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美味罗宋汤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不对高知府说了半天,无非就是不想耽误他徐小乐的前程。自己若是爽快答应下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小乐是个功利熏心的小人呢!虽然自己的确不想娶高若楠,但是原因不同啊,怎么能往自己头上扣个“小人”的帽子?
这老家伙真给人出难题呀。
徐小乐看着高知府,不知道他是故意的呢,还是诚心的!
高若楠还在哭的时候,穆青友和罗也来了。两人进来之后发现场面尴尬,倒也觉得理所当然。
若是这三人能吃得热火朝天,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穆青友见高若楠捂着脸逃出去了,就道“真没想到,天津卫这等地方都不太平!”
徐小乐就问道“到底是什么贼子,竟然能在这里刺杀从三品的指挥同知。”
穆青友摇头不说话,罗道“他们自己人都觉得,这分明是出了内贼。”
徐小乐更加不解了“内贼?什么仇什么怨啊,用的江湖兵器,恐怕还是故意上过毒的。我洗了半天还能洗出泥来。”
这连罗也不知道了。
穆青友就道“能救活陈同知么?”
徐小乐道“应该没问题,明天我再去看看。”
高知府在一旁道“其实啊,救不活反倒是好事。”
“哦?”
“啊?”
“咦?”
三人纷纷表示听不懂。
高知府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道“现在已经很清楚,朝中有人心向圣上;有人心怀上皇;还有的人,谁坐龙椅就向着谁。心向圣上的官们,就要拿我这样的官出气在他们看来,是我放走了重犯,导致上皇得以宫。我现在要进诏狱啦,这是走的明路。是否有人走不了明路,只能走暗路呢?”
穆青友终究是在锦衣卫里混了这么多年的,当即反应过来“你是说,有人因为立场不同,所以行刺陈同知?”
高知府感叹道“天津三卫是京师门户,这三个卫的卫指挥使、指挥同知,能够做的事大得很呐。”
三人顺着高知府的思路去想,登时吓出一身冷汗。
这可是涉及皇位争夺的惊天大案啊!
若是徐小乐治好了陈同知,被认作是与陈同知一党,那可就危险了。说不定也会上人家江湖侠士的“惩奸名录”呢。
徐小乐发了一阵呆,道“我可真冤枉。我连陈同知是哪一党都不知道。”
高知府饶有深意道“站错队不可怕,怕的是两边都把你当对面的看。”
罗大手一挥“怕他鸟毛!小乐,我以后跟你寸步不离,倒要看看谁能伤得了你。”
徐小乐紧紧握住罗的手,道“好兄弟!以后只要有事我就先逃,你帮我挡一挡自己也就撤吧。”
罗毫无迟疑道“好!”
穆青友和高知府心中难得想到一块去了好一个愣小子。
徐小乐虽然得了罗的保证,却还是整夜没睡着。他甚至连鞋子都没脱,以免到时候逃跑不便。就连皮皮都感觉到了徐小乐的惊恐,主动睡到窗口去。他比较警醒,只要一有动静,就会示警。
徐小乐初时倒觉得有了些安全感,起码不用担心有人从窗口喷迷药。后来却觉得皮皮警醒过头了,就连过去一只野猫,他都要把徐小乐喊起来。
徐小乐读过春秋,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感觉自己就是被反复警告弄得衰竭的倒霉蛋。
直到窗外又有了人声,徐小乐方才沉沉睡去。他只感觉眼睛一睁一闭,就又被陈夫人派来的人吵醒了。
今早天快亮的时候,陈同知终于醒过来了。只是还在发烧,时不时地陷入昏迷之中。昏迷的时候还胡言乱语,说一些“我没有害皇上”之类的怪话。
徐小乐听了陈家人的描述,最后一瞌睡虫都被赶跑了。
看来这位从三品的高官果然卷进了两党暗争之中,只是不知道他坑的是哪个“皇上”。
如今紫禁城里可是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坐龙椅的景泰皇帝,另一个是被锁在南宫的太上皇帝。
徐小乐定了定神,心中暗道不管别人怎么想,作为大夫总是要治病救人的。更何况陈家给的诊金也很丰厚,没有道理不去呀。他突然想到昨天那个曲老先生的反常态度,兴许那老贼就是刺客的同伙!
徐小乐就问道“今天曲老先生去么?”
那传话的答道“曲老先生今天一早刚开城门就出城采药去了。”
陈夫人并不喜欢曲老先生昨晚的态度,所以听说老先生出城采药,心知多半是托辞,但也不想纠缠。反正现在有徐小乐在就足够了,只要丈夫能苏醒过来,谁救的又有什么关系。
徐小乐到了陈家,直入病室,见到了躺在床上的陈同知。屋子里已经多糊了一层窗纸,看起来颇为昏沉。不过陈同知的脸色却好了很多,已经隐隐有了血色。这是气血不亏的表现,证明他平日身强体壮,也说明昨晚徐小乐开的“虎狼药”并没有对他造成伤害。
徐小乐坐在床边,放下脉枕,就给陈同知诊脉。从脉象上看,陈同知已经好了许多,但是高烧未退,身子时不时还在打颤,可见风毒未清。他就增减了玉真散里的配伍,叫人抓药来研磨。
陈夫人就等在外面,见徐小乐出来,连忙问道“徐大夫,我夫君如何了?”
徐小乐道“比昨晚好了许多,今天可以少给五两银子这不算是命悬一线的急诊啦。”
陈夫人哪里在意五两银子,只以为徐小乐是在开玩笑,干干地笑了一声。
徐小乐貌若无意问道“陈同知到底是遇到了什么贼人,怎么会受这种伤。”
陈夫人眼泪就掉下来了,道“那刺客躲在屋梁上,突然发难,直扑我相公。还好我相公平日练武甚勤,处变不惊,没有叫他得逞。不过他终究是以有心算无心,还是伤了我夫君。”
徐小乐耐着性子听了这一通废话,道“知道贼人的身份么?”
陈夫人摇了摇头“陆指挥已经派人在查了。”
徐小乐只好头告辞,心中盘算着是否应该及早进京。可进京对高知府来说却是一桩惨事。
这真有些进退维谷了。
最近双十一搞活动,败家败得码字都受了影响,过两天给大家晒晒这败家的战利品,请关注“小汤说”。
*(未完待续。)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来]),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大国医 336、赤子
高知府是成年人,做了两任官,对人心的理解远非徐小乐能比。既然是徐小乐都能看出来的情况,高知府当然更加一目了然。他很清楚徐小乐想早日离开天津卫这个是非之地,之所以没有提出来,肯定是因为顾及自己进京后将受到的境遇。
由此看来,徐小乐还是一个很善良的少年。
高知府因此更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嫁给徐小乐,对于之前的功利之心颇为遗憾,真可谓是悔不当初。要是当初自己一到苏州就寻访徐荣,主持徐小乐和女儿的婚事,哪有现在这样的纠结。
而现在境况又不同了。
从高知府本心而言,他是真的不希望徐小乐为了履行婚约,断送前程。于是高知府决定快刀斩乱麻,主动对穆青友道“天津这个是非之地,咱们也呆得太久了,是该早日启程了。”
穆青友顾虑到徐小乐还要为陈同知治病,所以没有及时赶路。他本来以为高知府也会感谢他,好歹从客观上延缓了进入诏狱受审的时间。
天津卫的客舍还是很舒服的,高知府也能在天井里散步,偶尔写写诗,实在没有理由急着进诏狱。
高知府道“缩头是一刀,伸头也是一刀,不如麻利些。再者说,咱们在天津卫呆的越久,卷入的麻烦也就越深。你是要京叙职的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穆青友闻言,知道高知府是为徐小乐的安危着想,便也不再坚持,说道“既然如此,咱们明日就走。”
锦衣卫本来就是押解犯人路过天津卫,不受当地官署管辖,想走就走。别说同知夫人拦不住,就是指挥使也拦不住。不过徐小乐反倒很犹豫陈同知还躺在病床上,虽然有所好转,但还是离不开他。
徐小乐就对穆青友道“要想陈同知好起来,这十天内我都得随时把握病情,增减药量。”他很不放心将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其他医生。诚如曲老御医说的,白附子和天南星都是毒药,使用上必须要非常慎重。作为主治医生,亲自检查药材情况,调整剂量,这都是分内的工作。
穆青友为难道“我们可没法子在天津卫逗留十天。”他顿了顿又道“而且你也没时间。你的调令上说得很清楚随行入京,然后去太医院报道。”
徐小乐为难道“那陈同知这边怎么办?”
穆青友两手一摊“那就是他们要考虑的事了。”
徐小乐十分惊讶“穆大叔,没想到你还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呐!”
穆青友羞涩道“真的么?你还是头一个这么夸我的人。”
徐小乐撇了撇嘴,闪到一旁去了。其实他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只是自己去跟陈夫人说,很可能被拒绝。那可就真的丢了大面子,还不如让陈夫人自己想呢。
要说这个办法也很简单。
既然徐小乐如此不可或缺,而他又要尽快入京,那么陈家并没有太多选择,只有让陈同知跟徐小乐一同入京,这样才好继续医治。
唯一的问题就是一天半的舟车颠簸。不过老人说得好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留在天津卫找其他大夫医治,路途颠簸并不算什么大事。
陈夫人很快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倒不担心路上的颠簸陈同知现在的状态看起来还可以经受得住。她更担心那些贼子在路上对丈夫不利。
整整一天半的时间,中间还要借宿驿馆,刺客要找机会下手实在太容易了。
陈夫人将这个提出来的时候,徐小乐以为她这是在婉拒。谁知到客舍跟高知府一说,高知府却道“她这是答应了。”
徐小乐有不明白。
高知府道“她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就是看咱们要看锦衣卫能不能保护她丈夫。你的反应告诉她‘不能’,所以她肯定会去找指挥使,求他派兵保护丈夫入京。”
徐小乐就道“指挥使就一定会答应么?”
高知府笑道“你亏得还是神童呢!指挥使若是跟陈同知是一边的,自然要派人保护陈同知进京治病;指挥使若是跟陈同知不对付,他巴不得尽快送走这尊大神,自然也会派兵保护他进京。”
徐小乐猛然一拍脑袋“这算是兵法了吧!”
高知府道“这算什么,寻常人都能想到的吧。你就没想过人家为什么要问你这话?”
徐小乐木然地摇了摇头“为什么你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好像很有深意?”
高知府不知道该用何种表情来应对徐小乐的问题,只好叹了口气道“你长大就知道了。”
徐小乐对于这个答案很不满意。
他还有什么地方没长大么?说自己没长大,那只是想赖在嫂嫂身边。在外面,徐小乐可是“徐先生”!
不过他以前从未与官场人物有这么坦诚的交谈,碰到个罗权罗叔叔就觉得深不可测了,拿来与高知府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徐小乐就问道“你这样不累么?”
高知府反问道“你这样不怕么?”
徐小乐一愣“我怕什么?”
高知府道“不怕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么?”
徐小乐更加不以为然了“我收了诊金看病,谁能卖我?”
高知府坐在囚笼里,轻轻用手敲打着栅栏“比如这,你不就卷进麻烦之中了。”
徐小乐脸色有些难看,也不顾高知府是父亲的故交好友了,就道“我的麻烦只是你臆想出来的,未必就真有人来找我报复。反倒是高知府您啊,机关算尽太聪明,还不是坐在里面。”
高知府顿时气馁。
如今的现状就是他身陷囹圄,生死未卜,而徐小乐却快乐地呼吸着自由空气,谁胜谁负已经一目了然了。身为负者,有什么资格去指导别人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呢。
徐小乐哈哈一笑,道“我看呐,还是简单些好。我只要秉持中立,谁来都救,想必陈同知的对头也不会为难我。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跟大夫过不去多想不开啊!要怪就怪他们自己学艺不精。若是把事情办得干净利索,我还怎么救?”
高知府听徐来,猛然觉得这话虽然幼稚,其中却暗藏了“一力降十会”的大道理。若是自己秉持公心,不去管那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做好一个亲民官,谁又能拿他如何呢。
可惜,现在似乎已经晚了。
*(未完待续。)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来]),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大国医 337、安顿
陈同知虽然躺在床上,偶尔还要陷入昏迷,但他终究是朝廷的武将,从三品的高官。他遇刺的事早就震动了京师朝野,就连皇帝陛下本人都听说了这事,直呼不可思议。
从景泰帝的层面而言,他隐约能够知道朝中有人希望自己归政于太上皇,也有人绝不希望太上皇能够从南宫之中出来。然而他虽然知道朝中分了如此两批人,却不知道谁是站在哪一边的。
这些七篇出身的进士,很有可能在奏折里说得掏心掏肺,好像天下没有人比他更爱戴自己这位皇帝了,背过身去却能毫不犹豫地掏刀子。有些更阴险,叫你读奏折的时候满以为他是为了你好,然而实际上却暗藏了各种典故,欺负你读少。
皇帝读算少么?只是没进士们读得多罢了。三年才取三百个进士,哪个不是天之骄子,读不过他们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所以景泰帝压根不知道陈同知是效忠自己还是心向南宫的,就对左右道“三品显贵都遭宵小行刺,这天津卫也太不小心了。晓谕仔细防贼,切莫再出这等荒唐事。对啦,叫太医院派人去给那个陈什么送药,算是慰问。”
左右太监自然记录下来,各司其职将皇帝交代的事办妥。不到两刻钟,日理万机的皇帝陛下就不记得这桩事了。
皇帝其实自己都搞错了,太医院是没有药的。皇家的药材归生药库管,太医院只负责看病诊病开方。不过这并无伤大雅,太监们不会因为这小事去麻烦皇帝改口,他们最好皇帝什么都搞不清楚,这不显着自己不可或缺了吗?
等太监们走完内廷的程序,带着皇帝御赐的药材送到陈同知在京师的私,已经是第三天的事了。
对于京师而言,这个速度不算太慢,当然也不算很有效率。
最有效率的还数锦衣卫。
高知府在进城之后不到半个时辰,就被移交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校尉了。他们将高知府带去了神秘的诏狱,再不叫人见到他。
高若楠哭得撕心裂肺,却全然没有办法。
徐小乐看着很糟心,却也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
穆青友是个软心肠的锦衣卫。罗权常在私下里说从未见过如此善良忠厚的同僚。他给徐小乐和高若楠找了栋房子,是个独进的小院。
这小院的大门开在东南方,出门就是胡同口。进门有个石台,放着几盆山石,略略遮了外人的视线,算是个小照壁。院子里没有倒座屋,一条廊檐绕着四方走了一圈,东西两边是厢房,北面是主屋和耳房。
春天的京师风沙略大,虽然院子里有桂树有葡萄藤,但是要在这个时节坐在院子里聊天喝茶还是想太多了。徐小乐就叫高若楠收拾出一间耳房做房,另一间耳房做客厅。
“东厢房做我的诊室,万一我要在这儿给人看病,就用那间。”徐小乐随手做了分配“西厢房给若楠住。”
罗摸着脑袋问道“那我呢?”
徐小乐没好气道“你当然跟我睡主屋。主屋里面有两间,你我一人一间,正好。”
罗嘿嘿一笑“对对,我以为三栋屋舍一人一栋呢。”
徐小乐心道以你过去的表现,我肯收留你也是因为穆大叔开口。我虽不想娶高若楠,但也不能看她毁了名节呀。
徐小乐想到那天晚上的隔门反插花,心中还是有些吃瘪的感觉。
就好像自己明明是兔子,却被乌龟超到前面去了。
徐小乐道“大家住在一起,有些非礼之处是难免的咱们小门小户,也讲究不了那么多。不过有些事,千万不能越雷池半步呀!”他见两人都是十分懵懂的模样,就道“小,我说的是你。”
罗茫然道“我没去过雷池呀。”
高若楠也是一脸无知地看着徐小乐,问道“哥儿做过什么?”
徐小乐想想这事怎么说呢?若是笑笑在,他肯定就直说“反插花”了。可是面对高若楠,似乎没那么放得开。他就道“小,我说的是桃花的事。”
罗恍然大悟“那是自然。不过,她又不在这儿”
徐小乐干咳一声“那事你做得很不地道,我不跟你多说了。反正咱们三个住在一起,别让若楠妹妹不高兴就是了。”
罗道“那是那是,你放心吧。我就跟在木渎一样,什么都干。”
徐小乐被噎了一记,心中暗道就是有些事不能干,我才特意说在前面!
于是徐小乐决定还是私下里跟高若楠说一声,虽然大家一路走来都很熟了,但该小心的还是要小心。
穆青友是北京的地头蛇,给徐小乐找的房子绝对无可挑剔。之所以不找大宅子,一方面是徐小乐银子不够多,另一方面也是打扫起来不方便。如今三个人住个独进的小院,三下五除二就打扫干净了,该置办的东西也一趟就能拉来。
最省钱的地方就是不用招仆从,什么都可以自己做。
徐小乐给皮皮做了个木屋,就架在院子里的桂树上。因为皮皮不耐北方干冷的气候,所以这木屋里面还包了棉垫。皮皮反正进去之后就不想再出来了,看来是十分满意。
休息了两日,徐小乐终于鼓起勇气去太医院报道了。
永乐皇帝从南京迁至京师之初,各部都只能用旧有官舍办事,散处城区,杂然无序。
直到太上皇时代,也就是正统七年四月,才在大明门东侧新建了多处官署,太医院署也就有了新的办公处所。就具体位置而言,太医院在*前的钦天监之南,礼部正东。之所以放在这么中心的位置,主要是因为附近衙署较多,尤其距离紫禁城极近,方便御医们为皇室和官员们看病。
徐小乐很容易就找到了太医院到底大明门和*都很醒目,想假装不知道都不行。而且从政治上来说,大明门是真正的国门,身为官员,即便只是个不入流的医官,也应该知道它在哪里。
*(未完待续。)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来]),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大国医 338、太医院
太医院有三座大门,全都是坐东向西。
大门对面是照壁,用黑漆21书写“太医院”三字的立额。大门前是门役的住房。徐小乐就在这里停住,等里面的人出来接他。
门役并没叫他等多久,就带了人出来。徐小乐觉得这事挺顺利的,心中暗暗感慨看来太医院还是比较重视我的嘛。
这当然是徐小乐的妄自尊大。
事实上是他刚才给的五十枚大钱打赏发挥了作用。
来接徐小乐的这人并不是医生,而是个吏目。
太医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医学学府,同时又是皇家医馆,也是朝堂官僚专用医馆,偶尔还承接社会贤达缙绅的邀约,并且负责全国各地医官派遣,其职能涵盖了教学、医疗、行政三大方面。
其中御医、医士没有定员,人数大约在二三十上下,常有人走有人来,以至于太医院自己都懒得设定编制。这些御医、医士负责医疗和医学生的教育,不管其他杂务。
另外一条线就是左右院判领导下的行政工作,编制有各级吏目,处理太医院的日常工作。小到买一支银针,大到修建屋舍,派遣医官,都是这些人负责。
此刻前来接徐小乐的吏目就是其中之一。
在大明的其他官署,吏目与官员之间仿佛隔着一堵墙。因为身为官员的政务官在地位上远远高于吏目这些事务承办者。然而在太医院,医官与吏目的关系最为和睦融洽。
医官需要吏目们为他们办理各种公私事宜。就拿徐小乐来说,若是穆青友没有给他找房子,他就得靠太医院的吏目帮忙租借屋舍,或者直接在太医院内找间宿舍。
而吏目们常年呆在太医院,见到的都是全国第一流的名医。这些人随便从指缝里**养生术出来,都够他们奉行一生,全家老小获益。所以医官们对吏目客客气气,吏目对医官也都十分尊重。
这位迎出来的吏目四十岁开外,见了十六七的徐小乐,除了一开始的惊诧,还是毕恭毕敬地打躬行礼,自报家门道“在下韩新翰,您便是徐大夫?”
徐小乐回礼道“正是不才,见过韩先生。”
韩新翰面带微笑,满面春风,颇为暖人。他道“早就在等徐大夫了,没想到竟然如此年轻。请恕在下无礼,愿为先生引路。”
徐小乐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才显得自己文雅些,心中暗道京师人就是不一样,给我带路还要我先宽恕他的无礼……啧啧,我若是只说个“好的”,岂不是丢了苏州人的脸?
于是徐小乐道“先生不必客气,你已经有礼的很啦,请前面带路吧。”
韩新翰差笑出声来,连忙转身不让徐小乐看见,带着他往里走。他边走边指着官署中的古物介绍,诸如哪栋屋舍哪一年修建,如今是派何用场,说得极为详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