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武吉传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象马
&n
第三十章 你奸我诈
白天闻太师看了姜子牙观阵之后的阴沉表情,显然十分地满意,当天晚上设宴款待十天君喝了个酩酊大醉。
第二天一早,闻太师便带着人马又到岐山脚下喊话:
“姜子牙,出来答话!”
闻太师连喊数声,岐山上却始终一片寂静无声,就连只鸟都没有,半天无人答应。
正当他疑惑之时,武吉只身一人从山上飞了下来:
“老太师请回吧,我家丞相不方便,改日再来破阵。”
闻太师哪里肯买账,冷笑道:
“笑话!两军对垒岂可儿戏!武吉小儿,你让姜子牙自己出来答话!昨日既然答应我要破阵今日便失信,昆仑山难道就是这么教徒弟的吗!”
武吉被老太师逼问得一阵为难,眼神更是不住地往山上瞥,像是在遮掩什么似的:
“老太师,这事情实在是难以启齿,还请老太师多担待,等我老师痊愈之后定来破阵。”
“哦姜子牙生病了”
闻仲心中疑惑,但转念一想姜子牙毕竟未成仙体,即便身体比一般人要强健,可也是八十多岁的老头了,有些疾病也算正常。
“什么病”
武吉压低了声音,拿手挡着神神秘秘地说道:
“四不像骑久了,屁股膈得生疼,痔疮……”
谁让您老人家坑徒弟来着,哼!武吉心中暗想。
闻太师听了哪里能信,不但不信反而大怒道:
“武吉小儿,你竟敢戏耍于我!找打!”
说罢举起钢鞭就要打人,武吉眼疾脚快赶紧闪身躲开,脸上闪烁着谎言败露之后的慌张神色。
闻太师一看他这表情,心头立刻就“明了”了七八分,于是放下高举的钢鞭,自信地笑道:
“武吉小儿,你老实说,姜子牙是不是已经不在这岐山上了”
“胡说!我家丞相不在山上又能在哪里!想我阐教人才辈出,我那些个师叔师伯更是神通了得,当然我师父也是不错……怎么会怕了你这什么十绝阵!”
武吉急忙否认道,两手心汗出如浆,眼神闪躲不定但还强装镇定地答道。
“果然!”
闻太师察言观色,心中已经“知道”了个大概,于是捋着胡子仰头微笑道:
“是不是姜子牙无法破阵,又飞去哪里的仙山请帮手去了哼!谅他一个区区的凡人之躯,也不敢前来破阵!”
闻太师这么一说,武吉的脸上“大惊失色”,脸色白得像纸一般,伸手指着闻太师,脸上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你怎么知道!武成王说你料事如神,我还不信……老太师,我实话说给你听了吧,不错,我师父是去各处仙山去请师叔师伯们来破阵了,多则一月,少则一旬,届时必定打破你这什么狗屁阵势!你要是想胜,就趁现在杀来,否则等我师父回来,你们就等着一起呗活捉吧!”
闻太师斜眼看武吉的“拙劣表演”,脸上一副看透了一切的表情:
“雕虫小技!武吉,就凭你这小儿也想在我面前用激将法本太师南征北战的时候,你还不知道人在哪里!姜子牙去请帮手,我等他便是!传令,撤军!”
闻太师转头边走,看也不看武吉一眼。
身旁的吉立凑过来疑惑地问道:
“太师,既然姜子牙不在山上,为何咱们不趁机掩杀上去,反倒要撤军”
吉立跟了闻太师多年,也算是兵法娴熟,但今日却看不透他的用意。
老太师看着吉立笨拙的模样实在是有些痛心,有心指点他不由得多跟他说了两句:
“吉立,武吉这人狡猾狡诈,嘴里的话十句能有两句真话就已经是难得了。他说姜子牙不在山上应该是实话,只是以姜子牙的精明,临走之前难道会没有提防吗”
老太师回头拿钢鞭指着山上的浓雾:
 
第三十一章 三戏闻太师
自那天之后又过了五日,商周之间一直保持相安无事,闻太师忽然觉得有些不对。
“辛环,你悄悄飞到岐山后探探西周的情况。”
“领命!”
辛环振翅高飞,直接从商军大营飞出,绕过一段距离之后再悄悄转到岐山背后探查详情。
岐山后面一片静谧,根本没有任何的动静。
辛环觉得有些奇怪,按理来说大军扎营在这里,运输粮草辎重的车马应该络绎不绝才是。
他飞过山坡,翻到山崖底下,从人迹罕至的小路上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这!”
只见小路上旌旗遍地,物资乱丢,一副仓皇行军的景象。
“好个姜子牙,原来早就将大军撤去,留一个武吉糊弄人!”
辛环随手捡起两支旗杆作为证据,振翅起飞直接飞回大营。
辛环一走,阴暗的角落里两个人影忽然凭空钻出来:
“回去禀报将军,鱼儿已经上钩。”
……
“太师,岐山大营的兵马已经撤去,末将看到小道上一片狼藉,特意捡回这两杆军旗作为凭证!”
辛环兴冲冲地飞回来向闻太师报告这一重要军情,倘若属实,岐山此时正是空虚的时候,正好可以冲上山去活捉武吉!
“哦”
闻太师接过军旗,捧在手中仔细端详,并不忙着下结论。
凝眉看了半天,老太师追问道:
“那小路宽度几何这军旗大致多少”
辛环低头回忆了一下,抱拳答道:
“禀太师,小路宽约四丈,三四步之间就落有一面军旗。”
“哼!”
闻太师闻言直接一声重哼,随手就将手中的军旗往前一扔:
“武吉小儿,竟敢如此欺我!区区的诱敌之计,真当我闻仲是三岁小儿吗!”
辛环听得一头雾水,连忙请教道:
“太师,这些都是末将亲眼所见,难道”
“辛环,亲眼所见未必为真,兵法之道虚虚实实,你经历的军阵较少,我不怪你。但为将者需得学会见微知著,于细微处发觉关键。这武吉做事不仔细,单破绽就有三处。”
“还请太师明示!”
老太师点点头,辛环虽然是野路子出身,但这态度还算诚恳,孺子可教。
于是他背着手慢慢踱步,为辛环细细解说:“武吉小儿想用计诓我,只可惜经验不足,画虎不成反类犬。”
“其一,岐山大军何止数万,四丈宽的小路即便是昼夜行军,又能撤多少人马武吉小儿不通兵法,不知行军,才会如此粗疏。”
“其二,行军打仗军旗自有定数,大致百人为一方,一方竖一旗。四丈宽的小路,纵使行军再频繁,又怎么可能做得到三四步之内就落一面军旗”
辛环恍然大悟,自己一时冲动差点上了武吉的当,幸好有老太师在,否则还真是要中了他的埋伏。但他转念一想,又想到一种可能:
“倘若西周大军在这条路上真是走了多趟,路面这才累积了这么多的旗子呢”
“这就是我要说的其三了。”
老太师脸上忍不住露出笑意来,不知是因为自负,还是在笑武吉行事幼稚:
“你看着军旗,竟然有六七成新,倘若真是多次行军的累积,势必被人马践踏过多次,上面必定十分残破且肮脏不堪。武吉小儿用这新旗来设计,实在是有勇无谋!”
辛环一听,心中对老太师的佩服之情顿时又增了三分,只从他只言片语的报告及这两杆旗子,老太师就看出了武吉小儿的三处破绽,真不愧是大商的栋梁之臣!
“老太师英明!武吉小儿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哈哈哈!”
闻太师抚须大笑,眼中精芒四射:
“武吉小儿想诱我攻山,我偏不遂他的意。传令下去各军紧守营盘,小心提防敌军夜袭!”
“无知小儿,竟敢在我面前使诈计,不自量力!”
……
“将军,那鸟人把旗子捡走了!”
旗牌官甲兴冲冲地第一个跑进来报告,紧随后的旗牌官乙一听,赶紧一拉他肩膀,大耳刮子直接抽他:
“什么鸟人,你会不会说话!”
旗牌官甲刚还觉得委屈,这一巴掌直接把他打醒了,捂着红肿的脸颊赶紧偷眼去看武吉的脸色,看武吉并没有生气,于是这才放下心来长出了一口气。
“将军料事如神,敌将已经把旗子捡走了。”
“嗯。”
武吉点点头,“看来咱们又可以消停几日了。”
&
第三十二章 姜子牙二死
众将见闻太师吐血,立刻上前搀扶。
老太师却一把推开众人的手,一擦嘴边的血迹,挣扎着打马向前:“让开!带我去看周营!”
“是!”
吉立赶紧前头带路,众人一路疾驰进了周营,但见周营中早已是空无一人,但鼓声依旧隆隆不绝于耳,原来是武吉命人沿着山壁吊了一溜的山羊,每只山羊后都挂着一面大鼓。
山羊被吊起来本能地挣扎蹬腿,于是全都蹬在鼓面上,所以才有这满山的鼓声。
“原来鼓声是因为山羊!”
余庆恍然大悟,他的探子听到满山鼓声,原来是山羊的杰作!
“数灶!”
闻太师一脸阴沉,低声喝令道。
“是!”
吉立派人去数,行军时四五人共用一灶,之所以数灶是为了估计对方的人数。
过了一段时间,士兵回报数灶的情况,吉立大致算了一下,这才吞吞吐吐地回报道:
“禀太师,以灶数估计,这岐山上不过驻扎了两千余人……”
两千人!一个武吉,带着两千人,居然硬生生拖了他十八天!
闻仲心在滴血,且不说这十八天二十几万商军人吃马嚼损耗的粮草,他堂堂的太师居然被一个无名下将武吉给一骗再骗,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一旁的吉立、余庆、辛环脸上自然都是一片阴沉,谁都不敢出声火上浇油惹怒老太师。
日暮黄昏,夕阳下落,浓重的余晖落在老太师愤怒的侧脸,映照出一片按奈不住的熊熊怒火。
“传令!急请姚宾姚天君前来议事!”
……
武吉在山上舒舒服服地呆了半月,这一天酒足饭饱过后,一算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吩咐众人提前做好布置。
“悬羊击鼓,齐桓公的计策被我提前个几百年,管他许多先用了再说!”
身为穿越者,武吉的优势就是先知先觉,其中当然包括这些个妙计,不用白不用!
“众将,今晚三更全军马衔枚蹄裹布,悄悄行军。岐山上的酒肉也都吃完了,该咱们回家继续吃喝了!”
“是!”
众将情绪高涨,轰然应诺。
有些人更是感慨,打了一辈子仗了,从没这么舒服过。不用流血牺牲,只要每天大吃大喝即可,这简直过的是神仙日子。
数年后,这些老兵幸存下来安度晚年,偶尔还会想起这奇特的一仗……每每回忆至此,嘴里同时口水直流。
当天晚上武吉拔营撤军,次日中午,便带着两千人马回到了西岐。
“丞相,末将幸不辱命,两千人马毫发无损,尽数归还!”
说毫发无损也不太对,因为有几个旗牌官酒肉吃多了又好几天没训练,一下子连夜急行军在马上被颠得吐了一地……勉强就算是一点战损吧。
“好!记你一功!”
姜子牙笑得合不拢嘴,武吉这任务完成得比他预计还要好,而且这次露脸的又是自己的徒弟,他能不高兴吗
“你这点计策闻太师本该早点识破才是,只怪他仗着十绝阵的威势骄傲过头,又太过看轻了你,才有今日的难堪。武吉,你也要记得此事,省得日后自己反而犯了闻太师今天这样的错。”
夸归夸,做老师的还是忍不住要多提点徒弟两句,免得武吉骄傲自满。
不过平心而论,能这么戏耍名满天下的闻太师,武吉就是想不翘尾巴都不行啊。
武吉嘻嘻哈哈地应道:
“徒弟知道了,还不是多亏了老师先前先把那闻太师打得慌了手脚,徒弟这才好追着老师的威势下计策。”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武吉轻飘飘地递上一句好话,哄得姜子牙更是笑得直咧嘴。旁人这么说姜子牙最多是一笑而过,但自家徒弟这么说,他却能坦然接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