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光影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祭使霍雍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选择的背后,分明代表了艺术电影的衰亡。
作为刚刚收购了星美院线的墨龙传媒执掌者,李墨在某天出门的时候,终于被记者们逮了个正着。
话说记者们也真是没辙了。
王晓帅引爆了这么大的一个爆点,但记者们却发现自己居然没办法让它的热度持续下去。
因为他们找不到下家来持续带热这个新闻。
找某家电影院的经理?
毫无意义!
即便是全帝都,全魔都最大的电影院的经理,他的知名度在全天朝来说,也实在拿不上台面,对于这么大的题材,他们根本接不住。
找某位导演或者是演员?
人家直接一句这是院线的安排,我不了解内情就打发了,你还能把人家怎么滴了?
想来想去,只有找院线的管理者才是靠谱的。
可问题是,想要做到这点,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天影集团的门槛太高,寻常记者连门都进不去;
旺达院线自从叶柠离职以后,大老板一直没决定由谁坐上那个位置,现在旺达院线基本上是靠着几个副总分管单项,然后凭着惯性在进行运转,这些人都眼巴巴的瞅着院线总经理的位置,这当口谁会傻了吧唧的站出来亮相?
数来数去,只有原来的星美,现在的墨龙院线最合适。
虽然记者们不知道叶柠已经差不多巡视完了所有的电影院,即将开始整合,但李墨这么大个目标,找他总是没错的。
于是乎,李墨居然成了这个风口浪尖上,整个院线业内站出来接受采访的唯一一个人。
李墨要是知道自己这次这么拉风,估计他就算是装哑巴都不会出来接这个雷的。
可惜……他是穿越者,不是预言者。
658章 我们不是慈善机构
说实话,李墨其实还真的是非常合适站出来回答电影排片这个问题的人。
因为他不仅是大型传媒公司的总裁,同时也是国内排名前三(虽然目前有点水分,但是至少明面上没有问题)的院线拥有者,而且他同时还是一位导演……
用记者们的话来说,李墨的身份决定了他可以站在更全面,更多维度的地方思考这个问题。
MMP!
还不是欺负劳资和你们的消息不对等?!
不管以后李墨到底有多少次怨念自己接受采访的选择,但至少现在,他并不觉得自己接下来说的话有任何的问题。
由于李墨是以墨龙院线所有者的身份接受采访,所以记者们为了避免李墨也和那些导演、演员一样,一言不合就玩消失,干脆开口就点明了对方的身份:“李总,针对王晓帅导演在微博平台上的评论,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觉得应该算是无可厚非的吧,”李墨斟酌了一下措辞,尽量选择了一些不那么刺激人的话,“站在院线的角度,他们也是需要票房收益来维持日常经营活动的。毕竟,一家影院的员工少则几十,多的上百,还有房租水电设备折旧等等的各项开支,希望多赚钱也没什么不对,毕竟《闯入者》确实不容易被大多数观众喜欢。”
其实要按着李墨的性子,他想说的话应该更激烈一些。
像那种所谓的文艺片导演,拍的东西大多数时候都是被观众看不懂的。
一次两次无所谓,次数多了,观众自然会觉得:我反正看不懂他的电影想要说什么东西,那又何必花钱进电影院去看呢?
万一一次看不懂,难不成还继续花钱就为了看懂不成?
“可是,很多电影业内人士呼吁院线方改变这一现状,他们的观点是像《闯入者》这样的精雕细琢的作品,完全应该配得上更好的待遇,更多的排片量……”
“不好意思,请问一下,你在来采访我之前,是否已经去电影院看过了这部电影?”
这位记者张口电影业内,闭口大声疾呼,李墨已经觉得有点不耐烦了,他直接打断了对方的滔滔不绝,开口反问了一句。
“我?”大概是没想到李墨会反问这样的问题,这位记者有点愣神,稍微停了几秒钟,他才反应过来,开口回答道:“采访……采访结束之后,我回去会看一看的……”
“也就是说,您其实也没看过这部电影了,对吧?”李墨继续步步紧逼。
“是的……我没看过。”
稍微想了想,这位记者还是觉得这会干脆承认比较好,至少,绝对比等会万一问道什么关于电影的问题再被拆穿要好,于是也就干脆利落的承认了。
“所以咯,像您这样因为工作需要,会多看一些片子的人都未必会选择这样的电影,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立场去影响院线的管理者和负责影院日常工作的经理们呢?”
“而且,我觉得那些所谓的‘电影业内人士’似乎忘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文艺电影不仅是在天朝,就算是放眼全世界的各个地方,论及票房和院线排片,它都是不如商业电影的,为什么他们会突然间觉得文艺电影该拿到高票房了呢?”
“可是之前的文艺电影,是取得过票房佳绩的,”这位记者看来也不是完全没做功课,虽然刚才在《闯入者》观看的问题是卡了壳子,但是举例子的时候还是挺顺当的。“像是张一谋导演的《归来》,不就取得了四亿元的票房,还有陈歌已经处于筹备阶段的《妖猫传》……”
“好,我们先来说陈歌导演的《妖猫传》。”李墨微微一笑,侃侃而谈,“据我所知,陈歌导演已经和靖州市政府谈好,打算在当地修建一个仿古唐城,用于进行《妖猫传》的拍摄工作,如果这个计划最终落实,那么我可以肯定,《妖猫传》要么就绝对不是一部文艺电影,要么就绝对会是一部失败之作。”
“投资那么大,如果最终拍成了导演表达个人意志的工具,而完全不考虑观众能否理解,那么毫无疑问,这部电影的失败是可想而知的……”
“好吧,《妖猫传》目前还没有上映,咱们姑且不作为参考,”在心里默默的给李墨记上一笔之后,这位记者接着问道:“那么《归来》呢?”
“说句不客气的话,在我看来,《归来》和《闯入者》,张一谋导演和王晓帅导演,把他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件事,本身就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事情。”
“论导演,张一谋导演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他的地位都远不是王晓帅导演可以相提并论的,论演员阵容,吕中老师我合作过,她当然也是非常好,演技非常棒的演员,但是她的演技仅仅局限在话剧以及一部分电视剧观众身上,和巩莉老师的名气根本无法相比,而且说老实话,两部电影即便从影片质量的角度上来说,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归来》是张一谋导演继《长城》之后的回归之作,拍摄的又是他所擅长的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不管在叙事还是其他方面,都可以算是张导作品中的中上水平……”
“而《闯入者》原本是打算从女主角的心理异变开始层层推荐,最终揭开真相,这个设定本身是没问题的,可是王导却不是个擅长安排心理层面的导演,”李墨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在我看来,王导在拍摄《闯入者》的时候,明显陷入了商业和个人表达之间的抉择陷阱,这直接导致了他在整部电影的表达上不够纯粹,着力点也不够集中,”
“您刚才说他入围了那么多奖项,可是最终,这部电影除了让吕中老师拿到了亚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之外,在电影层面上,并没有取得任何重量级的奖项,我觉得,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虽然我只是墨龙院线的所有者而非管理者,但是对于院线针对《闯入者》做出的排片决定,我是绝对理解和赞同的。从艺术水平上来说,《何以笙箫默》和《左耳》当然不如《闯入者》,可问题是,不管是《何以笙箫默》还是《左耳》,它们在上映前已经做足了宣传功课,就算是我的手机上,也会收到关于这两部电影的各种推介。”
“如果不是王导发了那条微博,连我都不会去专门看一看那部电影,业内人士尚且如此,观众又凭什么会去呢?”
“观众不买单,院线和电影院又有什么理由为王导的这部作品买单呢?”
“说到底,院线和电影院都不是慈善机构,它们的员工都是普通人。大家兢兢业业工作,辛辛苦苦挣钱,他们的工资,奖金乃至于一切的福利,都是来源于电影上映后的院线方分成。同样的上班一天,排片《速激7》和《何以笙箫默》,《左耳》也许可以收获几十上百万票房,排《闯入者》说不定就只有几万十几万,人家凭什么要因为某部电影的精工细作而把自己搭进去?”
659章 漏勺
对于大多数的圈内人来说,王晓帅应该算是个专业能力不错的导演。
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和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都是他的履历上沉甸甸,亮闪闪的两座丰碑。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李墨按照现在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他这辈子都很难有机会染指这两座奖杯。
然而,这两座奖杯也并不能掩盖王晓帅的电影在商业领域的不被观众待见。
原时空的时候,王晓帅在2019年执导的《地久天长》不仅帮助王景春和咏梅双双斩获了柏林电影节的最佳男、女主角两大奖项,在同年的金鸡奖上也同样做到了双封帝后,而且这部电影还被英国的《卫报》评为2019年度的全球十佳。
姑且不说《卫报》肯定这样一部反映天朝特定行政模式的电影是否别有用心,但柏林影展的最佳男女主角,至少说明了在演员表演层面,《地久天长》还是得到了认可的,像这样的电影,论质量应该绝对可以甩《闯入者》九条街了吧?
那么这部电影又是否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呢?
2019年3月22日,从柏林影展载誉归来的《地久天长》正式登陆国内院线。
在国内电影观众大半已经知道这部电影双封帝后的情况下,发行方又投入了3000万左右的资金进行发行推广,而院线方在这种情况下倒是也难得的给了这部电影一个机会。
上映首日,《地久天长》排片量大约在18%左右,虽然不是当日最高,但这个排片体量基本上也与一般的中型成本商业片相仿,甚至可以算是王晓帅电影在院线取得的最高首日排片了,
与它同日上映的,只有《篮球冠军》,《狂暴凶狮》,《乐高大电影2》以及《老师·好》这样名不见经传的电影,之前上映的好莱坞电影《惊奇队长》已经开画半个月,势头早已不再强劲,可以说在上映环境方面,《地久天长》已经足够良好了。
然而结果呢?
《地久天长》上映首周末,拿下2834万元票房;
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喜剧电影《老师·好》在排片量不如《地久天长》的情况下,拿下了8482万元票房;
要知道,《老师·好》里面最有知名度的也就只有一个于谦,那位老兄压根就是个说相声的,而那部电影的导演张栾更是籍籍无名……
可问题是观众就是不买《地久天长》的票。
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排片量给你了,宣传费用到位了,可主流审美的观众就是不吃严肃电影那一套,这难道能怪得到院线和电影院吗?
不好意思,严肃电影没办法获得主流审美观众的认可,这是电影行业内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通行规则!
从2014年以后的几年时间里,随着天朝院线市场的不断发展,每年新出现的电影院不知道有多少,虽然院线市场的规模在客观上的确是扩大了,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代表了各大院线之间的竞争在日益激烈。
原来一个城市可能只有十家电影院,现在忽然一下子多了三四家甚至七八家新电影院出来争抢观众,对于现有电影院来说,自然是生存压力陡增。
人家新影院本来就设备新,环境好,老电影院如果在热门电影出现的时候由于影院经理的决策失误,排了票房钱景不佳的电影,他们的房租,员工的工资乃至于每年的盈利从哪来?
李墨所说的话虽然有点偏激,但每一句都可以说是现实情况的反映,这位记者明显有点急了,“可是,李总,即便是文艺电影投资小,但那也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如果院线经理们在一开始就直接宣判了这样的电影拿不到高排片的话,那么它们岂不是只有亏本这一条路?时间长了以后,谁还会投资拍摄这样的电影?我们国家岂不是就只剩下商业片了么?”
“文艺电影同样需要成本这一点我很认同,”李墨先点了点头,肯定了对方的一部分观点,然后继续开口道:“但如果将收回成本乃至于取得盈利的所有希望都放在院线市场,让文艺电影去和商业电影、甚至于好莱坞大片竞争,说难听点,这本身就是件不自量力的事情。”
“在好莱坞,文艺电影同样面临商业电影的竞争,他们的做法是尽量压缩制片成本,保证电影的质量能够斩获奖项,最后进入线下市场,比如DVD或者是网络平台,通过点播,购买等方式收回成本。”
“王晓帅导演的这部《闯入者》公开的制片成本是两千万元,宣发成本大概是一千万元,虽然按照当前的汇率来说,这部电影在好莱坞妥妥的只能算是小成本,但依照天朝的制片方票房分成计算方式,作为一部文艺电影,《闯入者》的制片成本其实是偏高了的,要知道,当初我的第一部电影《催眠大师》,总成本也不过才两千万元……”
原本这位记者的表情还算是平和,但当他听到李墨的最后一句话时,还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业内但凡是做了点功课的记者,基本上都知道李墨的发家史。
当初他的导演处女作《催眠大师》,以两千万的成本,一千多万的宣发,硬生生啃下了6亿加的票房,堪称是以小博大的经典战例。
而现在,这家伙居然把《催眠大师》拿来和《闯入者》对比,实在是有点……有点……太欺负人了吧?
“王导为自己的作品《闯入者》叫屈,其实在我看来压根就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这部电影如今的情况我觉得是由于以下几个情况综合造成的:制片成本偏高,演员选择只注重了演技,却没有考虑名气对于院线方的影响,最关键的是,王导和他的团队在作品内容又没有得到任何奖项肯定的情况下,贸然投入了制片成本的一半金额进行宣发,偏偏宣发策略的指定又出了问题,太过于强调电影业内人士的专家属性,忽略了广大观众对于电影本身本就存在抗拒和疑虑的现实情况……”
“当然,最关键的是,电影档期的选择也出了问题。”
“既然如此,这么一部从制片到发行,再到宣传策略,各个阶段、方方面面都出了问题的电影,自然是不可能被市场所接受的……”
“那么,李总,您认为什么样的电影才能算是您刚才说的能够被市场所接受的电影呢?”
“我们公司最近与吴晶合作了一部名叫《战狼》的电影,我觉得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660章 架在火上烤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墨或许的确在某些方面缺乏足够的敏感度,但是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采访到最后的时候,李墨其实已经知道自己话说的有点多了……
这样下去,结束采访之后,墨龙传媒除了收获到圈内某些老古板的敌视之外,将得不到任何收获,所以李墨干脆灵机一动,借着引导记者的话头,成功的抛出一个热点‘覆盖’掉了王晓帅的开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