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不聊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陈留堂

    陈唐只得无语地退下来,瞧了瞧排得长长的队伍,心想:如果今天赵三爷不回来,又或者回来晚了,那不是白等了

    又想到,这些排队的人,他们是不是都像自己这般,曾经卖过字给赵三爷,食髓知味,所以一写好字,便跑来赵府排队

    陈唐走到队伍后面,干咳一声,问排在前面的秀才:“这位兄台,在下陈唐。”

    那秀才瞥他一眼,还礼道:“不才杨宏。”

    “原来是杨兄,请问你经常卖字给赵三爷吗”

    杨宏面露苦笑:“我是经常想卖字给赵三爷来着,但排了七、八次队,没有一次被看中的。”

    陈唐问:“这么难”

    杨宏道:“何止难,简直难于登天。不但我,这里排队的人,还有不少没来的。两、三年来,只听说赵三爷看中了两幅。”

    陈唐疑问:“既然如此,你们还来排队”

    “赵三爷舍得出钱呀,如果能被看中一幅,就能卖上两三百钱;而且,更重要的是,只要有一幅卖出去,便等于打响了名声,有了身价!”

    杨宏解释道。

    听到“两三百钱”,陈唐便知道那副《丑奴儿》卖亏了,怪不得赵三爷给钱给得爽快。不过这事没什么好说的,他原本可是只想卖十文钱,意外获得十倍的报酬,已经心满意足。可惜的是,赵三爷没有帮自己宣传,否则的话,估计能涨涨身价。

    想了想,又问:“杨兄,州府有很多家收字吗”

    杨宏道:“主动收字的,就只有这赵家。当然,那些书画店铺也是收字的,不过有门槛,咱们这些秀才的字,人家基本看不上。”

    对于这一点,陈唐自有体会。如果有能力把字卖到店铺里,他也不用到翰墨街摆摊了。能挂上书画店铺内的,起码得是举人以上的字才行,或者有一定书法名气的。

    这样




第八章:好诗
    马蹄声响,一身劲装的赵三爷骑着匹高头大马回来了,到了门前,翻身下马,自有仆从小厮来服侍,把马牵下去。

    陈唐见状,连忙跑出来。他排了半天队,肚子都饿了,想着之前那个赖文能有“特殊待遇”,自己卖过一幅《丑奴儿》,应该也不用排队。

    “赵三爷,可还记得我么”

    赵三爷抬头一看,立刻认出来了:“是你呀,怎地,又有好字了”

    陈唐点点头,扬了扬手中卷起来的纸张。

    “好,且进去说话。”

    赵三爷带着他,走进了府内。这一次,守门的家丁自不敢阻挡,赶紧把陈唐的相貌认住,下一次来,直接请入门。

    队伍中的杨宏看见,眼睛睁得大大,心里暗道:这位陈兄,难不成曾卖过字给赵三爷……

    进入赵府,首先是一个大大的院子,应该是练武场,边上数排兵器架,摆满了刀枪剑戟,又有石垛子、石轱辘等练力气的家什,五花八门,一些物件甚至叫不出名字。

    有十数壮汉正在场上练着,或单练,或对练,呼呼喝喝,颇为热闹。

    陈唐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赵三爷笑道:“书生,你对练武有兴趣”

    陈唐答道:“身子弱,做什么事都不利索,想打熬下身体。”

    这是他的真心话,他深知身子骨的重要性,在原来时空,他可是经常打篮球、跑步来着。

    赵三爷呵呵一笑:“打熬身体,可不简单。”

    点到即止,没有继续往下说。

    陈唐听出了言外之意,俗话有说“穷文富武”,想要练武,想必要很多钱才行。

    所以,还得先赚钱。

    赵三爷带着他走进一间偏厅内,里面已经坐着个人了,正是那先前进来的赖文。

    “赖文见过赵三爷。”

    他起身施礼,目光落在陈唐身上,带着审视的意味,甚至有些警惕戒备,仿佛陈唐是来抢生意的。

    这样的目光,陈唐在摆摊的时候见过不少,也不在意,施施然在另一侧坐下,很快有丫鬟奉上香茶。他端起茶杯,啜了一大口,满口生津。

    好茶。

    在外面排队,热得难受,喉咙像着了火,现在有茶水喝,自不客气,大口喝起来,很快杯底朝天,喝了个精光。

    旁边的丫鬟见到,赶紧帮忙斟茶。此女年约十五六岁,样子算是端正,斟茶的时候,忍不住偷眼瞄了瞄陈唐,颇有暗送秋波之意。

    厅中两位书生,赖文年纪明显大了,虽然衣着得体,无奈长得马虎,与面目俊朗的陈唐相比,顿时差了一截。

    赖文在对面看着,莫名有气,忍不住暗含讽刺地道:“如牛饮水,有辱斯文。”

    饮茶,是一种礼仪,是一种文化。哪里像陈唐这般,端起茶水往嘴里灌的

    陈唐又喝一大口,抹了抹嘴:“在外面等得久,口渴厉害,见笑了。”

    赵三爷赞道:“书生真性情,我欣赏!”

    这话噎得赖文无语,下一句话憋在喉咙里,愣是说不出来。人家赵三爷都说“欣赏”了,他要是还不识趣,那岂不是自讨没趣

    赵三爷问道:“书生,昨天我有事,走得匆忙,连你名讳都未请教。”

    陈唐连忙做了自我介绍。

    赵三爷道:“好,那以后就叫你陈秀才。”

    顿一顿,开门见山:“别的话就不多说,把字拿出来吧。”

    赖文忙道:“三爷,是我先来的。”

    陈唐道:“对,他先到的,三爷请先看他的字。”

    对此赵三爷毫



第九章:标准
    赵三爷目光灼灼地看着陈唐,兴奋地道:“昨天一幅,今天又一幅,陈秀才果然满腹才学。”

    旁边赖文听见,神情更加呆滞:一天一幅,叫人怎么活

    陈唐谦虚道:“三爷过誉了,运气而已。”

    “这一幅,你要卖多少钱”

    赵三爷直接问道。

    刚才在外面了解到了行情,陈唐立刻伸出三个手指。

    “三百钱,好!”

    赵三爷非常干脆:“你全要整钱,还是搭配些零的”

    “搭配些零的吧。”

    陈唐要买东西,全是大钱,也不方便。

    很快,那丫鬟便端着个盘子上来,上面放着个钱袋,陈唐拿起,打开一看,见到里面正是两枚黄橙橙的大钱,还有十枚小一号的中钱。

    一幅字卖三百钱,可不是简单的事,那丫鬟看着陈唐的眼神更加倾慕,还特意眨了眨眼睛,一副勾搭状。

    然而陈唐哪有这心思眼观鼻,鼻观心,视而不见。知道赵三爷还要看外面排队的秀才的字,他当即告辞,离开了赵府。

    又卖一幅字,得三百钱,陈唐腰杆子都直了起来。当真是袋里有钱,心中不慌。

    更重要的是,他证实了一件事,就是赵三爷买字,是有一个标准的。

    这个标准便是:情感!

    根据以前所学过的文学理论,其中有一个核心概念:“有感而发,情景交融”。

    意思就是说想要写出好作品,就不能闭门造车,不能躲在象牙塔里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要倾注情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是空洞无物,无病呻吟……

    第一次,那篇《悼父赋》被胡老爷看中,前身成功脱颖而出,当上胡家塾师。是因为文章里头情真意切,满含思父之情。以前身的水平,简直写出了代表作;

    第二次,那篇《丑奴儿》,是陈唐在内心极度愁虑,彷徨无助的情况下写的,通篇一个“愁”字,如实反映了他当其时的困境。那愁意,抒发得毫无毛病;至于接着写的《青玉案》和《水调歌头》,完全就没有什么情感了,等于是一次默写,所以没被赵三爷看上。

    再到今天,一首《静夜思》,是昨天晚上陈唐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时,看到月光映照到床前,触发了思乡之情,一书而就的。

    他的故乡,名叫“地球”。

    综合而论,三份文本,都有一个“情感”的共同点。

    所以陈唐得出这么一个标准来。

    他进一步推测,光有情感,但没有文采,只怕也不行。毕竟人皆有情感,若是没有文采方面的要求的话,赵三爷买字都要买得破产。

    是以情感与文采,两个组合,缺一不可。

    那么,是不是两者融合一起后,会产生什么东西,所以赵三爷才高价收购呢

    毕竟赵三爷买字,不看笔墨优劣,不管纸张用料,不问作者出身,有无名气,甚至连内容都不是重点……

    这些做法,与另一时空大相径庭。

    只能说不同时空,有不同规则,陈唐所要做的,就是摸索出这里的规则,然后活得更好。

    无奈当下,他只能推论到这一步,别的东西看不见,也无法感受到异样。

    陈唐倒想直接去问赵三爷,不过显而易见,人家是不可能说的。就连练武,打熬身子,都只说了个“不容易”,便到此打住。

    情感与文采合二为一的文本,才能卖钱,这让陈唐有点郁闷。文采丰富的文本他多得是,张口可得,但要和己身情感契合起来的就不容易了。毕竟情感这东西,是波动的,是流动的,并没有一个固定形态。若是为了卖钱,而生搬硬套,勉强结合,就属于“为赋新词强说愁”,反而会适得其反,并无效果。

    而且情感具



第十章:秘笈
    苏菱在外面烧水杀鸡,陈唐坐在房中,开始翻阅各种书本,要好好温习一番功课。

    在殷国,由于印刷术落后的缘故,书本价值不菲,很多书生买不起书,只能抄书,抄写在劣质的黄边纸上,一张张叠起来。

    多年来,陈唐倒是积攒了几本书,主要都是经义文集,是科举主考的内容。

    “咦,这是……”

    在翻动一本《贤子注疏》之际,翻出了一页厚实的纸来。

    这张纸是被折叠起来,夹在书中的,打开后,足有一张a四纸那么大,上面描绘着一幅画像。

    赵灵台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地,很厚实,不似寻常,摸上去,软软的,仿佛是牛皮,又或者是羊皮之类。甚至他脑海里还掠过一个惊悚的猜测:

    人皮!

    然后赵灵台观看上面描绘的画像,是一个道士形象,仙风道骨,盘膝坐着,姿态与一般的打坐近似,又略有不同,其双手掐成一个古怪的架势,竖在胸前。

    画像右边写有字,字体方正,看着,给人一种非常稳的感觉。

    “善养经!”

    三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外家练力,内家练劲,而真家练气。吾,善养吾之天人之气!

    就这么多了。

    赵灵台琢磨着这话,心中有些嘀咕,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不是该唤作《天人经》吗怎地叫《善养经》。不过名字这些,并非重点,关键在于内容。

    越是琢磨,内心越发激动:敢情此画,乃是一份武功秘笈来着。

    当即思索起来,要弄清楚它的来历。

    过了一会,一份有些模糊的记忆浮现上来:这张画,还有床上的枕头,应该都是父亲那一次带回来的。

    那时候陈唐父亲不知出了什么事,身负重伤,有个满脸大胡子的道士送他回来。在床上躺了两天,便驾鹤西去。

    当年陈唐不过七、八岁的样子,随着年岁渐长,关于孩童时代的东西就显得迷糊了。他只喜欢读书,看不懂这画,便折叠起来,夹在书中。

    直到今天,再被翻了出来。

    现在的陈唐,已然不同。他对于武功一途,可是感兴趣得很,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想强身健体,想有一技之长,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练武。

    特别是中午在赵府,看赵三爷一巴掌拍烂一张实木木桌后,陈唐练武之心,更加热切。

    然而练武不易,得有大笔银子支持,还得有人教,练各种套路招式,循序渐进。关键在于,陈唐今年二十了,这个年纪,已然错过打熬身体的最佳年龄段。

    不过现在翻出这幅《善养经》来,让陈唐喜出望外,仿佛看到了练功的希望。

    他赶紧拿着画坐上床去,仔细端详。

    画上的道士形象,描绘得极为细致,线条勾勒,用笔别有一番韵味。撇开其他,光是这份画工,便有独到之处,能卖上银子。

    但是,怎么练

    上面可没有写动作步骤这些,记得一般的武功秘笈,可都是一幅幅,一个个动作,很详细地标注明白,人看了,即可照葫芦画瓢,一招招练起来。

    “嗯,此画本身,可能就是秘笈,所以该用观想法。”

    陈唐想到这点,也不犹豫,凝神贯注,把整幅画从头到尾看下来,半点不漏,渐渐地,他脑海里,便有了一个大概的形象轮廓。

    感觉记得清晰了,他便模仿画上的道士,摆出一模一样的打坐姿态来。

    “不对,我手和脚的位置,还有些出入,没有摆对。”

    他再度认真观摩画像,找出不符合的地方。

    如是三番几次,始终有不协调的感觉,进不到状态去。

    折腾下来,陈唐满头大汗。好在身子骨不同以前,否则的话,早累趴倒了。
12345...130
猜你喜欢