和柴师德,在耽罗开设商号,负责与高丽、日本的贸易。
白毅成和陈思齐,负责大理东川城的铸铜场。
周德思和李伟,负责大理城的一系列生意。
李敬思和钱祺祥,负责与辽国的生意。
周唯和赵守才,正在筹备汴京球市子生意……
~~~~~~~~~~~~~~~~~~~~~~~~~~
“我们家这么多生意?”柳月娥光听名号,就觉着头晕脑胀:“那我们有多少钱?”
“回禀二奶奶,我们刚刚进行了核算,”周德坤回禀道:“按照大人所授的会计方法,资产总额约一千一百三十万贯,负债总额一千三百万贯,因此我们的所有者权益,是负的一百七十万贯。”
“啊……”柳月娥好歹跟陈恪混过几年,知道负数、也知道资产负债表是什么意思,登时傻眼道:“这么说,我们其实已经破产了?”
“可以这样说。”周德坤苦笑道:“不过也没那么糟。”
“因为我们的借贷,大都是长期债务。”左建德道:“只要汴京钱号不提前抽款,”说着他看看陈恪道:“只要从现在开始精打细算,提高利润,还是可以支付利息的。”
陈恪知道,这是财务官们,表达对自己大手大脚的不满呢。不好意思的笑道:“节约是应该的。”
“必要的开支,自然还是要保证的。”周德坤也趁机讨伐起来:“但是有些不必要的开支,大人还是能省就省吧。”他对陈恪花五万贯,给苏家买豪宅,并将一部分青神财团的股权,和十三行铺地产送给柳家一事,一直很不满意。创业艰难,正是要节流之际,这位大爷却扮善财童子上了瘾。
不过事关两位夫人,他也不敢多说,只好跳到下一节:“还有,盲目扩张也要不得。贪多嚼不烂,反而会把人噎死。属下不怕得罪在座的诸位,你们现在掌管的生意,确实都有好的前景,但不该一起搞,应该有先有后……”最后他决定拿自己的属下开刀道:“比如搞那个球市子,我就很不同意,一下投入那么多钱,我都没脸去跟李达开口了……”
“诚心诚意的接受批评。”陈恪苦笑道:“只是有些生意,是机不可失,有些生意是不得不做。你比如这个球市子,是那位提出来的,我能不做么?”
“大人这个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脾气,”周德坤苦着脸道:“让属下压力很大。”
-----------------------分割-------------------------
还有一更。(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全部章节





一品江山 第三三七章 失蹄唯退后(上)
. .
( .) -
中国自古重农轻商,但在宋朝,人们对商人和商业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宋朝人很有些不重门阀重财货的拜金主义。( )又赶上一个国不扰民的好时代,商人赚钱容易,生活过得富贵。商贾大者,衣必文采,食必粱肉。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执,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地位不比官员差到哪儿。
经商的结果这么好,现在又不歧视商人了,谁不愿意经商?就连本来不耻与商人为伍的士大夫们,自己反而作起商人来了。不信你走到街上看看,就会发现诸如盖防御药铺、楼太丞布庄铺、张学士诸子史书籍店等等,他们丝毫不以经商为耻,反而拿自己的官职,给店铺做起了招牌。
朝廷虽然不喜食禄之家,与民争利,但整个社会已经商业化了,商人子弟登科者比比皆是,不可能因为一个人考中进士,就勒令整个家族生意关张。何况中低层官员的俸禄,在汴京委实不够养家,朝廷又没能力给涨工资,只能对官员家庭经商,只能采取不鼓励、不反对的默许态度。
但对于高官厚禄者,不许与民夺利,这一条还是有约束力的。满朝公卿的直系亲属,是不会去经商的……不过朝廷是不禁止官员入股吃利的。所以谁家都有几个富商大贾的‘远房亲戚’,随便入点干股,每年就能坐享巨额分红。
陈恪虽不算高官,但已是万众瞩目。绝对不能再沾商业了。其实他早就不参与任何经营了,包括旗下的这些生意,在官府注册的东家、掌柜,都与他没有任何亲属关系。陈恪只是参股其中罢了,绝对不占大头。
说这是无奈之举也好,是陈恪的战略也罢,总之这种自己出钱让别人当老板的玩法。却也保证了十八管事不会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因为生意本来就是他们的。
所以陈恪对巨额的债务问题,并不太担心,因为一来。他并没有真正出钱,而是从汴京钱号贷款出资,债务人也不是他。而是各家商号本身。所以十八管事会比自己更着急,肯定尽心竭力、把生意做大做强,争取早日摆脱巨额债务。
而且他不担心控制的问题,因为通过复杂的股权设计,只有青神财团和蓝帽商会同时反对,他才会失去决策权。如果一个决定,会让自己的两套铁班底都反对,那么这肯定是个坏主意,不去做也罢。
陈恪相信,以这种设计搭建的战舰。有一赐乐业人掌舵,有青神财团的人监督航向,不需要自己再做什么,便能在这个商业时代乘风破浪、前程万里。
至于小妹和月娥的工作,无非就是盯好自家的钱袋子。以免出现青神财团和蓝帽商会相勾结,自己却毫无所觉的情况。算是给他的设计打上最后的补丁。
~~~~~~~~~~~~~~~~~~~~~~~~~~~~
处理完了后顾之忧,陈恪终于可以轻装上阵,大干一场了。
“所谓大干一场,只怕又要花钱吧。”周定坤都笑不出来了:“大人,你那天刚保证了。不会乱花钱的。”
“可你也说,该花的钱不能省。”前书房中,陈恪笑眯眯道:“你是这么说的吧?”
“是……”周定坤苦着脸道:“先说说要干啥吧?”
“嗯,”陈恪点点头,拉一下手边的垂线,陈信便走进来问道:“大人有何吩咐。”
“沈先生来了么?”陈恪问道。
“来了,正在前厅等候。”
“快有请,”陈恪说着又站起身道:“算了,还是我去吧。”
他快步来到茶厅,沈括听到有动静,赶紧起身施礼道:“下官拜见大人。”
“存中兄,让你久等了。”陈恪走过去,亲热的拍拍他的肩膀道:“不过你也让我久等了。”
“惭愧……”沈括尴尬的笑笑道:“下官不当人子。”话说去岁离开大理时,陈恪本想把沈括弄到京城做官,无奈他审时度势,拒绝了陈恪的好意,以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不过他的理由倒也充分……他说自己深切体会,在官场上,进士才是硬道理。所以暂时不准备再做官,想专心用功两年,考出个进士来再说。
陈恪自然不好说什么,只是嘱咐他,有暇的时候,多看看自己给他的那些书,另外还请他帮了个忙。沈括对陈恪是有感情的,说两人惺惺相惜也不为过,因为不想惹麻烦,拒绝了对方的好意,便已经深感内疚了,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用了八个月时间,沈括将陈恪拜托的事情办好,本想借着参加婚礼的当空交给他。谁知在路上却因病耽误了几日,等赶到京城时,婚礼已经结束五天了……这就是陈恪说,你让我久等了的原因。
“好久不见,怎么生分了?”陈恪把臂将他让到书房道:“咱们里面说话。”
两人在书房落座,周定坤在一旁陪坐。因为多了个人,而且长得非我族类,沈括有些不知该如何说起。
“这位是我的好友周先生。”陈恪为他介绍道:“他的兄弟,就是周定乾。”
“哦。”沈括和周定乾没少打交道,一下子明白了。既然那周定乾是陈恪的心腹,这周先生肯定也没问题了:“幸会幸会。”
三人寒暄几句,陈恪便打破闷葫芦道:“存中兄在信里说,活字印刷已经大大改进,我找了个财主来,你跟他说说,到底有什么进步,要是能打动他,周兄就买下你的设计,在汴京开办活字印刷场!”
说起活字印刷,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就诞生在这个时代。但任何一项发明,在问世之初,都可能要经历无人喝彩的局面。当陈恪问身边的人,知不知道有活字印刷术时,无一例外,得到的都是否定答案。
但陈恪清楚记得,毕昇就是这个时代的人,而且年纪很大了,应该已经发明出这项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所以他一直觉着,把活字印刷推广开来,自己责无旁贷。
当他有了足够的力量时,便命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毕昇。然而关于毕昇的生平事迹,史书无考,只有沈括在几十年后写成的《梦溪笔谈》中有记载……
且沈括只描述说,毕昇是个布衣,籍贯及生平一点都没有交代。所以还是等于没说,陈恪还是得大海捞针。
不过他相信,既然是布衣,就不存在吃饱了撑的,纯属因为爱好而研究印刷术的情况。所以毕昇肯定是在印刷行业工作的。只有熟悉印刷技术的人,才会意识到雕版印刷术的缺点,从而试着去改进。
只是宋朝文教大兴,全国每州每县都有印刷作坊,想要找到这个人,还是得大费周折。
直到去年冬天,才在蕲州英山县,找到了这位生时籍籍无名、死后光耀千古的大发明家。可惜毕昇已经去世六年了……
不过幸运的是,毕昇并没有将他的发明带到坟墓里,而是无私的传给了他的弟子王大山。
于是陈恪派去的人,将王大山,并全部工具带到了东川城去。
陈恪马上命他制作活字,王大山便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一枚枚泥活字便造好了。
当时陈恪捧着这些泥活字,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的优越性,实在高出太多了,有了这小小玩意儿,他就能深刻影响宋朝人的思想!
但是试用的结果,却浇了他一头冷水。事实证明,活字印刷的质量不如雕版,泥活字又不能使用太多次,于效率上的改善也并不显著,成本降低也很少。
见他反复吹嘘的神奇技术,就这么个效果,沈括苏颂等人都大为失望,陈恪却坚持道:“活字印刷肯定要比雕版印刷强,就算是泥活字,当印刷数量上去后,好处也会显现出来!”
因为雕版印刷的缺点,实在太大了,一是,刻版费时费工费料,每一页都需要刻印一版,就算差一行字,也得重新刻板。所以刻板工人的数量和熟练程度,直接限制了出版业的发展。
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一本论语的雕版就需要一屋子。一个印书社,能有几十本书的雕版,就算巨头了。
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这三点活字印刷正好可以克服。
至于活字印刷本身的问题,陈恪一点不操心,因为他有沈括和苏颂。这两位千古卓绝的科学家、发明家,可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而且他也有大体的改进思路——一个是高级的铅活字,一个是初级的木活字。从泥活字到这两种活字,理论上没有什么障碍,关键是看他们能不能把理论变成实际了。
陈恪将铅活字的任务交给了守着铸造场的苏颂,木活字的任务,则交给了沈括。
------------------------分隔--------------------------
年前保证更新,要累死人了……求几张月票安慰一下。(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全部章节




一品江山 告知
. .
-
我说昨天怎么那么不舒服,原来是出去买年货的时候感冒了,昨晚难受了一宿没睡着,今天一天肠胃不适、手脚冰凉、浑身难受。白天只能躺下休养了。本打算好些了就开工,但一直到现在,身上才有劲儿了,这就开始写,一章还是要写出来的。
-rq!!!
.全部章节




一品江山 第三三七章 失蹄唯退后(中)
. .
-
陈府书房中,沈括谈起了他的研究成果:
“经过下官和王大山实验,发现木活字确实比泥活字要结实耐用,而且取材比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简单迅速,是可以将活字印刷发扬光大的。但缺点是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沾水后容易变形,且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这几个月来,下官实验了不下百种木料,最终选定用棠梨木来刻木活字。因为这种木头纹理够细密,又韧又硬雕刻起来方便,而且不出水,能保存很长时间。算是很理想的材料了。”
说着他从随身携带的褡裢中,摸出几根木条,分给陈恪和周定坤道:“这就是棠第三三七章 失蹄唯退后(中)梨木,经过日晒雨淋自然干燥之后,遇水不容易变形。就能用来做字模了。先是锯成一条条的,然后做成小的字模,然后就可以在上面写字雕刻了。”
陈恪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下,也看不出什么端倪,便笑道:“你觉着,这种木活字印刷,能比雕版快多少?”
“恕下官直言,怕是快不了多少。”沈括摇摇头道:“活字固然较之雕版便利数倍,然仅以活字排版,只怕用处也不会太大。卷帙浩瀚之书,一面排版,一面印刷,稽时既久,活字必不足用,其不便一也。印竣之后,售罄再印,又需重排,其不便二也。雕版则无此二弊,是活字未必胜于雕版矣。我想,毕升之泥活字未能发扬光大。或为此二弊所致。”
“是这个理。”陈恪点点头,自己之前过于迷信所谓的‘四大发明’了。他笑望向沈括道:“不过存中兄肯定有办法的。”
“下官也无良策,”沈括道:“无非折中尔。”
“折中?”陈恪笑道:“怎么讲?”
“就是将活字和雕版结合起来。”第三三七章 失蹄唯退后(中)沈括道:“雕版之不便,主要在于雕刻费时费力,其余都还能克服。”顿一下道:“所以下官便设想,能不能改成与直接印刷完全相同的活字版,再将其复制成雕版。这样。虽然多了道工序,却可以克服活字与雕版,两者最大的不便。”
“好主意。”陈恪点头道:“存中兄这个思路很好啊。只是不知,实际效果如何?”
“下官试验了用胶泥拓印下来,然后再浇铸成铅版。效果令人满意。”沈括以科学家的严谨,吹毛求疵道:“但是这样一来,泥版必碎,只能一次性使用,无法保存。而铅版一经损坏,亦无法再行浇铸。要重印,则需再重新排版,还是不能尽善尽美。下官想寻找一种,能反复浇铸铅版而不破碎的办法,只是还没有头绪。”
“这就很好。”陈恪却已经知足了:“泥版易碎。我们就在排版之后,多拓几个么,不费多少时间的。”
“那样比雕版更占地方。”沈括苦笑道。
“岂能尽如人意。”陈恪摆摆手道:“你继续研究,周员外先用这个法子印着。等到有了新法子,咱们再更新技术就是。”
“也好。”沈括感到陈恪的急迫。遂又道:“下官还琢磨出一种排字架。以日常所见的三十本书为依据,将文字按使用频率分为十五类。再将这十五类文字归纳、划分为常用字、备用字和罕用字三大类,搁放在三角架上。三脚架分左、中、 右三部分。其正面居中设二十四盘,这二十四盘又分成上、中、下三层各八盘,中八盘装常用字,上八盘和下八盘装备用字;两旁设六十四盘。装罕用字。各类活字均以大人《字典》的 ‘部首检字法’分部排列。排版时,拣字者于中站立,就架取字,颇为便利,可以大大提高活字排版速度。”
“不愧是存中兄。”陈恪赞许的拊掌道:“你的方法,已经大大出乎我的预期了……沈括答应等印刷作坊走上正轨再离京,陈恪便安排他在家里住下。沈括犹豫的片刻,还是吞吞吐吐道:“下官还是住驿馆吧,大人新婚燕尔,我不便打搅。”
陈恪虽然说‘不碍事’,但沈括还是坚持去住驿馆。陈恪无奈,只好放他离去。
“这个人,似乎不想跟大人走得太近。”沈括走后,周定坤有些不爽道。
“正常,这时候,稍理智些的家伙,都会跟我保持距离的,”陈恪却不以为意的笑道:“只是,这世上只有我能欣赏他,给他施展才华的平台,所以他还不能和我划清界限。”说着看看周定坤道:“对他的发明创新有何看法?”
“这位沈大人,果然是少有的奇才。”周定坤道:“其发明机巧之处,令人赞叹不已,”顿一下道:“可就算咱们凭着这门技术,一统汴京的出版业,又算得了什么呢?”周定坤只对大额的海外贸易、金融生意感兴趣,出版业那点薄利,实在入不了他的法眼。
“凡事不能只算小账。”陈恪摇摇头道:“这件事,关乎千秋万代,不计成本也要做好。”
“那好吧。”周定坤毕竟只是个账房,具体怎么办,还得听老板的:“我明天就去收购一家印刷作坊,给沈大人折腾去。”
“一家不够,起码十家。”陈恪却摇头道。他设想的,是一个几百人规模的大型印书工厂,有字模车间,有排版车间,有校字员,有印刷车间、有装订车间,合理分工按流水线作业。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不二法门。
“大人还真打算,一统汴京的出版业?”周定坤苦笑道:“这下削减开支的计划,又泡汤了。”
“时不我待啊,老周。”陈恪站起身来,对自己的心腹,道出了此中真意:“人要成事,需要有机遇,但是机会稍纵即逝,把握不住的话,再想起势就难了。”
“大人是想,将《尚书伪经考》印出来?”周定坤恍然道。
“是。”陈恪点点头道:“辨伪这档子事,光靠在经筵上讲,是无法深入人心的。还是得把考证印成书,让天下读书人来审视。只要我禁得起审视,那被我批驳的《尚书》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这个,传统的雕版印刷,完全可以胜任。”周定坤道。
“我要趁热打铁,后续还会发表一长串的文章,”陈恪摇头道:“日后,还要办报办杂志,雕版就太慢了。”
“大人……”周定坤见陈恪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好像要埋头苦干,不解道:“你怎么改作学究了?”在他看来,陈恪的性格,应该是喜欢风光排场的,与学究格格不入吧?
“我问你,”陈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们一赐乐业人千年流亡,为何没有消散,反而愈加团结?”
“因为我们有拉比,有《圣经》。”周定坤肃容道。
“对。”陈恪颔首道:“犹太教的教义,诠释了一赐乐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教育下长大的民族,自然会产生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自然不会被苦难击败。”
“大人果然见识非凡。”周定坤闻言无比佩服道:“这层道理,我长这么大都没想到过。只怕这就是摩西创造犹太教的目的吧。”说着瞪大眼睛道:“大人是要立教?”
“有这样的想法,”陈恪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道:“汉儒衰微后,佛道思想猖獗横行,为害我华夏不浅。故而本朝才重新重儒尊儒,意图凝聚人心,拨乱反正。然而孔孟毕竟离我们太远了,汉儒的那一套,也早被证明行不通了,所以我宋儒一直想重注经典,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大宋的思想体系,如今正是各家争鸣,群龙无首之际,我为何不能争一争?”
“窃以为,他们那套都不怎么样,根本肩负不起重塑我大宋子民的重任。故而我虽然讨厌作学究,但为一振我华夏人心之颓势、也责无旁贷!”
1...195196197198199...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