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华娱之光影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祭使霍雍

    既然之前那九十九拜的事情都都完了,现在自然也就不差这一哆嗦了。

    反正李墨已经交代了宗帅,让他在公司法务部找专人负责叶柠从旺达集团离职的相关事宜,务必要好好研究研究叶柠当时所签订的违约金条款,虽然没必要替公司生前,但是也不能完全由着对方狮子大开口。

    随着李墨与叶柠就从旺达集团离职的事宜逐步推进的时候,另一方面也传来了李墨一直在等待的好消息:墨龙传媒的合作方,来自于西疆的天山电影制片厂,也已经以主筹备方的名义,将《书剑恩仇录》系列电影的修改后剧本发给了主管电影剧本审核的电影审查委员会。

    作为天朝电影相关审核的关键部门,电影审查委员会的成员其实并非都是来自于广电的在职人员,他们更多的是来自于各行各业,这也是为了保证在剧本、电影审核的时候,参评人员构成比较多元化的缘故。

    但对于某些专业性更强的领域,还是来自于影视传媒行业的人员更有发言权一些。

    当然,这种人员构成主要也是为了保证在遇到某些比较专业的问题时,评审委员会给出的意见能够相对专业一些。

    毕竟,在各行各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不专业’已经成为了最强的嘲讽利器。

    张宪民便是这样一位有专业背景的评审委员。

    在不参与电影审查的时候,他的本职便是帝都电影学院学院的一名教授,在剧本改编等方面算得上是国内编剧行业的前辈之一了。

    这次的《书剑》系列剧本审查,他自然也成为了担纲主审的几位委员之一。

    虽然张宪民不是这些主审委员中最有资历和权威的一个,但他却是其中专业性最强的一个,如果能够影响到他的意见,那么至少在专业性的问题是,《书剑》系列应该不会受到太多的刁难。

    和之前在金鸡奖评奖前进行公关一样,墨龙传媒这次也提前准备了张宪民和几位主要的相关评审委员的资料,经过仔细筛选之后,最终才选定先由张宪民身上打开突破口。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薛晓璐和宁昊的校友,更是因为他所在的帝都电影学院在评审委员会内部的人脉关系,更是因为张宪民不仅长于编剧,而且近年来还经常在影视剧中出演角色,算是和娱乐圈最为贴近的一位,用商业化之类的说辞对他进行说服,也比较容易找到共鸣点。

    应薛晓璐和宁昊的邀请,张宪民如期来到了双方约定的见面地点。




623章 不谈利益谈艺术
    作为一个演员,张宪民其实并不算成功。

    虽然他入行的时间很长,但真要说最为拿得出手,知名度也最高的作品,也只有楼烨那部导致他禁止排片五年的作品《颐和园》而已……

    在那里面,甚至都没多少人注意到张宪民到底演了个什么样的角色。

    说老实话,即便李墨专门跑去翻看了一遍《颐和园》,他也没在里面找到任何一个角色能和张宪民这个名字挂上号的。

    ……当然,说不定人家追求的只是亲自参与电影的快感,毕竟……人家的正牌工作是编剧嘛。

    好吧,我实在是编不下去了,张宪民这家伙前面半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混了个帝都电影学院的副教授,编剧,导演,演员,这几个行当他都有涉及,可问题是所有涉及的领域里,张宪民都不算是混出了头,可以说,他的前半辈子就是典型的干啥啥不行……

    要是按着李墨平时的交际人群,他是绝对不会和这样的人有什么往来的。

    要不是薛晓璐和宁昊都说这位是出了名的好说话,而且在评审委员会里的风评也比较不错,李墨才不会跑这一趟呢。

    上午十点半,当李墨带着冯文走进越好的那间茶楼包厢时,出现在他面前的并不只有张宪民一个人,而是包括他在内的三个人。

    要不是旁边还坐着薛晓璐和宁昊,李墨几乎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李导,你来啦,快过来坐。”

    作为今天这次会面的组织者,宁昊倒是颇有点自来熟的意思。

    不仅主动给李墨打了招呼,而且还不露痕迹的朝李墨使了个眼色。

    看起来,似乎是原本的见面出了点意外情况,不仅见面的人变多了,而且似乎在无形中连露面的人级别也变高了。

    至于为什么李墨能够判断出对面那两位的级别比较高?

    很简单啊。

    但凡是与政府部门有关的事情,几乎十之**都是年龄与资历成正比的。

    年纪越大,说明他在这个部门里的资历越长,而资历越长,通常情况下都代表着他在这个部门里的威望和影响力比较大。

    张宪民不过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旁边的那两位,年纪最轻的一个,至少也是朝六十岁奔跑的节奏……

    非常明显,今天多半是张宪民在见面前不知道干了什么事情,惊动了与剧本审核相关的两位前辈……

    正常情况下,审查委员会只会向送审单位通报审查结果,压根就没有听取送审单位当面说明这个程序,不过据李墨估计,可能是这次《书剑》系列的剧本题材如他担心的那样,在目前环境下偏于敏感,但是送审单位又太有分量,再加上正好送审单位约了张宪民见面,所以审查委员会干脆顺水推舟,利用这次私人见面,算是提前进行一次预审……

    如果对面那两位能够听到李墨的心声的话,估计一定会惊呼出口。

    实际上事情也的确和李墨所推断的差不多。

    作为天朝影视剧审查的直接部门,随着近年来影视市场化脚步的迅猛发展,其实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来自于各地方省级制片厂所呈报的商业片剧本了。

    而位于西疆省的天山电影制片厂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送审的商业片更是凤毛麟角。

    事实上,在这次的《书剑恩仇录》之前,天影厂上次送审商业片剧本,差不多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张宪民甚至还在学院里混着当讲师呢……

    这次天影厂送审的《书剑》系列,虽然已经将时代背景做了修改,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了一个混乱的,诸国并立,全无正统可言的时代,并且将红花会改换了名字,但审核委员会的这些人,可都是见多识广,吃过看过的主,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没怎么费功夫便看出来了,这个剧本就是根据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改编的。

    这可还得了?

    虽然金庸本人在作品中对少数民族基本上不持主观立场,只是在小说中根据当时清初的社会现状专门提出了满汉矛盾,甚至还在《书剑恩仇录》中写入了陈家洛最后皈依绿教的情节,但放到如今的情况下,却难免有人会胡乱联想。

    胡乱联想不可怕,可怕的是万一上级部门认为是审查委员会的不作为纵容了这种倾向,那他们可就太冤了。

    于是乎,即便李墨曲线救国的让天影厂来送审剧本,但针对这个情况,委员会内部还是自然的分成了两派。

    一派自然认为有天影厂作保,剧本又进行了修改,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可以予以放行;

    而另一派则坚持认为不管送审制片方是谁,也不管怎么修改,终究都是掩耳盗铃的举动,不行就是不行;

    恰好此时,原本是无可无不可的张宪民与制片方的人约了见面,于是两派干脆分别派了一个人跟着张宪民出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见面的人数一下子变成了三个。

    刚好是支持,中立,反对各一个……

    ……不得不说,《书剑恩仇录》想要搬上银幕,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李导,快过来坐,”宁昊首先站起来招呼了一声,“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郑洞天郑老,他也是我在帝都电影学院时的老师,我国著名的摄影大师,旁边这位是王国林王老,他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前辈,我也曾经受到过他的照顾,最后这位是张宪民张哥,他是我在帝都电影学院的学长……”

    ……得,原本的主客张宪民,由于有了这两位大神,彻底变成了陪衬。

    即便李墨和张宪民不熟,他也能从对方的表情中看出尴尬和难堪……

    可这事还真怪不得别人……

    谁叫你自己不知道保密呢?

    俗话说,‘臣不密失其国,君不密失其身,’原本可以让张宪民了解一下《书剑》这个项目的情况,然后让他到时候敲敲边鼓,说说好话,顺便再捞点好处的机会,就这样从张宪民眼前溜走了……

    不管是郑洞天还是王国林,即便最后被李墨说服,墨龙传媒也不会为此付出任何明面上的代价的……

    向圈子里的老前辈送钱?

    你确定是好意而不是侮辱他们?



624章 不是难题
    当李墨在那边摩拳擦掌准备舌战群儒的时候,两位‘群儒’其实也一直在审视着刚刚走进包厢的这位年轻人。

    对于我们的名字并不熟悉,不大可能是圈子里的老油条教出来的人。

    对于权威或许会不认同,但是也并不会去故意挑战权威,应该是属于那种有冲劲但是不喜欢出头冒尖博眼球的类型;

    喜欢有挑战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事不可为,应该也不是那种死缠烂打非要有个结果才肯罢休的类型……

    短短几分钟时间,一辈子阅人无数的两位‘鸿儒’,已经基本上够时间在自己心里给李墨勾勒出了一个印象。

    不得不说,李墨的年纪和外形,的确很有欺骗性……

    除开年龄这个硬指标实在没办法伪装之外,其他的方面,其实大部分都是错的……

    对于权威,李墨的态度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什么认同或者是不认同这个层面,所谓的权威在大部分时候,都只是被视作为一种个人意志的延伸,一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拿来使用的工具……

    对于工具,或许某些有‘匠人精神’的工匠会尊重,珍视,但却极少有人会对一件工具表示‘认同’。

    ……除非这位老兄自己本身也是‘工具’的一部分。

    若干年后,当李墨自己足够功成名就,地位也上升到了某种‘权威’的时候,说不定他才会有那么一点点认同……

    但至少现在来说,郑洞天和王国林这两位,对李墨来说,只不过是《书剑》系列通过审核道路上的两位‘门神’而已。

    至于不会死缠烂打就更是差得天遥地远了,诚然,李墨有计划筹拍《书剑》系列是为了能让墨龙在系列电影的道路上有一块招牌,为今后拍摄其他的金庸作品铺路,再顺带着捧红自己的两位枕边人,但如果这次拉上天影厂送审依然被拒,李墨自然也不可能继续纠缠。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电影审查委员会不仅是现管,而且同样也有官方身份,再怎么强大的民营公司,也不可能在官方设定的背景下和他们打擂台。

    不过,电视剧拍什么题材总不是电影审查委员会管得着的吧?

    一次曲线救国不成功,那不代表路线错误,只代表绕的弯子还不够……

    …………

    李墨坐下以后,几个人倒是也没闲聊多久,很自然的就把话题说到了天影厂最近送审的电影项目上,和李墨确认了一下之后,宁昊故作无意的开口问道:“李导,你能说一下为什么会想要拍摄《书剑恩仇录》这个题材吗?咱们公司手上的题材那么多,何必非要劳神费劲的去踩这个雷呢?”

    李墨此时自然能够听得出来,宁昊这句话看似是提问,实际上却应该算是提示。

    这种时候,在这些老派的权威面前,需要的不是与张宪民那种见不得光的小动作和利益,而是确确实实的阳谋,让人说不出反对意见,冠冕堂皇的大实话,而且这些话也不仅仅是用来说服这个小房间里的人的,而是能够广而告之,公开透明的拿出去说服公众和审查委员会的其他人的。

    “其实吧,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要拍摄这种纯武侠类的作品,”李墨调整好状态,一副开诚布公的样子,“最近这几年的电影市场上,小成本现实喜剧和爱情电影才是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类别,而动作电影则基本上都是赔钱亏本了的。”

    李墨这句话毫无可指摘的地方。

    郑洞天和王国林虽然年纪不小,但是作为审查委员会的一员,他们虽然不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是日常送审的电影都是什么类型,他们还是大致知道的。

    随着《泰囧》的大卖,国内的电影制片公司和投资方似乎发现了一块新大陆。

    跟风的,蹭热度的,可谓是层出不穷。

    李墨还清楚的记得,当初他筹拍《唐人街探案》的是,王保强手上已经至少有四、五个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剧本,那段时间的王保强,几乎可以说是谈喜剧而色变。

    他那种惯用的癫狂夸张的演技,甚至让李墨在《唐人街探案》开拍后,也花了很长时间才把他给掰过来……

    看了看几个人的表现,李墨默默的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的同时,继续开口道:“可是,光是依靠小成本电影是无法推动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发展的,电影工业之所以称之为工业,那是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商品,一种由多工种协作完成的产品,既然是产品,那么毫无疑问是投资越大越好了…”

    “可是,电影的投资大小和电影的质量好坏,应该没什么关系吧?”听李墨说到这里,郑洞天突然插了一句。

    “的确是没关系,”李墨点了点头,“但它与电影能带动的相关产业多少有直接关系…

    “西疆我去过,虽然它如今和几十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相对于东部,南部的发达地区,西疆可谓是空有宝山却只能望而兴叹。”

    “当地的旅游,经济,特产品,有很多都还不被外界的大众所知,我们墨龙虽然不能像工矿业企业那样直接参与当地得经济建设,但我们也同样有帮助西疆经济发展的愿望,所以我才希望用电影这种手段,间接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被李墨这篇长篇大论冲击到的不只是郑洞天三人,连早已知道李墨目的的薛晓璐和宁昊也被雷的不清…

    他们头一次知道,一部《书剑恩仇录》居然还能上升到发展当地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上,恍然间,他们感觉自己似乎回到了若干年前,在学校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

    “不仅如此,我认为西疆演员们的发展现状也与它的重要性不符,”李墨见自己的话有了效果,继续侃侃而谈,“这么多年以来,西疆演员里能够打响名号的有多少?我们墨龙这次与天影厂合作投拍《书剑恩仇录》,将肯定优先使用西疆出生的演员作为主角,力争在几年内,打造出两到三位知名演员,这些都是我们联合出品这部电影的初衷…”

    经历了李墨这一连串的语言轰炸之后,郑洞天三人似乎有点晕头转向,隐晦晃了晃脑袋,几个人对视了一眼,由资历最深的郑洞天开口道:“李导的雄心壮志的确令人钦佩,但刚才你所说的那些,能够保证落实吗?”
1...214215216217218...2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