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罗马尼亚雄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黄油烤馒头
    例如,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资略有提高的统计数字,看来没有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二十年代广告的扩大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

    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

    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

    另外大量的资本涌入美国,也造成了这一局面。20世纪20年代,因不少国家支付战争债务,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贮藏量在1913年至1924年间从19.24亿美元增加到44.99亿美元,即世界黄金总贮藏量的一半。

    而这些涌入的钱找不到其他投资的环境,只能投入到股市中。加速推高了股市繁荣,从而让美国工业生产堆积如山,但是股市却异常繁荣,不出问题才怪。

    当然让美国股市提前爆发,其中罗马尼亚的提前撤资也有一定影响。9亿美元的资金撤离,必然会影响到股市。不过这对埃德尔来讲,他才不管美国人民的死活。反正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先保存自己要紧。




第531章 大萧条来了
    随着股票巿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

    因为遭受到损失,不少家庭涌入银行取出自己的存款,而大量存款的提取让不少小银行支持不住了。因为他们也在这场股市下跌中损失惨重,很多小银行被取款的人围的水泄不通,因为他们拿不出钱来给这些储户。于是破产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了,而这又引得更多的人涌入银行想要取出实际的血汗钱。于是更大规模的挤兑浪潮爆发了。

    而被储户逼急了银行立刻找到贷款的企业要求收回贷款,同样损失惨重的企业拿不出钱支付给银行。原因也是一样,他们也没有钱。这就像一个循环,储户挤兑银行,银行逼迫企业还钱,企业破产让更多人挤兑银行,银行逼迫更多企业还款,于是更多的人失业。

    在这段时间美国失业大军达到830万,几乎是占据美国总人口的9%。在美国各城巿,排队领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

    别忘了其背后还有等待生活的家庭成员,这相当于美国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家庭都失去了收入来源。这导致200—400万中学生中途辍学,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社会治安日益恶化。

    这时候已经不是经济问题了,而变成社会问题。

    而美国的振幅对此束手无策,因为此时他们依然坚信市场会自动调节过来。此时的困难不过是短暂的,未来美国经济依然会增长。

    实质上美国的困难不过才刚刚开始。根据后来的统计,美国经济从1929年开始逐年下跌。一直到低谷的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腰斩几乎一半,国民经济达到全无信心的地步。

    据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此数接近人口总数的28%。而且这个研究报告一如其他报告,那正在另一种地狱里受难的1100万户农村人口是不包括在内的。

    关于找工作,1932年前后传说的很多,有些听来离奇,却一点不假。

    确实有人通宵守在底特律职业介绍所门口。确实有一个阿肯色州人为了找工作步行900英里。

    曼哈顿六号大街某职业介绍所招聘300人,确实有5000人来应聘。

    华盛顿州确实有人到树林里放火,为的是人家能雇他当救火员。

    在那样一个经济萧条的年代,有1500万以上的人到处找工作,可是哪里也没有工作做。《商业周刊》做过调查,证实有不少人不再喜欢美国了,有的已经离开美国,有的正设法离开。30年代初期,迁居国外的人数年年超过迁入的。

    而且不少人被苏联所吸引,移居到苏联。

    那么这时美国的穷人是怎么度过这段时光的呢?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己动手卷纸烟,要不就抽“翅膀”牌(一角钱一包)。为了省电,改用25瓦灯泡。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旧被单剪开再把两边缝接起来,这样就把中间磨损的地方分移到两边去了。

    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这样在邻居太太面前就不显得寒碜了——其实邻居手头一样紧,恐怕采取的办法也是一样。许多人家把收到的祝贺圣诞的卡片保存起来,明年好改寄给别的朋友。

    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民们,生活极其惨淡。由于农产品价格惨跌,大量农场主破产。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罗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

    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既然美国人民都过得这么差,那么欧洲方面呢?

    首先作为欧洲起到主导作用的英法两国也损失掺重,此时英国传统的重工业也日薄西山。1921年英国的失业率达到了将近百分之十七。在整个1920年代,英国的失业人口常年保持在一百万左右。

    大萧条自然火上浇油,当英国对外贸易消减了23%,其中大量银行破产,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而在这期间工党政府采取的措施也是标准的古典自由主义。这些措施的结果,不是失业,就是工资削减,当然无法挽救英国经济。不过还好英国还有殖民地可以倾销产品,不过也让英国顾不得应对欧洲事物,首先他需要全力自救。

    而法国方面,直到1931年才遭到大萧条的直接打击,但是在两年之内,法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六。整个三十年代法国经济都处于危机之中,直到1939年6月,法国工业生产才恢复到1931年的水平。而直到二战后的1950年,法国工业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如果说英法还有喘息机会的话,那么德国最惨。

    1924年起,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扬计划,魏玛德国经济暂时稳定下来。不过,正是由于这个时期德国追随美国的“经济理性化”,德国工人的劳动条件在恶化,失业率也在上升。

    也正是由于这两个计划的作用,魏玛经济对美国的依附性也就特别深刻。截至1928年,美国在魏玛德国的投资高达四十亿美元,而当时美国在欧洲的总投资为八十亿美元。

    大萧条对魏玛经济的打击也就特别严重。德国的工业产出大幅度下降,劳动者自然在劫难逃,到了1932年初,德国的官方失业率高达三分之一,也就是六百万劳动者,这个数字还没有算上两百万“非官方”失业者。

    至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在这次大萧条中损失巨大,银行破产、企业停工、人民失业,同样折磨着各国政府。而这次的大萧条也造成欧洲人民的思想分裂,左翼右翼政党吸引了大量人关注,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政府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至于同属于欧洲的罗马尼亚自然也无法避免,一样受到大萧条的影响。



第532章 罗马尼亚的新政(一)
    “陛下,目前我国的出口下跌了18%,许多工厂开工不足,有不少工人被辞退。而目前市场上对于经济看法一片恐慌,之前政府出面并不能安抚民众的情绪,所以政府方面想请陛下站出来支持罗马尼亚的经济。”

    在王宫内,首相卡拉图里正在向埃德尔忧心忡忡的报告着目前国内的经济动态。

    “我站出来能管用么?”

    埃德尔站起来回答着首相阁下。

    “至少能减少市场的恐慌情绪,不少人都怕遇到美国那种情况,目前罗马尼亚各大银行内,提取存款的人比之前高出一倍。幸好在陛下的提示下银行准备的充足的现金,才能应对这个局面。”

    首相的话让埃德尔感到无语,其实这次为了应对出现的挤兑浪潮,埃德尔悄悄的给首相支了个招。那就是加印一批钞票,只少要给人一种银行值得信赖的感觉才行。一开始首相还有些不愿意,不过在看到美国方面被挤兑破产的银行后,就立刻答应下来。

    虽说罗马尼亚的银行业主要是政府的支持,其规模也算大,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最好还是让银行多备点钞票更好。了解银行业的都知道银行内现金不会太多,其吸收的储蓄基本转手就放贷出去了,要不就是购买各种金融产品保值。

    而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让罗马尼亚的银行提高了警惕,许多贷款都尽量收了回来,而且还有还有政府提供的应急资金,足以抵御这次的影响。

    虽然银行业抵御了这次的影响,但是受到其他国家遭遇的经济问题,让罗马尼亚对外出口出现了波折。对欧美各国的出口全线下跌,让首相感到不妙,所以才找到埃德尔商议接下来该如何面对影响世界的这次经济危机。

    “上次让你做的那个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怎么样了?”

    埃德尔看是问起之前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过问的那份计划。

    “陛下已经准备好了,这次我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准备了一份高达80亿列伊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主要是用到铁路、公路、码头等建设上。”

    当首相说出这次做出的计划时,埃德尔却眉头皱了起来。

    “还是太少,不够。”

    埃德尔的话让卡拉图里首相差点摔一跤。

    “陛下,这已经是根据政府财政做的最大限度的计划了。”

    卡拉图里对经济的认知处于现在欧洲普遍的现象,所以埃德尔决定给他科普一下赤字财政的威力。“这我知道,不过我们可以投入更大的资金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

    “我认为200亿列伊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是合理的。”

    面对埃德尔这么大个惊喜,首相卡拉图里有些惊恐的说道。“陛下我国没有那么多钱,除非是将从美国运回的资金投入进去。不过这些资金之前不是说已经决定其他用途了么?”

    面对卡拉图里的话,埃德尔回答道。“没错我是打算将这些资金投入到其他用途,不过不代表政府拿不出那些资金。发钞权可是掌握在政府手中。”

    而埃德尔的话语中很明显要在在发钞上做手脚,这让首相有些难以接受。“陛下,要知道目前货币政策不能轻易更改,不然对我国经济影响太大了。”

    首相的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目前各国都是实施的金本位制,而不够本钱的国家则将本国货币盯着美元或者英镑来发行。但是目前各国的所储备的黄金又远远达不到经济所需,所以超发货币在各国当中非常普遍。一般都是超发黄金储备的3-6倍,而罗马尼亚目前也保持在这个水准。

    而埃德尔的话很明显打算让列伊超发贬值,这虽然利于出口,但是也会增加居民的生活负担。而居民手中的钱贬值后,会引起社会上的一些问题。

    “这我知道,不过目前首先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如果出现经济危机,这对民众损失更大。”

    埃德尔何尝不知道这会引发一些问题,不过罗马尼亚不是苏联,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这次大萧条的影响注定会来临,自己不早做准备,那么必然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会引发社会的动荡。

    事实上超发货币更像是从民众手中吸取财富,不满肯定是有的。不过这至少能让政府筹集到一笔资金,用于强行将经济拉上来,避免罗马尼亚落入其他国家的处境。

    这也是罗马尼亚国家人口以及资源不够的原因。人口不够就不能形成足够的国内市场,而资源不够让许多原材料需要进口,这些原材料基本都受到经济的影响。要是有苏联那么多的人口和原材料,埃德尔也敢关起门自己玩。

    目前他手中就只有从美国带回来的那九亿美元资金,而这些资金他还准备拿来抄底,当然不能投入到国内建设当中。

    所以只能委屈首相等人了,反正这是政府所做的决定。被民众骂也是政府的问题,埃德尔不过是被政府欺骗的君主。下届议会选举,换一个首相就能安抚民众的情绪。

    至于说劳苦功高的首相大人,反正他也担任满两届首相了,以后注定会下台,不如在首相位置上做出最后的贡献。

    这不是埃德尔冷血无情,而这就是政治。首相阁下也是在政治中沉寂多年,这点道理他应该明白。

    埃德尔的意思,卡拉图里哪里有不明白的。陛下一力要扩大赤字拉升经济的做法,他之前没有见过。不过不代表他不清楚其作用,投入资金到基建中总是会有用的。而且他能逆了埃德尔的意思么。不能那么就只能按照陛下的要求去做。

    “陛下,我这就回去按照你的吩咐办,我会让政府尽快拿出建设的方案。”

    在1929年末,政府在面对民众对未来经济担忧的时刻。拿出一份高达200亿列伊的基建计划。这份计划书中,将在国内打造几条主要交通干线。第一条从利沃夫到敖德萨的铁路将在明年开工,第二条,康斯坦察经布加勒斯特到贝凯什乔包的复线也将开建。第三条,贝凯什乔包穿过外喀尔巴阡山脉到利沃夫的铁路开建。第四条从首都布加勒斯特经加拉茨到敖德萨的铁路开建。

    这四条铁路也被叫做两纵两横主干线,不管是对经济的提升还是军队的转移都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除了这四条铁路之外,也会将目前罗马尼亚所拥有的铁路进行升级维护。

    另外罗马尼亚还将建设三条高等公路,从布加勒斯特到利沃夫的一条高等公路,将穿过布泽乌巴克乌等国内的精华地带。一条从加拉茨到敖德萨的高等公路,将让处于道路两边的民众受益、

    还有一条从布加勒斯特到康斯坦察再到瓦尔纳,然后穿过久利久返回布加勒斯特的环形高等公路,也必将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些高等都是具有双向四车道的柏油路,设计时速达到每小时65公路。可以说是目前罗马尼亚最好的公路设施。

    另外就是对敖德萨康斯坦察两座罗马尼亚最重要的港口进行扩建和疏通,以便于缩短货物在港口的滞留时间。然后对于目前罗马尼亚依然重要的河运来说,久利久、科勒拉希,加拉茨等河运港口将进行更新换代,,对于多瑙河的疏通也将加大,这次对河运的投入也必将让其运输量有新的提高。

    除此之外,在水利设施政府也是一样没有放过。罗马尼亚将在多瑙河建设一座总装机容量达到280万千瓦的水电站,这不仅利于灌溉也将减少洪水对下游的危害。电站选在与南斯拉夫相邻的梅赫丁茨县,这里的地形适合水电站的建设。



第533章 罗马尼亚新政(二)
    罗马尼亚政府这个计划惊呆的不少人,对于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引来了不少的非议声。

    不少人对于罗马尼亚政府大手笔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心存质疑,尤其是国外的媒体更是将其称为好大喜功的典范。他们对于这项计划对罗马尼亚的经济拉升作用到一点不质疑,反而认为这项计划所需的庞大资金感到不可思议。不少人还说依照罗马尼亚的财政状况,同时开工这么多建设计划除非是借外债。而目前世界经济陷入动荡的情况下,外债可不是那么好借的。
1...154155156157158...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