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罗马尼亚雄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黄油烤馒头

    而在萨洛尼卡郊外的卡拉马里亚镇,这里同样也正在进行着建设。镇东南不到半公里的一个面朝大海的小山包上热闹非凡,镇上有空闲的劳动力都去帮忙了。听说要建一个新式信号发射站,为周边航海提供信号支持。

    这是好事啊,镇上不少人都是去当过海员知道大海的危险性。更不要说,这次建设给的工钱还不错,听说是要求时间短,所以才有这么高的工钱。

    所以在爱国群众的努力下,该信号发射站建设极快,已经快到收尾阶段了。

    而这个被影藏真实目的,其实这玩意叫做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仪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雷达。

    这玩意其实研发时间一点也不晚,从一战结束后不久,罗马尼亚就开始独立研发了。只不过受限与自己水平差距以及大量仪器还没有被发明,其研发非常缓慢。因为罗马尼亚那位伟大的指引人对这玩意了解只限于名词,能给与的帮助非常小。

    而等到墨索里尼上台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在埃德尔访问意大利期间,两国联合研发新技术中,就将雷达加了进去,因为意大利的无线电研究比罗马尼亚要高。

    虽然那位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可尼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他英国开设的无线电公司上,但是其在意大利的研究一点也不差。早在1922年,马可尼在美国电气及无线电工程师学会发表的演讲中,就提到雷达的运用。虽然他本意是为了防止船只相撞,但是他的想法对后来的研究这有着很高的启发。

    而就在当年,美国的泰勒和杨就建议,在两艘军舰上装备高频发射机和接收机以搜索敌舰,这也是从马可尼的报告中获得的灵感。

    而随着两国联合研发的开始,雷达的研制更是进入了新阶段。尤其是在经费有着充足保证的前提下,第一座实验性雷达在1927年就建设完毕。

    虽然实验雷达建设较早,不过距离实用还远远不够。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探测距离不够,而且还工作不稳定,不过其发展前景却足够引起重视了。

    而在引起军方重视之后,雷达发展势头一点没有减弱。从开始只能探测十多公里远的飞艇,而且还需要建造高达五六十米的巨大发射源。到现在能够探测六七十公里的雷达,只需要三四十米高的发射源。

    当然现在的雷达依然不能让海军和空军满意,他们更想要能够装在军舰飞机上的雷达,而不是如此巨大只能用于地面的探空的雷达。不过随着欧洲局势的发展,现在已经等不下去了,军方只能先行接受这种成果,用于对空对海预警。

    所以在罗马尼亚重点地区诸如对苏边境,重要港口,军事要地、交通枢纽等,先行建造用于预警的雷达。

    而作为罗马尼亚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港口,萨洛尼卡绝对有资格享受这个待遇。

    而且位于卡拉马里亚的雷达,只不过是提供预警工作其中的一座,在萨洛尼卡有六座雷达提供预警,防止任何可能的突袭。

    当然这些信息只有负责指挥建造的负责人安得利尔少校才知道,其他人完全不知情,只是以为是安装信号站呢。当然这的确也是无线电信号站,只不过不是关于通讯的而已。

    安得利尔看着正在忙碌的工地,对身边的副手问道。“我们这里的建设工作已经快要完成了,安装调试的人什么时候来?”

    副手对此很明显非常熟悉,只见他开口回答。“目前他们还在罗德尼纳安装该地区的雷达站,还需要四天才将该地区建好。在没有其他站台提前的情况下,我至少需要等四天才行。”

    “很好,你需要看紧他们的进度,登高完工后立刻将他们接过来。”

    很明显为了抢进度,安得利尔也是用上了手段。没办法,因为他从隐蔽的渠道得到消息,这项任务优先完成者可能会获得指挥该预警部队的指挥官。

    所以这次他打算用上手段,让自己获得这个职务。

    只不过有人比自己还快,只能排到第二。

    对于安得利尔来说这次的竞争自己不容有失,因为该部队将会成为自己从技术军官,转变成军事军官的关键,而安得利尔对于志在必得。

    而在各地加紧建设雷达站的时候,得到罗马尼亚和意大利支持的德国对波兰也是越发的强硬。

    他在6月的时候,公开声称但泽以及波兰走廊地区,应该无条件加入德国,因为该地区一直由来都是德意志人世代居住地。只不过受到凡尔赛条约影响,被迫割让给波兰。现在德意志帝国需要更改这个错误的决定。

    希特勒的话让德国民众的爱国热情继续高涨,国内对他的期望进一步增高。只不过希特勒的讲话在欧洲好像反应不大,除开中立国家希望两国放下争论之外,他最为在意的英法两国对此反应不够激烈。两国不过进一步提出波兰问题不可谈,然后就忙着扩军备战的事了。

    只不过虽然英法以及波兰对德国的态度无视,不过有一个国家被德国的表态吓得心惊胆战,那就是立陶宛。

    这样一个小国也敢强占德国领土?

    没错立陶宛就是侵占了德国的领土。在一战结束后,立陶宛趁着乱局强占了这块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地区,并且在国联的支持下一直掌握到现在。

    而现在德国在波兰问题的强硬态度让立陶宛也是心惊胆战。希特勒怎么会忘记立陶宛人呢,只不过这次要求立陶宛归还时间晚了一点而已。而结果与历史相同,面对德国的威逼,立陶宛人立刻屈服了。

    而内心狂喜的希特勒在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陪同下,乘坐俾斯麦号战列舰前往梅梅尔,巡视这座回归的地区。

    而现在他对进一步拿下但泽及波兰走廊问题,信心更足了。




第695章 最后的机会,但泽
    只不过希特勒的信心却在波兰这里碰到了一个硬钉子,对于但泽这座波兰最重要的港口,波兰政府根本不愿意和德国谈。

    这让德国方面非常不满意,因为但泽虽说是自由市,但是却被波兰代管,其驻军也是波兰军队。而该城市基本都是德意志人。更为重要的将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他领土完全隔开,两则最近只有40公里的距离。

    也是由于被波兰分开,让东普鲁士发展落后于德国其他地区。而这让该地区迫切希望打通两则之间的路上通道。

    而这次希特勒提出的要求合理么?

    公正的说,非常合理。这次希特勒只要归还但泽港,开放走廊允许德国自由出入东普鲁士。

    最开始希特勒并没有打算进攻波兰,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割得最大一片德国领土。波兰同匈牙利一样,在威胁捷克斯洛伐克的后方这方面,对他是有用的,因而他诱使波兰答应他的要求,波兰还乘机攫取一小块捷克领土。

    希特勒有意暂时接纳波兰为一名小伙伴,只要波兰归还德国的但泽港,并允许德国由“波兰走廊”自由通往东普鲁士。就希特勒而言,这是一个很有节制的要求。

    但是,经过连续谈判,希特勒发现波兰非但固执得不愿作诸如此类的让步,并且对自己的实力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尽管如此,他仍然希望,经过进一步谈判,他们会回心转意。直到3月25日,他还告诉陆军总司令说,他“不愿使用武力来解决但泽问题”。

    但是一切在英法给予波兰安全保证后,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希特勒发现获得英法支持后的波兰在面对德国的要求后更是变得有恃无恐,根本没有与德国谈判的意思(没有了拉拢价值)。这让希特勒只能重新想办法,而军事解决就变成为可能。

    只不过面对当时波兰背后的英法,以及可能的盟友罗马尼亚,希特勒知道自己必须想办法拆散波兰背后的支持,所以才有了里宾特洛甫访问罗马尼亚,而在付出巨大代价将罗马尼亚拉入自己阵营后,现在希特勒觉得在实力上,德国及盟友已经对波兰及背后的英法形成了优势。

    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强硬表态,能让波兰以及其背后的英法两国看清楚事实。只不过希特勒的发言完全是媚眼抛给了瞎子,完全没有反应。波兰对自己实力迷之自信,并不认为自己得到英法支持后就怕德国。哪怕是在罗马尼亚倒向德国后,依然认为自己能抗住两国的进攻。

    这种不听劝的铁头娃就十分讨厌,任你好话说尽,各种威胁用完就是一根筋,那么武力解决就从可能很快变成了唯一。

    或许有人会问德国退一步不行么,必须要拿但泽么?

    答案就是不能退,现在德国一步都不能退。希特勒要是敢退一步,德国国内问题就会爆发出来。而且高涨的民族主义也是双刃剑,不仅能够聚集人心将德国变得更加强大,同样能够对不能满足其胃口的人进行吞噬。

    德国的经济奇迹,其实说白了就是利用赤字拉动工业生产。只不过德国是以军工业为主而已,而军工业的发生必然会带来军事上的急剧扩充。这同样让德国偏科严重,其财政根本支持不住。

    而此时的德国政府根本没钱进行扩军备战,希特勒想了两个办法,其中一个就是从犹太人获得财富支持德国的财政支出,这才有了德国声势浩大的排犹主义。当然光靠犹太人那点财富也不能支持德国巨大的开支,希特勒又使用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强化垄断。

    德国通过立法等各种方式鼓励兼并、缔中小企业,数十万手工业者和小商人被编入军事工厂服劳役。通过这些手段使资源集中到了垄断机构手中,以便于他们扩大生产,然后再通过控制这些垄断机构控制国民经济。

    同时德国政府开始大兴基础、军事设施建设,并进行大规模军事采购。在为企业创造订单的同时,德国政府还规定企业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扩大生产,并严格规定投资范围。这些措施确实在短期内拉动了经济,刺激了就业。但是却制造的巨额的财政赤字,而这些赤字对德国政府而言是一笔绝对还不清的巨款。

    面对如此高额的财政赤字,希特勒又不愿意增发货币的方法再次出现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所以就只能采用票据这样的“白条”手段,从企业手中购买商品。

    同时为了紧缩货币,**政府还发行了大量债券以消耗市场上可能过多的马克。也就是通过让德国民众购买债券,让货币暂时回到政府手里。但在当时的德国,这却刺激了政府进一步的财政支出,政府负债不断攀升。

    同时,德国经济轻重工业严重失衡局面难以改变,当这些债券再次回归社会实难实现促进消费的目的。那么等待德国的就是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为此在1939年年初的时候,帝国银行董事会在给希特勒的信中这样写道:“无止境的国家开支摧毁了有序预算的企图,即使是税款负担的大幅度增加也会将国家财政置于崩溃的边缘,并因此摧毁中央银行的汇率。”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德国财政即将崩溃,需要想办法解决。

    现在摆在德国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利用自己庞大的军事实力,为德国即将破产的财政想办法,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而这次也德国为什么没能整合占领国的实力为自己所用的原因。德国首先需要将从占领国掠夺足够的物资和财富,兑现那些白条以及承诺,缓解国内的压力。民众可不会管国家战略发展,他们只会看到德国获得了胜利,那么就应该有战利品。

    而为了满足他们要求,只能让占领国遭受损失。而被掠夺的国家,你要再想整合他们实力那将是千难万难。

    所以在波兰拒绝希特勒的好意后,这场战争就注定了。

    只不过希特勒现在还在等一个消息,一个来自苏联的消息。



第696章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没错希特勒等的就是正在与苏联谈判的消息。

    组我诶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希特勒绝对不愿意看到两线对敌的情况。而且苏联的实力看起来也是非常雄厚,三百多万军力,欧洲第一多的人口,工业实力位居欧洲第一,广阔的领土带来巨大的纵深。

    而目前想与苏联谈判的不止德国,英法也同时找上苏联,两者都希望苏联能够帮助自己一方。

    而面对突如其来受到的追捧,作为其掌控者的钢铁同志却心知肚明,这两方没一个安的好心。

    英法想要苏联为波兰提供安全保障,而且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让苏联顶在抗德一线。虽说钢铁同志也不介意之前英法抛下自己单独与德国谈论捷克问题,但是这次英法对钢铁同志开出的条件完全无法让其满意。

    英法提出在德国及其盟友针对波兰进攻的时候,三国应该给予军事援助。而钢铁同志则指出目前苏联并没有与德国接壤,必须通过波兰才行,所以斯大林要求英法同波兰磋商,促使其同意苏军过境。

    而英法对于苏联的要求,以此事应由苏联自己向波兰交涉。波兰则断然拒绝让苏军过境,而英法没有促使它们改变立场。

    面对英法推脱的态度,让斯大林感到不满,虽然苏联也有扩大自己影响力的小心思,但是两国的诚意比自己还差。如果说苏联算是属于酒里掺水,英法直接就是水里掺酒。照成如此的结果还是两方都不信任对方,虽说因为受到轴心国的压力,但是两方之间深深的戒备都没有被解开。

    而与英法两国扭扭捏捏不同,与德国的谈判就直接多了。希特勒直接愿意在苏联不插手波兰的情况下,愿意让苏联将边境推进到寇松线。

    这个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命名的边境线,是英法对波兰东部边境给出的建议边境线。只不过没想到波兰这么爆种,一口气将边境都快推到明斯克了。虽然后来引发苏波战争,但是利用罗马尼亚援军抗住苏联进攻的波兰,牢牢将边境巩固在距离明斯克不远。

    现在德国愿意将波兰对半分的决定,自然更对斯大林的胃口。而且目前苏联正在与日本的远东冲突,也牵制的斯大林的心思。

    这场由关东军挑起的冲突,让斯大林对于日本的野心异常的警惕。为了打掉日本北犯的企图,斯大林已经调集精兵强将,与这些可恶的日本人好好较量一下。

    虽然苏联被日本牵制住了精力,但是斯大林胃口依然很好。他大手一挥不仅提出对波兰的划分,还将波罗的海三国也一并画了进去还加进了一个芬兰,很明显苏联打算从希特勒这里捞够好处。

    面对斯大林的惊人胃口,希特勒咬了咬牙答应了下来。

    于是德国与他最大敌人苏联,于8月7日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其主要内容如下: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德国与罗马尼亚的同盟,也必须以罗马尼亚禁止任何的反苏行动为准则。)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6.秘密附属议定书。其中规定: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寇松线为分界线。

    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摆在希特勒最后一块胖脚石被搬开了,现在希特勒可以集中精力优先解决波兰问题,

    而这次希特勒不打算自己单独上阵,他打算拉上盟友。没得说,罗马尼亚又被希特勒盯上了。

    于是刚刚签订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里宾特洛甫,刚从莫斯科返回又继续前往布加勒斯特。

    这一次里宾特洛甫来到罗马尼亚比起之前待遇要好上很多,首相米哈拉凯亲自来机场迎接。

    不过里宾特洛甫顾不得罗马尼亚的礼遇,他需要紧急面见埃德尔。因为时间不等人,德国连发起时间的确定好了。

1...209210211212213...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